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大千原名叫什么
张大千原名叫正权。
张大千(Chang Dai-Chien,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
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1)张大千张大千版权扩展阅读:
人物经历
1907年,随姐从母习画,母曾氏善绘民间剪纸花卉。1911年9月就读内江天主教福音学校(华美初等小学)。1914年,就读重庆求精中学,后转江津中学。
1917年东渡日本,在京都公平学校学习染织,课余时间坚持自学绘画,学诗,学治印。其二哥张善子也在日本。
1919年完成学业,由日本返沪。秋,拜上海名书法家曾熙、李瑞清为师。曾熙为其取艺名爰,字季爰。在上海宁波同乡会馆,他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百幅作品全部售完,一鸣惊人,自此以卖画为生。
1926年应周梦公之嘱,为其妾素兰作白描像署名啼鹃。1926年3月21日在上海《申报》刊登《张季蝯卖画》启示。仲夏,在曾熙家结识温州籍篆刻家方介堪。
2. 倒卖张大千国画犯法吗
国家文物局公布书画作品限制出境标准
据《中国文物报》讯,国家文物局日常颁发“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和“1795年至1949年间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鉴定标准,以防止应得到国家保护的著名书画家的作品流失出境,进一步加强我国珍贵人文艺术财产的保护工作。列入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的书画家共140人,分为:作品一律不准出境,原则上不准出境和精品不准出境三类;列入1795年至1949年间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的书画家共245人,分为:作品一律不准出境,原则上不准出境及精品和各时期代表作品不准出境三类。
此次公布的鉴定标准对1989年文物京第185号文所列著名书画家名单做了相应的增补和调整。其名单详见后附一、二。
附一:
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名单
为了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加强管理,下列已故著名书画家全部作品列入文物出境限制范围:
一、作品一律不准出境者(10人)
王式廊 何香凝 李可染 林风眠 高 仑(剑父) 徐悲鸿 董希文 傅抱石 潘天寿
黄 质(宾虹)
二、作品原则上不准出境者(23人)
于右任 于 照(非暗) 齐 璜(白石) 丰子恺 石 鲁 刘奎龄 刘海粟 沈尹默
吴作人 陈云彰(少梅) 吴湖帆 谢稚柳 颜文梁 陆俨少 林散之
赵朴初 张 爰(大千) 高奇峰 钱松喦 郭沫若 黄 胄
蒋兆和 溥 儒(心畲)
三、精品不准出境者(107人)
王 贤(个簃) 吴 桐(琴木) 丁衍庸 马叙伦 马一浮 马 晋 王心竟 王 伟 王雪涛
戈 荃(湘岚) 冯 迥(超然) 王叔晖 王福庵 王 襄 方人定 方济众 邓散木 邓尔疋
吴 徵(待秋) 吴显曾(光宇) 朱家济 朱复戡 吕凤子 刘子久 刘继卣 刘凌沧 江寒汀
吴熙曾(镜汀) 陈子庄(石壶) 陈之佛 陈子奋 陈秋草 张大壮 张书旗 张宗祥 张其翼
陈 年(半丁) 张克和(石园) 沙孟海 李铁夫 李 耕 李琼玖 宋文治 余任天 应野平
李 英(苦禅) 陆 翀(抑非) 赵望云 罗复堪 胡小石 胡佩衡 钱君陶 唐 云 高二适
何 瀛(海霞) 郑 昶(午昌) 贺天健 容 庚 徐宗浩 徐 操 周元亮 郑诵先 陶一清
周 仁(怀民) 赵 起(云壑) 曹克家 常书鸿 黄幻吾 黄君壁 黄秋园 黄般若 谢无量
秦 裕(仲文) 董 揆(寿平) 黎冰鸿 王蘧常 朱屺瞻 吴华源 来楚生 周肇祥 赵少昂
谢之光 蔡鹤汀 叶浅予 叶恭绰 白 蕉 冯建吴 田世光 古 元 关 良 吴玉如 吴茀之
张振铎 张肇铭 陆维钊 邵 章 苏葆桢 周思聪 顾廷龙 诸乐三 郭味蕖 黄新波 商承祚
章士钊 傅增湘 溥 伒 溥 佺
附二
1795年至1949年间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名单
根据国内存量,避免出现空白,下列著名书画家全部作品列入文物出境限制范围:
一、作品一律不准出境者(20人)
王文治(婪楼) 王 宸(蓬心) 邓石如(顽伯) 任 熊(渭长) 刘彦冲(泳之)
华 冠(吉崖) 余 集(秋室) 张惠言(皋文) 张 崟(夕庵) 改 琦(七芗)
金礼嬴(五云) 赵之谦(撝叔) 洪亮吉(稚存) 段玉裁(茂堂) 费丹旭(晓楼)
徐三庚(袖海) 虚 谷(倦鹤) 黄 易(小松) 董婉贞(双湖) 潘恭寿(莲巢)
二、作品原则上不准出境者(32人)
王 杰(伟人) 王鸣盛(礼堂) 方 薰(兰士) 永王星(少厂) 冯敏昌(伯求)
任 颐(任年) 伊秉绶(墨卿) 纪 昀(晓岚) 孙星衍(渊如) 刘 墉(石庵)
吴荣光(荷屋) 吴俊卿(昌硕) 沈宗骞(芥舟) 汪承需(时斋) 李叔同(弘一)
陈师曾(衡恪) 严 复(几道) 林则徐(少穆) 法式善(梧门) 姚 鼐(姬传)
袁 枚(子才) 奚 冈(铁生) 翁方纲(覃溪) 铁 保(梅庵) 钱 杜(叔美)
钱大昕(竹汀) 钱 坫(十兰) 梁同书(山舟) 梁启超(任公) 董 诰(蔗林)
黎 简(二樵) 戴 熙(醇士)
三、精品和各时期代表作品不准出境者(193人)
丁以诚(义门) 丁佛言(松游) 万上遴(辋冈) 万承纪(廉山) 尤 荫(水村)
文 鼎(后山) 王引之(伯申) 王 礼(秋言) 王芑孙(惕甫) 王学浩(椒畦)
王 昶(德甫) 王闿运(湘绮) 王 素(小梅) 王懿荣(正孺) 计 芬(小隅)
龙启瑞(翰臣) 包世臣(慎伯) 左宗棠(季高) 石韫玉(琢堂) 冯 洽(秋鹤)
冯誉骥(展云) 司马钟(绣谷) 任 预(立凡) 任 薰(阜长) 江 介(石如)
朱文新(涤斋) 朱为弼(椒堂) 朱鹤年(野云) 朱 本(素人) 朱孝纯(子颖)
朱昂之(青立) 朱 偁(梦庐) 朱 熊(梦泉) 阮 元(芸台) 那彦成(绎堂)
许乃钊(信臣) 毕 沅(秋帆) 毕 涵(焦麓) 毕 简(仲白) 汤金钊(敦甫)
汤贻汾(雨生) 汤 涤(定之) 达 受(六舟) 刘德六(子和) 何绍基(子贞)
何 翀(丹山) 沙 馥(山春) 佘启祥(春帆) 余绍宋(越园) 沈曾植(寐叟)
吴大澄(清卿) 吴榖祥(秋农) 吴锡麒(榖人) 吴熙载(让之) 吴 鼎(山尊)
吴庆云(石仙) 宋光宝(藕堂) 宋 湘(芷湾) 宋葆淳(倦陬) 汪启淑(秀峰)
汪 昉(淑明) 汪 恭(竹坪) 汪 葑(芥亭) 李鸿章(少荃) 李兆洛(申耆)
李 育(梅生) 李修易(乾斋) 陆 恢(廉夫) 张之万(子青) 张之洞(香涛)
张兆祥(龢庵) 张如芝(墨池) 张问陶(船山) 张廷济(叔未) 张伯英(勺甫)
张 洽(月川) 张 度(叔宪) 张 泽(善子) 张培敦(研樵) 张裕钊(廉卿)
张 盘(小蓬) 张 熊(子祥) 张燕昌(芑堂) 张 穆(石舟) 陈介祺(簠斋)
陈鸿寿(曼生) 陈希祖(玉方) 陈树人(猛进) 陈豫钟(秋堂) 陈 澧(兰甫)
杨沂孙(濠叟) 杨 岘(藐翁) 杨守敬(惺吾) 苏六朋(枕琴) 苏长春(仁山)
严 钰(香府) 居 巢(梅生) 居 廉(古泉) 招子庸(铭山) 武 亿(虚谷)
林 纾(琴南) 英 和(煦斋) 周 镐(子京) 金 启(耘麓) 金 城(北楼)
郑孝胥(苏戡) 罗天池(六湖) 罗振玉(雪堂) 俞 礼(达夫) 俞 明(涤凡)
俞 樾(曲园) 姚文田(秋农) 姚元之(伯昂) 姚 燮(梅件) 胡 远(公寿)
胡锡珪(三桥) 洪 范(石农) 姜 渔(笠人) 姜 筠(颖生) 姜 埙(晓泉)
赵之琛(次闲) 赵 光(蓉舫) 赵秉冲(研怀) 赵 魏(晋斋) 钮树玉(蓝田)
倪 田(墨耕) 郭尚先(兰石) 郭 麐(频伽) 殷树柏(云楼) 翁同龢(叔平)
翁 雒(小海) 真 然(莲溪) 秦祖永(逸芬) 秦炳文(谊亭) 桂 馥(未谷)
徐世昌(菊人) 徐 坚(絸亭) 高剑僧(秋溪) 高树程(迈庵) 陶 梁(凫芗)
钱 松(叔盖) 钱维乔(竹初) 钱伯垌(鲁斯) 钱 泳
符合国家规定的,在国内买卖不属于违法。
3. 张大千的画作算不算文物有相关法律依据吗
不算 算艺术品
4. 假设,李老千仿张大千笔法和艺术风格,创作了国画瘦桃,署名张大千。李老千侵犯张大千的著作权吗,为什么
不存在的。只是创作,没有进入流通则未侵权。
5. 张大千落款
仅从风格、着色、笔法和书法落款来看,此画十万八九是件人为造旧的粗劣工艺品。附上两张真迹图以供参考比对:
6. 张大千纪念馆的介绍
张大千纪念馆位于四川省内江市东桐路圆顶山,为纪念一代国画大师张大千而建。纪念馆东临西林开发区;西与内江师范学院等高、中等学校相邻;南俯沱江;北为浅丘田园风光。地貌为一狭长之小山丘陵。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75米。占地面积20973平方米。地势东高西低,登高南眺,甜城内江尽收眼底。 纪念馆的五个展区,以数百件照片、实物、诗笺、书信、画稿、画集、书籍及书画作品,分别展示了张大千的生平事迹、艺术进程、艺术特色、艺术成就及在世界艺坛的影响和地位。另在台北市有同名张大千纪念馆。
张大千纪念馆收藏有当代黄泽金、崔如琢、范曾、刘大为等作品。
7. 张大千在艺术收藏上,五百年来真的无人能比
张大千是我国现代史比较具有传奇色彩的国画画家。除了画家这个身份,他还是我国闻名世界的收藏家。他所收藏的字画的数量以及价值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所以有人说他是500年来第一位收藏家以及精鉴家。这句话并没有夸张的成分,而是张大千真的有如此成就。张大千收藏的字画有上千幅,有些放在博物馆和美术馆里成为镇馆之宝,甚至在国外的博物馆也有陈列。
三、张大千的历史意义张大千所收藏的书画艺术作品,一定程度上让这些艺术作品保留在国内,能够被延续下去不被损坏,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所以张大千是我国500年来无人能比的收藏家和鉴赏家。
8. 张大千为何不回大陆
为何这么多人都在问张大千不回国?在大千传里并非刻意提及,也没有表明,但是在回忆录里有些话道是表明了心意,一是政治问题,具体的原因是因为动乱,二是为了卖画养家,张大千一个人要养活一家很多人呢!。他说过并非不想回来,只是身不由己。
9. 张大千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张大千先生,原名权,后改名爰丶蝯,小名季,号季爰,别署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四川省内江县人,生於清光绪二十五年。年幼时,就跟随母亲及长姐学习绘画,为其画艺奠下了基础。从重庆求精中学及江津中学毕业后,就到日本的京都公平学校攻读染织技术。回到上海之后,就拜曾农髯及李梅二人为师,学习书法,此时画风以临摹石涛及八大山为主,并深得石涛之笔意。后来又上追宋丶元丶明丶清诸大家之精神。民国十二年,随仲兄善子参加上海「秋英会」雅集时即席挥毫作画,对菊吟诗,因而「一鸣惊人」,誉之为后起之秀。
民国十五年,开始游览国内名山大川,初上黄山,并被日本汉画学着称为「黄山画派始祖」。曾与黄君璧先生同游峨嵋。民国三十年夏天,作敦煌之行,由南而北为三百零九个洞窟编号,之后即着手於临摹上至元魏丶下至西夏之千年壁画。三十三年在成都举行览摹壁画。之后曾侨居印度大吉岭,在阿詹塔窟临摹壁画,并在香港举行个展。民国四十二年,由阿根廷移居巴西,并在圣保罗附近之小镇营建据地二百七十亩的「八德园」,园中有山有水,颇具园林之胜。后来应邀在日本东京及巴黎的「罗浮宫博物馆」,举办其书画作品及壁画之展览。并曾与西方画坛之一代宗师毕加索共论艺。民国四十七年,曾以「秋海棠」图,被纽约「国际艺术学会」选为世界伟大画家,获颁金质奖章。
於其花甲寿辰之际,开始以大写意的风格创作,认为「七分人事三分天」,并谆谆告诫人,研究书画,要有选择地多读书。民国六十六年由美返台,并於外双溪附近筹建「摩耶精舍」,作为养老之所。曾将其珍藏之书画及敦煌临本,捐给台北故宫博物院暨国立历史博物馆,并获元首褒题「葆粹报国」之匾额。
其一生之画风,可分为四个时期,始则石涛渐江大风八大,继则唐丶宋丶明丶清,再次为敦煌风俗格,晚年之泼墨则已进入世界性了。於画则山水丶花鸟人物等,无所不精。其书法则得自《郑文公》丶《泰山金刚经》之笔法,风格则凝重丶奇逸刚健,兼有南帖北碑之味,又能自出新意。其在书画上的成就,则被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与傅心畲有「南傅北张」之称。
民国七十三年,张大千先生因心脏病复发而去世。享年八十有五。逝世后,家人尊其遗嘱,将其一生所收藏之古人书画文物赠予「国立故宫博物院」,并将其寓所「摩耶精舍」赠与台北市政府,作为「张大千先生纪念馆」。着有《敦煌石记》丶《张大千画集》丶《敦煌画册》丶《黄山前后澥诗画册》等书。
以上仅供你参考
10. 张大千到底是不是历史的罪人
对于中国画界泰斗张大千曾经是否“蓄意毁坏敦煌国宝”一事,业界一直众说纷纭。张大千剥损壁画的行为是证据确凿的,他这样的做法被很多人诟病为“愚昧、盲目”毁坏国宝行为,也有人为张大千抱不平,认为他这样做纯粹是对敦煌做了一件“值得称赞的贡献”。
张大千的敦煌临摹画
被人们誉为“东方的毕加索”的张大千先生,是第一个到敦煌临摹壁画的中国专业画家。他于1941年携夫人、子、侄和几个学生,来到敦煌莫高窟进行实地考察,研究临摹古代壁画。
张大千先生到敦煌后,深感敦煌莫高窟是座被埋在大漠之中的艺术宝窟,请人搬走洞窟周围的积沙乱石,清理出洞窟309个。对莫高窟中许多有价值的壁画进行了临摹复原,共达二百余件。
这本应该是件值得称赞的事,但后来传出了张大千先生在敦煌临摹壁画时,打掉壁画的消息。随之,张大千先生究竟有没有破坏敦煌壁画的争议,一直没再停歇过,众说纷纭,难辨真假。
据说关于张大千打掉敦煌壁画的说法,有郑重著文说共有三种:
第一种说法:张大千率弟子们在第20号窟临摹,注意力集中在一幅五代壁画上,目光偶然落到右下角,看见早已剥落的那小块壁画下面,内层隐隐约约有颜色和线条,他认为画的下面还有画。当天晚上,张大千到上寺请教老喇嘛,老喇嘛说:“我幼年进庙时,老法师带我去看壁画,曾经对我说,莫高窟到处是宝,画下面有画,宝中有宝。”张大千和弟子们商量后,决定打掉外面的一层。在剥落之前,他把上面一层五代画临摹下来,剥落后,下面果然是一幅敷彩艳丽、行笔敦厚的盛唐壁画。
第二种说法:张大千在敦煌期间,重庆国民党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和高一涵在西北视察时,曾绕道敦煌,与张大千共度中秋。此时已是63岁的于右任,到了敦煌,流连忘返,由张大千陪着观看壁画。于右任的随员、且是敦煌土著窦景椿,在纪念张大千的一篇文章《张大千先生与敦煌》中有着这样的论述:“我随于右老由兰州前往敦煌,及驻军师长马呈祥等人,记得参观到一个洞内,墙上有两面壁画,与墙壁底层的泥土分离,表面被火焰熏得黑沉沉的,并有挖损破坏的痕迹,……从上面坏壁的缝隙中,隐约可见画像的衣履,似为唐代供养人像,大千先生向右老解释,右老点头称赞说:‘噢,这很名贵。’但并未表示一定要拉开坏壁一睹。当时县府随行人员,为使大家尽可能看到底层画像的究竟,手拉着上层张开欲裂的坏壁,不慎用力过猛,撕碎脱落,实则因年久腐蚀之故。”
第三种说法:张大千跟于右任商量以后,命马呈祥的士兵打掉的。当时社会传言张大千破坏敦煌壁画,并引重庆方面的误解,窦景椿在文章中说出了起因:“适有外来游客,欲求大千之画未得,遂向兰州某报通讯,指称张大千有任意剥落壁画、挖掘古物之嫌,一时人言啧啧,是非莫辨。”
查找史实可知,重庆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是发过一封电报给敦煌县县长,电报中说:“张大千君,久留敦煌,中央各方,颇有烦言,敕敦煌县县长,转告张大千君,对于壁画,毋稍污损,免兹误会。”而张大千在敦煌临摹壁画,近三年之久。
张大千的敦煌临摹画
从电报中,我们还是无法知晓张大千是否打掉了壁画,那么,张大千先生究竟有没有破坏敦煌壁画?或者说敦煌壁画该不该打掉?
石湍1981年在《旅游天府》发表《张大千并未破坏敦煌壁画》一文说,自己在敦煌莫高窟工作过十余年,从未亲眼见张大千破坏过敦煌壁画,相反对敦煌壁画的恢复和整理工作做不少贡献。
但现代著名书画大家、书画鉴定专家和诗人谢稚柳说:“我到敦煌之前,这两幅壁画的外层,已经给张大千打掉了,所以我并没有亲眼看见打掉的过程,……要是你当时在敦煌,你也会同意打掉的,既然外层已经剥落,无貌可辨,又肯定内里还有壁画,为什么不把外层去掉来揭发内里的菁华呢?”
敦煌石窟的墙壁,本是戈壁滩的石子一块块砌成,在壁上画画,先要在墙上涂上泥巴、石灰,把墙壁铺成。由北魏到宋,前来求神祈福的人很多,前人把墙壁画满后,后人再在墙上铺层泥巴、石灰,继续再画。这样,经历若干朝代后,敦煌的墙便由好几层壁画组合而成。但如今因缺乏保护,敦煌大量艺术瑰宝已被盗和流失,而且没有专门的人来维护壁画,大部分壁画已被风沙雨雪侵蚀、脱落,若不采取必要措施加强保护与修缮的话,可能会毁于一旦。
张大千先生在《临摹敦煌画展览目次》一文中也说:“莫高窟重遭兵火,宋壁残缺,甬道两旁壁画几不可辨认。剥落处,见内层隐约尚有画,因破败壁,遂复旧观,画虽已残损,而敷彩行笔,精英未失,因知为盛唐名手也。东壁左,宋画残缺处,内层有唐咸通七年题字,尤是第二层壁画,兼可知自唐咸通至宋,已两次重修矣。”
1949年3月,当时国民党甘肃省参政会对控告张大千“破坏敦煌壁画”一事,作出了最后结论:张大千在千佛洞,并无毁损壁画情事。
但此结论,国民党政府没有公开,一直保密。后经大陆研究张大千的专家李永翘先生于1986年8月,查找到1949年的裁决书原件,才使世人得知最终的事实。由此我们可知张大千先生是为弘扬敦煌艺术作出了贡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