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典权是物权还是法律
典权是物权。典权是指占有、使用、收益他人不动产的一种物权。所以它是物权中的一种。在古代,通常会使用典当一词,这就涉及到典权。典权的效力,主要涉及典权当事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零五条
本编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产生的民事关系。
第二百四十条
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第二百四十一条
所有权人有权在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上设立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用益物权人、担保物权人行使权利,不得损害所有权人的权益。
㈡ 典权是担保物权还是用益物权
典权是典权人支付典价,对他人的不动产进行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
典权是用益物权。
㈢ 典权是自物权吗
不是,是他物权抄。
自物权是指权袭利人对于自己所有的物所排他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而他物权则是指,权利人对于不属于自己所有的物,而依据合同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他物权一般不包括处分的权利。因为只有享有所有权的人,才能合法行使处分权。他物权往往不能排他享有。常见的他物权有:地役权、地上权、典权等等,此外,除了这些用益物权以外,所有的担保物权也是他物权。 (参见网络“他物权”)
㈣ 在物权当中:“典权”是指什么
什么是典权?
所谓典权是指房屋所有权拥有者有将其房屋典当给他人以获专得利益的权利。房屋典属当是指承典人用价款从房屋所有人手中取得使用房屋的权利的行为。
承典人与出典人(房屋所有人)要订典契,约定回赎期限(即存续期),一般期限是3年到10年不等。到期由出典人还清典价,赎回房屋。
典价无利息,房屋无租金。典契中一般规定,到期不赎的,由承典人改典为买,也可经双方协商,续期再典。承典人除占有房屋供自己使用外,在典权存续期内,还可以将房屋转典,或出租给他人,并且可以典权作为抵押权的标的物。
㈤ 典权为什么没放到物权法中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杨立新 2005年9月23日
评论《物权法》草案,最有意思的莫过于看看典权了。法律业界的人士说到《物权法》草案规定典权,是“三进三出”,尽管有些夸张,但是说的也有道理。在数次《物权法》草案中,经历了规定典权,不规定典权,又规定了典权,又不规定典权了的反复过程。这次公开征求意见的《物权法》草案又将典权删除了。从现在的情况看,不知道将来是不是还要把典权规定进去。
我是坚决主张要规定典权的。为什么?大概有以下几个理由:
第一,典权是我国古代物权法的传统制度,是我国民法独创的制度,因此,有些人认为典权是中国物权法的固有制度,是有道理的。在很久之前,在中华法系中就有典权制度。最初的典权不仅可以典房、典地,还可以典人,后来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就只有典房和典地了。一千多年以来,典权制度在中国发挥了重要的融资和担保的作用。现在的《物权法》草案规定的绝大多数物权制度都是欧洲的制度。细细清点一下,惟有典权是中国固有的物权制度,保留下来,应当是有发扬传统、保持民族特色的意思。
第二,近几十年我国典权制度的衰落,与实行普遍的公有制、计划经济和人民相对贫穷有关。在建国初期,土地和房屋存在私有制,因此,典权制度还是被广泛地使用,那个时候的典权纠纷很多,需要法院处理。至公社化和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之后,新设的典权就不多见了,但是由于典权的典期很长,因此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的80年代,典权纠纷才基本灭绝。因此,我认为,我国人民不是不需要典权,而是在那个时候不存在典权生长的土壤。
第三,现在我国人民是不是需要典权?回答应当是肯定的。首先,在城市,房屋已经私有化,基本上不存在公有住宅的出租问题;在农村,农民的住宅都是私有的;既然存在私有住房问题,而且是普遍的存在,那么,典房就会存在。其次,在城市,虽然土地属于国有,不能设置典权,但是土地使用权却可以设典;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只要准许,也可以设典,因此典地并非不可能,而仅仅在于政府所持的态度。计划经济已经改变,土地和房屋都存在私有,因此典权有存在的土壤,就会发生、发展。
第四,在现实生活中,法律为人民的融资方法增加一个新的渠道,会更有利于人民的生活。例如,闲置的房屋不愿意出租,又不愿意出卖,就可以典出去,所有权人既能收到典价进行使用,又能够保留所有权,不至于灭绝产业,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而且“物权法定主义”是物权法的基本原则,《物权法》不规定典权,法律就不承认典权是物权,当事人约定典权就没有法律根据,就会限制人民的权利。从这一点上观察,典权的设立,甚至关系到《物权法》是不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大问题了。
出于以上四点考虑,我极力主张《物权法》应当规定典权。我们说,尽管“三进三出”的说法有些夸张,但是典权在《物权法》中已经两进两出了。我劝立法机关还是要好好斟酌,看到《物权法》规定典权只有益处,没有害处。既然如此,干吗非要叫劲,非得把典权清理出物权体系,将这个土生土长的传统的物权制度扼杀而后快呢?因此,我说《物权法》对典权应当“三进”,而不要再“出”,就会给人民一个既新又旧的物权制度,使人民在物权法的规定中又有一个可以自由利用的空间,岂不是更好?
注:杨立新 是法律界的名人
㈥ 典权是否属于物权
楼主你好
典权是物权的一种,只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内没有规定。回但是典权是实答际存在的,如《民通意见》中就有关典权的规定(《民通意见》第120条),一些行政法规也有规定典权(《典当管理办法》)。
因此可以说,典权是我国的法定物权,只是没有像所有权等物权那样有系统的统一的规范下来。
㈦ 现在司法考试还会考“典权”这个概念吗这个带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到底是属于用益物权还是担保物权典权人
典权应该属于用益物权,所谓典权,是指占有、使用、收益他人不动产的一种物权。由他的定义就可以看出 点权人有权力或者孳息
㈧ 什么是典权
典权在法律上的性质,也就是究竟属于何种物权,目前有不同意见:
一是用益物权说。所谓用益物权是指以支配他人之物的使用价值为内容的物权。主张典权是属于用益物权而非担保物权的理由主要是:⑴典权的发生是基于典物所有权派生出来的权利,以对标的物的使用价值的支配为内容,目的在于对标的物为使用收益,这与担保物权的内容为对标的物的交换价值的支配、目的在于担保主债的履行有明显不同。⑵出典人在典物价格低落时,只需要抛弃回赎权,就可以对不足部分的典价不负清偿责任,而这也与担保物权的主债务人在担保物的价值不足清偿债务时,仍负清偿的责任不同。⑶典权并不具有担保物权的属性,亦即典权不具有不可分性、从属性、物上代位性等属性。
二是担保物权说。担保物权是指为了确保债权的实现,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以自己的动产、不动产或权利为标的而设定的,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权利人有权就该财产变价并优先受偿的一种限制物权。主张典权属于担保物权的理由主要是:⑴民间设定典权多因经济困难而到典当行融通资金,并出典不动产作为借款的担保物,所以就社会作用来说,典权应该是担保物权。⑵典权的取得与返还,依存于典物,典物的提供不能说没有担保的作用。⑶出典人虽然没有义务提出典价回赎典物,但这只是法律赋予出典人任意选择回赎与否的权利,并不否认出典人有偿还典价的义务;何况出典人不为回赎的时候,乃是以典物的所有权代替典价,将其所有权移归给典权人,作为偿还典价的方法,并不是说出典人没有偿还典价的义务。再就典价作为金钱而且需要偿还的关系来说,实质上出典人所负的金钱债务,无论名称如何,跟金钱债务并无不同,可见典权具有担保物权性质。
三是双重权利说。 双重权利说主张典权兼具有担保物权及用益物权二者之性质。其主要理由在于:(1)在法制史上,典与质并无严格区别,所以从沿革解释来说,典权原本就兼有担保物权与用益物权的性质;(2)典权人虽具有使用收益的权能,但典权人大多是富有之人,其设立典权乃在期待取得典物的所有权,使用收益仅为其次要目的,所以从社会作用来说,典权不能认为是单纯的用益物权;(3)虽然说典价是使用收益的对价,而不是以借贷为前提,但典是受金钱的融通而运用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如果以典为纯粹的用益物权,则典权的回赎权将难以说明。因为如果以典价作为设定典权的对价,则典权消灭的时候,应该没有返还对价的必要,所以回赎的时候,需要由出典人提出原典价,这跟营业质的回赎无异。
在上述三种学说中,用益物权说为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