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关于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的通知

关于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10-16 06:57:59

『壹』 又一个小伙伴被起诉了,新媒体内容版权究竟应该怎么做

我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作品刊登(在报社、期刊)后,除著作权人声明内不得转载容、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也就是说,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之外,其他媒体使用或者转载这些作品的,应该向报社、期刊社以及作者等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2015年4月22日,国家版权局发布的《关于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的通知》又进一步限制了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等互联网媒体使用报社、期刊作品,“报刊单位与互联网媒体、互联网媒体之间相互转载已经发表的作品,不适用前款规定,应当经过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著作权法第五条第三项规定,时事新闻不适用著作权法。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对时事新闻做出了界定,“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
也就是说,单纯的事实消息不适用著作权法,未经授权使用、转载不算侵权

『贰』 信息法的目录

第一编 总 论
第一章 信息法的概念与形成
第一节 信息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
一、信息法的概念
二、信息法的调整对象:信息关系
第二节 信息法的地位与渊源
一、信息法的地位
二、信息法的渊源
第三节 信息法与相邻部门法和政策的关系
一、信息法和电子商务法、网络法
二、信息法和媒体法
三、信息法和信息政策
第二章 社会形态更迭与信息法的形成
第一节 社会形态更迭与法律的变化
一、农业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核心法则——土地法
二、工业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核心法则——动产法
三、信息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核心法则——信息法
第二节 国家信息化战略与我国信息立法概述
一、社会信息化概述
二、国家信息化战略概述
三、我国信息立法概述
第三章 信息法的宗旨、原则与体系
第一节 我国信息法的宗旨和基本原则
一、信息法的宗旨
二、信息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信息法的体系
一、信息基本法
二、个人信息保护法
三、政府信息公开法
四、信息财产法
五、信息安全法
第四章 信息
第一节 信息的概念与界定
一、界定信息的方法论
二、信息的定义
第二节 信息的法律特征和基本类别
一、信息的法律特征
二、信息的基本类别
第二编 个人信息保护法
第一章 个人信息概述
第一节 个人信息的概念
一、个人信息的概念称谓
二、个人信息的概念界定
三、个人信息的法律性质
第二节 个人信息的类别划分
一、个人信息类别的行政划分
二、个人信息类别的学理划分
第二章 个人信息保护法概述
第一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一、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概念
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调整对象
三、 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关系
第二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体系和分类
一、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体系
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分类
第三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地位、属性、宗旨和功能
一、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地位
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属性
三、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宗旨
四、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功能
第四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一、目的明确原则
二、知情同意原则
三、目的限制原则
四、信息品质原则
五、安全原则
六、政策公开原则
七、禁止泄漏原则
八、保存时限原则
九、自由流通与合理限制原则
第三章 个人信息权与个人信息处理行为
第一节 个人信息权的概念与性质
一、个人信息权的概念
二、个人信息权的性质
第二节个人信息权的体系
一、信息决定权
二、信息查询权
三、信息更正权
四、信息封锁权
五、信息删除权
六、信息保密权
七、报酬请求权
第三节个人信息处理行为
一、收集
二、处理
三、利用
第四章 国家机关处理个人信息的要件
第一节 国家机关的收集和处理要件
一、特定目的要件
二、三大选择性要件
第二节 国家机关的利用要件
一、一般利用要件
二、国家机关目的外利用之八大要件
第三节计算机比对的法律要件
一、个人信息计算机比对的概念与范围
二、计算机比对的目标和目的
三、受规范的比对:比对项目
四、比对的前提:比对协议
五、比对的监管:信息统一委员会
六、个人权利的救济:正当程序
第五章 非国家机关处理个人信息的要件
第一节 非国家机关的收集和处理要件
一、资格要件
二、特定目的要件
三、五大选择性要件
第二节 非国家机关的利用要件
一、非国家机关利用个人信息的法律要件
二、主管机关的限制与四大限制性要件
三、非国家机关目的外利用的六大要件
第六章 个人信息的跨国传输
第一节 个人信息的跨国传输概述
一、个人信息跨国传输
二、个人信息跨国传输的分类
第二节 个人信息跨国传输的基本原则
一、自由流通和合理限制原则
二、对等原则
三、个人信息跨国传输的监管
第七章 侵害个人信息的法律责任
第一节 侵害个人信息的行为与责任概述
一、侵害个人信息行为的概念和分类
二、个人信息侵权行为与责任
第二节 国家机关个人信息侵权行为与责任
一、国家机关个人信息侵权行为
二、国家机关个人信息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三、责任承担
四、责任形式
第三编 政府信息公开法
第一章 政府信息公开法概述
第一节 政府信息公开法概念和性质
一、政府信息公开法的概念
二、政府信息公开法的性质
三、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关系
第二节 政府信息公开法的宗旨和意义
一、政府信息公开法的宗旨
二、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的意义
第三节 政府信息公开法的基本原则
一、政府信息公开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
二、政府信息公开法的基本原则体系
第四节 权利主体、义务主体和监督机关
一、权利主体
二、义务主体
三、监督机关
第二章 政府信息
第一节 政府信息的概念和标准
一、政府信息的概念
二、确定政府信息范围的综合标准
第二节 政府信息的分类和例外信息
一、政府信息的分类
二、例外信息
第三章 知情权
第一节 知情权的概念、特征和性质
一、知情权的概念
二、知情权的特征
三、知情权的性质
第二节 知情权的确立与内容
一、知情权确立的理论基础
二、知情权确立的宪法和国际法依据
三、知情权的内容
第四章 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程序与救济
第一节 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程序
一、主动公开程序
二、依申请的公开程序
第二节 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保障机制
一、监督机关
二、监督和保障制度
第三节 电子化政府的信息公开
一、电子化政府的信息公开及其影响
二、电子化政府信息公开与行政程序电子化
第四节 行政争议与救济
一、行政争议与救济概述
二、国外的救济制度
三、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争议救济制度
第四编 信息财产法
第一章 信息财产的概念与分类
第一节 法律意义上的信息财产概念
一、美国UNCITA与信息财产的概念
二、数字商品、虚拟财产、电磁记录与信息财产
三、信息财产的概念界定
四、信息财产的法律特征
第二节 信息财产的分类
一、有物质载体的信息财产和无物质载体的信息财产
二、标准信息财产与定制信息财产
第二章 信息财产的法律属性与保护模式
第一节 信息财产的物理和经济特性与权利客体理论
一、信息财产的物理和经济特性
二、权利客体理论
第二节 信息财产和“物”
一、民法上的物
二、信息财产不是物
第三节 信息财产和“知识财产”
一、知识产权客体的称谓
二、知识财产的范围
三、知识财产的本质
四、信息财产不是知识财产
第四节 信息财产现行保护模式
一、信息财产与物权
二、信息财产与知识产权法
三、信息财产与债权法
第三章 信息财产权
第一节 信息财产权概念的提出
一、俄罗斯信息基本法确立的所有权
二、美国UCITA确立的信息产权
三、信息财产权概念的提出
第二节 信息财产权的概念、特征与内容
一、信息财产权的概念
二、信息财产权的特征
三、信息财产权的内容
第三节 大陆法系财产权体系之完善
一、大陆法系财产权的体系
二、信息财产权和物权、知识产权的区别与联系
第四章 信息财产交易的概念和类型
第一节 信息财产交易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信息财产交易的概念
二、信息财产交易概念的特征
三、信息财产交易和网上知识产权许可的区分
第二节 信息财产在线销售
一、信息财产在线销售的概念
二、信息财产在线销售的分类
第三节 信息财产在线服务
一、信息财产在线服务的概念
二、信息财产在线服务与在线销售的区分
三、信息财产在线服务的分类
第五章 信息财产交易的法律性质
第一节 信息财产交易的法律性质概述
一、确定信息财产交易的法律性质的意义
二、信息财产交易“许可使用说”简介
三、美国UNCITA的立法思想之确立
四、美国UNCITA立法选择的错误与批判
五、信息财产交易法律性质之确定
第二节 “知识产权许可说”批判
一、“权利保留说”及其批判
二、“权利限制说”及其批判
三、“复制许可说”及其批判
第三节 标准信息财产销售的法律性质
一、标准信息财产销售与有形产品买卖
二、标准信息财产销售与知识产权许可的性质差异
三、标准信息财产销售的法律性质
第四节 定制信息财产销售的法律性质
一、现有理论及其批判
二、定制信息财产销售的法律性质分析
第五节 信息财产在线服务的法律性质
一、信息财产在线服务的法律性质界定
二、信息财产的租赁
三、信息财产在线服务的分类
第六章 信息财产交易之规则
第一节 信息财产交易的订立
一、信息财产交易合同的成立与生效要件概述
二、大众市场交易合同
第二节 信息财产的交付与电子支付
一、信息财产的交付
二、信息财产的验收
三、电子支付
第三节 供应商的瑕疵担保责任
一、信息财产权瑕疵担保责任
二、信息财产瑕疵担保责任
第四节 信息财产交易合同的消灭
一、信息财产交易合同的解除
二、信息财产交易合同的终止
第五编 信息安全法
第一章 信息安全概述
第一节 信息安全的概念和特征
一、信息安全的概念
二、信息安全概念的特征
三、信息安全的法律属性和重要意义
第二节 信息安全的观念演进与制度更迭
一、早期的信息安全观念
二、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安全观念
三、成熟的信息安全观念
第三节 威胁信息安全的法律事实
一、威胁信息安全的行为
二、威胁信息安全的事件
第四节 信息安全的目标和保护机制
一、信息安全的目标
二、信息安全保护机制概述
三、技术和技术设施
四、技术规范
五、伦理规范
六、法律规范
第二章 信息安全法概述
第一节 信息安全法的概念和性质
一、信息安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二、信息安全法的性质
三、信息安全法的特征
四、我国制定信息安全法的必要性
第二节 信息安全法的立法模式、宗旨与立法目的
一、信息安全法的立法模式
二、信息安全立法的根本宗旨和立法目的
第三章 信息犯罪概述
第一节 信息犯罪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一、信息犯罪的概念
二、信息犯罪的特征
三、信息犯罪的基本分类
第二节 全球反信息犯罪立法概况
一、美国
二、英国
三、法国
四、德国
五、日本
六、澳大利亚
七、阿根廷
八、欧盟
第三节 我国信息安全立法的现状、不足与完善
一、我国信息安全立法现状与不足
二、我国信息安全立法的完善
第四章 针对信息系统实施的犯罪
第一节 非法侵入信息系统罪
一、非法侵入信息系统罪的概念
二、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犯罪构成
三、非法入侵后续行为的认定
四、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立法完善
第二节 破坏信息系统功能罪
一、破坏信息系统功能罪的概念
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罪的犯罪构成
三、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立法完善
第三节 破坏计算机应用程序罪
一、破坏计算机应用程序罪的概念
二、破坏计算机应用程序罪的犯罪构成
三、破坏计算机应用程序罪的刑罚适用
四、破坏计算机应用程序罪与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罪
第四节 违反信息系统安全罪
一、违反系统安全罪的概念
二、违反系统安全罪的犯罪构成
三、违反系统安全罪的刑罚设定
第五节 制作、传播破坏性程序罪
一、制作、传播破坏性程序罪的概念
二、制作、传播破坏性程序罪的犯罪构成
三、制作、传播破坏性程序罪的认定标准和立法完善
第五章 针对信息本身实施的犯罪
第一节 非法截获信息罪
一、非法截获信息罪的概念
二、非法截获信息罪的犯罪构成
三、非法截获信息罪的刑罚设定
第二节 盗窃信息财产罪
一、盗窃信息财产罪的概念
二、行为结构:目的行为与手段行为之分
三、盗窃信息财产罪的犯罪构成
第三节 破坏电子信息罪
一、破坏电子信息罪概述
二、破坏电子信息罪的犯罪构成
三、破坏电子信息罪的刑罚适用
四、破坏电子信息罪与非法截获信息罪的区别
第六章 制作、传播破坏性程序罪
第一节制作、传播破坏性程序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
一、制作、传播破坏性程序罪的概念
二、制作、传播破坏性程序罪的犯罪构成
第二节 制作、传播破坏性程序罪的认定标准和立法完善
一、制作、传播破坏性程序罪的认定标准
二、制作、传播破坏性程序罪的立法完善
第四节 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
一、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的概念
二、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的犯罪构成
三、行为的结果是严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四、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的刑罚设定
第七章 扩充关于网络转载版权秩序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报刊单位和互联网媒体合法、诚信经营,推动建立健全版权合作机制,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有关规定,现就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互联网媒体转载他人作品,应当遵守著作权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必须经过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并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及作品来源。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互联网媒体依照前款规定转载他人作品,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权益。
二、报刊单位之间相互转载已经刊登的作品,适用《著作权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即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报刊单位与互联网媒体、互联网媒体之间相互转载已经发表的作品,不适用前款规定,应当经过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三、互联网媒体转载他人作品,不得对作品内容进行实质性修改;对标题和内容做文字性修改和删节的,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和作品的原意。
四、《著作权法》第五条所称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该单纯事实消息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凡包含了著作权人独创性劳动的消息、通讯、特写、报道等作品均不属于单纯事实消息,互联网媒体进行转载时,必须经过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五、报刊单位可以就通过约稿、投稿等方式获得的作品与著作权人订立许可使用合同,明确约定许可使用的权利种类、许可使用的权利是专有使用权或者非专有使用权、许可使用的地域范围和期间、付酬标准和办法、违约责任以及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内容。双方约定权利由报刊单位行使的,互联网媒体转载该作品,应当经过报刊单位许可并支付报酬。
六、报刊单位可以与其职工通过合同就职工为完成报刊单位工作任务所创作作品的著作权归属进行约定。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报刊单位享有的,报刊单位可以通过发布版权声明的方式,明确报刊单位刊登作品的权属关系,互联网媒体转载此类作品,应当经过报刊单位许可并支付报酬。
七、报刊单位和互联网媒体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版权管理制度。建立本单位及本单位职工享有著作权的作品信息库,载明作品权属信息,对许可他人使用的作品应载明授权方式、授权期限等相关信息。建立经许可使用的他人作品信息库,载明权利来源、授权方式、授权期限等相关信息。
八、报刊单位与互联网媒体、互联网媒体之间应当通过签订版权许可协议等方式建立网络转载版权合作机制,加强对转载作品的版权审核,共同探索合理的授权价格体系,进一步完善作品的授权交易机制。
九、各级版权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互联网媒体的版权监管力度,支持行业组织在推动版权保护、版权交易、自律维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严厉打击未经许可转载、非法传播他人作品的侵权盗版行为。

『叁』 哪四部门就网络转载短视频等展开版权专项整治

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今天联合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启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18”专项行动有关情况。

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于慈珂介绍说,“剑网2018”将以网络侵权多发领域为重点目标,以查办案件为重要抓手,通过集中整治和引导规范,有效运用分类监管、约谈整改、行政处罚、刑事打击等多种措施,集中整治网络转载、短视频、动漫等领域侵权盗版多发态势,重点规范网络直播、知识分享、有声读物等平台版权传播秩序,深入巩固网络影视、网络音乐、电子商务平台、应用商店、网络云存储空间等领域专项整治成果,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秩序,营造良好的网络版权环境。

于慈珂强调说,专项行动期间,各地版权执法部门将集中力量、快速查办各类网络侵权盗版案件,对人民群众意见强烈、社会危害大的侵权盗版网站,将从严查处并提请相关管理部门依法吊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或注销ICP备案、停止提供网站接入服务等;对涉嫌构成犯罪的,将根据“两法衔接”机制及时移交公安机关立案查处。各互联网企业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完善企业举报受理和快速处理机制,加强内部版权监控管理,实施侵权盗版信息巡查清理及记录留存,积极履行企业违法犯罪线索报告、配合调查义务和“通知—删除”等法定处置责任。专项行动鼓励社会各界向版权执法部门投诉举报,对经核实线索查处案件的举报人将予以奖励,同时将加大对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件的宣传力度,坚决曝光不履行主体责任的互联网企业。

『肆』 网络转载涉及的法律问题分析

请提供具体的问题,主要的相关内容以国家规定为准,见下文,
关于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的通知
国版办发【2015】3号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报刊单位和互联网媒体合法、诚信经营,推动建立健全版权合作机制,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有关规定,现就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互联网媒体转载他人作品,应当遵守著作权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必须经过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并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及作品来源。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互联网媒体依照前款规定转载他人作品,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权益。

二、报刊单位之间相互转载已经刊登的作品,适用《著作权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即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报刊单位与互联网媒体、互联网媒体之间相互转载已经发表的作品,不适用前款规定,应当经过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三、互联网媒体转载他人作品,不得对作品内容进行实质性修改;对标题和内容做文字性修改和删节的,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和作品的原意。

四、《著作权法》第五条所称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该单纯事实消息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凡包含了著作权人独创性劳动的消息、通讯、特写、报道等作品均不属于单纯事实消息,互联网媒体进行转载时,必须经过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五、报刊单位可以就通过约稿、投稿等方式获得的作品与著作权人订立许可使用合同,明确约定许可使用的权利种类、许可使用的权利是专有使用权或者非专有使用权、许可使用的地域范围和期间、付酬标准和办法、违约责任以及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内容。双方约定权利由报刊单位行使的,互联网媒体转载该作品,应当经过报刊单位许可并支付报酬。

六、报刊单位可以与其职工通过合同就职工为完成报刊单位工作任务所创作作品的著作权归属进行约定。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报刊单位享有的,报刊单位可以通过发布版权声明的方式,明确报刊单位刊登作品的权属关系,互联网媒体转载此类作品,应当经过报刊单位许可并支付报酬。

七、报刊单位和互联网媒体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版权管理制度。建立本单位及本单位职工享有著作权的作品信息库,载明作品权属信息,对许可他人使用的作品应载明授权方式、授权期限等相关信息。建立经许可使用的他人作品信息库,载明权利来源、授权方式、授权期限等相关信息。

八、报刊单位与互联网媒体、互联网媒体之间应当通过签订版权许可协议等方式建立网络转载版权合作机制,加强对转载作品的版权审核,共同探索合理的授权价格体系,进一步完善作品的授权交易机制。

九、各级版权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互联网媒体的版权监管力度,支持行业组织在推动版权保护、版权交易、自律维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严厉打击未经许可转载、非法传播他人作品的侵权盗版行为。

国家版权局办公厅

2015年4月17日

『伍』 网络转载内容受不受到知识产权保护呢

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

一、互联网媒体转载他人作品,应当遵守著作权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必须经过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并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及作品来源。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互联网媒体依照前款规定转载他人作品,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权益。

二、报刊单位之间相互转载已经刊登的作品,适用《著作权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即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报刊单位与互联网媒体、互联网媒体之间相互转载已经发表的作品,不适用前款规定,应当经过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三、互联网媒体转载他人作品,不得对作品内容进行实质性修改;对标题和内容做文字性修改和删节的,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和作品的原意。

四、《著作权法》第五条所称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该单纯事实消息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凡包含了著作权人独创性劳动的消息、通讯、特写、报道等作品均不属于单纯事实消息,互联网媒体进行转载时,必须经过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五、报刊单位可以就通过约稿、投稿等方式获得的作品与著作权人订立许可使用合同,明确约定许可使用的权利种类、许可使用的权利是专有使用权或者非专有使用权、许可使用的地域范围和期间、付酬标准和办法、违约责任以及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内容。双方约定权利由报刊单位行使的,互联网媒体转载该作品,应当经过报刊单位许可并支付报酬。

六、报刊单位可以与其职工通过合同就职工为完成报刊单位工作任务所创作作品的著作权归属进行约定。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报刊单位享有的,报刊单位可以通过发布版权声明的方式,明确报刊单位刊登作品的权属关系,互联网媒体转载此类作品,应当经过报刊单位许可并支付报酬。

七、报刊单位和互联网媒体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版权管理制度。建立本单位及本单位职工享有著作权的作品信息库,载明作品权属信息,对许可他人使用的作品应载明授权方式、授权期限等相关信息。建立经许可使用的他人作品信息库,载明权利来源、授权方式、授权期限等相关信息。

八、报刊单位与互联网媒体、互联网媒体之间应当通过签订版权许可协议等方式建立网络转载版权合作机制,加强对转载作品的版权审核,共同探索合理的授权价格体系,进一步完善作品的授权交易机制。

九、各级版权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互联网媒体的版权监管力度,支持行业组织在推动版权保护、版权交易、自律维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严厉打击未经许可转载、非法传播他人作品的侵权盗版行为。

『陆』 微信公众号可能存在哪些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您好,可能存在以下侵权行为:
1、转载未取得作者的许可
不少公众号为了吸引用户,看到一些“爆炸性”消息、“耸人听闻性”消息以及涉及公众人物的消息都会转载到自己的公众号中,但是任何一篇文章都一定存在一个原创者,未经原创者的允许就转载,被原创者发现后,轻则只是删除文章发布道歉声明,重则赔偿。
2、简单修改后标为“原创”
也有一部分公众号,担心原文转载要作者同意,还要支付稿酬,就把文章拿过来做一些简单的修改,比如换个标题,改个名字,删掉一些内容,作为自己的原创发表到公众号上,但实际上这种做法侵犯了作权人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
3、摘抄后加感悟
一些公众号看到一篇文章后,摘取了一段文字而后配以自己的想法,认为这是原创。但实际上,未经作者许可摘选、汇编或改编等,可能侵权著作权人的改编权、汇编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
4、声明不许转载依然转载
相关依据:《关于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的通知》规定:
1、互联网媒体转载他人作品,应当遵守著作权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必须经过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并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及作品来源。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2、互联网媒体转载他人作品,不得对作品内容进行实质性修改;对标题和内容做文字性修改和删节的,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和作品的原意。
3、报刊单位与互联网媒体、互联网媒体之间相互转载已经发表的作品,应当经过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柒』 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有哪些

知识产权的保护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7年)中规定了6种知识产权类型,并规定了知识产权的民法保护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八条的篇幅,确定了知识产权犯罪的有关内容,从而确定了中国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经历三次修订,于2014年5月1日实施最新修订版,《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规比较全面地保护了商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经历三次修订,于2009年10月1日颁布实施修订版;《专利法实施细则》、《企业专利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法释[2001]20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9〕21号)》、《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等配套法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经历两次修订,于2010年4月1日实施最新修订版,正在进行相关修订过程中;最新的《著作权法实施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6修正)》等司法解释均在司法层面对著作权、网络著作权等做出了法治保护。《关于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的通知》规定,互联网媒体转载他人作品作出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经过两次修订,对计算机软件及先相关提供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对植物品种进行立法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在促进知识产权向社会生产方面的转化提供了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规范了不正当竞争行为,其中在包装、装潢、商业秘密等方面对知识产权进行补充性立法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其中规范了民事侵权的类型以及相应的侵权责任。
《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网上开店正式开始进入“实名制”时代。
产品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是通过其他具体知识产权进行保护。

『捌』 法定许可的使用情况

法律明文规定,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以特定的方式有偿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的行为,并且这种使用应当尊重著作权人的其他各项人身利和财产权。
如果著作权人声明不许使用的,则排除在法定可以使用的范围之外,即法定许可使用一般受到著作权人声明的限制。此外,在使用作品时,不得影响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的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
《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已在报刊上刊登或者网络上传播的作品,除著作权人声明或者上载该作品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受著作权人的委托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以外,网站予以转载、摘编并按有关规定支付报酬、注明出处的,不构成侵权。但网站转载、摘编作品超过有关报刊转载作品范围的,应当认定为侵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二)(2006年1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06次会议通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十八条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06次会议决定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作如下修改:删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也就是说网站不再享有法定许可的权利,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转载的行为将被认为侵权。
2015年4月17日国家版权局发布了《关于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的通知》,其中第一条第一款和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网络媒体的转载不适用法定许可制度。这是我国首次明文规定拒绝网络转载法定许可制度。从立法历史的发展进程上看立法者最终抛弃了网络媒体转载的法定许可制度。

『玖』 如果未经允许私自转载他人漫画或小说等作品,并且颠倒黑白说是自己原

答案是:侵权!违法!
在国务院最新发布的《关于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的通知》中,有对网络媒体转载行为有了明文约束,其中

一、互联网媒体转载他人作品,应当遵守著作权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必须经过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并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及作品来源。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互联网媒体依照前规定转载他人作品,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权益。
三、互联网媒体转载他人作品,不得对作品内容进行实质性修改;对标题和内容做文字性修改和删节的,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和作品的原意。

阅读全文

与关于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的通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共卫生服务今后工作计划 浏览:457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小组 浏览: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浏览:519
工商局爱国卫生月及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浏览:942
三兴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浏览:65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
爱奇艺激活码有效期 浏览:507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