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欧共体商标条例中代理人抢注商标条款的使用条件是什么
欧共体法院在判决中阐释欧共体商标条例中代理人抢注商标条款的适用条件 2011年4月13日,欧共体普通法院对Safariland公司与欧共体内部市场协调局等商标纠纷案作出T‑262/09判决,判决中特别阐释了欧共体商标条例中代理人抢注商标条款的适用问题。
《欧共体商标条例》第8条就驳回注册的相对理由作出了规定,其第三款规定:“商标所有人的代理人或代表人,未经该所有人的同意而以自己的名义申请商标注册的,在商标所有人的异议下,该商标不应予以注册,除非该代理人或代表人证明其行为是合法的。”此款的立法目的在于制止代理人或代表人恶意抢注的行为,保护被代理人或被代表人的商标权利。我国商标法在2001年10月27日修改之后,在第15条中也规定了对代理人恶意抢注行为应予以制止。本文将对欧共体商标局异议部门对两起典型案件所作的裁定进行分析,以探讨其法律适用标准。由于我国《商标法》第15条与《欧共体商标条例》第8条第三款均来源于《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第6条之七的规定,且内容大体一致,因此分析欧共体的相关案例对于正确理解我国商标法的相关条款也有重要意义。
“GORDON AND SMITH”商标异议案
该案中,“GORDON AND SMITH”商标(以下称被异议商标)于1996年10月10日被申请注册于第25类、第28类商品上。异议人称其与被异议商标注册申请人具有代理关系,被异议商标注册申请人未经其同意抢注了异议人所有的“GORDONANDSMIT一”商标。被异议商标注册申请人答辩称其注册“GORDON AND SMITH”商标(以下称被异议商标)的行为是经异议人同意的。
欧共体商标局的裁定要点为:
(一)关于双方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代理关系
欧共体商标局认为,为了适用《欧共体商标条例》第8条第三款,以下四个要件应得到满足:(1)是由商标所有人的代理人或代表人提出商标申请;(2)代理人、代表人以自己的名义提出申请;(3)未得到商标所有人的同意:(4)代理人或代表人没有使其申请注册行为合法化的理由。因此,首先应予确定的是商标申请人是否是异议人的“代理人或代表人”。考虑到本条的立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商标所有人的利益,使其免受商业伙伴对该商标的任意侵害纂夺。因此对“代理人或代表人”应作扩大的解释而不用考虑商标所有人与商标申请人之间的合同的第二含义。因此,本条款应可以扩大适用于本地的分销商、总经销商、被许可经营者。根据案情,双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可以证明异议人与被异议商标的原注册申请人、现注册申请人均存在商业关系。这些证据以双方当事人信函的形式表明被异议商标的注册申请人在欧洲销售过异议人的产品,而且在这些信函中提到了许可使用费及异议人的产品,这更表明了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商业关系。被异议商标注册申请人亦不否认其具有代理人或代表人的身份。考虑到“代理”一词应作扩大解释,欧共体商标局认为被异议商标的注册申请属于商标所有人的代理人或代表人所提出的申请。(二)关于被异议商标的注册申请是否经异议人的同意
本案异议人与被异议商标的注册申请人均提交了数封信函,用以证明各自的主张。欧共体商标局异议处经过分析双方证据后认为,这些证据虽然表明商标所有人知晓被异议商标“GORDON AND SMITH”被代理人以其自己的名义在数个欧洲国家内进行了注册。然而这些证据并未表明这些注册是否得到了商标所有人的同意,而且代理人在欧共体数个国家进行国家注册时并未告知商标所有人。因此,代理人在欧洲国家取得国家注册的事实并不能被认为是代理人注册行为得到了商标所有人的授权。事实上,直到代理人在1995年2月9日的信函中才告知商标所有人其将继续在欧共体商标局注册被异议商标,在此之前商标所有人并不知晓代理人的行为。双方当事人均提交了1996年12月4日的信函,该证据不能证明代理人的注册行为得到了异议人的同意,恰恰相反,此信表明异议人认为在欧共体商标注册人的名义将是异议人而不是代理人。综上,欧共体商标局认为代理人的申请注册行为并未得到商标所有人,也即本案异议人的同意。
但是被异议商标的注册申请人称,即使其注册行为属于代理人未经商标所有人同意的注册行为,其也具有使该行为合法化的理由。注册申请人认为其注册被异议商标是为了保护自己在该商标上的投入,且该商标所有人不愿为了在欧共体注册该商标投入成本。欧共体商标局认为代理人的该观点亦不能成立。商标所有人即使不愿为了在欧共体注册该商标投入成本也不能成为代理人注册行为的合法理由。商标所有人虽然未注册该商标,但商标所有人或许仍有在此地域使用这个商标的意图。无论代理人是否自己认为为了销售该商标的商品而进行注册是有必要的,代理人都无权以其自己的名义注册被异议商标。
基于以上理由,欧共体商标局认为异议人理由成立。
“Daawat”商标异议案
Daawat
“Daawat”商标(以下称被异议商标)于1997年10月21日被申请注册于第29类、第30类、第 42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上。异议人称,其已就“Daawat”商标分别于1989年和?994在印度和美国取得了商标注册,指定使用商品为大米。另外,在1994年和?995年异议人参加了在法国和德国举行的商业展览。因此,“Daawat”商标的良好品质和信誉已扩展到欧盟地区。异议人进一步主张在1993年到1994年期间,被异议人的代表人Mann先生为购买大米曾四五次到异议人在印度的营业场所拜访。拜访期间,Mann先生知悉了“Daawat”商标,并获知异议人在近期有在欧洲销售大米的计划。1995年9月5日,被异议人在英国填写了注册申请,1997年10月 21日又向欧共体商标局递交本案被异议商标的注册申请。此后, Mann先生再次拜访异议人,要求异议人指定被异议人公司为异议人在英国和欧洲的独家分销商,并试图通过对以上商标注册申请的转让从异议人处获益。综上,异议人认为被异议人与异议人有贸易往来联系,并明知“Daawat”是异议人自创使用的商标、异议人欲使用该商标开拓欧盟市场、异议人意欲在英国及欧盟其他国家申请注册该商标,因而,异议人认为被异议人是怀有恶意提出被异议商标注册申请的,其目的很明确:从异议人处榨取钱财,要不然就指定其作为它们在欧洲的独占分销商。这些都是有违诚实信用的贸易规则的。欧共体商标局裁定认为:异议人以《欧共体商标条例》第8条第三款为依据,据此,本案中首先就要界定被异议商标注册申请人是否应被认为是异议人的“代理人或代表人”。考虑到本款的立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不受其商业伙伴的任意侵夺,因此“代理人或代表人”的概念应作扩大解释而不论商标所有人与系争商标申请人之间的合同关系的具体种类。因此,此款亦包括例如地区经销商、总经销商或许可经营者。然而,在这点上,异议人仅能证实的是被异议人于1993年到1994年期间曾出于购买大米的需要,作为购买者四五次拜访过它在印度的经营场所。这是双方的首次接触。被异议人此时还不是异议人的代理人。异议人没有提及任何代理协议或具有相应效力的明示或默示行为,事实上,本案案情模糊,甚至不能确定其于被异议人之间是否真正有过交易以及何种交易。在此种情况下,因为没有更具体的细节予以证实,欧共体商标局认为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仅为偶然的、孤立的大米交易。然而此种关系并不能认定为符合第八条第三款的规定。仅仅作为普通购买者或者偶然的客户并不符合本条所指的“代理人或代表人”的条件。因为此类人对商标所有人并不承担特殊的忠诚义务。因而,即便有这样的人出于恶意将他人的商标申请注册,商标所有人也不以能依据第8条第三款为依据得出异议,因为此款适用的条件是系争商标的注册申请人应具有代理人或代表人的身份。在这方面需要提及的是,第8条第三款本质上反映了《巴黎公约》第六条,这一条曾被里斯本会议在1958年引入公约。有趣的是在最初的草案中依然包含“客户”这个词,最终因为其概念过于模糊而被从公约中删除。因此,这更加说明此款不打算适用于商标所有人商品的偶然客户或单纯的购买者。最后,被异议人意欲利用被异议商标达到被指定作为异议人在欧盟市场做代表人的目的这一事实并不能影响上述结论,因为代理或代表关系必须成立于申请日之前。因此,被异议人在此后与异议人的协商对本案事实没有影响。
欧共体商标局最后认为,由于异议人缺少事实基础和法律基础,其异议按照第8条第三款不能予以支持。
案件评析
我国《商标法》第15条:“未经授权,代理人或者代表人以自己的名义将被代理人或者被代表人的商标进行注册,被代理人或者被代表人提出异议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因此,我国《商标法》第 15条的具体适用条件与欧共体商标条例第8条第三款无明显区别,只不过我国《商标法》将代理人或代表人使其行为合法化的理由规定的更力口明确了,即只有经过被代理人、被代表人的授权才能使代理人、代表人的注册行为排除违法性。对于代理、代表关系的判定,在以上两个案件中,欧共体商标局都认为《欧共体商标条例》第8条第三款的立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不受其商业伙伴的任意侵夺,因此“代理人或代表人”的概念应作扩大解释而不论商标所有人与系争商标申请人之间的合同关系的具体种类,据此,此款亦适用于例如地区经销商、总经销商或许可经营者。考虑到我国《商标法》第15条的渊源也为《巴黎公约》的第6条之七,而《巴黎公约》的第6条之七中所称的“代理人、代表人”是“不会从狭隘的法律意义来解释,所以也同样适用于那些作为使用该商标的商品批发商而且以其自己的名义申请该商标注册的人”,因此欧共体商标局的观点值得我们参考借鉴。我国《商标法》第15条中所指的代理人不应局限于中国民法中的一般民事代理关系,还应包括商事活动中的经销商。此处的经销商应既包括独家经销商,也应包括普通的分销商。 此外,应注意的是欧共体商标局在“Daawat”商标案中提出如果仅仅作为普通购买者(a mere purchaser)或者偶然的客户(an occasional client),这种孤立、偶然的交易关系并不符合第8条所指的“代理人或代表人”的条件。因为此类人对商标所有人并不承担特殊的忠诚义务。因而,即便有这样的人出于恶意将他人的商标申请注册,商标所有人也不以能依据第八条第三款为依据提出异议。不过,笔者认为此时商标所有人虽然不能依据欧共体商标条例第8条第三款维护自己的权利,但据《欧共体商标条例》第51条第一款(b)项的规定“申请人在申请注册时具有恶意 (acting in bad faith)”属于认定商标无效的理由,因此商标所有人仍可以利用《欧共体商标条例》第51条第一款(b)项保护自己。
对于被代理人、被代表人授权代理人、代表人申请注册的行为,欧共体商标局认为这种授权行为应是清楚明确的,在“GORDON AND SMITH”商标异议案中更指出即使商标所有人知晓代理人的这种申请注册行为,也不能认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进行了授权。此观点值得我国参考借鉴。依据中国民法通说,只有在法律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可认定沉默行为的效力,因此被代理人的沉默行为不应认定为存在授权的意思表示。当被代理人明知代理人的申请注册行为,却对该行为长期保持沉默时,这种沉默行为不应视为一种默示的授权。
⑵ 欧盟规则是什么
欧盟经济正处在大变革中。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变革中,欧盟已经取得重要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今后一、二十年,将是欧盟社会经济发生巨变的时期。变革中的欧洲经济需要正确的评估。本文试图在这方面提出一些看法,供大家讨论。
一、欧盟经济发展态势
从短期看,进入21世纪后,由于受美国经济衰退等影响,2002年欧盟经济估计只增1%不到。但从一个较长时期看,欧洲维持上世纪90年代平均2%左右的增长速度,问题并不大。今后十年,欧洲经济增长速度超过美国的可能性不大,但美欧经济增长速度差距将缩小。
欧盟经济增长速度不如美国,但发展比较平稳。通胀率一般低于2%。财政赤字占预算的比重控制在3%以内。内债占GDP比重低于“马约”规定的60%。投资收益率一般在3-4%。今后,在个别年份,上述个别指标可能会突破。欧盟东扩后的一段时间内,这种可能性更会增大。但今后十年,欧盟经济大致会维持平稳的增长。21世纪,欧洲是世界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重要因素。
二、关于统一市场建设
迄今为止,欧盟在统一市场建设方面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进展。欧盟基本上建成了统一的内部市场。1999年1月1日欧元问世和2002年2月欧元进入流通领域,使一体化进程得到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欧盟统一市场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欧盟统一市场至今并未全面形成。
1958年欧共体成立后,在一个很长时期中,它的主要精力放在关税同盟的建设和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上。到20世纪80年代中,欧共体在这两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它仍然是12个独立存在的、分割的市场。
1985年6月,欧共体通过了《完成内部市场》的白皮书,制定了1992年底完成统一内部市场的计划。同年12月,欧洲理事会又拟定《统一欧洲文件》,把1992年完成建设统一市场目标,以修改和补充罗马条约的形式写进了罗马条约,使统一市场的建设获得了法律上和组织上的保证。欧共体还制定286项立法,通过立法形式来消除阻碍货物、人员、劳务、资本在12国间自由流通的各种非关税壁垒。截止1992年底,这些立法已有95%获得通过,其中85%已转为成员国的立法。(注:伍贻康、周建平主编:《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比较》,1994年经济科学出版社,第106页。)在这种情况下,欧共体宣布1993年1月1日建成统一的内部市场,基本上拆除了阻碍商品、人员、服务和资本自由流通的非关税壁垒。随着欧共体发展成欧盟,特别是统一货币欧元的问世和正式进入流通领域,标志着欧盟在建设统一的内部市场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
但是,欧盟全面的统一市场并未建立。
其一,欧委会2001年4月17日发表专门报告,对15个成员国按统一市场目标改革市场机制的情况进行了评估:在可量化的36个项目中,仅有20项,即占55%的项目能在2001年6月前按预计的时间完成。(注:转引自裘元伦:《欧元的前景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2001-2002年世界经济年鉴》。)另据欧盟有关机构统计,在欧盟1339条“统一市场规则”中,目前只有70%被所有成员国按规则作了转化,尚有30%未成为成员国国内立法。即使已经转化为国内立法的,真正实行和贯彻也还需要时间。
其二,根据2000年3月欧盟里斯本首脑会议做出的承诺,欧盟要到2003年才在成员国之间开放电信和电力市场,在这两个领域实行统一的规则和法规。
其三,里斯本首脑会议还规定,2005年建成统一的金融和资本市场,在这之前先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委员会”,而目前在欧盟内部有40多家金融监管机构。(注:郑秉文主编:《2001-2002年欧洲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51页。)它们各自为政,使统一的金融市场难以形成。
其四,目前欧盟内部还没有统一的劳动市场,各国的养老金等制度并不统一。劳工要能充分自由流动必须无论到哪国工作,都能与该国劳工享受同等的权利及医疗、退休等社会保障。目前,在欧盟内部这方面的问题还很多。
其五,在企业层面上,目前欧盟成员国的利润税等制度远未统一。2002年6月笔者在布鲁塞尔访问时,欧盟的学者曾出示一本厚厚的有关欧盟怎样实施利润税的新书,书中提出了各种有关未来统一利润税的实施方案,并认为这些问题不解决,真正统一的商品市场不可能最终形成。
现在看来,欧洲建立统一市场的过程远比原先设想的复杂。统一市场不是某年某月某一天建成的,它也不是哪一天宣布建成就建成了。这是一个动态的整合过程。欧洲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展现出来的。
三、欧元的作用
1999年1月1日欧元问世之初,人们预料,欧元很快将挑战美元,从而结束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但之后,欧元对美元汇率一直走低。这时人们又对欧元问世的作用及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提出各种各样的怀疑。这些意见都有失偏颇。
欧元问世和进入流通领域对于国际经济和政治,特别是对国际货币体系,有着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它使国际货币体系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2001年,用欧元结算的对外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15%左右,欧元占世界官方外汇储备的比重超过12%。2001年第一季度,欧元对美元的比价虽然处于低位,但在国际债券市场发行额中,欧元债券约占47%,超过美元债券所占比重。这是在欧元问世前,任何欧洲国家货币都无法做到的。
但推出欧元首先并不是为了同美元争夺国际货币体系的领导权,而是为了欧洲一体化的内在需要。因此,评判欧元成败得失,不应首先看它对美元的汇价是上升还是下降,而要看它在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进一步完善了欧洲统一市场的建设。欧元问世和进入流通领域巩固了统一市场的建设,增强和提高了欧洲市场的统一性质和程度。它也有助于建立统一的欧洲金融市场;
增强了居民对欧洲统一的认同感。欧元进入流通领域就是进入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欧洲公众普遍认为:“欧元让我们深感自己是个欧洲人。”这种认同感对于进一步促进欧洲的一体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消除了欧元区各国之间的汇率风险,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稳定因素;
进一步促进了欧元区国家物价的趋同,加强了欧盟内部的公平竞争。欧元区国家的商品使用欧元统一标价后,消费者可对区内12国的商品价格直接进行比较,这既会促使生产要素在区内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又有助于各国商品价格的逐步趋同,有利于在欧盟各国间进行公开和公平的竞争;
促进了欧元区国家旅游业的发展,节省了大量的货币兑换费用。
欧元问世和投入流通对欧盟经济的上述作用,从本质上看,并不受欧元对美元汇率变动的影响。无论欧元对美元是升值还是贬值,欧元问世对欧盟经济的上述作用都继续存在。欧元问世后,它对美元的比价一度曾步步下跌,但欧盟内部却相当平静。欧元的国际地位也没有因为欧元对美元汇率的波动而有明显变化。1999-2001年,欧元对美元的汇率最低时曾跌到1欧元兑换0.82美元的水平,但它并没有改变欧元作为国际主要货币之一的地位。何况欧元对美元的比价并不是一直走低,2002年即呈升势,1欧元兑换1个多美元。用欧元结算的对外贸易额,总的说来,还出现了扩大的趋势。迄今为止,欧元问世并不久。它需要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欧元挑战美元只是时间的问题。过多地强调欧元对美元汇率的升降,或完全以此为标准来评价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的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四、欧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欧盟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集中表现在一点,就是增速不高,活力不足。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由于以下原因:
1.社会经济体制在强调公正和公平的同时,对效率注意不够
欧盟各成员国中,德国一直被认为是欧洲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竞争制度视为核心和支柱。社会市场经济的奠基人艾哈德强调,竞争是市场经济“最内在的要求”。(注:参阅顾俊礼:《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武汉出版社,1999年,第一章;维·克劳斯:《社会市场经济》,路·艾哈德基金会出版,第二章。)与此同时,社会市场经济又强调经济政策应对“经济”和“社会”予以同等的重视,强调用发达的社会保障制度来平衡自由竞争和按资分配带来的社会不公平。1997年6月16日,欧盟15国首脑签署的《阿姆斯特丹条约》特别将实现“就业与公民权利作为欧洲联盟的核心任务”,认为这是欧盟的“基本宗旨”之一。(注:参阅杨伟国:《欧元生成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78页。)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欧洲国家普遍存在社会福利措施过多、福利负担过重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欧盟的社会福利费用占GDP的比重平均高达28%,其中1999年德国为33.7%,1998年瑞典为33.3%,法国为30.5%,丹麦为30%。(注:转引自裘元伦:《欧洲的改革:理论解析与实际进展》,2002年2月。)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说:“过去20年,法国5个人工作养活一个人,现在是一个人工作要养活2-3个人。人们一旦失业,初期得到的补贴和工作时得到的相差无几。一年之后也还能得到工资的60%。全法国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家庭可以享受廉租住宅补贴。有的时候,一个人不劳动反而比劳动能得到更多的收入。”结果如同英国首相布莱尔所说,他们“只知道从福利国家领钱,而对他所处的社会却毫无责任心”。
2.宏观调控不力
货币政策是欧盟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欧盟强调,货币政策“不应为短期经济目标服务”,而要以“稳定币值”为首要目标。这也是欧洲央行坚持的政策方向。根据“马约”的规定,欧央行是一个独立于欧盟其他机构和各成员国政府的独立机构,其人事任免、运营操作具有很大的独立性,目标是维持成员国“物价的稳定”和“适度的”经济增长。
应当说,迄今为止,欧盟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机制是在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的,这种状况必然带来两个问题。一是欧盟对经济的调控,目标首先是为成员国经济达到一个入盟的共同标准服务,否则便难以把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宏观经济政策各不相同的各成员国纳入到欧洲联盟中来。这时如果去强调增长速度,必然会使成员国之间的差别进一步扩大,为欧盟的建立平添更多困难。因此,各成员国必然要压缩财政支出,限制财政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起的杠杆作用。从长期看,从根本上看,稳定有助于经济的增长,但从短时期看,对稳定的严格要求会制约对经济的投入,限制增长速度的提高。二是调控的效率不高。欧盟层面的宏观调控同各成员国不同的利益要求之间的矛盾,使成员国常常不去执行欧盟的有关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调控的效率,最终影响经济的增长。2002年7月20日,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说:“目前欧盟的经济制度存在漏洞”,“即使欧委会通过财长会议做出的决议,也缺乏必要的约束力。”他认为,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注:新华社柏林2002年7月20日电。)
3.科技投入不足,内部的科研合作亟待加强
欧盟与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在相当程度上是二者在科技投入和科研合作方面的差距造成的。欧盟委员会负责科研的委员菲·比斯坎指出,欧盟对科技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美国和日本。欧盟各成员国对科研的平均投入只占GDP的1.8%,而美国和日本的科研投入已分别占GDP的2.8%和2.9%。欧洲科技界流行一种说法,法国科学家从巴黎到德国慕尼黑的实验室去工作,比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去工作更为困难。如何联合和集中整个欧盟的科研力量,进一步加强对科研的重视程度是摆在欧盟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注:新华社巴黎2000年2月26日电。)
4.劳动市场僵化既影响雇主,又影响雇员的积极性
欧盟各国普遍存在比较强大的工会组织。雇主一旦聘用了一个工人,很难轻易解雇他。员工的工资一般是由工会和雇主协会通过“自主谈判”决定的,政府不予干预。因此,雇主在雇用人时非常慎重,这就影响了就业机会的增加。雇员一旦受雇,不太担心被解雇,影响了积极性的发挥。
5.德国为“统一”付出很大代价,削弱了欧盟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作用
德国每年为东部地区的重建付出的开支占GDP的5%。德国经济部的克劳斯教授认为,今后10-15年时间内,德国仍要为消化西部地区付出沉重代价。目前德国东部地区的年轻人在大批地向西部地区流动,结果东部地区“人空为患”,西部地区就业形势却变得格外严峻。在欧盟其他成员国中也存在形式不同的结构性失业现象。这是欧盟失业问题难以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
6.统一内部市场的建设既有利于出口,又有影响竞争力提高的另一面
欧洲统一市场的建设为各成员国企业提供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市场,从而有利于欧盟经济的增长,但长期地过分依赖地区内部市场,又限制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7.政府对企业约束过多,影响企业积极性的发挥
欧洲国家是以高福利和高税收著称的。高税收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对居民个人征收的税收税种多,税率高。如2000年底,法国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高达54%。二是企业的税负重。如上世纪末,法国的企业税达37%,意大利为41.3%。(注:转引自裘元伦:《欧洲的改革:理论解析与实际进展》,2002年2月。)税负重影响了企业的投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欧盟未来改革问题
20世纪后半期,欧洲主要做了一件事,就是进行了一体化建设。21世纪上半期,欧洲面临三件大事:东扩、深化政治和经济的一体化建设以及内部改革。三者之中,内部改革是基础。
从目前情况看,欧盟的改革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这场改革是由上而下推动和进行的,核心是要解决欧盟体制缺乏活力的问题。
半个世纪以来,欧洲在一体化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但它始终没有解决欧洲社会惰性大,体制缺乏活力的问题。它使欧洲在新的世纪里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正是这些困难和问题迫使欧盟把内部改革问题进一步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2000年,欧盟在里斯本召开首脑会议,制定了欧盟的社会经济发展远景规划。2001年3月,欧盟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特别首脑会议,讨论如何落实里斯本会议制定的远景规划。会议认为,为了落实里斯本会议定下的战略目标,欧盟在现阶段必须在就业、经济改革、科研和技术创新以及增强社会凝聚力等4个方面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这些问题涉及欧盟必须进一步建立或改善一系列有关的制度、标准、机构、法律和政策,并传递和落实到各成员国。为了进一步建立统一的市场机制,欧盟在1999年召开的赫尔辛基首脑会议上已经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2000年里斯本首脑会议又制定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要求各国逐项加以实施。
第二,改革的覆盖面很广。这是一场全面性质的,而不是局部性的改革。
欧委会主席普罗迪在解释欧委会提交给2001年3月斯德哥尔摩首脑会议的建议文件时说,尽管欧洲的失业率有所下降,但在欧盟范围内仍有1400万人没有工作;尽管共同市场已存在许多年,但电信、能源、运输、邮政和政府采购等关键领域的统一市场仍远未形成;尽管欧盟的高新技术投入已较前有较大增长,但与美国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尽管成员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贫困和发展失衡现象仍在欧盟范围内继续存在。斯德哥尔摩特别首脑会议确认,要解决这些问题,欧盟必须在全方位开放劳动力市场等十个方面采取措施。这些措施既涉及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又涉及社会问题的改革;既涉及生产领域的改革,又涉及服务和金融等部门的改革,既涉及宏观层面的问题,又涉及企业层面的许多问题。这是一场带有全面性质的改革。21世纪,欧盟企业改革的重点不在于把尚剩的为数不多的国有企业私有化,而在于放松政府对私有大中型企业的限制和约束,鼓励企业去建立各种激励机制,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第三,改革的幅度较大,涉及了一些多年积累的深层次问题。
比如在养老金制度的改革方面,欧盟有些国家,除法定养老金外,开始重视建立私人补充养老金。在农业问题上,2002年7月10日通过的改革方案,被称为是一项“彻底”的改革计划。多少年来,欧共体的农民一直是按农业产量领取补贴的。改革后将停止这一做法,改而采取固定的补贴额,农民享受的直接补贴将和农业产量脱钩。
六、关于欧盟的发展前景
欧洲要走自己的路,建立一种既非美国式的,又非传统欧洲模式的资本主义。
欧洲的资本主义历来被称为“社会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以别于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欧洲在改革,但不会根本放弃欧洲的价值观和社会发展模式。这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原因。历史上,欧洲是资产阶级启蒙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以及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故乡和发源地。二战前的一段时间内,欧洲面临纳粹的“社会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的夹击。二战后初期,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的发展曾对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构成现实的威胁,“人民资本主义”等思潮在欧洲一度被广泛传播。社会民主党在欧洲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力量。这些都是欧洲不同于美国的地方。欧洲要改革,目的是革除欧洲社会和经济体制中缺乏朝气和竞争力的一面,而不是照搬美国的社会经济模式,全盘接受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就拿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来说,欧洲也不是要摒弃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理念和核心部分,而是要杜绝滥用,消除过度的社会福利负担,让“那些不尽其力、不尽其责的人……丧失他原来享有的社会团结,即国家资助的权利”。欧洲的改革势在必行,但改革需要一个长的过程。同一体化一样,改革会取得成功,但进程是曲折的。困难将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改革越深入,越要求各成员国向欧盟转移更多的国家主权和更多地触及各成员国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因此引起更多的矛盾和利益的碰撞。二是这样的改革是一种巨大的创新,在历史上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任何重要失误都会带来严重后果。三是欧盟正处在扩大的过程中。2002年12月,欧盟首脑会议决定接纳10个新成员国,这10个候选国业已完成入盟申请程序,并将于2004年成为欧盟的正式成员。新成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更加参差不齐。他们目前的总体水平还不如入盟前意大利等“南方国家”的发展水平。东扩将给欧盟带来新的困难。但东扩势在必行。预计今后10年内,欧盟将拥有27至28个成员国,届时欧盟的土地面积将达400万平方公里,人口5亿多,GDP超过11万亿美元。这将改写欧洲的政治版图,并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⑶ 欧盟91年成立为何说有43年历史
欧盟的前世今生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1951年4月18日,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签订《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又称《巴黎条约》), 1965年4月8日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更名为欧盟,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使欧盟成员国扩大到15个。2004年5月1日,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10个中东欧国家正式成为欧盟的成员国。2007年1月,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加入欧盟。随后,克罗地亚于2013年加盟。欧盟经历了6次扩大,成为一个涵盖28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8亿的经济政治实体。
英国与欧盟,43年的感情说掰就掰了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及地缘因素,英国与欧洲大陆总是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19世纪晚期以来,英国一直奉行对欧洲大陆事务不干预政策。英国虽然支持欧洲联合,但不愿意直接参与。
上世纪60年代,英国三度申请加入欧共体,但在1963年和1967年两度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否决。1969年12月,欧共体六国决定同英国展开谈判,并于1972年1月达成协议。1973年1月1日,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全球第一次石油危机,欧洲大陆经济遭受重创,英国经济也受到严重拖累。1975年6月,英国就是否继续留欧举行公投,最终67.2%的民众选择留欧。
1984年,英国时任首相撒切尔夫人以英国获得的补贴最少为由,争取到欧盟同意英国从其每年向欧盟共同预算缴付的款项中得到部分返还。此外,英国在欧盟内的“特殊地位”还体现在,英国迄今没有加入《申根协定》和欧元区。
2013年1月,英国首相卡梅伦就英国与欧盟关系前景发表讲话,表达了英国对遭到欧债危机拖累的不满,以及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可能损害英国利益的担忧。同年3月,卡梅伦宣布要推动“欧盟改革”,并根据英欧谈判结果发动公投。
2014年5月,英国重要的“脱欧”推手——英国独立党成为欧洲议会中英国的第一大党。在该党的推动下,英国内的“脱欧”力量剧增。
2016年2月,英国与各成员国经过艰苦谈判,最终就欧盟改革达成协议,同意英国在欧盟中享有“特殊地位”。卡梅伦随后宣布,将于6月23日举行全民公投,决定英国是否留在欧盟。
2016年6月24日,英国举行全民公投,脱欧阵营以52%的微弱优势胜出,英国与欧盟分道扬镳。
脱欧对英国的影响有多大
英国内部疑欧反欧的倾向由来已久,作为岛国,英国长期奉行“光辉独立”政策,身处欧洲,却不认为自己属于欧洲。对于欧盟,英国人一直很纠结,这次脱欧,对于英国更是一把双刃剑,对英国的影响不容小觑!
在政治上,英国脱欧,将不必继续参与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无需继续向欧盟“让渡”主权和立法权,可以保持本国议会和立法的独立性。但另一方面,英国也将丧失参与欧盟内部事务决策的权利,成为欧盟事务的“局外人”。
在经济上,英国脱欧,其经贸安排将不必受制于欧盟,还可省去每年近100亿英镑(约合139亿美元)的欧盟预算“摊派”费。但另一方面,英国有近一半的贸易进出口有赖欧盟,数百万个就业岗位与欧盟息息相关,脱欧的经济风险不容小觑。
在移民问题上,英国脱欧后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移民政策,控制赴英工作的欧盟移民数量并限制其申领福利的权利。但与此同时,由于有100多万英国人生活在欧盟其他成员国,这些国家也有理由对当地的英国移民“区别对待”。
从英国内部看,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一直有“亲欧”倾向,希望和欧盟保持密切关系,英国脱欧,可能激发新一轮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的独立思潮,进一步加深与英国中央政府的矛盾,甚至有可能脱离英国。
英国脱欧,各国政要怎么看
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对英国脱欧投票结果深表遗憾,欧盟27国不应该再做出进一步分裂的决定。
法国总统奥朗德称,英国退欧表明欧盟其他成员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将与法国政党领导人讨论欧盟事宜。
澳洲总理特恩布尔称,全球市场将面临一段时间的不确定性和动荡。
俄罗斯副财长斯托尔恰克表示,英国脱欧可能将降低风险偏好,预计俄罗斯并不会受到英国脱欧太大影响。
比利时首相米歇尔称,英国脱欧后,欧盟需要确定何为首要任务,需要设立新的未来。
丹麦右翼民粹主义政党“人民党”负责人达尔表示:“我也希望举行这样的公投,以便弄清楚丹麦是否希望得到这样的解决。”“这关系到我们赢得更多自决权的问题。”
捷克总理索博特卡则发出警告,英国脱欧将在全欧洲引发“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浪潮”。
欧盟议会议长舒尔茨说:“我不认为其它国家会因此受到鼓舞而走这条危险的道路。”“不会出现脱欧的连锁反应。”
英国脱欧,对中国有哪些影响
一是赴英留学或旅游就会省下很多钱。脱欧会导致英镑汇率大跌,那对于去英国留学和旅游的人来说,算是一大利好。有人估计,若英国脱欧,英镑对美元或累跌10%至20%。按在英留学一年学费1.5万英镑、生活费1万英镑计算,可能因此一年节省2.4-4.8万元人民币,旅游也会更省钱。
二是中国人或迎来海外置业窗口期。有业者预测,英国脱欧,英国房价将下跌,再加上届时英镑贬值,将进一步带动房地产市场震荡,这对中国投资者而言“将是一个绝好的窗口期”。有业内人士甚至将此次公投比作又一次“类似于2008年的中国投资者机遇期”。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英国平均房价下跌约25%,伦敦房产均价在当年下滑约6%,英镑对人民币也贬值三分之一,对于中国投资者而言,相当于英国房价贬值一半左右。
三是会加剧人民币贬值压力。经济学家称,英国脱离欧盟可能使金融市场恐慌,导致中国内地资本外流,加剧了人民币贬值压力,挑战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管理。
四是人民币国际化步骤将被打乱。英国脱欧,伦敦作为全球顶级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或面临挑战,这对人民币的国际化和中国资本“走出去”多少会有些影响。
伦敦已经成为仅次于香港的第二大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英国脱欧,这项货币红利就不复存在,人民币通过英国在欧洲推广的战略所带来的成本也大大增加。中国的金融机构就需要考虑分散到巴黎、法兰克福、卢森堡等地,需要付出一定的调整成本。
五是中欧贸易合作或将面临变局。英国脱欧,中国通过英国加强与欧盟合作的战略计划将会变得困难重重,这无异于间接打破中国和欧盟无形的合作纽带,使中国不得不另外选择其他方式加紧和欧盟的合作,而前期铺垫的各种政策贸易的影响也很有可能大打折扣,成为高额的沉没成本。
当然,也有经济学家持有不同观点,他们认为:“长期来说,英国脱欧可能推动欧洲大陆,尤其是中欧和东欧国家,更积极参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
六是中国企业“进入欧洲的通道”不再。英国被视为欧盟内主张贸易、投资自由化最为积极的国家,所以不少中国企业将英国选为在整个欧洲的生产基地,将伦敦作为“进入欧洲的通道”。英国脱离欧盟,英欧之间可能产生的贸易壁垒将减少这些企业在英国生产的意愿,一些企业可能会选择前往布鲁塞尔或是都柏林这样拥有自由市场便利的欧盟内的地区。
英国脱欧,这对于数十年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可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脱欧后,一个被撕裂的英国和千疮百孔的欧盟在今后将如何博弈,将是全球瞩目的焦点!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摘自凯风网,谢谢。
⑷ 知识产权贸易争端案例的目录
总序 21世纪新形式的冷战——贸易争端及对策 第一章 世贸组织知识产权争端案例综述 第二版章权 《知识产权协定》条款分析 第三章 美国及欧盟与印度药品和农用化学品专利保护争端 第四章 美国与加拿大专利保护期争端 第五章 欧共体与美国就《拨款法》第211节争端 第六章 欧共体与美国关于版权法110(5)争端
⑸ 为什么计算机不是专利权保护
[摘要]对计算机软件的保护在传统上总是倾向于版权法保护,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对其大开赋予专利的方便之门,这使得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有了新的发展趋势。文章主要对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进行可行性分析,介绍了西方主要国家对专利审查基准的修改情况,并对我国的专利审查基准的修改提出建议,以期望对制订我国软件专利保护策略有所帮助。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版权保护
[作者简介]徐莉,泉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讲师,法学硕士;连明伟,泉州师范学院人事处干部,福建泉州362000
[中图分类号]D9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12―0166―03
如何对计算机软件进行保护?历史上一直是通过版权法来实施保护的,但是版权法的保护有着它固有的缺陷。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各国开始在专利立法上对计算机软件加以保护。从版权保护和专利保护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对计算机软件进行专利保护是十分必要且可行的,这是计算机软件保护的世界发展趋势。
一、专利法保护计算机软件的可行性分析
(一)版权保护下的优缺点分析
从版权法保护的客体与计算机软件的作品特性来看,用版权法保护软件是偶然中的必然选择。在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下,版权法保护软件有以下几个优点:
1.版权法的自动保护原则,使得软件几乎无需任何特别的法律程序就可以得到保护,这使计算机软件能得到及时的保护。
2.软件版权的取得无需创新性,只需有“独创性”。即便是同一种构思,相同的算法也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实现。只要符合“独创性”,就可以有版权。
3.版权法赋予权利人最实质性的排除复制权。软件侵权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复制,虽然在互联网上复制的形式有多种,但是软件权利人仍有权禁止他人未经允许进行任何形式的复制。
然而,著作权保护有个特点,即只保护计算机软件的表现形式,并不保护其逻辑框图和构思。而实际上逻辑框图和构思比它的表现形式更重要,因为同一构思很多人可以用不同形式表现出来。逻辑框图和构思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形成,如果对它们不予保护,将不利于创新。因此,用版权对计算机软件进行的保护可以说是不完整的。
(二)专利保护下的优缺点分析
与版权法相比,用专利法保护计算机软件具有十分突出的特点:(1)专利法可以保护软件产品最核心的技术构思和逻辑框图。(2)专利法强调对功能性的保护,当软件和工业产品结合并表现为机器、制品的特性或为达到某种结果而表现为方法时,软件就成为了专利法保护的对象。(3)获得专利的软件产品需要公开全部的技术方案,包括逻辑框图等核心部分,这可以有效地避免他人进行还未正式定性的软件行为,避免不必要的诉讼。(4)专利法鼓励人们对产品或方法进行改进,这可以促进软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适应网络时代对数字技术改进发展的强烈要求。(5)专利法所强调的独占性与版权法赋予作者有限的作品排他性形成鲜明的对比,它既可极大地满足软件权利人排他性的权利要求,也能够极大地调动权利人开发软件的积极性。(6)专利法的法定期限要短于版权法的保护期限,这与软件的平均商业寿命周期相一致。缩短独占的期限,这可以促进软件业更加努力地开发新产品以更快地收回成本,并且可以提高社会经济大循环的周转速度。
虽然专利法在保护软件方面有诸多优势,但是无法否认专利在保护软件上同样存在着如下的缺陷:(1)专利法所要求的发明专利的审查时间较长,而且对新颖性的要求较高,这对于商业寿命较短的软件产品来说,申请专利保护就有点得不偿失。(2)软件专利审查对技术性要求较高,而且软件涉及各个领域且数量众多,这要求审查员具有极好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这在实践中难以做到。(3)在软件专利中有许多在先技术存在,但是由于检索系统无法知悉所有的软件在先技术,这使得专利审查员很难对申请的新颖性标准作出判断。(4)虽然软件可以申请专利,但并不是所有的软件都可以得到专利法的保护。由于单纯的计算机软件同带有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之间的界限难以确定,必将导致软件专利申请的不确定性。同时将软件按适用的行业分类的制度也有待完善。
因此,对于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既不能只用版权法,也不能只用专利法,任何一种法律都不可能完全地概括地保护软件而无缺陷。只有将版权法、专利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诸法结合,才能互相弥补不足,达到对软件的整体保护。
二、美国和欧共体关于计算机软件审查标准的立法概况
软件专利保护的扩大趋势,必将导致各国修订专利审查基准。审查基准的效力虽不能和法律相比,但专利法对计算机软件的保护程度,往往直接取决于审查基准的规定。所以,在放开对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的时候,首先要对专利审查基准进行修订。
(一)美国专利审查基准的修订
1996年2月,美国专利商标局正式发布了一份《与计算机相关发明的审查指南(最终文本)》,以下简称新基准。新基准反映了美国当前对于同计算机程序有关的发明的可专利性的正式政策以及在计算机程序专利保护上的发展趋势。对于与计算机相关发明的专利申请,在新基准的第1V部分,其有关计算机软件专利申请的规定主要如下:
1.一项同计算机相关发明的专利申请,只要是一个专业技术领域中的实际运用,就属于可专利的主题。
2.同计算机程序相关的发明专利可以是产品(机械或者制成品)发明专利,也可以是方法(过程)发明专利。
3.在计算机相关发明中,产品方面的发明就是硬件或者硬件同软件结合而成的具体结构。
4.凡符合以下情形的,审查员应推定发明人的专利要求具有专利性:A.凡需透过计算机程序或是其他形态的软件来操作的电脑或装置均推定为法定的“机器”;B.凡透过计算机而可以用特定的方式来达成特定功能的“电脑可读记忆”均推定构成法定的“制品”;C.凡必须借助电脑来进行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均推定为符合法定的“工序”要件。
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则视为不具有专利性:独立于任何实体以外的纯信息组合或排列;已包含了代表创作或艺术表达的信息,并附着于已知的“机器可读储存媒体”;独立于任何实体以外的“信息结构”也不在电脑的实质组成之中的信息或是资料;仅仅对于抽象的意识或是概念进行操控的程序或步骤。
新基准还将非法定客体材料划分为“功能型的描述材料”和“非功能性的描述材料”两类。功能性的描述材料包括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当计算机程序被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储存体中,并且在该程序和实现程序功能的存储体之间建立了功能性或者结构性的相互关系,则它将被认为属于专利法的法定保护客体。
(二)欧洲专利局专利审查基准的发展
欧共体在1989年公布的《关于计算机程序法律保护指令建议书》中明确阐明版权法是保护电脑程序的最佳选择和主要方法,否定了软件的可专利性。但是随着美国对软件专利保护给予保护法保护的态度的转变,欧洲专利局以及一些欧洲国家也逐渐改变了态度,将专利法的保护范围扩展到一部分与计算机软件相关的发明。1985年欧洲专利委员会颁布了新的专利审查基准,认为对已知技术有贡献的标的物,如果在其他方面都符合专利申请条件,不能仅仅因为它采用电脑程序形式而否定其整体符合专利申请条件,即一项与计算机有关的发明如果具有技术特性,则可能获得专利权。但是对于计算机程序在不与硬件结合的情况下能否获得专利权,欧洲共同体一直持否定态度。
三、我国对计算机软件的专利审查标准及修改建议
1993年3月10日中国专利局颁布了第四号令,《专利审查指南》正式样出台。其中第九章以专章的方式对给予计算机软件以专利保护的条件做了相应的规定。《审查指南》规定:如果一件含有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申请的主体能够产生技术效果,构成一个完整的技术方案,就不能仅仅因为该发明专利申请中含有计算机程序而不授予专利权。由此可知,采用“技术方案”与“技术效果”二要素结合是判断是否给予含有计算机程序发明以专利权的标准。这一标准与美国1981年的《专利审查基准》的原则基本相似,条件显得较为宽松。
新《审查基准》同时还列举了几种可能获得专利的含有计算机程序的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1)涉及自动化技术处理过程的发明专利申请。(2)涉及计算机内部运行性能改进的发明专利申请。(3)涉及测量或测量过程的发明专利申请。(4)汉字编码方法及计算机汉字输入方法的专利申请。
然而新《审查指南》也明确指出涉及计算机程序本身或数学方法本身的发明专利申请不能获得专利权,即“一件含有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申请,如果其发明主题仅是该计算机程序或仅是存人存储器内、记录在磁带磁盘等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本身,都因该计算机程序本身实质上是一种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而不能授予专利权”。
目前中国已经加入了WTO,这意味着中国要无条件接受WTO的各个多边协议的约束,并使国内法的规定于WTO规则之下协调。面对国际上正在兴起的加强软件保护的潮流,中国修改专利法和专利审查指南也具有了历史的必然性,2000年8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也因此对专利法进行了第二次的修正,2004年4月1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也发布了35号令,对电子专利申请的条件、程序与方法做了详细的规定,然而,与计算机软件专利授权密切相关的《审查指南》却始终未能和世界的发展同步。为了更好地使我国的专利申请审查制度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审查指南必须进行修订。
为了与国际的软件保护趋势相适应,借鉴美国与日本的专利审查的立法经验,笔者以为,中国的专利审查指南应当作以下几方面的修改:(1)扩大软件专利保护的范围。允许储存在计算机可读媒体上的程序可申请发明专利,明确含有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为可申请专利的客体。(2)界定“程序本身”与“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的关系。对涉及计算机程序或者是仅仅记录在载体上的计算机程序的专利性问题加以修正,关键是对“程序本身”进行解释。(3)对于一项含有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申请进行审查时应主要针对发明的技术特性及实用价值进行审查,要着重强调发明的实用性。(4)取消对不同技术领域的歧视,对“技术领域”的内涵应当加以进一步的解释,可涉及到某些特定的领域,比如商业管理领域的有关商业活动方法的程序。
专利制度的发展总是跟在技术发展的脚步之后,人们无法预知将来技术的前进会给专利制度带来怎样的冲击。目前技术领域网络商用软件的研究正在飞速发展,大批与网络相关的软件专利申请成功,软件权利人得到最实在的经济利益,但是却带来了专利人和社会利益平衡的新问题。就像网络版权一样,权利扩张到人们在利用网络举步不前时,法律的保护就成了社会发展的桎梏。所以,正确评价我国软件专利保护制度,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对加快我国计算机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责任编辑:舒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8736.htm
关
⑹ 急需关于<计算机网络犯罪>方面的文章
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到今天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可谓突飞猛进,从而也把人类文明带入数码时代。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人们在获取和传递信息时,又多了一种选择,而且是一种能够提供空前“自由化”的选择,它使信息的传播速度、质量与范围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了质的飞跃,从而使人们的许多梦想变成了现实。但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尤其是对于正在发展中的新事物来说,更是如此。计算机网络也不例外。人们在享受着网络传输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对日露端倪的网络负面影响愈发担忧。
一、计算机网络犯罪现状
近些年来,由于互联网上的犯罪现象越来越多,网络犯罪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关注的社会公共安全问题。据统计,1998年美国FBI调查的侵入计算机事件共547件,结案399件;1999年则调查了1154件,结案912件。一年之间,翻了一番。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网络色情泛滥成灾,严重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软件、影视、唱片的著作权受到盗版行为的严重侵犯,商家损失之大无可估计;网络商务备受欺诈的困扰,有的信用卡被盗刷,有的购买的商品石沉大海,有的发出的商品却收不回来货款,更有甚者,已经挑战计算机和网络犯罪几十年之久的黑客仍然是网络的潜在危险。根据台湾地区和日本国的统计资料,两地网络色情案件均占网络犯罪总数的35%——50%,其他所占比例较大的,依次为网络欺诈、贩卖非法物品、恐吓与勒索、非法侵入、侮辱与诽谤等。结果,与网络相关的犯罪丛生。防治网络犯罪,已成为犯罪学、刑法学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计算机犯罪专家唐·帕克说,将来,计算机犯罪作为一种特定的犯罪类型可能会不复存在,所有的经济犯罪都将是计算机犯罪,因为各种工商活动都离不开计算机。英国苏格兰的一位官员走得更远,他声称:“15年之后,几乎全部的犯罪都将有计算机参与其中。”
我国自1986年发现首例犯罪以来,利用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数量迅猛增加。1986年我国网络犯罪发案仅9起,到2000年即剧增到2700余起,去年全年突破4500起。诈骗、敲诈、窃取等形式的网络犯罪涉案金额从数万元发展到数百万元,其造成的巨额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当前我国计算机犯罪的最新动态表现为:一是计算机网络犯罪在金融行业尤为突出。由于目前金融界对伴随金融电子化发展而出现的计算机犯罪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相当一部分银行、证券等单位没有从管理制度、人员和技术上建立起相应的电子化业务安全防范机制和措施,致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金融行业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发案比例占整个计算机犯罪比例的61%。二是“黑客”非法侵入或攻击计算机网络。目前,在我国负责提供国际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单位,绝大部分都受到过“黑客”们的攻击和侵入。“黑客”们有的侵入网络为自己设立免费个人帐户,进行网络犯罪活动;有的在网上散布影响社会稳定的言论;有的在网上传播黄色信息、淫秽图片;有的恶意攻击网络,致使网络瘫痪。三是境外敌对组织和敌对分子利用国际互联网向境内散布政治谣言,进行非法宗教宣传等危害国家安全活动。
二、计算机网络犯罪原因探析
计算机网络与传统媒体传播最大的不同点是在传统媒体中无从下手作案的不法分子而在计算机网络中却可找到实施其违法犯罪行为的空间和手段。因此自从计算机网络产生以来,网上违法犯罪行为便相伴而生并与日俱增。网上违法犯罪已经成了网络世界和法制社会的一个新热点,要有效的制止和减少计算机违法犯罪活动,就必须首先认识清楚其产生的根源,这样,才能依法从根本上进行防范和治理。网上违法犯罪行为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概括而论可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1)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
有人认为网络空间是相对于领陆、领水、领空、浮动领土的第五空间。在现实的陆水空世界里,到处布满了“边界”和“卫兵”,小到家庭有铁窗防盗门,大到国家有国防保卫兵,其间大大小小的单位都有围墙和岗哨。这些设置的目的只有一个:防止非法侵入、偷盗和破坏。网络空间是一个大广场,而且是“公用”的,现在人们都“大公无私”地把自家能够搬动的东西尽往网络空间里搬,叫做“资源共享”和“信息化”。可是你“自己”的东西搬到网络里边去了以后,就很难像在自己“家”里那样妥善保护了。但网络空间毕竟已经没有了明显的“家”(无论是大家或小家)的界限和防线。如果我们设想要使用技术和法制手段给网络穿上一件百分之百安全的防护衣,那就一定和“皇帝穿新衣”的典故一样自欺欺人和可笑了——皇帝以为自己穿新衣,其实他什么也没有穿!网络是现实世界的镜象,但它砸碎了现实世界的围墙。犹如在一个“坏人”更多的世界里,反倒更缺少了警察的力量,我们就可以想象这个世界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了。可见没有坚固设防的开放、互动的计算机网络(这是网络本身的优点)反倒给不法分子提供了一种十分便利和有效的工具,使那些在现实中无法作案的人在网络上有了作案的条件,使现实生活中的违法行为在网上得到了扩张和加剧。
(2)网上贪图非法钱财
喜贪非法钱财的人,只要他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能够把别人的钱财弄到自己的手里,他就会充分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并且努力去研究使用这个工具去捞取不义之财。世界上发现的首例计算机犯罪(1966年)以及我国发现首例计算机犯罪(1986年)都是属于谋财类型的,前者是犯罪分子通过篡改计算机程序以增加自己的存款金额,后者是利用计算机伪造存折和印鉴,将客户的存款窃走。到目前为止,在全球有意识的计算机违法犯罪活动中,多数是盗取非法钱财。在现实社会中,对钱财的贪婪始终是违法犯罪的原始动力,而在网络社会中也同样如此,因而网上财产犯罪在所有计算机犯罪中增长比例是最大的也就不足为怪了。
(3)网上技术防范落后
2000年初,微软公司、亚马逊、雅虎等著名网站遭黑客沉重袭击,这充分暴露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内部安全的脆弱性。网络犯罪者中多数是熟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人士和精通计算机的未成年人,他们与计算机的关系达到了痴恋的程度,能够洞悉计算机网络的漏洞,从而利用高技术手段突破网络安全系统的防护,实现其犯罪目的。可见网络技术防范的落后已成为计算机违法犯罪的一个外部因素。
我国在计算机硬件方面受制于人,目前尚不能自行生产CPU芯片,计算机网络系统其他部件的关键技术也都掌握在外国生产商手里,因此无法从核心硬件上来做技术防范。由于我国在信息安全方面起步较晚,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因此国内使用的大部分软件都存在安全隐患。1999年,美国企业对信息安全的投资约占网络总投资的10%——20%,而我国还不到1%;美国信息安全产业的年产量在600亿美元左右,而我国只有5亿元人民币,相差1000倍。目前我国90%的运行网站都存在安全漏洞。在技术防范方面,要能够确保真正的安全,必须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产品。通用软件产品可以是国际的,但安全产品必须是自己的,这就好比人们所说“战场可以在任何地方展开,但军队必须是自己的”一样。
(4)网上违法犯罪侦破困难
由于网络的时空跨度超过了传统的限制而且操作具有长距离、大范围、易修改、不留痕迹等特点,因此网上违法犯罪行为在侦察和取证时都有相当大的难度。违法犯罪者作案,有时只需坐在家里悄无声息的按一下键盘或点一下鼠标,瞬间就完成了,而侦破却要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分析核查和筛选工作。如15岁的电脑黑客凯文·米特尼克闯入“北美空中防务指挥系统”,美国动用了国家级强力特工组织联邦调查局来对付此事,费尽周折才把这个小孩缉拿归案。网上违法犯罪者尤其是黑客,就像唐代李白诗中所说的“侠客”那样“十步杀一个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其动作和行踪迅速隐蔽,难以像在陆水空的三维空间中那样容易形成有形的包围圈来实施搜捕。在网络世界里,反犯罪、防犯罪的技术必须要高于犯罪的技术才能有效地打击犯罪活动,可是现在的实际情况却是,网络上的反、防犯罪技术还常常落后于网络犯罪技术,因此抓捕一个犯人的成本要远高于这个犯人做一次坏事的原始成本。有时甚至可能贴进血本,也丝毫无获。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网上跨国犯罪势成必然,如果没有国际合作,很多网上犯罪将无法侦破,因此各国的网上警察势必都要克服各个方面的许多困难而成为“国际刑警”。
我们常说:“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平等”的前提是必须在法律的“面前”,法律的眼睛都看着我们的时候。在法律的光辉照耀不到的地方,就无平等可言了。由于网上违法犯罪侦破技术的落后,会使法律有光辉照耀不到许多黑暗的角落,从而使许多违法犯罪分子成为漏网之鱼。由此看来,防范和侦破技术固然要提高,但仅有此远不够,还要综合使用别的措施,尤其是增大惩罚力度,倍增犯人犯罪的“附加”成本,以起到“杀一儆百”、“欲犯者戒”的警示和教育作用。
(5)法制观念淡薄
在网络空间中,由于没有现实世界那样有形可感的边界和障碍,于是凭着好奇心自由驰骋,有时越过界限,“触雷”和“翻车”了也不知道。这就是没有边界意识和法制观念的表现。有的青少年对自己的行为的正当性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和控制,不知道自己行为的边界,做了制造电脑病毒、破坏他人信息系统的违法犯罪之事,还洋洋得意,自以为了不起,到处宣扬和炫耀自己的“才华”、“本事”。由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遍布全球的公共设施。如果广大的网络使用者没有法制观念,当出现太多的网民违法时,即使有完善的法律,也将法不治众,从而导致执法的成本提高和网络的法治效应降低。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一方的主要法律问题是如何应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但在网络世界里,网络公共设施的消费者一方的主要法律问题则应该是如何遵守法律来避免可能产生的违法行为。因此要通过全社会共同的努力来营造一种健康向上、良好合法网络环境。
(6)网络立法严重滞后
任何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都离不开法制规范,在网络世界里也是一样。但现实社会中的法律不能简单移植到网络虚拟社会中。目前国内在网络的运行、管理、使用等方面的立法都还是空白。虽然立法在部门和政府主管部门有了一些规定,但基本上是简单、片面和应急性质的,而且执行起来有难度。如现在网络著作权纠纷层出不穷,但在《著作权法》诞生的1990年,还没有“网络”这个概念,因此现行《著作权法》难以有效的处理好现在的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又如原《刑法》基本没有涉及到网络犯罪问题,只规定了两个计算机犯罪罪名,远不能涵盖现有的各种计算机网络犯罪。由于对许多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无法可依,致使不少违法分子长期逍遥法外。全世界的媒体每天都在传达大量计算机违法犯罪的消息,但最后真正受到法律制裁的人则屈指可数。在国外有的违法分子在其网上作案被发现后反倒受到重用。网络社会中的法治建设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建设一样重要,不可忽视。但网络立法的滞后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即使是发达国家的网络立法也是很不完善。因为网络一方面在普及之中,另一方面又仍在发展之中,难以制定出针对网络成熟状态的稳定法律。因此网络立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总是滞后的,操之过急也不行。
在网络法制空白和不十分健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扩大法律的解释来缩小网络法治的真空状态,以免人们在现实社会中树立起来的法律信心在网络虚拟社会中受到打击,以免在现实社会中遵纪守法的人在网络社会中去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以免现实社会中的犯罪分子在网络社会中使用新手段而更加横行无忌,为所欲为。
三、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类型及特点
网络犯罪指的是行为人未经许可对他人电脑系统或资料库的攻击和破坏或利用网络进行经济、刑事等犯罪。网络犯罪已涉及到绝大部分社会犯罪现象,除了那些直接人对人的犯罪,如杀人、强奸无法通过网络直接进行外,它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犯罪形式;而且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将来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犯罪形式。在各种犯罪形态中,有些如侵权案件早在农业、工业社会即已出现,现在则蔓延到网络这一领域;有些犯罪如网络侵入,则是人类社会进行数字化时代的新产物。把握好这一点,对于真正认识网络犯罪及如何预防网络犯罪,特别是制定《网络法》有着重要意义:对新问题要重新立法,旧问题要更新法律观念和原则。:
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类型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网络为犯罪对象的犯罪,这类犯罪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窃取他人网络软、硬件技术的犯罪;
(2)侵犯他人软件著作权和假冒硬件的犯罪;
(3)非法侵入网络信息系统的犯罪;
(4)破坏网络运行功能的犯罪;
二是以网络为工具的犯罪,主要表现在:
(1)利用网络系统进行盗窃、侵占、诈骗他人财务的犯罪。(2)是利用网络进行贪污、挪用公款或公司资金的犯罪(3)利用网络伪造有价证券,金融票据和信用卡的犯罪。(4)利用网络传播淫秽物品的犯罪(5)利用网络侵犯商业秘密,电子通信自由,公民隐私权和毁坏他人名誉的犯罪。(6)利用网络进行电子恐怖、骚扰、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犯罪。(7)利用网络窃取国家机密,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
就像仅看冰山露出水面一角一样,从公开报道案件的统计数字,显然无法正确估计我国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实际状况,但即使如此,计算机网络犯罪的逐年上升趋势也还是十分明显。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主体的多样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各种职业、年龄、身份的人都可能实施网络犯罪。
2、 主体的低龄化。据统计网络犯罪人多数在35岁以下,平均年龄在25岁,甚至有好多尚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
3、 极高的智能性。大多数利用计算机互联网作案的犯罪分子都具有相当高的计算机专业技术知识与熟练的操作技能,作案前往往精心策划,周密预谋后再进行犯罪活动。
4、 极高的隐蔽性。一般犯罪案件都有现场、凶刀、血迹、枪弹、血衣等实体的迹证。但是,网络犯罪留下的最多也仅有电磁记录。这些无形操作来实现的,作案的直接目的也往往是为了获取这些无形的电子数据和信息。犯罪分子作案后往往不留任何痕迹。因此这种犯罪行为不易被发现、识别和侦破。据一项统计显示网络犯罪大约只有1%被发现,而且只有大约4%的案件会被正式进行侦查。
5、巨大的社会危害性。随着社会对信息网络的依赖性逐渐增大,利用网络犯罪造成的危害性也越大。犯罪分子只需敲击几下键盘,就可以窃取巨额款项,无论是窃取财物还是窃取机密,无论是将信息网络作为破坏对象还是破坏工具,网络犯罪的危害性都极具爆破力。
6、国际化趋势日益严重。由于网络具有“时空压缩化”的特点,网络犯罪冲破了地域限制,国际化趋势日益严重。这种跨国界、跨地区作案不易破案,危害性更大。
四、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立法探讨
在电脑与网络技术日新月异越来越深地渗透到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今天,如何进一步有效地打击和预防计算机网络犯罪,笔者认为要打击防范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必须做到“完善立法、预防为主,打防结合”。
1、中西方网络立法状况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西方30多个国家家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订了相应的计算机和网络法规。瑞典1973年就颁布了数据法,涉及到计算机犯罪问题,这是世界是第一部保护计算机数据的法律。1978年,美国弗罗里达州通过了《弗罗里达计算机犯罪法》;随后,美国50个州中的47个相继颁布了计算机犯罪法。1991年,欧共体12个成员国批准了软件版权法。同年,国际信息处理联委会(IFIP)计算机安全法律工作组召开首届世界计算机安全法律大会。新加坡1996年颁布了管理条例,要求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公司对进入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监督,以防止色情和容易引发宗教和政治动荡的信息传播。迄今为止,已有30多个国家先后从不同侧面制定了有关计算机及网络犯罪的法律和法规,这些法规对于预防、打击计算机及网络犯罪、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和权力。同时也是我国计算机及网络立法的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料。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网络立法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和信息社会化程度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先后制订了信息技术发展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制订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这些政策和立法,对促进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保护知识产权营造了良好的信息环境,也为我国目前的网络立法准备了条件。
1987年,我国制定了《电子计算机系统安全规范(试行草案)》,对涉及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各主要环节作出了具体说明,使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及监察等部门有了一个统一的衡量系统安全的依据,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计算机安全工作的法规。1994年国务院147号令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条例》,后又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1996年,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进入互联网的计算机用户进行登记,以便加强管理。随着互联网的逐步普及,相应的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如《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知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互联网信息股务管理办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我国网络立法也越来越完善。
2、计算机网络立法原则
网络法规自身所规定和调整的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网络立法应遵循一般的立法原则,除了实事求是,民主集中,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外,还应注意遵循适合网络自身特点的特殊原则:
一是综合性原则,要求网络立法要有广阔的视野和总体的设计,综合考虑,统筹兼顾。
二是渐进性原则,要求网络立法要根据适合信息化法制建设的需要,合理高效的维护网络的安全与秩序。
三是主动性、可行性原则,网络立法应根据目前现实情况,并预测未来法制的需要,掌握主动,早作准备,积极立法,同时注意顺应立法环境、条件,确定先后秩序和轻重缓急,进行可行性操作。
四是国家性和国际性原则,网络立法要符合本国国情,具有本国本民族特色,同时必须与国际通用的标准相一致,适应国际间法规和惯例。
3、网络立法的主要内容
从网络及未来安全法规的内容或类型来看,它既包括修改旧的法规,也包括新的法规的订立。可以分为这几种类型:①关于信息网络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方面的法律规范,主要是行政立法;②维护网络用户权利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知识产权和用户信息,数据保护法;③网络金融商贸领域中的法规,包括电子金融法和电子贸易法;④维护信息网络的安全、惩治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刑事法律规范,包括计算机犯罪法和反病毒法;⑤有关计算机诉讼和计算机证据的程序法规等。
4、网络立法的缺憾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饿计算机犯罪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出现一些不同于现时期的特点,并由此引起与现行法律法规的一些冲突。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我国当前刑法典关于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立法设置存在哪些缺憾,才能更好地完善立法。
目前刑法典关于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立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憾:
(1) 行为人低龄化对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影响
根据我国刑罚规定,已满16周岁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而计算机犯罪低龄化的趋势,使得未成年人实施此类危害行为的现象大量增加。比如“少年黑客”他们中大多未满16岁。那么如何对待为成年人实施这类行为呢?这将是我们所面临的新问题。依据现在刑法,我们不能要求实施计算机侵害行为且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青少年承担刑事责任,因为“法无明文不为罪”。但是计算机犯罪中,只要他能够进行这类犯罪,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他们对社会的危害相差无远。怎样对待不满责任年龄,而社会危害巨大的计算机网络犯罪人将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棘手问题。
(2) 罪名的欠缺
现时期司法实践中大量发生某些违法乃至于足以构成犯罪的计算机严重违法行为,由于我国刑法关于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发条规定的不健全、不完善,将导致对此类行为无法惩处。可以遇见今后将大量存在的此类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非法占用他人计算机存储容量的行为,二是窃用计算机时间的行为,三是帮助犯罪或者传授犯罪方法的行为。
(3) 对刑事司法协助的冲击
到目前为止,由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计算机使用范围和普及程度高低不同,因而导致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计算机犯罪率相差很大,尤其是在计算机使用率较低的国家中,针对本国的计算机犯罪发生率非常低,通常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对他国的计算机系统实施攻击或者实施其他犯罪行为。这一方面导致计算机犯罪的跨国司法协助制度和引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显得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一个实际难题,即一些国家将计算机罪明确加以规定,而另一些国家则根本不承认计算网络犯罪。这显然使得引渡或者跨国的司法协助难度大大增加。
计算机网络犯罪是一种高科技犯罪、新型犯罪,很多犯罪行为人不知道什么是禁止的,甚至有些低龄化犯罪分子缺少法律观念,在猎奇冲动之下,频频利用计算机作案。针对这些情况,在完善网络理立法的同时,还应该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教育,增强相关人员的法制观念,提高网上执法人员的素质,加强网上执法,全力打击计算机网络犯罪。
⑺ 求教“TRIPs”的解释和涵义。谢谢。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简称TRIPS)
Trips协议-性质与范围
TRIPS协议
1.国际法义务。中国作为WTO的正式成员,必须履行TRIPS协议规定的义务。这究竟是什么义务呢?这首先是TRIPS协议文本规定的国际法义务。根据《建立WTO协议》第2条第2款,包括TRIPS协议协议在内的WTO一揽子协议“对所有成员具有约束力(bindingonallMembers)”,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有效实施义务。政府作为主权国家代表,是一国宪法规定的立法、行政与司法机关之总称。因而,政府承担的TRIPS协议规定之义务,包括了相应的立法、行政与司法机关应履行的义务。根据TRIPS协议第1条第1款第一句话,成员们应使TRIPS协议各项规定“得以有效”(shallgiveeffect)。这是TRIPS协议文本对WTO成员的政府规定的第一项,也是最主要的国际法义务,即各成员政府必须无保留地(包括TRIPS协议在内的WTO一揽子协议不允许保留)在其域内,通过立法、行政与司法实施,使TRIPS协议各规定成为有效的法律制度。
3.起码义务及其不抵触义务。TRIPS协议第1条第1款第二句话规定:“成员们可以,但没有义务通过法律实施比本协议要求更广泛的保护,只要这种保护与本协议规定不抵触。”这被认为是“起码义务”(minimumobligations),即该条款第一句话规定所有成员“有效实施”的义务限于TRIPS协议文本规定的范围。
4.适当义务。TRIPS协议第1条第1款第三句话采用的不是义务,而是权利表述,即“成员们应自行(shallbefree)决定在其法律制度与实践中实施本协议规定之适当(appropriate)方法”。这包括立法、行政与司法的方法。行使这种自行决定权的限制条件是“适当”性。
5.实体义务及其追加义务。根据该协议第1条第2款,这种起码保护的实体法标准包括,但不限于该协议第9条至第39条的规定,即包括版权与相关权、商标、地理标志、工业设计、专利、集成电路设计图、未披露信息等七方面知识产权的保护。
表1
-------------------------------------------------------------------------
| TRIPS协议 | 《巴黎公约》|
|--------------------------------|--------------------------------------|
| 商标,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 |主题相同,但是,在商标注驰名商标的保护|
|商标的转让、集体商标、商号等方面|规定更多|
|--------------------------------|--------------------------------------|
|地理标志,包括对葡萄酒和烈酒| 主题类同,禁止虚假原产地或生产者|
|的地理标志的特别保护 | 标志,范围大于地理标志|
|--------------------------------|--------------------------------------|
|外观设计,包括纺织品外观设计|主题相同|
|--------------------------------|--------------------------------------|
|专利,包括植物新品种的专门保护| 主题相同,包括实用新型,发明人证书|
|--------------------------------|--------------------------------------|
| 集成电路的布图设计 | 无此主题|
|--------------------------------|--------------------------------------|
| 未披露信息,包括药品或农业化| 无此明确主题,但是,反不公平竞争|
|学产品的市场销售审批所需数据 | 的主题包括保护未披露信息|
-------------------------------------------------------------------------
同样地,TRIPS协议第9条第1款也规定,成员们不论是否加入《伯尔尼公约》 ,都应遵守该公约第1条至第21条及其附录的规定,除“精神权利”的保护。比较TRIPS协议的版权与相关权条款与《伯尔尼公约》(见表2),可见,前者主要是“填补”后者没有明确规定的主题或权利,或者说,前者在后者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保护内容。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相对于任何成员都必须履行的《伯尔尼公约》条款,TRIPS协议的版权与相关权保护义务也属于“追加”。当然,从总体上看,《伯尔尼公约》保护的范围远超过TRIPS协议的相关规定,因此,相对于未加入《伯尔尼公约》的WTO成员,该公约的有关义务仍然是“追加义务”。
表2
-------------------------------------------------------------------------------
| TRIPS协议 | 《伯尔尼公约》|
|-----------------------------------|-----------------------------------------|
| 计算机程序和数据汇编 | 无此明确主题,文学与艺术作品包括该主题|
|-----------------------------------|-----------------------------------------|
| 出租权 | 无此明确权利|
|-----------------------------------|-----------------------------------------|
| 保护期限为有生之年加身后50年| 相同|
|-----------------------------------|-----------------------------------------|
| 限制与例外 | 相同|
|-----------------------------------|-----------------------------------------|
|表演者、音响制品制作者、||
|广播组织的权利 | 无此明确主题|
-------------------------------------------------------------------------------
6.实体义务及其不减损义务。与上述追加义务不同,TRIPS协议第2条第2款规定,成员们所承担的起码义务不得减损(derogate)其已经承担的《巴黎公约》 、《伯尔尼公约》、《罗马公约》和《关于集成电路的知识产权条约》 (即《华盛顿条约》 )规定的义务。
7.非歧视待遇义务。这包括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成员们相互给予其他成员的国民以国民待遇与最惠国待遇的义务。根据TRIPS协议第3条,这种国民待遇是指在遵守前述四项知识产权国际公约或条约的例外条款的前提下以及司法或行政程序允许例外之外,每一成员给予其他成员的国民以不低于给予本国国民的待遇。
8.程序义务。这包括司法与行政两方面实施知识产权的程序义务。根据TRIPS协议第41条第1款,这种程序义务的总目标是成员们应保证“根据其法律”,提供TRIPS协议具体规定的实施程序,以便可以针对任何侵犯本协议范围内知识产权的行为,采取“有效行动”。与前述“有效实施义务”相比,这同样地要求成员的政府首先从立法上纳入各项规定的实施程序,然后,重点要求依据符合TRIPS协议的司法与行政程序,对侵权行为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该条第2款至第4款对于这种程序义务设置了一系列严格要求,包括“公平与公正”、“效率与及时”,“充分说理”与“司法审查”。但是,根据该条第5款,这种程序及其要求并不意味各成员国(域)内应脱离一般法律实施制度,建立专门的实施知识产权的程序法,相反,实施知识产权的程序法可融入一般的实施程序。
9.透明度义务。这是为了防止或减少争端而要求成员们履行的重要义务。这包括各成员以本国语言公布有效实施的所有涉及知识产权的可获得性、范围、取得、实施与防止滥用的法律法规、司法终审裁决以及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行政决定,并且,各成员有义务向TRIPS协议理事会通报这类法律法规。
10.对既有权利的保护义务。根据TRIPS协议第70条第2款、第4款,第8款与第9款,成员们对TRIPS协议对其生效之日仍有效的知识产权,有义务提供一定的保护。其中第2款、第8款与第9款曾引发两起TRIPS协议专利保护争端案件,值得重视。
Trips协议-国际法义务
1.协议文本与争端解决的关系。以上基于TRIPS协议文本,扼要论述了对于包括中国在内,所有WTO成员都应履行的各项TRIPS协议规定的国际法一般义务。但是,在履行这些义务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复杂原因,或多或少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争端,因此,根据TRIPS协议第64条,WTO成员之间任何有关TRIPS协议的争端,都可以通过统一的WTO争端解决机制,采用必经的磋商程序以及进一步的准司法程序(包括合议庭审理与上诉机构复审),予以解决。
2.TRIPS协议争端解决概况。截至2002年1月,有关TRIPS协议争端解决的情况见表3(以案号为序):
表3
--------------------------------------------------------------------------------
|序号|案号| 案名 |结果|
|----|---------|------------------------------------------------|--------------|
|1 |WT/DS28|美国诉日本关于音响制品的措施违反TRIPS协议 | 磋商解决|
|----|---------|------------------------------------------------|--------------|
|2|WT/DS36|美国诉巴基斯坦对药品与农化专利保护违反TRIPS协议| 和解|
|----|---------|------------------------------------------------|--------------|
|3 |WT/DS37|美国诉葡萄牙工业产权法对专利保护期违反TRIPS协议| 磋商解决|
|----|---------|------------------------------------------------|--------------|
|4 |WT/DS42| 欧共体诉日本关于音响制品的措施违反TRIPS协议 | 磋商解决|
|----|---------|------------------------------------------------|--------------|
|5 |WT/DS50| 美国诉印度对药品与农化专利保护违反TRIPS协议 | 印度败诉|
|----|---------|------------------------------------------------|--------------|
|6 |WT/DS79|欧共体诉印度对药品与农化专利保护违反TRIPS协议| 印度败诉|
|----|---------|------------------------------------------------|--------------|
|7 |WT/DS82| 美国诉爱尔兰影响授予版权与相邻权的措施|由合议庭审理|
|----|---------|------------------------------------------------|--------------|
|8 |WT/DS83| 美国诉丹麦影响实施知识产权的措施 |和解|
|----|---------|------------------------------------------------|--------------|
|9 |WT/DS86| 美国诉瑞典影响实施知识产权的措施 |和解|
|----|---------|------------------------------------------------|--------------|
|10|WT/DS114| 欧共体诉加拿大对药品专利保护违反TRIPS协议 |加拿大败诉|
|----|---------|------------------------------------------------|--------------|
|11|WT/DS115| 美国诉欧共体影响授予版权与相邻权的措施 |由合议庭审理|
|----|---------|------------------------------------------------|--------------|
|12|WT/DS124|美国诉欧共体实施对电影与电视节目知识产权|磋商中|
|----|---------|------------------------------------------------|--------------|
|13|WT/DS125| 美国诉希腊实施对电影与电视节目知识产权 | 磋商中|
|----|---------|------------------------------------------------|--------------|
|14|WT/DS153|加拿大诉欧共体对药品与农化专利保护违反TRIPS协议| 磋商中|
|----|---------|------------------------------------------------|--------------|
|15|WT/DS160|欧共体诉美国版权法第110节(5)款违反TRIPS协议|美国败诉|
|----|---------|------------------------------------------------|--------------|
|16|WT/DS170|美国诉加拿大专利期限违反TRIPS协议 | 加拿大败诉|
|----|---------|------------------------------------------------|--------------|
|17|WT/DS171| 美国诉阿根廷对药品专利及农化产品测试数据保护 | 磋商中|
|----|---------|------------------------------------------------|--------------|
|18|WT/DS174|美国诉欧共体对农产品与食料的商标与地理标志保护| 磋商中|
|----|---------|------------------------------------------------|--------------|
|19|WT/DS176|欧共体诉美国综合拨款法第221节违反TRIPS协议 |美国部分败诉|
|----|---------|------------------------------------------------|--------------|
|20|WT/DS186|欧共体诉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违反TRIPS协议| 磋商中|
|----|---------|------------------------------------------------|--------------|
|21|WT/DS196| 美国诉阿根廷某些专利与测试数据保护 | 磋商中|
|----|---------|------------------------------------------------|--------------|
|22|WT/DS199| 美国诉巴西影响专利保护的措施 |和解|
|----|---------|------------------------------------------------|--------------|
|23|WT/DS224| 巴西诉美国专利法违反TRIPS协议 |磋商中|
--------------------------------------------------------------------------------
由上可知TRIPS协议争端解决具有若干显著特点:第一,大多数(15起)争端解决是由美国提起的,而同期,美国没有援引其“特殊301条款”对其他WTO成员采取单边措施,尽管还没有撤销该条款。这说明WTO成立后,美国已转向利用多边机制解决国家或地区间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争端。第二,大多数(16起)争端解决发生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之间,这说明即便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相对较高的发达国家或地区,有效地实施TRIPS协议,并非轻而易举。第三,以知识产权保护“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国也频频被诉违反TRIPS协议,包括版权(欧共体诉美国版权法第110节第5款违反TRIPS协议)、商标(欧共体诉美国综合拨款法第221节违反TRIPS协议)、专利(巴西诉美国专利法违反TRIPS协议)和知识产权实施程序(欧共体诉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违反TRIPS协议)。这说明美国在有效实施TRIPS协议方面,问题不少,亟待自我检点。同时,这也说明在多边争端解决机制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成员都必须有效实施TRIPS协议,否则就可能成为被告。第四,美国在发展中国家实施知识产权,重点在于药品与农业化学产品专利。美国起诉发展中国家(印度、巴基斯坦、阿根廷、巴西)的TRIPS协议争端,均在于此,尤其是诉印度专利法违反TRIPS协议案,以印度败诉终结,并且,美国专利药品由此大量进入世界人口第二大国的印度市场。第五,上述23起TRIPS协议争端,均仅适用“磋商解决”与“违约之诉”两类解决程序。
3.印度对药品与农业化学产品专利保护违反TRIPS协议案。该案涉及TRIPS协议关于发展中国家在5年过渡期内授予药品与农业化学专利产品独占市场销售权的义务规定。美国认为,根据TRIPS协议第27条第1款,任何成员均有义务保护任何技术领域的发明;由于印度属于发展中国家,根据TRIPS协议第65条第2款,因此享有5年的过渡期,即在2000年1月1日起实施TRIP3协议;但是,根据TRIPS协议第70条第8款,包括印度在内的任何成员在1995年1月1日尚未给予药品与农业化学产品专利保护的,都应给予所谓“邮政信箱”(mailbox)的行政保护,即,第一,在过渡期内提供此类发明的专利申请的方法;第二,授予该申请专利的产品以5年独占市场销售权或直至该申请获准或被拒绝,前提是该产品专利申请已提出,并已在另一成员获得专利与销售许可。
4.加拿大专利期限案。此案涉及原先实行专利期限自授予之日起算17年的国家(包括加拿大、美国),如何根据TRIPS协议第33条规定,改为自申请之日起算20年。加拿大认为,根据TRIPS协议第70条第1款,在该协议对其生效之日前,加拿大专利局授予专利的行为不应被溯及,因而此前授予的专利仍以授予之日起17年计算。
5.美国版权法案。该案是对TRIPS协议第9条、第13条的理解与适用。美国1998年音乐许可公平法修改了1976年版权法第110节(5)款。该款项规定了如下的版权作品独占权例外:(A)私人住宅,限于单一接受设备,通常使用,公众听看,不受费,不向公众再传播;(B)非餐饮业面积小于186平方米,收音6喇叭或单间4喇叭以下,餐饮业面积小于348平方米,收音设备同上,视听4套以下获单间1套,不超过55英寸,不适用播放磁带录像带。上述播放的广播电视等播放本身是许可的。美国认为,根据TRIPS协议第13条,这些对音乐作品的版权作出的例外是允许的。而欧共体认为,根据TRIPS协议第9条,美国作为伯尔尼公约的缔约国应遵守该公约第11条规定,保护音乐作品作者的向公众播放独占权,美国版权法第110节(A)项不例外属于TRIPS协议第13条适用范围。但是,合议庭认定,只有美国版权法第110节(5)款(B)项不适用例外,应予以修改。合议庭还特别强调适用TRIPS协议第13条的三个条件,即仅限特殊情况、与作品正常使用不冲突、不得不合理地损害权利持有人的合法利益。美国表示完全接受这一认定,放弃上诉,并修改了其版权法。这说明,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WTO成员都必须不折不扣地履行其国际法义务,使自己的国内知识产权法与TRIPS协议相一致。这就是有效实施义务的实际意义。
Trips协议-特别义务
中国入世后,除了履行TRIPS协议文本规定的一般义务,还必须履行《中国入世议定书》载明的特别义务。该议定书第1条第2款规定:《中国入世工作组报告书》第342段所述的承诺是议定书的组成部分,因而是中国入世后必须履行的义务。这些承诺履行的义务如下:
第一,立法方面的国际法义务,即根据TRIPS协议全面地建立或健全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报告书第252段规定:除已修改生效的专利法,中国入世之时应修订或实施8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即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已生效)、反不正当竞争法(已生效)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实施条例,废止4项部门规章,即农业、畜牧业和渔业专利管理暂行规定、关于书刊和杂志版权保护的3项暂行规定。
第二,非歧视性待遇义务。报告书第256段规定:中国将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措施,以保证根据TRIPS协议给予外国权利人在所有跨境的知识产权方面以国民与最惠国待遇。这包括调整由地方版权局实施的涉及外国权利人的版权行动时的许可要求。
第三,实体义务。1)版权领域,报告书第259段规定:中国版权制度,包括著作权实施条例与关于实施国际版权条约的规定将作修改以确保全部符合中国根据TRIPS协议的义务。2)商标领域,报告书第263段规定:中国将修改商标法以全部符合TRIPS协议,包括增加三维符号、色彩组合、字母、数字的商标注册;补充集体商标与认证商标(包括地理标志);采纳官方标志保护;保护驰名商标;增加优先权;提供商标权认定的司法审查;严惩所有严重侵权;改进商标侵权损害赔偿制度。3)地理标志(包括产地名称)领域,报告书第265段规定,中国将根据TRIPS协议第22、23、24条的义务进行立法。4)工业设计领域,报告书第266段规定,WTO成员要求中国将国内纺织品设计纳入法律保护。5)专利领域,报告书第275段规定:中国将在2000年修改实施的专利法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专利法实施细则保证有关强制许可的制度完全符合TRIPS协议第31条的规定。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领域,报告书第280段规定,中国从2001年10月1日实施保护集成电路步图设计,以履行TRIPS协议第二部分第6节规定义务。7)包括商业秘密与测试数据的未披露信息领域,报告书第284段规定,中国将根据TRIPS协议第39条第3款规定,有效保护未披露测试信息以防不正当的商业利用。
第四,程序义务。1)总体上的实施义务。报告书第288段规定,中国将加大实施知识产权法的力度。2)民事司法程序与补救义务。报告书第291、292段规定,根据中国民事程序钓司法规则,TRIPS协议第42、43条将得到有效实施,并修改有关实施细则以保证符合TRIPS协议第45、46条。3)临时措施义务。报告书第296段规定,中国专利法第61条将完全根据TRIPS协议第50条第1至4款规定的方式实施。4)行政程序和补救措施。报告书第299段规定,中国将加大执法力度,包括适用更有效的行政制裁措施,严重侵权案件将移送司法机关根据刑法规定惩罚。5)刑事程序。报告书第304段规定,中国行政管理机关将建议司法机关减低提起有关侵犯知识产权刑事诉讼的数额标准,以有力对付盗版与假冒商标行为。6)特别边境措施。报告书第302段规定,中国将为知识产权持有人提供完全符合TRIPS协议第51条至60条规定的边境保护措施。
第五,透明度义务。 《中国入世议定书》第2条(C)款第2项规定,中国应创办或指定一家官方刊物,公布包括对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有影响的法律法规及措施,并使个人或企业方便地索取。
⑻ 【 速求】欧洲联盟推动会计协调话 独特作用发挥在哪些方面
欧盟成立于1951年,其前身是欧洲煤钢共同体,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近50年来,它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JQP易汇资讯
JQP易汇资讯
第一阶段,1951-1957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六国也开始在煤钢共同体范围内进行合作。JQP易汇资讯
JQP易汇资讯
第二阶段,1957-1991年。其主要事件如下:1957年3月25日,煤钢共同体六国又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条约生效,上述两个共同体正式成立。1965年4月8日,六国又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73年后,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了欧共体,使欧共体成员国扩大到12个。欧共体12国间建立起了关税同盟,统一了外贸政策和农业政策,创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并建立了统一预算和政治合作制度,逐步发展成为欧洲国家经济、政治利益的代言人。JQP易汇资讯
JQP易汇资讯
1992年以后则是第三阶段,随着《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生效,欧共体被欧洲联盟所取代,这也标志着该组织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的过渡。这里还有一个细节问题,“马约”生效后,欧共体并未就其称谓的变更作出决定,但欧共体内和国际上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欧盟”,目前“欧共体”和“欧盟”两种称谓均可使用,但法律文件和对外签署协议仍需用“欧共体”。JQP易汇资讯
JQP易汇资讯
1999年1月1日,欧洲统一货币———欧元又正式启动,标志着欧盟一体化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JQP易汇资讯
JQP易汇资讯
二、矛盾从未断“核心”谈何易JQP易汇资讯
JQP易汇资讯
JQP易汇资讯
但随着欧盟的不断扩大和发展,欧盟成员国之间固有的矛盾,特别是在外交和安全方面的矛盾也不断激化。德法是欧洲联合的发动机,即使这样,他们的想法也不一致。如在两德统一问题上,据披露的法国和英国文件称,当时英法政府都对统一后的德国抱有戒心,曾一度打算阻碍德国的统一。JQP易汇资讯
JQP易汇资讯
JQP易汇资讯
欧盟的另一个大国英国更是有自己的打算。英国孤悬海外,与大陆国家的关系从来就是若即若离。这一点,从整个20世纪英、法、德三国之间的恩怨情仇上就可见一斑。在处理国家关系上,有一句话被奉为经典,那就是“没有永恒的朋友,有的只是永恒的(国家)利益”。在欧盟(欧共体)成立之初,英国就处在观望当中,直到后来,看到实属大势所趋,而且从中所得利益不小时,才加入了欧共体。但加入后,在许多问题上和其他欧盟国家特别是德法两国矛盾龃龉不断。直到现在,英国仍未加入欧元区。布莱尔上台后,英国与德法的关系有所改善,积极参与欧盟的许多事务。1998年他访问法国,还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用法语在法国议会发表友好演说的英国首相,此举也使他受到法国上下的一致欢迎。布莱尔甚至表示,在时机成熟时,英国也将放弃英镑,加入欧元区。JQP易汇资讯
JQP易汇资讯
但事情往往是说的比唱的好听,更何况这些说辞是从政治家嘴里出来的。在英法牛肉战当中,英国与德法就发生了较大的矛盾。英国人指责德国人明显地偏袒法国人,而且施罗德此前不久还指责英国要对欧元持续疲软负责。对此,布莱尔也非常气愤,曾一度反唇相讥,两国关系也为此蒙上阴影。JQP易汇资讯
JQP易汇资讯
在这种情况下,其他一些欧盟国家对“核心欧洲”抱有疑虑也就不足为奇了。一位来自欧盟中等国家的外交官说得再明白不过,他说:“大国高喊主权让渡,无非是把主权从一只手转到另一只手里,如果中小国家让出主权,则意味着两手空空。”JQP易汇资讯
JQP易汇资讯
美国的战略家也早已看到欧洲的内部矛盾,布热津斯基曾说:“法国不惜一切代价想要保住它对欧洲事务的主导权,但是两大难题不好解决,一是法国在限制德国影响的同时不得不加强法德轴心;二是想恢复法英关系来制约德国的崛起。”JQP易汇资讯
JQP易汇资讯
“核心欧洲”的概念要付诸实施,还有漫漫长路要走
⑼ 美国是欧盟成员国吗,欧盟成员国有哪些
美国不是欧盟成员国。
2009 Member states of the EU( 欧盟成员国):
Austria 奥地利 Belgium 比利时 Bulgaria 保加利亚 Cyprus 塞浦路斯
Czech Republic 捷克 Denmark 丹麦 Estonia 爱沙尼亚 Finland 芬兰
France 法国 Germany德国 Greece希腊 Hungary匈牙利
Ireland 爱尔兰 Italy意大利 Latvia 拉脱维亚 Lithuania 立陶宛
Luxembourg 卢森堡 Malta马尔他 Netherlands荷兰 Poland波兰
Portugal葡萄牙 Romania罗马尼亚 Slovakia 斯洛伐克 Slovenia斯洛文尼亚
Spain 西班牙 Sweden 瑞典 United Kingdom 英国
申根的成员国: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冰岛、意大利、希腊、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瑞士、和马耳他、塞浦路斯、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
申根区国家中除瑞士、挪威和冰岛之外均为欧盟国家,相反英国和爱尔兰是欧盟国家,但不是申根协定的成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