⑴ 商业银行如何创造信用
信用创造必须具备两大基本条件:
部分准备金制度:准备金的多少与派生存款量直接相关。银行提取的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例称作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越高,提取的准备金越多,银行可用的资金就越少,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减少;反之,存款准备金率越低,提取的准备金越少,银行可用资金就越多,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增加。
非现金结算制度:在现代信用制度下,银行向客户贷款是通过增加客户在银行存款帐户的余额进行的,客户则是通过签发支票来完成他的支付行为。因此,银行在增加贷款或投资的同时,也增加了存款额,即创造出了派生存款。如果客户以提取现金方式向银行取得贷款,就不会形成派生存款。
创造过程:
甲银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备金后向A客户发放贷款,形成客户在甲银行的存款。A客户用存款进行转帐支付给客户B,形成乙银行B客户的存款增加,乙银行继续前面过程银行体系可以派生出数倍的存款货币。
⑵ 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条件和基础
你这个问题是属于货币银行学的知识。先给你讲一下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过程吧,这样你就能理解它的前提条件了。信用创造是指在整个银行系统内利用超额准备金进行贷款或投资的过程中,活期存款的扩大所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又称“货币制造”。商业银行收到一笔现金,除留足法定准备金外,其余部分进行贷款或购买有价证券,但支付方式是相应增加借款人或证券卖主在该行户头中的活期存款进行的。因而制造了一笔派生存款。收款人将支票存入与他往来的另一家银行,第二家银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贷出去,又会创造另一笔派生存款。如此类推。银行系统可以创造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信用创造的过程如下:商业银行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将法定存款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再将剩下的部分投放货币市场。设在法定存款准备率为10%。甲公司将1000万现金存入A银行,A银行留下10%的法定准备金,其余款项贷给乙公司。乙公司得到900万元贷款后,向丙公司支付货款。丙公司将这900万元存入B银行,B银行留下法定准备金后,其余又全部贷给丁公司。丁公司得到810万元的贷款后,又付给戊公司货款,得到货款的戊公司将这810万元又存入C银行。商业银行就是以这种存款-贷款-再存款-再贷款的方式创造了货币。由此可见,商业银行每发放一次贷款,存款货币就扩大一次。最后创造出的货币总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通过这个过程,你就可以看出信用创造的两个前提条件:1、存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制度2、采取非现金结算制度(这个应该不难理解吧?就是说如果采用现金结算的话,公司就不能将全部货款存用银行。只有采取非现金结算如支票结算,流通中才不需要现实货币。现实货币全部存入银行,银行才能创造货币)。
⑶ 银行创造信用的能力是什么意思
我举个例子来说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央行发行100元货币,10%的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A就可回以向外贷100*(1-10%)=90元,a企业获得答90元贷款后存到B银行,B银行获得90元存款,也是按照10%存款准备金率,只能对外放款90*(1-10%)=81元,b企业获得81元贷款再存到C银行,如此下去,共在这个系统中由100元总共可以派生出1000元的货币,这就是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
所谓的信用,是指以偿本付息未前提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让渡或转移,简单来说,就是借钱给人吧。信用的形式多种多样,种类错综复杂,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比如,按参与信用的单位及信用主体划分,可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者信用、民间信用、国际信用六种。
信用具有以下特征:信用是经济上的借贷行为,体现着债权债务的关系;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⑷ 简述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过程
信用创造必须具备两大基本条件: ①部分准备金制度:准备金的版多少与派生存款量权直接相关。银行提取的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例称作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越高,提取的准备金越多,银行可用的资金就越少,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减少;反之,存款准备金率越低,提取的准备金越少,银行可用资金就越多,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增加。 ②非现金结算制度:在现代信用制度下,银行向客户贷款是通过增加客户在银行存款帐户的余额进行的,客户则是通过签发支票来完成他的支付行为。因此,银行在增加贷款或投资的同时,也增加了存款额,即创造出了派生存款。如果客户以提取现金方式向银行取得贷款,就不会形成派生存款。 创造过程:甲银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备金后向A客户发放贷款,形成客户在甲银行的存款。A客户用存款进行转帐支付给客户B,形成乙银行B客户的存款增加,乙银行继续前面过程银行体系可以派生出数倍的存款货币。
⑸ 银行的基本功能
银行的基本功能:组织货币供应。
货币发行是指发行银行向流通界投放的货币数量超过从流通界回笼到发行库的货币数量,按其性质可分为经济发行和财政发行。
中国人民币的发行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批准的货币发行计划,统一组织和管理的。人民银行的发行库和专业银行的业务库共同组成货币发行机构。人民币的发行业务通过发行库和业务库之间的调拨往来进行。
货币发行就其性质来说,可以分为经济发行和财政发行。经济发行是为了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而发行的货币。这种发行是符合货币流通规律要求的,因此,它既能满足国民经济需要,又能保持币值稳定。
(5)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扩展阅读:
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出现了货币兑换业和兑换商。
(2)第二阶段:增加了货币保管和收付业务即由货币兑换业演变成货币经营业。
(3)第三阶段:兼营货币保管、收付、结算、放贷等业务,这时货币兑换业 便发展为银行业。
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是同货币商品经济的发展相联系的,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兑换业是银行业形成的基础。货币兑换业起初只经营铸币兑换业务,以后又代商人保管货币、收付现金等。这样,兑换商人手中就逐渐聚集起大量货币资金。当货币兑换商从事放款业务,货币兑换业就发展成为银行业。
最早的银行业发源于西欧古代社会的货币兑换业。最初货币兑换商只是为商人兑换货币,后来发展到为商人保管货币,收付现金、办理结算和汇款,但不支付利息,而且收取保管费和手续费。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货币兑换商的业务进一步发展,他们手中聚集了大量资金。
⑹ 什么是信用创造功能
信用创造功能类似杠杆作用,通过准备金的留存派生更多的存款;比如商业银行收到一笔现金100万,除留足法定准备金10万外,其余部分90万进行贷款或购买有价证券,但接受贷款的客户并不完全支取现金甚至完全不支取现金,而是转入其银行存款账户,以转移存款的方式进行支付使用。这样,由原来那笔存款经贷款后又形成一笔新的存款。第二家银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贷出去,又会创造另一笔派生存款。如此类推。银行系统可以创造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⑺ 什么是信用创造
在信用创造学派的眼中,信用就是货币,货币就是信用;信用创造货币;信用形成资本。
在货币金融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流派,即以18世纪的约翰.劳为先驱、以19世纪的麦克鲁德、韩以及20世纪的熊彼特等人为代表的“信用创造学派”。在这一学派的眼中,信用就是货币,货币就是信用。约翰•劳说:“信用是必要的,也是有用的,信用量增加与货币量的增加有同样的效果,即它们同样能产生财富、兴盛商业。,“通过银行所进行的信用创造,能在一年之内比从事十年贸易所增加的货币量多得多。所以,法国如欲富庶,实在有求助于信用的必要;不然,比之于利用信用的其他列强,法国即将陷入贫弱的状况。”“只要货币丰富,即能够创造一国之繁荣;只要有信用设施(他主要指银行等),即可以供应丰富之货币,给经济以最初的冲击;依靠这种冲击,就能够为法国产出大量的财富。”约翰•劳的基本逻辑是这样的:货币就是财富——货币不必是金银,而以土地、公债、股票等为保证所发行的纸币为最好——纸币是银行的一种信用——银行通过供给这种信用,就可提供丰富的货币——给经济以最初的冲击——依靠这种冲击,就可以使国家富强、经济繁荣;总之,信用即货币;货币即财富,即资本。
麦克鲁德在他的《信用的理论》中指出:“人们以生产物与劳务和人交换,而换得货币,此货币既不能用以果腹,也不能用以蔽体,然而人们却乐于用其生产物与劳务换取货币,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换得货币以后,可在需要之时,凭以换取所需之物的缘故。所以,货币的本质不过是向他人要求生产物与劳务的权利或符号,从而实为一种信用”,“因此,金银货币也可以正确地称之为金属信用。”麦克鲁德认为信用与货币两者的本质是一致的,信用的创造就是货币的增加,两者可以统一于“通货”的概念之下,只是在程度上有所不同:(1)信用只有单一的价值,但是货币却有多数的价值或者一般的价值,信用只是对某个人的要求权,但是货币却是对一般商品的要求权;(2)信用只有特殊的不确定的价值(因为债务人死亡或者破产,信用就变得没有价值了),而货币则有持久的价值。
韩被公认为信用创造理论的代表人物,他于1920年发表了《银行信用之国民经济的理论》,影响很大。他是这样论述信用就是货币的: “为了支付的目的,从一人转让给他人的支票或者存款划条,就法律的观点来看,自然只是兑取货币的凭证,但从经济的观点来看,只要它需要兑换成本位货币而完成了货币的功能,则它就不只是兑取货币的凭证,而实是货币本身。”“向银行兑取货币的凭证,只要它确实可靠,为任何人所愿意接受,则它就被当作货币而流通了。”韩的理论重点在于阐明了信用能够形成资本。他认为信用愈扩,利率愈低,资本商品的生产就愈多,从而资本也就愈能形成;相反,信用愈缩,利率愈高,资本商品的生产即愈少,从而资本即不易形成。他的著名命题就是:“资本形成不是储蓄的结果,而是信用提供的结果。”“假如说需求对生产是第一性的,那么信用提供对资本形成也是第一性的。若是没有信用提供则任何资本商品都不能够生产,因而资本形成就不可能。信用供给之能引起资本形成,恰如需求之引起生产一样”。
⑻ 商业银行如何创造信用
信用创造信用创造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吸收活期存款、发放贷款,从而增加银行的资金来源、扩大社会货币供应量。商业银行发挥信用创造功能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过创造存款货币等等流通工具和支付手段,既可以节省现金使用,减少社会流通费用,又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需要。是商业银行体系通过放款或购入各种证券而使货币供应量增大的一种金融现象。
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条件
1、银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信用流通工具的创造是信用量创造的前提。从银行券到支票及各种票据。
2、部分准备金制度,部分准备金制度是相对于全额准备金制度而言的。
3、非现金结算制度。 在商业银行体系比较健全的情况下,只要有一定数量的原始存款,商业银行依次发放贷款,就可以创造出新的派生存款来。
假定甲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100万元,然后贷给自己的客户,客户用其购买乙银行客户的原材料后,乙银行客户将这笔款项存入乙银行,乙银行又将其贷给其他客户,客户又用其购买丙银行客户的产品而将100万元支付给丙银行,从而丙银行又可向其他客户贷出100 万元,使其转而支付给丁银行并存入丁银行。这样,100万元原始存款就创造出300万元派生存款来,比原始存款多了 3倍。如果这种派生存款是在不提现金的情况下进行的,这种信用创造活动将一直进行下去,派生存款就不仅仅是 300万元。得到贷款的客户如未用完贷款,而将剩余部分存入另一家银行,同样会产生派生存款,增大信用总量。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程度和商业银行体系的健全程度成正比,商业银行体系越发达,信用创造的现象就越普遍,所创造的信用总量也越大。
⑼ 信用创造职能
信用创造职能,这是商业银行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最显著的特征。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的基础上发放贷款,在支票的流通和转账结算基础上,贷款可以转化为存款,在存款不提取的情况下,就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最后,整个银行体系可以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这就是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
商业银行进行货币创造的两个必备条件是:可以经营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在这两种业务的不断循环进行下才能够进行货币创造。不能从事存款业务,则货币创造无从产生;不能从事贷款业务,则无从向社会公众提供存款的资金渠道。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其它金融机构虽具有筹集资金和资金运用的业务,但均不能经营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不具备货币创造的条件,从而没有货币创造的功能。
信用创造的含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商业银行在银行信用的基础上创造了可以代替货币的信用流通工具如:银行券和支票。这种信用流通工具代替现实货币流通,因而相对扩大了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扩大了社会信用量。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能够在支票广泛流通和实施转账结算的条件下,进行存款货币的创造,从而在货币供给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机制或过程简言之,就是银行将吸收的存款发放贷款后,接受贷款的客户并不完全支取现金甚至完全不支取现金,而是转入其银行存款账户,以转移存款的方式进行支付使用。这样,由原来那笔存款经贷款后又形成一笔新的存款,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最后会使整个银行体系的存款加倍形成。
⑽ 商业银行具有哪些功能
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功能主要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调节经济和风险管理六项职能。
1.信用中介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它是通过银行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业务集中到银行,再通过资产业务,投向需要资金的各部门。
商业银行充当闲置资金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
商业银行在发挥这一信用中介功能时,充当了买卖“资本商品使用权”的商人角色,在此过程中赚取差额形成银行利润。
不过,商业银行买卖的不是资本商品的所有权,而是使用权,所以我们把商业银行的这种买卖活动称为信用中介。
发挥信用中介职能可以使闲散货币转化为资本,使闲置资本得到充分利用,续短为长,满足社会对长期资本的需要。
2.支付中介
支付中介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的活动。
支付中介是商业银行的传统功能,借助于这一功能,商业银行成了工商企业、政府、家庭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出纳人和支付代理人。
以商业银行为中心,形成经济过程中无始无终的支付链条和债权债务关系。
支付中介的职能发挥得好,能促进银行存、贷款业务的扩大,使银行的信用中介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支付中介职能,使商业银行持续拥有比较稳定的廉价资金来源,节约社会流通费用,增加生产资本投入。
3.信用创造
商业银行在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基础上,产生了信用创造功能。
信用创造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可以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或从事投资业务而衍生出更多存款,从而扩大社会货币供给量。
商业银行通过自己的信贷活动创造和收缩活期存款,而活期存款是构成货币供给量的主要部分,因此商业银行就可以把自己的负债作为货币来流通,具有了信用创造功能。
因为信用创造功能直接对社会信贷规模及货币供给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商业银行也就成了货币管理当局监管的重点。
信用创造通过创造流通工具和支付手段,既能节约现金使用和流通费,又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需要。
4.金融服务
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利用其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在提供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业务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再运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手段和工具,为客户提供的其他服务。
如对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提供决策支援服务等。
工商企业生产和流通专业化的发展,又要求把许多原来的属于企业自身的货币业务转交给银行代为办理,如发放工资,代理支付其他费用等。
个人消费也由原来的单纯钱物交易,发展为转账结算。
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从多方面给商业银行提出了金融服务的要求。
在强烈的业务竞争压力下,各商业银行也不断开拓服务领域,通过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进一步促进资产负债业务的扩大,并把资产负债业务与金融服务结合起来,推动了“电子银行”“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金融服务已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
5.调节经济
调节经济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其信用中介活动,调剂社会各部门的资金短缺,同时在央行货币政策和其他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下,实现经济结构、消费投资比例、产业结构等方面的调整。
此外,商业银行通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活动还可以调节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6.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通过借入高风险资金而向存款人发行低风险的间接证券,实际上承担了金融市场上的风险套利职能。
当银行用借入资金向其他资金需求者发放贷款时,银行实际上又承担了管理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职能。
商业银行正是通过对这些风险的管理获取存、贷款利差而形成其利润来源。
商业银行拥有广泛的职能,能够显著影响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在整个金融体系乃至国民经济中位居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2016年的商业银行已经凸显出了职能多元化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