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创造支持环境

创造支持环境

发布时间:2022-05-24 22:09:59

⑴ 如何在幼儿园创造良好的环境以支持幼儿发展

1、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首先应该给孩子营造出一种健康、干净、温暖和快乐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专家指出,阅读的兴趣要从小培养,其中环境的熏陶最为重要。要想孩子爱上阅读,父母首先要对阅读也产生兴趣。最理想的环境是:充满书香的家。 书在家里无处不在,读书是家里成员的休闲活动之一,而且父母经常与孩子交流阅读经验和心得,在这种环境中,孩子必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鼓励幼儿将书当“玩具”去玩,视“书”为好朋友的观念。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书面语言产生了兴趣。在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内,我们应及早地为幼儿提供完整语言的学习机会。 2、给孩子选择好书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因此,阅读的种子,应该是一本本适合幼儿的优秀图画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长期以来,人们较多地将幼儿文学活动的功能定位于“德育”,而弱化或忽略了文学活动的本体功能——审美,即文学作品用来提高人的思想,美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的功能。 而且,很多幼儿园的文学活动往往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学作品的人文内涵、审美价值、社会文化意义及在欣赏感悟、思维品质等方面的作用,这与当前教育理念中的人文素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追求是不相契合的。由此而带来幼儿文学活动在内容的选择上过多的考虑“是否具有教育意义”;形式上只注重了表达与机械记忆,而轻视了欣赏与创造表现。我们提倡阅读经典、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经典童话等,滋养孩子们的心灵,润泽孩子们的童年。 3、亲子共读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最好的途径 《苏菲的世界》的作者、著名童书作家桥斯坦贾德曾说:最明智的父母,一旦给孩子吃饱穿暖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应该去为孩子们选择出最好的书,带回家来,放进他们的卧室里。据统计,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很大,该项支出已占到家庭收入的30%。但是,很少有家长能够每天坚持陪孩子一起亲子阅读20分钟。即使在北京、上海这样文化教育最为发达的城市,能够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家庭,比例也不足20%。大多数家长还不能理解儿童阅读活动的正确含义,对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缺乏科学的认识。 如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认识到,亲子共读是加强早期阅读教育的良好方式。美国利诺斯大学的研究员钦利斯•布朗用了20多年时间,对205名入学前已经学会阅读的孩子,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的父母很早就开始给他们读书,并使他们养成了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当孩子看完一篇东西时,要鼓励孩子叙述出来。家长一旁要注意适时鼓励、表扬和引导,让宝宝们感到兴奋和自豪,由此产生阅读更多书的愿望。在阅读过程中,当他讲错了或讲得不够好时,不必象对待学生似地认真纠正。有些儿童不爱阅读是由于家长不尊重他的智慧和自尊心,一味地指点纠正,这会使他感到厌烦。孩子都是爱玩儿的,爸爸妈妈们还要多考虑如何让阅读更生动、有趣,通过一些寓教于乐、有趣的语言游戏让孩子爱上阅读。每天坚持半小时的亲子阅读,不仅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幼儿在妈妈的怀抱里很有安全感,这对孩子的性格、心理成长都很有利,让孩子在快乐中获得心智全面发展。 好的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天长日久、不断重复的结果。贵在持之以恒。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讲故事是每个家长的天职。而总有那么一天,孩子会捧起以前由家长捧着的书自己看,也不用大人在一边陪伴了。

⑵ 如何创造一个包容的环境

多元化及包容性并非同义词,因此二者应当独立进行运作和评估。尽管管理者在尝试影响其中一项时也会考虑另一项,他们必须遏制内心的冲动,抵制外来的压力,从而辨别两者之间的差别。让员工清楚地了解他们会在工作场合如何体验包容,将有助于领导者达成他们的目标—营造包容性的组织。

管理方面的知名学者Gareth Morgan在其经典著作中提到的一个比喻就是“组织是有机体”,是一个“生物系统,存在于更大的环境中,以满足各种需求为基础”。

这种“组织花园论”可以帮助领导者理清思路,并因此澄清与多元化及包容性相关的语言。不妨想象有这样一个花园,其中包括各种形式的植物:水果、蔬菜、花卉、绿叶和树木。所有植物都需要对其生长繁盛有利的环境:适度的酸碱值、健康的通风条件以及充足的营养元素。生机勃勃的花园中没有寄生虫和有害化学物质,因为这些东西对花园、其中的植物以及整个生态环境有害。尽管所有植物都需要光照、营养物质、泥土、水分和精心照料,但不同的植物对这些要素的需求各不相同。有些植物喜阴,有些喜阳;游戏需要湿润的土壤,有些则更适合在较干燥的土壤中生长。

对于组织中的人来说也是如此,与包容性相关的某一类行为比较适合一些人,但其他人可能更适合其他行为。将组织比作花园的说法中有许多元素都可以引用到组织内的生活中去。

花园

指的是经过组织,在预先设置的场所中有意识地种植植物。而组织就是预先设置的,用来雇佣员工的场所。

园丁

这些人设计和照顾生长的空间,埋下种子,等待萌芽,修剪枝条,并定期监管、滋养植物并让其变得更加茁壮,以帮助植物生长、结果。在组织中,指的是正式和非正式的领导者,他们设计团队环境,并雇用、训诫、评估和培养员工,促使团队拿出出色的业绩,实现组织的目标。

园艺工具

园丁并非赤手空拳,他们会利用水管、耙子和铲子等工具。组织中的领导者也会利用工具。组织设计大师杰伊·加尔布雷思(Jay Galbraith)建议希望推动组织前进的领导者应确保让5 个组织的设计元素保持一致:战略、架构、流程和横向管理能力,奖励制度和人员的实践。当领导者将这些组织设计工具形成合力,以创建、培育和维持包容性环境时,这个花园便开始蓬勃发展。

⑶ 如何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

(一)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的原则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应使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过去有的幼儿班级,虽然也重视环境创设,但很大程度上只是追求美观,为的是布置环境,或者只是盲目地提供材料,对环境的教育性考虑很少。要注重环境为教育目标服务,应该考虑两点:
1.环境创设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那么,在环境创设时对幼儿体、智、德、美四育就不能重此轻彼。若教师仅仅注重幼儿的认知活动,设置读写算等区域,而缺少幼儿健康、社会、审美教育等环境,在创设发展幼儿社会性的环境时,只提供幼儿社会认知的环境,而对幼儿社会情感、社会行为发展的环境考虑很少,等等,这都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2.依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对环境设置作系统规划

⑷ 幼儿园如何创设支持性环境

支持性环境,一是指物质环境,即活动的环境、时间及玩具材料等,能够有效地支持孩子的学习与发展;二是指心理环境,即活动中平等的、互动的、和谐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等能够满足孩子们情绪、情感等社会性发展需求。老师们仔细观看、认真记录、深入研讨:是否有效地利用现有空间及物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强的区域活动材料;是否切实做到了让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进行自主选择、自主探索,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引导孩子充分体验自我发现的乐趣。

⑸ 创新创业创造环境有哪些

包括有利的政策体系、健全的体制机制、浓厚的文化氛围等。
创业是创业者及创业搭档对他们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创业是一种需要创业者及其创业搭档组织经营管理、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和判断的行为。
创业方法
目标明确
有明确的创业目标,奋发图强,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不负青春,为社会和人民做出贡献。
创造价值
初创公司所聘用的员工不仅要符合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还要能够为公司创造附加值。最关键的创业初期,有能力的创业者及其创业搭档是不会在用人方面总考虑节约的。
生活规划
创业者及其创业搭档应当将个人财务和公司财务划分开来管理。在开始创业前,要先保证你的个人生活不会出现问题,否则你很难取得成功。创业者及其创业搭档可以通过贷款解决公司运营资金的需求。创业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而生活不是为了更好地创业。
进退
最后,创业者和他的创业搭档要设定好退出策略,可以选择转让、出售公司或者独立经营。创业者和他的创业搭档也一定要知道何时该进,何时该退。
金钱未必就能让你生活幸福,但是出于某些原因,每个人又都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努力做个有钱的人。创业可能会让你整晚失眠,暂时感到非常痛苦,但是一旦公司业务发展有所起色,生活会因此变得更加幸福和成功。
有很多创业者在创业道路上往往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然而,要做一名合格的创业者,就必须要学会去面对这些问题,学会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学会和自己的创业搭档共同去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学会积累这些解决问题的经验,这样才会使事业有条不紊的发展下去的。就现代而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创业,其中包括在读生,毕业生以及已经工作的人。但是,实际上创业成功的几率太低,究竟,创业道路上所谓的障碍在哪里呢?投资创业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投资创业注意1:创业毅力的问题。众所周知,发展靠实力,创业靠毅力。有很多创业者之所以会失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毅力不足。当然,造成毅力不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个创业者素质不高,对风险估计不足,没有足够的市场知识,是一个重要因素。缺少支持和理解,缺少理念,又是另一个因素。浮躁,短视,看重眼前利益,也是一个因素。
投资创业注意2:虽然个人独资企业的相关政策出台,对于创业者来说无疑是个福音。但是相对于有限公司而言,这种企业形式还是没有被国内的经济市场所真正认可。同时,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所谓的一分钱当老板的个人独资企业在不同的地区,设立的难度也有所不同。有的地区的工商部门根本就不欢迎此政策,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难以控制且税收少,因此被放弃。
投资创业注意3:对于多数创业者来说,资本可能是最大的难题。风险投资有多少创业者敢去考虑,即使创业者敢考虑,那资本在哪里?银行贷款?虽然有的银行出台了个人投资贷款,但是,能够申请到的人少之又少,没有资产没有不动产,想要进行银行贷款是难之又难。当然如果有专利,有技术那就另当别论了。
创业者在创业当中应该注意以上三个问题,要随时迎接着创业道路上的挑战,敢于去解决面临的创业问题,在创业的过程当中必须头脑清醒,认清形势,一旦决定,追求到底,这才是一种明智的创业心态,一旦缺乏耐心,没有毅力,那么将会与成功失之交臂。

⑹ 急需关于“创造有利环境”的作文~

地球是我们人类、动植物生存繁衍的大家庭.可是现在,地球已经不再是那个洁净而美丽的地球了,它正变得千疮百孔,遍体鳞伤,正在独自地哭泣着,不知向谁述说自己已面临的不幸。
目前,生态环境正日益恶化,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水资源。据有关资料报道:排水系统的铺设和清洁剂的大量使用有增无减,消耗水中的氧,使鱼类死亡,生态系统恶化,人类的活动也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污染物排入河中,使水受到污染。据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吨的污水排入河中,污染了5.5万亿吨的淡水。看到这一个个触人惊心的数据,你想到了什么呢?没错,这就是人类破坏环境的下场,这就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惩罚啊!
当我们头顶的天空不再明净,不再蔚蓝时,我们是否才想起应该保护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呢?当我们脚下的土地变成黄沙变成荒漠时,我们是否才后悔当初没有珍惜我们的大自然呢?面对曾经美好的一切,我们不禁要大声问道:“谁来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历史的车轮正轰隆隆地驶向22世纪,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一个小公民,必须勇敢地站起来,呼吁大家:保护环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缓的地步,我们责无旁货!谁希望看到自古以来辛勤哺育我们人类的地球母亲即将变成一个欲哭无泪的黑色地球呢?不,谁都不愿意看到!
是啊,由于人类无节制地对森林乱砍滥伐,不注意保护生态平衡,致使许多森林遭到了毁坏;小鸟没有家了,再也不会欢歌笑语;大地也没有漂亮的绿衣裳,不再生机勃勃了。但是,有些人们还是没有意识到我们的家园正在慢慢地被毁坏着呢!
大地拥有和谐美丽的绿色,花儿才显得娇艳动人;心中拥有纯洁的绿色,心灵才显得更加红彤灿烂。人类需要绿色,地球母亲更加需要绿色,那就 让我们手牵着手,心连着心,共创绿色环境,让蓝天更蓝,让清水更清,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更加可爱、更加生机勃勃吧!

真国在环保方面发展动向、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情况;每个月我都利用网络、报纸,查找一些最新的不同的专题和板块“环保资讯”来告诉大家;还定期制作一些宣传板来宣传环保知识和生活中的环保常识。提高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号召同学们从不同的方面来关爱自己的家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周围的环境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积极动员身边的人一起来依法保护和建设人类共有的同样也是仅有的家园,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文明做出贡献。我还和同学们共同发起“养一盆花,认养一棵树、爱惜每一片绿地,让我们周围充满绿色”和“小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饭盒和一次性筷子,让我们远离白色污染”的倡议。让我们放下方便袋,拿起菜篮子,让我们共同走向美好的绿色的明天,走向辉煌、灿烂的未来!

⑺ 如何进行有效的环境创设

班级可以说是幼儿在家庭之外最先接触的生活环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班级中良好的环境创设与利用会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它对置身其中的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在没有幼儿主体地位的物质环境创设中,孩子就没有多少选择的自由,又怎能谈得上尊重幼儿?所以我们应该让幼儿能接触到的班级的每一寸空间、每一件材料、每一面墙,不仅大墙,更应重视小墙饰,因为能根据目标灵活多变,利于引发幼儿参与,都应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通过与之相互作用而主动获取有益的经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广义环境观认为,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人的要素,又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又包括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将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幼儿园中,班级可以说是幼儿在家庭之外最先接触的生活环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班级中良好的环境创设与利用会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它对置身其中的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但,对工作在幼教第一线的我来说,面对班级的环境创设问题还有很多的困惑,根据自己多年的创设经验,我发现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创设,特别是墙面装饰和区角布置,存在着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教师设想计划多、幼儿设想计划少,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等问题。班级环境创设失去了影响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只注重形式美,不注意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教师本身在班级环境布置和投放材料时有很大的盲目性,很少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对环境材料的设置和投放要实观什么教育目标和内容也很少研究。因此,也就无法判断幼儿当前的水平,无法有效地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教师还是将墙面布置作为教育教学以外的任务来完成。从选题到制作一切由教师设计安排。其实深入到孩子中间去,不难了解,孩子们喜欢的不是那些教师费心费力制作的,既有教育意义又有欣赏价值的作品。而是那些在成人看来不像、不美、不起眼,但出自孩子之手的作品。孩子有着与成人不同的喜好、表达方式和欣赏标准,有强烈的被接纳及成功的需要。幼儿想像是最丰富的,幼儿参与设计的环境才是最有意义的。教师不应过多的担心幼儿参与的效果不好,停留在形式上面,要改变教师的观念,善于灵活应变。
其次,幼儿不同年龄层次之间差异明显,对环境的要求有所不同,如果不注意这些差异,就会使一部分幼儿不能从环境中获得满足发展需要的有利条件,几年下来,固定的环境多、变化的较少。还有很多教师为了省事,一次性完成创设,不考虑幼儿的实际及教学联系性,这样固定的环境必然失去环境的价值。
有感于此,我认为:准备和运用一定的材料,按照科学的原则来创设环境,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的全面发展,是创设幼儿园班级环境必须考虑的问题。应如何更好地进行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创设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孩子的探索活动往往由问题引起,而这些问题常常与环境和操作材料密切相关。孩子对周围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有不少是由于自身的发展需要而自发产生的,这种产生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主体意识,但由于孩子年幼、知识经验的贫乏,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这些引导有时可能在孩子问题出现之初,也有可能在孩子提出疑问的过程中,甚至在孩子解决问题的结束时。但无论是哪一个阶段,都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与探索活动密切相关的环境及操作材料。所以在幼儿自由探索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探索情况及时创设环境、提供相关材料。
实例一:区域材料放大镜的提供
投放该材料的原因是源于孩子看不清“叶子的叶脉是什么样子的”,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投放了观察的工具,幼儿经过观察,进行了想和比较,又用“画”的形式把观察到的细节记录下来,为科学发现区提供了记录表,期间,幼儿进行观察记录的过程中产生的用叶子制作、绘画等想法,教师为幼儿自由生成的活动提供各种工具及辅助材料,最后总结出叶子还可以有很多用途,教师把幼儿制作的叶子作品张贴到墙上交流,又成为了有意义的墙饰。
实例二:
教师进行晨检点名活动,孩子们发现今天某个伙伴没到,纷纷议论:“他怎么了?”“他是不是生病了?”“可能去旅游了。”缺勤的小问题引起了幼儿关心的情感,并讨论产生了一个建议:“我们应该有一个我们自己的,而不是给家长用的接送卡。”接下来,孩子们自己设计了自己的“出勤卡”,教师作为参与者给幼儿提供了各种材料,最后我们班的“今天谁没来”的小墙饰就产生,每天都吸引着孩子们的关心,最后还养成了习惯。
以上实例带给我们许多的思索:孩子的主体性,教师的善于发现和引导及支持,创设环境和材料范围的扩展等问题。从物质环境的创设中可看到,狭义的空间范围的创设限制了幼儿更广泛的探索活动:幼儿园园内环境创设的范围应包括幼儿园内幼儿所要到的各个地方,即使具体体现到班上,也应该是包括本班幼儿经常活动的场所。但很多教师却存在着理解及实践的误区,各班以主活动室、主墙面为主,认为主要的做好了,其他就不那么重要。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1.全方位地考虑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创设。
(1)充分利用原有环境,发现和挖掘原有环境的特点,令其发挥有效的作用;
(2)在原有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
(3)根据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和各种教育活动的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
因此,应扩展和延伸环境创设的区域,由“大墙饰”向“小墙饰”扩展。由活动室扩展延伸到盥洗室和卧室,将创设内容同各室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发挥相应的作用。例如,盥洗室中“节约用水”的标志;楼梯过道间的安全标志等。由室内向室外扩展延伸,园内的绿化地带、小沟、水池、土堆、围墙、栏杆、楼梯等都是应考虑的区域。
2.教师在环境创设中不能以包办代替制约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班级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作用,因此幼儿是环境创设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实际上是教师教育观、儿童观的体现。教师不能把精力放在“我想怎样布置,我想怎样创设”上,而应将精力放在“我怎样启发、引导支持幼儿参与,幼儿怎样参与,我能最大可能地提供什么样的条件”上。这种参与,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组织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的过程。
3.不能盲目追求“精美”的、以装饰功能为主的班级环境创设,这样会降低环境创设的教育性,也减少了幼儿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心的机会。
(1)避免较多地从色彩、质量、结构、布局等方面考虑,例成人视平线的高度、精美的“镜框式”等,应当透过表面形式去发现孩子创意的美、感受的美。
(2)不应对幼儿的作品、操作材料等看不上眼,更不应该采取选“优”方式展示少数幼儿作品,可与孩子一起根据作品不同的特点对其进行加工修饰。加工修饰的方法有多种:边框修饰法、背景衬托法、删减增添法、创意组合法(师生合作的各自一部分)、空间位置(门、窗、角落、阳台、栏杆等)选择法、放置方式变化法(吊、贴、摆等)等。
4.不应长期固定不变环境创设的内容,那种单一的创设手段,影响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减少孩子动手操作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的机会。
(1)长期固定不变:墙饰内容、区角位置、摆设;投放材料数量、种类。
(2)创设手段及表现形式单调:幼儿作品排排贴(装);墙饰主要是平面的粘贴,对内容也有一定的限制,并且贴死、贴牢,根本说不上活动、可供幼儿操作的;评比栏中的乖娃娃标记表现在班班都是小红花,少有想过问问孩子,你想用什么标记来表示“好孩子”,且小红花都是被教师亲自贴死的。
5.不能让活动操作材料的贫乏和单调去控制、剥夺幼儿在游戏及各种活动中的探索意识和行为。
(1)不应只重视设施设备的购置,轻视幼儿活动材料的提供;
(2)不应只重视教师的教具制作,轻视幼儿学具,操作材料的提供。
(3)操作材料数量少,种类少,让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的机会少,即使有让幼儿的选择,也是在教师根据自己需要而提出的条件的前提下的有限选择。教师应开放幼儿操作材料,支持与提高幼儿求异表现的能力。
(4)应避免提供成品类的、定型类的、变化单一材料,让幼儿不能进行多种组合,不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可供孩子进行多种组合的材料除了现在玩具市场上较多的建构材料外,更多的需要教师和幼儿共同去发现和创制新的幼儿喜欢的材料,同时,挖掘和利用本地的丰富的物质资源。例如毛线、麻绳、纸、布、树叶等。除了单独使用外,更可以与其它材料进行各种各样的组合。
要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以及教育目标来设置环境和投放材料是基本前提,但要真正实现还必须有教师的启发、鼓励和引导,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材料取自身边的资源(大多是废旧材料)。这样的教育让孩子们学会了勤俭,学会了珍惜和利用资源,这样的教育让孩子学会了创造,学会了通过自己的创造让废旧的或仅有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总之,这样的教育让孩子们感受到创造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乐于创造,乐于探索。
2.材料要有一定的结构,暗含着教育目标与内容。教师对所投放的材料都要进行精心的选择、设计和安排,使其暗含着与教育目标和内容相适宜的事物的特征与相互关系,而这些事物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又是由低到高渐进性展开的。这样,孩子们在与符合自己认知特点和需要的、有结构的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主动、不断地向前发展。
3.将收集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在发动幼儿集体讨论决定了区角布置或墙饰的内容后,我们应和幼儿一起准备材料并进行设计制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他们能做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想,让幼儿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听、问等途径获取信息材料的能力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4.要给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实践证明:幼儿是否有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参与区角设置和墙饰制作的积极性,影响着幼儿与环境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让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自己决定做什么,并把材料放置在方便幼儿取放的地方,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便于幼儿不断地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
5.给幼儿出错的权利,找出错误背后的真正原因。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直接经验的影响。在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的学习探究活动中,幼儿的做法和得出的结论并非都是正确的,难免会有一些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地方。这时我们不应简单化地批评指责幼儿,而应设法搞清楚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避免误解或伤害幼儿。
6.培养幼儿尊重客观事实,依据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长期以来,有些教师很少注重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不给幼儿尝试的机会,习惯于由自己来判断幼儿的对错,使幼儿感到真理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之中,他们关注的是教师的态度,而不是客观事实本身,这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一种依赖和迎合心理。要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从“教师讲,幼儿听”转变为“幼儿主动探究,自己找答案”,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参与教育活动,逐步培养幼儿形成尊重客观事实,依据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7.支持、启发和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无论是师生共同准备和创设的环境材料,还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内容提供的环境材料,我们都应积极支持和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在指导幼儿进行探究操作活动时,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检查者”的角色,把精力从“检查玩具是否掉了,东西是否乱了,幼儿是否发生矛盾了”等问题转移到幼儿的探究和操作活动上来,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正确判断他们的发展水平,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如我们可引导幼儿讨论问题“汽车在什么样的路面上跑得更快?”,并鼓励幼儿说出各自的答案。为了让幼儿验证自己的猜想,我们可以发动幼儿找来各种高低、形状不同的积木、纸板、易拉罐等,启发幼儿运用这些材料搭出不同角度的斜坡,并提供橡胶、木板、玻璃等不同质地的斜坡面。我们可让幼儿在搭好的斜坡上进行赛车,并启发幼儿注意观察汽车速度和路面的倾斜度以及光滑程度有什么关系。通过多次操作,幼儿可发现汽车滑下斜坡的速度不仅与路面的倾斜度有关,还与路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初步体验到速度与倾斜度、速度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环境创设,就必须以“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环境和材料”的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认识环境材料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并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使幼儿园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最重要的是能使幼儿在通过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等。创造创造性的环境,造就创造性的孩子,愿我们以惊人的探索和研究热情、无私的爱和奉献精神,努力使每一块墙面、每一件材料都能与幼儿互动,与幼儿“对话”,使孩子们从小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就要求我们的幼教工作者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助于学习、生活的良好环境,让幼儿乐在其中。
综上所述,如果在没有幼儿主体地位的物质环境创设中,孩子就没有多少选择的自由,又怎能谈得上尊重幼儿?所以我们应该让幼儿能接触到的班级的每一寸空间、每一件材料、每一面墙,不仅大墙,更应重视小墙饰,因为能根据目标灵活多变,利于引发幼儿参与,都应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通过与之相互作用而主动获取有益的经验。

⑻ 如何通过环境创设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性

幼儿的自主学习是指孩子在幼儿园中按自己的想法和心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水平、自己的行为方式,独立地来接触事物,获得信息,取得经验,提升认识,主动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幼儿有更强的可塑性,因此良性的心理暗示在某种程度上能帮助幼儿树立自主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应多创造机会,提供物质环境,运用鼓励性的言语、行动以激发幼儿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热情和信心,不急不躁地为孩子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促进孩子的自主性发展。 【关键词】创设,自主学习,环境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学习者独立地、自由地按自己的意愿,有选择地、主动地进行学习的过程。幼儿的自主学习是指孩子在幼儿园中按自己的想法和心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水平、自己的行为方式,独立地来接触事物,获得信息,取得经验,提升认识,主动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现代儿童学习观认为,孩子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学习,是使孩子身心获得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的学习。所以,“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孩子自己学习”就成了我们的理念和口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在心理学理论上,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他人的评价和暗示将引导某人朝着他人所期待的方向发展,与成人相比,幼儿有更强的可塑性,因此良性的心理暗示在某种程度上能帮助幼儿树立自主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应多运用鼓励性的言语、行动以激发幼儿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学习是由环境决定的,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学习,孩子需要一个可以让他们进行选择的环境,来培养和表现他们的独立性和主动性。那么如何创设幼儿自主学习的环境呢? 一、关注孩子的心里环境, 我们应顺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追随孩子的学习热点,把握孩子的需要使孩子学得自主,学得快乐。幼儿学习的动机感性多于理性,他们通常是凭着兴趣去主动探索和学习的。他们首先关注的是活动本身和过程是否精彩,是否吸引人,其次才有可能像成人一样会为了活动的成果而坚持努力。生活在幼儿期的幼儿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需求,他们有强大的好奇心,有无所不及的兴趣、有自主性,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幼儿强大的好奇心以及无所不及的兴趣是幼儿智慧的火花,也是促使他们学习的原动力。 1、追随孩子的兴趣 追随孩子的兴趣,选择确立孩子自主学习的主题。我们发现孩子的学习状态,并不在于内容的深浅,而在于这个内容是不是孩子喜欢的,是否能激起孩子的热情的,可否引起孩子探索和认识的兴趣,能不能使之成为孩子当前的需要。如果太新和完全陌生的内容,容易使幼儿一无所知而无法理解,难以入手,从而不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无法有效地调动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我们应从幼儿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选择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又在深度和广度上适当拓展的内容,即“已知+末知”,使幼儿有足够的兴趣,在已有经验的支持下,探索新问题的解决方法,建构新的知识经验。因此,在自主学习中,我们尽量从孩子中,从孩子的问题和兴趣中,确定孩子的学习内容。如 “防火安全自救”主题的确定。主题的产生是由孩子所关注的事物所引发的:“在一次自由活动时,教师无意中听到了萧萧和小宇的谈话。小宇问:“昨天晚上看见我家旁边几座山着火了吗?”“谁不知道,今天我在来幼儿园的路上就看见了山旁前面站了好多消防员,已经烧了一座山。”… … 当发现幼儿产生兴趣的热点时,作为教师必须在第一时间敏锐地感觉到孩子们自发生成问题中十分有价值的东西。于是教师就有意识地将几个幼儿的兴趣点转化为全班的兴趣点,让幼儿都来参与讨论,发表意见。所以在当天的新闻交流会上,好好把这件事向大家这么一说,立刻就有许多人回应,孩子们还提出了不少与之相关的问题: “山怎么会着火的?”“为什么会有火灾?”“这次火灾厉害吗?有人死掉吗?”… …从孩子们的提问和神情之中教师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件事是很感兴趣的。尤其是大班的孩子,他们对什么事都有很强烈地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容易发现问题,而且喜欢用自己的方式、靠自己的能力解决它。所以教师就设计开展了有关《防火安全自救》的主题。”于是主题就这样产生了。然后就是师生一起构建网络图,随即分头收集资料和信息,并充分利用了家长资源,请家长帮忙一起收集资料,幼儿园还和消防大队的官兵联系,让消防官兵为幼儿进行了一次消防演练,让孩子了解火灾的危害及如何进行防火自救。 2、追随孩子活动趋向 追随孩子活动趋向,及时提供材料。孩子在学习中,因不同的需求,对材料的理解和运用都会有所不同,如:区域活动“智力区”,有的孩子喜欢拼图活动,有的孩子喜欢下象棋活动,有的孩子喜欢走迷宫,不同的时候他们喜好又在变,从中体验一下不同的材料在玩的过程中有不同感受;区域活动“茶坊”中,有的孩子能很好地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有的孩子更需要一些水果刀具及餐盘等,更加增加活动的乐趣;手工活动“编织区”中,有的孩子只需要绳子,有的孩子不仅需要绳子,还要装饰用的珠子,有的孩子除了绳子,还会需要编织示意图……老师要根据孩子的需求,及时地补充空缺的材料,或随机地转换现有的材料,满足孩子自主学习的愿望,促进孩子自主学习的顺利进行。

⑼ 怎么创造良好环境

管理者的处境,一方面要求他具有“有效性”,另一方面却又会使“有效性”难以实现。的确,除非管理者的工作卓有成效,否则现实中的环境会使他一事无成。

让我们对机构外的管理者作一番概括的了解,以便找出问题的症结。

一个医生一般说来不存在“有效性”的问题。病人从踏进他的诊所时起就将一切情况说明白,使医生的医术得以奏效。医生与病人在一起的时候,通常是能够专心致志于病人的。他可以尽量将外界的打扰减到最低限度。人们期望医生应作出怎样的贡献是很清楚的。什么是重要的和什么是不重要的,这要看什么是引起病人闹病的原因。医生优先医治的应该是病人诉说的主要疾病。医生的一切工作,应是为了恢复病人的健康,解除病人的痛苦,或者至少使病人感到较为舒服。医生不是以具有组织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工作的能力而著称的。对他们的工作是否有成效,似乎不存在很多争议。

机构中的管理者却处于完全不同的环境中。在他那里,有四种情况是他基本上不能驾驭的。其中的每一种都是与他的组织、他的日常事务和他的工作密切不可分的。他没有选择的余地,也不可避免要与其合作。但是其中每一种又都会向他施加压力,使他趋于毫无成果和完成不了任务。

1.管理者的时间有属于别人的趋势。

如果有人试图以工作(即通过他的活动)来给管理者下个定义,那只好将管理者称为机构的俘虏。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他的工作时间进来找他,而他对此却毫无办法。

通常他可能向门外伸出头对秘书说:“半小时内我不接见任何人。”就在这时,电话铃响了,他不得不和公司最好的客户或者政府部门的一位高级官员或者他的老板谈话,于是这半个钟头就这样白白地过去了。

这一点清楚地在一份某大公司高层管理部门的研究报告中呈现出来,那份报告实际上是记录了高层管理人员的时间利用情况。

卡尔逊教授的研究指出,甚至最有成效的管理者也发现他们的时间被别人的要求所占用,而且对他们的有效性没有多大的帮助。事实上,最好将管理者定义为没有他们自己时间的人,因为他们的时间总是被其他某些人的重要事情优先占有。

2.管理者被迫不断地“工作”,除非他们主动去改变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处境。

在美国,人们普遍抱怨公司的总裁或其他高级主管仍然继续插手市场的供销和工厂的管理,尽管他们现在是负责整个企业而理应将他们的时间花在公司的指导上。有时人们责备这种事实:美国管理者经常是从职能工作部门和一般事务工作部门中提升上来的,而当他们进入总经理部门时仍摆脱不了过去长期形成的习惯。

在另一些国家中,虽然其晋升的阶梯是很不相同的,但也会听到与此相同的抱怨。例如在德国,通常通向最高管理部门的道路是从总秘书处开始的,因为在这个部门工作的职员完完全全就是干着总经理的工作的。但在德国、瑞典或者荷兰的公司中的高层管理人员,同样也会受到像在美国所受到的批评那样,过多地插手日常工作。

只要留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种趋向并不局限在高层管理层中,它遍及整个管理层。人们宁愿坚持做日常工作而不愿晋升,这种违反常理的做法,其中必有原因。

根本的问题还是管理者所处的环境。除非他用审慎的办法来改变它,不然事务就会像流水般向他冲来,并制约着他,使他穷于应付。

对医生来说,按照日常事务排列的流水线进行工作可能是合适的。当病人进来时,医生可能问:“你今天感觉怎样?”于是病人可能会说:“我失眠了,在过去的三个星期内我不能好好睡一觉。”这样,医生仍然要对他进行周密检查,即使失眠只是病人更为重要的病情中的次要症状,他仍然要进行某种治疗,使病人能安睡几个晚上。

但是,事件本身却很少能够告诉管理者任何情况,更不用说告诉实质问题了。对一个医生来说,病人的告诉便是问题的中心,因为对病人来说,那种病就是问题的中心。但是管理者却是和更为复杂的世界打交道。

事件本身不会表明,什么事件是重要的和有关系的,什么事件却仅仅是干扰的因素。它们甚至不像病人告诉医生的那种次要症状,虽然那种症状也只是作为诊断的线索。

假如管理者任由流水般的事务决定他该做什么,决定他对什么进行工作,决定他把什么摆在重要位置,那他就会使自己消磨在日常琐事中了。他可能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但他确实浪费了他的知识和能力,而且抛开了那可以使他有成就的那一点有效性。

管理者的准则是,要使自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作出贡献和拿出成果,即使这些事情并没有在日常事务中出现。

3.第三种把管理者导向无成效的情况是,他是处在机构的范围内的。这就意味着,只有当别人应用他的贡献时,他的工作才是有成效的。

机构是增大个人力量的一种手段。机构采用他的知识并且使它成为其他管理者的资源、启示和动力,但管理者之间是很少能彼此协调的,这正因为他们是管理者的原故。每个管理者都有他自己的技能和他自己所关心的工作,比如说可能对税务感兴趣,或者热衷于细菌学,或者有志于训练市政府中明天的管理骨干,而他邻座的人可能对成本会计的精打细算感兴趣,或者热衷于研究理论经济学,或者有志于研究城市法律的合法性。于是,每个人都不得不利用其他人的成果。

一般说来,对管理者的有效性至关重要的人往往不是他直接控制的人,而是其他单位的人,按照组织来说,是旁系的人,也许是他的上级。除非管理者能够找到这些人,能够使自己的贡献对他们的工作产生效用,否则这个管理者就完全失去了有效性。

4.管理者毕竟属于某个机构中的一员。

作为一个管理者,无论他所服务的机构是企业、研究所、政府机关、大学还是军队,他都会将组织内部看作与他自身关系最为密切的和最为接近的现实。如果他要全面地掌握情况的话,也只是通过厚厚的和弯曲的透镜来观察世界。对外界正发生些什么,他了解到的也往往不是第一手材料,而是经过机构“过滤”的报告,也就是经过预先消化和高度抽象的报告,它将机构的关系准则强加于外部现实之上。

但是,机构本来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从纯数学的观点来看,它只是代表一个点,既无大小,亦无延伸。即使作为最大的机构,在与它所处的现实环境相比较时,它所占的范围也是微不足道的。

具体地说,在机构内是没有所谓成果的,所有成果都在机构外面。例如,企业的惟一成果是因顾客而产生的。通过他们的购买力交换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意愿,将企业的成本和努力转化为收入和利润。顾客考虑的当然不会是体现某个公司的成果,而只是满足自己某一需求;有时某一成果还须以政府计划的方式得到体现。这样的政府基本上是以非经济价值的喜爱为基础,来调节供求关系的。在这两种情况中,作决定的因素都来自企业外的而不是企业内的。

同样,医院只有为病人诊病才会有成果。但是病人一般来说并不是医院机构的成员。对病人来说,只有当他在医院留医时,医院才是真正存在的。他的最大愿望,就是尽快回到医院以外的世界中去。

在任何机构内,只存在着成本和努力。像我们通常所说的那样,在机构内存在着“利润中心”,这是礼貌的委婉的说法。实际上,只有努力中心。机构为了取得成果而必须缩小战线,事情越少,职能工作就会做得越好。

为了生产市场上需要的汽车或钢铁而雇用十万人,这完全是技术上的落后。按照企业存在的惟一准则,为周围环境服务,企业的人数越少,内部的活动越少,活动规模越小,企业就越更接近于完善。

机构以外的世界才是真正的现实。而这个现实是不能从机构内部作有效控制的,充其量也只能由双方共同作用才能产生成果。以战争为例:战争的结局是敌对双方军队行动和决策的结果。一个企业,有可能作出努力通过推销商品和刊登广告的方式来影响顾客的喜爱和评价。除非是处于像战时经济那样的极为贫乏的情况中,否则顾客仍然有最后的决定权和否决权。

但是管理者最先看到的正是机构的内部,因为机构的内部和他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它的各种关系和各种联系,各种问题与各种挑战,它的各种逆流和闲言闲语等等都在各个环节上和他发生关系。除非他作出特别的努力以便直接看到外部的现实,否则他便会慢慢变成井底之蛙。他在机构中的地位升得越高,他的注意力便会越来越集中在内部的各种问题和各种挑战中,而失去注意外界事物的兴趣和机会。

尽管机构是一种完全人为创造出来的环境(或制成品),与生物有机体是大不相同的,但它也要受到那些支配生物构造和大小的自然法则的支配: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而质量则与其半径的立方成正比。生物长得越大,该生物体赖以维持其质量和内部的生理机能、循环和信息、神经系统等等的资源就需要得越多。

阿米巴(一种变形虫)的每一部分都是与环境保持恒定的、直接的接触,所以它不需要特别的器官去觉察外部环境或者使各部分结合在一起。而一个像人这样庞大复杂的生物体,就不得不需要一副骨骼来支持身体的各个部分。他需要各种器官来摄人食物和消化食物、吸气和呼气、将氧运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生殖等等。为了充分协调好各种机能,因而也就需要脑和一些复杂的神经系统。较高级动物的大部分质量、资源、食物、能量供给、组织等都是用来克服和弥补其构造的复杂性及其与外界的隔离性的。

和生物不一样,机构本身并不是目的,也不能仅靠世代延续种属的行动来获得成功。机构是一个社会器官,能否对外部环境有所贡献才是它自己必须履行的义务。但是,当机构变得越大而且取得更大成就时,其内部的事务就会越来越多地占用管理者的兴趣、精力和能力,从而将他与外部世界逐渐隔离开来,使他失去对外部世界的有效性。

在今天,这种危险正随着电脑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而日益加深。

作为一种机械,电脑只能处理能够数字化的资料,尽管它的工作完成得如此迅速、准确而精密。它可以将迄今为止所能得到的大量的数字化信息处理出来。但是,一个人却只能将机构内正在进行的情况基本上数字化,例如成本、产品、医院中病人数字统计、训练报告等情况。而有关的外部事务是很少能够以数字化的形式加以利用的,当我们对它们加以数字化的时候,再对它们作出反应就已经是太迟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搜集与外界事务有关的信息的能力落在了电脑的技术能力之后了。因为如果我们只是担心这一点,那我们只须增加统计的努力就可以了。

实际上,电脑本身自然也会极大地帮助我们克服这种机械上的限制。倒不如说,问题是外部世界的重要和有关的事务常常是属质量方面而不能数字化的。它们还不能算是“事实”。作为一件事实,它毕竟是已经确定了的,已经被分了类的,尤其是已经被赋予一定关系的。必须先有概念才能够数字化。必须从无数混乱的现象中抽象出能够定名和最后能计算的明确概念。

导致许许多多畸形婴儿出生的“太利多迈”悲剧正是这种情况的事例。在欧洲大陆,当医生具有足够的统计资料以了解到畸形婴儿的出生数字比正常要高的时候(这数字是如此之大,说明其中必定有特别的而且是新的成因),灾难已经发生了。

福特公司艾德舍尔型汽车事件同样给我们上了相类似的一课。在这种型号汽车投入市场之前,公司收集了可能得到的一切数字。所有的数字都指出,这种汽车正是市场所需要的。而质量上的变化,即美国顾客购买汽车从量入为出到凭爱好购买这一情况的变化,却不是统计研究所能够显示出来的。在这种变化被数字统计捕获的时候,却为时已晚——这种型号汽车已投放市场并且遭到了惨败。

外界真正重要的不是趋势。重要的是趋势中的各种因素的转变。这些转变最后决定了机构和它的各种努力的成功和失败。这些转变必须被觉察到,它们是不能计算、定义和分类的。分类仍然会产生预期数值——正像他们为艾德舍尔型汽车所做的那样。但数值不再与实际情况相适应。

电脑是一部逻辑机器,这是它的力量,但也是它的限制。外界的重要事件是不能以电脑(或任何其他逻辑系统)所能处理的那种形式作出报告的。但是作为人,当他不是特别具有逻辑性时他还是可以觉察得到的,这正是人的力量所在。

危险的是,管理者会变得对那些不能简化成逻辑和电脑语言的信息和刺激不屑一顾。管理者可能对觉察到的每一事件变得视而不见,而只在事件发生之后获知既成事实。于是,大量的电脑信息反而可能阻碍了他们对外界现实的接近。

电脑这个潜在的最有用的管理工具最终必定会使管理者觉察到自己被隔离的状况并且从这种状况中解放出来,转而对了解外部世界多花时间。但是,在短期内却还会是个“电脑病”。而且对迷信它的人来说还将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电脑只是使原有的条件变得明确。管理者必然要在机构内生活和工作,除非他们自觉努力地去观察外部世界,否则他的目光将囿于内部范围而看不到外部世界。

管理者不能改变上述四种现实情况。而这四种情况,又是管理者之所以存在的必要条件。因此,他必须设想,除非他作出特别的努力使自己成为有成效的,否则他就会成为没有成效的管理者。

增强有效性,很可能是我们希望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成就和满足的惟一方法。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高效能人士的管理法则》

⑽ 如何创造利于孩子成长的生活环境

父母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同时,家长要认真倾听,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此时,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只要语气是平和的、态度是真诚的,你就会发现,其实孩子是很乐意体贴爸爸妈妈的!

阅读全文

与创造支持环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
执转破成果 浏览:20
羊年限定金克丝现在多少钱 浏览:568
附近店面转让或出租 浏览:412
广东海亿食品有限公司商标 浏览:287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汇报 浏览:314
横滨商标印刷有限公司 浏览:28
珠吉转让 浏览:191
商业住房贷款年限55岁 浏览:148
2013工商局个人总结 浏览:712
驰名商标申请的条件 浏览:778
工商局和公安局哪个好 浏览:135
pml证书 浏览:748
申请商标的要多久 浏览: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