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的参与者(非创造者)分别举例
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创造者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
作家关于历史创造者的理论曾有许多论述,但由于
对这些有关论述人们理解不一,观点也各有不同。一种意
见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认为这是历史唯物主
义的基本原理。人民群众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
国家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劳动群众始终是人民的主
体。他们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
创造者,又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主此说者强调“创造
者”是指历史的推动者,必须把创造历史活动同参与历史
活动区别开。社会实践的一切领域都是人参与的,但并不
意味着人人都创造了历史。只有站在历史潮流前面,推动
历史发展的人民群众(包括其领袖,还包括在历史活动中
起过积极作用的各阶级的成员)才是历史的创造者,阻碍
历史潮流前进的反动力量,则没有资格充当历史创造者。
一种意见认为,对历史创造者应从广狭两个含义来理解。
广义历史创造者是指那些在历史活动中起作用的力量,
因而任何参加历史活动的人都是历史创造者;狭义历史
创造者是指那种在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力量,因而
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创造者。一种意见认为人类历史
是人们自己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提法
在马恩著作中并无根据,是由原苏联哲学家普·尤金
1939年首次提出,后被1959年根据苏共二十大决定重写
的《苏联共产党历史》正式肯定,然后再传入我国的。其实
这一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持此说者认为物质财
富的生产是创造历史的前提,也是人们第一个历史活动,
然而它不能代替在此基础上相继发生的一切领域的历
史。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固然是一切科学文化艺术的源
泉,但它也不能代替一切精神财富的创造。一切历史都是
具体的,英雄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不能创造一切历史;
人民群众也是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不能创造一切历史。
所有的人都在既定条件的制约下参与了历史的创造。还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体系关于人类历史创造者的完整
认识应具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人类历史是由在一
定条件下和一定社会关系中活动的人们自己创造的,是
方向不同的各种社会力量相互冲突融合而成的历史合力
的结果。第二个层次是,在承认人们自己创造历史的前提
下,指出各种力量所起作用不同。历史创造者的主体是人
民群众,剥削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则从不同角度参与了历
史的创造。第三个层次是,在人民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历
史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同时充分肯定英雄人物的重
大作用。人民领袖、英雄人物的作用可以包括在人民群众
创造历史这一范畴之内,或者说,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实
际即指人民群众在自己领袖领导之下创造历史。一种意
见认为凡是给人类社会系统信息量增殖做出贡献者,都
是历史的创造者。“创造”即是给出新的综合的信息(包括
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选择。人类历史是人类社会系统信
息总量的增殖。谁为这种信息量的增殖做出了贡献,谁就
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一种意见认为人类历史是社会合
力共同创造的。社会的进步正在于借助、利用各种分力,
形成巨大的社会合力,共同创造人类历史。从创造历史力
量的体现者来说,是由各种社会力量和阶层力量交互作
用而共同创造的。
2. 为什么说劳动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应该受到尊重
说的是没有高低贵贱,但是呢事实上生活中或者社会上都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就看你自己的心情,自己的自尊,自己的装五,内心强不强大而已。
3. 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唯一源泉吗
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但不是唯一源泉。 财富不同于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创造价值的源泉只能是劳动。而财富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商品的自然属性。创造财富的源泉是多样的,除了劳动之外,至少还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土地、设备、原材料等非劳动生产要素也对社会财富创造做贡献。因此,劳动和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共同构成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的源泉。
拓展资料:
财富一般分为个人财富、社会财富、国家财富三种。财富管理是指以客户为中心,设计出一套全面的财务规划,通过向客户提供现金、信用、保险、投资组合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将客户的资产、负债、流动性进行管理,以满足客户不同阶段的财务需求,帮助客户达到降低风险、实现财富保值、增值和传承等目的。 财富管理范围包括 : 现金储蓄及管理、债务管理、个人风险管理、保险计划、投资组合管理、退休计划及遗产安排。
随着高净值人群不断增长,市场竞争也在与日俱增,如何管理资产使其保值、增值是当下人们关注的重点,而财富管理的出现则是一剂良药。
私密性
能为人们提供一对一的一站式理财服务,它涵盖了个人、家庭和事业的一揽子综合金融和增值服务解决方案;
高端性
可以为人们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产品,确保资产能带来可预期的增长;
优雅性
财富管理能让我们了解到投资所面临的风险并及时规避风险;
轻松性
通过财富管理可以让我们的资产运作起来的更加轻松自如,选择一个很好的理财团队就能解决所有的烦恼。
4. 世界上的财富是哪来的
这个问题不是什么哲学问题,是一种长期存在得社会现象,只要有阶级存在,大概就一直存在差别得问题。 有资本得富人就越富,没资本的穷人也就越穷了。 所以资本主义的国家会出现经济危机、社会主义国家也会出现“金融风暴”!! 呵呵,没有什么不平的。你我、我们的下一代、下几代都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不要困扰自己了。毕竟、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不是吗? 1回答者: ann9511很简单, 马太效应。 富人只会越富, 穷人则相对越穷。 举个简单的例, 假设投资收益相等,都是百分之10, 但是富人的投资了100W, 他收益了10W, 穷人投资了1W, 只收益了1000。 所以差距越来越大了。 而且先阶段老百姓虽然理财观念加强了, 但是由于不具备专业知识, 投资的收益往往没有富人高。 首先,在你心中的定位,什么样的人是富有的。 有钱人==富人 要是在你心中是这样定义的话,那给你举个很好的例子啊,前短时间有个彩民中了600W,但是你知道结果吗? 家破人亡............ 所有我们现在的理念不应该只是钱,应该是挣钱的渠道和理财的方法。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几乎每个人都很努力,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只有20%的人成了富人,他们掌握了80%的财富,而剩下的80%的人都是穷人,他们仅掌握20%的财富!这就是著名的“二八定律”。每个人都想拥有财富,成为富有的人,首先我们研究一下富人和穷人的特点和区别: 穷人和富人没有构造之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谁都可成为富人,富人也可能成为穷人。 富人大多是企业主、老板,而穷人大多是打工族;不管他是蓝领. 银领还是金领,职位是老板给他的,而老板的职位往往是老板自己给自己的;老板永远比员工赚钱多。 富人不见得比穷人更努力,富人不见得比穷人更聪明,富人不见得比穷人学历更高。 富人支配金钱,支配别人,穷人被金钱和别人支配。 富人往往在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穷人往往一辈子为别人打工,为他人做嫁衣。 富人往往拥有系统(公司、体系、团队等),富人在休息和娱乐时,他的系统还在运转,很多人还在为他工作 ;而穷人往往是单打独斗,只有自己一个人在为自己工作。 富人老想着找更优秀的人为自己打工,穷人老想着,如何使业务更精通,得到更优裕的职位。 富人往往能改变自己和家族和其他人的命运,穷人往往只能为自己的命运终生忙碌。 代理优秀品牌,往往能使穷人成为富人。 做生意的商人往往是富人,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往往是穷人。 富人较有好奇心,较能把握机会,穷人往往见怪不怪,坐失良机。 富人较爱思考和总结,穷人往往只顾埋头走路。 富人往往有坚持力,穷人往往不能坚持到底。 富人较有冒险精神,穷人往往安于现状。 富人往往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不断积累资源,而穷人的资源往往不断地归零。 富人往往充满梦想,而穷人往往被生活磨灭梦想。 穷人往往为富人打工。 人分四种,没时间没钱、有时间没钱、有钱没时间、有钱有时间。穷人往往是前两种人,富人往往是第三种人,而拥有系统的人往往是第四种人,第四种人才算真正成功和拥有财富的人。 财富的定义是:假设一个人从此刻停止工作,其金钱可以维持其目前生活方式方式的月数,由此可见,即使您的职位收入丰厚,您得财富也不多,因为如果您停止工作,就不再有收入。 机会具有隐蔽性,往往大部分人往往不认同,能够认同并把握住的只有少数人,把握住了就成了富人,把握不住仍然是穷人。 从上面的情况看穷富不在于是否更聪明、是否更努力、是否更能干,而是在于思维、慧眼识珠、在于选择、在于系统、在于坚持,在于能否有效地积累人生资源。我们要远离贫穷,成为富人,就必须改变自己的穷人的思维方式,做出正确选择,创建自己的系统(事业),做生意、做老板、代理世界优秀品牌,快速积累人生资源,成就自己的辉煌和梦想。 如果您有梦想,如果您一直在寻找创业机会,请伸出您的手,让我们一起合作,共同奋斗,达成梦想,共享辉煌! 提问者: 33wo - 一级最佳答案不对 穷是因为自己不努力没有头脑 世上才有几个有钱人一出生就是财主?? 靠父辈的钱成为有钱人的 如果没有能力 将来还不是一样坐吃山空 成为穷鬼 所以说 穷人的将来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所以。富人只会越富。
求采纳
5. 有请经济学高手,“财富”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产生的
财富,指具有价值的东西就称之为财富,包括自然财富、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等。语出 《史记·太史公自序》:“布衣匹夫之人,不害於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
“财”指“储备金”、“金融积蓄”、“银行存款”;“富”指“家屋充实”。“财”与“富”联合起来表示“吃、用的东西多,还有多余的金钱”。
对人有价值的东西就是财富,这是人们对财富的初级认识。金钱、财富、财产,特别是它们的积累、保留和使用,是中产阶级的显著标志。
国家或社会总财富
全体居民财富的总和,称为国家或社会的总财富。依其不同作用,可划分为三个部分:留作目前消费的部分、固定资本部分、流动资本部分。
留作目前消费的财富,其特点是不提供收入和利润。譬如,消费者以前购买,现在还仍在使用的食品、衣服、家具等物品,就属于这一类。仅供自己居住的房屋,都要看作是目前消费的费用。
固定资本,其特点是不必经过流通就能提供收入和利润。它又包含四项,一是一切有利于节约劳动的机器和工具;二是一切能取得利润的商店、货栈、场地、库房等建筑物,不仅对出租人能提供收入,对承租人也能提供收入;三是通过开垦、灌溉、修建围墙等方式改良土地所留下的基本设施,都能够便利劳动;四是人们通过进学校、受教育、当学徒所掌握的技术和有用才能,都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
流动资本,其特点是要经过流通才能取得收入。它也包含四项,一是货币;二是即将出售的所有食品;三是各种工匠手中待售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四是还没有转到消费者手中的各种制成品。这么说来,流动资本就包含商家手中的食品、材料、制成品和货币,其中货币是周转与分配的媒介。
个人财富
个人拥有的财富,如果只是用来维持几日或几周的生活所需,他就会很少考虑用这些财富来赚取收入。更可能的是,他在小心翼翼地来花费完这些财富之前,依靠自身的劳动来取得收入以及时补充,他的收入完全来自劳动。各国贫困劳动者的生活大致如此。
如果个人的财富足够维持他数月或数年的生活时,他就自然希望这笔财富中的一大部分能够赚取收入,而将其中的很小部分留作目前的生活需用。这样,他的全部财富就分为两个部分:提供收入的部分和维持生活的部分。其中,前者用以赚取收入的部分,称之为资本。后者供目前消费的部分,又包含三种情况:一是原先留作消费的财富;二是逐渐得到的收入;三是以前购买但尚未用完的物品。所以,提供目前消费的财富,应包含其中一项、两项或者三项都有。用来提供的资本,可以分为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两种。
流动资本。资本可用来生产、制造或购买货物,然后再卖出去,从而获得利润。就这样,商人的资本不断以一种形态投入,又以另一种形态回收,并且只有依靠这种连续不断的交换来赚取利润的资本,就叫做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资本也可用来改良土地,购买机器设备,或用来置备不需要流通就可以提供利润的东西,这样的资本就叫做固定资本。
行业不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间分割的比例也极不相同。
如果是一个商人,他的资本就基本上全是流动资本,因为他基本不需要机器或者工具就能营业。如果是手工业者或制造者,他的一部分资本就必须花费在工具上,只不过这一部分的多少随着行业而变。
如果是炼铁业,他就需要较大的固定资本,因为他要置备炼铁、锻铸、截铁等设备。至于采矿行业,固定资本还要更高。
就农业而言,购买农具的部分属于固定资本,支付工人工资的部分属于流动资本。购买牲畜的价值或价格,属于固定资本,饲养牲畜的费用,类同于维持工人的工资,也属于流动资本。但是,购买牲畜如果不是为了耕地,而是以出售为目的来获取利润的话,购买费和饲养费就应算作流动资本。购买牲畜,如果不是以耕地和贩卖为目的,而是用以剪毛、挤奶、繁种来求取利润,那么购买牲畜的费用属于固定资本,喂养牲畜的费用属于流动资本。就农作物种子来说,可划作固定资本,理由是种子在土地和粮仓之间流动,但没有更换主人,而不是依靠出售种子来获利。
6. 人民群众是怎样通过劳动 创造物质财富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要的内稳定的部容分是劳动群众。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对历史的创造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你所问的问题是这三个方面中的第一个方面。原因如下:
我们说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主要是说劳动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自然资源只不过是一种天然财富,要把天然财富改造成社会财富,劳动者就必须掌握适当的工具,进行艰苦的劳动。劳动群众又总是不断的积累经验、改进工具,提高生产力水平,从而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不创造出衣、食、住、行等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生活资料,人类就不能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
在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中,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一切物质财富归根到底都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共同产物。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化大生产中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生产过程日益自动化,生产劳动日趋智力化,脑力劳动在创造物质成果中的作用回越来越突出,从而使知识分子的作用越来越大。
7. 说“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的具体事例
印象中是说“什么类似长城啊、等等伟大建筑是人民群众建的
领导者是发起人
8. 财富是工人农民创造的,还是统治阶级创造的
回答两点:
第一,财富是劳动者即工农创造的这一说没有问题,在任何国家或版社会都是权如此。
第二,关于是不是统治阶级要看具体国家的社会制度。譬如在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是统治阶级,他们就不是财富的创造者,而是广大工农的吸血者,也就是剥削者。再看社会主义国家,统治阶级是工农联盟,那么,我们可以说,社会主义国家的工农即是财富的创造者,又是国家的统治阶级。这也是其必将替代资本主义的一个主要原因。
9. 财富是如何创造的
财富是这样创造的:威廉·配第曾经指出:“劳动是财富之母,土地是财富之父”,马克思也曾经在《资本论》和《哥达纲领批判》等文献中多次指出劳动并非一切财富的唯一源泉。现实的常识告诉我们仅仅有劳动者而没有资本、土地等其他生产要素的参与,是不可能创造价值和财富的,在生产过程中三者缺一不可(应该注意这并不意味着资本、土地也创造价值)。对此马克思曾经论述到:“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用来实现自己的劳动,在其中展开劳动活动,由其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原材料。”
财富是指有足够的钱和时间,使你做你所想做的事情。
你想,拥有上百亿资产的比尔·盖茨在微软工作,是因为他只能如此,还是出于自愿?我想,这样说会比较保险:比尔·盖茨已经拥有足够的钱和时间在做他想做的事情,因为他已经拥有真正的财富,而不单单是收入。简而言之,真正的财富就是自由。
财富意味着选择自由
切克·芬尼与比尔·盖茨属于同样富有的人。作为一个世界各地数百个机场免税店的创办人,芬尼拥有数十亿财富。在1984年,芬尼把35亿美元财富的99.5%捐给了慈善机构。今天,他继续在世界各地把金钱捐给有意义的事业。
比尔·盖茨和切克·芬尼都明白,真正的财富意味着拥有完全的自由去选择如何花费你的时间和金钱。盖茨选择把时间用在创造更多财富上,而芬尼选择把财富捐献出去。两个截然不同的选择的共同之处,是都拥有真正的财富。
大多数人以为,真正的财富是拥有足够的钱来买东西。但明智的人明白真正的财富与其说是买更多的东西,不如说是有更多的时间做你想做的事情。
所谓的财富就是爱,一个人没有了爱,有再多财富也是没用的!
所以我会把十元钱全部拿出来捐给灾区,在灾区那里十元钱就可以让两个快死的人重新回到世界,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人生价值可以用其所创造的社会财富来衡量
:“价值”是一个社会实践的概念,它产生于人们的需要之中。一个东西是否有价值,就看它能否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和社会成员对它评价如何。人们对那些能满足它们需要的东西给予肯定的评价,反之便给以否定的评价。正如马克思所说: “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这种关系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外界物对人们需要满足,二是人们对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评价。
人既然是现实中的人,一刻也离不开社会,他的价值就应该体现在他与社会发生关系的过程中。历史和现实郡说明,一个人的尊严地位,意义,荣誉,是同他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那些为社会,为人民幸福付出辛勤劳动的人,才会在人民中获得崇高的价值。
每个人能力有大有小,职位有高有低,但只要尽自己的力量发光发热,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同样可以作出巨大贡献。战斗在老山前线的将士们,以“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作为他们的价值观,他们深知“没有奉献便没有幸福”, “没有军人的牺牲,不会有一轮明月下的万家灯火,不会有亿万人民的合家欢聚。”因此,当祖国和人民需要自己献身时,他们表现得何等从容镇静。一切鼓吹“人的本质都是自私”的人,一切争名逐利,不惜践踏他人幸福和生命的人,将在这种无私的价值观面前无地自容。这就是我国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人生价值观念。
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人们的价值观念必然要受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制约。而且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原理,社会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念必然要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这对于反映封建主义特权思想的人生价值观念,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人生价值观念,以及小资产阶级的平均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念,都是一种否定。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坚持等价交换原则,要求保护竞争,促进联合,要求贯彻物质利益原则,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与此相适应的人生价值观念,就必然要冲击封建特权、拜金主义和平均主义,要求承认个人的差别,承认贡献的大小,承认社会满足个人需要的程度不同。但是,人生价值概念虽然来源于一般商品价值概念,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商品的价值概念,不能简单地把商品交换原则普遍运用于人生的价值评价,尤其不能以等价交换原则限制和否定人们为社会的无私奉献。因为人生价值概念具有一般商品价值所没有的一些重要特征。
第一,人生的价值是在改造自然界,改造社会和改造入自身的实践中实现的。一般说来,每个人都有价值,因为每个正常的人都具有一定的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自身的能力。因为人有觉醒的自我意识,在劳动中,人积极地调整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矛盾,使之适应人们生活的需要,同时创造着自己的生括,并且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改造自己。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存在和发展。世界上一切物质形态的价值物都是人创造的,都是人类继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生价值的具体表现。每个人的价值都是在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中实现的,所以社会主义首先强调人民的价值,只有在人民的价值中才谈得到每个个人的价值。这是人生价值的第一个特征。
第二,人生的价值体现在人的一系列的现实的行为活动中。人的行为活动都是经过目标选择,是有一定目的的意志所向活动。换句话说,行为背后总是有一定价值目标支配着。所谓价值目标,就是指在利益的支配、影响、制约下,人们对现实的客体条件具有的一定的目的性,从而成为人们活动的指导力量。当人们对利益、需要的理解是正确的,那他的价值目标的选择也就是正确的,价值目标是正确的,人的行为活动才会是自觉的和自由的。这种价值目标的选择和以利益为基础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统一,是人生价值的第二个特征。
第三,人既是价值物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物的享受者,消费 者每个人在其创造价值物之前,都是价值物的消费者,享受者。在成为创造者之后,他继续是消费者,享受者。因为人的生命在和延续需要一定量的生活资料,耗费一定量的价值物。人类一切创造活动,都是为了人类自身的需要和发展,创造价值物是为了消费和享受价值物。因此,人是目的,又是手段,人的价值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是需要和创造的统一,是劳动和享受的统一。这是人生价值的第三个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人生价值特有的评价标准。
1. 衡量人生价值的客观标准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贡任和贡献
在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或尺度上,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观点是不同的。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把等级,门第作为衡量人的价值标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把对钱财的占有作为衡量人的价值标准。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仍有人把地位,权势,金钱作为人的价值标准,究竟什么是人的价值标准呢?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上,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尤其必须着重指出的是,我们决不能只从社会给个人这方面来谈人的价值。因为社会要能够提供实现每个成员的人的价值的条件,首先就需要把它们创造出来。所以,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存在和需要是否从社会,从他人那里得到承认和满足,更重要的是在于他为社会,为他人尽了什么责任,作了什么贡献。社会主义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共产主义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都是从这两个方面的结合来规定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的,而且都把为社会,为他人尽其所能放在首位。马克思主义所理解的人的价值,应该从伦理角度反映这种关系。所以从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看来,人的价值首先在于为共产主义事业,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作出贡献,在我国,在今天,首先就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贡献。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完整的科学的概括。它既反映了个人和社会的本质关系,又反映了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念,不仅能为少数进分子所理解,而且也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2.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也是人生价值评价的重要标准
人类社会的文明,是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构成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需要人们在这两个方面作出贡献。 因此,社会对个人的价值评价也是从这两个方面衡量的。在社会主义社会,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不仅要看他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方面的贡献,而且要看他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贡献。人们创造的物质财富是可以计量的,而精神财富却很难用数字加以计量,因此往往容易被忽视。正象爱因斯坦说的那样:“现在这代人往往注意我们这些人发明了什么,有哪些著作,实际上我们这些人的道德行为对世界的影响从某种意义来讲更大。
我们既要重视物质产品的价值,而且也要重视精神产品的价值。在精神方面,不仅要重视论文,论著的意义,更要重视人们优秀品质的意义。李大钊、鲁迅、刘胡兰,江姐以及千千万万为革命献身的英雄人物,他们的崇高思想品德和献身精神至今仍是培养青少年的宝贵精神财富。雷锋的共产主义精神同样具有很高的价值,他的精神培育了千百万青少年,培育了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张华。张华为救老农而牺牲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这不是人生价值的“毁灭”,恰恰相反,乃是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使他的生命得以无限地延续。
把个人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贡献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之一,这是社会主义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很深远的意义。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也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既体现为物质形式的工资,奖金等,又体现为各种政治荣誉。这种形式适应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
3. 地位,权力,钱财、知识和职业,都不能作为社会主义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
有的人认为:谁的地位高,权力大,谁的价值就大。这是剥削阶级的传统观念,也是对党和政府的某些机构中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的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的消极反映。但它不能作为社会主义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
在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确立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这就从根本上铲除了以地位,权力作为人生价值标准的基础。干部的地位和权力都是人民给的, 人民是主人,干部是公仆。一般说来,地位越高,权力越大,应该对社和人民负有的责任越大,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越大,社会也会给他较多的满足和较大的尊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的贡献往往同其权力和地位不一致。有些地位高,权力大的人,颠倒了公仆与主人的关系,不是尽力为社会作贡献和尽责任,相反,却以权谋私,损害社会,做人民的主人,要人民做他们的公仆。而许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却对社会尽职尽责,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为社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因此,以地位、权力作为人生价值标准,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不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所以,社会主义社会决不能把地位和权力作为人生价值标准。
社会主义社会,也不能以钱财作为人生价值标准。思格斯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 “金钱确定人的价值:这个人值一万英磅,就是说,他拥有这样一笔钱。谁有钱,谁就‘值得尊敬’,就属于‘上等人’,就‘有势力’,而且在他那个圈子里在各方面都是领头的。但是,金钱,财产占有的多少,既不能证明人的才能的大小,也不能证明德行的好坏,更不能证明一个人是否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相反,那些以权谋私,经济犯罪者却正是通过损害他人,损害社会,谋取大量钱财。如果以钱财作为人生的价值标准,这些人也变成最有价值的人了。可见,以钱财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必然导致人们的贪婪和道德的败坏。
知识也不能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知识越多越反动”,这是祸国殃民的“四人帮”毁灭人类文明,打击、陷害、镇压知识分子的一大恶棒,是必须彻底批判和否定的。但是也不能认为,知识越多就一定贡献越大。因为知识对于创造知识的人们来说是他们的人生价值,但占有知识本身,并不等于人生价值。知识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和手段,对于实现人生价值有重要作用,但只有把知识运用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社会,对人民作出了贡献,知识才能转化为价值。如果不把知识用之于社会,付诸为人民服务,拥有的知识再多也是毫无价值的。正如萨迪所说:“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而在阶级社会里,掌握知识的人还有二个为谁服务的问题。同样一种知识,可以用来为生产服务,造福于人类,也可能用以为侵略战争服务,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也不能以知识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而只能把用知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贡献作为人生价值的标准。
社会主义社会,也不能以职业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职业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各种职业的同时存在,才使得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得以和谐发展。缺少任何卜种职业,都会影响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如果以职业作为人生价值标准,就会造成社会各部门生产的失调,人们生活的不和谐,人们之间的不团结。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以职业评价人生价值的现象,如轻视或看不起那些从事服务行业(服务员、售票员、清洁工、护士、炊事员等)的人们,这是剥削阶级思想和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
10. 拜托各位,我想不通的一个问题:社会财富是怎样增加的
以你的看法,把社会分成家庭和企业.
企业创造的产品的价值,也就是它背后的财富有三部门组成:成本+支付的工资+利润
而家庭购买产品用的是工资
那你就可以看出,你所谓的家庭与企业抵消的那部门,只是产品的成本和工资部门,利润部门就转变成企业家手中的资本了,就是新的社会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