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2-05-10 15:01:10

A.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包括哪些内容

如下: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做出新的界定。由于所处时代所决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重点考察的是物质生产部门,认识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才是生产性劳动并创造价值,而绝大部分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属于非生产性劳动,不创造价值。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总体工人”的论述中,对脑力劳动给予了肯定,认为这些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但他重点研究的是物质生产领域的体力劳动。

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产生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应该坚持马克思关于人的抽象劳动的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价值创造属于生产领域的问题,而价值分配属于分配领域的问题。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马克思在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的同时,创立了劳动二重性理论,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及怎样形成价值。

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从而为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剩余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此外,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也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有关。因此,劳动二重性理论成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B. 如何在我国的实践中,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是时代的需要

毫无疑问,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生活的时代有着很大的不同。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发挥马克思主义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作用,必须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当时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主要指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现在我们正迎来信息社会,生产劳动的领域已大大扩展,生产社会化程度已大大提高,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的作用已大大增强。

马克思当初创立劳动价值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划清劳动与剥削的界限,为了揭露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实质,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为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提供理论依据。现在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也存在生产商品的劳动,劳动价值理论既要应用于资本主义,也要应用于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研究方法是从具体到抽象,叙述方法则是从抽象到具体。为了揭示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本质,探索和论述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在抽象分析阶段,马克思往往舍弃掉许多具体内容。我们现在学习的《资本论》,仅仅是马克思计划写的六册政治经济学著作的第一册的第一部分,许多问题还处在抽象分析阶段,还未具体化。因此必须根据《资本论》的原理,结合经济实践,把研究的问题逐渐具体化,把在抽象分析阶段舍弃掉的问题放在研究的视野之中。

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面临许多现实问题。例如,如何看待包括私营企业主在内的经营管理人员的劳动,如何看待科技工作者的劳动,如何看待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等等。这些问题,有些在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并不存在,如社会主义社会私营企业主的管理劳动;有些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并不突出,如科技工作。但这些问题都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密切相关。

马克思虽然十分了解世界贸易和国际市场的作用,但他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对劳动的分析,基本上舍弃了国际市场这一重要因素。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商品交换已越出一国范围。因此,应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多角度扩展和加深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深化对生产劳动的认识。马克思所指的生产劳动,主要是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以及直接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继续的劳动,即运输、包装、保管等劳动。这里把第三产业的许多劳动都排除在生产劳动之外。但现在第三产业的劳动在发达国家占70%,在我国已占三分之一。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大大提高。如果把第三产业中的大部分劳动,例如金融保险、文化教育、旅游等产业的劳动,排除在生产劳动之外,创造价值的劳动就会越来越少,社会上依靠剩余劳动生存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这既不符合实际情况,又会损害第三产业劳动者的积极性,影响第三产业的发展。

深化对科学技术工作的认识。马克思对科学技术工作和脑力劳动是十分重视的。他认为,为了生产一个商品,需要包括工人、监工、经理、工程师等等充当不同角色的人员,形成“总体劳动者”;科学技术工作作为复杂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其创造的价值,可以比简单劳动高出若干倍。但当时还处在工业化初期,科学技术工作的作用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大。马克思关注的重点是使用机器设备、离原料加工最近的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没有专门论述科学技术工作创造价值的问题。现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对科技工作创造价值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深化对经营管理劳动的认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经营管理工作是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需的。马克思重视经营管理的作用,他说:一切规模较大的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乐队指挥。但马克思没有专门论述经营管理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而比较笼统地把从事经营管理劳动的经理人员作为“总体劳动者”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各种所有制企业的经营管理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而且经营管理劳动是一种复杂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

深化对必要劳动的认识。马克思把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相当于劳动力价值,即维持劳动者本人及其家属子女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和一定的教育费用。除此之外的劳动都是剩余劳动,都被资本家剥削了。从实践看,马克思讲的必要劳动,只是必要劳动的第一部分。在现代社会,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至少有五部分。第一部分:维持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者本人及其家属子女的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第二部分:维持包括经理人员、科学技术人员以及企业服务人员在内的总体工人正常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第三部分:维持社会生产正常进行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价值。例如宏观经济管理、中介机构、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活动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价值。第四部分:维持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价值。第五部分:维持社会生活正常运行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价值,其中包括从事国家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政府机关的经费。因此,必要劳动包括的范围应当加以拓展。

深化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认识。马克思区分了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认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市场价格以价值为基础。马克思还提出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形态,第一种形态: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第二种形态:在社会总量中能够用多少时间去生产每一种特殊商品。如果这种商品的生产总量超过社会总量中它所应占的比重,就出现供过于求,生产能力闲置,库存积压增加,价格低于价值。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应有第三种形态,即按照国际市场技术水平、劳动效率、资源配置和供求关系所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里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正常生产条件要从世界市场来看,如果一国生产条件不能达到世界市场的水平,其生产过程中耗费的超过世界市场正常生产条件的劳动,就不能形成价值。二是社会总劳动的分配也要从世界市场来看。

进一步调整和改革收入分配体制

当前,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在收入分配领域需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复杂劳动转化为多倍的简单劳动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比价,不是封闭式、先验式或主观随意确定的,而是由开放的市场确定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复杂与简单的程度很不相同,而且经常变动,难以主观确定;另一方面,社会价值的形成,必须在市场上通过竞争来决定。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及由价值向市场价格的转化,都必须通过市场,在竞争中形成。科技人员的发明创造的价值或市场价格,是在市场上由供求关系和公平竞争确定的。

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要重在转化,即无形资产有形化,有形资产证券化,证券资产货币化。在传统体制下,不少科技人员的创新成果虽被应用于生产经营,创造了实际的经济效益,但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却得不到应有的报酬。有的科技人员由此得到了精神鼓励,增加了无形资产。但这种无形资产实际上是无资产,经济上没有得到实惠。这是对科技工作者的不尊重,也是对科技工作者合法利益的剥夺。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的成果不仅应形成无形资产,而且要把无形资产有形化,就是要通过资产评估、拍卖、竞价等,形成一定量的有形资产。这种有形资产可以直接转化为货币收入,但更多的是成为企业的股份,成为证券化资产。证券化资产可以通过企业回购、协议转让或上市交易,转化为货币资产。无形资产有形化,有形资产证券化,证券资产货币化,是实现技术和管理参加分配的重要形式,能够大大鼓励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是一个完整的原则,只有效率优先才能鼓励创新,鼓励先进;只有效率优先,经济得到发展,效益得到提高,可供分配的社会财富大大增加,才有条件兼顾公平,并从先富达到共富。只有兼顾公平,协调地区发展,缩小收入差距,保持社会稳定,才能为提高效率创造良好的环境。不能把收入差距扩大与分配不公混淆起来。所谓分配不公,主要是指一些人利用职权或其他非法手段侵占公有财产或公众合法收益,为自己谋取大大超过其劳动贡献的收入。分配不公会扩大收入差距。但如果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通过自己的劳动,通过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贡献而获得较高的收入,虽然也会扩大收入差距,但这是正当的,不是分配不公。不要担心差距拉大,不要限制部分地区与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差距拉大是短期的,只要经济快速增长,差距拉大会转向差距缩小,先富会转向共富。

C.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如何深化对其认识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意义:批判地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奠定了基石;实践意义: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但面对新情况,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第三,深化认识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第四,深化认识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

D. 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什么

劳动价值论。

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价值是一个商品经济范畴。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创立并完成的,包括以下内容:

商品具有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可比较性。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等范畴,是马克思用来说明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概念,深刻地揭示了商品的本质。

历史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第二、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第三、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做出新的界定。

第四、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第五、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第六、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相互关系的认识。

E. 如何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劳动创造价值,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是马克思阐述剩余价值的来源与本质,因为是创立剩余价值学说的最根本依据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对劳动的含义有了拓展,绝大部分非生产领域也创造价值,比如说艺术领域{齐白石的画})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的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生产关系。
总结:劳动的内涵以及相应的分配,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社会需要的变化不断拓展。

F. 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新认识有哪些

第一,社会产品中的活劳动含量日益减少。由于迅速发展的高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单位产品,无论是物质产品还是非物质产品,其中所包含的活劳动已经大大减少。于是,同样多的活劳动,在今天可以创造出比过去多几倍、几十倍、几百倍甚至更多的产品。

第二,社会生产要素的内容大大增加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结果,使得不同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重要程度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过去被认为微不足道的要素,现在正在成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并日益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原来意义上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在加速发展。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必然导致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产业结构有日益高度化的趋势。这一规律使得传统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所着重分析的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在当代社会总劳动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


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对劳动的含义有了拓展,绝大部分非生产领域也创造价值,比如说艺术领域齐白石的画。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的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生产关系。

G. 在当今时代,如何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一、 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的理论根源

由于我国现在尚处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经济运行中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收入分配采取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决定的: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公有制经济的相互结合,决定了在公有制经济中只能采取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并存,共同参与创造财富,要求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指各种要素都应根据其在再生产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的大小来参与收益分配,获得相应的报酬。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只有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才是现阶段唯一公平的分配方式,这种分配方式在形式上是平等的,因而也是公平的。在公有制经济中,由于国家和集体是除了劳动以外的一切生产要素唯一的所有者,因此全体社会成员只能是劳动者而不能是其他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即按付出劳动量的多少来决定应该获得的收入的数量。但是这种分配方式也存在不平等的一面,由于人的天赋、能力、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担任的工作的难易程度都是不一样的,对社会、生产做出的贡献也是不一样的,如果采用同一种分配方式同等的对待必然产生新的不平等。正如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到“像一切权利一样是一种不平? 鹊娜ɡ

阅读全文

与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
执转破成果 浏览:20
羊年限定金克丝现在多少钱 浏览:568
附近店面转让或出租 浏览:412
广东海亿食品有限公司商标 浏览:287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汇报 浏览:314
横滨商标印刷有限公司 浏览:28
珠吉转让 浏览:191
商业住房贷款年限55岁 浏览:148
2013工商局个人总结 浏览:712
驰名商标申请的条件 浏览:778
工商局和公安局哪个好 浏览: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