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纲要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纲要

发布时间:2020-12-28 01:52:14

Ⅰ 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所做的努力

2001年12月我国加入了WTO。为了履行入世承诺,入世前我国政府已经按照WTO管理下的TRIPS协议的要求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法律,并制定了其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条例。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为全面贯彻实施上述法律和条例,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司法解释,特别是为实施新修改的专利法等知识产权法律所制定的司法解释。 例如,《关于对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关于诉前停止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和保全证据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及适用著作权法和商标法的司法解释等等。 自2000年12月至2002年10月共制定公布司法解释10多件,健全完善了我国知识产权民事诉讼救济措施、举证责任和诉前禁令,以及行政司法复审等诉讼制度。 在我国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下,通过上述司法解释,构筑起我国新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目前,中国知识产权法律的实体权利保护方面与 WTO 要求基本相当。 近年来,我国法院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一世纪主题,充分运用司法审判权,审理了一大批知识产权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据对2003年的司法统计,全国法院新收知识产权一审、二审和再审案件9271件,同比上升18.86%,审结8978件,上升25.36%。人民法院以侵犯知识产权罪对551人予以刑事处罚,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12人,5年以下有期徒刑253人,拘役、管制等其他刑罚325人,并处罚金419人,单处罚金57人,较前几年加大了打击力度[10]。我国除了有与其他国家一样的司法程序外,相关的行政机关也有权在知识产权执法的框架内处理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民事纠纷,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商标侵权和商标违法案件的查处。这些成绩反映了我国执法的巨大努力和决心。

Ⅱ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法是哪年颁布的

知识产权法主要是:商标法、著作权法、专利法。
知识产权法相关法律: 由《中华人民回共和国民答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198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1993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作为其法律渊源。

Ⅲ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 是哪个出版社出版的

白皮书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公安部、农业部、文化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专版权局、林业局、属法制办、最高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检察院等知识产权相关部门共同编写。这个应该只是发布一下,不需要出版发行,网上有具体内容。
http://ip.people.com.cn/GB/12866957.html

Ⅳ 2017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提出了哪些建议

4月20日,据媒体报道,以"创新时代:知识产权保护"为主题的2017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在京拉开帷幕。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创新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撑,知识产权保护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Ⅳ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行动已有几年

今年6月是中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10周年。近年来,中国在向回知识经济答转型过程中,知识产权领域取得了巨大发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家认为,中国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典范。

今年世界知识产权日期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在接受采访时称,中国经济正在向知识经济转型,相关领域近年来取得了巨大发展。高锐说:“中国知识产权体系的快速发展也体现在其他方面,尤其是公司和大学日益成熟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以及支持知识产权的现代法律基础。”来源:新华社

Ⅵ 中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有哪些

(一)综合类:
《民法通则》第五章第三节“知识产权”。
《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七节“侵犯知识产权罪”;
高法院、高检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合同法》第十八章“技术合同”。《对外贸易法》第五章“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

(二)商标权类:
《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
高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案件有关管辖和法律适用范围问题的解释;
高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

(三)专利权类:
《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
高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
高法院关于对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
《国防专利条例》。

(四)著作权类:
《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
高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高法院关于审理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高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五)商业秘密类:
《反不正当竞争法》。
《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

(六)植物新品种权类:
《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农业部分、林业部分)。
高法院关于审理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七)特殊标志类:
《特殊标志管理条例》;
《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
《世界博览会标志保护条例》。

(八)地理标志类:
《商标法》。
《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九)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类: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高法院关于开展涉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案件审判工作的通知。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

(十)其他类: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实施办法》。
《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

Ⅶ 1983年3月1日施行的什么法 使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基本成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Ⅷ 中国在改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方面取得哪些成效

2008年,中国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把保护知识产权提升为国家战略。回10年来,中国在答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有效地营造了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日前,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2018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在华的美国企业认为中国投资环境正在改善。受访企业一致认为,近年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执法力度保持稳定或有所提升。而随着外商投资环境的持续优化,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将目光瞄准中国这个有着无限商机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5652家,同比增长27.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77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

Ⅸ 中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关于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我们可以这样讲,实际上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非常多。包括我国制定的商标法,实际上也是属于为了保护知识产权而制定的一部法规,具体涉及到不同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例当中,需要参照不同的法规进行。下面我们可以大概的来了解一下,中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一、中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民法总则》
第一百二十三条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就下列客体享有的专有的权利:
(一)作品;
(二)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三)商标;
(四)地理标志;
(五)商业秘密;
(六)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七)植物新品种;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
二、民法总则首次明确规定知识产权保护客体
今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2782票赞成的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值得关注的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和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的要求,民法总则在民事权利一章明确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对知识产权客体作了概括性规定,以统领各知识产权单行法律。
知识产权作为民事权利的一种,是指权利人依法就知识产权客体享有的专有的权利。为了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民法总则在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民事主体对作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对比民法通则,民法总则中的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均为新增内容。
“现代技术使得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简单易行、成本低廉。这种‘专有的’立法表述对于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意义重大,彰显了国家对知识产权的充分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坚强决心。”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丁荣余表示,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使侵权行为地和侵权人所在地均难以确定。大量的网络行为都是跨地域、跨国界的,而互联网上国际知识产权纠纷的管辖权未有定论,这都导致知识产权监管、举证、制裁难度很大。
有关专家表示,民法总则中对知识产权等民事权利的规定,凸显了对民事权利的尊重,加强了对民事权利的保护,为民法典各分编和民商事特别法律具体规定民事权利提供了依据。
以民法总则作为领导性的法规。民法总则第123条当中就规定我国的民事主体都享有知识产权的相关权利,可以申请的知识产权的专利包括商业秘密,作品发明,植物新品种等,就比如说专利权如果被侵犯的话,实际上人民法院在审理专利权侵犯的时候,除了要遵循民法总则以外,我国制定的也有关于专利权的相关法规的。
延伸阅读:
知识产权保护法包括哪些
知识产权共有的效力与法律适用
知识产权法包括哪些内容

Ⅹ 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有那些

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为:
(1) 文艺、艺术的科学作品。
(2) 表演艺术家的表演、专录音和广播。属
(3) 人类一切领域的发明。
(4) 科学发现。
(5) 工业品外观设计。
(6) 商标、服务商标、厂商名称和标记。
(7) 制止不当竞争。
(8) 在工业、科学、文学和艺术领域内由于智力活动而产生成果的一切其他权利。

知识产权包含以下权利:
(1) 版权与邻接权。
(2) 商标权。
(3) 地理标志权。
(4) 工业品外观设计权。
(5) 专利权。
(6)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
(7) 为披露过的信息专有权。

阅读全文

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纲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
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好处 浏览:727
油汀发明 浏览:216
论文转让网 浏览:282
通州门面转让最新消息 浏览:165
第二届紫金知识产权国际峰会 浏览:4
2010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答案 浏览:259
3系马年限量版价格 浏览:952
快餐店转让协议 浏览:407
小萝莉和猴神大叔版权 浏览:290
产权年限到期后怎么办 浏览:83
铜川58同城转让 浏览:477
著作权使用许可范本 浏览:846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浏览:414
火石创造笔试题 浏览:545
河南医院转让 浏览: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总结 浏览:359
贝伦斯发明 浏览:242
马鞍山汇通大厦地址 浏览: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