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对知识产权法的理解和体会
要写明知识产权法的重要性以及所带来的作用,实施知识产权法在社会的地位。
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完善知识产权案件上诉机制,统一审判标准。制定完善行政执法过程中的商标、专利侵权判断标准。规范司法、行政执法、仲裁、调解等不同渠道的证据标准。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建立完善市场主体诚信档案“黑名单”制度,实施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建立重复侵权、故意侵权企业名录社会公布制度,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逐步建立全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案例指导机制和重大案件公开审理机制。加强对案件异地执行的督促检查,推动形成统一公平的法治环境。
(1)知识产权法哲学初论扩展阅读:
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要求规定:
1、完善知识产权仲裁、调解、公证工作机制,培育和发展仲裁机构、调解组织和公证机构。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自律和信息沟通机制。
2、引导代理行业加强自律自治,全面提升代理机构监管水平。
3、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将知识产权出质登记、行政处罚、抽查检查结果等涉企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统一归集并依法公示。建立健全志愿者制度,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知识产权保护治理。
❷ 知识产权法。
刚好也做到这个,你一个一个发 给我多加点分哈
1.知识产品,是指依靠知识而产生出的成果,例如商标、专利、版权等等。知识产品进入市场后,一般是不会以完全的实物形式表现,而要通过对知识的转化、加工、生产,将知识固化在某种载体上,才能获得经济效益。
2.作者:指由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主持,代表法人或非法人单位意志创造,并由法人或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视为作者。
3.音像制作者:将声音、形象或者两者的结合首次固定在物质载体上的人。
4.发明 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5.商业秘密:指不为公众所熟知,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效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❸ 知识产权法的性质和意义
1、性质
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属于私法、财产法,它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无形财产权。知识产权法仍属于民法,是民法的特别法。民法的基本原则、制度和法律规范大多适用于知识产权,并且知识产权法中的公法规范和程序法规范都是为确认和保护知识产权这一私权服务的,不占主导地位。
2、意义
核心价值在于鼓励发明创造,促进社会经济进步。此外,知识产权法还能促进科技成果及时而广泛应用;促进科研开发专业队伍形成;节约科技研究开发的人力、财力、物力,缩短科技进步周期等。
(3)知识产权法哲学初论扩展阅读
知识产权主要范围:
(1)著作权和邻接权。著作权,又称版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及其相关主体依法对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邻接权在著作权法中被称为“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
(2)专利权,即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对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独占实施权。
(3)商标权,即商标注册人或权利继受人在法定期限内对注册商标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利。
(4)商业秘密权,即民事主体对属于商业秘密的技术信息或经营信息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5)植物新品种权,即完成育种的单位或个人对其授权的品种依法享有的排他使用权。
(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即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享有的专有权。
(7)商号权,即商事主体对商号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依法享有的独占使用权。
❹ 知识产权法总论的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编知识产权法概述
第一章 知识产权法概念与起源
第一节 知识产权法概念和特征
一、知识产权法概念和调整对象
二、知识产权法特征
三、知识产权法社会作用
第二节 知识产权法起源与发展
一、知识产权法起源
二、著作权法起源
三、专利法起源
四、商标法起源
五、商业秘密保护法起源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起源
七、当代知识产权法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三节 美国对全球知识产权立法的干预
一、中国知识产权立法时期
二、中国知识产权执法体系建立时期
三、美国知识霸权主义干涉时期
第二章 知识产权法地位、性质和效力
第一节 知识产权法地位
一、传统部门法划分标准
二、“着眼于问题”划分标准
三、知识产权法是独立法律部门
第二节 知识产权法性质和效力
一、知识产权法性质
二、知识产权法效力
第三节 知识产权基本法
一、知识产权法体系的提出
二、知识产权基本法概念与性质
三、构建知识产权基本法的方法及其作用
四、知识产权基本法立法步骤与体系
五、知识产权基本法与相关法律
第三章 知识产权法基本理念与宗旨
第一节 知识产权法基本理念
一、知识产权基本理念概述
二、知识产权法传统理念
第二节 知识产权法新理念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法
二、知识产权法新理念
第三节 知识产权法立法目的与宗旨
一、知识产权法立法目的
二、知识产权法宗旨
三、知识产权利益平衡的具体实现途径
第四节 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一、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之界定
二、中国的态度与现状
三、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高低之争
四、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之标准
第四章 知识产权法基本原则
第一节 知识产权法基本原则概述
一、知识产权法基本原则概念和特征
二、确立知识产权法基本原则的必要性
三、知识产权法基本原则体系与种类
四、知识产权法基本原则的效力
第二节 民法基本原则与应用
一、平等原则及其应用
二、自愿原则及其应用
三、公平原则及其应用
四、诚实信用原则及其应用
五、合法原则及其应用
六、公序良俗原则及其应用
第三节 知识产权法共有原则
一、知识产权法共有原则概述
二、知识产权法定原则
三、一客体一权利原则
四、公示公信原则
五、同等保护原则
第四节 知识产权法特有原则
一、知识产权法特有原则概述
二、思想与表达相区分原则
三、合理使用原则
四、权利穷竭原则
第二编知识产权客体
第五章 知识财产概念和性质
第一节 知识财产概念
一、知识财产称谓
二、知识财产界定
三、从智力成果到知识财产的转变
第二节 知识财产本质
一、知识财产法哲学理论评析
二、信息说评析
三、思想说确立
第三节 知识财产法律性质和作用
一、知识财产法律性质
二、知识财产作用
第六章 知识财产法律特征和分类
第一节 知识财产法律特征
一、知识财产共有法律特征
二、知识财产特有法律特征
第二节 知识财产与相关概念
一、知识财产与载体
二、知识财产与知识产品
三、知识财产与物
四、知识财产与信息财产
第三节 知识财产分类
一、一般知识财产和具体知识财产
二、可分知识财产和不可分知识财产
三、公开知识财产与隐秘知识财产
四、个体知识财产和社区知识财产
五、创造性知识财产与继承性知识财产
第三编知识产权概述
第七章 知识产权概念和特征
第一节 知识产权概念
一、知识产权起源与称谓
二、知识产权界定方法
三、知识产权定义
第二节 知识产权法律特征
一、期限性
二、地域性
三、超地域性
四、独立性
五、可共用性
第八章 知识产权性质和效力
第一节 知识产权本质和法律性质
一、知识产权本质:经济工具论
二、知识产权法律性质
三、知识产权作用机制
第二节 知识产权效力
一、控制效力
二、排他效力
三、优先效力
四、追及效力
五、独立处分力
六、垄断效力
第三节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与归责原则
一、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二、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归责原则
第九章 知识产权请求权
第一节 知识产权请求权概念与发生
一、知识产权请求权概念和特征
二、知识产权请求权理论基础
三、知识产权请求权立法考察
四、确立知识产权请求权制度的意义
第二节 知识产权请求权性质
一、性质争论与评析
二、知识产权请求权性质界定
三、知识产权请求权与诉讼时效
第三节 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
一、返还请求权
二、停止侵害请求权
三、排除妨碍请求权
四、消除危险请求权
第四节 知识产权请求权的实现
一、知识产权请求权与给付不能
二、知识产权请求权与事实许可
三、知识产权请求权与强制许可
四、知识产权请求权与债权请求权
五、知识产权请求权与代偿请求权
第十章 知识产权分类与体系
第一节 知识产权分类
一、公法与私法上的知识产权
二、普通法与特别法上的知识产权
三、国际法与国内法上的知识产权
四、单一主体与共同主体知识产权
五、不同主体类型知识产权
六、独立知识产权与附从知识产权
七、一般知识产权与具体知识产权
八、有期限知识产权与无期限知识产权
九、完全知识产权与定限知识产权
第二节 知识产权体系
一、知识产权体系概念与特征
二、构建知识产权体系的必要性
三、二元知识产权体系及其结构
第十一章 知识霸权
第一节 知识霸权概述
一、知识霸权概念和法律特征
二、知识霸权与相关概念
三、知识产权霸权的产生
四、知识产权正当性探析
第二节 典型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分析
一、计算机软件最终用户责任
二、音乐作品著作权
第三节 反对知识霸权的基本态度与策略
一、基本态度:区分知识产权与知识霸权
二、基本原则:国家利益原则
三、两条路径:直接与间接
四、印度策略:非暴力不合作策略
五、基本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第十二章 知识产权与相关权利
第一节 知识产权与物权
一、物权客体:有体物
二、知识产权和物权的联系
三、知识产权和物权的区别
第二节 知识产权与信息产权
一、信息产权概念
二、信息产权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第三节 知识产权与信息财产权
一、信息财产与知识产权法
二、信息财产与债权法
三、信息财产界定
四、信息财产权确立
五、信息财产权与物权、知识产权的比较
六、信息财产权是知识产权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桥梁
七、大陆法系财产权体系之完善
第四编知识产权行使
第十三章 知识产权行使具体制度
第一节 知识产权行使概述
一、知识产权行使概念与分类
二、知识产权行使方式概述
三、知识产权行使制度价值
四、知识产权行使与知识产权管理
第二节 知识产权实施
一、知识产权实施概念和特征
二、知识产权实施分类
第三节 知识产权转让
一、知识产权转让概念和分类
二、知识产权转让法律性质与法律适用
三、知识产权转让法律结构
四、知识产权转让规则
五、知识产权瑕疵担保
六、知识产权转让几种特殊情
第四节 知识产权许可
一、知识产权许可概述
二、自愿许可中的默示许可
三、非自愿许可
四、独占许可、排他许可和普通许可
五、本许可和再许可
第五节 知识产权出资
一、知识产权出资概念
二、知识产权许可与出资
三、知识产权出资范围
四、知识产权出资比例限制
五、知识产权出资价格确定
六、知识产权有效期和公司经营期
七、知识产权出资登记
八、知识产权出资与公司债务承担
第六节 知识产权融资
一、知识产权证券化概念和特征
二、知识产权证券化基本流程
三、特定目的机构法律地位和作用
四、知识产权证券化展望
第十四章 知识产权合同
第一节 知识产权合同概述
一、知识产权合同概念和特点
二、知识产权合同与《合同法》
三、知识产权合同与技术合同的比较
第二节 知识产权合同订立与内容
一、知识产权合同订立原则
二、知识产权合同订立方式
三、知识产权合同主要条款
四、当事人法定义务
第三节 知识产权合同成立与效力
一、知识产权合同成立
二、知识产权合同有效
三、知识产权合同生效与失效
四、知识产权合同效力待定
五、知识产权合同解释
第四节 知识产权合同变动与履行
一、知识产权合同变更
二、知识产权合同解除
三、知识产权合同撤销
四、知识产权合同履行
第五节 知识产权合同无效
一、知识产权合同无效概念
二、知识产权合同无效主要情形
三、知识产权合同无效确认
四、知识产权合同无效法律后果
第六节知识产权合同违约责任
一、知识产权合同违约责任概念
二、违反知识产权合同的行为
三、承担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四、严格责任原则免责事由
五、违约责任承担方式
第七节 知识产权开发合同
一、知识产权开发合同概述
二、委托开发合同
三、合作开发合同
第七节 知识产权转让合同
一、知识产权转让合同概念和分类
二、知识产权转让合同特征
三、知识产权转让合同有效
第八节 知识产权许可合同
一、知识产权许可合同概念和分类
二、知识产权许可合同特征
三、许可期限
四、许可费
第十五章 知识产权行为
第一节 知识产权变动模式概说
一、知识产权变动
二、知识产权变动模式选择
三、我国知识产权变动模式选择
第二节 知识产权行为概念与特征
一、知识产权行为概念与表现形式
二、构建知识产权行为理论的意义
三、知识产权行为法律特征
第三节 知识产权行为构成要件和分类
一、知识产权行为构成要件
二、知识产权行为分类
第四节 知识产权意思表示与合意
一、知识产权意思表示概念及其构成
二、知识产权合意概念和特征
三、知识产权合意具体规则
第五节 知识产权登记
一、知识产权登记概念与性质
二、知识产权登记功能
三、知识产权登记法律特征和分类
四、知识产权登记阶段与过程
五、知识产权登记效力
第五编完全知识产权
第十六章 完全知识产权概述
第一节 完全知识产权概念和地位
一、完全知识产权概念和特征
二、完全知识产权地位
第二节 知识产权共有
一、知识产权共有概念和法律特征
二、知识产权共有的取得与效力
三、知识产权按份共有
四、知识产权共同共有
第十七章 完全知识产权权能
第一节 知识产权权能概述
一、知识产权权能与权利之关系
二、知识产权权能分类
三、知识产权权能扩张
第二节 知识产权积极权能
一、知识产权积极权能概述
二、控制权能
三、复制权能
四、收益权能
五、处分权能
第三节 知识产权消极权能
一、知识产权消极权能概念
二、一种解释方法的否定
第四节 著作权权能
一、著作权积极权能
二、著作权消极权能
三、我国相关立法评析
第五节 商标权权能
一、商标权积极权能
二、商标权消极权能
第六节 专利权权能
一、专利权积极权能
二、专利权消极权能
三、我国相关立法评析
第七节 商业秘密权权能
一、商业秘密权积极权能
二、商业秘密权消极权能
第八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确认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权能
第十八章 知识产权发生和变动
第一节 知识产权发生
一 、一般知识产权发生
二、具体知识产权发生
第二节 知识产权原始取得
一、知识产权原始取得概念
二、知识产权原始取得划分
三、知识产权原始取得方式
第三节 知识产权继受取得
一、知识产权继受取得概念
二、知识产权继受取得主要方式
第四节 知识产权消灭
一、知识产权消灭概念和种类
二、知识产权消灭法律事实
第十九章 权利限制与知识产权滥用
第一节 知识产权权利限制概述
一、知识产权权利限制概念和分类
二、确立知识产权权利限制制度的必要性
三、权利限制基本原则
第二节知识产权内容限制
一、知识产权内容限制概念
二、知识产权内容限制表现
第三节 知识产权行使限制
一、知识产权行使限制概述
二、著作权行使限制
三、专利权行使限制
四、商标权行使限制
第四节 知识产权滥用
一、知识产权滥用概念
二、知识产权滥用表现形式
三、知识产权滥用法律规制
第六编定限知识产权
第二十章 定限知识产权概述
第一节 定限知识产权概念和分类
一、定限知识产权概念
二、定限知识产权分类
第二节 定限知识产权设定
一、定限知识产权设定概念
二、定限知识产权设定模式
三、原因行为
四、设定合意与意思自治原则
五、登记要件主义
第二十一章 用益知识产权
第一节 用益知识产权概念和意义
一、用益知识产权概念和特征
二、确立用益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用益知识产权设定与权能
一、用益知识产权设定
二、用益知识产权权能
第二十二章 担保知识产权
第一节 担保知识产权概述
一、担保知识产权概念和特征
二、担保知识产权溯源
三、担保知识产权理论基础与评价
四、担保知识产权分类
五、担保知识产权实现方式
六、担保知识产权消灭
第二节 知识财产质押权
一、知识财产质押权概念和特征
二、知识财产质押权设定
三、知识财产质押权效力
第三节 知识财产抵押权
一、知识财产抵押权概念与特征
二、知识财产抵押起源与发展
三、知识财产抵押权基本制度
四、知识财产抵押权效力
五、知识财产抵押权实现与消灭
第四节 知识财产留置权
一、知识财产留置权概念和法律特征
二、构建知识财产留置权制度的必要性
三、知识财产留置权法律性质
四、知识财产留置权成立条件
五、知识财产留置权内容
六、知识财产留置权效力与实现
❺ 知识产权法
著作权人是著作权法保护的主体:即享有著作权权利和承担著作权义务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9条规定:“著作权人包括:一、作者;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
(一)主体形态分 一 1、自然人 、 2、法人 、 3、其他组织 、 4、国家 、 (二)按是否直接创作分 1、作者 、 2、其他著作权人 、 (三)按权利产生方式分 1、原始著作权人。指在作品创作完成后,直接根据法律的规定或合同的 、原始著作权人。指在作品创作完成后, 约定,在不存在其他基础性权利的前提下对作品直接享有著作权的人 他基础性权利的前提下对作品直接享有著作权的人。 约定,在不存在其他基础性权利的前提下对作品直接享有著作权的人。 2、继受著作权人。依照合同或继承方式间接享有著作权的人。 、继受著作权人。依照合同或继承方式间接享有著作权的人。 (四)按国籍分 1、本国人 、 2、外国人 、3、无国籍人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因此商业秘密包括两部分:非专利技术和经营信息。如管理方法,产销策略,客户名单、货源情报等经营信息;生产配方、工艺流程、技术诀窍、设计图纸等技术信息。商业秘密关乎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有的甚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
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的,以侵犯商业秘密论。
表现形式:“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业秘密:(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本条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❻ 知识产权法:表演者权中的复制、发行权与首次固定权有什么不同啊
你竟然说到了首次固定权
难道看的是王千的书么?呵呵
复制权发行权很好理解啊
至于首次固定权
指的是表演者表演作品时,许可他人录制他的表演的权利
比如一名歌手在表演
那么他可以许可一台摄像机拍摄他的表演
那么他的表演被首次固定了下来
所以叫首次固定权、
其实性质上和复制权是一样的
但是特指第一次固定
规定其的意义在于
如果表演者表演的是已经没有著作权的作品
比如很老的过保护期的歌曲
那么其实该表演作品已经不能受复制权保护
这时候就只能受首次固定权保护
❼ 知识产权法的产生渊源
中国知识产权立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现已建立起符合国际先进标准的法律体系。知识产权法的渊源是指知识产权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国内立法渊源和国际公约两部分。 1.知识产权法律,如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
2.知识产权行政法规。其主要有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专利法实施细则、商标法实施条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等。
3.知识产权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如深圳经济特区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
知识产权法4.知识产权行政规章,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规定。
5.知识产权司法解释,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前停止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和保全证据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中国在制订国内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同时,加强了与世界各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交往与合作,加入了十多项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主要有: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协定)、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专利合作条约等。其中,世界贸易组织中的TRIPS协定被认为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中涉及面广、保护水平高、保护力度大、制约力强的国际公约,对中国有关知识产权法律的修改起了重要作用。
❽ 知识产权法是一部法律吗简要阐述理由。
按实际情况,知识产权法不是一部法律。
知识版产权法是指因调整知识产权的归属、权行使、管理和保护等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知识产权法的综合性和技术性特征十分明显,在知识产权法中,既有私法规范,也有公法规范;既有实体法规范,也有程序法规范。但从法律部门的归属上讲,知识产权法仍属于民法,是民法的特别法。民法的基本原则、制度和法律规范大多适用于知识产权,并且知识产权法中的公法规范和程序法规范都是为确认和保护知识产权这一私权服务的,不占主导地位。
❾ 高分求关于知识产权法的论文
论知识产权法定原则
内容摘要: 知识产权法定原则不仅是知识产权制度的基本原则,而且是知识产权立法的方法性原则。该原则贯穿于知识产权立法的始终,贯穿于知识产权的所有制度与规范之中。它是一种对知识产品以法定方式予以赋权的方法,体现了知识产权立法的显著特点。将该原则确立为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其正当性。该原则具有重要功能,对知识产权法定原则进行正确分析和定位,能够为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创新提供有益的启示。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创新应选取适当的立法模式,应不断创设和确认知识产权的新权利类型,应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并符合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律,应符合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趋势。
关键词: 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法定原则/正当性/制度创新
知识产权是私权,是民事权利的新型类型之一。知识产权的确认和产生有赖于知识产权的立法活动。在知识产权立法中,遵循着一项重要的方法性原则,即知识产权法定原则,该原则贯穿于知识产权立法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作为私权的知识产权没有同其他一般民事权利那样实行意思自治原则,而是充分地实行着知识产权法定原则,这是知识产权立法的显著特点。知识产权立法之所以实行知识产权法定原则,不仅具有充分的根据,而且具有其正当性。
一、知识产权法定原则的内容(为了论述方便,本文中“知识产权法定原则”中的“法”以及“知识产权立法”属于广义上的使用,既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内立法,也包括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条约、国际公约等)
综观知识产权的国内立法和国际立法,可以发现,知识产权立法的一个共同规律是始终贯穿着知识产权法定的原则。该原则已成为知识产权立法的特点之一,并通过知识产权规范及其制度得到深刻地体现。
(一)知识产权的内涵和类型法定
从一般意义上说,“知识是关于一切新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信息、管理、美感、善德等等具体知识的一般抽象形式”[1]。对于知识产权的内涵和外延,理论界并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如郑成思教授认为,知识产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产权,可以包括一切人类智力创作的成果;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工业产权和版权两部分;详见郑成思:《知识产权法》(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58-63页。也有学者认为,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劳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详见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版,第1—4页。)尽管如此,对知识产权的内涵和类型予以界定,这已是知识产权立法的共性所在。国内立法和国际立法都对知识产权的内涵和类型予以规定,以此表现一个国家对本国保护知识产权所持的态度以及所确定的不同保护范围,或者用以表现参与缔结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国际条约的不同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所持的共同态度或者确认的共同标准。由此形成了知识产权的内涵和类型法定,即一国国内或者国际上的知识产权内涵和类型都由知识产权立法予以直接规定,当事人不得自行约定知识产权的内涵,也不得自行创设知识产权的类型。
(二)知识产权关系的构成法定
知识产权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构成。知识产权立法,无论是采用国际公约、条约的形式,还是采用国内立法的法典法形式(如法国知识产权法典)、单行法形式(如我国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等),对构成知识产权关系的三要素都会予以明确规定。具体来说:其一,知识产权的主体法定。知识产权立法一般都对享有知识产权的主体资格和条件予以明确规定,不是一切民事主体都可以成为知识产权的主体,一般说来(尤其是对知识产权的原始主体而言),只有实施智力劳动并取得创造性智力成果的主体,才能成为享有知识产权的主体。其二,知识产权的客体法定。一定时期内存在于社会中的知识产品类型及其总量极其繁多,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产品都能被纳入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范围之内。为此,就需要知识产权立法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范围予以选择,划定知识产权客体的范围。其三,知识产权的内容法定。知识产权的内容包括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两方面。但具体说来,知识产权立法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分别规定了其各自不同的内容。
(三)知识产权的利用、使用、限制和转让等法定
首先,知识产权立法的价值在于推动知识或者智力成果的利用、使用,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增进社会财富的增长。为此,其对促进和推动各种知识和智力成果的高效率利用和使用做出了周全的规定;其次,知识产权立法在赋予知识产权主体以知识产权的同时,也基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的考虑,而对知识产权给予不同方面的法定限制。如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使用、强制许可使用等限制;我国《专利法》规定的强制许可(包括防止专利权滥用的强制许可、为公共利益目的的强制许可、交叉强制许可)、不视为侵犯专利权行为的情形等限制。再次,为了实现国家对知识产权的干预和管理,维护经济秩序的安全、有序和高效,知识产权立法对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的转让条件、程序都予以规定。
(四)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法定
其一,知识产权的受保护条件和程序法定。并不是一切知识或者知识产品都能够获得知识产权立法的保护,知识产权立法对其所保护的知识或者知识产品的类型和范围都规定了严格的条件和程序。知识产品只有符合法定保护条件并履行相应的程序时,才能获得知识产权立法的保护。其二,知识产权受保护的地域范围法定。知识产权的国内立法一般规定,在一国赋予的知识产权,只在该国领域内受该国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而对超出该国领域范围的知识产品不予保护,并由此形成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域性原则。而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条约的规定,则是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域性法定的例外。其三,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法定。知识产权立法对各种受保护的知识产品都规定了特定的保护期限。对于在法定保护期限内的知识产权给予保护,而对于超过法定保护期限的知识产权不给予保护。其四,知识产权的救济制度法定。知识产权立法为了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保护知识产权制度做出了充分规定。如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类型法定、侵犯知识产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法定、侵犯知识产权的责任类型法定、不同类型责任的构成要件和承担方式法定、侵犯知识产权的赔偿额法定,等等。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知识产权法定原则贯穿于知识产权立法的始终,贯穿于知识产权的所有制度和规范之中。可以说,在民事权利体系中,没有其他类型的民事权利像知识产权这样能够将权利法定原则体现得如此彻底,运用得如此充分。知识产权法定原则已成为知识产权立法的特色之一,并成为其重要的方法性原则。由此也使其确立为知识产权立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成为必要。
二、知识产权法定原则的正当性
知识产权法定原则既是知识产权制度本身的基本原则,又是知识产权立法的方法性原则。所谓方法性原则,即为了科学、完整地表述知识产权立法内容而采用的方法或者技巧的原则。方法性原则不仅涉及知识产权立法的内容本身,而且涉及知识产权的立法技术,是准确表述知识产权制度内容而采用的必不可少的立法方法,是一种对知识产品以法定方式予以赋权的方法。知识产权立法之所以实行知识产权法定原则,是基于实现对知识产品保护的需要,具有其充分的根据和正当性。
(一)知识产品“天然”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对其保护的前提条件是实行知识产权法定原则
其一,知识产品具有无形性。知识产品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精神产品,其存在不表现为一定的外在形体,不占有一定的空间。由此决定了知识产品的“天然”非排他性。人们对知识产品的“占有”,“不是一种实在而具体的控制”[2],即不是一种事实上的实际控制。一项知识产品“可以为若干主体同时占有,被他们共同使用。知识产品一旦传播,即可能为第三人通过非法途径所‘占有’”[3]。法律对民事权利予以保护的条件之一是该权利客体应具有排他性。权利客体只有具有了排他性,才能确保权利人能够有效地控制和支配该权利,实现自己的利益,并排除他人的不法侵犯。在知识产品不具有“天然”排他性的情况下,要实现对知识产品的法律保护,只能依靠知识产权法定原则赋予知识产品以法律排他性,即依靠法律的强制性而使知识产品具有排他性。正是从此意义上说,“知识产权制度是一种赋予当事人对一部分知识财富有权排除他人利用的法律制度”[4]。
其二,知识产品具有源自其无形性的利益界限模糊性。知识产品的无形性,导致难以确定知识产品的利益界限,进而使知识产品的创造人无法实现其利益,无法依靠自身实现对知识产品的保护。知识产品的无形性决定了“它的保护范围无法依其本身来确定,而要求相关法律给予特别的规定。在限定的保护范围内,权利人对自己的知识产品可以行使各种专有权利”[5]。因此,知识产权法定原则能够明确界定知识产品的利益界限,即它“是由立法者人为界定的一个无形的利益边界”[6],“是由法律强行为权利人划出一道无形的边界”[7],为知识产权的创造人实现其利益提供条件,并依此确定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范围,防止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发生。
(二)知识产品的社会特殊属性决定了对其进行保护的必要条件是实行知识产权法定原则
知识产品具有源自于知识的外部性或者公共性。“知识的外部性就是私人所生产的知识成果,容易扩散或者溢出进入社会公共领域,成为社会所公有的知识的性质。知识的外部正效果能够给知识的非产权所有者带来巨大的潜在利益”[8],知识的外部性导致了知识产品的外部性。而知识产品具有的外部性,决定了“通过私人手段很难控制,即具有难以控制的特性”[9]。为此,只能依靠知识产权法定原则克服知识产品的外部性弊端,赋予知识产品以私人性,以法律形式赋予知识产品的创造人或者相关的特定主体享有对于知识产品的垄断性权利或者享有基于知识产品而垄断市场资源的权利,实现对知识产品的保护。
(三)知识产权法定原则是赋予知识产品以财产属性或商品属性所必需的
一种标的要成为一种财产,一种利益或者权利要成为一种财产权,应具备有用性、稀缺性和可界定性三个条件。[10]而知识产品成为财产的三个条件都须通过知识产权法定原则予以赋予。其一,知识产品的有用性须由法律加以确认。一般说来,知识产品对其创造人、对他人具有价值性和可使用性,但为了更加体现出他人对知识产品创造人的尊重,仍需由法律对知识产品的有用性加以强调;其二,知识产品的稀缺性须由法律规定。知识产品本来具有源自于其非消耗性的天然的非稀缺性。知识产品的非消耗性,即知识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具有物质损耗性,不会因使用而被消耗,“被消耗掉的只是其载体”[11],知识产品“永远不会因为不断使用而减少,反而会越来越完善,越积累越多,是永恒资源”[12]。“知识产品一旦被生产出来后,也就不存在稀缺性了。”[13]因此,知识产品本身不具有天然的非稀缺性。知识产品这种非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导致了知识产品的创造人本人无法实现对知识产品的充分利用和自我保护。为此,只能依靠知识产权法定原则,赋予知识产品具有“依赖于人工的、自我创造的稀缺”[14]性,以实现对知识产品的保护。其三,知识产品的可界定性须由法律规定。“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作用首先在于使知识产品具有可界定性,成为人们可以拥有、愿意拥有的财产。”[15]通过知识产权法定原则赋予知识产品成为财产的必备条件,进而使知识产权具备了成为财产权的必备条件。
三、知识产权法定原则的功能
确立知识产权法定成为知识产权立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具有重要的功能。
(一)有利于实现国家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和战略
国家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是为了充分鼓励人们进行知识产品的生产和创新,增长社会财富,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时,我国应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知识产权保护的战略意义,对此,我国已于2005年6月正式启动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基于此,应通过贯彻知识产权法定原则,将一切有利于实现上述目的和战略的政策和措施,上升为法律制度而获得普遍遵守的效力,并以此推动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现。
(二)更加强化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特殊重要作用
知识产品的特点决定了知识产品的创造人自己难于依靠自身的力量和能力实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而只能依赖于国家的保护,即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国家有着极强的依赖性。知识产权法定原则表明,知识产权制度的内容取决于国家的意志和政策,知识产权制度中蕴含着国家保护知识产权的价值取向和政策倾斜。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制度创新中居于核心地位。国家有效的扶持、鼓励措施有利于提高我国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国家的强制力能够为之提供坚强的后盾。因此,应通过知识产权法定原则,更加充分发挥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制度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最大效益。
(三)知识产权法定原则有利于提高知识产权的效率,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知识是资源、是资本、是财富。”[16]知识产品同时又是知识商品,“知识产权是指知识商品的产权”[17]。“知识经济的精髓在于把知识变成财富。”[18]知识产权作为商品,只有转化为产业,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因为知识的价值和知识的经济效益都反应在知识产业上”[19]。而知识产权法定原则能够赋予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对知识产品享有排他性的使用、生产和经营的垄断权,为知识产权的权利人提供周全的保护,从而增强了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充分利用、使用知识产品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知识产权的商品转化率,进而有利于提高知识产权的利用效率,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四)知识产权法定原则有利于平衡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利益关系
知识产权法的核心在于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对知识产品所享有的垄断权。但是,若对知识产权实行绝对化的保护,就可能会影响或者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为此,就应寻求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点。通过知识产权法定原则,能够恰当划清知识产权的权利人享有权利的合理界限,划清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范围界限和时间界限。即在法定范围和期限内赋予知识产权人专有的、排他性权利,为权利人实现其个人利益提供充分的保护,而在法定范围和期限之外,知识产权人不再享有专有性权利,可由国家和社会公众对知识产品共享权利,并借此兼顾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五)知识产权法定原则有利于解决或缓解知识产权保护中的矛盾
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比如知识产权的垄断使用与公共利用之间的矛盾、知识产权的保护与限制之间的矛盾、知识产品信息的公开和保密之间的矛盾、知识产品的社会性与专有性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的解决和协调,有赖于知识产权法定原则。通过知识产权法定原则,为不同法律主体配置均衡性的权利、义务、责任关系,设计出能够消除或者缓解各种矛盾的知识产权制度。
四、知识产权法定原则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创新
知识经济是一场巨变的社会革命。它不仅要求不断地进行知识创新,因为“创新是知识价值的核心,创新越是高,知识价值也越高”[20],而且要求进行知识产权制度的创新,因为“知识产权制度是知识经济的主要支柱,没有知识产权制度就不可能有知识经济的社会”[21]。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产权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使得知识产权制度面临着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只有不断地进行知识产权制度的创新,实现其与知识经济发展的与时俱进,才能使之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通过对知识产权法定原则的分析和论证,能为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创新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应选取适当的立法模式贯彻知识产权法定原则
知识产权法定原则是依靠不同的立法模式得以贯彻和实现的。该原则并不片面强调只采用某一单一立法模式确立知识产权制度。为了更好地贯彻该原则,我国应根据知识产权立法的内容和知识产权制度设计的需要,选择适宜的知识产权立法模式。知识产权立法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范围广泛,其中既有实体性内容,又有程序性内容;既有私法性内容,又有公法性内容;既有国内法内容,又有国际法内容。为了准确表达知识产权立法的内容,设计出科学的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立法应采取适宜的立法模式贯彻知识产权法定原则。我国民法通则设立了专节对知识产权做了列举式、概括式规定,并根据不同知识产权的类型分别制定了若干知识产权单行法,对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制度内容予以规定。此外,我国已加入了若干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国际条约,进一步扩展和充实了知识产权制度的内容。如何处理和链接民法通则、单行法、国际公约和条约等关于知识产权制度的不同立法模式之间关系,颇值研究。我国目前正在进行民法典草案的起草工作,在民法典草案中是否应规定知识产权制度?如何设计其内容?学者们正在讨论和定位。若在民法典中规定知识产权制度,民法典与单行法、国际公约和国际条约的关系如何协调,也需对其科学性、可行性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应不断创设和确认知识产权的新权利类型
知识产权以知识产品为客体,知识产权是法律对知识产品确认和确权的结果。对新型知识产品的确认,就意味着知识产权新权利类型的增加和更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深刻变革,知识产品的新类型必将不断产生和涌现。为了更好调动知识产品创造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为了更好地发挥知识产品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我国知识产权立法应通过知识产权法定原则及时调整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确认和增加知识产权的新权利类型,如商品化权、基因与转基因专利权、创意权等。[22]即实行知识产权法定原则,既要遵循法定的内容,又不宜将该原则僵化,更不能过分强调“知识产权法定”而封闭知识产权的权利类型和权利体系。
(三)知识产权制度应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并符合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律
知识经济时代具有知识经济化的特点。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不仅应符合传统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律,而且更应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首先,应在知识产权立法中强化知识财富和知识财产权的精神和理念,提升知识财富和知识财产权在财产权体系中的地位。其次,应全面规定和充实知识财产权制度。我国现行立法规定的知识财产权的内容较薄弱,为此,应予以强化。再次,应确立以知识产权的利用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强化和提高知识产权的利用效率,实现知识产权立法的重心由注重知识产权的静态保护转向注重知识产权的动态利用保护的转变。知识产权是一种重要的财产权。财产法的发展历史启示我们,财产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注重财产的静态所有到注重财产动态利用的转变。在现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制度也应更加注重和提高知识产品的利用效率。
与传统的民事权利相比,知识产权属于新的民事权利类型,它具有不同于传统物权、债权、继承权、人身权的特征。“相对于以保护物质(能量)的归属和流转为主干的传统民事权利原则理念、规范体系而言,知识产权有着太多的特殊性。”[23]传统民法设计的保护物权、债权、继承权、人身权的制度和规则,不能完全适用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因此,我国应创造和构筑符合知识产权特征和保护规律的特殊规则。首先,应更加全面地规定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定内容,及时克服知识产权立法中的欠缺和不足。其次,应恰当地确认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分别规定长短不同的保护期限。也就是说,应结合具体情况,使所确定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既不能过短,也不易过长,而是长短适中。再次,应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民事责任制度,如应完善知识产权的法定赔偿制度,使之更加公平、合理,更具有可操作性。最后,应探求知识经济中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律,推广知识产权保护的成功经验。知识产权立法应及时吸收通过总结知识经济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践而归纳的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律,将凝聚着知识产权保护实践经验和成果的内容及时、全面地规定于立法中而加以推广。
(四)知识产权制度应符合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趋势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和创新,不仅应符合国际公约和国际条约的原则和国际惯例,而且应吸收其他国家知识产权立法中的成功经验,寻求不同国家知识产权立法中的共同规律和共同规则,尽可能消除由于不同国家知识产权立法的差别性而给知识产权国际保护造成的障碍,实现与其他国家的相互合作、相互配合,进而实现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和一体化。
注释:
[1]夏先良.知识论[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p7.
[2]吴汉东.知识产权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p13
[3]吴汉东.知识产权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p13.
[4]郑胜利.知识产权法定主义[A].北大知识产权评论:第2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p58.
[5]吴汉东,胡开忠.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p165.
[6]梅夏英.财产权构造的基础分析[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p100.
[7]梅夏英.财产权构造的基础分析[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p187.
[8]夏先良.知识论[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p36.
[9]冯晓青.知识产权法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p188.
[10]龙文懋.知识产权法哲学初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p47-55.
[11]齐建国,等.知识经济与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p77.
[12]齐建国,等.知识经济与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p77.
[13]冯晓青.知识产权法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p210
[14]冯晓青.知识产权法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p211.
[15]龙文懋.知识产权法哲学初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p17.
[16]秦言.知识经济时代[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p3.
[17]齐建国,等.知识经济与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p97.
[18]齐建国,等.知识经济与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p243.
[19]秦言.知识经济时代[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p273.
[20]秦言.知识经济时代[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p6.
[21]郑胜利.知识产权法定主义[A].北大知识产权评论:第2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p66.
[22]易继明.知识产权的观念:类型化及法律运用[J].法学研究,2005,(3).
[23]郑成思.知识产权——应用法学与基本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P90-9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❿ 哲学基础知识书籍 贯穿中西方的。。。介绍几本把。。不胜荣幸
有很多是在安静的时候看的哲学书,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霍布斯《论公民》 最先了解到“霍布斯状态”,就是在他的这本书中,里面有他在以后的一本著作中描述社会契约、国家起源的理论。里面的有些句子需要仔细的辨读,理论需要认真的看才能懂。
霍布斯《利维坦》 这本书是在司考之后读到的,书中前三分之一部分没有看,因为讲的是一些关于人类理性的含义,还有感情方面的解释,比如气愤、喜爱之类体现在人类理性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重点读了一下中间关于谈到社会契约与国家起源的部分,最后一编是讲神学政治的,没有看。霍布斯的这两本书其实都是差不多,只是前者对于社会契约、国家起源、制度的建立等从法理上、人类理性的基础上,分析的更多。他的社会契约论认为:在自然状态下的人们,是因为相互间充满恐惧,而为了保持和平,维护自身生命,共同放弃一些权利,并把这些权利转让给联合起来的混合体——利维坦——国家由此建立起来。关于这本书中的一些疑问,我已经在以前的文章中有所叙述。我的疑问是:人们不会随意放弃维持自身生命的权利——即成立国家的目的,君主能随意处置公民,甚至随意杀害,又是何道理?分明是违背了建立国家的根本宗旨!可是,作者认为是正常的,并极力支持君主制,在有关章节中,列举了君主制的有关好处。值得我们好好考虑。
霍尔巴赫《自然政治论》 我至今记忆最深的仍然是霍尔巴赫反对所谓“自然状态”时所说的那些激情澎湃的话语,读过之后可以看到,在他的这本著作中激情的而论说有力的段落很多,大概是与其所处的法国大革命时期激情的岁月有关和他本人的性格有关。霍尔巴赫是强烈反对社会契约论的,而主张社会、国家是以家庭为单位而联合起来的,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家庭越来越大,家庭自身不能满足自身的生命发展,而相互求助,联合生存。所以,他和社会契约论者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以社会为自然状态下的个体(也就是他所说的“社会状态”),而社会契约论者认为独立的个体——人是自然状态下的个体。当然,他也承认自然法,只是他的自然法则与霍布斯的完全不同。以下摘抄于本书:
“人始终生活在社会之中” “人是在社会状态的条件下出世的,从童稚时代起就习惯于这种社会状态,在自我保存思想的影响下,他始终认为社会状态对自己是有益的,愉快的。否认这个真理就意味着硬说人仿佛愿意放弃自己的一切福利而跑到极端贫困和孤立无援的环境中去寻找快乐。 《谈谈方法》笛卡尔 ”我思故我在“。你知道这个的真正含义吗?这句话的作者将为你亲口讲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库朗热《古代城邦:古希腊罗马祭祀、权利和政制研究》 这是一本在斟酌史料的基础上研究希腊罗马社会发展史的经典书籍,看了第一章后你就会爱不释手。本书以古希腊罗马的祭祀制度为线索,并贯穿全书,从祭祀的角度讨论了希腊罗马权利分配,政制的发展。很不错的一本书,有机会的话,还想再看一遍。并不是一本很难懂的书。经典与诠释丛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论美国的民主(上)》 上篇讲的是美国文化的发展史,从英属殖民地、五月花,到独立战争。大部分章节的题目都是以为什么开头,可以有选择性的看看。《论美国的民主(下)》因为太琐碎,就没有看了。应该算是我读哲学类书籍的启蒙之书。
周国平《安静的位置》 由这本书,我有幸认识了尼采,读到周国平先生翻译的尼采文集——《疯狂的意义:尼采超人哲学文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系列丛书),进而阅读尼采的《偶像的黄昏》、《朝霞》、《快乐的知识》、《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又由尼采而认识了叔本华,阅读叔本华的书目:《悲喜人生:叔本华论说文集》《叔本华论说文集》《叔本华思想随笔》《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说句实在话,尼采的文章读了之后,真的没有读懂。大概是因为我没有悟性,没有尼采一般的激情,而无法体会到他的真正意思吧。我继而又读了一些研究尼采哲学的人的著作,觉得台湾的一个著名的学者陈鼓应老先生写的《尼采新论》不错,这本研究尼采哲学的书给你讲到了尼采一些文章中难懂的章节句子,以及它所表达的具体含义。当然,这个也是一家之言,但是在我们不能对尼采所表达的思想有任何解释的情况下,看看别人的解释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叔本华的书,我倒是读懂了一些,并认真做了笔记。有时间了还要好好再一次精读一下由韦启昌先生翻译的那几本叔本华的著作(《叔本华思想随笔》《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并争取能写下一点东西出来。
《君主论》以前翻译是《霸术论》,讲君主应当如何治理国家。
克里希那穆提《一生的学习》、《重新认识你自己》、《爱与寂寞》——让心灵大师带着你,让你读懂、认识你自己,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在oldfrankly的建议下,我也”参观“了处同时代的另一位印度心灵大师奥修的书《生命、爱与欢笑》,但是感觉不是太和自己的胃口。
其他书籍《知识产权法哲学初论》(知识产权的客体究竟是什么?作者提出了新的观点)《信息网络传播权研究》(只觉得作者写的自我简介挺有意思)《知识产权法的经济结构》(法经济学家波斯纳与另一位法学家的经典著作,用经济学的观点来解释知识产权法。里面有关于盗版、著作权合理使用的经济学研究的论断都相当的精辟,准备精读)《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西方哲学精神》(何兆武)《政府论(下篇)》(洛克。有劳动参与就有权利取得该物。权利来源于劳动。)《逻辑哲学论》 《维特根斯坦传》 (天才数学家和哲学家,也是罗素的得意弟子)《尼格马可伦理学》(亚里士多德。里面讲的最多的是中庸,论述了各种伦理感情,比如勇敢等,对中庸之外的两个极端给于了关注,并解释比如勇敢等两个极端分别是什么伦理)《游戏规则》《颤栗与不安》《苏格拉底的申辩》(柏拉图。记住了苏格拉底最后的一句话:分别的时刻来到了, 我们会各走各的路,我去死, 而你们继续活着, 哪一条路更好, 只有神才知道)《阅读莎士比亚——永不谢幕的悲喜剧》(也许你不喜欢看繁琐的莎翁戏剧原著但又想接触莎翁戏剧中的美丽故事,那么由英国著名散文家兰姆姐弟改编的这本取材于莎翁戏剧中的故事便是你的首选入门书籍。兰姆早就意识到“让公众理解大师”的意义,他们从莎士比亚的37出戏剧中,选了20出纪人所熟悉的改写为故事。本书译者萧乾于1956年将之译成中文后,销售过百万册,此固因原著的声望,但已故的萧乾先生是我国名记者兼作家,留学英国剑桥,中英文造诣高,译出的文章,当可媲美原著)《福柯与酷儿理论》(知道点后现代、福柯及其queer酷儿理论) 《国性与民德——梁启超文选》(里面的”少年中国说“不错)
”臭氧层子“书籍 《面包里的幸福人生》《动物庄园》(政治寓言)《武则天传》(林语堂)《马上沉思录》《一只狗的生活意见》(小资生活的书,有点加菲猫的味道)《漫话圣经》(通过这本书,了解到了犹太人的粗略历史及其先知们,并在notebook上给圣经上的大人物画了一张族谱)
国学经典 《老子正宗》 《孟子译注》(没有精读,只是过了一遍,惭愧)
小说 《通天塔》(不是电影《通天塔》,是工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间公民读本的系列丛书之一,该丛书写的一般是文革时期的凄美故事,其他还有《女人的宗教》、《灵朽》等)《年轮》(梁晓声。讲述在20世纪60年代长大的一代人的生活,和《血色浪漫》里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一样的,我就喜欢看写那个年代的小说)《三国演义》 《借我一生》(余秋雨。相当不错的一本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