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脑起搏器品牌哪个好
前言
世界拳王阿里、文学巨匠巴金、数学奇才陈景润以及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各自领域本不交叉的几位名人,却因为同一种疾病被联结到了一起,那便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好发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典型症状为震颤、肢体僵硬、运动功能减退、步态异常,以及便秘、排尿困难、异常出汗等其他症状。
据世界帕金森协会统计,目前全球共有570余万名帕金森病患者,其中,中国患病人数约270万,几乎占据全球总患病人群的一半。预计到2030年,中国帕金森病患者将增至500万人,我国已然成为世界帕金森病第一“大国”。
(图片来源:美敦力官网)
在发病初期,药物为首选疗法,包括直接补充多巴胺、激活多巴胺受体、阻止多巴胺代谢、增加多巴胺能、抑制乙酰胆碱能等。后期随着疾病进展,药物治疗逐渐失效,可考虑采用外科毁损疗法,即微电极进行靶点精准定位后,使用射频针加热毁损病变细胞,能够暂时缓解PD患者肢体震颤、关节僵硬、行动困难等症状。另一种则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首选外科疗法——脑深部电刺激疗法(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也称脑起搏器。
一、DBS治疗帕金森病成效显著,未来应用空间不可限量
脑深部电刺激(DBS)疗法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将电极植入大脑深部的某些区域,在埋植于锁骨下皮下的植入式脉冲发生器(IPG)的控制下,电极发射电脉冲刺激靶点以调节神经功能,最终达到治疗神经/精神疾病的目标。IPG包含电池和可提供电刺激的电子组件,可由患者和临床医生进行控制,定期调整诸如频率、脉冲宽度和电压等刺激参数,以便最大程度地发挥DBS的神经调控功能。
(图片来源:Mayo Clinic官网)
发展历史
DBS疗法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中后期,关于动物大脑皮层刺激的实验为大脑皮质功能定位研究奠定了基础;20世纪初期,第一个立体定向框架开发完成,让开展大脑深度区域的刺激实验成为可能。
1947年X射线气脑造影技术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提升了外科医生的目标定位能力。同年,Spiegel和Wycis等人尝试用电刺激术和高频电凝术治疗帕金森病,并使用丘脑电刺激术治疗慢性疼痛,后来也有应用于癫痫、痉挛等治疗的尝试。
20世纪50年代,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为不可逆的外科毁损术,即通过热量消融的办法破坏驱动帕金森症状的神经组织,包括苍白球切开术和丘脑切开术两种。
美国C. Norman Shealy博士和其同事在1967年首次开发出可植入式脊髓刺激器,这一尝试相当于提出了DBS系统的初步构想。20世纪60年代后期,有研究人员发现左旋多巴治疗能够显著缓解大多数的帕金森症状,且具有风险低和费用少等优势。药物治疗的横空出世,使得DBS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进展放缓。
20世纪80年代,许多帕金森病患者逐渐对左旋多巴产生了耐药性,同时诸如运动障碍等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开始显现。可植入医疗技术得到明显改善,脊髓刺激器和心脏起搏器的治疗已成为常规。1987年,法国学者Benabid教授带领团队成功开展全球首例DBS系统植入手术,并分别于1991年和1994年报告丘脑电刺激术治疗震颤的研究结果,开启了丘脑电刺激疗法的先河。
1997年,美国FDA批准了美敦力将DBS应用于治疗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的申请。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80,000余例患者接受了DBS植入术。尽管至今DBS的治疗机制仍未明了,但对植入病例跟踪的研究结果表明,DBS在控制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减少药物摄入方面成效显著。在帕金森病治疗领域的成功推动了DBS疗法的进一步发展,目前DBS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原发性震颤和肌张力障碍,美国FDA分别于2003年和2009年批准了DBS用于治疗原发性肌张力障碍、强进性精神障碍的申请。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DBS将有望应用到多种疾病上,包括慢性疼痛、强迫症(OCD)和抑郁症等。另外,科学家们已经在试验性探索DBS疗法对药物成瘾、厌食、肥胖和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随着对DBS研究的持续向前推进,未来,DBS疗法的应用空间将不可限量。 二、外资巨头率先布局,国内企业初露锋芒
据Grand View Research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DBS在全球的市场规模约为7.96亿美元,预测期内DBS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5%。到2025年,全球DBS市场容量有望超过21亿美元。未来,得益于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技术进步,老龄化人口比重不断增大,好发于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癫痫、原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等)的发病率也逐渐呈现上升趋势,这进一步推动了DBS市场规模的扩大。 在DBS治疗领域,美敦力、波士顿科学、圣犹达(已被雅培收购)等外资器械巨头由于技术成熟、布局较早,目前在市场中占据着绝对领先的地位。而国内企业如品驰、景昱等,尽管起步略晚,但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创新的疗法,已经在迎头追赶,正在试图抢占前景广阔的DBS治疗市场。 (一)外资企业
1、美敦力Activa系列——可兼容磁共振(MRI)检查的DBS系统
老牌医疗器械公司美敦力可以称得上是应用DBS疗法的鼻祖。早在1987年,Benabid教授及其团队植入的首个DBS系统便是由美敦力公司负责开发,自此开启了DBS疗法商业化的先河。此后,美敦力DBS系统相继被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批准用于治疗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和和帕金森病。2002年,美国FDA批准美敦力的DBS系统用于控制和缓解中晚期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此举标志着美敦力的DBS疗法可扩展至对左旋多巴有效但药物无法充分控制某些症状的帕金森病患者。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系统同时被批准在特定条件下可兼容核磁共振扫描(MRI),这也是市面上首个允许患者在植入后进行MRI检查的DBS系统。 目前,美敦力Activa系列产品组合包括Activa PC双侧设备, Activa PC双侧设备和Activa SC单侧设备三款,其中Activa RC是全球第一款可充电式的DBS系统,使用寿命长达15年。Activa系列DBS系统使用了感测技术和可调节的刺激算法,在提供脑深部治疗的同时,还可测量和记录大脑关键区域的电信号情况。另外,系统配套的程控系统支持医生在平板电脑上,基于可靠的患者数据信息来进行实时程控设置。
2017年12月,波科Vercise产品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目前,波士顿科学最新推出的Vercise Directional DBS系统有两款产品:可充电的VerciseGevia和不可充电、号称市面上最为轻薄的Vercise PC。
波士顿科学宣称,其Vercise Directional DBS系统具有最新的转向技术,即植入大脑特定区域的定向导线上附有八个可独立控制的电极,这些电极能够针对不同的神经目标给出精确的刺激水平,从而支持临床医生根据患者身体需求的变化精确地调控DBS装置,包括控制电刺激的程度、范围、位置和方向。同时,借助具有STIMVIEW技术的程控软件,医生能够直观地看到DBS治疗过程中电刺激在大脑各个区域的分布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后,最终能够实现高度个性化的帕金森治疗的目标。 3、雅培St. Jude Medical InfinityDBS——定向导线引导电流,无线平台方便程控
2016年,雅培以250亿美元收购了圣犹达医疗公司,将圣犹达的心脏衰竭治疗设备、心导管、除颤仪和脑深部刺激装置(DBS)等业务一并纳入麾下。圣犹达医疗旗下Infinity DBS系统及其定向导线于2016年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控制或缓解帕金森病和特发性震颤,这也是FDA批准的首条定向导线。
Infinity DBS系统实现了创新性的分段定向引线技术和业界领先的DBS iOS软件无线平台相结合的目标。其中,定向导线上的分段电极能够将电流引向大脑所需的结构性区域,同时可以让医生把某些区域中容易引起副作用的电流移除,从而最大化地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限制副作用的产生。
图片来源:雅培官网
而该系统所具有的iOS 软件无线平台可通过蓝牙与DBS植入物连通,让临床医生能够利用iPad上的软件对患者大脑中的DBS植入物进行个性化的调控,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iPhone上的数字患者控制器对其症状表现和治疗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和及时反馈。 (二)国内企业
1、北京品驰医疗系列脑起搏器——“产学研医”合作,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简称“品驰医疗”)创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其业务覆盖脑起搏器、迷走神经刺激器、脊髓刺激器、骶神经刺激器等系列化神经调控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品驰医疗通过与清华大学、北京天坛医院、协和医院等众多临床医院合作,建立了“产-学-研-医”协同创新的模式。其系列脑起搏器自2000年起由清华大学李路明教授团队牵头开始研发,2009年开展第一例临床试验,2014年获得全系列脑起搏器(DBS)产品注册证,2016年取得了CE认证。品驰DBS系统的研发和上市打破了外资巨头对DBS治疗领域的垄断,也使得中国成为除美国以外,能够研发、生产和大规模临床应用脑起搏器的国家。2018年, 这一产学研医模式下诞生的“脑起搏器关键技术、系统与临床应用”项目获得了当年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品驰系列脑起搏器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DBS系统,具有3.0T核磁兼容、变频刺激、远程程控等技术优势和显著的价格优势。
(1) 3.0T核磁兼容:品驰脑起搏器将可实现在开机状态下进行高场强MRI扫描;
(2) 变频刺激:将传统高频刺激和低频刺激结合,可有效的控制运动症状和冻结步态等部分中线症状,据悉该疗法已经在前期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并已获批美国发明专利。
(3) 远程程控:建成“大中心-分中心”的远程程控系统,便于DBS术后患者就近程控,同时允许患者在附近医院接受帕金森病全程治疗及康复治疗。
(4) 价格优势:品驰DBS植入术的人均费用可比进口产品植入低十余万元。
2、苏州景昱医疗系列脑起搏器——载有国产首枚神经调控芯片的DBS系统
苏州景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其创始人曾任职于GE医疗、美敦力、西门子等外资器械企业。2008年起,景昱团队开始着手研发DBS系统,2014年,其脑起搏器被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纳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于2016年获批上市。据公司官网上的最新数据显示,景昱医疗已获批专利152项。其中发明专利80项,实用新型专利53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PCT国际发明专利6项。
景昱医疗的系列脑起搏器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是自主研发出国内首枚神经调控领域的芯片,其双频自主知识产权芯片技术,允许在大脑不同核团位置使用不同的刺激参数,精准实现了左右脑异频程控;
二是无线远程程控技术,支持医生、患者间的异地互动,医生可进行远程程控,完成患者脑起搏器参数的调整;
三是电极自锁技术解决了临床上常见的脑起搏器电极位移这一棘手的问题。
除了帕金森病外,景昱医疗正在探索拓宽DBS疗法的适应症,包括强迫症、抑郁症及药物成瘾等。2017年,该公司的第三代产品——治疗药物成瘾的脑起搏器被国家药监部门纳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2018年起,由唐都医院、中国药物依赖研究所领衔的一项包括60例受试者、DBS治疗阿片类药物戒断后防复吸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已在唐都医院、中国药物依赖研究所、上海瑞金医院等医院和研究机构开展。 结语
DBS疗法的临床应用已有三十余年,2000年初进入中国以来,国内DBS市场基本被美敦力、波科和圣犹达这几家外资巨头所独占,直到品驰、景昱等医疗技术公司攻坚克难,研发出国产化的脑起搏器,原有的垄断格局才被打破。
在我国近300万帕金森病患者这个巨大的人群基数上,随着DBS疗法应用于抑郁症、强迫症、药物成瘾等疾病的申请逐渐获批,DBS领域的市场空间也将进一步扩大。我们认为,具有明显价格优势的国产DBS系统将会凭借亮眼的成本效益比获得更多的政策扶持和更大的受众群体。
当然,DBS疗法的推广还面临着许多障碍,如患者的知晓度和接受度低、疗法开展门槛高、DBS耗材价格昂贵(动辄二十余万人民币)等等。对于前两个限制性因素,企业可以通过患者教育、术者培养和培训等方式逐渐加以改善;对于患者所面临的巨大的经济负担,则是需要医保、商业保险、企业和个人等多方协作才有希望打破的困局。 脑深部电刺激(DBS)疗法的发展潜力如何,未来的市场格局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让我们拭目以待!
2. 有国家实验室的以生物或医学专业著名的大学有哪些
北京大学: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与清华、中科院共建)
清华大学: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北大、中科院共建)
中国农业大学: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浙大共建)
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科院共建)
北京师范大学: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
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
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东理工大学:
生物反应器工程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
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农大共建)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科院共建—)
山东大学:
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大学: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中农业大学:
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南大学:
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
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香港中文大学共建)
海南大学:
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农科院共建)
第三军医大学:
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大学: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大学:
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四军医大学:
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威高的医疗器械怎么样,品质好吗
山东威高的输液器、输血器、注射器等医用耗材,在全国的医疗单位用量应该是使用客户最多的,质量很好。
知名医疗器械品牌,始建于1988年,以一次性医疗器械和药业为主的医疗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威高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88年,以一次性医疗器械和药业为主业,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壮大旅游餐饮服务业,稳健发展金融业,实行多业并举,联动发展。下辖医用制品、血液净化、骨科、生物科技、药业、心内耗材、医疗商业、房地产、金融等9个产业集团、50多个子公司,医疗器械和药品主要有输注耗材、输血器材、心内耗材、留置针及各种异型针、血液净化设备及耗材、骨科材料、手术设备及附件、创伤护理、手术机器人、微创器械及设备、ICU产品及附件、大容量注射液及其它药品、肾科产品、生物诊断试剂、手术缝合线、牙种植体、感控设备及耗材、PVC及非PVC原料等50多个系列,500多个品种、8万多个规格, 总资产400多亿元,占地600多万平方米,净化车间260多万平米。成为全球品种齐全、值得信赖的医疗系统解决方案制造商。积极进入医疗健康和服务领域,开展肾透析服务,在全国建有数十家肾透析中心。集团控股子公司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为香港上市公司。
建立了30多家研发中心或联合实验室,并在北京、天津、长春、深圳设立研发机构,拥有研发和管理人员4000人。现拥有发明专利15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600多项。
威高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国际合作。2004年,威高股份在香港创业板上市,2010年转主板上市,开辟了融资新平台。先后与世界银行、美国美敦力公司、日本日机装株式会社、日本泰尔茂株式会社、美国真视觉公司、韩国IT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并在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建有研发中心,吸收全球医疗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4.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还存在哪三项弱点
如今,“智能+”社会已步步临近,社会各界也正积极勾勒未来社会图景。国外人工智能巨头动作不断,在基础技术、应用领域方面都有诸多突破,可以总结为三点:基础研究能力强、跨界创新密集、人才红利持续发挥。
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中美两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全面解读》,从企业人数分布可以看出中美之间的巨大差异。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美国共有1078家人工智能企业,员工数量为78700名;中国有592家人工智能企业,员工数量为39200名,约为美国的50%。分领域来看,在处理器/芯片领域,美国员工人数是中国的13.8倍,美国17900人,中国1300人。中国在技术层领域的企业人数也远远落后于美国,仅在智能机器人领域人才稍多,为6400人,是美国同领域人数的3倍。
根据全球职场社交平台“领英”的数据,7成美国人工智能人才从业10年以上,而中国仅有4成相关人才有这样的从业经验。报告分析,这源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起步比美国晚,人才培养模式尚存差距。
中国高校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人工智能专业,而美国是人工智能概念的诞生地,基本上大院校都有人工智能专业和研究方向。根据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的人工智能全球大学排名,前20名中有16所是美国大学,这些大学源源不断地向科技企业输送人才。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人才匮乏,人工智能工程师的年薪水涨船高。博士毕业进入企业,起薪或可高达百万元,“否则根本留不住人”。而且,即便这样的人也很难“上手就用”,都要在公司经过数月至一年的专业培训。
目前,中国正在快速追赶美国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步伐。从论文发表数量来看,华人作者的领先优势日益明显。在“深度学习”领域,中国的论文数量从2014年开始超越美国。专家认为,人才培养是“智能+”发展的关键,而且,人才培养要与重点项目相结合,真正做到核心人才本土化、核心项目自主化。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建议,应建立机器人行业亟须的多层次、多类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同时,建立培养标准体系,运用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制度加深与汽车、电子、化工、消防等相关行业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良好对接。
国务院2017年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到将“加快培养聚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伴随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我国有望吸引更多人才来华从事人工智能行业。
在面向2030年对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进行的战略性部署中,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三步走”目标:
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国际第一方阵,成为我国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技术与应用部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成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认为,要想让机器人渗透到人们生活,真正实现智能社会,一定要把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好,建立知识库、大数据库、面向各类具体问题的智能系统等。“这不仅要有技术,还涉及整个社会体系、服务体系和治理体系等。”业内人士呼吁,要加快机器人向各领域的应用,实现人机协调、跨界融合、共创分享,营造有利于机器人发展的良好生态。
瑞银研究报告显示:至2030年AI每年将为亚洲贡献经济价值高达1.8万亿至3.0万亿美元,将对金融服务、医疗保健、制造、零售和交通等行业产生巨大影响。这些行业加起来,相当于目前亚洲GDP的三分之二。
据统计,2000至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累计增长1477家,融资规模达27.6亿美元。其中,2014至2016年三年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这三年里新增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占累计总数的55.38%。另据艾瑞咨询公开数据,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2016年已突破100亿元。
面对优势,还需戒骄戒躁;面对补足,还需踏实补强;我国应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浪潮中争当“弄潮儿”。
未来已来,当时代的钟声缓缓敲响,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是最难掌控但必须面对的不确定性因素之一,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必须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大变革中、在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征程中加速前进。
5. 听说国产的CGM血糖监测有好产品了,可靠吗
我感觉还行,据研究表明,CGM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最佳门诊血糖管理方式之一。CGM已经成为了血糖管理的“金标准”。借助主动的监测和警报装置,CGM特别适合处理存在夜间血糖波动的儿童(乃至老年人),从而为监护人带来更安全的护理和更高的安心感,所以可以放心给家人使用啦!
6. 如何在墨西哥提交pct申请大神们帮帮忙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最新发布数据,2006年度全球PCT申请量创新纪录,高达145,300件,较2005年增长约6.4%。申请量居前五位的国家依次为: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和法国。东北亚地区的PCT申请连续3年攀升,达全球PCT申请总量的25.3%。 WIPO负责PCT事务的副总干事弗朗西斯·加利先生表示,东北亚地区PCT申请的连年增加表明,发展中国家正越来越多地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创造财富。欧洲和北美国家是创新领域的传统强国,但东北亚地区正在成为全球创新和未来全球经济增长的新中心,全球专利格局呈现新的变化。 在全球PCT申请排名榜中,美国以49,555件(年增幅约6.1%)占全球PCT申请总量34.1%的佳绩高居榜首;日本以26,906件(年增幅约8.3%)占总量18.5%的优势继续位居第二;德国16,926件(年增幅约5.8%)占总量11.7%位居第三;韩国5,935件(年增幅约26.6%),占总量4.1%位居第四;法国5,902件(年增幅约2.8%)占总量4.1%列第五。中国的PCT申请年增幅达到56.8%,超过瑞士和瑞典居世界第8位。在PCT申请量前15国中,另有位于第11、15位的意大利和以色列的申请量均较上年出现两位数增长,分别为16.1%和18.3%。 一、企业PCT申请量 PCT申请量居前五位的企业与上年相同。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有限公司以2,495件再次稳居第一。其后依次是日本松下电器公司(2,344件)、德国西门子公司(1,480件)、芬兰诺基亚公司(1,036件)和德国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962件)。此外,美国3M 创新有限公司(727件)、德国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714件)、日本丰田汽车公司(704件)、美国英特尔公司(690件)和摩托罗拉公司(637件)亦跻身前10强。 PCT申请量前20强企业还包括中国华为公司,较上一年上升24位跃居第13位;日本富士通公司,上升9位至第15位;韩国LG电子公司,上升12位至第16位;美国惠普公司,上升5位至第18位。在前20强企业中,来自美国、日本和德国的企业分别为7、4和3家。 二、发展中国家PCT申请量 2006年,来自发展中国家的PCT申请较2005年增长27.6%,占申请总量的8.2%。韩国以5,935件位居榜首,其后依次是中国(3,910件)、印度(627件)、新加坡(402件)、南非(349件)、巴西(265件) 和墨西哥(150件)。PCT缔约国目前共计136个,其中106个为发展中国家,占总数的79%。 在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机构PCT申请量排名中,位居前10的依次是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韩国LG电子公司、韩国三星电子有限公司、韩国LG化学有限公司、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中国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印度兰伯西实验有限公司(Ranbaxy Laboratories)、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委员会和韩国NHN集团。 三、技术领域PCT申请量 在2006年公布的PCT申请中,涉及电信领域的占10.5%,医药和信息技术各占10.4%。申请量增长最快的是半导体行业,增幅达28%,信息技术(22%)和医药(21%)位居其后。 四、PCT申请提交方式 2006年,直接向WIPO提交的PCT申请比2005年增加3.3%,占全年申请总量的5.6%。以电子方式提交的PCT申请占总量的31%,另有25%通过PCT-EASY软件提交,仍有44%完全以纸件方式提交。 五、PCT背景数据 过去9年间的PCT申请增幅极为显著。《专利合作条约》于1978年生效,18年后全球PCT申请量达到25万件;4年后增长一倍,达到50万件;4年后再翻一番,达到100万件。(任晓玲、何艳霞、卢慧生) 附表1 PCT申请量前15个国家统计数据 (单位:件) 年度 国家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估算量 2006 百分比 2006 增长率 美国 41,296 41,028 43,350 46,697 49,555 34.1% 6.1% 日本 14,063 17,414 20,263 24,841 26,906 18.5% 8.3% 德国 14,326 14,662 15,218 16,000 16,929 11.7% 5.8% 韩国 2,520 2,949 3,558 4,688 5,935 4.1% 26.6% 法国 5,089 5,171 5,185 5,741 5,902 4.1% 2.8% 英国 5,376 5,206 5,026 5,085 5,045 3.5% -0.8% 荷兰 3,977 4,479 4,285 4,516 4,393 3.0% -2.7% 中国 1,018 1,295 1,706 2,493 3,910 2.7% 56.8% 瑞士 2,755 2,861 2,899 3,277 3,403 2.3% 3.8% 瑞典 2,990 2,612 2,850 2,873 3,123 2.1% 8.7% 意大利 1,982 2,163 2,189 2,345 2,723 1.9% 16.1% 加拿大 2,260 2,270 2,105 2,320 2,532 1.7% 9.1% 澳大利亚 1,759 1,680 1,837 1,998 2,139 1.5% 7.0% 芬兰 1,762 1,557 1,672 1,890 1,915 1.3% 1.3% 以色列 1,174 1,130 1,227 1,458 1,725 1.2% 18.3% 其它国家 8,045 8,722 9,254 10,278 9,165 6.3% -10.8% 总计 110,392 115,199 122,624 136,500 145,300 100.0% 6.4% 附表2 PCT申请相关技术领域统计数据 (单位:件) 技术领域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6 增长率 电子电气 电动装置、电力工程、 电能 6,973 7,365 7,568 8,768 9,806 12% 视听技术 5,391 6,057 6,074 6,713 7,313 9% 无线电通讯 11,166 10,821 10,441 11,670 13,465 15% 信息技术 11,095 9,917 9,531 10,992 13,375 22% 仪器、仪表 半导体 3,612 4,051 4,109 4,719 6,021 28% 光学 2,408 2,616 2,563 3,215 3,716 16% 分析、测量、控制技术 10,767 11,447 10,869 11,867 12,715 7% 医学技术 7,360 8,600 8,877 9,554 10,971 15% 核工程 448 517 496 499 560 12% 化学材料 精细有机化学 4,537 5,225 5,652 6,112 6,194 1% 高分子化学、聚合体 3,894 3,984 4,002 4,532 5,384 19% 化学工程 3,646 3,879 3,702 4,266 4,723 11% 表面技术,涂层 2,912 3,293 3,326 3,642 4,288 18% 原料、冶金 2,909 3,037 3,031 3,252 3,753 15% 医药、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 9,001 8,604 7,609 7,312 6,952 -5% 医药品,化妆品 9,654 9,976 9,436 11,090 13,376 21% 农副产品与食品 1,522 1,660 1,840 1,949 2,284 17% 工艺 工业方法 4,767 5,365 4,909 4,911 5,533 13% 加工、印刷 3,947 4,540 4,555 5,401 6,108 13% 农副产品与食品加工、机器设备 1,133 1,274 1,334 1,521 1,475 -3% 材料处理、纺织品、纸张 4,159 4,780 4,285 4,763 5,390 13% 环境技术 1,230 1,314 1,249 1,380 1,533 11% 机械、运输 机械工具 2,369 2,485 2,323 2,773 2,959 7% 发动机、泵、涡轮 2,583 2,820 2,975 3,205 3,661 14% 热处理与设备 1,390 1,580 1,542 1,825 2,027 11% 机械组件 3,229 3,567 3,720 4,108 4,649 13% 运输 3,944 4,597 4,883 5,542 6,004 8% 空间技术与武器 448 494 436 536 495 -8% 生活消费品—土木工程 生活消费品与装置 4,952 5,757 6,040 7,228 8,151 13% 土木工程、建筑物、采矿 3,132 3,461 3,847 3,908 4,352 11% 附表3 2006年PCT申请量前50家企业和机构 (单位:件) 排序 排名变化 申请人名称 申请人所在国 2006年PCT申请公开量 与2005年相比增加量 1 0 皇家飞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NL 2,495 3 2 0 松下电器公司 JP 2,344 324 3 0 西门子公司 DE 1,480 81 4 0 诺基亚公司 FI 1,036 137 5 0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DE 962 118 6 2 3M创新有限公司 US 727 122 7 0 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 DE 714 58 8 11 丰田汽车公司 JP 704 305 9 -3 英特尔公司 US 690 -6 10 -1 摩托罗拉公司 US 637 57 11 6 三菱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JP 616 178 12 9 高通公司 US 608 229 13 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CN 575 326 14 -1 爱立信公司 SE 572 61 15 9 富士通公司 JP 571 213 16 12 LG电子公司 KR 567 238 17 1 杜邦公司 US 523 100 18 5 惠普公司 US 509 150 19 -7 霍尼韦尔公司 US 508 -11 20 -6 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KR 505 22 21 15 夏普公司 JP 496 227 22 17 先锋公司 JP 494 254 23 -8 P&G公司 US 492 31 24 -14 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 DE 451 -123 25 87 富士公司 JP 445 339 26 0 加州大学董事会(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US 416 71 27 -16 伊斯曼-柯达公司 US 394 -137 28 -3 NEC公司 JP 373 20 29 -7 IBM公司 US 365 -9 30 59 波士顿科学国际有限公司 US 327 196 31 -15 索尼公司 JP 320 -129 32 29 法国电信公司 FR 303 135 33 -13 汤姆森特许经营公司 FR 303 -87 34 -5 飞利浦知识产权与标准股份有限公司(PHILIPS INTELLECTUAL PROPERTY & STANDARDS GMBH) DE 286 -33 35 -8 金佰利国际公司 US 283 -53 36 7 博世-西门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DE 282 67 37 -7 通用电气公司 US 279 -39 38 -3 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JP 266 -3 39 61 LG 化学有限公司 KR 262 142 40 1 本田汽车公司 JP 261 37 41 -3 美敦力公司 US 260 13 42 46 飞思卡尔半导体有限公司 US 254 121 43 13 村田制作所 JP 248 74 44 20 弗朗霍夫应用科学研究促进协会 DE 247 83 45 -1 思科技术有限公司 US 243 31 46 9 微软公司 US 242 67 47 -5 阿斯利康有限公司 SE 240 24 48 17 钟渊化学公司 JP 238 78 49 -1 大金公司 JP 233 39 50 -10 诺华公司 CH 227 0
7. 国际发明专利 号:WO 2005/065535 A1 什么内容
名字:SYSTEM AND METHOD FOR SENSOR RECALIBRATION
【申请号】:US04041856【申请日】:20041215【公开/公告号】:WO2005065535【公开/公告日】:20050721【国际申请号】:US04041856【国际申请日】:20041215【国际公布号】:WO2005065535【国际公布日】:20050721【申请/专利权人】:MEDTRONIC MINIMED, INC. ; ZHANG, Yanan ; WANG, Lu ; SHAH, Rajiv【发明/设计人】:ZHANG, Yanan ; WANG, Lu ; SHAH, Rajiv【国际主分类号】:A61B5/00【优先权项】:US10/751,327 20031230
【摘要】:A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ibrating a sensor. The method may include, without limitation, compiling an array of data relating to the sensor; adjusting a sensor parameter a first time based on data in the array; adjusting a curve representing the sensor output based on data in the array; and adjusting the sensor parameter a second time based on data in the array. The sensor may be an in vivo glucose sensor and the sensor parameter adjusted may be a current. The array may include historical as well as recent data, such as, for example, blood glucose readings and sensor electrode readings.
如果你要自己查询更详细的资料,可以在佰腾专利检索中选择国外专利输入专利号进行查询。
8. 心脏支架价格未来会降下来么
随着科技的发展,心脏支架价格一定会降下来。心脏支架的手术费用会因为当地的消费水平和支架的具体材质不同而有很大的区别,在普通的三甲医院心脏支架的价格大约是5000块钱到7000块钱左右,当然某些医院可能价格还会更高。如果是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了问题需要放一个支架,大约是两万块钱左右。有很多朋友都在问心脏支架手术费用是多少,这里请注意,手术费用和支架费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要混为一谈。到医院去做手术的话费用大约是5000块钱到7000块钱左右,但是支架的费用就各不相同了,比如国产的支架一般都比较便宜,进口的支架一般都比较贵。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心脏支架手术费用是多少。1、费用方面要分具体的医院和具体的支架。一般的支架大约是2万块钱到5万块钱左右,做手术的费用大约是一万块钱到两万块钱左右,也就是在通常情况下做一个支架手术,总的费用大约是3万块钱到7万块钱之间。请注意,这里仅仅是手术的费用和支架的费用,同时还应该有治疗期间的住院的费用以及药物方面的费用,如果把这些费用杂七杂八的都算下来,费用一般是在10万块钱左右。做心脏支架手术,对普通家庭来讲还是一笔很大的经济负担,所以平时要注意保护好心脏健康,避免患上心脏疾病去做手术。2、想要保护好心脏健康方法很多,比如平时要有充足的睡眠,还要注意不能抽烟喝酒,尤其是抽烟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国家在积极的倡导公共场所戒烟,作为普通老百姓也要积极的响应号召。
9. 人工智能产业将寻求哪三方面的突破
未来将扎实推进理论发展,加强新技术整合能力
如今,“智能+”社会已步步临近,社会各界也正积极勾勒未来社会图景。国外人工智能巨头动作不断,在基础技术、应用领域方面都有诸多突破,可以总结为三点:基础研究能力强、跨界创新密集、人才红利持续发挥。
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国际第一方阵,成为我国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技术与应用部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成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认为,要想让机器人渗透到人们生活,真正实现智能社会,一定要把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好,建立知识库、大数据库、面向各类具体问题的智能系统等。“这不仅要有技术,还涉及整个社会体系、服务体系和治理体系等。”业内人士呼吁,要加快机器人向各领域的应用,实现人机协调、跨界融合、共创分享,营造有利于机器人发展的良好生态。
瑞银研究报告显示:至2030年AI每年将为亚洲贡献经济价值高达1.8万亿至3.0万亿美元,将对金融服务、医疗保健、制造、零售和交通等行业产生巨大影响。这些行业加起来,相当于目前亚洲GDP的三分之二。
据统计,2000至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累计增长1477家,融资规模达27.6亿美元。其中,2014至2016年三年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这三年里新增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占累计总数的55.38%。另据艾瑞咨询公开数据,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2016年已突破100亿元。
面对优势,还需戒骄戒躁;面对补足,还需踏实补强;我国应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浪潮中争当“弄潮儿”。
未来已来,当时代的钟声缓缓敲响,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是最难掌控但必须面对的不确定性因素之一,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必须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大变革中、在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征程中加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