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版权贸易编辑出版专业

版权贸易编辑出版专业

发布时间:2021-11-12 20:49:58

① 编辑出版学

编辑出版学概况: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编辑出版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和计算机技能,能在出版机构、新闻传媒机构、网络媒体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编辑、出版、发行工作的高级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特点。注重书刊编辑人才、出版营销人才、出版策划人才等应用型与理论型结合的人才的培养。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系统地掌握编辑、出版、发行等基本理论与应用原理;
2. 具备书刊市场营销、出版选题策划、媒介经营等专业知识;
3. 熟练掌握书刊编辑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及相关软件使用技能;
4. 要求学生能够联系实际,熟练地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广博的知识面,能够了解中外出版发行的历史与现状;
6.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7. 具备一般编辑所必需的人际交往能力;要求能够具备熟练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
主要课程:传播学概论、新闻学理论与实务、媒体经营实务、中国出版史、书业营销学、编辑出版概论、出版选题策划、书刊文本编辑实务、出版管理、出版法律基础、现代汉语、图书与版权贸易、电子出版基础、编辑应用写作、书籍报刊编排制作。

四、特色课程
书业营销学、电子出版基础、出版选题策划、书刊文本编辑实务、出版管理、中国出版史、书籍报刊编排制作、传播学研究方法、书刊物流管理、出版法律基础、传媒概论、图书与版权贸易、编辑应用写作。

五、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② 出版社版权贸易职位

这要看是什么出版社,有的出版社以版权贸易为主,所以他的版权部门就比较重要,如果出版社出的书以国内作者的为主版权部就不太重要了,在中国通常版权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可以兼做编辑,有发稿权(版权部是个半职能部门),至于待遇各地各出版社相差很多不好说

③ 国家版权贸易基地的业务范围:

版权交易服务来/版权资产评估/版权投融源资服务/版权争议调解/版权行业交流/版权人才培养/版权产业集聚/版权理论研究/《中国版权年鉴》 版权人沙龙

中关村版权联盟
2009年12月11日,中关村版权联盟正式成立。联盟会员覆盖产学研各个领域,涉及出版、音乐、影视、动漫、游戏、设计、网络技术、法律服务、知识产权代理等各个行业,包括出版和版权领域集体管理组织,研究机构,产业园区,产权交易所等单位形式。99家会员中,有86家北京单位(34家中关村区内),13家京外单位。
联盟定期为会员发送版权信息简报《版权视界》,组织版权人沙龙及论坛、讲座等其他版权相关活动。 过去:文化企业经营中的知识产权法律问题/《著作权法》修订与中国著作权保护/出版实务中的著作权法律风险防范/图书版权贸易中的销售技巧
未来:版权资产管理高级研修班 受国家版权局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共同编辑出版《中国版权年鉴》,现已出版2009、2010、2011、2012共四卷。
年鉴作为唯一一部逐年记载和反映我国版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大型专业型工具书,为展示我国版权保护工作、版权产业发展和版权理论研究成果提供了一个平台。

④ 请问下编辑出版专业都学些什么课程专业书目都有哪些

各个学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课程设置也有些差异,基本上来说,主要课程:编辑学概论、传播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出版发行学基础、中国编辑出版史、图书发行学、书业法律基础、报纸编辑学、期刊编辑学、图书编辑学、编辑应用写作、网络传播学、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计算机编校技术、出版美学(含装帧设计)、出版社管理、音像电子出版物、版权与版权贸易等。

⑤ 出版\编辑

:《中华读书报》2003年4月23日头版头条刊登了《编辑出版专业面临就业市场考验》一文。文中指出,当前的中国出版业对编辑出版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几乎所有的业界人士都在表示“求贤若渴”。但是,当前国内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时却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出版社不爱要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是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文章提出,为什么“科班出身”的毕业生没有分享到做大了的“奶酪”,这样的尴尬究竟又该如何解决呢?这个问题值得引起业界和学界的共同关注。文章发表后,引起广泛关注,尤其在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的师生中产生了很大影响,促使人们进一步反思当前我国编辑出版教育的一系列问题。2003年5月7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编辑出版专业的部分学生在肖东发教授主持下,针对这一问题,在网络论坛上开展了一次热烈的讨论。参与讨论者结合自身经历和感受,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和有见地的观点,对于认识当前编辑出版教育的诸多问题具有一定启发意义。下面择要发表这次讨论的主要内容。

一、我国出版业需要
怎样的人才

肖东发:首先要看我国当前的出版业是否需要人才。我想强调的是我国当前的出版业不是人才太多,而是亟需要高层次多方面的人才。例如懂得经营之道的管理人才,熟悉法律和外文的版权贸易人才,了解读者熟悉市场的策划宣传人才,了解海外出版业现状能开发华文出版业的人才,熟悉我国传统文化,能把中国的历史文化弘扬到海外的优秀人才。如张元济、王云五、胡愈之、叶圣陶、邹韬奋等都是杰出的出版人,对国家和民族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们的时代的确需要这样的人才,这给我们的教育和出版单位都提出了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具体到国内的出版社、期刊社和音像、电子出版社,究竟需要怎样的人才呢?针对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各抒己见。
回归线(真实姓名不详):我现在某出版社工作,很想跟肖老师和各位交流探讨。
出版社作为一个经营企业,可以说是多工种协同配合运营的整体,就每个环节层面上说,每个环节都有学可研,都需要专门人才,就整体层面上说,又需要宏观管理人才。
就出版社具体工作而言,不懂出版专业知识的人肯定做不好出版工作,可是只懂出版专业知识的人也肯定做不好出版工作。我这里只就编辑工作而言,编辑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最能体现编辑工作价值的一面,就是对选题的策划和文稿内容的加工。如果一个编辑对某一学科知识没有基本的了解、对学科的发展脉搏不能有所把握,那这个编辑很难策划出到位的选题,即使只是做文字编辑,也无法判断出书稿的优劣和提出具体的加工意见。编辑加工工作,不应只是限于一般技术层面,如标点、错别字的订正、版式等,更重要的是订正内容的纰漏。
殷明慧:不知出版人才是否能大概划分为管理方面的和业务方面两种?这两种人需要的知识是不同的。前者是要统筹规划,宏观管理,后者需要搞编辑加工,注意的是内容校对、版式设计等微观问题。
杨 虎:恐怕没有必要分得那么细吧,现在的从业者应该有业务“一条龙”的能力,而不是仅仅熟悉出版业的某一个环节。那种懂市场而不懂业务,或者懂业务而不了解市场的人,都不可能做好出版工作。所以,从业者都应该成为出版行业的通才。
周 娟:我感觉出版业很需要杂家和通才,因为要出版的东西是不确定的,覆盖多个领域。从业者不仅要了解出版物的内容(这就包罗万象了),还要讲究经营之道,熟悉市场。所以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行业,也就决定了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肖东发:以前我曾组织同学围绕“新时期中国出版人应具备的素质”这个话题进行过讨论,大家从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经营管理能力、学术修养、知识视野等各方面对出版人的素质提出了不同看法。从理论上讲,新时期对出版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具体说来,就是特别需要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当前出版单位招聘人才几乎众口一词地说:“我们更愿意选择有某一学科背景知识的毕业生,而不是纯编辑出版专业出身的人才,当然优秀的人才例外。”这就是客观现实,我们只能正视用人单位的这一要求,想办法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懂出版的复合型人才。

二、当前的编辑出版教育
应该怎么办

肖东发:现在国内编辑出版专业教学点已近40家,数量十分可观。但业界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大致可归纳为两个思路:一种观点认为,学科点办得太多,发展太快,应该控制规模,限制招生人数;另一种观点认为,要拓展学科领域,搞“大出版”“大编辑”,培养的人才应该能够适用于图书、报纸、期刊、广播、影视、音像、电子和网络传播各个传媒系统,拓宽就业市场,不愁学生无用武之地。
在教育模式上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强调通才教育,认为培养综合性人才是当今世界大学教育的潮流;另一个思路是强调特色化、专业化,他们认为人不能成为全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的,是有分工的。我认为,这两种观点并不矛盾,都有一定道理。就学生而言,应鼓励他们兼修其他专业课程,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又要学有专长,成为复合型人才,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1. 编辑出版专业的独立性
丁 佳:既然编辑出版学的发展壮大是大势所趋,那么就需要认真考虑这门专业
究竟要办成什么样子。
我想借电影的例子做个比较。电影诞生之初,大致走了两条路:商业化操作和依附文学。一些人不齿于商业制作,有点类似于现在的书商攒书;一些人高喊电影也是一门艺术,但他们总爱说电影是综合艺术,似乎把文学、美术、音乐、摄影、舞台艺术等糅合起来就是电影,糅的越多越好。而这样做的结果恰恰使电影失去独立性,迟迟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庆幸的是那些可以名垂电影史的大师们终于从种种艺术中解放出来,拍摄纯粹的电影,使电影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编辑学是否也有类似特点?当编辑需要具备各种学科的知识,但编辑学如果作为
独立的学科来发展的话,必须找到它本身作为学科存在的特质,像历史上人类学
、社会学等学科的诞生成长一样。
曹晓明:出版产业有一套自己运行的机制、规律,这些正是出版人应该掌握而其他专业的人不具备的,我们对出版人才的教育也应建立一套适应出版实践的体系来。比如,在学习市场营销等课程的时候,不仅要学习这门学科的基本原理,还要逐渐将其发展成为出版领域的应用学科,强调这些学科在出版业的实用性。当然,这些知识的提炼、知识体系的建立不可一蹴而就,还要面临我国目前兼具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实践经验的人才不足的问题,谁来做这样的事业,谁有能力做这样的事业,都是培养我国出版人才要解决的问题。
2.“有所专长的通才”教育
陈 喆:关于编辑出版教学的重点,确实存在一个专还是通的选择问题,但时代对于编辑出版人的要求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既需要“专”,也需要“通”。从全国范围来看,各相关院校授课的重点各有不同,但恰恰形成了互补,这样的形势,既有利于用人单位有目的地选择人才,也有利于毕业生择业的供求相对平衡。但是编辑出版人的一个比较理想的模式自然还是“有所专长的通才”。
李 萌:在人才培养中,应该注意博与精的结合。对我们专业的同学而言,在了解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对其他的知识面做一个扩展,但是我觉得要求我们通晓各个学科的知识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选择自己较为感兴趣的一个相关专业进行深入学习,或许会对我们的学习有帮助作用。
蓝艳玲:出版业的产品是出版物,出版物是具有科学文化属性的特殊产品,出版业是具有浓厚文化意蕴和文化教育功能的产业。这就决定出版人一定要具有很高的知识素养和人文意识。现在的问题是具有知识素质和人文意识的人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技能太弱,即使看了有关方面的书,到了实践还是不行,而真正懂经营的人又对编辑出版业务不甚了了。所以还是主张通才教育——人文与商业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雷向晴:我比较认同以“大编辑”“大出版”的理念为指导拓展我们的学科建设。出版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行业,在当代信息社会里,出版业是繁荣发展的大众传媒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优势在于为互相之间密切关联的各种传播媒介提供内容,也就是经过加工的信息。因此我认为,我们专业一个值得考虑的切入点,应当是提高我们处理信息、管理信息的能力。
3. 办学方式与效果感言
罗 康:我认为北大编辑出版专业的培养思路就值得总结。就我们2000级和1999级来说,一年级和二年级作为文科实验班,学习文史哲基础课,三四年级学习编辑出版专业课。之前的基础课虽然学得比较浅,但是我认为还是很有好处的,接触的东西很广,眼界也开阔了很多,而且文史哲对于一个编辑来说是基本功,学了这些基本知识给我们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此后的专业课虽然很多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也颇有收获。只要认真地修好每一门课程,对自己的学科思维的培养还是很有好处的。
赵 晨:反思一下我们前两年跟着文科实验班上课,确实学了很多东西,有其可取的一面。但是文史哲什么都学的结果就是什么都很浅,毕竟个人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门门精通。关于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的培养问题,我比较倾向于这样一种模式,即学生大一入学先在其他院系如历史系、哲学系、中文系、英语系等学习,两年以后再回到院里学习专业知识,毕业时拿两个学位。这样做可能学习会辛苦点,但大学四年过得充实其实是每个学生的希望,而且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以后,大家在学习中会有自己的侧重点,不至于像直接接触专业时那么懵懂,自己学习也有了针对性,毕业后也可以避免缺乏其他专业背景知识的劣势。
罗 康:虽然整体情况还不错,但是现在的课程好像还不是很充实,还需要改进。好些专业基础课,我学完后有意犹未尽的感觉,知识上还是有很多空缺。比如出版史,一个学期的时间要讲那么多的知识,我觉得有点紧,是不是可以考虑开设一些专题研究方面的课程,比如断代出版史等,然后就是工具书。我认为对一个编辑来说查找资料,学会运用传统和现代工具书都非常重要,上肖老师的课的时候学到了好多东西,但是我觉得因为时间的限制还有很多没有接触到。自己有过写论文查资料的经验,我认为自己在检索利用文献资料方面的能力还是很不足的。
罗 康:以前出版案例等课尝试过邀请出版界人来讲课,这种形式我认为是很好的。现在出版经营管理的课也还在做。我考虑是否可以跟出版界的人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定期邀请他们过来讲课而不是随机性的,在话题的设置上也要有安排,这样大家可以在上课前做好准备,在和他们交流的时候也会比较方便。想起2002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时候就有很多专题讲座,包括国外出版从业者和研究人员的讲座,我们专业也可以考虑开这样的讲座和沙龙,总之有一个辩难和讨论的气氛,对专业课的学习肯定大有好处!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赵 晨:对于编辑出版这个学科来说,除了理论的研究以外,实践也非常重要。我老觉得我们平常的讨论由于缺乏实践,不仅像纸上谈兵而且有种隔靴搔痒的感觉,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实际是什么样子的。有一句话我很赞同,即“理论都是实用的”,对于实践性这么强的一门学科而言,如果我们讨论的理论对于实践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那也就没有讨论的必要性了。
肖东发:几位同学的观点都涉及到编辑出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我一直都坚持理论要与实践结合的做法。从办学者角度来说,我认为,编辑出版教育应该与出版产业互相支持,紧密配合,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利用出版单位的人才资源和基地优势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事实上,现在学界和业界在这一方面都有很多举措,如我们专业与北大出版社,武汉大学与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就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单位为学生实习提供基地和指导,社长、总编与教师一道讲课,为培养出版人才做出实际贡献。这种做法是很值得提倡的。
杨 虎:编辑出版行业的实践性是很强的,在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联合业界人士办学以外,教师给同学提供较多的参观机会也很有必要,参观对象包括优秀出版社、国际图书博览会、书市、书店,等等。还有必要引导学生参与一些业界和学界重要的学术研讨会,让学生了解前沿的学术课题,并与实践相结合。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出版业的感性认识,也能激发他们进行理论研究和参与实践锻炼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在学好课堂知识的同时,多参加与编辑出版相关的实践活动,比如有些同学在本科阶段就到出版社、期刊社和报社兼职,从校稿、组稿等基本工作做起,慢慢也就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有些同学还参与出版社的选题策划活动,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一方面说明同学们的能力并不差,潜力很大,另一方面也说明实践的重要性。
5.增列博士、硕士点,提升专业教育层次
肖东发:出版业十分需要高层次人才,这一点不言而喻。所以,我们坚持除了本科教育以外,还应该在有条件的院校里增列编辑出版学博士、硕士点,以提高专业教育层次,健全专业教育体系。但是,现在有很多人并不这么认为,以致增列编辑学博士、硕士点困难重重。虽然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等已经培养了10届以上的硕士研究生,已有十多篇以编辑出版课题为研究方向的博士论文获得通过,但总感到“名不正言不顺”。这些以编辑出版为研究方向的硕士或博士,大多是在相关专业下以“挂靠”形式培养出来的,很多人将这一现象无奈地比喻为“借鸡孵蛋”。
回归线(真实姓名不详):我首先承认编辑有学、出版有学,在高校设立博士、硕士点非常有必要,而且只有加强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才能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高校在培养方向上就应明确为出版培养哪一层面的人才。在校的学生应选读第二、第三学位,并不一定都要读到硕士或博士;正在从事出版工作的,也应不断充实自己的出版专业知识,学校和出版社如果能有一个良性的互动渠道是最好的。从整个学科的发展和产业的发展后劲来说,我觉得应扩大对博士、硕士高层次人
才的培养。

⑥ 学习编辑出版学,比较适合做什么工作

我是北京印刷学院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最为全国出版行业的龙头老大之一,我谈谈我的看法:

1,比较适合做哪些工作:
这是我们的培养方案,它详细说了一下这个专业在不依靠于其他专业的情形下,学什么,如何就业的问题: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语言文化、编辑出版、经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书刊编辑策划、出版经营管理、出版物市场营销、出版新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够在出版单位、发行部门、新闻机关等从事编辑策划、出版管理、发行营销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写作、中国文学史、传播学、大众传媒概论、公共关系学、出版学、编辑学、中国编辑出版史、出版社经营管理、出版法规、版权与版权贸易、书刊校对实务。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到文化创意产业内的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图书出版社、报刊社、音像电子出版社、网络出版机构、出版物发行营销机构以及新闻出版行政机关等

实际情况:去出版社20%—50%,报刊社10%—15%,杂志社30%—50%,也可以去政府机关当文员。

2,所学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专业优势:

工作内容:通过与一些已经工作的学生交流和我们老师强调的看,书刊校对实务、版权贸易、出版社经营管理、出版法规(纠纷打官司)、选题策划、出版物市场营销用的比较多。

工作环境:出版社和大众性的期刊社以坐办公室居多,报社和新闻类的期刊社需要经常外出跑新闻,但总体来说搞文字工作还是要坐办公室的。其中尤其以出版社的工作比较单一,是由人按程序做工作的单位。当然,不同出版社往往在效益和工作强度上不同,有轻重缓急之分。

专业优势:编辑出版学专业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兴起的新兴专业,这个专业目前也在探索和完善中,一般的模式是编辑出版学专业挂靠在新闻传播学院或文学院之下,借助其二级学院的强势专业发展有倾向的编辑出版学专业。目前独立发展的比较资深的就是北京印刷学院和武汉大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优势:

(1)掌握有扎实的文学功底。这个专业整体偏中文,一些新闻传播类专业的中文课程能使我们具备比较扎实的基本文学、文字学基础。

(2)掌握熟练的业务和技术。编辑出版学专业属于新闻传播类专业中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由于工作中程式化的现象比较重,使得编辑出版专业不会像新闻采访学那样灵活多变,也不会像传播学、新闻学那样理论。通过学习编辑出版学专业,就能很好地掌握基本工作环节中的技术类工作。所以说它的实践性是很强的,这个实践性就在于转化能力强、专业本身不理论。

(3)横跨传媒业内容、技术、实物三个领域,就业的面很广。编辑出版学专业一方面要学出版知识,另一方面要学编辑知识。编辑知识涉及内容领域、出版知识涉及印刷领域,而编辑出版本身有一定的可量化的技术含量,因此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毕业生既可以就业于新闻单位,从事编辑、校对工作,也可以就业于出版单位,从事出版策划、印务管理工作。新闻传播类专业本身是一种信息情报专业,从虚拟信息到实体出版物,编辑出版学专业的空间是很大的。

3,如果你还有关于编辑出版学专业的疑问,可以咨询[email protected]

⑦ 英语专业现在有做外贸,旅游,编辑出版的吗

我是商务英语的,方向是国际贸易。。。才大三。。在广州,但是还是了解一点。。。
1.学相关知识是必须的吧,要不人家面试的时候你啥都说不出的话会很囧。。如果自己的科目没有,你就去看书,看公开课,必须的。。(其实我觉得你那三个方向相互间很大差别,你得费点功夫)
2.考证,英专的相关证专四专八必须考,贸易的话没什么证可考(贸易门槛比较低啊,练好口语就行了),旅游的话导游证是必须的吧,编辑就没证了,但是要能混编辑的话,其实英语文笔要求很高的吧,多下功夫。。。
3.软件不了解而且觉得都是赚钱的没多少实效。。双学位可以尝试,但是你三个方向差别大,你自己衡量是哪个方向你比较可能再修相关专业。。
4.贸易当然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和福建浙江这些地方比较发达。。旅游都行的啦,编辑应该都行。。。
5.社团活动还是多参加吧,要做到部长级比较好,别做了一年的干事就不干了太亏了。。参加一下比赛什么的,全方位锻炼能力。。。

⑧ 我以后想在出版社工作,在大学可以学哪些专业

出版社从业人员告诉你,当编辑可以,作家就算了~
学什么专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毕业那年缺哪方面的人~一般来讲万全之策就是中文或者小语种,有点超前意识的可以考虑国际版权贸易专业,楼下说的新闻系那个对口专业是报社,和出版社没关系~

⑨ 我是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 以后就业方向是什么啊

电视台从事 文职编辑 或者 影视编辑工作
报社 报刊编辑工作
印刷厂 从事印前排版工作
出版社
好多考虑的方向

⑩ 北京印刷学院的编辑出版学的专业课有什么

现代汉语、写作、中国文学史、、传播学、大众传媒概论、公共关系学、出版学、编辑学、中国编辑出版史、出版社经营管理、出版法规、版权与版权贸易、书刊校对实务等

阅读全文

与版权贸易编辑出版专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