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古代文献版权时效

古代文献版权时效

发布时间:2021-11-24 10:42:03

① 中国古代有没有时效制度

现在绝大多数国家的民法都采纳了时效制度,包括物权的取得时效与消灭时效(中国现行民法并不承认“取得时效”),但如果说到时效制度的渊源,许多法学学者还是坚持相信“时效制度起源于古罗马,中国本来没有时效制度,因为它和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是不相容的”。殊不知,宋朝的民商法已经充分注意到物权的取得时效与消灭时效。

南宋初年,由于沿江抛荒的田地很多,宋政府便“募民承佃”,并立法约定:“蠲三年租,满五年,田主无自陈者,给佃者为永业”(《宋史•食货志》)。意思是说,农人承佃这些荒田,可蠲免三年田租,如果五年内不见田主前来主张权利,那么承佃人便自动获得荒田的产权。这便是宋政府对于物权取得时效的一项立法。

绍兴三年(1133),宋政府又订立了一项涉及取得时效的立法:“人户抛弃田产,已诏三年外许人请射,十年内虽已请射及拨充职田者,并听理认归业。官司占田不还,许越诉。”(《文献通考•田赋考》)换言之,如果一块抛荒田产的原业主在十年内不提出复业,那么承佃人便可以永久占有这块田产。占有十年,是宋代比较常见的不动产取得时效。

《宋刑统》中也有一条规定:“诸公私竹木,为暴水漂失,有能接得者,并积于岸上,明立标榜,于随近官司申谍。……限三十日,无主认者,入所得人。”人民捞到不知主的漂流物,需要报告政府,由政府贴出“失物招领”的公告,以三十日为限,若三十日后没人认领,则漂流物归所得人。“三十日”便是漂流物的取得时效。

宋朝还在民商法中详细规定了物权的消灭时效,即今日我们常说的诉讼时效。《名公书判清明集》所收集的民事诉讼判词中,有好几位法官都援引了时效制度的立法条文来处理相关诉讼,如在判决一起田产交易纠纷引起的诉讼时,法官引用法律称:“准法:诸理诉田宅,而契要不明,过二十年,钱主或业主死者,不得受理。”这一法条列出了田产纠纷诉权消灭的三个条件:一、契要不明;二、过二十年;三、钱主或业主死亡。其中“二十年”与“钱主或业主死亡”均构成权利消灭的时效,两者居一即丧失了诉权。

计算诉讼时效的起始时间点,宋代法律也已有明晰的规定:“诸典卖田宅,……其理年限者,以印契之日始,或交业在印契日后者,以交业日为始。”(《名公书判清明集》卷四)诉讼时效以交易合同加盖官印之日起算(如果是加盖官印后才交割产业,则从交付日起算)。也就是说,在宋代,一份田宅交易的合约正式生效之后,从生效日计算起的二十年内,如果发生纠纷,可以提起诉讼。这二十年为诉讼时效。超出二十年,诉权消灭。随着土地交易的日益频繁,南宋的诉讼时效实际上又出现了逐渐缩短的趋势,这也有利于政府尽快确认土地占有者的产权,保持社会经济关系的稳定。

在南宋另一起涉及家产纷争的诉讼案中,法官引用法条作出“驳回诉状”的判决:“分财产满三年而诉不平,又遗嘱满十年而诉者,不得受理。”(《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五)根据这一立法,宋人在分析家产时,如果认为析产不公平,可以提起诉讼,但如果过了三年才起诉,则诉权消灭。而遗嘱继承的诉讼时效则放宽至十年。

宋代商业发达,交易繁多,宋政府在田宅买卖、钱物借贷、典当取赎、亲邻权争端诸领域都设立了诉讼时效。有意思的是,宋朝的民商事立法还出现了类似今日民法中“时效中止”的规范,如《宋刑统》规定了收赎典当物的诉讼时效:“经二十年以上不论”,即二十年为诉权消灭的时效。但同时《宋刑统》又规定,“有故留滞在外者,即与出除在外之年。”“留滞在外”的时间,不计入时效。

我们完全可以说,宋代的时效制度已相当发达,怎么可以轻率断言“中国本来没有时效制度,因为它和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是不相容的”?许多中国的法学学者言必称罗马法,却对本土的优良法律传统视而不见。如果这不是无知,那一定就是偏见。

② 中国历时13年整理出版了什么文献

中国西北民族大学海外民族文献研究所24日披露,该所自2006年起整理出版流失在海外的敦煌古藏文文献,目前完成英藏9册、法藏22册(每册336页左右),并正在推动古藏文文献的数字化建设,有望完成具备智能检索功能的数据库。

“有些文献只剩残存断片,文字模糊,内容解读会有一定困难。我们在仔细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与传世的佛教文献进行比对,然后对文献拟名。”才让说,由于按照英法对文献编号的顺序出版,每册所涉及的内容较为繁杂,并非单一文献。下一步,将对文献分类辑录,更便于研究。

该所目前完成的敦煌古藏文文献影印本,也是英藏、法藏敦煌古藏文文献的首次完整出版。这将有利于研究公元8至11世纪吐蕃的历史文化及当时的民族文化交流史。

来源:中国新闻网

③ 文献的时效性是几年

一般都是近3-5年的吧,参考文献太久远的话,里面的观点不一定是正确的,毕竟时代在进步,技术也在进步,我建议不找文献还是去汉斯 出 版 社找,最新的文献都是在那上面首发

④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古代文献的错误

古代文献的错误应该如何面对这还是问题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最科学的态度!

⑤ 古代文献中的“太”和“大”是一直没有区分吗如果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从用法上看,古文字阶段的“大”有一部分后世读如“太”。就是说先秦时期并没有“太”的写法,人们也没有区别“太”和“大”的意识。但随着“大”的一部分意义渐趋独立,产生了要用两个词分别记录它们的客观要求,随后二者的读音可能会产生一些细微的差别。人们逐渐有了“太”的概念,它在意义上与“大”的区别逐渐明显,但此时它们仍都是用“大”这一个字形表示的,即“大”变成了多音字。当人们明显感受到这个身兼两职的字形常给人们带来麻烦的时候,才产生为“太”另造字形的要求。
从古文字的情况看,后世“太公”、“太保”、“太子”、“太后”、“太师”、“太室”等的“太 ”在金文中一律写作“大”。秦代陶文中的“即墨大守”、“四川大守”、“清河大守”、“大官丞印”、“大原守印” 、“济北大守”3等,“大”字也都相当于后世的“太”。到西汉时代还有许多“大”是相当于后世“太”的例子,但这时已经有了为 “太”专造字形的要求。
目前所能确定的区别于“大”的“太”字形最早就出现在西汉时代。汉武帝时代的骀荡宫壶中“太初 ”字作“太”。

⑥ 古代出书有版权吗,是如何保护作者权益的

古时候的版权标识是非常厉害的,古代也会对自己的版权进行保护维权的。一般版权保护方式分为精神权和财产权两个方面。

我们常常看到那些沸沸扬扬的版权官司,会觉得小题大做,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意识这些权利的存在和重要性。所以,在生活中我们都要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要仔细保护自己的每一项权利。著作权的各项权益保护期为作品发表或作者去世后五十年。

⑦ 古代四大发明的所有版权费用,应该可以让全世界付出版权费用吧!收取吧

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谁会给你呢?现在的美国跟老股东那么强的,虽然说我们中国也不弱,但是没有人会很傻的,去收这四大发明的费用。

⑧ 引用古代文献的参考文献格式

古代文献的参考文献格式可以写为:

[1]李贤.明一统志:卷七十四[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2]李贤.明一统志[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卷七十四)

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8)古代文献版权时效扩展阅读:

一、专著、论文集、报告的写法: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二: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如:

[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l.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⑨ 毕业论文中所引用的古代文献中的文言文会计算在抄袭之内吗

不会的。因为举例论证是论文论证的一个主要方法,在毕业论文中引用古代文献中的文言文是一种合情合理的论证,怎么算是抄袭呢?

⑩ 请教一个有关于古代文献的问题

昆仑有多义,印度只是其中的一种解释。具体何意要联系上下文理解,不可断章取义。
解释一
1.古代亦写作“昆仑”。昆仑山。在新疆西藏之间,西接帕米尔高原,东延入青海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上有瑶池、阆苑、增城、县圃等仙境。
《庄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
《楚辞·离骚》:“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
唐 韩愈《杂诗》之三:“昆仑高万里,岁尽道苦邅。”
宋 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2).古代西方国名。
《书·禹贡》:“织皮,崐崘、析支、渠、搜,西戎即叙。” 孔 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一说此指昆仑山。孔颖达疏引 郑玄 曰:“衣皮之民,居此昆仑、析支、渠搜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3).古代泛指中印半岛南部及南洋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温水》:“闇中大战,谦之手射阳迈柁工,船败纵横,昆仑单舸接得阳迈。”
唐 张籍《昆仑儿》诗:“昆仑家住海中洲,蛮客将来汉地游。”
《旧唐书·南蛮传·林邑》:“自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为昆仑。”
(4).“ 昆仑奴”的省称。
唐王维《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并师子、昆仑各二。”
(5).泛指奴仆。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余德》:“向暮,有两昆仑捉马挑灯,迎导以去。”参见“昆仑奴”。
(6).特指昆仑奴磨勒。
明王錂《春芜记·说剑》:“你看他乘云驾雾凭虚走,早把那昆仑秘术来传受。”
清 顾彩《髯樵传》:“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昆仑。”参见“昆仑奴”。
(7).古代称皮肤黑色的人。
《晋书·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传》:“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崐崘。”
《旧五代史·慕容彦超传》:“尝冒姓阎氏,体黑麻面,故谓之阎昆仑。”
(8).指玉制酒器。
唐 李商隐《魏侯第东北楼堂书所见成篇》:“锁香金屈戌,带酒玉昆仑。”
(9).酒名。“昆仑觞”的省称。
唐 陆龟蒙《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诃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昆仑。”原注:“酒名。”参见“昆仑觞”。
(10).道教语。指头脑。
《云笈七签》卷十二引《太上黄庭外景经》:“子欲不死修昆仑。”
《云笈七签》卷十七:“眼为日月,发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昆仑。”
(11).脐之别名。
《黄庭内景经·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 注引《玉纬经》:“脐中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极,一名太渊,一名昆仑,一名特枢。”

解释二
(1).山名。在西藏、新疆和青海之间。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
《淮南子·原道训》:“经纪山川,蹈腾昆仑,排阊阖,沦天门。” 高诱 注:“昆仑,山名也。在西北,其高万九千里。”
陈毅《昆仑山颂》诗:“昆仑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
(2).指汉代汶上明堂的通道。
《史记·封禅书》:“济南人公玊带上黄帝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
《史记·孝武本纪》:“济南人公玊带上黄帝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於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如带图。”参见“昆仑道”。
(3).古障塞名、一名昆仑障。西汉置。在今甘肃省安西县南。为宜禾都尉治所。
(4). 东晋、南朝时指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其肤色较黑。
《南齐书·王琨传》:“父怿不慧,侍婢生琨,名为昆仑。”按,昆仑,同“昆仑”。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昆仑》。
(5).中国古代泛称今中印半岛南部及南洋诸岛以至东非之人为昆仑。
参阅《太平御览》卷七八六引 三国 吴万震 《南州异物志》、卷七八八引 竺芝《扶南记》、 唐 义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6).古岛屿名。亦译军屯山。即今越南南部湄公河口外的昆仑岛。为古代海舶往来东西洋必经之地。
《岛夷志略》和《星槎胜览》有专条记述,《郑和航海图》亦有此岛。
(7).针灸穴位名。位于足部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凹陷处。
《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诀·足三阳经总穴名》:“足太阳膀胱经,行足股后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阴……昆仑,跗阳。”
(8).广大无垠貌。昆,通“浑”。
汉 扬雄《太玄·中》:“昆仑旁薄,思之贞也。” 司马光 集注:“昆,音魂;仑,卢昆切。”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元气昆仑,充满天地。”

阅读全文

与古代文献版权时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申请商标到哪个部门 浏览:762
购买无形资产的相关税费可以抵扣吗 浏览:982
商标注册被骗怎么办 浏览:160
朗太书体版权 浏览:268
大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浏览:680
马鞍山向山镇党委书记 浏览:934
服务创造价值疏风 浏览:788
工商登记代名协议 浏览:866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
创造者对吉阿赫利直播 浏览: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