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大连科技发明情况

大连科技发明情况

发布时间:2022-05-31 05:57:57

1. 电磁悬浮技术和磁悬浮技术是否一个概念

一样啊
空间电磁悬浮技术简介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模拟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悬浮技术已成为进行相关高科技研究的重要手段。目前的悬浮技术主要包括电磁悬浮、光悬浮、声悬浮、气流悬浮、静电悬浮、粒子束悬浮等,其中电磁悬浮技术比较成熟。

电磁悬浮技术(electromagnetic levitation )简称EML技术。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高频电磁场在金属表面产生的涡流来实现对金属球的悬浮。

将一个金属样品放置在通有高频电流的线圈上时,高频电磁场会在金属材料表面产生一高频涡流,这一高频涡流与外磁场相互作用,使金属样品受到一个洛沦兹力的作用。在合适的空间配制下,可使洛沦兹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通过改变高频源的功率使电磁力与重力相等,即可实现电磁悬浮。一般通过线圈的交变电流频率为104—105Hz。

同时,金属上的涡流所产生的焦耳热可以使金属熔化,从而达到无容器熔炼金属的目的。目前,在空间材料的研究领域, EML技术在微重力、无容器环境下晶体生长、固化、成核及深过冷问题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世界上有三种类型的磁悬浮。一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常导电式磁悬浮,二是以日本为代表的超导电动磁悬浮,这两种磁悬浮都需要用电力来产生磁悬浮动力。而第三种,就是我国的永磁悬浮,它利用特殊的永磁材料,不需要任何其他动力支持。

中国到底有磁悬浮技术吗?
[编辑本段]

昨天,“中华01号”永磁悬浮路车模型在大连举行的2006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上亮相。该模型是大连3000米永磁悬浮试验线路的仿真微缩,专为城市之间的区域交通设计。列车在高架的磁轨上运行,设计时速230公里,既可货运,又可客运,适用于大都市圈的交通运输。

据半岛晨报报道 只有在小说、科幻电影中才能见到的“空中悬浮”列车马上就要出现在大连人身边了。记者从昨日的专交会上了解到,3000米永磁悬浮试验线拟定年底在开发区建设。

昨日上午,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举办的“2006年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上,“中华01号”1/10槽轨永磁悬浮微缩路-车格外引人注目。该车按照1/10比例微缩,几何尺寸按实车微缩;路桥结构、轨道结构、车辆结构与悬浮功能为仿真微缩。在技术人员的操作下,悬浮在槽轨上的微缩列车十分轻巧“跑”起来,启动、刹车十分灵活并且悄无声息。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有3种类型磁悬浮技术,即日本的超导电动磁悬浮、德国的常导电磁悬浮和中国的永磁悬浮。永磁悬浮技术是中国大连拥有核心及相关技术发明专利的原始创新技术。据技术人员介绍,日本和德国的磁悬浮列车在不通电的情况下,车体与槽轨是接触在一起的,而利用永磁悬浮技术制造出的磁悬浮列车在任何情况下,车体和轨道之间都是不接触的。

中国永磁悬浮与国外磁悬浮相比有五大方面的优势:一是悬浮力强。二是经济性好。三是节能性强。四是安全性好。五是平衡性稳定。

槽轨永磁悬浮是专为城市之间的区域交通设计的,列车在高架的槽轨上运行,设计时速230公里,既可客运,又可货运。大连磁谷科技研究所有限公司苏珣总经理告诉记者,3000米永磁悬浮列车线路预计在今年年底建设,地点拟定在开发区。
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利用“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让磁铁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使车体完全脱离轨道,悬浮在距离轨道约1厘米处,腾空行驶,创造了近乎“零高度”空间飞行的奇迹。

世界第一条磁悬浮列车示范运营线——上海磁悬浮列车,建成后,从浦东龙阳路站到浦东国际机场,三十多公里只需6~7分钟。

上海磁悬浮列车是“常导磁吸型”(简称“常导型”)磁悬浮列车。是利用“异性相吸”原理设计,是一种吸力悬浮系统,利用安装在列车两侧转向架上的悬浮电磁铁,和铺设在轨道上的磁铁,在磁场作用下产生的吸力是车辆浮起来。

列车底部及两侧转向架的顶部安装电磁铁,在“工”字轨的上方和上臂部分的下方分别设反作用板和感应钢板,控制电磁铁的电流使电磁铁和轨道间保持1厘米的间隙,让转向架和列车间的吸引力与列车重力相互平衡,利用磁铁吸引力将列车浮起1厘米左右,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运行。这必须精确控制电磁铁的电流。

悬浮列车的驱动和同步直线电动机原理一模一样。通俗说,在位于轨道两侧的线圈里流动的交流电,能将线圈变成电磁体,由于它于列车上的电磁体的相互作用,使列车开动。

列车头部的电磁体N极被安装在靠前一点的轨道上的电磁体S极所吸引,同时又被安装在轨道上稍后一点的电磁体N极所排斥。列车前进时,线圈里流动的电流方向就反过来,即原来的S极变成N极,N极变成S极。循环交替,列车就向前奔驰。

稳定性由导向系统来控制。“常导型磁吸式”导向系统,是在列车侧面安装一组专门用于导向的电磁铁。列车发生左右偏移时,列车上的导向电磁铁与导向轨的侧面相互作用,产生排斥力,使车辆恢复正常位置。列车如运行在曲线或坡道上时,控制系统通过对导向磁铁中的电流进行控制,达到控制运行目的。
"常导型”磁悬浮列车的构想由德国工程师赫尔曼 肯佩尔于1922年提出。
“常导型”磁悬浮列车及轨道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完全相同。只是把电动机的“转子”布置在列车上,将电动机的“定子”铺设在轨道上。通过“转子”,“定子”间的相互作用,将电能转化为前进的动能。我们知道,电动机的“定子”通电时,通过电磁感应就可以推动“转子”转动。当向轨道这个“定子”输电时,通过电磁感应作用,列车就像电动机的“转子”一样被推动着做直线运动。
上海磁悬浮列车时速430公里,一个供电区内只能允许一辆列车运行,轨道两侧25米处有隔离网,上下两侧也有防护设备。转弯处半径达8000米,肉眼观察几乎是一条直线;最小的半径也达1300米。乘客不会有不适感。轨道全线两边50米范围内装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隔离装置。上海线路将最终延伸到杭州。并且直接为世博会服务。
磁悬浮列车的优点
磁悬浮列车有许多优点:列车在铁轨上方悬浮运行,铁轨与车辆不接触,不但运行速度快,能超过500 千米/小时,而且运行平稳、舒适,易于实现自动控制;无噪音,不排出有害的废气,有利于环境保护;可节省建设经费;运营、维护和耗能费用低。它是21 世纪理想的超级特别快车,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磁悬浮列车。目前,我国和日本、德国、英、美等国都在积极研究这种车。日本的超导磁悬浮列车已经过载人试验,即将进入实用阶段,运行时速可达500 千米以上。
到目前可以讲,磁悬浮列车轨道技术在中国,磁悬浮列车技术仍在德国,引进产品是引进不来技术的。我国的轮轨铁路技术有近百年的历史,形成了专门从事机车设计、科研创新的产业大军,拥有数十年设计、制造、运营、维修配套的四十多万人的产业链。磁悬浮技术掌握在少数专家、教授手中,是不具备应用条件的。 磁悬浮列车需要高架,高架梁的绕度必须小于1毫米,因此,高架桥跨一般要小于25米,桥墩基础要深30米以上。因此,在上海到杭州的地面上要形成一道200多公里的挡墙。此外,由于运行动力学的影响,轨道两侧各100米内是不允许有其他建筑物的。修建沪杭磁悬浮,占地多,对环境影响比较大。
磁悬浮列车的缺点
2006年,德国磁悬浮控制列车在试运行途中与一辆维修车相撞,报道称车上共29人,当场死亡23人,实际死亡25人,4人重伤。这说明磁悬浮列车突然情况下的制动能力不可靠,不如轮轨列车。 在陆地上的交通工具没有轮子是很危险的。因为列车要从动量很大降到静止,要克服很大的惯性,只有通过轮子与轨道的制动力来克服。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如果突然停电,靠滑动摩擦是很危险的。此外,磁悬浮列车又是高架的,发生事故时在5米高处救援很困难,没有轮子,拖出事故现场困难;若区间停电,其他车辆、吊机也很难靠近。

2. 申报大连市科技进步奖对科技成果鉴定的时间是否有要求

关于申报大连市技术发明奖、大连市科技进步奖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做好2010年度大连市科技奖励工作,根据《大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现将2010年度市科技奖励推荐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范围
大连市技术发明奖、大连市科技进步奖
二、推荐条件
1、大连市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项目应该符合《大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的相关规定。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2010年6月30日前通过科技部、省科技厅或市科技局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鉴定、验收),或授权发明专利等。
(2)申报科技进步奖所开发的项目须经过一年以上较大规模的实施应用。
(3)申报技术发明奖须提交发明专利有效性证明。
2、推荐可由单位推荐也可由专家推荐。专家推荐需要3位具有同一学科、专业领域的正高级职称的专家进行推荐。每位推荐专家每年只能推荐一项市科技奖励项目,同时应按要求独立撰写书面推荐意见(附件3),签名并加盖推荐专家所在单位公章。在市科技奖评审过程中,所推荐项目存在争议的,推荐专家负有协助处理异议的责任。
3、以下项目不可进行推荐:
(1)存在知识产权纠纷以及完成单位、完成人员等方面有争议的项目;
(2)已获市级以上各类科学技术奖的项目。
三、推荐办法
1、采取网络和书面同时推荐形式。网络推荐同时,报送与网络申报材料完全一致的纸质申报材料原件1份、复印件2份,电子文档1份。
2、推荐项目提交的电子文档和纸质书面申报材料内容及页数,应严格按照填写说明要求提供,对于超页数(超容量)推荐的项目,不予受理。
3、科技奖励网上申报于8月20日—10月15日运行(见大连科技信息网首页右侧)。请各单位按时填报。
四、回避要求
推荐单位对推荐项目的评审专家有回避要求的,请填写《回避专家申请表》(附件4),推荐时要一并提交。
五、推荐时间及联系方式
请各单位于2010年10月13日前将材料报送到科技处(行政楼409)。 有申报意向的教师请将申报项目名称及申报奖项种类于9月10号前报科技处。
联系人:李长平 徐萍
电 话:87402152

或许会对你有用些

3. 张新宇的科研成果及荣誉称号

1999年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2000年大连医科大学“九五期间优秀科技工作者”
2000年大连市优秀发明者
2000年大连医科大学优秀教师
2001年 “大连市中青年科技骨干”
2001年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2001年大连市卫生系统科技标兵;
2002年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06年获大连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2007年大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个人(大连市政府)

4. 现代科技成果 发明人或国家 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1.EAST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06年9月26日,由国家发改委投资建设的国家大科学工程EAST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在进行的首日物理放电实验的过程中,成功获得了电流大于200千安,时间接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已在中国首先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
2.纳米量子结构可控性实验和理论研究新进展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组围绕纳米电子器件的基础问题,在纳米结构的探索、组装规律和单元器件的物性等方面,在过去的几年里已产生国际影响.2006年更是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并逐步形成了系统性的工作.
3.绘制出天空中的宇宙线分布图,发现宇宙线分布是各向异性的和宇宙线的运动规律
在《科学》杂志2006年10月20日刊上,依据在我国西藏羊八井宇宙射线观测站的“西藏大气簇射探测器阵列”所获得的、积累近九年之久的近四百亿观测事例的实验数据的系统分析,中国和日本两国物理学家合作发表了有关高能宇宙线各向异性以及宇宙线等离子体与星际间气体物质和恒星共同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的最新结果,这些实验观测的前沿进展被审稿人誉为宇宙线研究领域中“里程碑”式的重要成就.
4.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开发及工业性试验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陕西新兴煤化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合作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开发”工业性试验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在日处理甲醇50吨的工业化试验装置上实现了近100%甲醇转化率,乙烯选择性40.1%,丙烯选择性39.0%,低碳烯烃(乙烯、丙烯、丁烯)选择性达90%以上的结果.试验装置的成功运转,对我国综合利用能源、拓展低碳烯烃原料的多样化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
5.龙芯2E通用64位处理器
龙芯2E通用64位处理器是目前全球除美日之外性能最高的通用处理器,也是祖国大陆地区第一个采用90纳米设计技术的处理器.中科院计算机所研制的龙芯2E处理器最高主频达到1.0GHz,实测性能超过1.5GHz奔腾IV处理器的水平,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高安全性等特点,在不同工作条件下龙芯2E处理器的功耗在3瓦~8瓦范围内.“十一五”期间,龙芯处理器将为推进我国信息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6.水体污染的激光诱导荧光非接触监测技术装备系统
水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我国江河湖库和近海海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水体污染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采用激光诱导荧光监测技术实现水体污染遥测,系统集光学遥感技术、光谱学、分析化学、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利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法,实现对水体多组成份有机物的在线遥测,发展和提高了我国水体污染在线遥测的技术水平.
7.我国科学家发现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
2006年11月1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医学》网络版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组关于β淀粉样蛋白产生过程新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这项成果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并且提示β2-肾上腺素受体有可能成为研发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药物的新靶点.
8.我国抗糖尿病新药研究取得开创性进展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科学家2006年在非肽类小分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于2007年元月第一周发表在国际权威科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上.美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在向媒体的书面新闻发布中指出,这类口服有效的非肽类小分子激动剂有可能成为糖尿病、肥胖症和其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一种新型疗法.
9.揭示果蝇记忆奥秘,探索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组关于果蝇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果蝇的脑中并不存在一个通用的记忆中心,而是不同感觉记忆储藏在不同的区域里,并且像人类能记住图像的高度、大小、颜色等不同参数一样,果蝇的图像记忆也有对应的不同参数.通过对果蝇记忆基因的研究,可进一步运用到小白鼠、哺乳动物甚至人类身上,从而解决人类失眠、老年痴呆等精神性疾病.
10.饮用水质安全风险的末端控制技术与应用
为及时评价水质状况及应对突发事件,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合作开发出适合末端水质监控的生物在线监测与预警技术,建立并完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在分子、细胞水平上形成一套适用于水质评估的技术体系.研究中开发的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共产生发明专利22项。

5. 大连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2013修订)

第一条为了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科学技术普及以及相关的服务和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本市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强市战略,实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工作指导方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先发展科学技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城市。第四条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科学技术进步工作。
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根据授权,负责管理区域内的科学技术进步工作。
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的科学技术进步工作。第五条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制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考核体系,在对区(市)县人民政府工作绩效考核的指标中提高科学技术进步和知识产权工作所占比重。第七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科学技术奖励制度,对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市科学技术主管部门负责科学技术奖评审的组织工作。
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项,对科学技术进步给予奖励。第八条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合理配置与统筹利用科学技术资源,制定促进创新所需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政策,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第九条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公共科技服务体系,积极推动科技研发、创业孵化、成果转化、中介服务和科技融资等平台建设。第十条鼓励企业设立技术研发机构,与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通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多种方式建立合作机制,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培育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创新型企业。第十一条鼓励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和应用,参与有利于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科技进步活动。第十二条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发展以人的创新能力为核心生产要素的创造力产业,重点在技术研发、工业设计、软件及计算机服务、文化创意等领域形成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服务,逐步形成新型产业集群。第十三条支持企业、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开展国际科学技术合作与交流,设立中外合作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
鼓励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并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第十四条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重视软科学的研究和应用,支持开展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决策咨询等方面的软科学研究,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与方法。第十五条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科学技术普及与传播工作,加大科学技术普及经费的投入,支持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和科技文化水平。
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场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建设科学技术普及场馆、设施。第十六条政府投资或者国有资金购置、建设的大型科学仪器、设施,按照规定由社会共享使用,其管理人应当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展科技进步活动提供共享服务。
鼓励以社会资金购置、建设的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的所有人、管理人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展科技进步活动提供共享服务。
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共享使用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开展科技进步活动。第十七条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扶持、资助和奖励制度,引导企业加大知识产权投入,提高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促进核心高价值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

6. 大连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大连市科学技术(以下简称科技)进步,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大连市行政区内的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公民。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三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和各行各业的重要任务。第四条科技要面向经济建设,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中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加速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五条全市科技进步工作,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实行各级人民政府分级负责制。各级人民政府统一组织指导所属各部门做好本地区科技进步工作。第六条市及县(市)、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是同级人民政府主管科技工作的职能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对行政区内科技进步工作实施协调、指导和综合管理。政府其他业务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系统内的科技进步工作。第七条科学技术协会是科技人员的群众团体。政府支持科学技术协会及其他科技组织开展科学普及、学术交流、技术服务等活动,通过它们联系和团结广大科技人员,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第八条企业实行厂长(经理)领导下的总工程师(技术副厂长、副经理)技术负责制。总工程师(技术副厂长、副经理)全面负责本企业科技进步工作。
大中型企业应根据需要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小型企业也应配备相应的技术开发力量。第九条农业科技进步工作,应充分发挥县(市)、区、乡(镇)两级政府及科技组织的管理指导作用,积极开展县(市)、区、乡(镇)、村科技活动,加速农业科技的研究开发、引进试验和推广应用。第十条各级各类科技机构,应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国家、省、市下达的科技计划,并要积极面向社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科技人员可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在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活动,并可以调离辞职等方式,本着自筹资金、自愿结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依法创办技术开发经营服务机构。
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第十一条推进科技进步,应坚持科学决策原则,加强软科学研究,严格决策程序,提高决策水平。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政策,确定重要的科技研究、开发、引进和推广项目,必须经过科学论证。第十二条应把科技进步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坚持定期考核制度。考核的主要内容:科技进步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科技政策执行情况;科技进步的计划实施情况;科技进步的经济、社会效益情况。
建立企业科技进步考核指标体系,并将其纳入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和厂长(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之中。
企业科技进步应注重先进设备和技术工艺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研究、试制和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旧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工艺。鼓励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推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第十三条推进科技进步,应建立评定科技进步单位制度,对先进的县(市)、区、乡(镇)、村,授予相应的科技进步荣誉称号;对先进的企业、事业单位,可以定为“科技先导型企业”、“科技进步先进单位”,并按有关规定给予优惠政策待遇。第三章计划的编制与审批第十四条科技进步计划,分为五年科技计划、年度科技计划、专项科技计划。第十五条编制科技进步计划的依据:
(一)国家、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
(二)国家、省、市有关产业政策;
(三)国家、省、市有关科技政策。第十六条科技进步计划的编制:
(一)市及县(市)、区的五年科技计划和年度科技计划,由同级科委组织编制,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二)专项科技计划,按照职责分工,由各级政府有关综合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第十七条科技进步计划的审批:
(一)大连市五年科技计划和年度科技计划,由市人民政府批准统一下达,报国家和省科委、计委备案;县(市)、区五年科技计划和年度科技计划,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报市科委备案。
(二)专项科技计划,由各级政府有关综合主管部门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分别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科委备案。

7.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贾振元为首的科研团队为什么能摘取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直面难题,突破应用,找准方向,简单来说,他们就是从这三点出发,取得了“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高质高效加工技术与装备”成功。

直面难题

传统加工方式严重制约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推广应用。为此,贾振元团队研究多学科交叉融合,开辟了适应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工的新理论体系

民航客机结构重量每降低1%,其油耗可减少3%至4%;高铁每减重1%,其能耗可减少6%至7%……

对于“一克重就是一克金”的高端装备领域来说,不管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只有减轻重量,才能提高结构效率、提升装备性能。

为此,一场由“减重”而引发的先进材料之争早已蔓延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高端装备领域减重增效的优选材料,其用量越多,表明装备性能越先进。”贾振元说。

然而,工艺技术的滞后难以支撑材料的创新运用,这让碳纤维复合材料一经亮相就遇上了不小的难题。贾振元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传统加工只能采取手工方式,低质低效,加工构件极易出现毛刺、撕裂和分层等损伤,并且加工损伤是随机的、不可控的,达不到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的高性能要求,严重制约了材料的推广应用。

“从2005年到2009年,我们虽然也曾较好地解决了若干航空航天企业复合材料构件加工中遇到的难题,但是加工质量提升到一定程度就受限,原因在于工程中沿用的是传统金属等均质材料切削理论,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特性和结构与之完全不同,是典型的难加工材料。”团队骨干高航说。

经过反复研讨,贾振元果断提出:“必须突破传统金属等均质材料切削理论体系的束缚,开辟和建立适应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工的新理论体系、从理论到工程同时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

要建立理论体系,必须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实践上的难题倒逼贾振元团队在基础理论研究上开疆拓土,重新打造一番新天地。为此,团队加大材料、力学、机械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力度,从碳纤维复合材料特性上和材料去除过程中彻底弄清楚加工损伤产生的原因,进而研究低损伤加工的原理和构件高性能的保证方法。

啃硬骨头,打攻坚战。终于,贾振元团队在一系列关键环节取得了突破,揭示出碳纤维复合材料去除机理和加工损伤的形成机制,提出了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工的切削理论,建立了切削力和切削过程动态仿真模型,实现了切削理论的源头创新。

突破应用

贾振元团队尝试工艺创新,研发出13台套数控加工工艺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我国航空航天多个重点型号复合材料构件加工的关键装备

“国外大公司花费大量经费与时间,耗时耗力,最后摸索出的经验是企业的核心机密,不会告诉我们。”贾振元说,“我们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没有基础研究作支撑,不可能实现”。

有了扎实的理论创新作后盾,再埋头钻研实践应用,就完全是一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贾振元团队提出了微刃力小化抑制损伤原理,在一个个螺旋槽切削刃上开出分屑槽,形成微齿,实现加工过程的“微元去除”;通过巧妙设计工具以及切削运动的配合,发明了“反向剪切原理”,实现了表层纤维有效切断。此外,还研制出9个系列的制孔、铣削等刀具,实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高质加工,寿命高于进口刀具2倍至7倍,价格仅为1/6至1/4。

不仅如此,他们大胆尝试工艺创新,发明了在位随行加工方法、低应力柔性工装和随动除尘装置,研发出13台套数控加工工艺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我国航空航天多个重点型号复合材料构件加工的关键装备。

自2010年起,新研制的技术装备和刀具开始投入应用,使复合材料加工损伤由原来的厘米、毫米量级减至0.1毫米以内,实现了从无法加工或手工加工到低损伤数字化加工的跨越,加工技术跃升至国际领先水平。

高航告诉经济日报记者,有一次,他带着学生鲍永杰到一家航空企业推广他们的刀具,企业不相信刀具性能,硬是提出“让刀具连续加工100个孔”的考题。师徒俩就在现场拿来复材板,实实在在地钻出100个孔,每个孔都很光滑,最终赢得了企业的信任。

如今,基础理论和加工技术双向护航,让一把把满载匠心巧思的刀具和系列加工工艺技术与装备书写着“中国制造”的传奇——

某新型航天装备舱段,某飞行器构件异形深腔,某航空装备机翼结构中的大厚板边缘轮廓及超大孔,某系列直升机旋翼及尾端,大型客机机身筒段复材/铝叠层验证件,高铁复材车身试验件……这些大国重器关键构件的加工难题都被贾振元团队一一攻克,为国家重大装备、重点型号研制、定型及批量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已成功应用于航天一院、航天三院、中航工业和商飞等企业。

找准方向

贾振元团队认为,搞科研要加大原创性基础研究,形成企业需求拉动,搭建起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一条创新链

“做科研要找对路子。”这是贾振元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刻苦的人很多,关键在于找准方向。道走对了,可能事半功倍;道走错了,你费大力气、绕大圈子也不一定成功。”

“我们的难点在于弄清楚问题是怎么产生的。由于影响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工损伤的因素非常复杂,加工产生损伤的形式多种多样,整个研究过程都充满挑战。”团队成员王福吉说,“无论是创建理论研究模型还是发明新工具、设计新工艺,都要经过成百上千次实验”。

此项技术发明从理论到实践,在研究方式与研究方法上获得了多个“首次”,持续创新贯穿于贾振元团队每位成员的研究过程。

“贾老师桌上总是放着各种关于复合材料的书,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找相关研究生和教师一起探讨项目技术方案和存在的问题。”王福吉回忆道。

身兼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一职的贾振元不忘初心,坚守在科研一线。但也只有他自己知道这其中的责任和压力有多大,“我甚至连吃饭时、睡觉前都在琢磨课题的研究”。

凝聚众力突破国家重大需求难题,这是贾振元团队一贯秉承的科研态度。贾振元告诉记者:“搞科研一定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这种意识来自他30多年坚持深入企业、服务生产一线的深切感悟,“我们工科教师如果单纯从学校角度搞研发,没有企业应用拉动,研究成果就很难‘落地’,可能撂荒在实验室里,没有形成生产力”。

8.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的发展历程


2007年6月21日,大连服务外包基地正式奠基动工。
2007年12月,亿达集团向全球十余家顶级规划设计机构发出竞标邀请,进行大连服务外包基地的整体概念规划与城市规划。通过多轮筛选评审,最终选定美国兰德公司、MG2公司以及清华大学设计院三家进行规划方案设计。
2008年4月,以亿达集团为建设主体的大连服务外包基地内居民回迁工程正式开工。
2009年2月,大连服务外包基地概念性规划完成。
2009年3月14日,市委书记夏德仁在服务外包基地现场召开办公会议,会议确定大连服务外包基地规划面积15.26平方公里,政府将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2009年9月30日,李万才市长主持召开大连服务外包基地专题研讨会,正式提出在服务外包基地的基础上扩大范围建设大连科技城的构想,原服务外包基地15.26平方公里的区域为大连科技城的核心区域。
2009年12月18日,《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下发,标志着生态科技创新城组织机构形成。李万才市长亲自担任组长,曲晓飞副市长担任常务副组长,市各委办局及甘井子区政府为成员单位。
2010年1月27日,亿达集团大连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成立,负责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的前期土地整理以及后续的开发、建设、运营、招商,在生态科技创新城内大东沟村、由家村、三寰华侨农场及营城子等地同时进行项目开发。 2010年3月8日,李万才市长主持召开办公会议,专题研究生态科技创新城建设相关问题。会议原则通过生态科技创新城的支持政策,其中土地出让金返还的政策,大连市唯有生态科技创新城与普湾新区享有此政策。
2010年4月7日,辽宁省科技厅决定在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开展辽宁省生态科技创新试点工作。
2010年4月17日,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列入辽宁省重点支持区域。
2010年9月13日,大连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开发建设的意见》和《大连市支持生态科技创新城开发建设的若干政策》,最大力度支持生态科技创新城开发建设。 2009年10月30日,李万才市长率团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举办“中国大连——科技人才与创新集聚中心说明会”,第一次面向全球宣传介绍生态科技创新城。
2010年3月底,大连市甘井子区政府与亿达集团赴欧洲瑞士、法国、德国等地宣传推广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
2010年5月24日~6月2日,曲晓飞副市长率大连市政府代表团分别在日本和韩国开展了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宣传推介与招商活动。两地总计近千人次掀起“大连热”,80%的参会客商在招商会后两个月之内回访了生态科技创新城。
2010年6月22日,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参加了第八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
2010年6月28日,曲晓飞副市长会见了来访的盖尔国际集团和美国思科公司。盖尔集团和思科公司与亿达集团在生态科技创新城开发及智能互联城市建设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
2010年9月13日和17日,大连市科技局、甘井子区在日本石川县和韩国首尔举办了两场生态科技创新城推介会,在当地引起了很大反响,日韩的主流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日韩的众多知名企业表示要来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考察投资。
2010年10月8日,大连市甘井子区在宁波市举办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推介恳谈会,陈政高省长、李万才市长出席推介会并致辞。
2010年11月,国家发改委授予大连市“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称号,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承担基地核心区建设任务;
2011年3月,“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的荣誉花落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
2009年,大连市政府顺应中央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部署,着眼于推动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结合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发展机遇,立足于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决定在规模最大的中心城区——甘井子区区域西北部,建设一座初步规划面积达65平方公里,以生产性服务业、科技研发、高新技术、文化创意等创新型产业为引领,融汇国际水准的城市基础设施,具备现代生态宜居生活要素的新城区,并将其命名为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
2013年1月29日,正式被住建部批准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

9. 大连的发明有什么

大连新闻》2011年11月13日播出:

中国“牛”象棋是由大连市一位市民结合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特点发明的专利产品,它的棋子由文字和立体图案相结合,“车”改为“帅”,“将”改为“后”,很像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最大的不同是把三路和七路的兵改为牛,过河后,这两头牛威力巨大
呵呵 不知道打滚子算不算是大连人的发明

1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科研成就

获奖概况 1956-2014年大连化物所取得科研成果800多项,曾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40多项,其中获得国家奖励90项,中科院、省部级一等奖79项。2013年,张存浩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截至2014年底,大连化物所累计申请专利5564件,其中发明专利5251件,累计专利授权219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925件,累计申请中国国外专利350多件,其中PCT申请210多件,获得中国国外专利授权80多件。
获奖(部): 获奖年度获奖名称主要完成人获奖类别获奖等级2013态-态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 张东辉,杨学明等 辽宁省自然科学奖 一等 2013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应用基础研究 孙公权等 辽宁省自然科学奖 一等 201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化学界面及过程研究 邵志刚等 辽宁省自然科学奖 二等 2013全钒液流电池产业化技术及应用 张华民等 辽宁省技术发明奖 二等 2013甘油催化转化制备1 ,2-丙二醇技术 徐杰等 辽宁省技术发明奖 三等 2013多级孔共结晶分子筛催化剂研发及在清洁油品生产技术中的应用 徐龙伢等 辽宁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 2013张存浩 张存浩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最高奖 2013现代催化研究方法 辛勤 大连市科学著作奖 一等 2013膜技术术语词典 王从厚 大连市科学著作奖 三等 2013高效液相色谱实用手册 张维冰 大连市科学著作奖 三等 2013一种低碳烯烃直接水合生产低碳醇的方法 朱书魁 专利优秀奖 优秀奖 2013神华包头煤制烯烃示范项目成套工业化技术开发及应用 刘中民 石油化工联合会科技进步奖 特等 2012复杂生物样品的高效分离与表征 邹汉法等 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 2012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用高性能,低成本非氟离子交换膜材料 张华民等 辽宁省技术发明奖 二等 2012轻质铝合金催化制氢 孙立贤等 辽宁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2012海洋多糖基微/纳米药物控释载体制备技术及其产业化 马小军等 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 一等 2012包信和 包信和 何梁何利奖 2011由甲醇或/和二甲醚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 齐越,刘中民,吕志辉 专利金奖 金奖 2011用于甲醛乙醛氨合成吡啶碱的钛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徐龙伢,刘盛林,杨寿海 专利优秀奖 优秀奖 2011一种临氢异构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田志坚,胡胜,王磊 专利优秀奖 优秀奖 专利(部):
专利名称专利类别申请日期授权日期发明人高危化学品监测离子迁移谱智能软件发明2013.10.292013.12.02鞠帮玉高危化学品监测差分迁移谱智能软件发明2013.10.232013.12.06鞠帮玉N-糖基化位点及结构鉴定软件发明2013.08.082013.09.23程凯蛋白质组修饰谱定量数据处理平台发明2013.08.082013.09.23程凯飞秒瞬态吸收光谱数据处理程序软件发明2013.08.072013.09.17韩克利一种用于正、负离子检测的飞行时间质谱仪检测器发明2013.07.012013.12.04李海洋一种光源与小孔光阑的同轴对准装置发明2013.06.282013.12.04关亚风一种转板式单重态氧发生器发明2013.06.082013.11.20邓列征一种高真空仪器腔体加热装置发明2013.05.082013.11.27唐紫超一种自动开关实验仪器真空系统的装置发明2013.04.242013.10.23唐紫超一种信号线检测装置发明2013.04.232013.11.27唐紫超一种实验室冷却水循环系统发明2013.04.232013.11.27唐紫超一种用于采集呼出气的加热保温密封装置发明2013.04.182013.11.06王新基于三维空间静电势重构的新型蛋白质粗粒化计算方法软件发明2013.03.272013.05.10李国辉化学氧碘激光器多物理场耦合模拟仿真软件发明2013.02.072013.03.26怀英乙酸气相加氢制乙醇的提纯装置发明2013.02.062013.09.25夏吴一种采样热解析渗透膜的复合装置发明2012.12.212013.06.12渠团帅一种用于热解析进样的步进电机进样器发明2012.12.212013.06.26王祯鑫一种固定光纤的镀膜夹具发明2012.12.212013.06.26龚选一种便携式快速检测压电微天平发明2012.12.212013.07.24孙立 科研方向
从2012年至2014年底,大连化物所确定和完善了研究所“一三五”规划,即,一个定位:“以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为平台,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在化石资源优化利用、化学能高效转化、可再生能源等洁净能源领域,持续提供重大创新性理论和技术成果,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世界一流研究所。”;四个重大突破:“煤代油新技术、WQZB用化学能高效转化关键技术、洁净能源相关的基元及催化反应中的重大科学问题、液流储能关键材料与新技术”;七个重点培育方向:“烃类清洁转化及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化工过程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燃料电池及氢能关键材料及技术、生物质能高效转化利用技术、太阳能光-化学转化科学与技术、生物分析与生物转化技术、环境监测技术及设备”。 论文发表 1950-2014年发表论文总数1490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3的2859篇;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该所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发表SCI论文8304篇,200余篇学术论文发表在Science、Nature、Angew、Chem 、JACS等学术刊物以及相关学科顶级刊物上,出版科技专著59部。
《催化学报》:月刊,于1980年3月创刊,是由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性刊物。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会刊。主要报道能源、环境、有机化工、新材料、多相催化、均相催化、生物催化、光催化、电催化、表面化学、催化动力学等学科领域的基础性和应用基础性的最新研究成果。
《色谱》是中国化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承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于1984年创刊。主要报道中国国内外色谱学科的基础研究和色谱及其交叉学科的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以及色谱仪器与部件的研制和开发。该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精品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JICST)、波兰《哥白尼索引》(IC)和英国《分析文摘》(AA)等20余种中国国内外重要检索刊物和数据库收录。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公布,《色谱》的最新影响因子为1 .750(他引率为0 .87),名列中国国内化学类核心期刊的第一位。
《能源化学(英文)》主要报道化石能源、电化学能、氢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转化等与化学相关的创造性科研成果,以促进能源化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加速能源科学的探索研究和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原刊名为《天然气化学(英文)》,1992年创刊,主办单位为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2002年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共同主办。2006年JNGC与荷兰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集团合作,所有文章在其Sciencedirect平台上发布。2011年SCI影响因子为1 .348,位居SCI收录的中国化学类期刊的第一位。

阅读全文

与大连科技发明情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广东海亿食品有限公司商标 浏览:287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汇报 浏览:314
横滨商标印刷有限公司 浏览:28
珠吉转让 浏览:191
商业住房贷款年限55岁 浏览:148
2013工商局个人总结 浏览:712
驰名商标申请的条件 浏览:778
工商局和公安局哪个好 浏览:135
pml证书 浏览:748
申请商标的要多久 浏览:814
连云港专利代理 浏览:613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浏览:452
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850
红宝石证书aigs 浏览:734
马鞍山二中一本率 浏览:103
萝莉羊年限定 浏览:393
爱迪生观察什么发明了什么 浏览:864
供电方案有效期 浏览:684
马鞍山市麻将馆 浏览: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