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临摹美术作品售卖算不算侵权
临摹美术作品售卖算侵权,不属于合理使用。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损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六)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七)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八)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九)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十)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十一)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十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前款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
② 临摹作品有没有著作权,临摹作品是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吗
你好!
关于临摹作品的著作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若原作品仍在的有效保护期之内,则其临摹作品不享有新的著作权。这种观点将原作享有与否视为临摹作品取得著作权的限制条件,然而著作权法的一般原理决定了作品的著作权随其完成而自动取得。若对临摹品不能给予著作权保护,则对一切临摹品都是适用的;如承认临摹品作为一件独立的作品取得著作权,而又将一件其它作品的保护期限作为限制条件,从逻辑上说不合理。
(2)临摹作品作者仅可对其临摹品在原作基础上表现出独创性的部分享有著作权。 这种论点忽视了艺术品的特殊性,以为艺术品的独创性可以象专利那样,清清楚楚地写出创新点和权利要求。
(3)临摹作品是否享有著作权,应视该临摹作品对于原作品是发展、进步了,还是倒退、落后了。若属于前者,临摹者将享有通过再创作而发展了原作品的艺术性这一先进部分的著作权;若属于后者,临摹作品对于原作品而言是倒退,甚至是糟粕的情况下,则不可能享有任何权利。 这种观点更脱离实际。艺术品的质量水平高下是一种非常主观化的判断,怎么可能象专利那样用先进性的标准来规定。不可能所有艺术品都能雅俗共赏,在现实中,为艺术家及爱好者所欣赏而被普通人目为涂鸦的作品时有所见。
如能提出更加具体的问题,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③ 临摹写真对于侵犯著作权吗
临摹名画不侵犯著作权。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行为人对在公共场所所设置或者陈列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的,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或者名称、作品名称,并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2021年6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十项
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或者名称、作品名称,并且不得影响该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十)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
由不同作者就同一题材创作的作品,作品的表达系独立完成并且有创作性的,应当认定作者各自享有独立著作权。
④ 临摹他人绘画作品,并且出版,侵犯著作权吗
如何保护原创者的合法权益
来小鹏:在权利产生阶段,虽然我国的著作权采用自动取得的原则,即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产生,但为更好地维护原创者的合法权益,建议原创者向有关部门进行著作权登记。这有助于解决因著作权归属造成的著作权纠纷,并为解决著作权纠纷提供初步证据。
在权利保护阶段,原创者对于侵犯其私权利的行为,既可以采取自力救济,即与侵权人私下和解的方式,也可以根据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通过公力救济,即采取法律途径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张伟君:著作权法保护美术作品原创者的合法权利,禁止对美术作品的非法复制以及临摹。特别是要禁止那些卖假画(赝品)以及抄袭剽窃原作的行为。但是,对于为了个人学习绘画需要的临摹,只要不公开发表和销售,则属于合理使用的范围。那些在合理借鉴基础上创作新作品的行为,也不应该追究其法律责任。
祝斌:一旦遭受侵权,原创者要注意收集证据,根据侵权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维权策略,合理预算索赔额,并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侵权情况,提供线索,以有力地打击大规模侵权行为。同时,行业协会要承担公益性维权责任。
临摹是否对原作者构成侵权
张伟君:临摹画不管是对原画的精确复制还是对原画的有所改变(但两幅画在视觉感受上没有明显区别),如果未经原画作者授权,都可能构成侵权,出版机构也要承担侵权责任。但是,我们要区分临摹(复制)和借鉴原画的创意或风格而自己重新创作之间的区别。模仿或借鉴原画的一些创意或者风格而重新创作出一幅在视觉感受上不同于原画的新作品,这应该属于合理借鉴的范畴,不应该被认为是侵权。事实上,相同题材的美术作品在画面构图上雷同的情形也是很常见的,不能一概认为这种情形就是侵权。
来小鹏:在我国著作权法中,临摹不完全等同于复制。临摹作品是对原作品的复制还是演绎,宜由司法部门根据临摹作品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案认定。如果临摹作品为无独创性的复制品,由于复制品上未表明原作品的作者身份,则该行为实质上涉嫌构成对原作品的剽窃,根据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可能会成为著作权侵权行为。而当临摹作品有独创性时,临摹作品为自原画作上产生的新作品,是原画的演绎作品,临摹人对该作品也享有著作权。但根据著作权法第十二条的规定,演绎作品的作者在行使其演绎作品的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该临摹作品的作者在行使其著作权时如出版发行该临摹作品,未获得原著作权人的许可,且未标明原著作权人的身份,即侵犯了原作品著作权人的演绎权与署名权,可能会成为著作权侵权行为。
侵权行为人的著作权侵权行为与出版社的出版行为在司法实践中一般被看作是共同侵权行为。只有著作权侵权行为,没有出版行为,难以构成实质侵权;而没有剽窃等侵权行为,就根本没有出版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0条第二款和第三款的规定:出版者对其出版行为的授权、稿件来源和署名、所编辑出版物的内容等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的,依据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出版者尽了合理注意义务,著作权人也无证据证明出版者应当知道其出版涉及侵权的,依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出版者承担停止侵权、返还其侵权所得利润的民事责任。
傅钢:对于临摹作品是否涉嫌侵权,还是应该遵循认定著作权侵权的公式:接触+实质性相似。在此事件中,无论夏俊峰的儿子对几米的作品是“临”还是“摹”,肯定都是以几米的作品作为前提的,侵权判断中的“接触”肯定是成立的。从网上公开的部分画作来看,笔者认为的确与几米的作品构成实质性相似,因此在其画作公开出版的情况下认定侵权成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也有网友认为,夏健强的作品与几米的作品还是有不小的差别的,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因此不构成侵权。这是对著作权侵权的误读。事实上“独创性”是劳动成果构成作品的条件,但与判断这种劳动成果是否侵犯他人著作权并无直接关系。一种劳动成果完全可以既构成演绎作品,也侵犯他人著作权。在被控侵权作品与原告作品构成实质性相似的情况下,被控侵权的成果是否具有独创性,不影响对侵权的认定,只影响对所侵犯的专有权利的判断:如果被控侵权作品有独创性,应认定侵犯改编权等演绎权;如果被控侵权作品无独创性,应认定侵犯复制权。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除了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的目的而合理使用之外,临摹他人作品一般会对原作者构成侵权。当然,这也要排除那种临摹水平过低导致的后作与原作差别“十万八千里”或者仅仅解决了其创意而另行创作新作品的极端情形。
出版社在编辑、审校书稿时,有着严格的审查义务,如果其出版的图书构成著作权侵权,出版社难辞其咎。实践中几乎所有的出版社在与作者或书商订立的出版合同中都约定,作者或书商保证享有所出版图书的著作权,如因图书侵犯他人权利,出版社不承担任何责任。但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这种约定仅能约束合同双方,对提起侵权的权利人无约束力,出版社无法因此免责。
祝斌:每一个艺术家都有一个临摹学习的过程。临摹行为是否侵权,要看这行为是为学习等目的,还是为了盈利。其次,要看相似度。但目前,判断是否相似还没有量化的指标,在实践中,一般认为两幅作品相似度达到90%以上,可以认定为侵权。出版社出版侵权作品,必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⑤ 临摹别人的作品算侵权吗
不算。
我国著作来权法过去源不承认临摹作品的著作权,修改后的著作权法对临摹的态度仍很模糊。本文从艺术自身的规律出发,结合著作权的取得条件,说明了临摹行为不是复制,临摹作品可以具有独创性,应该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临摹作品应该具有完全的著作权,但其权利应受到某些限制。给予临摹作品完整的著作权及适当的利益保护,符合艺术规律,有利于公众和艺术品作者。在立法中应对临摹作品采取更明确和宽容的态度,以促进文化的繁荣。
临摹作品是基于原作品产生,与纯粹的原创作品毕竟有所不同,在实践中很可能会与原作发生一些冲突。虽然极力主张临摹作品享有完整的著作权,但由于它相对原作的在后及派生性,为保护原作及其作者利益,还是应对其上的权利做出某些限制。
⑥ 临摹图片标明了临摹到没标明出处算侵权吗
您好,临摹画不管是对原画的精确复制还是对原画的有所改变(但两幅画在视觉感受上没有明显区别),如果未经原画作者授权,都可能构成侵权,出版机构也要承担侵权责任。但是,我们要区分临摹(复制)和借鉴原画的创意或风格而自己重新创作之间的区别。模仿或借鉴原画的一些创意或者风格而重新创作出一幅在视觉感受上不同于原画的新作品,这应该属于合理借鉴的范畴,不应该被认为是侵权。事实上,相同题材的美术作品在画面构图上雷同的情形也是很常见的,不能一概认为这种情形就是侵权。
在我国著作权法中,临摹不完全等同于复制。临摹作品是对原作品的复制还是演绎,宜由司法部门根据临摹作品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案认定。如果临摹作品为无独创性的复制品,由于复制品上未表明原作品的作者身份,则该行为实质上涉嫌构成对原作品的剽窃,根据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可能会成为著作权侵权行为。而当临摹作品有独创性时,临摹作品为自原画作上产生的新作品,是原画的演绎作品,临摹人对该作品也享有著作权。但根据著作权法第十二条的规定,演绎作品的作者在行使其演绎作品的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临摹作品的作者如果在行使其著作权时如出版发行该临摹作品,未获得原著作权人的许可,且未标明原著作权人的身份,即侵犯了原作品著作权人的演绎权与署名权,可能会成为著作权侵权行为。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⑦ 临摹作品是否具有著作权
刘文华临摹是以名家书画为蓝本进行模仿绘画,是书画学习的必经之路。临摹者通过对原作的观察、体会和理解,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技能,以一定的方式和技巧,力图一致地人工还原原作的外在形式以及内在精神。临摹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大师,也为我们留住了千年画史。
围绕精确临摹是复制还是独立具有著作权,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认为,精准临摹不但要具备一定的技巧,而且要在“再现品”中增加自己的创作性劳动,所以,这种临摹的结果实际上是“再创作”出新的美术作品,完全可以构成著作权上的独创性。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临摹尽管不可否认会展现出临摹者个体的差异性,但如此细微的差异不足以构成作品独创性中所要求的最低限度的创造性,仅是复制的一种表现形式。
笔者认为,要判断精确临摹足以构成作品,具有著作权,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其是否具有“独创性”,即除了必须是独立完成的,还必须具备一点创作上高度的“创作高度原则”。针对精准临摹的创作高度判断,主要指临摹品与原作相比有可以被客观识别的视觉差异,同时该差异又达到了最低限度的创造性。具体而言,临摹品要达到创造高度之标准,必须具备与他人成果之间存在能够在一般水平下即可识别或分辨的区别。正如英国版权学者所述,在同一介质上对艺术品进行复制确实需要比对文字作品的单纯复制有更高程度的技巧和判断,但仅仅是复制过程中的技巧、劳动和判断却不能产生独创性。要构成作品,必须在原作品基础上进行某种实质性的改变或润色,而且,改变或润色在视觉上对作为一个整体的作品的影响比其技术上的意义更重要。而临摹者在临摹时总是力求尽量精确,尽力去避免与原作之间细微的区别,更不用说是进行某种实质性的改变或润色。即使临摹品与原作品间存有差别,这些细微的差别也并非临摹者自己主观选择产生的。故精确临摹品与原作之间客观识别上的视觉差异不具有可识别性,也达不到最低限度的创造性,很难达到著作权上的独创性要求。综上,笔者认为,精确临摹应当认定为是一种复制,而不具有可著作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