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著作权批量诉讼

著作权批量诉讼

发布时间:2021-10-08 18:17:03

著作权侵权该怎么起诉

著作权侵权该怎么起诉,著作权侵权是指一切违反著作权法侵害著作权人享有的著作人身权、著作财产权的行为。那么著作权侵权该怎么起诉?著作权侵权著作权侵权该怎么起诉?1、搜集和整理相关证据材料包括证明争议的著作权存在并能受到我国法律保护的证据、原告与争议著作权相互关系的证据、侵权行为存在和实施侵权行为的具体方式的证据、被告与侵权行为关系的证据、侵权获利与侵权程度的证据等。2、证明涉嫌被侵犯的著作权本身成立第一证明原告有诉讼主体资格,著作权归属于原告。即原告作为自然人或法人或外国人,都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享有著作权的资格。并且原告与著作权直接存在法定的关系,著作权归于原告和被许可使用。第二证明争议作品的存在。即原告应提供具体的作品,如书籍、录音等。第三证明作品在我国享有著作权。即证明作品是原告创作的作品,并提交作品底稿,说明创作的完成时间,以排除他人抄袭的可能性。并且原告作品内容合法,属于著作权的保护对象。且作品仍在著作权法的保护期限内。3、证明侵权行为存在以及具体的侵权方式对被告擅自使用原告作品或邻接权客体的情况,原告要证明侵权行为是由被告实施并且在被告使用后的相关证据。例如擅自复制和出版发行原告作品的侵权行为,原告需要到市场上购买侵权物品。4、选择管辖法院作为原告,选择法院的基本原则是:方便原告原则、原理被告原则、选择较大城市的原则。5、起诉前的措施作为原告应考虑申请诉前禁令、证据保全、财产保全等。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防止被告继续实施侵权行为,将一些重要的证据固定下来,为胜诉后能够获得实际的经济赔偿做保障等。6、立案、准备开庭7、要求被告承担法律责任原告应当提交自己因侵权所受经济损失的证据;或被告获得非法利润的证据;或许可他人使用时获得许可使用费的证据。以及提交原告维权合理开支和原告声誉受到损失的证据。

Ⅱ 因为著作权发了很多律师函,需要每家都起诉吗

因为著作权发了很多律师函,不一定每家都起诉。
一般只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或个人来起诉。
对于主动表示歉意,态度很好,愿意调解的,可以不起诉。
对于数额不大的小单位或个人,也可以不起诉。

Ⅲ 我被北京华视聚合公司起诉了,网上有贴子说他们是钓鱼碰瓷维权,实则是批量起诉高额索赔牟利,是真的吗

.直接答辩,看结果如何。同时可以提出反诉,要求公司支付工资,并负担诉讼费用,并支付利息,及名誉损失等费用。

Ⅳ 著作权的诉讼时效为多长

诉讼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提起诉讼的有效期间。权利人要在诉讼有效期内向法院提起诉讼,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诉讼期提起的诉讼,人民法院是不予支持。那么著作权的诉讼时效为多长呢?下面由法律快车的小编在本文详细介绍。 一、著作权的诉讼时效 1、侵犯著作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著作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 2、权利人超过二年起诉的,如果侵权行为在起诉时仍在持续,在该著作权保护期内,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 只要在该著作权保护期内,若权利人提起诉讼时侵权行为仍在持续,均可向人民法院请求著作权保护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仍可予以支持,权利人仍可获得自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两年的侵权损害赔偿。 二、著作权的保护期 1、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 2、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等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3、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权等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其著作权不再受保护。 4、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其发表权等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其著作权不再受保护。

Ⅳ 关于著作权诉讼案件,法院一般会怎么判决

根据著作权保护的特点,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认定可分为以下几步:
1.对原告作品的分析
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著作权的产生采取自动保护原则,即作品一经创作完成,著作权即告产生。因此,与专利、商标等其他类型的知识产权侵权认定不同,著作权侵权认定还涉及到权利的有效性问题。一部拥有有效著作权的作品必须同时具备下述条件: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范围;具备独创性;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只要有任何一个条件不具备,原告作品就不受著作权法保护。这样,被告当然未侵权。如果原告作品同时符合上述条件,则该作品享受著作权法保护。
2.对被控侵权作品及被告使用方式的分析
对被控侵权作品的分析,可适用以下两个标准:一是“接触”,即接触前一作品的机会;二是“实质相似”,即应受著作权保护部分实质相似。其中,后者是认定的重点。在认定原、被告的作品是否“实质相似”时,应将原告作品中受著作权保护的部分与被告作品的相应部分进行对比,判定两者是否实质相似。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在认定原、被告作品之间是否存在实质性相似方面也有过成功的案例。例如,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在《末代皇帝的后半生》一书侵权纠纷案中,通过肯定被告作品的独创性,即否定被告作品与原告作品间的实质性相似,从而判定被告未侵权。如果被告的行为属于使用作品的行为,那么,就需要对被告的使用方式进行分析。有关的知识产权法律对“使用方式”规定了不同的含义。如在专利法中指的是“实施”,即将某项专利运用于产业,按说明制造出相同的产品或者使用相同的方法;与之相对立,在著作权法中指的是“复制”,即以印刷、复印等方式将作品制成一份或者多份。当某一客体(如实用艺术品或外观设计作品)受到专利法与著作权法的不同角度的保护时,尤其应注意区分“实施”与“复制”这两种不同的使用方式,不同的使用方式构成不同类型的侵权行为。
对于“复制”这种最普遍的使用作品的方式,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五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按照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进行施工、生产工业品,不属于著作权法所指的“复制”。由此可知,在我国,将平面作品以立体形式再现不构成对平面作品的侵权。
著作权侵权行为应采用过错原则
(一)过错原则的定义
过错原则包含一般过错原则和过错推定原则。
一般过错原则是指当事人的主观过错是构成侵权行为的必备要件的归责原则。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根据一般过错原则的要求,在一般侵权行为中,只要行为人尽到了应有的合理、谨慎的注意义务,即使发生了损害后果,也不能要求其承担责任。其目的在于引导人们行为的合理性。在一般过错原则下,侵权行为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受害人有义务举出相应证据表明加害入主观上有过错,以保障其主张得到支持。
过错推定原则,是指一旦行为人的行为致人损害就推定其主观上有过错,除非其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否则应承担民事责任。民法通则第126条规定: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过错推定原则仍以侵害人存在主观过错作为承担责任的基础,它不是一项独立的归责原则,只是过错原则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之处在于过错原则一般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但在过错推定责任的情况下,对过错问题的认定则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受害人只需证明加害人实施了加害行为,造成了损害后果,加害行为与损害后果间存在因果关系,无需对加害人的主观过错情况进行证明,就可推定加害人主观上有过错,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加害人为了免除其责任,应由其自己证明主观上无过错。
(二)著作权侵权领域适用过错归责原则的可行性
1、著作权的固有属性,决定其应适用过错归责原则
如上文所述,著作权的保护客体兼具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双重属性,它不仅关系到著作权人的个人利益,也关系到一般公众及社会整体利益。著作权法在保护著作权人合法垄断权的同时,极其注重并积极寻求著作权人的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这构成了著作权法的基本立法目的。为了实现该立法目的,在具构建著作权侵权制裁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到著作权合法垄断权与一般公众及社会整体利益的平衡,无过错责任原则倾斜保护受害方的归责理念,注定无法完成权益平衡的使命,而过错责任原则通过举证责任分担、侵权过错认定等方式,充分平衡了侵权人利益与著作权人利益的利益,有利于实现著作权法的立法目的。
2、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符合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标准
Trips协议作为WTO的重要法律文件之一,也是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标准。该协议第45条涉及到了知识产权侵权赔偿的归责原则与法律救济问题,其中第1款明确规定了过错责任原则:“司法当局应有权责令侵权者向权利人支付适当的损害赔偿费,以补偿由于侵害知识产权而给权利人造成的损害,其条件是侵权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从事了侵权活动”。该归责原则作为一般性原则,为成员国普遍接受和适用。(虽然有部分学者指出该条约第45条第2款承认了无过错责任原则:“司法部门应有权责令侵权者向权利人支付费用,其中可以包括合理的律师费。在适当的情况下,即使侵权者不知道或者没有正当理由知道他从事了侵权活动,成员也可以授权司法部门,责令其返还所得利润或支付预先确定的损害赔偿费。”并据此提出知识产权归责原则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主张,然而该主张有失片面。首先,从文义表述上来看第2款的适用范围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其次作为选择性适用条款,它对成员国不具备约束力,由此其不能作为确立侵权归责的依据。)
就我国来说,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不是一个单独的体系,它需要与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和基本国情相适应。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利益分配中与发达国家相比不是处于优势而是处于劣势,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无疑会“赢得”发达国家的“喝彩”,但这种对于知识产权保护采取严格标准的做法,将会妨碍我国知识的运用和传播。为此在我国知识产权侵权归责上实行过错责任原则不违反Trips协议的规定的情况下,在著作权归责制度中采用过错责任归责原则是适当的。
损害赔偿问题

根据《著作权法》第48条的规定,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不能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50万元以下的赔偿。根据民法和知识产权法律的规定和司法实践的需要,应当确立以下四个原则:全部赔偿原则;法定标准赔偿原则;法官斟酌裁量赔偿原则;对精神损害赔偿适当限制原则。笔者认为,全部赔偿的损失计算问题,法官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正确适用法定赔偿标准以及精神损害赔偿全部赔偿原则是指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责任的范围,应当以加害人侵权行为所造成损害的财产损失范围为标准,承担全部责任.也就是说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失应当全部赔偿,赔偿应以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失为限。全部赔偿原则是现代民法的最基本的赔偿原则,是各国侵权行为立法和司法实践的通例。

Ⅵ 同一个被告侵权,被告侵权原告多个著作权的,是按照同一个案件处理,也收取50元吗

<p>  问题提示:在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中,往往会出现一个权利人就其享有的多部作品(如音乐作品、文字作品等)著作权向一个被告在一起案件中提出诉讼,对此类诉讼法院在程序上应如何处理?</p><p>  【要点提示】</p><p>  此类诉讼就是同一原告对同一被告在同一诉讼程序中主张两个以上的符合人民法院受诉条件的独立的诉,其本质是诉讼标的的合并。虽然在审判实践中,人民法院基于方便当事人诉讼和方便法院审理的考虑,存在将此类案件作为一起案件立案审理的情形,但这并不意味着无条件地承认诉的合并审理。对于合并审理会使诉讼法律关系复杂化,造成当事人起诉、应诉困难,导致诉讼不经济的案件,人民法院不应合并审理,并向当事人充分、明确地释明。</p><p>  【案例索引】</p><p>  一审: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杭民三初字第331号(2010年3月29日)</p><p>  二审: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2010)浙知终字第106号(2010年7月2日)</p><p>  【案情】</p><p>  原告:新京报社</p><p>  被告:浙江在线网络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在线)</p><p>  原告新京报社诉称:2007年7月,新京报社通过公证取证,浙江在线旗下的浙江在线网站未经其授权擅自转载新京报社享有著作权的文字作品7706篇、图片作品2477幅,侵害其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修改权和获得报酬权,遂诉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请求判令浙江在线停止转载文章的行为,公开赔礼道歉、支付稿酬及其他合理费用共计2086625元。该案后因管辖移送至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p><p>  被告浙江在线辩称:(1)对新京报社作为7000余篇作品的著作权人主体资格有异议,其官方网站上的编辑、记者人数为330人,但本案所涉的作者人数为520人,存在明显出入。新京报社要证明所有作品均是职务作品证据不足。(2)新京报社将凡是与“浙江在线”、“新京报”几个字有关的内容均向法院主张不合理,所涉的7706篇文章并非全部来源于浙江在线,很多与其无关,对其被告主体资格存疑;(3)所涉作品中部分作品的字数、内容与新京报社的主张存在出入。</p><p>  本案的基本案情是:新京报社于2007年7月通过公证取证的方式,对浙江在线旗下的浙江在线网站在其网站上的文字作品和图片作品进行证据保全,认为浙江在线未经其授权擅自转载新京报社享有著作权的文字作品7706篇、图片作品2477幅,侵害其著作权。新京报社于2008年1月11日以浙江在线为被告起诉至北京一中院。北京一中院立案后,由于浙江在线提出管辖权异议,北京一中院裁定本案移送至杭州中院管辖,</p><p>  【审判】</p><p>  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为:本案涉及被控侵权作品7000余篇,作者500余人,新京报社基于不同的争议事实向浙江在线提出诉讼请求,形成多个诉讼标的,构成多个独立的诉,根据案件性质不宜合并审理。该院还书面通知新京报社按每篇文章一个案件或以同一作者所著的文章为一个案件分案起诉,但新京报社表示拒绝。对此,该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第一百零八条、第一百四十条之规定,于2010年3月29日裁定:驳回新京报社的起诉。</p><p>  裁定送达后,新京报社不服原审裁定,向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认为:本案中新京报社以浙江在线侵害其7706篇文字作品和2477幅图片作品的著作权为由,按照相应的稿酬标准在一个案件中提出了相应的诉讼请求,所指向的诉讼客体为独立存在的7706篇文字作品和2477幅图片作品。新京报社基于诉讼标的为同一种类、争议事实相类似,而在同一个案件中提出共同主张实为民事诉讼程序中诉的客体合并,即同一原告对同一被告,在同一诉讼程序中,主张两个以上诉讼标的。此类诉讼其实质上包含着若干个独立的诉讼标的,并构成若干个独立的诉。在审判实践中,人民法院存在将此类案件作为民事关联纠纷案件合并审理的情形,即对民事诉讼中若干个具声独立的诉,各诉之间又具有一定的关联的案件合并在一个程序中进行审理。但此种合并审理的目的在于简化诉讼程序,提高办案效率,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便利人民群众诉讼,便利人民法院办案,并防止在同一问题上作出相互矛盾的判决,且通常情况下,此类案件的合并审理应充分征求各方当事人的意见。但本案中,浙江在线以合并审理无法查明涉案事实为由明确表示不同意合并审理。同时,本案在审理中还存在以下情形:</p><p>  1.从浙江在线提出的抗辩看,其抗辩理由为:(1)对新京报社作为涉案作品的著作权人主体资格有异议,其官方网站上的编辑、记者人数为330人,但本案所涉的作者人数为520人,存在出入。新京报社要证明所有作品均是职务作品证据尚有待甄别。(2)新京报社对与“浙江在线”、“新京报”相关联的所有内容均提出侵权主张,大部分与其无关。其作为被告主体资格存疑;(3)所涉作品中部分作品的字数、内容与新京报社的主张存有出入。上述抗辩理由法院在审理中势必需要对相应作品的权利人、侵权人主体资格和作品字数、内容进行一一质证和比对。</p><p>  2.从证据情况看,涉案被控侵权作品清单长达857页,共包括7706篇文字作品和2477幅图片作品,数量庞大。且本案在管辖移送过程中,部分证据编号丢失、顺序混乱,导致在原审审理中当事人甄别证据困难,诉讼活动难以正常进行。</p><p>  3.从本案的实际审理状况和效果看:(1)在对作品权利人的身份确定上,例如,原审法院曾就前50篇作品进行公开开庭审理,仅新京报社提供有关作品权利人的质证意见中就对该50篇作品所涉的作者和编辑的劳动合同区分为四种类型:①文章作者的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著作权(除署名权外)归属于新京报社,涉及19篇文章。②文章系新京报社记者、编辑集体采编,无相应作者个人署名,其著作权属于新京报社,涉及3篇文章。③文章作者的劳动合同中通过以下两点约定了著作权归属新京报社:一是合同约定新京报社为作者提供福利待遇参照该社《人力资源管理办法》,而该社《人力资源管理办法》第39条规定“各系统员工利用报社的物质技术条件在劳动合同期间履行工作任务创作的技术成果或作品,均属于职务成果,著作权属于报社”;二是劳动合同最后约定“新京报社制定的规章制度是合同的有效组成部分,对双方均有约束力”,因此,上述《人力资源管理办法》第39条的规定对双方构成约束,涉及25篇文章。④南方都市报社记者采写的文章,涉及3篇文章。也就是说,仅就50篇作品的著作权人身份确定尚存诸多情形和争议。浙江在线在二审庭审中明确表示除对第一种类型的著作权归属没有异议外,其余均有异议。对此法院仍需一一甄别。(2)从对侵权作品的比对看,有的作品是标题相同,但内容不同或不完全相同,有的是标题不同但内容相同,且双方当事人就所涉作品的性质也有不同的认识,浙江在线认为有部分作品是对时事新闻的合法合理使用。由此需要对相应作品的性质、内容和字数等进行分别比对。(3)从侵权主体上看,新京报社提供的被控侵权作品上有的显示是浙江在线,有的则显示是浙江在线的关联网站,实际侵权主体仍有待进一步确定。因此,上述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分案审查、全面比对才能得到解决。</p><p>  4,新京报社在一审中曾提出本案所涉作品无需一一比对,可以采取抽样比对方式来证明侵权事实的主张。但基于知识产权具有区别于有形财产权的固有法律特性,采用抽样比对的方法既无助于客观事实的查清,也不符合审判规律,且难以保障相关当事人的合法诉讼权利,并不可取。</p><p>  新京报社依据《著作权法》的规定主张其实体权利无可厚非,但主张本案并案起诉并无明确法律依据。本案合并审理既无法体现“便利人民群众诉讼,便利人民法院办案”的两便原则,也无法实现公正裁决的最终目的。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中应充分考虑程序的公正和平衡,确保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得以全面、平等地行使。新京报社作为权利人完全可以采用选择其中一件作品或其中一个作者所涉的作品为诉讼标的等方式提起诉讼,以确定侵权事实和赔偿标准,方便案件的审理和最终解决,且此种选择并不会影响其诉讼权利的正常行使。</p><p>  综上,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新京报社以浙江在线侵害其7706篇文字作品和2477幅图片作品的著作权为由,作为一起诉讼先行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起诉。原审法院接受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移送案件后受理本案,在对本案所涉纠纷进入审理程序时,经过多次证据交换和开庭,发现本案的合并审理确实存在阻碍案件审理和客观事实查明的情形后,向新京报社作了充分释明,要求其将案件按照一定的分类方式分案起诉。原审法院在新京报社拒绝的情况下,驳回新京报社的起诉并无不当。新京报社提出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原裁定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得当,应予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之规定,于2010年7月2日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p><p>  【评析】</p><p>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涉及诉的合并的案件,在民事诉讼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诉的合并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十分棘手的实务问题。在这类案件的受理和审理中,应当充分认识诉的合并的性质,明晰其与共同诉讼的区别、把握合并审理的原则和目的,并积极探索此类案件审理的新思路。</p><p>  一、诉的客观合并</p><p>  诉是由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两个方面构成,主观要素就是案件的当事人,客观要素就是诉讼标的。如果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都是单一的,称之为单一之诉;如果两个要素中有其中之一是多数时,称之为复合之诉。复合之诉又叫做合并之诉,其中主观要素为多数的诉讼,在民事诉讼中为诉的主体的合并,或者诉的主观合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共同诉讼”。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第56条规定:“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第126条规定:“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上述三条所涉及的均系诉的主体的合并,也就是说,《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共同诉讼”并不直接涉及到诉讼标的的复数的问题,本案显然不属于前述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形。</p><p>  本案中新京报社以浙江在线侵害其7706篇文字作品和2477幅图片作品的著作权为由,在一个案件中提出了相应的诉讼请求,虽然新京报社根据所有作品的总字数计算稿酬提出主张,但并不能否认的是该诉所指向的诉讼客体仍为独立存在的7706篇文字作品和2477幅图片作品。新京报社在同一个案件中提出共同主张,实际上是基于诉讼标的为同一种类、争议事实相类似,此并案起诉属于民事诉讼程序中诉的客观要素(诉讼标的)为复数的诉的客体合并,也就是同一原告对同一被告在同一诉讼程序中,主张两个以上的符合法院受诉条件的独立的诉,其实质上是包含着若干个独立的诉讼标的,并构成若干个独立的诉。</p><p>  二、诉的客观合并审理的原则和目的</p><p>  根据诉讼标的的实体法学说,几个相互独立的请求权本来应当构成多个诉讼标的分开向人民法院主张,人民法院也应该分别判决。但在审判实践中,对于诸如此类具有事实和法律上的联系的若干个侵权案件,虽然在《民事诉讼法》上没有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基于减轻当事人诉讼负担,避免相互关联的诉重复审理而作出相互矛盾的判决,增强民事诉讼功能的考虑,可以合并审理,即对民事诉讼中若干个具有独立的诉,各诉之间又具有一定的关联的案件合并在一个程序中进行审理。这在诉的客观合并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但这种诉的合并审理并不是无条件的,当事人并案主张和人民法院合并审理的原则和目的是为了简化诉讼程序,提高办案效率,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便利人民群众诉讼,便利人民法院办案,并防止在同一问题上作出相互矛盾的判决,且通常情况下应征得当事人同意。反之,如果合并审理会使诉讼法律关系复杂化,造成当事人起诉、应诉困难,导致诉讼不经济,一方当事人又明确表示反对的,人民法院则应当要求当事人分案主张。本案的审理即为此种情形。由于本案所涉的证据数量庞大,当事人举证、质证过程漫长,诉讼活动难以正常进行,且在确定权利人身份、侵权主体和侵权内容上双方当事人均存在诸多分歧,要在一个案件中将所有侵权事实查明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人民法院先出于诉讼经济的考虑,合并审理本案,但在审理中发现本案的合并审理确实阻碍了案件的审理和客观事实的査明,为确保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得以充分平等地行使,确保人民法院作出公正的裁判,要求新京报社将案件按照一定分类方式起诉的做法是正当的,也符合立法的相关精神。</p><p>  三、示范诉讼制度对本案的启示</p><p>  虽然本案新京报社所提出的主张实质上是数个独立的诉的合并,但新京报社所主张的浙江在线侵权行为具有单一性,争点具有共同性,诉与诉之间具有事实和法律上的关联。对此类案件适时引入示范诉讼制度,无疑是十分恰当的。</p><p>  虽然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制度中并没有示范诉讼的规定,但一些法院在审理群体性纠纷案件时已经采用了这一在两大法系中普遍存在的诉讼制度。“示范诉讼”(Test
case),是指从存在共同原告或共同被告、且事实与证据相同、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亦相同的数个案件当中选出一个案件,经全体当事人同意,法庭作出相当于合并审理的裁定,对该案件首先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全体当事人均受该判决的约束。该制度的特别之处在于用传统的“一对一”诉讼模式来解决“小额多数”型纠纷中具有共通性的事实或法律问题,从而避免对共同争点进行重复性的事实审理。就示范诉讼的程序步骤而言,基本上分为两步:首先,由当事人基于协议选定或者人民法院基于职权直接指定示范诉讼案件,由人民法院对所选定的示范诉讼案件事实进行审理,其他的案件则暂时停止进行;其次,在人民法院对所选定的案件事实审理之后,如果原告胜诉,被告则不再争辩自己的责任,对于其他案件也进行相应的赔偿。如果原告在示范诉讼中败诉,则不能再对被告提出损害赔偿的请求。</p><p>  具体到本案,新京报社和浙江在线可以通过自愿签署诉讼契约约定或由法院依职权选定,从众多作品中选择将某类作品或某个作品作为示范诉讼的标的起诉,人民法院通过对该个案的审理,查明诸如新京报社是否为适格的著作权人、被控侵权主体是否是浙江在线、侵权事实是否存在、赔偿标准如何确定等具有共通性的,影响到同类案件的事实或法律问题,一次性解决具有共同争点的诉讼请求,并就该诉讼作出相应的判决,该判决对于后诉的其他同类案件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拘束力。示范诉讼完全具有超越个案的意义,可以作为双方其他同类案件解决的标准,减少其他同类纷争为诉讼所必需支出的劳力、时间和费用,或促成双方当事人的庭外和解,从而扩大诉讼制度解决纷争的能力。</p><p>  显然,示范诉讼制度的理解和运用完全符合审理本案的两级法院的初衷,也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司法改革的目标不谋而合,即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借助国家强制力柔性地解决社会纠纷。</p><p>  (一审合议庭成员:张政 王玲欧 林宏 二审合议庭成员:应向健 王亦非 何琼</p><p>  编写人: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王亦非 责任编辑:丁文严 审稿人:罗东川)</p>

Ⅶ 提起著作权侵权诉讼的步骤是什么

提起著作权侵权诉讼的步骤是什么?如果自己的著作权被侵犯,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维权。提起著作权侵权诉讼的步骤是什么?提起著作权侵权诉讼的步骤当调解无法解决著作权纠纷时,提起著作权侵权诉讼的步骤是什么?一、搜集和整理相关证据材料包括证明争议的著作权存在并能受到我国法律保护的证据、原告与争议著作权相互关系的证据、侵权行为存在和实施侵权行为的具体方式的证据、被告与侵权行为关系的证据、侵权获利与侵权程度的证据等。二、证明涉嫌被侵犯的著作权本身成立第一点,证明原告有诉讼主体资格,著作权归属于原告。即原告作为自然人或法人或外国人,都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享有著作权的资格。并且原告与著作权直接存在法定的关系,著作权归于原告和被许可使用。第二点,证明争议作品的存在。即原告应提供具体的作品,如书籍、录音等。第三点,证明作品在我国享有著作权。即证明作品是原告创作的作品,并提交作品底稿,说明创作的完成时间,以排除他人抄袭的可能性。并且原告作品内容合法,属于著作权的保护对象。且作品仍在著作权法的保护期限内。三、证明侵权行为存在以及具体的侵权方式对被告擅自使用原告作品或邻接权客体的情况,原告要证明侵权行为是由被告实施并且在被告使用后的相关证据。 例如擅自复制和出版发行原告作品的侵权行为,原告需要到市场上购买侵权物品。为了让证据更加准确并且更具有说服力,原告可以聘请公证处的公正人员一起去购买侵权物品,请公正员对整个购买过程进行公正,制作公证书。(4)选择管辖法院作为原告,选择法院的基本原则是:方便原告原则、原理被告原则、选择较大城市的原则。(5)起诉前的措施作为原告应考虑申请诉前禁令、证据保全、财产保全等。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防止被告继续实施侵权行为,将一些重要的证据固定下来,为胜诉后能够获得实际的经济赔偿做保障等。(6)立案、准备开庭(7)要求被告承担法律责任原告应当提交自己因侵权所受经济损失的证据;或被告获得非法利润的证据;或许可他人使用时获得许可使用费的证据。提起著作权侵权诉讼的步骤是什么?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欢迎拨打八戒知识产权在线客服。八戒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专注:商标、专利、版权、域名等知识产权业务方向。主营业务三大板块:常规知识产权、涉外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交易。互联网+知识产权行业的黑马型企业。

Ⅷ 哪些人可以成为著作权诉讼的原告

你好,裕阳知识产权为您回答:
谁能成为著作权侵权诉讼原告?
(1)著作权人
著作权人即著作权主体,是指按照法律规定,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主体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法人或其他组织被视为作者。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其他组织视为作者。
如何确定一部作品的作者身份,我国《著作权法》采取了与其他国家和国际公约一致的方式,即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为作者。
(2)著作权被许可人
因许可使用或转让合同取得著作权的人,如果许可使用协议对被许可使用人授予追诉第三人的侵权权利,则许可使用人就具有了网络著作权的原告主体资格当,然法定许可使用人就不具有这种主体资格。著作权的许可使用人对他人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一般无权提出侵权诉讼,侵权诉讼权仍由原著作权人行使。
(3)其他权利人
共同的受让人、继承人等也属于权利人。著作权法第十九条规定:公民在死亡后,其作品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在本法规定的保护期内,依照继承法的规定转移。公民通过遗嘱,将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赠给国家,国家即成为著作权的继受主体。著作权属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变更、终止后,其著作财产权在规定的保护期内,由承受者享有;没有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由国家享有。

Ⅸ 著作权侵权诉讼

四川未知律师事务所答: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作者及其他权利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总称。著作权侵权是指一切违反著作权法侵害著作权人享有的著作人身权、著作财产权的行为。具体说来,凡行为人实施了《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和第四十八条所规定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造成财产或非财产损失,都属于对著作权的侵权。
其业务范畴包括:
版权权力保护的行政查处
版权侵权民事诉讼
版权侵权相关调查取证
计算机软件侵权行政查处,民事诉讼

阅读全文

与著作权批量诉讼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表 浏览:294
内地音乐版权 浏览:208
公共卫生服务今后工作计划 浏览:457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小组 浏览: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浏览:519
工商局爱国卫生月及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浏览:942
三兴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浏览:65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
爱奇艺激活码有效期 浏览:507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