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我国物权行为无因性

我国物权行为无因性

发布时间:2021-11-15 02:57:35

物权的无因性是什么意思

所谓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又称物权抽象原则,指物权行为在其效专力和结果上不依赖其属原因行为而独立成立,即原因行为的无效或者被撤销不能导致物的履行行为的当然无效和撤销。根据无因性原则,当原因行为被撤销或者无效时(比如买卖合同被宣告无效),依此原因行为所为的物的履行行为(比如出卖人将标的物交付给买受人并移转所有权的行为)却不会当然无效。因为当事人物的合意并未失效,物的取得人因此而取得之物权不能因之而被撤销。此时,已为物的交付的当事人可以向物的取得人提起不当得利返还之诉,但不能行使物上请求权,更不能向第三人行使物上追及权(如果买受人已将标的物再次转让给第三人的话)。

Ⅱ 什么是物权的无因性

所谓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又称物权抽象原则,是德国民法创立物权行为概念回。指物权答行为在其效力和结果上不依赖其原因行为而独立成立,即原因行为的无效或者被撤销不能导致物的履行行为的当然无效和撤销。债权行为是物权的原因,物权行为的成立于生效不瘦债权行为的影响,即谓之无因。也就是意味着当事人一方在交付标的物之后,债权行为被宣告无效或撤销的,物权行为的效力不受影响,如:买受人继续保有标的物的所有权,丧失所有权的出卖人只能行使不当得利返还的请求权,而不能行使物上请求权。
举例说明:
甲(房主)与乙(买房者)在10月1日签订一份买房合同,10月2日乙交付50万首付金给甲,10月3日甲将房屋交付给乙并进行过户登记。然而,10月4日甲以受到欺诈为由主张买房合同应被撤销,次年2月法院终审判决撤销该合同。
若依据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则可认定:1.买卖合同自始无效;2.乙保留房屋所有权,甲可依不当得利请求返还;3.甲保有50万首付金的所有权,乙可依不当得利请求返还。

Ⅲ 结合新物权法,论述物权行为无因性。

代表性的设计方案是社科院梁慧星先生、人民大学王利明教授、西南政法李开国教授以及人大法工委的物权法草案。他们对所有权体系的设计不尽相同,尤其体现在对国家所有权的态度方面。 具体而言,1、梁慧星先生物权法草案中,第二章对“所有权”进行了规定。该章共分六节,即关于所有权的一般规定、土地所有权、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不动产相邻关系、动产所有权和共有。该体例的特点是按照民法基本理论,以所有权的标的为标准将所有权分为不动产所有权和动产所有权,以此为基础再做进一步划分。这有别于《民法通则》对所有权的分类。(《民法通则》以所有权的主体为标准,将所有权分为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公民个人所有权,反映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他认为,包括《民法通则》在内的中国现行民事法律以所有权的主体为标准,将所有权分为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公民个人所有权,这种所有权分类,更多具有政治意味而不是法学意味;民法中所有权的主体无论是国家、集体还是个人,其所有权的性质都相同,保护的手段并无差异,对合法财产应予一体保护。[1] 2、王利明教授建议稿第二章“所有权”分节对“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公民个人所有权”作了较为全面的规定。在第二节“国家所有权”的“一般规定”里分条规定了国有土地所有权(第103条)、国有自然资源所有权(第104条)、矿产、水流资源所有权(第105条)、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第106条)、公用财产(条107条)、文物(第108条)、国家的财政收入(第109条)、国家投资形成的财产(第110条)、罚没的财产(第111条)、所有权不明的财产(第112条)。[2]王利明认为,物权法规定国家所有权及集体所有权十分必要。物权法作为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必须反映所有制关系的现实,因为“一定所有制关系所特有的法的观念是从这种关系中产生出来的,”[3]在物权法中,必须对各种不同的所有制类型作出确认。如果物权法中对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制度缺乏规定,则现实中迫切需要法律作出规定的问题将在物权法中缺乏法律依据,这不仅会使一些财产权的纠纷因缺乏规则而难以解决,同时也会使一些财产关系因不能获得法律的调整而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物权法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可以说物权法存在着明显的漏洞。3、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征求意见稿)》于2002年1月出台。第二部分规定“所有权”,包括第四章至第十一章。第四章“一般规定”。第五章专门规定“国家所有权”。第六章专门规定:“集体所有权”。第七章规定:“私人所有权”。4、西南政法大学的李开国教授等则坚持折衷说。他指出,在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公民个人所有权问题上,既不赞成梁氏建议稿所作的过分淡薄的处理,也不赞成王氏建议稿和人大征求意见稿专章专节地分别规定,主张采俄罗斯民法典的立法例,在所有权通则部分进行简明扼要的规定。[

Ⅳ 物权行为无因性到底是什么!

债权行为是物权行为的原因,物权行为的成立和生效不受债权行为版的影响,即谓之无因。权这意味着在交付标的物后,债权行为被宣告无效或撤销的,物权行为的效力不受影响,
如 买受人继续保有标的物所有权,丧失所有权的出卖人只能请求返还不当得利,就是因为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其物权效力不受影响。

Ⅳ 物权行为无因性是什么

所谓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又称物权抽象原则,是德国民法创立物权行为概专念。指属物权行为在其效力和结果上不依赖其原因行为而独立成立,即原因行为的无效或者被撤销不能导致物的履行行为的当然无效和撤销。债权行为是物权的原因,物权行为的成立于生效不瘦债权行为的影响,即谓之无因。也就是意味着当事人一方在交付标的物之后,债权行为被宣告无效或撤销的,物权行为的效力不受影响,如:买受人继续保有标的物的所有权,丧失所有权的出卖人只能行使不当得利返还的请求权,而不能行使物上请求权。
举例说明:
甲(房主)与乙(买房者)在10月1日签订一份买房合同,10月2日乙交付50万首付金给甲,10月3日甲将房屋交付给乙并进行过户登记。然而,10月4日甲以受到欺诈为由主张买房合同应被撤销,次年2月法院终审判决撤销该合同。
若依据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则可认定:1.买卖合同自始无效;2.乙保留房屋所有权,甲可依不当得利请求返还;3.甲保有50万首付金的所有权,乙可依不当得利请求返还。

Ⅵ 我国民法上认为:不应该承认物权行为的无因性为什么

因为中国学者对物权行为理论的普遍看法是承认其独立性,不承认其无因性,认为独立性不导致无因性的必然贯彻,类似瑞士民法对物权行为的看法。

当今中国立法中是否存在物权行为的规定,学者间存在分歧,但实践中却建立了一些符合物权理论的规则。

比如在不动产司法实践中,针对标的物或权利证书交付后一方当事人(主要是出卖人)反悔提出撤销并返还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一些司法解释性文件中规定,标的物的交付应该维持,并许可当事人补办登记手续;至于当事人的合同争议,可以用债权关系来解决。

(6)我国物权行为无因性扩展阅读:

一些学者认为无因性理论妨害了交易的公正,理由有:

(1)在买受人将物出卖给第三人,而第三人为恶意时,出卖人也无法要求第三人返还原物,而只能返还不当得利,这一点违背公正原则。

(2)买受人如果以此物为其债权人设置担保物权,按照物权优于债权的原理。出卖人也无权取回原物 ,而只能要求赔偿损失,这对出卖人不利。

(3)法院如果对该物强制执行,出卖人也不能提出执行异议,这也对出卖人不利。

(4)如果买受人被宣告破产,那么出卖人也无法提出别除权。

(5)如果继承人为上述处分后,第三人根据继承人的处分取得了物权。根据无因性理论在继承有错误的情况下,财产无法从第三人处适用。

(6)如果物权在第三人处灭失,买受人也可不负责任。

Ⅶ 我国不承认物权行为的无因性,那么无效的债权行为 +登记是否发生物权变动

是这样,不承抄认无因性意味著继受取得必须以有效的债权行为为前提,但是原始取得跟债权是没有关系的。
你所说的情况,我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受胁迫订立的房屋买卖契约,由於可撤销,出卖方享有撤销权,这个撤销权是一个形成诉权,通过起诉,法院判决胜诉,契约归於无效,这时买受方自然不能继受取得房屋所有权,登记也无效,以判决书为准。
第二个,如果是出卖他人房屋的无权处分行为,买受方不知情,则可能构成善意取得,此时原房屋所有者即使不追认买卖契约使该效力待定的契约归於无效,也不影响善意取得的成立。此种情形属於法定缘由的取得,而非基於权利或原所有者的意思,是原始取得。第二个如果不好理解就将房屋视作夫妻共有,房产证上只有丈夫的名字,丈夫不经妻子同意而出卖房屋,同样是无权处分。

Ⅷ 我国的《物权法》等法律是否体现了物权行为的“无因性”

我国抄对物权行为无因性采取的袭态度
2007年《物权法》第15条区分了导致物权变动的合同的生效和物权变动本身的效力,但并未认可“物权行为”的存在。相反,该条将买卖等德国民法列为“债权合同”的合同称为“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反而承认了买卖等合同的直接或间接物权效力。第25条至27条则采两可表述,未明确有关“法律行为”“约定”的性质。总的来说,《物权法》对物权行为理论持回避态度。

Ⅸ 物权行为无因性的我国态度

2007年《物权法》第15条区分了导致物权变动的合同的生效和物权变动本身的效力,但内并未认可“物权行容为”的存在。相反,该条将买卖等德国民法列为“债权合同”的合同称为“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反而承认了买卖等合同的直接或间接物权效力。第25条至27条则采两可表述,未明确有关“法律行为”“约定”的性质。总的来说,《物权法》对物权行为理论持回避态度。

Ⅹ 物权行为无因性被我国法律承认吗可以用个案例解释什么是无因性吗

根据你的描述:来
1、我国不认自可物权行为无因性。
例:甲有一手表丢失,被乙拾得,乙将该手表卖给丙,乙取得合理价款后,将手表交付给丙。丙能否取得手表所有权?
根据无因性原则,乙与丙的交易,是不考虑乙取得手表的方式的。所以,丙能够取得所有权。
但我国不认可无权无因性,需要考虑乙取得手表的合法性,即因为乙是拾得以实物,并非合法所有人,无权处分手表,所以,丙无权取得手表所有权。
希望对你有帮助。

阅读全文

与我国物权行为无因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