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关于网站使用图片侵权的问题
首先要对方提供版权证明,然后看你调用这张图片的来源处有否著名版权所有不准转载
Ⅱ 网站上发布的图片有版权吗图片侵权有哪些雷区
我们经常见到很多网站上都会有人发布图片,那些图片有版权吗?近年版来出现了很多图片版权权纠纷,图片侵权有哪些雷区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解答一下:网站上发布的图片有版权网站上发布的图片有版权吗?网站上发布的图片是有版权的。只不过有很多网站的版权作品未进行标注。图片侵权有哪些雷区呢?1、在原有的图片上进行改造也属于侵权。一些人可能觉得对原作品进行局部修改,就不算是侵权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著作权分为著作人身权与著作财产权,其中的著作财产权包括复制权、改编权、发行权等多项权利。未经著作权人同意,改造和使用著作权人的图片,同样构成侵权。2、网上图片切勿随意使用许多人在使用图片时,为图方便习惯上网寻找‘免费’素材。殊不知,这种做法很容易造成侵权。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使用他人作品必须经过著作权人的许可,除了因个人学习、时事报道、科学研究等十二种情形下使用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因此,大家在使用图片时一定要注意,免费网站免费下载并不代表可以任意使用,无法得知著作权人、不具有侵权故意都不能成为推卸责任的借口。
Ⅲ 商业网站使用网上图片版权问题
首先,确定你图片网站的来源,是图片资源网站还是其他网站。
如果是非图片网站,比如个人,机构,企业或行业门户,如果在这种网站你用它的辅助性设计的图片,没什么大碍,因为95%的情况下他们不是图片版权的持有者,但如果是人家发表的作品,比如艺术创作、画作或摄影什么的,尤其是有标志性代表性的图片,而且你是完全、完整和清晰地用在显要的位置(更甚至你有扭曲、映射或歧义等视觉误导的,让人对图片来源网站有可能造成恶劣影响的情况),那你要考虑对方是否借助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一般变更撤换并表明无恶意的情况下,人家是不会追究的。当然,除非你或你的网站能让他们借你疯狂地炒作一把,但这种几率太小了,毕竟你不是给CCTV做网站~·
如果是图片资源网站,那这种侵权的说服力度会降低许多,尤其现在是个知识产权淡漠的时代。更甚至有许多专业图片资源网站生成用户可以任意下载使用大量优质图片,如iecool.com,这种情况更是不用白不用。
其次,关于接到关于图片侵权的律师函改怎么办。
比如他会告知你***处用了他们的***图片,限定你立即停止使用并在指定期限内道歉和赔偿云云。
如果来自于我们说的非图片资源网站,尤其是知名机构或大型网站,那你就及时撤换掉,尽量不要以任何形式去回复对方,甚至是讨价还价,除了极其个别个别个别的情况外则不了了之。如果对方仅仅是于自称是***公司,拥有这些图的版权,并非你所直接用图的地方,那就更OK了,理都不用理,他要有心情邮寄律师函你就让他邮寄好了,根本不用去理他。
如果来自于专业的图片资源网站,那只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你找的这个网站肯定是非常差且图片质量不高的网站(下次找好点的哈~·),某个人除了发份邮件(e-mail居多吧)逗你玩下(并幻想你从天上给他扔个馅饼儿)外实在无聊得要跳楼自杀了;二是你很郁闷且有眼光地挑了家全球知名的素材网站,并且他们很幸运地在你或你做的网站上看到了他们的个别或大量素材资源,再并且他们很快很幸运的发现你或你做的网站在中国具有非凡的知名度甚至在全球闻名,那么你知道他们会有什么点子了...
补充:你商业归商业网站,至少不是图片资源为主的商业网站(也就是不是靠人家下载你的图赚钱的~),如果是这种情况,同时是大量地无任何告知地用人家知名网站的图,那得小心点儿~
明白了吗?累死俺了~~~~~~~~~~~~~
Ⅳ 网页图片版权问题
自己拍的照片绝对没问题,哪怕你拍的跟别人的景色一样,也不侵权。
所以你想怎么用都可以。
超链接别站的网址,你的意思是?在你的网站上弄个链接?
这个我没找到相关法条,如果可以的话,
你去问问你想链接的那个网站同意跟你链接不?
怕就怕,你没跟他们打招呼,
链接后,他们发现你的网站的点击率高,是因为做了链接,
找你麻烦。
Ⅳ 我把网络上的图片转载到我自己的网站,会不会涉及侵权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内容创作工作,对于这些人来说有一个很关心的问题,那就是在网络上搜索到的图片,视频音乐字体等能否直接拿来使用呢?把别人上传到网络上的图片转载到自己的网站上,又是否会构成侵权呢?接下来小编就这一问题给大家分析一下在使用图片的过程中,什么样的行为属于侵权? 以及该如何正确使用网络上的图片。
所以说在进行内容创作的过程中,想要不侵权最好是自己制作图片或者去取得图片原作者同意后再进行使用,私自转载或再加工,都是有可能构成侵权的。
Ⅵ 请问网络上的版权图片可以用做PPT教学使用吗
一、引用网络图片作为课件是否侵权
为教学的需要使用他人的作品属于合理使用的范围,不构成侵权。
二、相关知识:网络侵权额特征
1、网络侵权行为的实施具有简单易行性。由于网络是一个开放性的、巨大的虚拟空间,多数情况下在网络空间中从事任何活动是不需要与现实中的真实身份相关联的,而行为人无需具备高深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往往就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施侵权、欺诈行为。
2、网络侵权行为损害后果的发生具有即时性。这点与传统意义上的侵权有明显的区别。比如传统的光盘盗版首先要进行印制,然后通过多种渠道发行,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才有结果显现。虽然这种盗版行为从一开始就构成了侵权,但结果的发生却有相对一段时间的迟滞。而网络侵权无需这种传统的载体,只需借助无形的高速运转的网络进行上传,全世界的网友都可以访问载有侵权内容的网站,其他网络也可以轻易地为带有侵权内容的网页设置链接。而且网络的互动性使得他人不仅仅是被动地阅读或使用侵权标的,而且可以随意删节、添加、改动,并以各种链接方式广为传播,造成侵权的内容迅速扩展。目睹网络侵权行为的后果广为蔓延,而权利人却无可奈何。
3、网络侵权行为责任主体众多,具体到每件案件即原、被告确定困难。网络侵权行为责任主体主要包括始作俑者、传播者、网络服务商和搜索引擎。前两类是网络用户,后两类属于网络服务提供者。俗话说“擒贼先擒王”,但网络侵权责任的始作俑者往往难以及时确定,而传播者虽数量众多,但正所谓“法不责众”,或是赔偿能力不足等问题使大量的传播者被免于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网络世界中,权利人常常难以证明自己的适格原告身份,人们也难以有效识别网络侵权人。如原告单独起诉某一侵权人,常常出现行为人相互推诿责任、事实难以查清的情况。于是,原告常常出于降低诉讼风险考虑,把可能的侵权人一股脑地列为被告,至于被告是否都应承担责任问题则不予考虑。这无疑增加了审判的困难,也必然导致无辜涉诉的被告满腹怨言。
4、网络侵权案件取证困难。传统的侵权方式因为易于察觉因而也易于识别。而网络的流动性和交互性,决定了与传统侵权行为相比,网络侵权行为的范围广,取证难。网络中存在的数字化信息不存在连续性,对其所作的修改和删除难以发现和鉴别,具有不稳定性和易变性,使得网络上的证据失去原始性,因此网络中信息的证据能力令人怀疑。另外,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63条明确规定了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七类证据,根据证据法定主义原则,如果当事人提出的证据不在法定类型的范围内,则难以产生证据效力。因此,对网络侵权行为的认定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计算机领域的证据资源,可能因无法归入法定证据形式,法律地位不明确而无法释放其应有的效能。
5、网络侵权案件难以确定司法管辖。一般侵权行为的管辖主要适用被告所在地法或侵权行为地法。但是,因特网将全球的计算机及其网络连为一体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网络空间,同一侵权行为往往同几个地点相联系,物理位置在网络空间中的意义微乎其微,从而使传统管辖权的基础在网络空间中发生了动摇。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案件,人们不得不寻找新的管辖依据。
Ⅶ 请问网站上的图片受版权保护吗
按照我国著作权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未经著作权人的许可,发表、复专制、发行其版属权作品;剽窃他人作品;使用他人版权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的,都是侵犯版权的行为,著作权人可以依法追究相对人的民事、行政乃至刑事责任。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损害公共利益的侵权行为,版权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职权对行为人给予行政处罚。
在我国,图片(摄影作品)的版权保护期为首次发表后50年,截止于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著作权法不再保护。依照这一规定,50年前发表的图片现在都进入公有领域了,出版者可以自由使用,但是作者的署名权等精神权利(即人身权利)必须予以尊重。即使在合理使用情况下使用他人作品,也要承担指明作者姓名(即尊重署名权)和作品名称的义务。不论图片是否受版权保护,都应该标明图片作者和名称。
Ⅷ 百度上的图片拿来用会不会侵犯版权
使用网络搜索的图片,不能用于商业用途,只要符合《著作权法》第22条第1款的规定,就不涉及侵权,否则,就可以有涉及侵权。
网络搜索的图片是有著作权的,但对著作权的行使,法律作出了限制。《著作权法》第22条第1款规定,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七)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八)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九)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十)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十一)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
(十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因此,只要是符合上述规定的使用,不能用于商业用途,且要注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就不属于侵权行为,否则,就可能涉及侵权。
(8)网页上版权的图片能用吗扩展阅读:
使用网络、Google等搜索引擎非人工检索方式自动生成的图片资源,网络等搜索引擎公司对其图片的合法授权并未做承诺。
搜索引擎在其免责声明中往往明确,通过搜索引擎技术和服务所得的搜索结果链接的网页,以及网页的所有内容,均属于网页的所有者制作和提供,此外,网络等搜索引擎对其自身网站所包含的图片等资料的版权,也明确要求用户不得用于商业目的。
综上,无论是搜索引擎自身所提供的图片,还是其通过搜索引擎技术所检索到的图片,如果用户拟用于商业用途,都要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
《著作权法》第二条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国家的作者以及无国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的成员国出版的,或者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的,受本法保护。
第十六条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除本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外,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给予作者奖励:
(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
(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
Ⅸ 关于网络图片的版权问题
侵权与否要看图片使用者是否用作商业用途。若属于以下规定的十二种合理使用的情形,则不属于侵权:
《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七)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八)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九)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十)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十一)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
(十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一般需要检查图片的许可协议,如果是第一手的照片,有水印或声明需要版权的,就不能擅自使用。
请问你老人家识字吗
(9)网页上版权的图片能用吗扩展阅读
怎么看图片有没有版权
在网络首页搜索自己想要的图片。
搜索完成之后点击进去图片主页面,注意观看右下角的版权信息栏目,如果是有的,一般都是有版权的信息。另外一般高清像素高的图片也多有版权,具体的可以点进去仔细的观看一下,或者注明图片的来源。
有版权的图片需要获得作者的授权才能用于商业用途,不要盗用。
Ⅹ 使用网络上的图片算侵权吗
侵权的形式有很多种,主要是以下八种,你可以详细看看:
1、网页网站侵权
互联网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是万维网技术的出现。它使多媒体的数字化传输成为可能。那么,万维网的网页(网站)是否受产权保护呢?对于一个网页来说,一般都是由文字、图画、录音、活动影像等多媒体的元素构成。如果抄袭他人的网页,很可能构成侵权。因为网页可以作为“汇编作品”而受著作权的保护。只要该网页内容的选择或编排具有独创性,而抄袭导致被抄袭者的网页与抄袭者的相似即可。
抄袭网页还可能被控为不正当竞争。如果抄袭者与被抄袭者构成同业竞争,抄袭又导致两个网站相混淆,由此误导公众或消费者,抄袭者的行为就构成不正当竞争。
2、 网络上载和下载侵权
将非数字化的作品转化为数字化的形式,一般认为并没有产生新作品,而只是改变了作品的载体方式。在网络上使用作品的数字化权应运而生。而网络上载和下载侵权指的正是侵犯数字化权。据此,将现实世界的作品,包括文字、影视、音乐等数字化后上载到虚拟的网络空间,就得尊重原著作权人的权利。如果未经权利人许可(包括默视同意),将其作品数字化后“上载”到网上,就构成侵权。我国2001年修订的《著作权法》明确将此种行为定性为侵犯了作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与网络上载相对应,将网络上创作的作品下载,并以非电子化的方式出版、发行、传播等行为,在未经权利人许可,又不属于著作权的“合理使用”时,就极易构成侵权。因为网络创作受著作权保护,所以出版社、图书音像公司如未经授权将该作品下载并出版发行,就侵权了。有必要指出,无论上载还是下载,都要求行为人不以营利为目的。3、 网络转载侵权
世界范围内认可数字化权属于作者是原则。报刊,出版社无权擅自在数字化媒体上使用或者许可他人使用已发表的单个作品。因此,那些仅享有印刷出版专有权的出版社并不能染指电子图书的出版。网络媒体根据其“专有出版权”指控出版社印刷出版有关作品的案例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在我国有个例外,即报刊转载的“强制许可”:已在报刊上登载的作品,除著作权人声明或者报刊社受著作权人委托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以外,可以在网络上进行转载,但应按照有关规定支付报酬、注明出处。但网站转载、摘编作品超过有关报刊转载作品范围的,应当认定为侵权。4、P2P下载侵权
使用P2P下载文件时,实际侵权人是用户。用户未经权利人允许,擅自上载或下载作品的行为,不属于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他人已发表作品的合理使用,侵犯了权利人的复制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
各国法律一般规定,如果P2P服务者明知用户侵权仍然提供服务,或者经权利人提出确有证据的警告后,仍不采取移除侵权内容等措施以消除侵权后果的,则要承担与该网络用户的共同(或帮助)侵权责任。如此一来,P2P服务提供者往往成为成千上万的侵权用户的替罪羊,因为追究单个的网络用户既不合算,也没有治本。
不过,上述原则也确立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避风港制度。即自动提供上载、存储、链接或搜索服务,且对存储或传输的内容不进行任何编辑、修改或选择的服务者,并没有义务审查上载、存储、链接或搜索的内容是否侵犯他人版权,而仅承担在接到权利人通知后移出相关内容的义务。这就为Google、网络这样的搜索引擎营造了生存之机,因为它们并无义务审查所提供的内容是否侵权。
5、网络链接侵权
随着网络链接价值的日益凸现,相关侵权事件也接踵而来。不过,一般认为普通链接提供的是链接通道服务,设链者如同引路人,其服务器只存储了包含链接对象网址的超文本标记语言指令组成的文档,既没有复制也未传播被链接的内容,因此并不侵权。网络链接侵权一般指间接(帮助)侵权,即提供链接通道的服务者在知道链接指向的是侵权作品时,有义务及时停止链接通道服务以“抑制侵权”。否则构成帮助侵权。这一点我国《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规定得很清楚:“网络服务提供者通过网络参与他人侵犯著作权行为,或者通过网络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犯著作权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追究其与其他行为人或者直接实施侵权行为人的共同侵权责任。”
只有在明知网络用户通过网络实施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或者经著作权人提出确有证据的警告,但仍不采取移除侵权内容等措施以消除侵权后果的,才和该网络用户共同承担侵权责任。6、 域名抢注侵权
最典型的体现在驰名商标的抢注上。一般指行为人出于从他人商标中牟利的目的,恶意注册并出卖域名。基本特征表现为:将他人知名的商标、商号等商业标志抢先注册为域名,自己并不使用,而是为了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转让以牟利。也有的是为了损害驰名商标持有人的声誉,误导公众。这都是恶意抢注域名的不正当行为。7、 网络游戏侵权
随着网络游戏产业成为互联网经济的亮点,网络游戏侵权事件越来越频繁了。侵权者一般通过盗取网络游戏源代码,破坏技术保护措施,以“私服”、“外挂”等方式从事互联网游戏的侵权盗版活动。最典型的方式是私自架设服务器,运营他人享有著作权的网络游戏。8、 网络隐私侵权
司法实践中网络隐私侵权惯用的方式如下:第一,网站对个人信息的侵权,通常表现在监视、记录、制作、出售顾客的隐私资料,甚至与第三方共享,构成对隐私的侵犯;第二,对数据的搜集方法、范围、获取信息的途径、网站保障数据安全的措施和信息使用权限不加说明,或者没有自己的网站隐私政策;第三,电子邮件、网络广告对个人隐私的侵犯。比如用户资料大量泄露给广告商造成大量的垃圾邮件,利用技术措施窃阅他人电子邮件、篡改出卖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等;第四,网上购物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各种身份盗窃和在线欺诈也蔓延其中。
网络侵权当然远不止上述类型。例如,通过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或在BBS上发表不当言论侵犯他人名誉权的事情屡见不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