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物权登记机关

物权登记机关

发布时间:2021-11-07 09:57:43

物权登记的机构有哪些

房地产登记中心,车辆管理所登记汽车,土地局登记土地,海事局登记船内舶,容民航总局登记飞机,知识产权局登记著作权,专利等物权。

物权登记机构在受理物权登记时应当履行的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法律条文如下:
第十二条 登记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查验申请人提供的权属证明和其他必要材料;

(二)就有关登记事项询问申请人;

(三)如实、及时登记有关事项;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申请登记的不动产的有关情况需要进一步证明的,登记机构可以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必要时可以实地查看。

第十三条 登记机构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要求对不动产进行评估;

(二)以年检等名义进行重复登记;

(三)超出登记职责范围的其他行为。

⑵ 发生物权争议时应向谁申请确认权利行政机关还是人民法院

所谓行政争议,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产生的争议。不动产物权申请人与登记机关之间由于申请物权登记而产生了行政管理关系,如果申请人与登记机关之间因为物权登记产生了争议,这应该属于行政争议。但是,利害关系人因物权的归属、内容发生的争议则不可能是行政争议。这是因为,不动产物权登记行为不是物权的设立、变动行为,而是行政机关对物权设立、变动结果的确认行为,或者说是物权设立、变动结果的公示。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动除特殊情形下由人民法院的裁判或仲裁机关的裁决产生外,一般由合法建造、买卖、继承、受赠等民事行为产生。由此可见,由于物权设立、变动而产生的法律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在物权设立、变动中产生的争议是民事争议。因此,如果利害关系人对物权归属和内容有异议,只能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争议,不是行政争议。也就是说,物权法第三十三条所说的物权归属、内容的争议是民事争议,不是行政争议。
那么,因物权的归属、内容发生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应该向谁请求确认权利?即有权确认物权争议的机关是人民法院,还是行政机关?这将决定最终产生的诉讼是民事诉讼还是行政诉讼。
物权法是关于物权规范的基本法,但不是关于物权规范的唯一法律。当不动产物权的归属、内容发生争议的时候,物权法第三十三条之所以不明确指出利害关系人应以何种途径请求确认权利,就是因为在物权法出台之前,我国已有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森林法、矿产资源法、担保法等多部法律涉及到对物权的规范,包括对解决物权争议的规范。因此,笔者认为,如果其他法律对解决物权争议有明确规定、且与物权法的规定无矛盾的,应优先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对于物权规范来说,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森林法、矿产资源法等法律与物权法的关系是物权的专门法与物权的普通法的关系,而优先适用专门法的规定是法律适用的一般规律。例如,我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我国森林法第十七条规定: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地县级或者乡级人民政府依法处理。当事人对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在林木、林地权属争议解决以前,任何一方不得砍伐有争议的林木。根据土地管理法、森林法的上述规定,因为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产生的争议,或因为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产生的争议,在协商不成时,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应该先向行政机关请求处理,对行政机关处理不服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而不能未经行政机关处理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矿产资源法等法律也有类似的规定。上述规定,确定了先行政确认、后行政诉讼的解决物权争议的模式。这种模式也适用于已经进行了不动产物权登记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及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
由于利害关系人对物权归属和内容的争议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争议,因此,除土地管理法、森林法、矿产资源法等法律专门规定的行政确认程序之外,对于其他物权归属和内容有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确认,由此产生的诉讼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权利确认之诉,显而易见,这是民事诉讼程序。例如,利害关系人对已经登记的房产所有权归属或共有权发生争议,其性质就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争议,相关当事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请求确认权利归属。当然,如果物权争议的各方达成仲裁协议,同意将争议提交仲裁裁决,那么,仲裁程序也可以成为确认有争议的物权归属的有效程序。
对于法律明确规定必须由行政机关确认的物权争议,当事人只能请求行政机关确认,对行政机关确认不服产生的诉讼是行政诉讼;对于其他物权归属和内容的争议,当事人既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确认,也可以在达成仲裁协议后通过仲裁程序确认。由此可见,在适用物权法第三十三条有关因物权的归属、内容发生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确认权利的规定时,对这种确认是行政程序还是民事诉讼程序,不能一概而论。但对于一个具体的物权争议,要么是先行政确认后行政诉讼,要么是直接提起民事诉讼;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之间并无选择权。
那么,对于已经登记的物权,如果利害关系人与登记的权利人对物权的归属发生争议,利害关系人在请求确认权利之前,是否必须依照物权法第十九条的规定申请更正登记和异议登记?即更正登记与异议登记是否是物权确认的必要前置程序?例如利害关系人对已经登记的房产所有权归属有异议,在提起诉讼之前,应否先申请更正登记和异议登记?
应该说,在不动产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而需要纠正时,物权法第十九条所规定的更正登记制度和异议登记制度,是一种简便可行的纠正不动产登记错误和保护不动产物权的法律途径,但不应该将这两种登记制度理解为不动产权利人及利害关系人申请纠正登记错误的必经程序。对于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来说,如果发现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已经造成不良后果,应该有权直接通过行政确认程序或民事诉讼程序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对于利害关系人来说,如果发现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且侵犯了自己的利益,既可以在申请更正登记无果后申请异议登记,然后通过行政确认程序或民事诉讼程序解决争议;也可以绕过申请更正登记的程序,在与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进行协商无果后,直接申请异议登记,然后通过法定程序确认权利归属以解决争议;还可以不进行异议登记而直接申请权利确认或提起诉讼。
异议登记制度的意义在于,在登记的有效期间,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对有异议的不动产不能行使处分权。例如对已登记的房产所有权有异议的利害关系人,如果没有申请异议登记而直接向法院起诉,该房产有可能在诉讼期间被登记的业主处分。当然,利害关系人可以援用诉讼中的财产保全程序或诉前财产保全程序,来达到异议登记制度所要达到的目的。可见,异议登记制度是利害关系人用于保护自己合法权利的法律制度,但不是申请权利确认的前置程序,因此,也不应该成为不动产利害关系人维护不动产权利的必经程序。蔡 晖 王瑞峰

⑶ 如何确认不动产物权的归属

物权的确认,是指当事人在物权归属发生争议或者权利状态不明时,请求有权机关确认物权归属、明确权利状态。在民事审判中,经常会遇到需要确认物权的案件,例如,在“一房两卖”情况下确认该房屋所有权究竟归谁;在买卖合同中确定所有权是否已转移给买受人;以及在复杂的抵押合同中分辩抵押物的所有人究竟为谁,谁的权利优先等等。物权,这个民事审判中最基本的问题,源于其自身不同于其他权利的特性,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法治社会的确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于物权归属的判断,直接关系到一个法律关系的终结和另一个法律关系的更新,关系到权利的优先,也关系到民事判决的倾向。虽然《合同法》的颁布为中国物权法的出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我国立法对于物权规定的有限,物权理论混乱不一,司法实践中处理物权归属问题仍然具有很大的困难。在加快物权立法步伐、物权法行将出台的今天,笔者试从民事审判实践出发,结合案例对如何确认不动产物权归属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商榷。 首先我们来看看三个典型的案例: 案例一:甲与乙签订合同,将甲的一处房产卖给乙,合同签订后,乙按照约定将购房款15万元如数交给甲,但由于一些原因,双方一直未到房产机关办理更名手续。一年后,房价上涨,甲觉得自己原来的房子卖赔了,于是,想将15万元购房款退还给乙,解除合同;乙不同意,甲认为房屋所有人即房证上房主的名是我,那我就具有所有权,因此,起诉到法院,要求解除合同。 对这起案例,法院的判决是,原被告双方继续履行原合同,由甲办理更名手续,将房屋过户给乙。 案例二:这是一个典型的“一房两卖”情况。甲乙双方签订合同,甲将房屋卖给乙,乙付款给甲,但未办理更名手续。后丙又出更高的价格欲购买该房屋,甲看丙的房价给的高,遂又与丙签订了卖房合同,将房屋又卖给了丙,同时办理了更名手续,乙得知后,诉至法院,要求解除甲、丙之间的合同,确认该房屋属于自己所有。 对这起案例:法院的判决是,丙对该房具有所有权,甲应返还乙的购房款,并赔偿乙在合同中受到的损失。 案例三:甲乙签订合同,甲将房屋卖给乙,乙将全部房款付给了甲,但由于种种原因,房屋未能过户。一个月后,甲瞒着乙将房屋抵押给银行向银行贷款,并在房产部门办理了抵押登记。后由于甲无力偿还银行贷款,银行诉至法院要求对抵押的房屋优先受偿,用拍卖价款还贷,乙作为第三人提出异议,认为自己有合同依据,银行不能行使优先受偿权。 对这起案例:法院认为,虽然抵押在后,买卖在前,但银行的抵押权先于乙在合同中的权利,因而,银行对该房屋享有优先受偿权。 上述三个案例,是在房产纠纷中常常发生的典型问题,人民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时,只要遵循物权确认的规则,就会轻而易举的解决这些难题,同样,理解了物权确认的规则,也就不难理解法院为何会做出上述判决了。笔者认为,在民事审判中应依据下列规则确认不动产物权的归属: 一、确认不动产所有权的最直接办法是依据登记记载。 过去,一提到登记,我们会认为登记的主要功能是行政管理功能,实际上,登记制度的真正功能在于进行物权公示,也就是说,通过登记将不动产物权的设立、转移、变更的情况向公众予以公开,使公众了解某项不动产上所形成的物权状态。登记制度对于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的作用在于,确定物权的归属,解决物权的冲突和保护交易安全。具体来讲,就是通过登记能确定某项不动产物权归谁所有,登记记载的权利人实际上就是对物权的归属主体在法律上的认定。换言之,凡是登记所记载的权利人就是法律所承认的享有权利的人。即使登记发生错误,在登记没有更改以前,也只能推定登记记载的人为真正的权利人。一旦实行了登记就是对物权进行了最有效的界定。掌握了这一规则,就不难解决“一房两卖”及“一房多卖”的问题了。在这些情况下,首先要依据登记记载来确认不动产的所有权人。即登记的是谁谁就是房屋的所有人。在上述第二个案例中,虽然乙与甲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但未办理更名,所有权也就未发生转移。丙作为善意第三人因登记更名而取得所有权,是房屋的所有权人,乙仅享有因合同而产生的债权,只能要求卖方承担合同的违约责任。 二、区分登记的效力与合同的效力,不能机械地理解登记在所有权转移过程中的效力。 实践中,很多人常常混淆了合同的效力与登记的效力的区别。甚至有人认为,合同,就是确定不动产物权的依据,合法有效的合同,明确地表明了不动产的所有人到底是谁,说白了,就是看合同确定所有人。比如,甲与乙签订合同将房屋卖给了乙,并未更名,按照这样的理论,房屋的物权所有人应当为乙,实际上,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办理所有权过户登记手续是发生所有权转移的要件,而非合同生效的要件,不能因未办理登记而否定合同的效力,同样,合同的生效不必然发生所有权转移的效力。对于不动产物权,登记记载是最直接确定物权所有人的方法,而非双方之间合法生效的合同,合同,仅是债权的依据,而非物权。以合同确定物权的观点必须要转变。 这时,肯定有人要问,既然登记记载的权利人是不动产物权所有人,那么,在上述第一个案例中,法院为什么要判决卖方继续履行合同,办理更名呢?直接认定房屋所有权并未转移,解除合同,卖方退还房款承担违约责任不就行了吗?这涉及到区分登记的效力与合同的效力问题。根据《合同法》第4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合同法对登记的效力并没有做出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9条规定:“依照合同法第44条第2款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手续,或者办理批准、登记手续才生效,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仍未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登记手续,但未规定登记后生效的,当事人未办理登记手续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合同标的物所有权及其他物权不能转移。”这一观点改变了我国司法实践中一贯的做法,即将登记的效力与合同的效力混同的观点,而将二者区分开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登记是针对民事权利的变动而设定的,是一种物权公示的方法,在登记之前,当事人就不动产的转移已经达成了合意,合同关系已经成立并生效。这时如果当事人任何一方违反了合同约定,那么,就要承担违约责任。如果将登记与交易的效力混为一谈,那么,因各种原因未登记的交易均为无效,则不利于保护合同当事人的权益。在案例一中,卖方因价格上涨而反悔,以未登记为由要求收回房屋,如果机械地理解登记的生效效力的话,则无法保护善意买方的权益。而且,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也有规定:“财产所有权合法转移后,一方翻悔的,不予支持。财产所有权尚未按协议转移,一方翻悔并无正当理由的,协议又能够履行的,应当继续履行。”在案例一中,买卖双方的房屋买卖合同没有办理过户登记手续,因此不发生所有权的转移,但买方享有登记请求权,卖方拒绝协助办理产权过户,已构成违约,法院支持买方的主张,判决双方的买卖合同继续履行是正确的。 三、在同一不动产上存在多项权利时,应按照下列规则区分各项权利的先后。 如果同一不动产之上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容相互矛盾的物权时,首先,所有权人的权利要优先于抵押权人;所有权、抵押权作为物权优先于因合同而取得的其他债权。其次,登记的权利应优先于未登记的权利。均登记的,应当以登记的时间先后来确定应当确认和保护哪一项物权,登记在先的权利优先实现。另外,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在不动产上设立抵押权,必须登记,否则不发生效力。比如,在同一房产上先后设有几项抵押权,有登记的也有未登记的,登记的抵押权优先于未登记的受偿。(这种情况下实际上不存在优先于否的问题,因为未经登记的抵押权未生效。)在登记的抵押权中,在前的抵押权要优先于在后的抵押权受偿。在上述第三个案例中,银行的抵押权优先受偿的原因也在于此,银行的抵押权已经登记,具备生效和对抗的效力,买方虽然有生效合同在手,但合同仅能成为其主张债权的依据,即使债权发生在前,也不能对抗登记了的抵押权,所以法院判决银行就该房产拍卖、变卖后的价款享有优先受偿权是正确的。 以上是笔者从事民事审判工作以来对不动产物权归属问题的一些浅显的看法。物权法博大精深,绝非短期研究或只字片语就能了解和说明的,因而,文章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⑷ 关于物权法登记处

应该在当地的房产登记机关办理登记,就是办理房地产证的地方,例如,在深圳,是在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地产管理局办理房产证。

⑸ 最高法物权法司法解释 明确如何解决不动产登记与确权争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今天发布,共22个条文,将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依据《解释》,对发生争议的不动产物权归属的最终判断,应当依赖于对原因行为或基础关系的审查,而不全依赖于不动产登记簿。

《物权法》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实践中,出现了民事、行政审判部门互相推诿以及民事裁判与行政裁判冲突的现象。

针对这一情况,《解释》作出了明确,最高法民一庭庭长程新文分析:因为不动产物权的归属、买卖、赠与、抵押是否生效等发生争议的,由民事诉讼来解决;涉及不动产登记机构它的行为本身是否合法、程序是否有错误,就通过行政诉讼来解决。

当然了,在涉及登记的行政诉讼中,如果当事人提出将民事争议一并解决的,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一并审理。

依据《解释》,对发生争议的不动产物权归属的最终判断,应当依赖于对原因行为或基础关系的审查,所以,在当事人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的记载与真实权利状态不符、自己是真实权利人的情况下,法院应当支持他的诉求。

程新文解释,不动产登记是不动产物权的一种公示方式,不能把不动产物权登记理解为国家对不动产物权关系的一种干预,解释为行政权力对不动产物权的授权或确认。

有记者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不再封闭建小区,小区道路将公共化,会不会与现行《物权法》规定相违背?程新文分析,政策上升为法律需要一个过程。

“党的政策、国家的政策上升为法律,是立法机关要做的事情。当国家政策和法律产生相互影响的时候,我们会积极协调有关方面,妥善处理好相关的纠纷,我们司法机关执行法律和执行国家政策,目标是一致的”。

实权利状态不符、其为该不动产物权的真实权利人的情况下,应当支持其诉讼请求。

(5)物权登记机关扩展阅读

实践中,有观点认为,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未经不动产登记机构登记就不能取得及享有不动产物权,不动产物权争议涉及到登记就应通过行政诉讼解决。

于是,实践中就出现了民事、行政审判部门互相推诿以及民事裁判与行政裁判冲突的现象,这不仅徒增当事人讼累,也有损司法的权威和公信。针对这一情况,《解释》从两个方面作出规定:

一是在案件的受理上,规定因不动产物权的归属,以及作为不动产物权登记基础的买卖、赠与、抵押等产生争议而提起诉讼的,属于人民法院民事诉讼受案范围,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受理,民事审判部门应依法予以审理。

二是从诉讼中不动产登记簿证明力的角度,规定对发生争议的不动产物权归属的最终判断,应当依赖于对原因行为或基础关系的审查,故在当事人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的记载与真实权利状态不符、其为该不动产物权的真实权利人的情况下,应当支持其诉讼请求。

⑹ 您好:1\物权法第13条规定登记机关不得有下列行为:(1)要求对不动产进行评估的,老师现实中我们现

问:您好:1物权法第13条规定登记机关不得有下列行为:(1)要求对不动产进行评估的,老师现实中我们现在卖二手房时去过户时,虽然双方已成交,可到双方需过户时还要进行一下评估,按着他们评估的价格收取过户费,这样是不是就在就是物权法13条(1)说的,2物权法说的登记机关要按件收费,我们现在卖房时还是根据平米大小收费,是不是也违反了物权法的规定?谢谢您好:1物权法第13条规定登记机关不得有下列行为:(1)要求对不动产进行评估的,老师现实中我们现在卖二手房时去过户时,虽然双方已成交,可到双方需过户时还要进行一下评估,按着他们评估的价格收取过户费,这样是不是就在就是物权法13条(1)说的,2物权法说的登记机关要按件收费,我们现在卖房时还是根据平米大小收费,是不是也违反了物权法的规定?谢谢

答:君同法律在线咨询为您解答

二手房买卖过户需要交纳相关的税费,具体来说,包括:

1、契税:一般是房款的1%(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并且是首套房的可以缴纳1%,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144平方米以下缴纳1.5%,面积在144平方米以上的需要缴纳4%)

2、营业税:税率5.5%,个人将购买不足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全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非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按照其销售收入减去购买房屋的价款后的差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营业税。

3、个人所得税,1%(房产证满5年并且是唯一住房的可以免除)。

⑺ 物权法中什么是登记生效主义

登记生效主义简单说,物权的转移以登记为准。
比如:甲把房子卖给乙,双方签订合同乙付了内全部房款容,甲也把房子交给乙使用了。但是房产登记处登记的还是甲的名字,那么该房的物权还是属于甲。乙要获得该房的产权,就得和甲一起去房产处进行过户登记。

⑻ 物权法规定不动产登记由什么来办理

根据物权法:第十条 不动产登记,由不动产所在地的登记机构办理。 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目前我国不动产登记还不叫分散,分别划在土地,林业,房产等多个登记部门!

⑼ 物权法第19条:有证据证明登记确有错误的,登记机构应当予以更正。”登记确有错误怎么理解

一、《物权法》第十九条
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的,可以申请更正登记。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书面同意更正或者有证据证明登记确有错误的,登记机构应当予以更正。
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不同意更正的,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异议登记。登记机构予以异议登记的,申请人在异议登记之日起十五日内不起诉,异议登记失效。异议登记不当,造成权利人损害的,权利人可以向申请人请求损害赔偿。
二、对条文理解
19条是关于不动产登记制度中的更正登记和异议登记的规定。
更正登记是对不动产登记簿上的瑕疵记载进行改正补充而进行的登记。更正登记是彻底地终止现实登记的权利推定效力,终局性地终止第三人依据不动产登记簿的记载对现实登记权利的取得。因此,更正登记是对原登记权利的涂销登记,同时是对真正权利的初始登记。
三、根据更正登记程序启动方式的不同,更正登记分为依申请的更正登记和依职权的更正登记两种方式。
19条对更正登记和异议登记作出了相关限定。
首先,本条第一款规定了登记机构进行更正登记的条件是,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书面同意更正或者有证据证明登记确有错误两种情形。
至于证明登记确有错误的证据:
(1)人民法院生效的裁判文书;
(2)仲裁机构作出的生效的仲裁裁决;
(3)其他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作出的有效的行政决定、处罚书、司法决定、裁决书等;
(4)其他证据则由登记机构,在依法确认之后,再行决定是否予以更正。
(5)登记机关自行发现或其他途径发现登记簿上的瑕疵记载,如录入错误或疏漏,决定予以更正等。

阅读全文

与物权登记机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