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房随地走”与“地随房走”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
1、“房随地走”就是指某块土地的土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被买卖处分时,该土地上的房屋等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也随之一并转让。
2、反过来,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被转让处分时,该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也要一并处分,即所谓“地随房走”。
Ⅱ 包含无权处分房屋的土地使用权抵押合同有效吗
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1条、建设部《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第6条、土地管理局《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办法》第11条规定,“地随房走,房随地走”的权利合一原则是我国房地产权属的一贯原则。房产转让人负有将所售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转移给受让人的义务,受让人享有要求将所购房屋占用范围内土地使用权移转给自己的权利。在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完成之前,转让人为登记的名义权利人,但受让人为实质权利人,可以请求将土地使用权变更至自己名下。涉案《抵押合同》中约定了抵押物名称为“土地、房产”,冷库2003年向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报送的函证明虽然抵押登记只针对国有土地使用权,但应当视为当事人约定土地使用权与地面建筑物所有权一并抵押。因地上建筑物职工住宅楼的所有权已经移转给购房职工所有,冷库并无权利处分,且未经地上建筑物所有权人即购房职工追认。涉案土地使用权证书中已经标明该宗土地上存有地上建筑物,并标明为冷库的福利区,地上建筑物中职工住宅楼所有权已经登记移转至购房职工名下,而原债权银行却未查明地上建筑物实际权属即接受抵押,也存在过错,职工住宅楼虽未占用全部该宗土地,但于该土地使用权上设定的抵押权无效及于该宗土地全部,故抵押合同无效,依据该合同设立的抵押权也相应无效。虽然银行对造成上诉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无效的后果存在过错,但冷库的无权处分行为亦是导致抵押无效的主要原因,故冷库应对粮油公司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二分之一的赔偿责任。
Ⅲ 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是否就可以处分该宗土地
可以。不过需注意,未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投资开发、利用土地内的,土地使用权不容得转让。依据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让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与。未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投资开发、利用土地的,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
Ⅳ 侵犯土地使用权的处罚有哪些
非法占地的法律责任
一是行政处罚。非法占用的土地要责令退还。对已建的建筑物及设施,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予以没收: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予以拆除。除此之外,可以并处罚款。罚款数额为非法占用土地的每平方米30元以下。对于农民非法占地建住宅,则不论是否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都必须予以拆除,但没有罚款的规定。
二是行政处分。如果非法占地的主体是政府及部门或者是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除了要予以行政处罚外,对有关责任人还要给予行政处分。按照 “15号令”规定:(1)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2)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在办理农用地转用或者土地征收申报、报批等过程中,有谎报、瞒报用地位置、地类、面积等弄虚作假行为,造成不良后果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三是刑事处罚。按照《刑法》的规定,如果非法占用的是耕地并且数量较大,造成被占耕地大量毁坏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那么什么情况算是数量较大和大量毁坏呢?按照司法解释的规定,非法占用基本农田5亩以上或者一般耕地10亩以上就属于数量较大,大量毁坏则是指在耕地上实施建筑等非农业建设,致使耕地的种植条件遭到严重毁坏的。
Ⅳ 什么是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应受到何种处罚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是指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依照《刑法》构成犯罪的行为。
《土地管理法》第73条规定,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228条规定,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5%以上20%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5%以上20%以下罚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土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14号)第1条、第2条,对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的具体情形作了明确规定。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情节严重”:
非法转让、倒卖基本农田5亩以上的;
非法转让、倒卖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10亩以上的;
非法转让、倒卖其他土地20亩以上的;
非法获利50万元以上的;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接近上述数量标准并具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如曾因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受过行政处罚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等。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情节特别严重”:
非法转让、倒卖基本农田10亩以上的;
非法转让、倒卖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20亩以上的;
非法转让、倒卖其他土地40亩以上的;
非法获利100万元以上的;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接近上述数量标准并具有其他恶劣情节,如造成严重后果等。
Ⅵ 抵押土地使用权处分抵押财产程序是怎样的
一、向登记机关提出处分抵押土地使用权的申请
抵押人到期不能履行债务或未按抵押版贷款合同规定履行权债务、抵押人死亡而无人代其履行债务或在抵押期间宣告破产、解散时,抵押权人有权依法向原登记机关申请处分抵押的土地使用权。
二、通知抵押人
抵押权人申请处分抵押土地使用权时,应当书面通知抵押人或其他当事人。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中止处分:
(1)抵押权人书面申请中止的。
(2)债务人申请并能及时履行债务的。
(3)出现其他应当中止处分的情况的。
三、处分抵押物
抵押权人可以采取转让等方式处分抵押物,也可委托土地所在地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处分抵押物。
处分抵押土地使用权所得价款,按下列顺序分配:
(1)支付处分抵押物的费用。
(2)扣缴抵押物应当缴纳的税费。
(3)支付划拨土地使用权应缴纳的土地出让金。
(4)偿还抵押权人的债权本息、罚息及违约金。
(5)剩余价款交还抵押人。
Ⅶ 施工企业有处分权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作为抵押物
关于抵押,下列财产可以作为抵押物:(1)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2)建设回用地使用权;(30以招答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4)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5)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6)交通运输工具;(7)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因此可以抵押。
Ⅷ 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为什么不可以处分该宗土地
土地使用权获取方式主要有出让、划拨、转让三种方式。一、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1、内涵: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无偿收回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其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归国家所有,但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偿。3、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情形: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下列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权,确属必需的,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划拨:(1)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2)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3)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项目用地;(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
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经主管部门登记、核实,由同级人民政府颁发土地使用权证。4、转让、出租、抵押的限制性规定:划拨土地使用权一般不得转让、出租、抵押,但符合法定条件的也可以转让、出租、抵押:即土地使用者为公司、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领有土地使用权证,地上建筑物有合法产权证明,经当地政府批准其出让并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者以转让、出租、抵押所获收益抵交出让金。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出租、抵押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没收其非法收入,并根据其情节处以相应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