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建立商标权是否被侵权机制
企业的商标管理一直是我最感兴趣的课题。建立企业的商标侵权反应机制,应当是属于这个领域。但是对于如何建立这个机制,我认为每个企业都每个商标都有其特性,目前均还没有一个非常成熟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与思路。就我个人的理解,建立企业商标侵权反应的机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企业内部的商标管理:包括企业商标权利的确立,使用档案管理。企业商标的稳定性、显著性、知名度对能否认定侵权有非常大的影响。作为企业的商标管理者,应当对其进行动态的管理。
二、侵权线索的发现。可以分成两个部分进行,A:及时发现可能侵权的商标,对已注册的商标进行争议或者撤销。这从源头上削弱对方的抗辩。对方的活动范围也是可能出现现实商标侵权的疑似之地。B、现实侵权的发现。这一方面可以在企业自身的培训中培养员工的侵权发现意识,建立经销商举报渠道等内部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委托外部第三方公司进行调查。
三、发现侵权线索以后制定相应的方案应对。
❷ 知识产权贯标认证的流程条件资料
【办前必读】
第一、贯标的认识
1、贯标"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国家标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制订,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颁布,于2013年3月1日起实施.这次贯标的大力实施意味着国家要规范市场,加大知识产权的有效监督与管理,也是正式吹响了企业优胜劣汰的号角
第二、贯标对企业有哪些重要价值
1."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作为我国首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实施贯标将作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基础条件,是企业申报科技项目的前提.
2.贯标有助于提升企业领导和广大职工知识产权意识,调动职工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3.推动企业产生具备高附加值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通过自己生产销售或通过技术贸易许可转让他人,将给企业带来丰厚经济收益.
4.提升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在企业融资上市、投资并购及企业出售等资产运作上获取更大的收益.
5.巩固企业市场地位,通过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使企业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销售市场的地位明显增强.
6.贯标验收合格后,可向科技主管部门申请战略推进项目、专利实施计划等项目.
除了上述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外,在一些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文件中,已经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认证情况作为科技项目立项,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认定的重要参考条件或者前提条件.及早通过贯标及认证,将有利于企业享受有关的国家政策、加快企业发展.
第三、贯标启动的背景
1、为了企业实现全面现代化的进程,十七大提出要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国家2013年启动两化融合战略,即工业化和信息化,贯标作为两化融合战略的关键一环,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启动贯标,在政策推动下,截止2017年中期,全国已经有20多个省开展了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工作,超过1.8万家企业通过贯标,并都进入了国家、省、市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行列,通过第三方认证审核的企业约4000家.
2、2016开始,各部委加大对贯标的认可和支持度,2017年,形成了企业贯标的"小高潮",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纷纷加入贯标建设当中.
第四、贯标的有效期
3年,有效期满前3个月需要向认证机构申请复审.
第五、办理时间与费用
答:办理下证快,费用基本全网最低,有意详聊;时间90-120个工作日;
【办理流程资料及条件补助情况】
第一、申请条件
1、有经营所场所,没有场所可先筹备
2、有一定的员工数量;
3、纯贸易类企业除外,其他基本符合申请;
建议:(先申请几个商标,版权或专利),加大通过率,提供补贴力度;
第二、贯标实施流程
1、项目策划:划定辅导级认证范围,成立企业贯标项目组,建立与企业对接;通道,做启动会的准备;
2、启动大会:现场动员,办法管理者代表任命书,做贯标知识培训 ;
3、现场诊断:通过座谈、面访、查阅文件的方式,充分了解现有知识产权管理架构、知识产权方针和目标、管理体系、管理过程和管理资源,出具诊断报告,在双方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制定企业知识产
4、体系建立:协助企业依据标准要求,在已经形成的管理体系和文件寄出上,编制、规范、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及文件,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产权方针、目标,知识产权管理手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管理职责,管理资源保障,审核和改进,并一一落实签发;
5、试运行:各部门按新的管理体系和文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形成记录文件,并反馈新制度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6、内审/管评:组织企业进行贯标内审和管理评审,形成内审和管理评审记录,做认证准备.
7、认证:提交认证请求,配合完成文审和现场审核,直至获得证书
-第三、贯标认证流程
【提交认证申请书→签订认证合同→第一阶段审核(包括文件评审)→问题整改→第二阶段审核→不符合项的跟踪整改→认证决定→颁发认证证书
❸ 新闻采访报道中如何避免侵权
(一)使用原创或经授权的作品
一般来说,新闻媒体均会有选择性地与一些较大的新闻机构或图片社(公司)签订供稿、供图协议,以充实丰富自身媒体版面内容。因此,在刊载他人文字、摄影作品时,可以尽量使用已签订供稿、供图协议的作品,或他人已经明示授权使用的作品,尽量不转载网上来源不明的作品。为了增加可供使用的作品范围,媒体亦可从自身条件出发,考虑与其他媒体签订资源合作互用协议,互相使用对方的原创作品。有条件的媒体,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图片库、“图片超市”,上传自身摄影记者的作品,在编辑版面时尽量自身的原创作品。
(二)注明联系方式以避免诉讼
《著作权法》规定一些时事性新闻可以无偿转用,作者明确不得刊登的除外,但如果新闻里有评论内容,就受《著作权法》保护。若确有必要转载未经授权使用的作品,又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可以在文章后注明稿费领取的联系方式,虽然不能完全避免侵权,但可以降低诉讼风险,至少可以降低侵权的主观恶性。
(三)转载视频时也应避免侵权
国内很多网站转载他人视频采用了“嵌套”播出模式,即直接链接视频网站播出的电影、电视等视频节目。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有关规定,网站链接他人录音录像作品,应当承担共同侵权责任,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有些著作权人很难联系,因此在支付著作权报酬上,网站难以操作,而且对著作权人的认定也有困难。所以视频内容除自己原创的外,可以考虑严格转载央-视、卫-视的时事类视频新闻。如果确实需要转载使用无法联系权利人的视频,依据《著作权法》、《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可委托中国版权协会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收转稿费,以避免侵权。
(四)纸媒转载作品尽量不上网
媒体转载他人享有著作财产权的作品,权利人大多可通过网络搜索查询得知,因此,传统纸媒转载他人作品的,应尽量不要向自己的网站传稿,在电子版传版时应先考虑对转载的作品进行技术性处理,如对该稿件或图片作出删除或替换等,以免遭至诉讼。
互联网时代,侵权问题显得愈发复杂化,作为内容输出方,如果想要理清关系,我建议是和第三方版权服务平台合作,比如鲸版权、维权骑士等,从版权登记确权、版权监测、版权保护、版权分发、版权交易到版权风控,有一系列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