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知识产权人才十三五规划

知识产权人才十三五规划

发布时间:2021-11-06 07:48:46

A. 十三五规划究竟是让老百姓干什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各项事业取得重大进展。今后五年,要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二○二○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比较充分,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二)完善发展理念。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深化改革,开拓前进,推动我国发展迈上新台阶。

三、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一)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

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结构,增加有效投资。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创新融资方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强对外投资和扩大出口结合度,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实施优进优出战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营造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新优势,提高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二)拓展发展新空间。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

拓展区域发展空间。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优化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形成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强化区域服务功能。支持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设和城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重点地区一体发展,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开辟农村广阔发展空间。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支持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发展天使、创业、产业投资,深化创业板、新三板改革。

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水利、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通用航空、管道、邮政等基础设施网络。完善能源安全储备制度。加强城市公共交通、防洪防涝等设施建设。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加快开放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坚持陆海统筹,壮大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完善国家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集中支持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瞄准瓶颈制约问题,制定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形成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实施范围,推动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应用。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引导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力度。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励人才弘扬奉献精神。

(四)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14.33, 0.18, 1.27%)主产区建设,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种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增加农业投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

(五)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二○二五》。引导制造业朝着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

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推进技术改造,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化解产能过剩,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完善企业退出机制。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挥产业政策导向和促进竞争功能,更好发挥国家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

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74.300, -0.72, -0.96%)、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壮大。

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放宽市场准入,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大力发展旅游业。

(六)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权益。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推进国有资本布局战略性调整,引导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更好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

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优化运营模式,增强盈利能力。限制政府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干预,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完善公平竞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和制度。激发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

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竞争保障机制,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深化市场配置要素改革,促进人才、资金、科研成果等在城乡、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间有序流动。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全国统一市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现代财政制度,建立税种科学、结构优化、法律健全、规范公平、征管高效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体制。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开发符合创新需求的金融服务,推进高收益债券及股债相结合的融资方式。推进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提高金融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加快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探索建立保险资产交易机制。

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健全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标准的监管规则,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完善国有金融资本和外汇储备管理制度,建立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有效运用和发展金融风险管理工具。防止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七)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按照总量调节和定向施策并举、短期和中长期结合、国内和国际统筹、改革和发展协调的要求,完善宏观调控,采取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措施,适时预调微调,更加注重扩大就业、稳定物价、调整结构、提高效益、防控风险、保护环境。

依据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和总供求格局实施宏观调控,稳定政策基调,增强可预期性和透明度,创新调控思路和政策工具,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增强针对性和准确性。完善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主,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价格政策协调配合的政策体系,增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性。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经济运行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

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放开电力、石油、天然气、交通运输、电信等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

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以可控方式和节奏主动释放风险,重点提高财政、金融、能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粮食、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网络安全等方面风险防控能力。

B. 十三五规划中的创新发展理念对大学生有何指导意义

鼓励大学生能够自主创新创业,并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
创新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介绍一下创新发展的三个主要方面,也就是三个重点领域、重点方面。
第一个就是促进创新体制构架。创新型社会、创新型产业、创新型经济,它一定有它的体制构架。那我们讲非创新的体制构架,它和创新体制构架肯定有很大的差别,就是对创新的支持至少程度是不一样的,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一些激励机制,因为创新活动是很复杂,它要求自主自由这些要素就很高,然后又是很高风险的活动。所以你要给他很大的自由度,同时你要他的结果实现一个非常有效的保护,你才能推进他的进步,他的最终结果就是要创造高的收益,这是他的高收益、垄断收益,垄断收益是它的一个创新投入回报。这样的一些制度安排,我认为非常重要。在中国来讲,可能特别重要的是,我理解是营造一个宽松公平环境,在市场准入上要放松,就是不管是叫做负面清单,负面清单制度这种制度,我们现在越来越重视这个制度。就是对它的约制、对它的管控降低到最低程度。负面清单就是已经有负面的方面我们采取禁止限制抑制的政策,其他全部放开,我认为促进创新的体制构架一个在中国最核心的问题营造宽松公平的发展环境,给他们自由,给他们松绑,大大的创新,去承受创新的压力,同时也是收获创新的成果。就是效益最大化,使创新蔚然成风。这是第一个有促进创新的体制构架。
第二个方面培育发展新动力。培育发展新动力就是创新,就是靠创新,就是创新。这里面讲了很多,推动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现在这个政策已经实施三年了,效果很好。特别是审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现在对这种非行政许可的全面取消,减少政府的干预,然后释放出巨大的创造力。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特别是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这个新技术、新业态,在当今,很多是跟我们网络的技术,“互联网+”有关,但实际上也包含着一种重组,一种对过去技术,对过去商业模式的一种重新改造,重新安排,它也是新,创新,通过某种技术管理的,包含理念的重组,然后实现一种更新换代,一个完全新的,这是我们的新经济,高新技术发展,是第三次产业革命,就是酝酿某种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就是培育发展新动力,我们的动力不足,我们就业动力在明显减弱,我们新动力需要加快培育,现在处在一个两个转换期,我们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产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分化,就是动力转化,我们十三五要加快这个动力转换,都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力,就是再到5年以后,我们的动力跟过去推动我们高增长的动力是完全不一样的,是创新驱动型的,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带来的全要素生产力占主导的,以GDP增长10%,我们全要素生产力超过5以上,占绝大多数,甚至更高的,那就是完全不一样,也就是新的动力。
第三个拓展发展空间,新空间,这个是很强调的,刚才是讲动力,是给你一个动力,现在让你有一个更大的空间,因为中国的发展还是有一个空间的拓展过程。一方面我们把现有的东西给它提出真相,或者我们创造一个新的东西来代替一个旧的东西,我们效益提高了,另一方面要拓展空间。怎么拓展空间?我想建议里面提出两个方向:我认为第一个就是区域空间的拓展,就是讲总体来讲,我们发达地区创新的驱动对经济的贡献是更大一些,落后的水平低一些是小一些,更加以要素投入,就是发展阶段的不同。那我们把沿海,就是沿海这个水平让中西部地区达到沿海水平,把我们的经济增长通过辐射、通过产业转移、通过加快中西部的发展,通过我们的贫困计划促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我们把它拉平,就是空间拓展。所以建议里面提出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也就是中国可能形成基本的轴是沿海轴、沿长江东西轴、沿南海的南北轴,一个梯形,大量的产业分布,发达地区分布在这样的一些地区,当然我们讲长江经济带向上延伸,现在还没达到发达程度,很多中游和上游没有,我们都跟长三角一样,我们是拓展的空间。那么我们还要围绕几纵几横的高速铁路来布局,就是讲形成轴带,大动脉大的轴。然后实现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然后就是各个星星点点,就是这个轴上可能星星点点的重要地区,西部的、中部的、东北的都有这个点,这个时候不在这个轴上,不在线上,不在沿海沿江沿线,存在一个大的若干重点经济区。当然这里面有重合,这是第一个方面空间的拓展,有回旋余地,我们的回旋余地增大。这个在协调里面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第二个就是完全拓展一个新的空间,新的增长产业,我们提出来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网络经济、互联网经济,它是强国,我们过去工业强国,新型工业化,这是我们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特别强调的,工业利国、利省、利市、利县,那我们现在也想网络强国、强省、强市、强县,网络经济。实施“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这就是三个方向,促进创新体制构架,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这个我觉得很好记,一个是构架,体制构架,要好的体制,一个新动力,一个是空间拓展。这是创新发展的三个主要方向。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接下来建议公报内容里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怎么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它的重点是什么?我们也做了梳理。根据公报里的内容,它首先讲了一个创新,它是需要微观基础,一方面强调发展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的引领作用。我们刚才不是说创新发展重要方面是有四个: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它这里面有把这个关系,实际上一切的核心还是科技创新,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当中的引领作用,它是关键。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的科技项目,在重大的创新领域组成一批国家实验室,也就发挥国家的作用。这个很重要,在国防领域国家重要,基础的技术创新一定是得到国家的支持。积极提出并牵头走出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就是搞国际合作。我们融入世界,我们创新不是独家,是大家通过合作,凝聚区力,凝聚国家之间的合作。产学研的合作,我认为就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一个怎么去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的引领作用,就是实施一批工程。那具体来讲创新驱动的包含,我想根据公报里面的说法,可以把它梳理一下的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四话之一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城市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在中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发达国家,没有科技,其他方面都是现代化的,农业是落后的,农业同步实现现代化,而且中国的农业可能显得更重要一些。不管是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还是我们为了保持农村的某种文化遗产,还是中国的国情,农业可能还是要占一定的比例,这样的需要,所以我们讲农业现代化,把它实施创新战略驱动的一个重要领域方面,就是效益性的农业,创新性的农业,这是农业现代化。当然农业现代化最根本的是要提高效益。以效益为中心,质量为中心,包括农产品的安全、品质,它相伴它的增加值必须提高。第二个构建产业新体系。这里的内容应该说是很丰富,既是有二产又有三产,产业新体系里面主要是二三产,当然二产我们国家已经形成体系,现在需要升级、更新,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国家提出来要建设制造业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现在已经实施了,实施工业强基的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这就是怎么去把我们的工业制造业的水平提升上来,就是像一个国家强大,当今社会一定是一个工业强国,制造业强国,所以衡量第一个你的技术水平、创新水平就是工业的一种能力、制造业的能力,当然这里最终决定我们的装备制造,我们的制造业的高端水平。我们现在有一些这方面的亮点,刚才都讲了,什么高铁,光伏,大飞机现在开始有重大进展,这就是我们一定要使我们的工业强大,不是一般的大,而要强,大而强。建立产业新体系里面还有一个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刚才讲到的是金融,金融行业。一些服务的物流、咨询、评估,金融的这种创新,这里面的重要性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所以我们相对落后真的服务业,而不是农业和工业,工业我们跟发达国家差距缩小的还是得多,农业缩小的,甚至我认为更多,但是现在的服务业差距更大,因为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务的意识都弱,很淡薄。一些尖端的、高端的服务业发展非常滞后,所以建议提出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这个快行动,不行动不行了,这是我认为构建产业新体系,你要形成新的产业体系,高水平的产业体系。第三个方面构建发展新体制。十三五规划是一个发展的高水平的发展规划,也是一个改革规划,改革体制创新,都跟发展融在一块。要构建发展的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发展创新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这是体制,你的体制,前面不有三个方面,就是具体化讲有哪些方面?体制上围绕创新,有利于推动创新发展这方面,我们需要加大、加深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的力度,目的是为了强有力的支持创新发展。这是第三个重点。
第四个是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宏观调控跟创新驱动有什么关系?宏观管理、宏观调控是为创新创造一个稳定、宽松、公平的环境所需要的。你经济比较稳定,不至于大起大落,那对创新是有利的,你对创新环境是公平的,有利于激励微观企业做一些长期投资,这个肯定是有利于创新。所以我认为传信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作为创新的一部分是很重要的。它的表述是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上定向调控力度,定向调控力度也认为是创新发展定向定的,一方面稳就业薄弱环节,薄弱环节我们要拓展空间,另一方面我们要对那种决定未来的方向技术创新活动,甚至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给予政策支持,宏观政策的支持,给财税、金融各方面的政策,定向调控,现在不仅仅理解为弱者的农业三农,对中小企业,对小微企业,这方面不够还得加强,这就是定向调控的范围,一个是扶弱,另外一个是怎么去加强创新发展、创新驱动?这里面特别讲到,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幸得领域和服务商品,那我们讲发展新能源,很多新能源产品上不了网,价格不能自我定价,受价格管制,不能反映市场的需求,反映它的成本或者创新收益,这就不是鼓励创新。所以讲宏观调控创新里面这部分还讲到的要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机制的干预,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就是让价格来鼓励创新,市场来鼓励创新,那这个创新,它的投资回报就会得到一个充分反映,投资创新企业、个人他就会得到很好的收益,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讲创新驱动战略,我现在看起来至少有这四个方面。

C. “十三五”规划建议全文公布,提了哪些与税相关的内容

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发布,其中多项内容与税有关,相关内容摘录如下。

《建议》指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全国统一市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现代财政制度,建立税种科学、结构优化、法律健全、规范公平、征管高效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体制。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

《建议》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引导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力度。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建议》指出,推动同更多国家签署高标准双边投资协定、司法协助协定,争取同更多国家互免或简化签证手续。构建海外利益保护体系。完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监管措施,完善风险防范体制机制。

《建议》指出,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快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遏制以权力、行政垄断等非市场因素获取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建议》指出,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志愿服务活动。完善鼓励回馈社会、扶贫济困的税收政策。

D. 十三五哪些行业人才抢手 人民日报

“我特别生气‘到国外买电饭煲’的事情,真的刺痛了我的神经。”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忍不住了,“中国那么多制造企业连一个电饭煲都做不好,没有理由!”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冯丹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也担忧:“国内一些人去欧洲买锅碗瓢盆之类的东西,我们自己难道做不出来吗?”
两位代表的担忧,正折射了未来5年中国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冯丹觉得这是一个怪圈:一方面,中国钢铁领域低端产品的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某些消费品又要到国外购买。这背后的问题是,中国高端制造业人才比较紧缺,能生产高端钢铁产品的技术人员也是少之又少,“我们应该寻找突破,不能再大量重复生产一些低端产品”。
其实,国务院2015年5月在《中国制造2025》已给制造业开出药方:高级技能人才的短缺,制约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需要一批高级技术人才。
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促进制造业升级,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进程。
同样被看好的还有服务业。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5年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5%,首次占据“半壁江山”。各省公布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也印证这一点,四川预计,到2020年,该省科技服务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科技服务业总收入达到5000亿元;青岛则提出,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
“科技服务业、跟民生有关的产业,以后的发展前景都比较好。”全国人大代表、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目前国家“三产服务”需求比较旺盛,除了北京等少数大城市,其他城市的科技服务、科技咨询企业比较少,因而科技服务领域是很有前途的一个行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周桐宇也认为“服务业的发展前景很不错”。在她看来,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很宽泛的领域,它可以跟很多产业进行融合,能镶嵌其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俗语现在或许可改成“学好计算机,走遍天下都不怕”。在冯丹看来,计算机、互联网等高科技领域也是未来“黄金行业”。
冯丹说,从发展空间上看,中国在计算机领域与美国的差距很大,从需求上看,关于国产化、自主可控等这些涉及到数据安全的领域,需求比较高。不管是数据本身的处理,还是一些装置、软硬件都存在需求,因而该行业的就业前景很好。

E. 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

智能制造是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实现泛在感知条件下的信息化制造,是在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拟人化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的感知、人机交互、决策和执行技术,实现设计过程智能化、制造过程智能化和制造装备智能化等。
智能制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内涵也不断完善和丰富。一方面,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自动化、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和必然结果,体现在制造过程可视化、智能人机交互、柔性自动化、自组织与自适应等特征;另一方面,智能制造体现在可持续制造、高效能制造,并可实现绿色制造。 1. 抓住高端、突出重点
以制约我国产业安全的高端装备为突破口,以有影响力和带动作用的技术和装备作为主攻方向,重点突破智能化的高端装备、攻克一批智能制造的基础理论与共性关键技术。
2. 企业主体、服务发展
产、学、研相结合,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突破瓶颈技术,掌握核心技术,实现关键技术与装备的自主化,形成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与技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设计与工艺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和系统控制技术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和系统集成技术是智能制造的核心,按储备一代、研发一代、推广一代的原则安排相关研究内容,突破智能制造基础技术与部件、攻克一批智能化装备、研发制造过程自动化生产线,制定相应技术与安全标准,增强产业竞争力,抢占制造业价值链高端,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和战略调整,并系统布局创新基地和平台,培养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
1. 建立智能制造基础理论与技术体系
重点突破设计过程智能化、制造过程智能化和制造装备智能化中的基础理论与共性关键技术,完善智能制造基础技术、技术规范与标准制订,为我国制造业实现低碳、高效、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理论与技术支撑。
预期指标:重点突破一批智能制造的基础理论与共性关键技术,建立和完善我国智能制造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科技创新队伍,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示范基地,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获得一大批核心发明专利。
2. 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基础技术与部件
研发一批与国家安全与产业安全密切相关的共性基础技术,重点突破一批智能制造的核心基础部件,研发解决一批与国家安全与产业安全紧密相关的共性关键技术。
预期指标:解决一批智能制造的基础技术与部件,推进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十三五”制造过程智能化装备和制造过程智能化的技术基础。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获得一大批核心发明专利。
3. 攻克一批智能化高端装备
研制一批面向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智能化高端装备,重点突破箱体类精密工作母机、工程机械、石化装备、复合材料加工装备、新能源装备等智能化装备。
预期指标:突破一批标志性的智能化高端装备,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打破国外产品的垄断,提升国际竞争力,部分装备的技术水平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培育战略新型产业。发展和培育一批高技术产值超过100 亿元的核心企业。
4. 研发制造过程智能化技术与装备
攻克一批制造过程智能化核心关键技术与装备,推进制造业核心业务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预期指标:研发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柔性生产线,攻克飞机自动化柔性装配生产线和百万吨级乙烯成套工艺技术及关键装备,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重点企业。
5. 系统集成与重大示范应用
通过智能化高端装备、制造过程智能化技术与系统、基础技术与部件的研发、示范应用及产业化,提高高端装备、技术与系统的自主率,带动我国制造业技术升级,实现制造业高效、安全及可持续发展。
预期指标:实现智能化高端装备、制造过程智能化、基础技术与部件的示范应用,部分实现产业化,高端装备、技术与系统的自主率提高10 个百分点,部分行业的技术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示范基地。

F. 十三五规划是什么意思

十三五规划,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



(6)知识产权人才十三五规划扩展阅读

“十三五”规划编制

2013年底

各省级地区开始启动“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准备工作

2014年4月

各省份开始就“十三五”规划重大问题研究向社会招标研究机构

2014年6月

国家发改委开通“建言‘十三五’”微信公众平台,邀请公众参与国家“十三五”规划编制

2015年初前后

各省份开始将“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思路上报国家

2015年10月

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审议“十三五”规划建议稿

2015年五中全会召开前

国家发改委听取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对国家“十三五”规划工作的意见建议

G. 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既以什么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十三五”规划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因此,“十三五”规划的制订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十三五”时期,我国应该如何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充分认识新常态会带来哪些新的变化,进而在清晰地把握好未来五年甚至更长一个时期宏观环境和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大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力度,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充分认识新常态带来的新变化
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最直观的变化就是经济增速进入换挡期,即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到当前的中高速增长。一个时期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下行周期,经济增速在波动中放缓,今年第三季度已经回落至6.9%。这是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相互叠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结构性因素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增速放缓,表面上是需求不足,实际上是供给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一方面,已有的供给因为供大于求出现了过剩;另一方面,部分需求缺乏相应的供给难以被满足。进入新常态,一系列重大的、阶段性的变化集中显现,这既表现在需求侧,也表现在供给侧。
从需求侧来看,2013年我国城镇户均达到1套房,2014年每千人拥有汽车超过100辆。按照国际经验,进入这样一个阶段之后,房地产和汽车市场的需求都将发生明显变化。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房地产投资在2000年至2013年年均增长24%,今年前三个季度已下降到2.6%;汽车产量过去十年年均增长17.9%,今年前三个季度却下降到0.9%。不仅如此,随着房地产需求和汽车市场需求的下降,钢铁、水泥、玻璃、轮胎、电子、家电、家装等关联行业的市场需求也在下降。
从供给侧来看,2012年以后,我国16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了820万人,随着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资源供需形势发生变化、生态环境硬约束不断强化,以往那种依靠生产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实现经济增长的条件已经不复存在。与此同时,过去一个时期制造业迅猛扩张而形成的巨大产能,在国内外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当前面临较为严重的过剩局面,特别是钢铁、煤炭、石化、有色、建材等传统行业,产能过剩更为严重,利润水平大幅回落,有的行业甚至出现全行业亏损。
由此可见,新常态更具本质的变化特征还是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在需求侧已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如果仍然一味地扩大投资和产出规模,虽然短期内对经济增长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投资的边际效用逐步递减,其结果,不仅会使产能过剩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会明显减弱,进而还会错失结构调整的机会。因此,新常态下,面对经济下行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加大供给侧的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化解过剩产能和资产重组,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活力和动力。需要强调的是,在市场需求已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不主动调整也会被动调整,而被动调整付出的成本会更大。
加大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力度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重要窗口期。过去一个时期的经济下行压力,固然带来了一系列严峻挑战,但也是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重要机遇。因此,“十三五”时期要充分用好经济下行形成的倒逼机制,把握好窗口期的宝贵机会,下决心推进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
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是有效出清过剩产能。过剩产能特别是“僵尸企业”造成资源沉淀,影响要素流动和资源再配置,还会延误结构调整的时机,使潜在风险不断积累。可以说,近一个时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状况持续恶化、工业品出厂价持续回落,与产能过剩是分不开的。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7%,到今年9月份工业品出厂价连续43个月负增长,表明产能过剩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只有下决心出清过剩产能,促进资源优化再配置,结构调整才能有效推进。因此,“十三五”时期要下决心推进供给侧结构调整,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化解产能过剩,完善企业退出机制,推进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
动力转换要把握好新旧动力的相互关系。新旧动力并存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基本特征。旧的动力如钢铁、煤炭、石化、有色、建材等产业板块体量较大,虽然高速扩张期已经过去,但在相当长时期内对经济增长仍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短期内也难以找到体量相当、带动力相近的新兴产业板块来替代。今后要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重组,让旧动力焕发青春。与此同时,要着力培育新的动力,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逐步替代传统动力。
无论是结构调整,还是动力转换,都要着力提高要素生产率。在生产要素供需形势发生趋势性变化、企业综合生产成本普遍提高的情况下,迫切要求从提高要素生产率中挖掘新动力。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投资回报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才能有效对冲要素供需形势的变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家和全社会创新潜能和活力,发挥创新在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中的积极作用,真正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十三五”时期,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需要从多个方面展开。
第一,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创新是提高要素生产率,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的关键。一是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未来产业、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活力的根本途径。二是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以2030年为时间节点,在航空发动机、量子通信、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深空深海探测、重点新材料、脑科学、健康保障等领域再部署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四是激发企业家精神。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最核心的功能是创新,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建设科研基础设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产业标准和商业规则,维护市场秩序,减轻企业家创新风险。五是构建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强化金融支持创新的功能,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创新用好培养和吸引人才的机制。
第二,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过去一个时期,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是“铺摊子”,主要是扩大产能和规模。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和产能过剩压力增大,产业发展需要从“铺摊子”为主转向“上台阶”为主,核心是提升产业价值链、产品附加值。一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引导制造业朝着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二是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推进技术改造,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三是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更好发挥国家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四是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进入国际前沿水平。五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第三,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镇化是最大内需所在。2014年,我国按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仅为54.77%,相比较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空间,特别是已经进城的两亿五千万农业转移人口,如果能够实现市民化,消费倾向和消费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购买能力和对工业品的需求将大幅提升,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消费需求。城镇化发展还将创造高铁、地铁、机场、地下管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以及市政设施和住宅等巨大的投资需求。“十三五”时期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一是要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加快落实中央确定的使1亿左右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的目标。二是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继续推进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改革,全面实行身份证制度,改革征地制度,健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制度,建立农村土地交易市场,严格农村土地用途管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三要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更多采取“补人头”方式,有效消化现有的存量房地产。

第四,推进企业“走出去”构建全球化生产运营体系。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一方面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另一方面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支持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等原材料生产企业到海外建立生产基地,逐步将直接进口资源转变为进口原材料。拓展高铁、核电、特高压电网、通信、航空等大型成套设备的国际市场空间。
综上所述,创新是走向未来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以创新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进企业“走出去”构建全球化生产运营体系。要通过创新引领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H. 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谈谈我国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目标及其面临的困难

目标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认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着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发展海洋经济。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建设人才强国,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困难
农业基础薄弱,粮食安全面临挑战。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耕地保护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农田基础设施差,部分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全国434个大型灌区骨干工程完好率不足50%。农业科技不发达,中低产田比重大。未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饲料和工业用粮将明显增加,粮食需求将继续呈刚性增长,产需缺口将继续加大,而国际市场调剂余缺的空间相当有限,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经济结构性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是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失衡。近年来,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经济增长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较高。同时,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过大。2006—2009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40%以上。二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2009年,我国城镇与农村居民收入之比为3.33∶1,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2∶1。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2009年,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4%,而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服务业比重分别超过50%和70%。同时,我国大量制造业企业主要从事低端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制造业整体素质不高。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竞争力较弱。2009年,我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占全部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的比重仅为23.5%、11.2%;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企业比重仅为8.5%,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0.69%。科技创新能力弱制约了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提高。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制造业的比重仅为10%左右,部分重要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和产品还依赖进口。在出口技术和产品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比重不足10%。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使我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

资源消耗过大,生态环境压力加大。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8.5%,而消费的煤炭占世界的46.9%、钢占46.4%、石油占10.4%。与生产的高消耗相伴随的是高强度的污染物排放。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酸雨发生频率高。随着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以大量消耗资源、高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方式越来越难以持续。

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社会问题突出,各种社会矛盾进入凸显期。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加快的阶段,经济社会结构变动较大,利益主体出现分化,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增多。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压力依然较大,就业结构性矛盾明显。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偏低,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拉大趋势。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完善,存在覆盖范围比较窄、城乡发展不平衡、保障水平低等问题。此外,征地拆迁、环境污染、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等领域的突出问题也亟待解决,化解各种问题和矛盾的难度加大。

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尽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仍然面临较多体制机制障碍,如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行政审批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和环保收费机制尚未建立;财税结构体系不尽合理,民生和公共服务方面支出占比偏低,中央及地方财力和事权不匹配;农村金融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仍面临体制机制障碍;城乡二元体制依然存在,户籍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滞后,国有企业和垄断行业改革有待进一步推进;等等。

I. 十三五规划对产业园区未来发展之路做了哪些指导

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公布。建议全文22000余字,描绘了未来五年中国的美好愿景。在这两万多字的规划之中,多条建议涉及产业园未来发展之路:未来五年政府对“双创”持续发力,推进众创空间等孵化新模式成长,重点打造多个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以及自贸区,除了京津冀之外规划长三角、珠三角区域成为产业聚集重点区域,重点拓展智能制造等多项新兴产业发展等多条与产业园人息息相关的新建议。

那么,十三五规划对产业园区未来发展之路做了哪些指导?又有哪些新的布局?今天,中智科博(北京)产业经济发展研究院就给大家盘点一下未来五年内,园区人发展投资该关注的几件事儿。关于十三五规划对园区人产生了哪些微观反应,具体的解读请关注中智科博后续报道。

下一个五年 双创还是关键词

1.持续加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

点评:“双创”成为2015年名副其实的最热词,国家对它的支持与引导显然还在深化。那么,未来5年,资源聚集,政府政策红利,创业沃土下,如何“慧眼识英雄”,成为创业企业“跃龙门”的关键契机。

2.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发展天使、创业、产业投资,深化创业板、新三板改革。

点评:众创空间等俨然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而有竞争就有淘汰,面对大浪淘沙的必然趋势,该是各位“小主”拿出真本事的时候了。

3. 打造创新领军企业和区域创新中心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形成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实施范围,推动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应用。

点评:上海率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如今已经初见成效。未来5年,随着国家推动,同类型的创新中心会逐渐诞生,强强对决,我们拭目以待。

下一个五年 重点关注哪些行业

1.拓展重点、新兴产业领域

支持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挥产业政策导向和促进竞争功能,更好发挥国家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壮大。

点评:很明显,新兴行业和高精尖是“香饽饽”。

4.文化、旅游、服务业也是重点

开展加快发展 现代服务业行动,放宽市场准入,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 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
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点评:第三产业发展中,文化产业的崛起之势迅猛。不过在促进文化繁荣的同时,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也应该成为企业面临新考题。

5. 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

实施“
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

点评:互联网与产业园区结合已然不是新鲜事儿,比如京东刚与河北廊坊签约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商产业园,腾讯众创空间正大举布局全国等,我们看到,多个互联网巨头正纷纷将发展之手伸向了产业园。

4..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引导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下一个五年 重点关注哪些区域

1.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优化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形成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强化区域服务功能。

点评:未来企业的投资发展区域维度拉伸,京津冀过去一直作为投资发展的主战场,未来这一局面将被改变,长三角、珠三角,三足鼎立时期来临。那么又有哪些中心城市画进了未来5年发展“大饼”,大家可以提前猜一下!

2.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快市场取向改革。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大对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严重退化等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

点评:重提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表面政府推动发展决心。这些地区较明显的共性就是缺少人才的聚集,尤其是创新创业人才,推动“双创”结合发展,将成为新触点。

3.
逐年减少建设用地增量。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优化开发区域产业结构向高端高效发展,防治“城市病”,逐年减少建设用地增量。推动重点开发区域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度。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

下一个五年,与你相关的改革

1.创新机制改革

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2.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优化运营模式,增强盈利能力。限制政府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干预,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完善公平竞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和制度。激发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

3.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全国统一市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现代财政制度,建立税种科学、结构优化、法律健全、规范公平、征管高效的税收制度。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

4.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建设一批大宗商品境外生产基地,培育一批跨国企业。积极搭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金融服务平台。

5.提高自贸区建设质量。建立便利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的体制,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全面实施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质量,在更大范围推广复制。
前瞻产业研究院,产业规划行业标杆,上市机构。

阅读全文

与知识产权人才十三五规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