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国的军工行业是开放的。那么美国政府怎么管理他们
你的人在美国,你的家人在美国,你的资金账户在美国,你的工厂在美国,你的产品出口是要出美国的海关的,你的货款是要从美国的银行入账的,你不听美国政府的话,人家可以派CIA和FBI过来跟你谈谈。从经济角度上来说,美国国防部是军火企业最大的买主,没有美国的订单,军火生意会做不下去的。没有美国军队给他们在外面做广告,他的货也卖不出去。
㈡ 美国国防部instruction和directive的区别
美国陆军司令部,美国海军司令部(陆战队、航空兵),美国空军司令部部(本土防御),美国特战司令部(三角洲、海豹),美国中央情报局,美国国家安全局,美国国家航天局;
㈢ 什么是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简称"ISO9001"
ISO9001:2008标准是根据世界上170个国家大约100万个通过ISO9001认证的组织的8年实践,更清晰、明确地表达ISO9001:2000的要求,并增强与ISO14001:2004的兼容性。
目前,2008 版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要求》国际标准计划于 2008 年底发布 GB/T 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要求》。ISO9001:2008标准发布1年后,所有经认可的认证机构所发放的认证证书均为ISO9001:2008认证证书;为贯彻实施ISO9001:2008标准的需要,帮助企业进行国际标准转换工作特举办此次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班。内审员全称叫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员,通常由既精通ISO9001:2008国际标准又熟悉本企业管理状况的人员担任。按照ISO9001:2008新标准的要求,凡是推行ISO9001:2008新标准的组织每年至少需进行一次内部质量审核,所以,凡是推行ISO9001:2008的组织,通常都需要培养一批内审员。内审员可以由各部门人员兼职担任,因此内审员在一个组织内对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和改进起着重要的作用。
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好处:
一般说来,好处分内外部:内部可强化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和企业文化;外部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份额。具体内容如下:
一、强化品质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增强客户信心,扩大市场份额
负责ISO9000品质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都是经过国家认可机构认可的权威机构,对企业的品质体系的审核是非常严格的。这样,对于企业内部来说,可按照经过严格审核的国际标准化的品质体系进行品质管理,真正达到法治化、科学化的要求,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迅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企业外部来说,当顾客得知供方按照国际标准实行管理,拿到了ISO9000品质体系认证证书,并且有认证机构的严格审核和定期监督,就可以确信该企业是能够稳定地提供合格产品或服务,从而放心地与企业订立供销合同,扩大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可以说,在这两方面都收到了立竿见影的功效。
二、获得了国际贸易绿卡——“通行证”,消除了国际贸易壁垒
许多国家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设置了种种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其中非关税壁垒主要是技术壁垒,技术壁垒中,又主要是产品品质认证和ISO9000品质体系认证的壁垒。特别是,在“世界贸易组织”内,各成员国之间相互排除了关税壁垒,只能设置技术壁垒,所以,获得认证是消除贸易壁垒的主要途径。我国“入世”以后,失去了区分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严格界限,所有贸易都有可能遭遇上述技术壁垒,应该引起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及早防范。
三、节省了第二方审核的精力和费用
在现代贸易实践中,第二方审核早就成为惯例,又逐渐发现其存在很大的弊端:一个组织通常要为许多顾客供货,第二方审核无疑会给组织带来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顾客也需支付相当的费用,同时还要考虑派出或雇佣人员的经验和水平问题,否则,花了费用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唯有ISO9000认证可以排除这样的弊端。因为作为第一方申请了第三方的ISO9000认证并获得了认证证书以后,众多第二方就不必要再对第一方进行审核,这样,不管是对第一方还是对第二方都可以节省很多精力或费用。还有,如果企业在获得了ISO9000认证之后,再申请UL、CE等产品品质认证,还可以免除认证机构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重复认证的开支。
四、在产品品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国际贸易竞争的手段主要是价格竞争和品质竞争。由于低价销售的方法不仅使利润锐减,如果构成倾销,还会受到贸易制裁,所以,价格竞争的手段越来越不可取。20世纪70年代以来,品质竞争已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主要手段,不少国家把提高进口商品的品质要求作为限入奖出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措施。实行ISO9000国际标准化的品质管理,可以稳定地提高产品品质,使企业在产品品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五、有利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按照国际间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的惯例,合作双方必须在产品(包括服务)品质方面有共同的语言、统一的认识和共守的规范,方能进行合作与交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正好提供了这样的信任,有利于双方迅速达成协议。
六、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稳定经营运作,减少因员工辞工造成的技术或质量波动。
七、提高企业形象。
㈣ 美国国防部下属部门有哪些
美国陆军司令部,美国海军司令部(陆战队、航空兵),美国空军司令部部(本土防御),美国特战司令部(三角洲、海豹),美国中央情报局,美国国家安全局,美国国家航天局;还有什么问题?
㈤ 美国国防部的官方网站
美国国防部网站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Official Website)是美国国防部的官方网站。该网站的任务是及时、准确地提供有关美国防务政策、组织机构、职能任务和作战行动的官方信息,服务对象包括美国军人、国防部文职人员、军人家庭成员、美国公众、美国国会和新闻媒介,同时该网站还是进入美军信息网络,获取相关信息的门户和导航站。
美国国防部的中心是五角大楼,它由六个实体部门组成,分别是国防部部长办公室、军事部门、参谋长联席会议、统一作战指挥、国防机构和国防部门现场活动。
㈥ 美国国防部权力有多大
就美国现行体系而言,国防部只负责军队的日常管理,指挥权在总统手上,参谋长联席会只是作为顾问机构,没有实际权利
㈦ PKI中最基本的元素是
基本元素应该是数字证书。
PKI体系是计算机软硬件、权威机构及应用系统的结合。它为实施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等提供了基本的安全服务,从而使那些彼此不认识或距离很远的用户能通过信任链安全地交流。
PKI的发展
美国的PKI建设过程经历了1996年之前的无序、1996—2002年间以FBCA为核心的体系搭建、2003之后策略管理和体系建设并举的三个阶段。
1996年以前,很多政府部门自建PKI系统,例如美国邮政服务部门、社会安全部门、美国国防部、能源部、美国商标与知识产权局等。
1996年美国提出联邦桥接计划,2001年正式公布,计划最终建立一个覆盖美国80个机构、19个部的PKI以保护电子政府的通信安全。
美国联邦PKI体系主要由联邦的桥认证机构(Federal Bridge CA,FBCA)、首级认证机构(Principal CA,PCA)和次级认证机构(Subordinate CA,SCA)等组成。联邦PKI的体系结构中没有采用根CA,而采用了首级CA。
㈧ 分析国防知识产权的特点,并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确保国防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配
2、 权利归属的基本规定
通过分析《拜杜法案》、《联邦采办条例》、《联邦采办条例国防部补充条例》以及《国防部合同知识产权问题指南》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一般情况下,承包商可以选择保留国家财政投资产生的国防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但是,以下四种情况除外:(1)承包商不在美国、在美国没有营业场所或受外国政府管辖;(2)联邦机构认定,承包商保留权利不利于实现促进发明应用、商业化和可为公众所得到的目标;(3)承包商保留所有权不利于保护情报或反情报活动的安全;(4)承包商为能源部致力于航海核动力或者核武器计划的GOCO(政府所有承包商运营)实验室,且资助项目属于核动力或核武器项目。总体而言,上述几种例外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
在权利归属于承包商的情况下,国防部门拥有以下权力:(1)免费使用权,即具有非独占的、不可转让、不可撤销的免费的许可证,具有为政府目的在世界范围内免费实施知识产权的权利;(2)审批权,主要是对专利保密、解密的审批;(3)介入权,又称为强制许可权,即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如果承包商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将发明用于商业开发,国防部有权要求承包商将专利许可给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使用。承包商应承担的义务主要包括: (1)建立和维持发明产生过程的纪录,在发明产生后,应向国防部合同官员报告;(2)在向政府报告后的2年内(或者联邦机构允许的延长期限内),书面选择是否保留发明的所有权;(3)在一定期限内,应实施发明申请专利;(4)优先在美国境内实施发明;(5)如果要申请专利的发明被确定为涉密,则只允许在美国境内提交专利申请,相关合同管理部门会通知专利商标局将该申请作为保密专利申请处理;(6)在专利申请书和专利说明书中,声明该发明是受政府资助完成的,政府对该发明享有一定的权利。
在之前所述承包商不能保留权利的几种例外情况下,国防知识产权归属于国防部门。此外,承包商选择放弃权利或者未按规定进行发明报告、未在规定期限内做出是否保留权利的选择、选择保留权利但未提出专利申请的,权利归属于国防部门。在权利归属于国防部门的情况下,承包商具有以下权利:(1)在世界各地使用该发明的非独占、可被撤销的、免费的许可证;(2)承包商所属国内分公司或占股的配套厂商拥有非独占、可被撤销的免费的许可证;(3)经批准,有权转让上述许可证;(4)承包商的利益受到损害时,有权向政府申请合理的经济【摘要】
分析国防知识产权的特点,并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确保国防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配【提问】
您好,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请稍等一会儿哦~【回答】
编者语:国防科技工业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通过系统的法律政策体系对国防项目产生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配进行规范,促进了军民融合型国家创新体系发展。分析美国国防项目所产生的知识产权的归属与利益分配政策,阐述国家与项目承担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及项目承担单位与雇员之间的利益分配。总结美国国防知识产权归属与利益分配政策给出的启示,提出完善我国国防知识产权归属与利益分配政策的建议,包括建立适度放权的国防知识产权归属与利益分配政策、明确国家与承研承制单位的权利义务关系、加强对职务发明人及技术转移人员的激励等。
国防科技工业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军工企业作为高科技企业,科研生产中产生了众多具有民用前景的科技成果,形成了大量知识产权。军工技术的转移和运用,对于带动国家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国防知识产权归属不清、利益不明,严重阻碍了创新主体进行技术转移,导致大量的国防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美国在大力推行军民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系统的法律政策体系对国防项目所产生的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配问题进行规范,保障了军民技术的顺畅流转,促进了军民融合型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在国防知识产权归属与利益分配问题日益成为制约我国军工技术转移的关键因素的背景下,本报告针对美国国防项目所产生的知识产权的归属与利益分配政策进行了系统研究,以资借鉴。
一、美国国防知识产权归属与利益分配的相关政策
国家财政投资产生的国防知识产权归属与利益分配政策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处理国家与项目承担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二是是如何处理项目承担单位与职务发明人等相关人员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一)国家与项目承担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1、 政策演变历程
二战以前,美国的国防科研项目主要由军方管理的实验室与研究机构完成,知识产权自然归国家所有。二战以来,私营企业和大学大量参与国防合同,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成为影响技术创新与应用的重要问题。这一时期国防知识产权归属与利益分配政策的演变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争议阶段(二战期间~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随着国防部门与大学、工业界签定合同数量的增加,国防部门投资产生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国家还是承包商的问题成为具有争议性的问题。由于缺乏统一【回答】
2、 权利归属的基本规定
通过分析《拜杜法案》、《联邦采办条例》、《联邦采办条例国防部补充条例》以及《国防部合同知识产权问题指南》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一般情况下,承包商可以选择保留国家财政投资产生的国防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但是,以下四种情况除外:(1)承包商不在美国、在美国没有营业场所或受外国政府管辖;(2)联邦机构认定,承包商保留权利不利于实现促进发明应用、商业化和可为公众所得到的目标;(3)承包商保留所有权不利于保护情报或反情报活动的安全;(4)承包商为能源部致力于航海核动力或者核武器计划的GOCO(政府所有承包商运营)实验室,且资助项目属于核动力或核武器项目。总体而言,上述几种例外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
在权利归属于承包商的情况下,国防部门拥有以下权力:(1)免费使用权,即具有非独占的、不可转让、不可撤销的免费的许可证,具有为政府目的在世界范围内免费实施知识产权的权利;(2)审批权,主要是对专利保密、解密的审批;(3)介入权,又称为强制许可权,即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如果承包商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将发明用于商业开发,国防部有权要求承包商将专利许可给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使用。承包商应承担的义务主要包括: (1)建立和维持发明产生过程的纪录,在发明产生后,应向国防部合同官员报告;(2)在向政府报告后的2年内(或者联邦机构允许的延长期限内),书面选择是否保留发明的所有权;(3)在一定期限内,应实施发明申请专利;(4)优先在美国境内实施发明;(5)如果要申请专利的发明被确定为涉密,则只允许在美国境内提交专利申请,相关合同管理部门会通知专利商标局将该申请作为保密专利申请处理;(6)在专利申请书和专利说明书中,声明该发明是受政府资助完成的,政府对该发明享有一定的权利。
在之前所述承包商不能保留权利的几种例外情况下,国防知识产权归属于国防部门。此外,承包商选择放弃权利或者未按规定进行发明报告、未在规定期限内做出是否保留权利的选择、选择保留权利但未提出专利申请的,权利归属于国防部门。在权利归属于国防部门的情况下,承包商具有以下权利:(1)在世界各地使用该发明的非独占、可被撤销的、免费的许可证;(2)承包商所属国内分公司或占股的配套厂商拥有非独占、可被撤销的免费的许可证;(3)经批准,有权转让上述许可证;(4)承包商的利益受到损害时,有权向政府申请合理的经济【回答】
二、启示与建议
(一)美国国防知识产权归属与利益分配政策的启示
美国的国防知识产权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促进了国防技术成果转移,是非常值得借鉴的。但由于美国与我国在国家体制、法律体系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差异,我们难以照搬其法律规定,而应该充分借鉴其法律条文背后隐含的立法精神和内在规律,为解决我国国防知识产权归属与利益分配问题提供相应的借鉴。
一是实行“放权政策”,促进技术商业化应用。总体来说,美国国防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配政策经历了从“收权政策”到“放权政策”的转变。在“收权政策”中,对于国家财政资金资助产生的国防知识产权,一般由国家保留权利,承包商只享有非独占许可权。这种政策遵循“谁投资,谁拥有”的原则,即国家财政资金资助产生的知识产权所带来的任何经济利益,都应该由代表纳税人的国家获得。这本无可厚非,但从实际效果看,这种政策无法激励承包商对知识产权的商业化开发和应用,导致财政资金未能充分发挥其效果。“放权政策”遵循“谁创造,谁拥有”的原则,即政府投资产生的知识产权由政府享有转变为研究开发单位拥有和保留,但政府基于公共利益可以免费使用,并通过制定政策引导知识产权管理。这种政策变化通过将权利移交给承包商,激励其将产生于军工领域的发明创造向工业界转移,实现技术商业化。这种政策从表面上看是将国家财政资金产生的知识产权归属于私人单位,似乎侵犯了纳税人的利益,但实则更有利于激励承包商进行技术的合理、有偿扩散,使发明创造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可以避免重复研制、重复投资,更有利于实现政府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二是缜密配置权利义务关系,实现各方利益平衡。美国在国防知识产权归属与利益分配问题上,试图通过政策方面的精心设计,实现公众利益与承包商利益的平衡。其中,公众利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防机构通过使用知识产权保障国家安全带给公众的利益,一是发明创造的商业化应用带给公众的实际利益。美国通过对承包商和国防部门权利义务关系的缜密配置来实现利益的协调和平衡。在承包商享有知识产权的情况下,一方面,通过规定政府具有为政府目的下不可撤销的免费使用权,来保障第一种公众利益的实现;另一方面,通过制定发明报告制度、信息披露制度以及美国工业优先原则、介入权制度等,来保障第二种公众利益的实现。在国防部门享有知识产权的情况下,规定承包商自身或其国内分公司具有免费使用权,并可转让该权利以及【回答】
二是明确国家与承研承制单位的权利义务关系。在下放国防知识产权相应权利的同时,需要明确国家和承研承制单位的具体权利和义务,尤其是应明确对承研承制单位的相关约束,并加强监管,从而更好保障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具体而言,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管理程序,促进技术的保护、应用和扩散。首先,应当建立发明报告制度,促使承研承制单位如实向国家代表机构如实报告发明创造的产生、管理和应用情况,这有助于国家掌握财政资金产生的国防知识产权,也是加强监管的基础。其次,为了保障社会公众的受益权,应当建立国内优先实施原则,并设置类似美国“介入权”的强制实施制度,在涉及国家和公众重大利益同时承研承制单位自身实施不利的情况下,可强制指定第三方进行实施。
三是加强对职务发明人及技术转移人员的激励。尽管我国的专利法明确规定了职务发明人享有分配专利收入的权利,但在实践中,企事业单位大都强调职务发明归单位所有,缺乏对职务发明人的激励机制。特别是军工企业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薪酬体系受到国家工资总额政策等方面的限制,大部分职务发明人很难获得应有的知识产权报酬,技术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普遍不高。同时,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是一项由发明/专利挖掘、发明/专利增值培育、专利申请、专利推进和增值、市场营销、专利价值评估和合同谈判、合同履行监督等诸多环节构成的复杂工作,由于缺乏相应激励制度,军工企业的员工基本上以完成科研生产任务为第一要务,很少有人切实关注技术的推广转化和应用,也很少有人专门从事相关的工作。为了促进军用技术的转化和应用,应从三方面加强对员工的激励和引导。首先,明确职务发明人对于知识产权收益的分配权利,并对报酬的比例和限额给出明确规定。其次,应当明确对提升技术价值和促进技术转移有贡献的人员的激励机制。第三,鉴于军工企业薪酬体系受工资总额等方面的限制,建议明确规定员工的知识产权收益不计入工资总额,且不影响员工其他各项正常收入。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刘祥静、苏婕供稿, 马曙辉审校)
【回答】
㈨ 中国国防部 与美国国防部的职能有什么不同
国防部长是指国务院所下属的国防部的负责人,它属于政府的组成部分。我国国防部长的主要职能是对外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它的实际权力并不大,在现阶段基本上是一个社交职能。我国的国防部长都是由中央军委的副主席来担任。它对中央军委和国务院负责,也就是说它受中央军委和国务院的双层领导
国防部长不能调用军队
而美国国防部部长相当于军 委主席
㈩ 2002年,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了什么报告
2002年,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网络中心战》 】报告,提出将网络中心战作为国防转型的指南,从平台中心战向网络中心战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