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古代农具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农业的发达与否又与农具有着直接的关系,先进的生产工具能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千百年的生产实践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种类繁多的农具,并不断改进完善,使之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杠杆之一。从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时期到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从春秋战国铁制农具与牛耕的普遍才用到隋唐曲辕犁、筒车的发明。无不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下面我们分四大阶段,略述主要农具的产生和发展。
一、西周以前的石制农具
原始农业始于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从此,人类摆脱了长期靠采集和狩猎取食为生的局面,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那时,我们的祖先使用的农具是石料磨制的(也有一些骨器和木器)。石器作为我国的主要农具一直使用到春秋前后,长达四五千年之久。
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我国有两处重要的原始人生活遗址,即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这两处都出土了为数不少的原始农具,有石斧、石刀、石铲、石镰、木耒、骨耜等,这是我国最早的农具。其中耒、耜是用来翻土、挖沟、打洞的工具。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男子取代妇女成为生产劳动的主要力量。这一时期农具的一个重要进展是出现了三角形石犁。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叔均之时,正值父系氏族公社末。但这一记载未必可信,当时的耕犁很可能是用人力牵引的。犁耕的采用是农业史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另外,这一时期在江南出现了用于捻河泥的水田农具竹竿。其他农具也有所改进,如,出现了石锄、蚌锄等,它们对于开垦干硬的旱地和作物田间管理都有着重要作用。最能说明这一时期农具改进程度的,是近年在安徽潜山薛家岗出土的一把石刀,刀背侧竟整齐地钻有13个细孔。石刀比以前的更锋利,长度也加大了,只要装上木柄就是一把极好的镰刀。
商代是发达的青铜时代。我国各地出土的青铜器数量之多、形体之大、品质之精、造型之美,举世称道。但需要指出的是,从我国大江南北出土的大量青铜器来看,主要还是用于宗教祭祀和装饰而不是农业生产。所以,直到春秋战国以前,我国的农具仍以石器为主。当然这并不排除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间或使用一些青铜器。近年来在河南、湖北、江苏等地就出土了一些青铜攫、青铜铲、青铜镰之类。青铜农具的推广虽然受到造价、产量等限制,但金属农具毕竟代表着我国农具的未来。
青铜时代,我国农具的种类较以前变化不大,耒耜仍然是使用最广泛的翻土农具。但是,牛耕在商代的出现不能不说是中国农业史上的一件大事。江西大洋洲商墓(一说是祀坑)出土的青铜犁头,为我国牛耕历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材料,可以佐证甲骨文中有关犁耕的记载。
二、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采用
进入春秋战国以后,铁制农具已经普遍使用。以铁器作农具,有价格低廉、刃口坚硬锐利、锻打成型方便等优点。铁制农具是我国农具演进过程中的一次重大飞跃。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耕地面积扩大了,产量增加了,耕地方式也发生了转变。这一切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中国社会慢慢由奴隶社会步入封建社会。
春秋时期,除种类繁多的铁制农具外,值得一提的是桔槔被用作灌溉工具。它将一根长长的木头拴在木桩上,一头系上石头之类的重物,一头挂上水桶,利用杠杆原理,让重物和水桶上下移动。用这种方法提水极为省力轻便。《庄子・天地篇》有孔子的大弟子子贡赞桔槔的话:“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
铁制农具到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中期各国变法之后,更以空前的规模推广。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北起辽宁、南至广东、东起苏鲁、西至川陕的广大地区,都有战国铁器的出土。如,、锄、铲、锸、镰、犁,应有尽有。
三、汉代耧车、翻车、扇车和犁壁的发明
汉代是发明和改造成果最多的朝代,许多机械农具都产生于汉代。耧车是世界上最早的播种机。它是由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发明的。耧车用牛牵引,将开沟、下种、盖土三道工序一次完成,这一大胆和富有想象的设计令人叫绝。耧车有耧架、耧斗、耧腿和耧铲等构成,有一腿的、二腿的、三腿的,以后有多至七腿的。一腿可播种一行。赵过发明的是三腿耧,即能同时播种三行。用耧车播种,一人一天可下种百亩,且埋种的深度和种子的株距行距保持一致,从而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和质量。
翻车,又叫龙骨水车,是我国古代最为重要的灌溉工具。翻车系东汉时毕岚首创,三国时魏国的机械制造专家马钧又加以改进。作为一种灌溉工具,它在我国已使用了1800多年。翻车利用齿轮原理,用脚踩带动长长的木链(即龙骨),木链等距离地拴满了竖着的刮板,外面套着水槽。刮板随木链绕时,将水刮入水槽,刮板将水槽拦成一格一格,相当于一个个移动的水箱,随着木链的绕转,水源源不断地流进田里。后来还有牛拉磨盘和风力驱动的翻车,更加省力省工。
扇车,又叫扬扇、风车,是一种扬场净粒的器械,西汉时发明,一直使用至今。扇车由车架、外壳、风扇、入斗及调节门等构成。工作时,将未淘净的粮食倒进木斗,然后一只手摇转风扇,另一只手缓缓地打开调节门,入斗的谷物下落,落下的谷物遇风后,轻轻地,瘪谷和其他杂物从车尾排出,饱满的谷粒从车腋下滑进箩筐里。用它可以把刚从打谷场脱粒或经碾谷后需分糠的粮食淘净。
作为农耕最重要的工具――犁,在汉代也有重大改进,这就是犁壁的发明。春秋战国时期的犁只有一个犁铧。那时犁铧成“V”形,开口过宽,不易深耕,犁铧破土后,很难将大土块翻往一侧折碎,而仅能起破土开沟的作用。这样,牛畜吃力,操犁者也不轻松,耕作效率不高。为了克服这些弱点,西汉时发明了犁壁。它是一块斜卷的铁板,装靠在犁铧的后面,耕地时,能将犁铧铲起的土块翻转撂向一边,松土的效果好,还可以为田地起垅。汉代的耕犁形式很多,除一人一牛的单耕犁外,还有二牛三人的犁,二牛一人的合犁和一牛的双辕的套犁等。其中,一人牵牛,两人各扶一犁的劳作方式曾大力推广。东汉时,还出现了一种轻巧的短辕犁。我国的农具发展到汉代,已基本齐全。
四、隋唐筒车和曲辕犁的出现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数百年间,我国农具的发展是一个相对的间歇期。随着隋唐的勃兴,中国封建社会进入繁荣鼎盛时期,国家的长期统一稳定、经济的发展,促使了农具的改进,筒车和曲辕犁的出现,代表着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成就。
筒车是一种完全利用水能的灌溉工具,在蒸汽机发明之前,这应该是最先进的科学“自动”装置了。筒车靠流动的河水、渠水冲动水轮提水,水轮外侧周身斜绑着许多竹制或木制水筒,水轮被水力冲击,不停地旋转,水筒随水轮先是入水盛满,再出水翻土,待上筒转过最高处后,筒中的水自然倒出,流入接水槽,最后流到田里。筒车装好后,不需要人员照管,极为省事。
曲辕犁,唐朝诗人陆龟蒙在《耒耜经》中有详细记载。隋唐以前,犁架都是直辕,大而笨重,难于灵活调节犁地的深浅。改直辕为曲辕后,使得犁架变小,使用灵活。这一木之弯使得耕田者在耕作过程中能够自由调节犁地的深浅,从而改变了过去二牛抬杠式的牵引方式,只用一牛即可轻松地挽拉一具耕犁。这一改进,再次提高了耕地的效率。我国的耕地至此基本定型。今天我国农村使用的耕犁仍是这种形式。
我国农具的发展到隋唐时代就基本歇脚了。宋元和明清以后近千年基本都是沿用古人发明的农具。
⑵ 一台收割机没小时行驶5千米,收割机的宽度是2米。这台收割机每天工作5小时,可以收割多少公顷小麦
因为收割机每小时行驶5千米,5小时就是5×5=25千米,因为宽是2米,所以总面积就是25000×2=50000平方米=5公顷。一台收割机每小时行驶6千米,这台收割机一天工作5小时,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求出收割的长度是多少千米。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用收割的长度乘收割的宽度,就是收割的面积,再把单位化成公顷即可。 本题的重点是求出收割的长度,进而求出收割的面积,注意单位.本题主要考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和单位换算的问题。
收割机行驶的路程就是长方形的长,收割的宽度是长方形的宽,用长乘以宽就是收割的农作物的面 积,所以一共收割5000x4x2=40000平方米的小麦,因为1公顷=10000平方米,可以40000平方 米=4公顷,即可以收割4公顷的小麦。
拓展资料:
一,在正常情况下,若地块平坦、作物成熟一致并处在黄熟期,田间杂草又较少时,可以适当提高玉米收割机的前进速度。作物在乳熟后期或黄熟初期时,其湿度较大,在收割时,前进速度要选择低些,谷物在黄熟期或黄熟后期时,湿度较小并且成熟均匀,前进速度可以适当选择高一些。
二,雨后或早晚露水大,作物秸秆湿度大,在收割时前进速度要选择低一些。晴天的中午前后,谷物秸秆干燥,前进速度选择快一些。对于密度大、植株高、丰产架势好的作物,在收割时前进速度要选择慢一点,密度小又稀矮的谷物前进速度可选择快一些。玉米收割机刚开始投入作业时,各部件技术状态处在使用观察阶段,作业负荷要小一些,前进速度要慢些。观察使用玉米收割机一段时间后,技术状态确实稳定可靠且作物又成熟干燥,前进速度可快些,以便充分发挥机具作业效率。若地是梯形,可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计算出这块梯形地的面积,然后再用收割机的作业宽度乘以每小时行的千米数计算出每小时收割的面积,如1.8米*5000米=9000(平方米)再用梯形地的面积除以收割机每小时收割的面积即可得到答案。
⑶ 收麦机是谁发明的
推广。
1831年,美国农民发明家麦克科密克
⑷ 艾禾收割机怎么样
收割机是由塞勒斯·麦考密克发明的。 收割机它是一体化收割农作物的机械。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并将谷粒集中到储藏仓,然后在通过传送带将粮食输送到运输车上。也可用人工收割,将稻、麦等作物的禾秆铺放在田间,然后再用谷物收获机械进行捡拾脱粒。收获稻、麦等谷类作物子粒和秸秆的作物收获机械。包括收割机、割晒机、割捆机、谷物联合收割机和谷物脱粒机等。谷物收获机械是在各种收割、脱粒工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收割机是一体化收割农作物的机械,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并将谷粒集中到储藏仓,然后在通过传送带将粮食输送到运输车上。也可用人工收割,将稻、麦等作物的禾秆铺放在田间,然后再用谷物收获机械进行捡拾脱粒。收获稻、麦等谷类作物子粒和秸秆的作物收获机械。包括收割机、割晒机、割捆机、谷物联合收割机和谷物脱粒机等。在操作收割机时应注意:
1、收割前准本:检查收割机各个部件是否完好。
2、将机器驶入田地,然后将分草杆拉到作业位置,放下接粮台,将粮食排除闸板拉到“开”位置,接粮袋挂钩上挂好粮袋,将机器开导田埂垂直位置。
3、调试机器:送尘调节手柄扳到“标准”位置、副变速手柄根据作物的条件,选择扳到”高速”或“低速”的位置、排草手柄放到“切草”或“排草”位置。
4、降下割台,使分禾器的前端下降到离田地表面5-10cm的地方。
5、将脱离离合器和割取离合器手柄扳到结合的位置。
6、将主变速手柄慢慢向前推,使机器开始收割。
7、当作物开始进入脱粒口后,操作脱粒深度手动调节开关,使穗头处于脱离深度指示标志的位置。
8、作物全部收割完后,将割取离合器手柄扳到分离的位置。
9、等到出粮口不再出粮后,将脱粒机离合器手柄扳到分离位置。
10、检查机器各部件开关是否关好。
11、减小油门,发动机熄火。
12、将收割机驶回置放点并进行一定的检查与维护。
⑸ 中国哪一年开始用收麦机收麦的
具体哪一年不大清楚了 199几年
国内收割机起步较晚,早期以模仿及从苏联,美国,及加拿大等国家进口为主。很多连接或支承部位没有经过详细的计算,而是根据发达国家已造好的收割机的尺寸设计制造的,使得收割机体积庞大,质量偏大。
大型收割机是非常复杂的机械设备。大型收割机的使用对土地的平整和规模有更高的要求,大家熟知的华北平原,三江平原等重要的小麦,水稻产区很早就使用联合收割机进行生产。
⑹ 历代农耕用具,
(耒耜)传说最古老的工具,大约在炎帝时期。(翻土农具)
(钁) 最早出现商代,春秋战国时较多。(似镐的刨土工具)
(铜铲)商代(青铜器。铲土除草用的农具)
(牛耕)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脚踏耕具)
(犁耕)汉代。(翻土农具)
(都匀犁)春秋战国。(翻土农具)
(镪犁)又写作“枪犁”或“戗犁”,时间不详,产自山西。(翻土农具)
(曲辕犁)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东江地区。(翻土农具)
(耦犁)西汉。(二牛三人一组耕地)
(鐴土 铁铧)秦汉时期。(铁铧为耕犁破土的锋刃,鐴土是耕犁的翻土器)
(犁錧) 战国时期。(翻土农具)
(犁鑱) 周朝。(翻土农具)
(竹莜)也叫“竹爬” 出现于西汉。(翻土农具)
(銍)战国。(翻土农具)
(镰)周朝。(除草工具)
(疀)没有出土文物,大约时间在春秋战国。()
(劐子)战国。(翻土农具)
(耨)秦代。(锄草的农具)
(锄)西周时代。(翻土农具)
(耰)先秦。(弄碎土块,平整田地用)
(耰钼)先秦。(用来平田松土的农具, 锄把)
(镫锄)元代有记载,具体出现时间不详。(翻土农具)
(桔槔)春秋时期。(原始的井上汲水工具)
(渠疏)汉代。(灌溉)
(椟栌)秦,汉代较为普遍。(翻土农具)
(翻车)东汉。(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
(水车)东汉造出雏形,完善于三国。(农业灌溉工具)
(水转筒车)隋朝兴盛于唐。(农业灌溉工具)
(浙碓)大约元代。(翻土农具)
(代耕架)源于唐代,改进于明。(人力牵引的耕地机械)
(孔明车)东汉造出雏形,完善于三国。(农业灌溉工具)
(龙骨水车)始于东汉,三国改进。(排水灌溉的机械)
(锸)汉朝。(掘土的工具)
(铁锹)战国出现铁,锨于西汉。(耕地,铲土的农具)
(三脚耧)战国时期就已有一脚耧车,西汉出现三脚耧。(播种机的一种)
(六爪犁)汉朝文献有记载,隋朝把“六爪犁” 注释成 “楎”。()
(耙)北魏。(翻地农具)
(连枷)战国、秦汉时代。(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用来拍打谷物、小麦、豆子、芝麻等,使子粒掉下来)
(簸飏)最早大约于战国,最晚大约于汉朝。(簸萁)
(杵臼)西周。(臼 舂捣粮食或药物等的工具)
(石磨)汉代以后才称为磨,汉前称“硙”。(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机械)
(踏碓)发明于西汉。(去秕、脱壳的粮食加工用具)
(风车)汉代。(机械灌溉)
(颺扇)大约源于西汉。(扬谷器,扬除糠秕的一种风力机械)
(耩)北魏有记载。(用耧播种或施肥)
(窍瓠)北魏。(播种农具)
(耘杷)元代《农器图谱》记载。(翻地农具)
(耘荡)元代。(水田中除草松泥的农具)
(耘爪)元代。(除草和松土用)
(秧马)北宋。(插秧和拔秧的工具)
(长镵)唐已出现。(踏田农具)
(踏犁)唐代。(翻土农具)
(犁刀)“犁头”战国已经出现。(翻土农具)
(蹚头)考古挖掘,出土最早的蹚头是北宋时期。(疏松两侧的土壤,清除两侧的杂草)
(推镰)也叫“青铜耨”,春秋战国时期。(翻土农具)
(麦钐)元代。(割麦刀)
(麦绰)元代。(收麦工具)
(麦笼)元代。(收麦工具)
(水碓)魏末晋初时期。(灌溉)
(水碾)魏晋南北朝。(靠水力推动的碾子)
(船磨)元朝。(捣米器具) (碓机) 西汉末年。(捣米器具)
(跖铧)元朝有记载。(翻土农具)
⑺ 现代农业有高效率的收割机,古代也有收割机吗
和其他农具一样,我国的收割农具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商周时期,人们的收获农具是简陋的石刀、蚌刀、石镰。随着青铜器的出现,有了铜铚(一种短镰刀)和铜镰等工具。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铁技术,铜铚和铜镰逐渐被更为坚利的铁铚和铁镰所代替。
总结:遗憾的是,这种收割工具后来却失传了。《农书》出现之后,有人按照书中的介绍仿制出了推镰,却不是很成功,无法重现传说中的高效率。
现代学者曾对推镰的工作效率提出了异议,认为从现代机械原理上看,推进式收割器如果没有剪式切割装置,不管镰刀如何锋利,也只能推倒稻秆和麦秆,并不能顺利切断。与这种观点相对,也有学者充分肯定这种收割工具的先进性。无论如何,推镰是古代人民在收割工具上的大胆革新,却是毫无疑问的。
⑻ 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原理
收割机是由塞勒斯·麦考密克发明的。 收割机它是一体化收割农作物的机械。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并将谷粒集中到储藏仓,然后在通过传送带将粮食输送到运输车上。也可用人工收割,将稻、麦等作物的禾秆铺放在田间,然后再用谷物收获机械进行捡拾脱粒。收获稻、麦等谷类作物子粒和秸秆的作物收获机械。包括收割机、割晒机、割捆机、谷物联合收割机和谷物脱粒机等。谷物收获机械是在各种收割、脱粒工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侧挂式
采用硬轴传动, 主要由发动机、 传动系统、离合器、工作部件、操纵装置和侧挂皮带等组成。在传动轴的一端配置0.75~ 2千瓦的单缸二冲程风冷汽油机和离心式摩擦离合器;另一端安装由减速器和切割刀具组成的工作部件。工作部件的类型很多,常用得为圆锯片、刀片或尼龙丝。作业时,将传动轴的铝合金套管上的钩环挂在操作者肩下的背带上,握住手把,横向摆动硬轴,即可完成切割杂草、灌木等作业。机具重约6~12千克,转速约4500~5000转/分。
背负式
用软轴传动,一般构造与侧挂式割灌机相似,不同的是其发动机背在操作者背上,切割部件由软轴传动,发动机功率一般为0.75~1.2千瓦。 发动机与背架之间以两点联接并装有特制橡胶件以隔振。软轴为套装在软管内的钢丝挠性轴,用以传递扭矩。软管为敷有橡胶保护套的金属编织网包住的钢带缠卷的螺纹管,以防尘土侵入轴内并保持轴表面的润滑油。割幅一般在1.5~2米之间。
手扶式
由行走轮支承机具重量,由人推动机器前进,由发动机驱动工作部件进行切割灌作业。其构造和工作原理同便携式割灌机相似。 悬挂式收割机悬挂在拖拉机后面,由动力输出轴驱动工作部件旋转,适用于大面积割灌作业。主要由机架、锯片、传动装置、悬挂装置和推板等组成。割灌作业时,拖拉机后退行驶,工作速度为5公里/小时,可锯直径为10厘米的灌木。
卧式
卧式割台收割机
由拨禾轮、一条或前、后两条帆布输送带、分禾器、切割器和传动装置等组成(图 1)。作业时,往复式切割器在拨禾轮压板的配合下,将作物割断并向后拨倒在帆布输送带上,输送带将作物送向机器的左侧。双条输送带由于后输送带较前输送带长,使穗头部分落地较晚,而使排出的禾秆在地面铺成同机器行进方向成一偏角的整齐禾条,便于由人工捡拾打捆。卧式割台收割机对稻、麦不同的生长密度、株高、倒伏程度、产量等的适应性较好,结构简单;但纵向尺寸较大,作业时机组灵活性较差,多同15千瓦以下的轮式或手扶拖拉机配套,割幅小于2.0米,每米割幅每小时可收小麦4~5亩。
立式
立式割台收割机
被割断的作物直立在切割器平面上,紧贴输送器被输出机外铺放成条。有侧铺放和后铺放两种:侧铺放型收割机由分禾器和拨禾星轮(或拨禾指轮)、切割器、横向立式齿带输送器等组成。割下的作物被拨禾星轮拨向输送器上下齿带,输送器将其横向输送到机器一侧铺放。后铺放型收割机(图 2)在两分禾器间每30厘米增设一组带拨齿的拨禾三角带、星轮和压禾弹条,使禾秆在横向输送过程中保持稳定的直立状态,到达机器右侧后由一对纵向输送带向后输送,禾秆在压禾板的配合下在机器后方铺放成条。这种机型在套种玉米的情况下可不致将禾条压在玉米苗上,其割幅等于两行玉米间的小麦畦宽。立式割台收割机结构紧凑,纵向尺寸小,轻便灵活,操纵性能好,适于在小块地上收割稻、麦。多同7~9千瓦的手扶拖拉机或15千瓦左右的轮式拖拉机配套,割幅1.1~1.2米;还有同2~3千瓦手扶专用底盘配套的小型自走式收割机,割幅1米左右。
⑼ 小麦收割机是谁发明的 人们从中举一反三研发出 水稻收割机 玉米收割机 土豆收割机 甘蔗收割机
收割机是由塞勒斯·麦考密克发明的。
1799年英国最早出现马拉的圆盘割刀收割机;1822年玉米联合收获机在割刀上方增加了拨禾装置。1826年出现采用往复式切割器和拨禾轮的现代收割机雏型,用多匹马牵引并通过地轮的转动驱动切割器。1831~1835年,类似的畜力小麦收割机在美国成为商品;1851年出现能将割倒的禾秆集放成堆的摇臂收割机;1920年以后由于拖拉机的普遍使用,同拖拉机配套的收割机开始取代畜力收割机。中国于1952年开始生产畜力摇臂收割机和其他类型的畜力收割机;1962年开始发展机力卧式割台收割机和机侧放铺禾秆的立式割台收割机。为适应北方小麦、玉米间套作地区收获小麦的需要,于1977年研制成机后放铺禾秆的立式割台收割机。
在中国发明只要你功能上有突破就可以申请专利。
最后一句希望你能成功!!!
⑽ 玉米联合收割机能否收麦子和水稻
不可以。
收割机 是由塞勒斯·麦考密克发明的。 收割机它是一体化收割农作物的机械。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并将谷粒集中到储藏仓,然后在通过传送带将粮食输送到运输车上。也可用人工收割,将稻、麦等作物的禾秆铺放在田间,然后再用谷物收获机械进行捡拾脱粒。收获稻、麦等谷类作物子粒和秸秆的作物收获机械。包括收割机、割晒机、割捆机、谷物联合收割机和谷物脱粒机等。谷物收获机械是在各种收割、脱粒工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为机型和工作原理完全不同。玉米收割机只能收割玉米,秸秆直接粉碎回田.现在就是收小麦的联合收割机因为是全喂入式的都已经不适合收割水稻了。收割水稻现在大都采用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平均一天收割60--100亩水田。效率极高,米粒干净,留茬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