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物权三权分置

物权三权分置

发布时间:2021-12-03 00:53:58

㈠ 如何理解农村土地要「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

下面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

所谓的农村土地“三权”是指所有权、契约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分别对应产权理论中的所有权、成员权利和用益物权所有权不变,始终属于集体;会员权与村集体的身份相对应,因此从理论上讲,村集体成员不能转让契约权;管理的权利是利润的权利,它有营业利润的权利,可以在合同期内被占用、使用和受益。关于抵押权和经营权的保障,属于担保物权的范畴,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然而,考虑到目前管理权的低流通状况,银行正在尝试并有一些疑虑。

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方法就是关注公平、收入不平等和其他措施。这是最根本的问题。

小结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㈡ 三权分置是指哪三权

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

三权分置思想是形成所有权,回承包权,经营答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改革开放之初,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分设,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有效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村改革取得重大成果

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

(2)物权三权分置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土地经营权作为三权中新创设的一种独立权利形态,已经得到政策的正式回应,接下来就需要界定其权利性质。法理上,流转(主要指出租)是流出方和第三方经营者通过租赁合同,以土地使用为主要标的物的一种土地债务债权关系,土地经营权就是第三方经营者通过流转方式获得的土地权利。

通过从对抗力,存续期间,转让性,利用内容及对价五个方面分析后认为,土地经营权的性质为债权,而非物权。这符合物权的一物一权主义。

㈢ 三权分立指哪三权

“三权分置” 思想是指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 。“三权分置”下,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既存在整体效用,又有各自功能。

从当前实际出发,实施“三权分置”的重点是放活经营权,核心要义就是明晰赋予经营权应有的法律地位和权能。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三权分置”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符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3)物权三权分置扩展阅读

“三权分置”的目的是放活农民对所承包土地的经营权,让农村土地活起来。为此,需要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有效设计权利归属和流转规范,既保护农民土地权利,又完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所需要的体制机制。

“三权分置”改革实行后,土地经营权就要为农户之外的主体经营农业、占有和使用土地而设定权利,需要在立法上规范与土地经营权相关的权利义务关系。目前,可以根据土地经营权获得方式的不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合作社入股形成的经营权。一些地方的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合作社或者合伙组织,建立规模化的经营体制。在这种情形下,合作社或者合伙组织取得土地经营权。

这种经营模式是我国近年来一直在鼓励和促进的,这种经营权的法律基础问题已经解决,我国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都规定了相应条文。

以租赁方式形成的经营权。这种类型的经营权是按照合同法中有关租赁合同的规定,由经营权人和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个人订立租赁合同,经营权人因此获得法律承认的租赁权。合同法对于租赁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有一些强制性规定。

比如,租赁期限不得超过20年;6个月以上的租赁应订立书面合同,否则被视为不定期租赁,即当事人随时可以撤销约定;等等。如果依照这些规定,土地经营权就有了不得超过20年的时间限制;在不订立书面合同的情况下,经营权人获得的经营权就存在不确定性。

物权性质的经营权。在“三权分置”的法律实践中,有必要强化经营权的物权性质。经营权物权化之后,同债权性质的租赁权会有很大区别。该权利的存续期间可以跨越合同法规定的20年最高期限,满足权利人长期生产经营的需要。

另外,把经营权依法确定为一种物权,也强化了这种权利进入市场的能力。我国物权法中已经有了在用益物权基础上再设置用益物权的相关规定。土地上的权利一般期限较长,可以在此之上再设定权利。将经营权视为一种物权,在实践中可以将其纳入不动产登记,不论是转让还是设置抵押,法律上的操作都更为方便,也可以为农户带来更有保障的财产收益。

网络-三权分置

人民网-人民日报大家手笔:完善“三权分置”法律制度

㈣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怎么实现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就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提出实施意见。文件指出“三权分置”改革“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关于农业现代化,社会上一直流行着一种观点,只有赋予和保护农民流转土地的权利,才能推进土地流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实现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 强化土地承包权的产权强度可能会适得其反

    很多人认为,为促进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必须把农户承包权做大做实。唯其如此,方能令承包户放心地流转土地。受此理念的影响,当前“三权分置”改革的着力点是不断提高农民承包权的产权强度。一是赋予农民土地流转的处分权利,二是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将农民的承包权固定在特地的地块上,三是将承包经营权设置为用益物权。这样土地承包权实现了从生产经营自主权向用益物权、乃至“准所有权”的重大转变。在农业经营和土地流转上,中国农民获得了与日本农民基本相同的土地权利。
    根据日本的经验教训,在土地小规模、分散化占有条件下,如果强化土地的私人财产权利属性,会阻碍经营权流转。我们在农村调查发现,随着农民的土地权利日益私人财产化,日本土地流转的困境在我国农村也普遍存在。

    一是土地成为农民的私人财产,农民将土地作为保值增值手段,或者作为“乡愁”、家产等保留,宁愿抛荒也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在城市化扩张时期,农民普遍存在征地预期,即使不耕种土地也坐等土地升值。东亚社会农民普遍存在惜土情结,土地不仅仅是纯粹是生产要素,还是农民的家产、祖业,还寄托着农民的家乡观念。农民即使不愿意耕种土地也不一定将土地流转出去,这使得弃耕撂荒与土地流转率低并存。2010年日本抛荒耕地面积为39.6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0%左右。

    二是农民成为“二地主”,凭借其强大的土地承包权利提高土地租金,导致“地租侵蚀利润”的后果。我们在上海农村调查发现,每亩土地扣除生产成本后的纯收益只有1000多元。但当地的土地流转租金普遍高达800-1000元,甚至有的土地租金达到1500元。某村有土地2700亩,土地租金每亩1000元,由于没有人愿意流入土地,只能由村集体和区农委代为管理。甚至有些农民要求地方政府给其安排工作和提供养老保险,否则其不流转土地致使所有农民的土地都无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成为一项保护“二地主”收租的权利,而不是保护实际耕种土地的经营者的权利。

    三是农民日益强化的土地权利更加难以整合,阻碍土地集中连片流转。不同农民流转土地的意愿不同,在流转意愿上,有的农民愿意耕种土地,有的农民愿意流转部分土地,有的农民愿意流转全部的土地,有的农民视土地租金高低决定是否流转土地;在流转时间上,有的农民愿意长期流转,有的农民愿意短期流转,还有的农民只是季节性流转。在土地细碎化条件下,农民的流转意愿不同,导致土地分散化流转。由于土地流转不集中连片,不少种田大户因此放弃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我们在湖北沙洋县调查发现,赵某在赵村7组流转土地170亩,涉及到22户,有2户不愿意流转。赵某不仅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依赖村干部与农民协调各种关系,而且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与没有流转土地的农户产生了很多纠纷:病虫害防治不一致,排灌纠纷,机械过田毁苗等。赵某经营1年就放弃了土地流转,部分土地只能抛荒。

    虽然“三权分置”改革强调落实集体所有权,但日益强化的承包权“所有权”化,客观上虚化了集体所有权,使农民集体丧失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中的集体统一经营功能。由于土地小块占有,“三权分置”改革强调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利,反而致使农民的流转权利难以实现。这实际上是陷入“保护农民权利反而损害农民利益”的悖论。并且由于土地承包权做大做强,导致土地租金过高、土地分散化流转,降低了经营者流入土地的积极性。可以认为,“三权分置”改革以强化承包权为手段,反而架空了集体所有权,僵化了土地经营权。

  2. 落实集体所有权是出路

    我们在农村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村地区通过落实集体所有权,发挥集体的资源配置功能,实现了土地的集中连片流转。以安徽省繁昌县为例,农民拥有是否进行土地流转的选择权,农民集体根据农民的意愿配置土地资源。愿意耕种土地的农民从集体获得连片的承包地,农民集体将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出去,外出务工农民获得土地租金。农民集体每5-10年重新调整一次,重新集结农民流入、流出土地的意愿。

    农民的意愿和利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对于外出务工的农民而言,重要的不是对特定地块的承包权利,而是返回农村时继续耕种土地的权利。繁昌县的做法是根据农民的不同意愿以不同的方式实现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这种灵活性与农民需求的差异性和变动性相匹配。需要耕种土地的农民可以获得集中连片的承包地,并且在需要进行土地流转时候可以将土地流转出去。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价值化,可以获得土地租金,并且以后返回农村时可以继续耕种承包地。

    经营者可以获得三个方面的好处,从而真正激活了土地经营权。一是经营者只需要与村集体谈判,不需要与几十上百个甚至上千个农民谈判,从而降低了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二是集体统筹资源配置,解决了农民土地流转差异性导致的土地流转分散化和“插花地”问题,经营者可以获得集中连片的土地。三是土地流转期限为5-10年,稳定了经营者的生产预期。在分散化土地流转阶段,繁昌县一个家庭农场只能经营50亩左右的土地。这既是由于家庭农场主无法与数量众多的农民谈判,获得足够数量的土地,更主要的原因是土地流转不集中连片限制了农业经营规模。在集中化土地流转阶段,繁昌县家庭农场的土地经营面积一般在100-300亩之间。

    这种土地流转模式的核心在于真正有效落实了集体所有权配置土地资源的权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土地承包者的利益,激发了土地经营者的积极性。这种土地流转模式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土地承包权根据公平原则分配,农民有耕种土地的权利,外出务工农民不耕种土地可以获得土地租金,实现了土地的公平分配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土地经营权按照效率原则分配,农民集体通过市场化方式将农民不愿意耕种的土地流转给规模经营者,促进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土地集体所有制可以很容易地解决人地分离问题,在农村人口没有完全非农化转移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土地集中连片流转。

    农民集体配置土地资源的合法性在于,我国采取土地集体所有制,土地是集体的公共生产资料,而不是农民的私人财产,集体可以根据农民的需求配置土地资源。相反,日本采取土地私有制,村庄共同体或者村社没有配置土地资源的权利,细碎化的土地资源难以有效整合,以分散农民为主体流转土地难以扩大土地经营规模。
    根据日本的经验教训,在土地细碎化且农民具有惜土情结的条件下,不断强化农民的土地权利,可能会适得其反。繁昌的经验实践表明,发挥集体的土地资源配置功能,实现土地的集中连片流转,可以更好地实现土地承包者和经营者的权利。“三权分置”改革应警惕走入“日本陷阱”,其改革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如何真正有效地落实集体所有权及其土地资源配置功能。


㈤ 滕州有关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是否已有成果

父母房产(宅基地)的继承和分配,目前是比较复杂,存在很多争议。专
1. 根据《物权法》和属《土地管理法》,宅基地使用权被赋予了福利和保障的功能,其流转是被严格禁止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依据是农民个人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如果户口不是本村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宅基地使用权资格自然也应该随之消灭,因此关于宅基地使用权能否继承的问题,在我国法院判案中,有判过宅基地使用权作为一种特殊物权,不能作为遗产继承的案例。
2. 然而,根据《继承法》,建造在宅基地之上的农村房屋是可以由继承人依法继承的。而房屋依附于宅基地之上,房屋所有权与宅基地使用权具有不可分割性,如果否认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势必分离了房屋所有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导致房屋所有权全部权能的行使便无法实现,从而也就损害了房屋继承人的权益,造成资源的浪费。
基于以上两个不同观点,具体的还是要由有权机关引经据典的判定。而最佳的选择是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体谅,互相谦让,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㈥ 为什么说土地确权是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必经之路

土地三权即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就是把上述三种权属独立分离。土地确权就是对这三权通过法律程序分别确认。其中的所有权归集体,承包权归集体中的成员(即个人),经营权可以归承包人自己,也可以转让他人。
三权分置必须权属确认先行。
一、只有通过土地确权才能明析各自独立的三种权属,使土地所在地点、面积、界止、种类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二、经过确权的土地谁也不能随意侵占,减少土地权属纠纷,使获得承包权的农户真正放心经营或转让经营权;
三、通过土地确权使三权分置才能真正做到‘’放活‘’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利于规模经营、规模效益,利于农产品结构和供求市场调节。
所以,要使三权分置:土地确权是必经之路。

㈦ 什么是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的三权分置

“三权分置”思想是指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 。“三权分置”下,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既存在整体效用,又有各自功能。

从当前实际出发,实施“三权分置”的重点是放活经营权,核心要义就是明晰赋予经营权应有的法律地位和权能。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三权分置”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符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土地所有权:

是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其拥有的土地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是一定社会形态下土地所有制的法律表现.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合作化,建立了两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并在法律上确认下来,形成了国家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

土地所有权受国家法律的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土地所有权的行使必须符合国家法律的有关规定。

土地承包经营权:

就是公民集体对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由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权利内容由合同约定。分为主体和客体两种。

该项权利的权利主体为公民或集体;权利客体为集体所有土地或国家所有由全民所有制单位或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

2017年10月18日,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土地经营权一般指土地承包经营权。

(7)物权三权分置扩展阅读:

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其拥有的土地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是一定社会形态下土地所有制的法律表现.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合作化,建立了两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并在法律上确认下来,形成了国家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

土地所有权受国家法律的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土地所有权的行使必须符合国家法律的有关规定。

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依法对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土地所有权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占有,使用和处分土地,并从土地上获得利益的权利。

一般来说,土地所有权属于财产所有权的范畴。但是土地所有权相对于一般财产所有权而言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1、主体的特定性

2、交易的禁止性

3、权属的稳定性

4、权能的分离性。

内容

土地所有权内容包括对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能,同时对土地所有者及其代表行使权利有三条重要的限制:

1、土地所有者及其代表行使权利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义务。

2、土地所有者及其代表不得违反其与土地使用者签订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者土地承包合同中约定的义务。

3、土地所有权禁止交易。

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郊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特征

我国土地所有权的法律特征有以下几点:

(1)土地所有权是一项专有权,其权利主体的特定性。土地所有权的权利主体只能是国家或农民集体,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享有土地所有权。这是由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的。

(2)交易的限制性。《土地管理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显然,土地所有权的买卖、赠与、互易和以土地所有权作为投资,均属非法,在民法上应视作无效。

(3)权属的稳定性。由于主体的特定性和交易的限制性,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处于高度稳定的状态。除《土地管理法》第二条第四款规定“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的土地实行征用”以外,土地所有权的归属状态不能改变。

(4)权能的分离性。土地所有权包括对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是一种最全面、最充分的物权。在土地所有权高度稳定的情况下,为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法律需要将土地使用权从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来,使之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物权形态并且能够交易。因此,现代物权法观念已由近代物权法的以“所有为中心”转化为以“利用为中心”。

(5)土地所有权的排他性。即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性,就是说一块土地只能有一个所有者,不能同时有多个所有者。马克思指出:“土地所有权的前提是,一些人垄断一定量的土地,把它作为排斥其他一切人的、只服从自己个人意志的领域”。

(6)土地所有权的追及力。土地为他人非法占有时,无论转入何人或何单位控制,所有权人都可以向他主张权利。

阅读全文

与物权三权分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
执转破成果 浏览:20
羊年限定金克丝现在多少钱 浏览:568
附近店面转让或出租 浏览:412
广东海亿食品有限公司商标 浏览: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