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关于私人财产的所有权是哪部法律,我想知道,谢谢。
看看宪法第十三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❷ 国家是怎样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求答案
对公民个人合法财产所有权的保护,国家法律主要有如下规定:
《宪法》第十三条第一款:“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第二十三条:“有下列侵犯公私财物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一)偷窃、骗取、抢夺少量公私物财的;
(二)哄抢国家、集体、个人财物的;
(三)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
(四)故意损坏公私财物的。“
对于侵犯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犯罪行为,《刑法》作了下列规定:“第一百五十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情节严重的或者致人重伤、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第一百五十一条 盗窃、诈骗、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一百五十二条 惯窃、惯骗或者盗窃、诈骗、抢夺公私财物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第一百五十三条 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逮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条抢劫罪处罚。
第一百五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五十六条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另外,《刑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在判处没收财产的时候,不得没收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
❸ 公民的财产所有权与使用权能分离吗
公民的财产所有权与使用权能分离,比如,房主将房屋出租给他人,所有权属于房主,使用权属于承租人。
❹ 宪法是如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的(考试题,麻烦各位大神详细点解答)
我国公民财产权的直接宪法依据主要是宪法第13条。《宪法》第13条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它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
有一种意见认为,《宪法》第13条关于公民财产权的保护是不全面的,只保护公民对生活资料的财产权,而没有保护公民对生产资料的财产权。其实,这是一种误解。1982年《宪法》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修订的,《宪法》第13条关于公民私有财产种类的列举受到计划经济的局限,仅仅列举了公民合法的收入、储蓄和房屋。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不承认公民个人拥有生产资料。城市居民和工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般是没有生产资料的。农民虽然拥有小型农具如镰刀、锄头等,但并不被视为生产资料。土地、耕牛、农业机械等大型农具虽然被视为生产资料,但是只能属于集体所有。所以,在《宪法》第13条所列举的公民个人财产中,并不包括属于生产资料的公民个人财产。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后,公民个人的财产就不仅仅限于生活资料,那些拥有私营企业的公民的生产资料是其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外国企业的财产,其全部或一部分都属于个人所有。即使是农民,也同昔日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不仅拥有承包的土地,而且有些农民还有自办企业,拥有农用汽车、农用机械等。在这种情况下,公民私人财产的种类和数量都大大增加。如果把《宪法》第13条所保护的公民私人财产仅仅限于第13条所列举的合法的收入、储蓄和房屋,显然已经不符合社会的现实状况。
《宪法》第13条在列举了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以后,还列举了“其它合法财产”。对“其它合法财产”理解,应该与宪法关于经济制度的规定联系起来考虑。这里所谓“其它合法财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于大多数公民而言,当然可以理解为只包括属于生活资料的私有财产。但是,即使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体经济也是受宪法保护的。未经修订的1982年《宪法》第11条就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拥有个体企业的公民的私有财产,当然就不能仅限于生活资料。生产资料也是他们合法财产的组成部分。所以,把《宪法》第13条所列举的“其它合法财产”仅仅理解为只包括属于生活资料的私有财产,显然是不正确的。1993年新修订的宪法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15条第1款)。1999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了“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第11条)。与现行宪法关于经济体制的规定相适应,《宪法》第13条所规定的“其它合法财产”应该理解为既包括公民合法所有的属于生活资料的私有财产,也包括属于生产资料的私有财产。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可以分离的。不能把财产权仅仅理解为对财产的所有权。对财产的使用权也属于财产权的范畴。公民合法取得的对财产的使用权,也应该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
根据《宪法》第10条的规定,土地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公民个人对土地没有所有权。但是,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公民可以依法取得对土地的使用权。例如,农民可以通过与村民委员会签订合同,获得对土地的经营权,也可以把对土地的经营权转包其他人。农民还可以通过法律规定的程序,获得使用土地修建房屋的权利;购买农民房屋的其他人也可以依法获得对房屋所占土地的使用权。私营企业主也可以依法从国家或集体获得对土地的使用权。既然财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可以分离的,那么,宪法所保护的公民财产权就不仅包括公民对财产的所有权,而且包括公民对合法取得的财产的使用权。
❺ 法律规定的公民私有财产所有权的范围是()
刑法中公民私人所有财产的范围: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等生活资料;依法归个人、家庭所有的生产资料;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的合法财产;以及依法归个人所有的股份、股票等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一条
本法所称公共财产,是指下列财产:
(一)国有财产;
(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三)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者运输中的私人财产,以公共财产论。
第九十二条
本法所称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是指下列财产:
(一)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生活资料;
(二)依法归个人、家庭所有的生产资料;
(三)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的合法财产;
(四)依法归个人所有的股份、股票、债券和其他财产。
❻ 我想问一下关于人私有财产的法律文件保护
宪法修正案适应保护私有财产的客观需要,将宪法第十三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样修改,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私有财产保护制度。 第一,加大私有财产的保护力度。一是提升了私有财产保护的法律地位。现行法律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有一系列规定,而现行宪法的有关规定则不相适应。这次宪法修正案提升了私有财产保护的法律地位。二是加大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力度。这次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侵犯”在现代汉语中有侵入、触犯、非法干涉、损害权利之意。“不受侵犯”亦即不得侵入和触犯,不受非法干涉,权利不受损害,从而强调了保护私有财产的严肃性。 第二,扩大私有财产的保护范围。这次宪法修正案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形态不再一一列举,采取概括的方式,改用“私有财产”和“私有财产权”的表述,实际上扩大了私有财产的保护范围。 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对全体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都给予保护,保护范围既包括生活资料,又包括生产资料。按照这次宪法修正案的规定,公民的各类私有财产都受法律保护。只要公民的财产是合法的,不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不论是动产还是不动产;不论是生活资料,还是生产资料,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出现的其他财产权利,法律都给予保护。当然,这里保护的是“合法”私有财产,不合法的私有财产是不受保护的,如贪污、受贿、盗窃、抢劫等用非法手段得来的财产不在保护之列。明确这一点很重要,就是要强调受保护对象的合法性,以引导人们通过合法经营、辛勤劳动致富。 二是用“财产权”代替“所有权”,在权利含意上更加准确、全面。财产权是相对于人身权而言的。有关财产权的理论和观点有很多种,解释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财产权是指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具有一定物质内容并直接体现为经济利益的权利,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其中,物权是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而财产所有权则是指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显然,财产权和所有权的内涵和外延有明显的区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对有形财产的保护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各种投资权益和无形财产也是十分重要的,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尤其如此。“所有权”的内涵无法包括诸如公民的投资权、股权、知识产权、营业自由以及诸如所有权以外的其他物权、债权之类的权利。 第三,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我国对私有财产权保护的法律规定是广泛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民事法律方面。民法通则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作了比较全面的规定,比如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履行义务,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己的义务;公民、法人享有著作权(版权),依法有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公民、法人依法取得的专利权受法律保护;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依法取得的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公民对自己的发现享有发现权;并对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和侵权的民事责任作了规定。合同法、担保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对公民财产权保护又进一步作了具体规定。二是行政法方面。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房地产管理法等部门行政法对于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都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国家赔偿法,它规定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权依法取得赔偿。这些法律对公共权力侵犯公民权利造成的损害提供了救济渠道。三是刑事法律方面。刑法专门对私有财产作了界定,设专章规定了侵犯财产罪,规定:抢劫、盗窃、诈骗、抢夺、聚众哄抢、非法占有、敲诈勒索、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等行为,构成犯罪的,都要追究刑事责任;此外,还设专节规定了侵犯知识产权罪。 公民的继承权受法律保护。继承权是继承人按照法律的规定取得死者生前的合法财产的权利,是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必然延伸。民法通则和继承法对公民私有财产的继承制度已经作了明确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留下的个人合法财产。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办理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男女有平等的继承权
❼ 公民个人财产,使用权和处分权的区别
使用权与处分权的区别如下:
一、内容不同。使用权的内涵重在使用,获得使用价值;而处分权是对财产的最终处置,包括财产的转让、消费、出售、封存处理等方面的权利。
二、权属不筒。使用权能也可以转移给非所有人行使;而处分权通常只能由所有人自己行使。
三、法律效果不同。使用权不改变权利归属;而处分权得行使会导致物权易主或消灭。
使用权和处分权是所有权的权能的两个方面。
使用权能:在不损毁所有物或改变其性质的前提下,依照物的性能和用途加以利用的权利。
处分权能:对所有物依法予以处置的权利。处分包括事实上的处分和法律上的处分。处分权能是所有权内容的核心和拥有所有权的根本标志。
(7)公民关于财产使用权的法律扩展阅读:
《物权法》
第三十九条 所有权基本内容
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第四十条 所有权人设定他物权
所有权人有权在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上设立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用益物权人、担保物权人行使权利,不得损害所有权人的权益。
第四十一条 国家专有
法律规定专属于国家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取得所有权。
第四十二条 征收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
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征收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应当依法给予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征收补偿费等费用。
第四十三条 保护耕地、禁止违法征地
国家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
第四十四条 征用
因抢险、救灾等紧急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用单位、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征用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使用后,应当返还被征用人。单位、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应当给予补偿。
❽ 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权的最常见与最有效的手段分别...
【答案】B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根据教材知识,我国的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我国的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锐利武器。所以正确答案选B
考点;法律保护合法财产所有权
❾ 初二政治:财产所有权的法律规定:哪些不是公民合法财产 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的重要性,是什么
对公民个人合法财产所有权的保护,国家法律主要有如下规定:
《宪法》第十三条第一款:“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三条:“有下列侵犯公私财物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一)偷窃、骗取、抢夺少量公私物财的;
(二)哄抢国家、集体、个人财物的;
(三)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
(四)故意损坏公私财物的。“
对于侵犯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犯罪行为,《刑法》作了下列规定:“第一百五十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情节严重的或者致人重伤、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第一百五十一条盗窃、诈骗、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一百五十二条惯窃、惯骗或者盗窃、诈骗、抢夺公私财物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第一百五十三条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逮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条抢劫罪处罚。
第一百五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五十六条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另外,《刑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在判处没收财产的时候,不得没收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