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际私法中动产物权问题适用哪一国法律
“法别区别说”的集大成者巴托鲁斯提出的不动产物权应适用物之所在地法,内他认为动容产物权应当适用当事人属人法。
最高院1988年《民法通则》意见(试行)186条规定:不动产的所有权、买卖、租赁、抵押、使用等民事关系,均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
物之所在地法适用的例外:运送中物品和运输工具及外国法人终止或者解散时有关物权关系的情况,具体对待。
2. 8. 在涉外物权的法律适用中,物之所在地法原则不适用于( )
在涉外物权的法律适用中,物之所在地法原则不适用于船舶物权、飞机的物权、在途货版物的物权、权外国国家财产的物权。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第三十六条不动产物权,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第三十七条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动产物权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法律事实发生时动产所在地法律。
第三十八条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运输中动产物权发生变更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运输目的地法律。
第三十九条有价证券,适用有价证券权利实现地法律或者其他与该有价证券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第四十条权利质权,适用质权设立地法律。
3. 国际私法学,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找十个双边冲突规范。 求助~~~~
双边冲突规范:是只其系属既不明确规定适用内国法,也不明确规定适用外国法,而是提供一个以某种标志(即连结点)为导向的法律适用原则。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第十一条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适用经常居所地法律。
第十二条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适用经常居所地法律。
第十三条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适用自然人经常居所地法律。
第十五条人格权的内容,适用权利人经常居所地法律。
第十六条代理适用代理行为地法律,但被代理人与代理人的民事关系,适用代理关系发生地法律。
第三十一条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但不动产法定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第三十四条遗产管理等事项,适用遗产所在地法律。
第三十五条无人继承遗产的归属,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遗产所在地法律。
第三十六条不动产物权,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第四十条权利质权,适用质权设立地法律。
4. 国际破产的法律适用
国际破产的法律适用
破产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既广泛又复杂,争议也颇 多。原因之一在于各国破产法律制度存在差异。有学 者将世界各国的破产法划分为三类:支持债权人利益的类型、支持债务人利益的类型和折衷类型。“‘当债务人破产时,支持债权人利益的国家,如英国,允许债权人或通过担保或通过抵销。
这里只介绍破产程序、破产管理、破产财团、破产债权的法律适用。
国际破产程序的法律适用。
1)法律冲突 破产程序是指债务人不能清偿债务时法院依破产法的规定强制处理债务人的财产 并公平偿付给各债权人的一种法定程序。从各国立法来看关于破产程序特别是破产开始的规定不同。一般来说普通法系国家多采取受理开始原则即破产程序以法院受理破产申请为开始为标志。因此破产程序一般包括受理、审理、宣告和清算四个主要阶段这其中可能包含和解程序。我国破产法即采取受理开始主义 大陆法系各国多采取宣告开始原则。即破产程序以法院宣告债务人破产为标志没有破产宣告就没有破产程序。因此破产程序仅由破产宣告程序和破产清算程序构成其中也可能有和解程序。我国台湾地区破产法即采用此项原则。 在破产宣告方面有的国家采取破产宣告申请主义如我国现行破产法少数国家采取破产宣告职权主义而多数国家则以申请主义为主以职权主义为补充。
2)法律适用规则 一般认为程序问题依法院地法所以破产程序应适用法院地法即破产开始地法或破产宣告地法
国际破产财团的法律适用。
一般认为是适用破产宣告国法,亦即法院地法。而对破产财产是动产还是不动产的定性或识别,则应以物之所在地法。至于有关债权人对破产财团的物权,如取回权、识别权等,依物之所在地法;而债务人对抗债权人的抵消权和否认权,一般依破产宣告国法。
四破产债权的法律适用。
破产债权是指破产宣告前成立的、依破产程序申报并被确认的、只能从破产财产中得到清偿的财产请求权。其实破产财产仍为基于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或者其他法律事实而发生的债权仅仅由于债权的受偿以特定的破产财产为责任财产债权的行使必须通过破产程序方才被称为破产债权。
1)、法律冲突 各国立法对破产债权的范围、确定及清偿顺序的规定不同因而法律冲突在所难免。就破产债权的范围而言各国立法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破产债权是指破产宣告前成立对破产人享有的无财产担保的一切财产请求权包括优先权和普通债权等。 根据《日本破产法》第15条、39条和第46条的规定破产债权不仅包括无财产担保的普通债权而且包括具有先取特权或者其他优先权性质的请求权等。 狭义的破产债权则仅指破产前成立的对破产人享有的非优先的普通债权。 6 我国《破产法》规定破产债权为成立于破产宣告前的财产请求权。但是“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破产企业所欠税款”请求权则不属于破产债权的范畴。故这里的破产债权系狭义的。另外在破产债权的确定、清偿顺序等方面各国立法也有较大差异。
2)、法律适用规则 国际私法对破产债权的法律适用主要有两项原则 1适用破产宣告地法亦即法院地法。戴西、莫里斯、戚希尔、诺思和沃尔夫等人都持这种观点认为对于某项债权是否存在尽管需要适用原债权自身的准据法如权利的获得是依合同产生则与该权利有关的问题应适用合同准据法但关于债权人对破产财产的分配及债权间的清偿顺序如系在英国宣告破产应适用英国法破产宣告地法的有关规定。1995年欧盟《关于破产程序的公约》第4条第2款有类似规定。 适用破产宣告时财产所在地法。因为破产问题涉及破产宣告时财产所在地的经济利益甚至公共政策。
五破产管理的法律适用。
破产管理一般包括破产管理人的任命或指定债权的申报债权人会议的成立及其权力对破产财产的占有、清理、登记、估价、变卖、处理和分配参与有关破产财产的诉讼、和解或者仲裁以及办理破产企业的注销登记等方面其内容比较庞杂既涉及实体问题也涉及程序问题。
5. 我国现行法律对于涉外物权的诉讼有哪些规定
楼主你好,主要有:
一,关于所适用的法律选择:
1、《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六条 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涉外合同的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2、《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第三十六条 不动产物权,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第三十七条 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动产物权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法律事实发生时动产所在地法律。
第三十八条 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运输中动产物权发生变更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运输目的地法律。
第三十九条 有价证券,适用有价证券权利实现地法律或者其他与该有价证券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3、《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十七条 不当得利、无因管理,适用当事人协议选择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当事人共同经常居所地法律;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适用
不当得利、无因管理发生地法律。
第四十条 权利质权,适用质权设立地法律。
4、《海商法》第二百七十条 船舶所有权的取得、转让和消灭,适用船旗国法律。
5、《民用航空器法》第一百八十五条 民用航空器所有权的取得、转让和消灭,适用民用 航空器国籍登记国法律。
二,关于诉讼程序:
《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本法有不同规定的,适用该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第二百四十一条 因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被告提起的诉讼,如果合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签订或者履行,或者诉讼标的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或者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有可供扣押的财产,或者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有代表机构,可以由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诉讼标的物所在地、可供扣押财产所在地、侵权行为地或者代表机构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百四十二条 涉外合同或者涉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用书面协议选择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法院管辖。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管辖的,不得违反本法关于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第二百四十三条 涉外民事诉讼的被告对人民法院管辖不提出异议,并应诉答辩的,视为承认该人民法院为有管辖权的法院。
第二百四十四条 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履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管辖。
6. 国际私法中关于动产物权法律适用的规定
动产没什么特殊的,一般就是适用动产所在地法,当然特殊动产有特殊规定的除外。涉及婚姻和继承的则适用相关规定
7. 国际私法中债权和物权法律关系的适用
你好,不知道你问的是什么?法律法规吗?如果是直接找法条就行了。无需求助网络。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第五章物权
第三十六条不动产物权,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第三十七条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动产物权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法律事实发生时动产所在地法律。
第三十八条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运输中动产物权发生变更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运输目的地法律。
第三十九条有价证券,适用有价证券权利实现地法律或者其他与该有价证券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第四十条权利质权,适用质权设立地法律。
第六章债权
第四十一条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履行义务最能体现该合同特征的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其他与该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第四十二条消费者合同,适用消费者经常居所地法律;消费者选择适用商品、服务提供地法律或者经营者在消费者经常居所地没有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适用商品、服务提供地法律。
第四十三条劳动合同,适用劳动者工作地法律;难以确定劳动者工作地的,适用用人单位主营业地法律。劳务派遣,可以适用劳务派出地法律。
第四十四条侵权责任,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律,但当事人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适用共同经常居所地法律。侵权行为发生后,当事人协议选择适用法律的,按照其协议。
第四十五条产品责任,适用被侵权人经常居所地法律;被侵权人选择适用侵权人主营业地法律、损害发生地法律的,或者侵权人在被侵权人经常居所地没有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适用侵权人主营业地法律或者损害发生地法律。
第四十六条通过网络或者采用其他方式侵害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的,适用被侵权人经常居所地法律。
第四十七条不当得利、无因管理,适用当事人协议选择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当事人共同经常居所地法律;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适用不当得利、无因管理发生地法律。
8. 国际法是不是国际物权法
国际法不是国际物权法
现在国际法的概念一般是指国际公法,也就是说国家之间的法律,国际法调整国际法主体之间(主要是指国家,也包括某些政府间国际组织例如欧盟,WTO等等)、主要是国家之间关系的,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
物权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关于物的关系的法律。而且现在国际社会调整涉外的物权法律关系时,大部分是通过冲突法来解决的,并没有国际通用的国际物权法。
所以简而言之,国际法是调整国家之间的关系的法律,例如关于12海里为领海这个规定,就是属于国际法的;而你所说的国际物权法,首先我并没有接触过这个概念,其次,物权法肯定是调整平等主体间的物的关系的,所以国际法肯定不是国际物权法。
有网友反映说给没有法学基础的人看会有点难懂,那我换种方式说吧。
国际法,是国家和国家之间(以政府的形式)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国际组织与国际组织之间的法律。也就是说,规定国家和国际组织该怎么办事的法律,比如说,国家之间要互相派遣外交官的话, 应当怎么派遣这一类的问题。
而国际物权法,首先你应该知道什么叫做物权法。物权法简单点说,就是规定物品问题的法律,比如说,你买东西啊,这个东西在什么情况下你才真正的拥有了它的这一类问题。那么国际物权法,便很容易理解了,就是说在国际贸易中,这个东西的权利的相关问题,例如说,国内的公司把东西卖给国外的公司中,这个东西在什么情况下是属于谁的这一类问题。
所以你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国际物权法和国际法所规定的对象都不是一类概念,物权法是规定和物品相关联的问题,而国际法则是规定国家和国际组织相关联的问题。就好像英语老师和数学老师,他们都是老师,可是教的科目不一样。
希望这个可以帮助没有法律基础的网友了解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9. 物权法只对中国人有效吗
可以对外国人有效,比如外国人在我国买房子时因为房屋买卖纠纷到我国法院起诉,可以适用我国物权法。又如中国人到国外租房子,产生纠纷,外国籍房东跑到中国法院起诉要求支付租金,可能适用外国法律也可能适用中国的物权法。再如,中国人用自己的轿车为外国人的借款作抵押担保,外国人在外国法院起诉要求还款,关于抵押问题,外国法院也是可能适用中国的物权法的。“国际私法”又称为“法律适用法”,就是关于涉外的民事纠纷,应当适用哪一国法律的规定的法律,每一个国家都有制定一些“法律适用法”。我国有一部专门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10. 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有哪些要求
由于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很大,涉外的民事和刑事纠纷也越来越多,在涉外的民事中有婚姻、财产和知识产权等等。那么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有哪些要求?下面由华律网为大家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一、什么是涉外民事关系
涉外民事关系,是指:在民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权利义务据以发生的法律事实诸因素中至少有一个外国因素的民事关系。
涉外因素包括两层含义,有三个判断标准,分别是:
两层含义:
(1)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
(2)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主权国家内部有独立法律体系的法域。
三个标准:
(1)主体:凡民事关系的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法人的;
(2)民事关系的标的物在外国领域内产生的;
(3)产生、变更或者消灭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外国的,均为涉外民事关系。
在国际私法上所称的民事法律关系是从广义上来讲的,实际上是指民商事关系。它包括国际物权关系、国际破产关系、国际信托关系、发生在国际民商事领域的各种债权关系、国际知识产权关系、国际婚姻家庭关系、国际财产关系以及国际劳动关系等等。
二、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界定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是规范涉外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基本法律,调整在国际民事交往中产生的包括涉外物权关系、涉外知识产权关系、涉外合同关系、涉外侵权关系、涉外婚姻家庭关系、涉外继承关系等各类涉外民事关系,主要解决上述各类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问题。
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是指通过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规定的法律适用规范(又称为冲突规范、法律选择规范,有的国际公约称之为“国际私法规范”),来援引、确定某一涉外民事关系应当适用的某一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实体法或统一实体法,并将确定的法律应用于实际案件,从而规范涉外民事关系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解决其争议。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是一国国际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国际私法最主要和最核心的一部分。当然,也有少数国家和学者认为,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就是国际私法。从世界各国国际私法立法实践来看,国际私法主要规定外国人的民事法律地位、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和国际民事争议的解决。其立法模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就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作专门的规定,如奥地利1978年《关于国际私法的联邦法》、日本2006年《法律适用通则法》;二是将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和国际民事诉讼程序问题规定在一个法律之中,如1982年《土耳其国际私法和国际诉讼程序法》;三是将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国际民事诉讼程序和国际商事仲裁问题规定在一个法律之中,如瑞士1987年《关于国际私法的联邦法》。
三、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有哪些要求
(一)国家主权独立原则
国家主权独立,主权平等,主权协调和合作,彼此应相互尊重,这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也是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是国家之间发展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文化、民事关系的前提。
该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对涉外民事关系有强制性规定的,应当直接适用。第六条规定,适用外国法律将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二)平等互利原则
平等互利原则是国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反映在主权国家之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经济关系中相互有利。在订立和履行经济合同时, 要平等地、充分地协商, 反映出双方的意志, 不允许任何一方有欺骗、讹诈之举, 而且还要注意使经济实力较弱的一方得到切实的利益。在法律适用上要在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 相互对等地给于方便在诉讼程序上要平等地相互地给予协助和配合。
本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没有协议选择的,适用履行义务最能体现该合同特征的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合同履行地法律。第四十四条规定,消费合同,适用消费者经常居所地法律;消费者选择适用商品提供地法律或者经营者在消费者经常居所地没有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适用商品提供地法律。
(三)保护弱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
人类社会虽已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贫富的差距,每个国家的人口中富人和穷人的差距,雇主与被雇佣者的差距,以及生产者与消费者、男人与妇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利益的一切对立都还存在,因此,在国际私法处理上述种种跨国性的私法问题时,强调保护弱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原则,应该被视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事实上,许多新近的国际私法的国内和国际立法,都力求在有关制度中贯彻这一原则。在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资本和技术输出国与输入国、富人与穷人、雇主与劳动者、企业与消费者、男人与妇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差距与对立依然存在,保护弱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要求各国在国内和国际立法、具体的司法实践中,注意保护这些弱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适用法》规定了在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情形下,父母子女关系“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中有利于保护弱者权益的法律”(第25条);扶养“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国籍国法律或者主要财产所在地法律中有利于保护被扶养人权益的法律”(第29条);监护“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中有利于保护被监护人权益的法律”(第30条)。此外,第42条的“消费者经常居所地法律”、第43条的“劳动者工作地法律”、第45条和第46条的“被侵权人经常居所地法律”通常有利于保护较弱方当事人的权益,因为经常居所地法律往往是他们最熟悉、也最便于他们据以主张其权利的法律。
(四)维护和促进国际民商事交往发展的原则
《法律适用法》在总结我国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并借鉴国外的通行做法,规定:“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没有协议选择的,适用履行义务最能体现该合同特征的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合同履行地法律。”这一条规定中的“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合同履行地法律”,还可由最高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性质的合同、不同的履行情形,通过司法解释作出具体规定。为了切实保护消费者、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本法规定:“消费合同,适用消费者经常居所地法律;消费者选择适用商品提供地法律或者经营者在消费者经常居所地没有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适用商品提供地法律。” “劳动合同,适用劳动者工作地法律;难以确定劳动者工作地的,适用用人单位主营业地法律。劳务派遣,可以适用劳务派出地法律。”
该法明确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有利于知识产权的应用和保护。草案针对实践中发生较多的知识产权确权、转让、侵权等三类纠纷,分别规定:“知识产权,适用权利保护地法律,也可以适用权利来源地法律。” “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知识产权转让和许可使用适用的法律;没有协议选择的,适用本法对合同的有关规定。” “知识产权的侵权责任,适用权利保护地法律,当事人也可以协议选择适用法院地法律。”
(五)最密切联系原则
《法律适用法》第2条第2款规定:“本法或者其他法律对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没有规定的,适用与该涉外民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该法没有像奥地利国际私法法典那样将最密切联系原则上升为一般条款,也没有像瑞士国际私法法典那样采取例外条款的形式,而是将该原则作为一项补充性原则。在合同领域,该法以最密切联系原则为仅次于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法律适用准则,并采用了“特征性给付说”。第41条规定在当事人没有协议选择合同准据法的情形下,合同“适用履行义务最能体现该合同特征的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其他与该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