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互易取得物权

互易取得物权

发布时间:2020-12-28 08:49:29

① 担保物权求教

1、所有权保留是指在移转财产所有权的商品交易中,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财产所有人移转标的物的占有于对方当事人,但仍保留其对该财产的所有权,待对方当事人支付一部或全部价款或完成特定条件时,该财产的所有权才发生移转的一种法律制度。所有权保留适用于买卖、互易、赠与等领域,以买卖合同中的所有权保留条款最为常见。例如当事人A、B在分期付款买卖车辆的合同中约定出卖人A在购买人B付清全部车款前保留车辆的所有权,购买人B对车辆只能占有和使用,待购买人B付清全部车款后,出卖人A为购买人B办理车辆所有权转移登记时,购买人B才取得该车的所有权。
2、流押条款是指抵押人和抵押权人事先约定,在债务人清偿期届满而抵押权人未受清偿时,抵押物的所有权转移给抵押权人所有。
我国法律严格禁止流押条款。其理由主要有三:一、保护债务人。当一个人在经济上异常窘迫,而事实上又急切需要的情况下,往往会向第三人举债,债权人有可能利用债务人的这种不利处境,迫使债务人与其订立流押条款,以价值较低的债权获得市场价值较高的担保财产的所有权,这实际上是一种变态式的高利贷行为(名符其实的暴利行为)如果任其发展,将极大地损害债务人的利益。二、有利于保护抵押权人以外的其他债权人。如果担保财产的价值大大高于被担保的债权的价值,则在抵押权人获得优先受偿后,还会有剩余的价值由债务人的其他债权人受偿。如果抵押权人通过流押条款直接获得担保财产的所有权,则对于其他债权人是极为不利的。三、保护债权人。市场如战场,变幻莫测,一个物品可能早上还值十元,晚上可能就一文不值了。虽然此时有利债务人,而签订流押条款时双方又是自愿的,从表面上看,应承认流押条款有效,否则有可能阻碍债务人的融资途径,也正因为如此,日本民法仅对流质条款有禁止规定,于流押条款则无明文规定,可见流押条款在日本立法论上是有疑问的。由于我国物权法明文规定流押条款绝对无效,所以在我国立法论上,流押条款的效力是确定无疑的。我国法律之所以规定流押条款绝对无效,我想是基于公平原则的考虑,如果承认流押条款有效,无异于承认债务人逃避债务的行为是合法的。
3、“抵押权未登记的,按债权比例清偿”--是指未登记的抵押权之间的清偿顺序相同,没有先后之分,各抵押权人按照各自的债权比例平等受偿,也就是你所说的“未登记的抵押权实现起来”“没有先后顺序”,同普通“债权的实现是一样的”即都不以权利成立的先后顺序依次受偿。
4、抵押权分为不动产抵押权、动产抵押权和权利抵押权,花瓶是动产,所以也能抵押(特别是当这个花瓶是古董,而债权人又同意抵押时)
另外,动产抵押采登记对抗主义,即动产抵押合同不以登记为生效要件,也就是说,未登记的动产抵押照样有效,只是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你所说的“未登记的抵押权实现起来”“没有先后顺序”指的正是这个意思。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未登记的抵押权”只能是动产抵押权或权利抵押权(不能是不动产抵押权,因为不动产抵押权必需进行登记,不登记的不动产抵押权的法律效力绝对无效)
《物权法》第一百八十条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
(一)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不动产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权利
(三)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利
(四)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 动产
(五)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不动产、动产
(六)交通运输工具;—动产
(七)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不动产、动产(花瓶)、权利

② 跟村委会签订的土地转让合同有效吗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出让。出让是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在承包经营期限内,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地转让给他人。这种出让可以采取双方协商的形式地可以采取招标投标的办法。
二是继承。我国《继承法》不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其主要理由是考虑到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基于承包合同而产生的点有一定的身份性。同时也是为了土地的有效利用,防止土地撂荒。这种考虑,应当说并非没有道理。但我认为,既然法律明确规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用益物权测应当允许农地承包权的继承。
三是抵押。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否抵押,理论上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将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除满足农民基本生活资料以及生产资料的土地不得抵押以外,其他的土地应当允许农民将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可以为农民进行农业融资提供条件,也能发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种用益物权的价值。当然,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在实现抵押权时,不得改变农地的用途。
四是出租。在我国实践中,己经存在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的做法。例如,《海南省第二轮土地承包若干规定》第18条中就规定:在承包期内,经发包人同意,承包方可以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租赁,但不得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性质和农业用途。这一规定是值得肯定的。当然,出租的期限不应该超过承包经营权的期限。租赁关系主要由合同来确定,承租人享有的租赁权主要是债权而不是物权。
五是赠与、互易。赠与就是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承包经营权无偿转让给他人;互易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相互交换土地承包经营权,它们都是承包经营权的转让方式。在这两种转让方式中,承包人并没有收取转让的费用。
六是转包。转包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所承包的土地转让给他人承包。在转包后,原土地承包经营权仍然存在。值得讨论的是,在转包以后,受让人所取得的承包经营权是否仍然具有物权效力?我认为,如果受让人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测基于转包所取得的承包经营权仍具有物权的效力,但如果受让人不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测基于转包所取得的承包经营权并不当然地具有物权的效力。这种权利只有在登记以后才可以称为物权。非经登记的测只是合同权利的转让。在转包关系中,承包人既可以以有偿的方式进行转包,也可以以无偿的方式进行转包。
七是入股。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并按照该股份获取一定的收益。在土地股份合作制中立地承包经营权的作价方式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加以确定。
你的情况属于第六种方式,目前你们签定的合同是不合法的,需要登记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申请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

③ 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

必须适用,否则怎么保护购买人的利益,要知道给犯罪分子的钱是很难追回来的,如果不适用,受损失最大的将是善意取得人。

④ 根据物权法原理,下列行为中属于财产所有权继受取得的根据是

你要搞清楚继受取得是从权利人处取得,而原始取得,你就和之前的权利人木有关版系。善意取得后,原权权利人是不能向你主张权利的。比方讲,取得物上有个抵押权,你善意取得了所有权,那么原抵押权人不能对你行使抵押权。继承就不一样了,你继承财产的同时,债务也继承了。拾得遗失物和发现埋藏物的规则基本一致,你拾得埋藏物,经过法定期间,取得所有权后,那个原所有权人就不能来找你啦。理解否?

⑤ 善意取得和继受取得的区别是什么啊

1、处理人权利不同。

善意取得的受让人获得的财产是从无处分权人那里获取的;继受取得的受让人获得的财产是从原所有人那里取得对某项财产的所有权。

2、构成要件不同。

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为存在无处分权、受让财产时是善意的、完成法定公示和支付合理价格;继受取得的构成要件是出让人持有财产所有权、通过赠与或互易、继承。

买卖合同属于继受取得的原因是民事主体双方达成协议,出卖人一方将出卖财产交给买受人一方所有,买受人接受此项财产并支付价款。通过买卖,由买受人取得了原属出卖人的财产所有权。合同为原始人所有且具有处理权,因此不属于善意取得而是继受取得。

(5)互易取得物权扩展阅读:

善意取得的适用范围:

1、动产。传统民法上,善意取得通常指动产善意取得,我国《物权法》第106条对此给予肯定。

2、不动产。我国《物权法》第106条规定善意取得制度适用不动产,但不包括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

3、占有脱离物。我国《物权法》第107条规定,若原权利人两年内没有请求返还原物,受让人即可获得被无权处分的遗失物。若该遗失物是受让人通过拍卖或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主张返还请求权的原权利人在两年内未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受让人可不返还遗失物。

4、网络虚拟财产。我国《民法总则》第127条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对网络虚拟财产予以承认。

⑥ 物权法中继受取得中互易是什么意思

行为人以货币之外的财物相互交换

⑦ 谁帮我解释一下“善意取得”的概念

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或不动产的占有人,在不法将财产转让给第三人以后,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该财产时出于善意,即可依法取得对该财产的所有权的法律制度。受让人在取得财产所有权以后,原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财产,而只能请求转让人(占有人)赔偿损失。根据我国司法实践,赃物、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等都不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另外受让人无偿取得某项财产的,则不论其取得财产时是善意还是恶意,亦不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从我国学理和司法实践来看,善意取得应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让与人必须是基于所有权人的意思占有财产。因此赃物、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遗失物、漂流物等不适用善意取得。但第三人如果是从出卖同类物品的公共市场上买得的,则即使是赃物、遗失物,仍然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第二,财产必须是依法可以流通的财产。法律禁止或限制流转的物,如爆炸物、枪支弹药、麻醉品、毒品等,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国家专有的财产以及法律禁止或限制流转的国有财产,也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国有企事业单位占有的,依法可以由这些单位处分的国有财产,与集体和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一样,适用于善意取得制度。 第三,受让人必须通过交换取得财产。受让人取得财产必须是通过买卖、互易、债务清偿、出资等具有交换性质的行为实现。如果通过继承、遗赠、赠与等行为取得财产,不适用善意取得。 第五,受让人取得财产时出于善意。受让人善意,是指受让人相信财产的让与人为财产的所有人。受让人在让与后是否为善意,并不影响其取得所有权。 物权法颁布后,明确规定了不动产也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所以以前学界关于不动产是否适用善意取得的争议也有了定论,即在善意取得的情形下,只要完成了不动产的公示方式--过户登记,不动产的所有权就发生合法有效的转移。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货币和无记名证券是一种特殊动产,持有者就是货币和无名证券上所记载的权利的主体,因此在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时,不考虑受让人主观上是否属于善意,也不考虑让与人获得占有时基于所有权人的意志。记名证券则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⑧ 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民法权威速来解答)

根据我国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不动产的善意取得要符合以下要件:

第一,让与人对让与之不动产无处分权。

第二,受让人取得不动产须基于有偿的法律行为。这是善意取得制度保护交易安全基本理念的必然要求。要适用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受让人取得不动产必须是通过买卖、互易等具有交换性的行为。如果是基于非法律行为取得不动产,则没有适用善意取得的空间。

第三,受让人须为善意。此处的善意我们可以理解为受让人非基于故意和重大过失,而对转让人无处分权的情形不知情。

第四,已作权利的变更登记。登记是不动产物权存在的主要表征方式,如果受让人没有及时作权利的变更登记,也没有善意取得适用的余地。

符合以上条件即可适用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原权利人只能向无权处分人要求赔偿,而不能向受让人行使物权请求权。

你可以去看下http://news.sohu.com/20070403/n249161297.shtml
这上面介绍的很详细

⑨ 2020年民法典颁布,是要等民法典出来后再备考法考吗

当然越早复习越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将于2020年5月交由全国人大表决通过。民法是权利之法,它所调解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极为广泛,小到去菜市场买根黄瓜,去交个电费,大到公司设立,买卖飞机,还包括结婚买房,离婚财产分割等,民法与我们生活联系十分密切。而《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那民法典的出台将对法考产生什么影响呢?
事实上,《民法典》的出台对法考民法最为重要的影响,在其对民事规范之改变,而这些改变往往是考试重点,笔者择其重点介绍如下:
1、流押(质)制度
《物权法》
第一百八十六条 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
第二百一十四条 质权人在质权存续期间,未经出质人同意,擅自使用、处分质押财产,给出质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民法典》(草案)征求意见稿
第四百零一条 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前,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的,只能依法就抵押财产优先受偿。
解析
按照《物权法》的规定,当事人之间做出流押(质)的约定时,应属无效,但《民法典》(草案)征求意见稿并未直接否认该行为的效力,而是明确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前,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的,只能依法就抵押财产优先受偿,即抵押权人可就抵押财产实现抵押权。
我们知道无效之评判在民法中是最强烈之否定,一味无效,并不能很好处理民事问题,并有可能损害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而规定,抵押权人就抵押财产优先受偿,一方面不会损害抵押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又促进资金流通,真正发挥抵押权的功能,显为立法之进步。
这里需要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物权法》会规定,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呢?
因为,此时抵押人处于劣势地位,如果抵押财产价值大于应实现的债权额,当债务人到期不清偿债务就讲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时,就会使得抵押权人获得超额利益,这显然不道德,亦不能为诚实信用原则所容纳。
这边需要注意的是,在债务履行期届满时,债务人不能清偿债务,当事人可以约定将抵押物作价抵偿债务,这是抵押权实现的一种方式,不是流押(质)的规定,同学们需要注意哦。
抵押物转让问题
1《物权法》
第一百九十一条 抵押期间,抵押人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转让的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抵押期间,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抵押财产,但受让人代为清偿债务消灭抵押权的除外。
2《民法典》(草案)征求意见稿
第四百零六条 抵押期间,抵押人可以转让抵押财产。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抵押财产转让的,抵押权不受影响。
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及时通知抵押权人。抵押权人能够证明抵押财产转让可能损害抵押权的,可以请求抵押人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转让的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解析
抵押物转让在《物权法》中是个老大难的问题,曾经,老师给学生们的总结如下:
(1)抵押物仅指抵押物所有权变动而言如出卖、赠与、互易、出资、抵债,对抵押物设立抵押、质押、出租则不受限制。
(2)抵押权人同意,可转让,抵押人应当将转让所得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或提存;
(3)未经抵押权人同意,受让人行使涤除权即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代为清偿,可转让;
(4)未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物的买卖合同有效。
在这种模式下,未经抵押权人同意,受让人也未行使涤除权时,抵押物是否能发生转让,在动产情况下,得看受让人是否善意,在不动产情况下,就不能转让。
如今,根据《民法典》(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规定,关于抵押物的转让,原则上明确,抵押期间抵押人有权转让抵押物,不论是否经过抵押权人同意,仅在抵押权人能够证明抵押财产转让可能损害抵押权的,可以请求抵押人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并且,抵押物转让的,抵押权不受影响。
事实上,对抵押权人而言,不论抵押物在谁手中,只要抵押权存在即可。《民法典》(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规定更有利于抵押物流通,发挥抵押物的担保功能,促进资金融通。此一改变,顺应时代发展之潮流。
总之,《民法典》的出台对法考民法影响深远,同学们不可不察!

阅读全文

与互易取得物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
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好处 浏览:727
油汀发明 浏览:216
论文转让网 浏览:282
通州门面转让最新消息 浏览:165
第二届紫金知识产权国际峰会 浏览:4
2010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答案 浏览:259
3系马年限量版价格 浏览:952
快餐店转让协议 浏览:407
小萝莉和猴神大叔版权 浏览:290
产权年限到期后怎么办 浏览:83
铜川58同城转让 浏览:477
著作权使用许可范本 浏览:846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浏览:414
火石创造笔试题 浏览:545
河南医院转让 浏览: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总结 浏览:359
贝伦斯发明 浏览:242
马鞍山汇通大厦地址 浏览: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