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全国图书版权贸易统计数据

全国图书版权贸易统计数据

发布时间:2021-11-27 15:01:33

A. 图书出口和版权输出有什么不同

中国图书出口包抄括:国内袭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微缩制品和数据库等。经营的方针是一对一的为客户体最优质的服务
版权输出,是与版权贸易中的版权引进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特指将中国内地出版社出版的图书,通过版权贸易的形式,输往国外

B. 中国目前的出版集团数目,要最新数据

出版事业

出版事业持续发展。2005年共出版各类报纸404亿份,各类期刊.5亿册,各类图书64亿册(张)。

从2002年开始,出版行业开始进行整合,目前全国共组建出版集团55家。成立于2003年4月的中国出版集团,由声名显赫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三联书店和新华书店总店、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公司等12家大型企事业单位组成,集各种介质出版物的出版和销售、连锁经营、进出口贸易、版权贸易、印刷复制、信息技术服务、科技开发、资本运作于一体,被称为“出版界航空母舰”。

按照中国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2003年5月新闻出版总署颁布了《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规定从5月1日起允许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市场从事书报刊零售业务;对于设立外商投资书报刊批发企业的规定已于2004年12月1日施行。该办法还明确规定外商投资设立书报刊零售、批发企业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目前,已有60多家外资企业在中国大陆设有办事机构,准备和正在申请投资设立书报刊分销企业。

图书和期刊

目前中国共有570家出版社,音像出版单位320家。国家多次规划图书出版的重点项目,设立优秀图书奖项,促进了图书业的发展。期刊业以惊人速度发展。1949年,全国仅有期刊257种,印数2000万册,人均不足0.1册;而改革开放后的1979年,全国的期刊总数发展为1470种,总印数达到11.84亿册,人均1册。2005年期刊品种达到9423种,总印数为27.5亿册,每人平均2.1册。

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使电子出版物市场迅速形成,如今已有相当规模,每年都有2000多种电子出版物面世。

对外出版

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是一个以出版、印刷、发行外文书刊为主的大型出版集团,在出版对外交流合作中起着独特作用。该集团包括英、法、西班牙、阿拉伯、韩、日、俄、中等文版的五种纸质杂志——《北京周报》、《今日中国》、《中国画报》、《人民中国》、《中国》,以及多个文版的网站;外文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等七家出版社——每年以近20种外文出版1000余种不同题材的图书,发行至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方位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面貌,发挥沟通世界文明的重要作用。集团所属的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向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各种书刊,并在其中部分国家和地区经常举办中国书展。

五洲传播中心 主要制作多文种音像制品(包括影视)和文字出版物的民间性国际传播机构。自1993年成立以来,该中心每年均推出数百小时的影视节目和上百种图书,发行至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内容以介绍中国基本情况、弘扬中华文化、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回答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展现中国风土人情等为主。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在国际互联网上对外介绍中国情况的最权威、最集中、最丰富的资讯网站。它于1997年1月1日凌晨开通运作,90%以上的受众来自国外。

---《了解中国》

(五洲传播中心/北京五洲泛华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C. 中国知识产权年鉴的中国知识产权年鉴(2004)

作者:田力普 主编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7801980778
印次:1
纸张:胶版纸 出版日期:2004-11-1
字数:1470000
版次:1
定价:160元 一、本期文字由“领导讲话”、“特约文章”、“概况”、“大事记”、“新闻百条”、“统计资料”、“专利奖项”、“先进人物”、“法律、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典型案例”、“名录”、“出版物”、“索引”十二部分组成。
二“领导讲话”刊登的是2003年中,国家领导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工商总局、最高人民法院领导,有关知识产权问题的重要讲话。
三“特约文章”部分,是由知识产权界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对去年发生的一些重大及热点问题,发表的观点和论述。
四“概况”一栏,全面报道了我国知识产权界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保护、司法保护工作情况及我国知识产权界社团活动情况。
五“大事记”中,记录了2003年我国专利、商示、版权、植物新品种等的行政和司法保护的重大事件。
六新闻百条”为新设栏目,内容摘自知识产权相关报刊,记载的大多是有代表性的事伯,其中大部分为首次发生的事件。
七“统计资料”收集了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等的行政和司法保护的重要统计数据。
八、“专利奖项、先进人物”刊登了2003年第八届中国专利金奖项目简介、国家版权局2003年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
九、“法律、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栏目刊登的是2003年公布和新修订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规章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和专家对新修订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评析。
十、“典型案例”分为知识产权司法案例、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复审案例、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商标评审案例、国家版权局行政执法案例、全国知识产权社团及其代理机构代理案例、各地专利与商标得政执法案例、商标行政管理机构执法案例及评析、地方知识产权案例等。
十一、“名录”刊登了全国和地方知识产权行政主管部门体改后的机构通讯录。
十二、“出版物”栏目刊登的知识产权类新书目,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在版编目中心提供,2003年出版的新书。
十三、“索引”是为了便于读者查寻书中详细案例及图表,由编辑制作的检索工具。案例可按汉语拼音检索,图表按时间顺序检索。 领导讲话
认清形势 明确任务 大力推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商标工作新局面
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开创版权保护工作新局面
在全国法院专利审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全面开创科技法制建设和知识产权工作新局面
特约文章
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进程与中国商标事业的发展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促进版权产业发展
人民法院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司法保护
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及发展对策
浅谈抗“非典”斗争中的专利保护
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的立法现状
直面专利战 应对专利战
充分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企业知识产权
对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思考
论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概况
全国知识产权工作概况
专利工作
商标工作
商标评审工作
版权工作
司法工作
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
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登记公告
全国知识产权社团工作
地方知识产权工作概况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湖南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四川省
青海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香港特区
澳门特区
台湾地区
大事记
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
国家版权局
最高人民法院
农业部
国家林业局
外经贸知识产权工作
新闻百条
统计资料
专利
一、专利申请
二、专利授权
三、专利执法
四、专利申请量排序
商标
一、商标申请与注册
二、商标评审案件
三、商标行政执法案件
版权
一、版权行政管理
二、版权行政执法
三、版权登记
四、版权贸易
农业植物新品种
知识产权司法
一、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审理知识产权案件情况
二、全国地方法院审理知识产权案件情况
三、知识产权案件
专利奖项、先进人物
中国专利金奖
版权先进人物
法律、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
一、法律、法规、规章
二、地方规章
三、司法解释
四、评析
典型案例
名录
知识产权出版物
索引
--------------------------

D. 【求助】关于版权贸易的毕业论文我遇到了问题 , 我是学国贸的学生

知识产权

你可以从知识产权这方面入手,也是世界贸易越来越重的服务贸易中的一种,而且,现在服务贸易也细分了,知识产权我记得已经单独分出来了。

你如果是国贸专业应该对这个有所了解,从这方面入手可将国贸与版权联系起来,希望能帮到你

E.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版权交易再创新高了吗

为期5天的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以下简称图博会)于27日闭幕。经初步统计,本届图博会共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5262项,同比增长4.9%。其中,达成各类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协议3244项,同比增长5.5%;达成引进协议2018项,同比增长3.9%,引进输出比为1∶1.61。


本届图博会展览规模再创新高,各项核心指标持续稳定增长,世界第二大书展地位更为稳固。其中,书展总面积达到92700平方米,增长17.9%;参展的国家和地区达到了89个,其中“一带一路”参与国家达28个,阿曼、阿塞拜疆、乌克兰3个国家首次参展;参展商达到2500多家,其中海外展商1460家(新增102家),占比达58%。伊朗担任本届图博会主宾国。5天时间里,图博会展览展示了30多万种精品图书,举办了近千场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了1000多名中外记者到场报道,前来图博会参展参观的人数达到近30万人次。

图博会给国家增添了荣誉,带来了经济收益。

F. 投国内期刊,如果作者单位是国外,怎么写版权协议

1.相关的外文报刊及书目

外文报刊是出版社引进版权信息的重要来源,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快、更直接地掌握国外出版与版权贸易信息,这类报刊比如说有美国的《出版商周刊》,英国的《书商》杂志,法国的《图书周刊》,日本的《出版月报》,德国的《德国图书报》等。另外,《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报纸的书评版也是较为重要的外文出版资讯载体。此外,美、英、法、德、日等国每年出版的《在版图书》也是值得参考的资料。目前,我国的出版社对这些外文报刊还缺少足够的重视,这就使得原本已不充分的海外版权贸易信息渠道更加显得狭窄。

除了外文报刊之外,一些书目信息也应是出版社不可忽视的版权信息源。比如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总公司等从事原版图书进出口贸易的公司提供的进口图书出版信息较为全面,它们编发的新书征订目录也应是我们晕要的版权贸易信息参考资料。此外,国外出版社发行图书时编制的新书目录,以及由国外同行寄赠的书刊目录,同样是我们直接获取图书出版信息的较好渠道。

2.国际书展

在现代出版业中,连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直接形式就是国际书展、国际图书博览会以及现代互联网技术。国际书展已演变为促进图书市场全球化的主要形式。

版权贸易历来是国际书展的主要目的之一,而书展在现实中也已成为版权贸易的重要场所。参加书展,我们不仅可以探测世界出版气候、沟通出版信息、开发图书贸易市场、了解出版界的最新行业动态以及预测国际出版趋势,而且还可以获得丰富的出版与版权贸易信息。

3.版权代理机构

中外版权代理机构是出版社获得版权贸易信息的又一个重要渠道。它们一般都掌握有一定作者和出版者的相关信息,甚至还经常拥有一些作品在某一地区授权的优先权。我国目前经国家版权局批准成立的版权代理机构现已达28家,它们一般可向国内外(包括我国港、澳、台地区)著作权人和作品的使用者提供有关版权转让或版权许可的咨询服务,同时还向社会各界提供版权信息、资料和法律咨询服务等,比如辽宁版权代理中心定期发布相关的版权贸易信息,与之联系便可得到某本书的详细信息及样书,它还可根据要求,提供相应的版权信息。

4.网络

网络作为一种信息沟通的工具,在出版界的版权贸易中已经崭露头角。海外的重要出版公司大多都设立了自己的网站,通过他们的网站,我们可轻松地获得相关的出版与版权贸易信息。另外,上述的许多外文报刊也都部分或全部地将报刊的内容上网,通过它们的网络版来浏览获得其中的版权信息,要比查阅国内购买的种类不全且数量有限的纸质类资料快捷和方便得多。需要注意的是,网络版存在一个定期更新的问题,即它的数据更新可能很快,且一旦更新,就不能通过免费浏览的途径来获得,而是需要以用户的身份来进入查阅,因此,及时跟踪对于出版社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5.书评

在国外,书评被视为一种最有效的畅销书营销手段,据称,美国书评至少可以使一种书多销售2000本。美国的书评历史悠久,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不管是全国性还是地方性的报刊,大都拥有着专门的书评栏目,其中以《纽约时报书评》和《出版商周刊》为代表。以前者为例,1896年《纽约时报》“星期六书评版”刊载书评,创办《纽约时报书评》。每年16位编辑选评2000本图书,由于书评公正,所以在读者中有较高威信,经其评论的图书销量往往直线上升,成为美国相当部分畅销书的起飞基地。现在美国人已经养成了先看书评再买书、读书的习惯。《纽约时报书评》挑选书籍很严格,主要选的是社会科学类的书籍,且面对的是广大普通读者,而非专业人士。据悉,它上面的文章决不参与炒作,主要是从文化、学术的高度对书籍进行评论,并介绍一些新的思想和学术动向,使读者能挑选到好的书来阅读。因此,我们认为,在版权引进时,多注意参考一下国外的这些知名书评,对我们的引进是有着一定的参考、引导和借鉴价值的。

6.专家、学者的推荐

一些专家、学者经常出国进行学术访问或参加国际性会议,他们在探讨学术问题之余,通常也会交流专业文献出版方面的信息,互相推荐本专业的好书,并获取一些图书征订单。此外,他们一般都很了解本学科的历史、渊源、变迁、各国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等,所以他们推荐的图书是比较有价值的。据此,常与一些专家、学者联系,是我们获取一些图书版权信息的重要的信息渠道。不过这条渠道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他们所提供的版权信息大多是有关学术方面的,因此,我们只应将它作为引进版权信息的重要参考,而不把它作为主要的信息来源。

7.合作出版社的间接提供

与国外出版社成功合作的出版企业,有助于在国外其他出版社同行眼中形成良好的印象,这就有利于该社日后的版权引进-丁作的开展。此外,在我们目前出版信息不足的状况下,还可以通过我国港、台这两座桥梁,间接取得国际畅销书版权。因此,通过曾直接合作的外国出版公司或通过曾合作过的港、台出版社问接获得国外相关版权信息,也足我们在版权引进中有时会采用的一种信息渠道。

8.各种驻外机构

许多外国驻华机构中都有文化官员,他们对本国的文化、科技状况都十分了解。此外,许多我国驻外使、领馆或其他驻外机构的相关人员,对于当地的文化、科技状况也很熟悉。通过他们,我们能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通过他们与外方联系,既便捷,又降低了我方的很多成本

G.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区别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图公司")是一家具有50多年历史的集报刊、图书、文献资料、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文化信息产品进出口贸易、版权贸易以及出版、印刷、物流快递、投资、信息技术、物业、展览和广告等业务于一体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现有总资产20多亿元。在财政部2000年对169家中央企业(集团)效绩评价综合排序中,中图公司列为第11位,在46家商贸企业中名列第4位。
中图公司的前身是1949年11月建立的原国际书店,1964年进出口业务划归中国外文书店经营,1973年1月中国外文书店改名为中国图书进口公司,1981年正式更名成立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1999年改为现名。公司始终坚持"社会效益是公司发展的生命线"的经营宗旨,为国家科研、国防、教育、文化和经济等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图公司每年进出口书报刊几十万种,音像制品5,900余种;累计出版图书3,000余种,其它科技资料2,600余种;累计购买国外科技期刊版权近400种,图书版权4,000多种。
中图公司总部设在北京,由报刊、图书、文献等8个业务部门及经理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计划财务部等9个职能管理部门组成。公司分别在上海、广州等地设有20多家国内分支机构,在美、英、德、日、俄等国家和地区设立7个境外分支机构。现有在职员工2,330人。
为迎接入世带来的挑战,中图公司确立了以传统进出口和出版业务为基础,资本运营与实业经营相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产业升级的"一个基础,两个拳头"的发展战略和"十五"发展规划。围绕文化信息这一主线,按照相关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逐步整合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纵横交错地构建一座极具创新意识的超级"天罗地网"。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原名中国国际书店)成立于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是中国最大的专业性书刊进出口公司之一,始终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扩大书刊和其他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为己任。

五十多年来,她不断拓宽经营范围,努力开发国际市场,在美国、德国、英国、比利时、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业务网络遍及一百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海外千余家发行机构、书店、出版社及数十万读者有业务往来。

改革开放以来,公司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积极开拓创新,不断拓宽发展空间,目前,已形成朝华出版社的出版业务,图书出口部、报刊出口部的书刊出口业务,中国图书进口中心、上海分公司、深圳分公司的书刊进口业务,以北京国图信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依托的电子商务平台,以北京国际书店为龙头的连锁经营,以现代商业和地产建设业为主的资本运营等互动互进,共同发展的完整的文化产业,成为一个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和雄厚经济实力的公司。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遵循重友谊,守信誉的原则,愿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书业界的友好合作,愿通过书刊贸易和信息产业,架起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使中国出版物更多、更快地走向世界,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业务方面内外有别

H. 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的介绍

中国图书进出口(复集团)总公制司(China National Publications Import and Export (Group)Corporation)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图公司”)是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所属成员单位之一。经过几代中图人的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现已发展成为集报刊、图书、文献资料、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文化信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版权贸易以及出版、印刷、物流快递、信息技术、展览和广告等为一体的国有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I. 版权贸易与图书贸易的区别

以上网友说的非常详细,可以参考

J. 帮我找几篇关于图书版权现状的调查报告:采纳后加至少20分!!

中国图书版权贸易现状分析
2004-10-02 《出版广角》

作者:王艳
版权引进“星星之火已经燎原”
十多年前,“版权贸易”在中国绝对是个陌生的概念。国外的作品拿来就译之并出之,似乎天经地义。因为中国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才正式颁布《著作权法》并加入两个国际性的版权公约。之后,随着中国加强对著作权的保护,中国出版社和国外出版公司之间的图书版权贸易从无到有,逐渐升温。1995年之前,可统计的图书版权贸易项目还寥寥可数。1995-1998年,根据国家版权局的统计,全国出版社四年的引进版图书累计为14500种。而到了2002年,该年全年的图书引进数量已达到了10235种;2003年,尽管受到SARS影响,全国引进版图书数量也达到了近万种。从开展版权贸易的省市来看,除了内蒙、西藏和青海,全国各省市出版社均有开展版权贸易的记录。版权贸易这把火已经是越烧越旺。它的迅猛发展同时带来的一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
遵守版权贸易规则,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当今的世界,欧美文化仍是主流文化。中国的出版社为了优化自身的出版结构,积极投入版权贸易,采取“拿来主义”,这本身也无可厚非。可是,出版社万万不能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采取短期行为。比如没有得到合法授权而出版,或者抱着侥幸心理出版汇编作品,又或者欺瞒印数不结版税。孰不知,这些行为能得一时之利却是砸了自己的牌子。国内外出版圈子其实并不大,国外出版商或其代理人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你以往不尊重版权的态度也许早就被他们耳闻而被列入了他们的“黑名单”。去年,笔者碰到一个真实的事例,一家地方出版社和英国培生出版集团几年来陆续签约出版了二十多本经济管理方面的书。去年该社突然决定调整出版方向,提出终止所有和英国培生已签约的合同的执行。英国培生愤怒地宣称:这是他们从未遇到过的最严重的毁约行为。他们会把这事情转告英国同行,今后再没有人会愿意和这家中国出版社进行版权贸易。所以中国出版社在版权引进过程中应该以优良的图书品质和自身诚信的形象使本社的版权贸易迈上长期良性循环的轨道。所谓“口碑在外”,版权贸易尤其要靠品牌和长期信誉的积累。国外有信誉的出版商和版权代理商大都很重视老客户,版税率高低不是惟一的标准,必须注重维护与合作伙伴的长久合作关系。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不履行和不适当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都属于违约行为。国外对合同非常重视,大公司有自己的格式文本,小公司会采纳代理人提供的合同文本。笔者曾经代理的一位美国作者,她在我方提供的常规版权授权合同的基础上又让本国律师把合同增加到厚厚的十几页。一旦出版社签字认可了,就必须严格履行合同约定的各项义务。例如:遵守支付预付版税的时间、出版时间、提交销售报告的时间、寄送样书时间等等。哪怕是很小的义务,只要是合同中约定的条款,就必须履行,否则不但造成违约,还影响出版社的信誉和对外形象。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除了常规问题,还有一些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例举如下:
1.原版作品的封面装帧设计不可以随便拿来就用,应该先征求国外权利人的意见。
2.现有少数国外出版公司提供的是无固定期限合同,也就是以授权作品的国外版本的市场寿命为授权期限。这种情况下,一旦国外同本书有了最新的修订本,他们就可以重新授权。原被授权方(国内出版社)虽然对新版本有优先购买权,但如果你放弃了,新版本的版权由其他国内出版社购得。你的旧版本在中国市场上就自然归于失效。
3.关于分授权的约定。如果合同约定著作权人授予出版社为期若干年(不超过合同有效期)的“分许可”权,以及收益的具体分成比例,出版社就有权向其他出版社发放分许可并获得“分授权”可能带来的利益。如早期台湾出版社或代理人对大陆分授权海外的翻译作品,是因为大陆的版权贸易起步晚,他们抢先购得了全球中文版权。现在大多西方国家已知道中文有简体字和繁体字版本的区分,授权也已分开。但对于和中国版权贸易不熟悉的国家及出版社,我们大陆的出版社仍可争取全球中文版权,以维护自身的利益。
4.关于出版前提供外方样稿审译。少数国外的出版公司或作者,对自己作品的翻译版本要求特别严格,会要求中方在正式出版前,提供译稿给他们审核。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出版社可不要对此“视同儿戏”或采取“先斩后奏”或抱着侥幸心理,蒙骗“老外”。否则的话,你就等着对方的律师函吧。
在我们的出版社没有对外版权贸易经验、没有专业人员从事版权贸易业务时,委托国内权威的版权代理机构运作不失为开展版权贸易的一条捷径。
避免恶性竞争,以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由于引进图书的竞争日趋激烈,导致中国出版社在版权贸易的购买条件(预付金和版税率)方面都呈水涨船高之势。其实,除了已在中国设立办事处的外国大型出版公司,大多国外出版商对中国图书市场不甚了解。国外版权所有人(尤其是初次和中国做版权贸易的)常常简单地将中国人口数量和图书市场购买力结合起来,对中国市场给予乐观的预期,而忽略了中国图书定价和西方图书价格水平的巨大差距。通常情形下,如果中国出版社对国外出版商客观分析一下中国真实的图书市场情况,争取到一个合理的版税价格是可能的。问题是,现在部分国内出版社对引进外国图书采取的是盲目的一哄而上的态度,“拿到篮子里都是菜”。尤其是在一些比较紧俏的图书的版权竞争中,一些出版社不顾自身承受能力而哄抬版税,导致版税率被人为抬高到了非正常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花高价买到版权的同时实际上也买到了高风险。更严重的结果是,国外出版商会认为,你们中国出版社既然有人能出到这个价钱,我抬高价格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前不久就有一家美国出版公司对笔者说,以前他们卖给中国的书都只要1000—1200美金的预付,但他们听说出版同类书籍的一家澳大利亚公司卖给中国的书每本预付金都是在1500美金以上,于是大感吃亏,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图书的质量和澳大利亚公司出版的图书位于同一档次。现在这家美国公司已明确表示,今后他们的图书版权卖给中国也要抬高价格。这活生生的事例真应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句中国老话,吃亏的最终是中国出版社。恶性的版权贸易竞争不仅有损于中国出版界的整体形象,同时也助长了部分海外权利人漫天要价、趁火打劫的气焰。
版权输出“路漫漫其修远兮”
在一方面中国版权引进如火如荼的同时,版权输出的明显逆差已是不争的事实。综观这两年的数据,比如2002年全国版权输出1297项,2003年1317项。其中绝大多数的是输出到港台和亚洲国家的,如果再详细统计输出到欧美国家的数字,恐怕就占一二个百分点而已。这样的话,中国每年版权引进和输出的比例是9:1,而事实上引进和输出到欧美国家的比例约为400:11
版权输出真的那么困难吗?尽管各级领导早就重视这个问题,也再三强调要重点落实版权输出工作。可是由于中文目前在世界上所处的文化地位的弱势,翻译语言的障碍和不完善的输出渠道,做好版权输出工作常常是“雷声大,雨点小”。
首先就文化隔阂来说,笔者每每在国际书展上和国外出版商谈及在他们国家读者所能看到的或者感兴趣的中国图书题材,多是一些多年生活在海外的华人作家为了迎合西方读者口味所写的小说,而且读者的主体也还是华人华裔。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了解世界很多,但世界了解中国太少!这固然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综合国力有关。随着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瞩目的热土,“中国元素”在西方国家也逐渐升温,现在已有一些西方作家跑到中国来寻找写作素材。我们的国内的代理机构也可以考虑组织国际上对中国感兴趣的作家或出版人,邀请他们到中国来亲身体验,与中国的作家面对面沟通,以此创造机会,让中国本土的作家和文化真正走向世界,逐渐为世人所熟悉。
其次就语言障碍来说,凡是作过尝试的出版社或代理人都知道,输出版权的工作,之所以港台地区容易成功是因为没有语言的障碍。而同样的书,如果要推荐到欧美国家,难度要大得多。因为语言问题,事先要进行大量的翻译工作,且不论翻译质量如何,这翻译费由谁承担呢?作者本人、出版社还是国外出版公司?其结果:翻译费的投入往往是“打水漂”。周期长,投人大,见效差。久而久之,出版社或代理人对版权输出到欧美国家的工作也就不那么“执着”了。借鉴法国、韩国等国家输出本国文化的机制和模式,他们通常是由政府出资组织成立官方或半官方或民间的海外出版基金会,通过赞助翻译者,补贴版权购买者或赞助出版发行的形式帮助本国图书在海外出版发行。
还有关于推荐渠道的问题。国外的大型出版集团在开展版权输出业务时往往会将自己出版物交由权威的专业版权代理机构处理,从而集中精力从事出版工作。在选题的挑选和决策上,国外出版公司的编辑也往往是在专业的代理机构或代理人的推荐下考虑是否出版。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把中国的书稿推荐到国外去出版,除了要有准确的翻译,还必须要“找对人”——就是愿意推荐书稿的版权代理机构或愿意出版翻译书稿的外国出版公司。阿来的《尘埃落定》之所以版权输出到美国能取得较大的成功,除了小说本身的西藏题材较吸引西方读者之外,美国的一家版权代理机构对这本书的成功推荐和运作是功不可没的。
我们国内的版权代理机构如果能够及时准确地传导海外市场对中国出版物的需求信息,而出版社在版权输出上则“集中授权”,由代理机构“统一运作”,中国版权输出工作中的桥梁就真正建立起来了。在此,也呼吁国家在税收、资本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国内一两家大的版权代理机构,以推动中国版权输出事业的发展。
版权代理“朝阳还是夕阳”
在国际上,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分工的要求,版权代理人在出版界非常活跃,往往在版权贸易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例如版权贸易最活跃的美国有600多家版权代理公司。英国有200多家。即使在版权代理公司相对较少的德国、日本、法国和俄罗斯等国家,他们的版权集体管理制度也很健全,某种程度上,那些版权集体管理组织也在实施着版权代理人的角色。
那么在中国版权代理行业的状况如何呢?目前,经国家批准成立的专业版权代理机构有28家,从业人员不过百余人。即使再加上行业协会、文化公司和热衷于文化交流的海归人士,版权代理人队伍总共也就几百人而已。从版权代理分布的领域看,上述28家机构,除了有5家专业从事电影、电视、音像产品的代理,其余23家都限于图书版权的代理。而其中真正能在版权贸易中发挥作用的也就屈指可数的三四家。从服务内容看,版权代理机构的主要业务可分两大块:一块是国际版权贸易,例如代理引进和输出版权;另一块是国内版权代理,诸如联系出版、提供版权咨询,代理解决版权纠纷和代理诉讼等等。
从版权代理机构在国际版权贸易中的角色看,在国外,除了大型出版集团设有自己专门的版权贸易部门,大多数的中小型出版公司的版权贸易都是通过专业的版权代理机构去实现的。而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出版社无论大小都分别跟不同的海外出版商或海外版权代理机构进行业务往来,效率和效益低下不说,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当然这里有个客观情况,就是版权代理行业在中国的发展也就短短的十来年,中国版权代理机构的竞争力与海外中介机构相比,相对较弱。这种情况下,海外中介机构利用他们多年的资源优势,阶段性地垄断了海外的一大批优质的版权资源,并高价在中国兜售。这对中国出版社的涉外版权贸易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比较理想的状态是中国出版社对国内自己的版权代理机构“集中授权”,把版权的引进和输出交给专业、权威的版权代理机构去做,自己则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人到出版工作。这一方面是对国内年轻的版权代理机构工作的支持,支持他们和海外版权中介机构的竞争;另一方面也是节省出版社在人力,财力方面的开支,充分利用版权代理机构已有的人才专、渠道广、协调能力强等优势,有效维护自身的利益,避免版权贸易中的不正当竞争。
从版权代理机构在国内版权贸易的角色看,中国的代理机构在提供版权咨询,代理解决版权纠纷和代理诉讼等领域已有所涉及,但代理国内作者的工作几乎没有开展起来。最好的概括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作家代理是国外版权代理公司活跃在出版舞台的最重要角色。国外作家大多是由其代理人与出版社签约,并承担一揽子与其作品相关的版权事务。这样,作家可以更专心的投入到创作中去。但是目前在中国,作家代理这块业务没有能够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从作家角度而言,出于中国传统观念,更多的人喜欢亲力亲为,认为自己的稿费本来就不多,哪里愿意再给别人提成?就知名的作家来说,他们的作品一诞生就是“香饽饽”,哪里需要经纪人再去给出版社推荐稿子?所以很少有作家主动与国内的版权代理公司联系版权代理事宜。从版权代理公司角度而言,处于最基本的经济角度考虑,若以作家所应得稿费的10%作为代理佣金,大多数情况下是人不敷出,能出名的畅销作家和畅销书凤毛麟角,靠常规的稿费提成哪里能养活自己?所以积极性也不高。
出版和版权行业是公认的“朝阳行业”,版权代理尽管目前在中国困难重重,挑战大于机遇,也没有理由是“夕阳行业”。关键是中国的版权代理机构应当改变只为出版社服务的状态,要善于向版权的深处和广处挖掘潜力、求取效益。版权代理机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大潮中能否站稳脚跟,关键要看其拥有多少版权权利资源,如何去经营、盘活这些资源。没有这些资源,代理机构就等于在为“无米之炊”,无法为文化产业界提供服务,当然也就无法生存下去,更不要说发展了。
版权代理机构,通常被称作一座桥梁,一头连接着著作权人,另一头连接着著作权使用者。当前对国内的版权代理机构而言,当务之急是要开掘并抓住国内外两头的版权资源,积极尝试影视作品、计算机软件、美术摄影作品、实用艺术品和信息产业的版权市场;培养人才,找好定位,创立品牌,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具备全方位代理能力的版权代理公司。

阅读全文

与全国图书版权贸易统计数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
执转破成果 浏览:20
羊年限定金克丝现在多少钱 浏览: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