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多媒体技术是将什么融合在一起的新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将 (表示媒体 ) 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新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对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感官与计算机进行实时信息交互的技术,又称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⑵ 中国财经媒体版权保护联盟是什么组织
联盟官网:网页链接
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版权工作“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十三五”时期,版权工作要坚持实施版权严格保护、推动版权产业发展、健全版权工作体系三大基本原则。
目前,传统媒体面临的现状是新闻作品未经许可被网络肆意转载现象尤为严重,为了遏制这种行为,在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启动的“剑网”专项行动中,连续多年将规范新闻网络版权秩序作为重点任务之一。
而国家版权局为了鼓励报刊单位和互联网媒体合法、诚信经营,推动建立健全版权合作机制,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在2015年还专门下发了《关于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的通知》,目的是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版权意识,从而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在司法方面,为了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新需求,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从去年至今年在杭州、北京、广州先后成立了互联网法院。除此之外,今年9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又印发了《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此举不仅对推动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具有重要意义,也给更多权利人带来了信心。
随着政策的向好,越来越多的权利人深知,要想真正实现网络转载市场的规范,不仅需要依赖高效的司法审判和严格的行政执法,更需要权利人主动维权,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合作机制。
在这个背景下,为了更好地鼓励创新、扩大传播力、加强影响力、创造品牌竞争力,中国行业报协会召集,《传媒茶话会》与各主流财经媒体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财经媒体版权保护联盟的倡议。希望在各联盟成员单位共同努力下形成合力,提高联盟成员单位对其作品转载体的议价标准、常态化监控和维权、市场化交易等。
为了让联盟的工作不停留在表面,而是真正落地,干出实效。中国行业报协会派专人用了一年时间,对多家企业进行深入调研。经过与多家企业沟通及技术比对,原本区块链除了在资质、开放度以及公益等多个角度与联盟建立的初衷和愿景更为契合外,在版权确权、存证、取证、交易等方面的技术也更为全面,因此最终选择原本作为联盟今后的技术支持。
经过一年的筹备工作,中国财经媒体版权保护联盟在2018年12月15日正式宣告成立。
⑶ 如何有效推进传统法治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融合发展从六个方面融合:
做强传统媒体,树立主流权威,积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把握时代走向,借鉴先进经验,进一步更新、深化媒介融合理念。
完善技术手段,拓展新技术新应用,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行业队伍综合素质,打牢融合发展根基。
增强政策支撑,拓宽资金渠道,助推新媒体良性发展。
加强有效监管,做好舆情防控,规范新媒体传播行为。
分别介绍:
(一)做强传统媒体,树立主流权威,积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虽然新媒体发展迅猛,但从宣传的实际情况看,传统媒体不可能被新媒体取代。在媒介融合的浪潮中,传统媒体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形成品牌优势,以达到引领带动新媒体发展,促使传统媒体影响力辐射新媒体的目的。
一是变革观念,强化互联网思维,学会运用网络技术手段改造传统媒体,不断适应新媒体平等交流、互动传播的特点,树立用户观念,改变过去媒体单向传播、用户被动接受的方式,更加注重用户体验。
二是传统媒体要适应全媒体时代用户参与热情高涨的舆情特点,深入掌握重大新闻事件的各种舆论倾向,拓宽视角,扩大自身舆论引导的影响力,做大做强自身品牌,保持良好形象,从而提高新媒体在用户心中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二)把握时代走向,借鉴先进经验,进一步更新、深化媒介融合理念
加快观念转变,深化媒介融合理念,主动作为,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一环。
首先,宣传部门要以积极主动、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新媒体。加强对新媒体的正确引导不仅是一项重大的研究课题,也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政治任务,各级宣传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要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干部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新媒体,促使干部通过亲身体验了解互联网运行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凝聚社会共识,不断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传统媒体要转换思维,促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各级报纸、电台和电视台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经验,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长期规划,逐步实现媒介深度融合的发展目标。传统媒体要善于分析和运用互联网模式,不断提升新媒体的影响力,通过融合发展创品牌、出精品、促发展。
第一,各级新闻媒体要加快网站建设,整合媒体资源,弥补传统媒体内容不易保存、检索不便等缺点,不断推动媒介内容向网络延伸。
第二,加强内容建设。一是坚持内容为王,发挥专业采编优势和信息资源优势,以权威报道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以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二是适应新媒体传播特点,多生产精准短小、鲜活快捷、吸引力强的信息,在传播中抢占先机;三是塑造融合新闻,在“全”“深”“广”上狠下工夫,以传统媒体的内容为核心,通过跨媒体联动推助优势互补,通过专题策划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新闻事件的事、理、情,促使主题血肉丰满,更富感染力和渗透力。
第三,立足大数据运用,创新采编流程。各级新闻媒体应致力于建立统一指挥调度、高效整合采编资源、融合运用多媒体技术、适应多介质新闻生产的新型多功能一体化采编平台,实现新闻一次采集、新闻产品多种生成。加快建立松原市媒体数据中心,形成立足本市、辐射县区的基础性海量信息资源池,集数据存储、整合、备份为一体,实现数据共享。
第四,要重视在服务和互动上出特色。优化信息服务,强化用户理念,注重分析用户特点,准确把握用户个性化需求,以用户为中心明确网站定位,将政策宣传与用户需求有机结合,提高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新媒体的“快”和“准”,在即时视频播报上求实效。与时俱进,把握媒体发展脉搏,积极主动建立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有条件时打造24小时不间断的信息发布平台,不断扩大新媒体影响力。
第五,凸显个性促发展,打造新媒体品牌效应。各级媒体要在网页设计、图文制作、内容安排等方面做足“特色”文章,彰显媒体气质,增强竞争力。
最后,增强用户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进一步加大各级新闻网站宣传力度,通过开展网上投票和有奖问答等形式,引导用户积极参与互动、发表评论,不断提高网站活跃度。只有既满足用户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又提高用户的参与和贡献,才能促使网站赢得良好口碑,从而聚集人气,不断提高广大用户对本地网站的关注度。
(三)完善技术手段,拓展新技术新应用,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需要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不断加大技术投入。一是积极利用新技术,充分发挥4G等新一代网络的技术优势,提高信息传输效率,发展网络视听服务,将优质内容推送到互联网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屏幕多终端,推动社交平台与新闻传播平台对接,广泛吸引用户,不断提升影响力;二是不断探索新应用,发展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和手机报等应用,借力微博、微信等传播平台,建设公共账号,抢占舆论高地,进一步扩大覆盖面;三是加强信息传播技术应用研发,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和互动化趋势,努力实现媒体融合发展的最佳效果。
(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行业队伍综合素质,打牢发展根基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需要一批复合型人才。一是要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通过业务培训和参观学习,提高编采人员综合素质,尽快建立一支集采、编、摄、播于一体,并且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传播科技手段的多媒体记者队伍;二是要大力引进适应新媒体环境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经营人才,适当提高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为新媒体的发展储备人才力量;三是重构新闻采编生产流程,升级采编系统,建立统一指挥调度的多媒体采编平台,加大新兴媒体内容生产、技术研发、资本运作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优化人才结构、统一调配使用;四是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提升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探索媒体融合条件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途径。
(五)增强政策支撑,拓宽资金渠道,助推新媒体良性发展
利用好新技术,推进新媒体产业化发展,不仅需要广大运营商和主流媒体发挥好主体作用,也需要各有关部门主动跟进、积极参与,以实际行动支持新媒体的健康发展。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适时出台支持媒体融合发展的配套政策,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培育地方网站,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要不断拓宽新媒体发展的资金渠道,提高新闻采编人员和技术人员待遇,完善技术设备,吸引人才主动投身新媒体建设。一是加大政府资金扶持,为新媒体平稳有序发展提供充足保障;二是新媒体要通过提高点击率吸引广告商,加大新媒体广告的投放比例。要改变以往集中轰炸式的广告宣传与投放模式,转而建立在实证数据采集分析基础上的精准投放。与传统的广告更注重内容、创意、覆盖面相比,新媒体广告更看重效果、渠道、目标用户到达率。通过广告赞助等形式筹集资金,是当前维持新媒体运营的主要渠道。
(六)加强有效监管,做好舆情防控,规范新媒体传播行为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始终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方针,把正确导向贯穿到融合发展的各个环节。要完善媒体管理制度,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认真研究新媒体管理的科学方法,严格规范传播行为,加快实现管理方式上的创新。一是加大网络监管支持力度。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互联网管理纳入各部门年度考核指标,将网络知识作为公务员培训的必修内容。同时,以政府购买的形式,提高薪酬待遇,吸引专业人才参与互联网管理,扩大网评员队伍,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二是改进网络舆情监测系统。通过公开监看、数据分析、技术侦察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分析研判,及时掌握网络状态,获取网络情报信息。
⑷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融合发展
1、传统媒体的管理者要有较高的融合意识。
高层管理者必须端正态度,首先自己就要对融资有一个明确的态度,有坚定不移的决心,重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资,全方位树立对两者的融资发展意识,要亲力亲为,以亲身行动去影响下属,
间接性的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影响感染员工时期投入其中,并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大家共同协作,树立共同的融合意识,才能保证融合工作的顺利进行。
2、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领导者要完善融合方案。
首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领导者要事前做好充分的计划准备工作,明确融合后果并队之后的一系列工作做出详细规划,如:用人所长,每个岗位需要怎样的员工,明确新闻信息的生产过程,注重传播与新闻推广的同时进行。
其次,针对于采编、经营和行政三大模块来讲,对其工作做要具体分工,尽可能的详细,做到各机构互助互爱,充满工作激情,创造好的工作氛围,将各机构进行融合,方便交流沟通,从而能够让媒体工作者更能轻易地感知到用户的需要。
3、加强对新闻信息传播的关注。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之后,还是要把新闻信息的传播放在首位,为了融合后更好的发展,重视对新闻内容的创建,保证信息的有效性与高价值,加强对信息的制造、传播、接收等的严格把控,
全面提高相关工人员的素质能力,借助新兴媒体的优势,吸引人们的兴趣,加强人们对它的依赖程度,从而使得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后的媒体机构利益最大化。
4、搭建平台,提供综合服务。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之后,要打通用户平台,让用户通过平台的搭建能够享受到较多的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融合后的媒体机构可以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媒介,将两者之间的信息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与过滤,要利用新兴技术媒介将广大用户吸引过来并对其产生依赖性,从而实现媒体信息的高效利用。
5、技术与人才兼备,提高融合竞争力。
对于好的企业来讲,有好的领导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伯乐和千里马都应同时具备,也就是说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媒体机构来讲,同样如此,要注重人才的培养,
同时也要加大技术的投入力度,人才与技术同时具备,通过用其所长、因岗设人的原则,使得融合后的媒体机构发展越长久,大大提升媒体机构的竞争力。
⑸ 为什么说技术融合是媒体融合的前提
小故事: 很多年前, 一个爸爸和一个妈妈想休假,所以他们决定晚上去城镇。他们叫来最信任一个人来照看孩子。当保姆来的时候,他们的连个孩子已经在床上睡著了。所以保姆只是看了看孩子是否睡的好,就坐下了。
深夜,保姆觉得无聊就想去楼下看电视。但是她看不了,因为楼下没有电视(因为孩子的父母不希望他们的孩子看太多垃圾)。她就打电话给孩子的父母,问是否可以在他们的卧室看电视,当然孩子的父母同意了。
但保姆又想要最后一个请求。
她问是否可以用毯子或者衣服盖住那小丑雕像,因为那使她感到很害怕。
电话沉默了一会。
(此时爸爸在和保姆通话)
他说:带孩子离开房间……
我们将会叫警察……我们从来没有什麼小丑雕像。
那小丑很可能是一个从监狱逃出来的杀人犯。
电话里沉默了一会儿。
(正在跟保姆通话的孩子的父亲)说:带上孩子们,离开房子……我们会通知警察……我们没有一个小丑雕像……
孩子们和保姆被小丑谋杀了。
结果是,小丑是一个从监狱里逃出来的杀人犯
如果你不在5分钟内转发这个贴子,这个小丑在凌晨3点时将会拿著刀站在你的床前。
我在这里发了,这就是恶魔般的小丑没有杀我的原因 |
⑹ 如何融合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现代教育教学环境中,多媒体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工作者突破传统教育实践瓶颈,实现教学改革的主要工具。利用媒体优化教学因素组合,能够帮助学生突破传统课堂中时空的局限,获得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进入到21世纪,核心素养培养成为小学生未来发展对现代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将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不仅实现了课堂技术层面的创新,更实现数学文化的渗透,进而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⑺ 全媒体融合发展的春天,需要何种技术支撑
现在全媒体融合最需要的技术是融媒体、全媒体等网络通讯方面的技术,具体可以看红云融通的技术详解,通过移动直播机,基于Butel视频分发网络,有更全面的互动通信能力。
⑻ 媒体融合,报纸应该怎么融
“活法”寻宝:借力哈利·波特的魔法
当前正值“十二五”规划开启之年,移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涌现出了许多可供参考的技术路径与解决方案。采用三网融合云服务技术,将互联网优势引入报纸,从而实现报业转型,是一种低成本、低风险的可行性路线。
采用互联网技术之后,报纸将获得强劲的生命力,由传统的静态纸张变为立体化、全媒体化的呈现形式。例如,采用PS反解技术,数字化的原版报纸就不仅可以被无极限放大,还可以被点击阅读,已经超越了原来的那种形态。同时它也超越了PDF的形态。相比PDF报纸下载所需诸如30M、40M的流量,这类轻型数字化原版报纸下载只需几兆,所以在移动设备上会有非常好的体验。
这够不够呢?还不够。因为这还仅仅是在阅读上实现了一种超越。在互联网环境下,满足了用户“阅读”的需求只能算是传统媒体转型的开端。报纸更需要将发布的内容全媒体化和立体化,以改善用户体验,增加用户读者黏度。甚至可以把阅读平台作为其他互联网应用的导航窗口,拓展更多和更有经济效益的新媒体业务,从而迈进跨媒体经营的全新道路。
在移动设备的报纸呈现上,新型报纸需要将任意缩放与点击阅读结合起来,并对这个报纸施以“魔法”,引入全媒体化的手段,让报纸不仅可以“读”,还可以“视听”、“触控”、“娱乐”甚至在线交易,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超越。也就是说,“活”起来之后的报纸,是集合丰富呈现形式、具备多种经营模式的大平台,是一份哈利?波特式的新型“魔法”报纸。
哈利波特式的新型报纸,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简言之,三句话可以概括:让内容更丰富,让广告更精彩,一步跨入电子商务。
让内容更丰富。互联网具有海纳百川的特性。从内容的角度来说,以往的单期报纸,由于版面有限,无法将某一条新闻、专题报道、深度评论组织到一起,让读者进行关联性的阅读。连载报道也只能单期发布,读者有需求连读的时候只能望报兴叹。但是当报纸获得了全媒体的挂接能力之后,情形将大为不同:通过互联网超链接技术,一份报道可以连接若干组不同形式的关联性内容,文本、视频、音频、图片集,可呈现全方位报道。过往连载报道也可以链接到一起,让读者的阅读一气呵成。
例如《新华日报》2012年元旦的原版,头版头条是胡锦涛总书记的新年祝词,中间配一张图片,旁边是一系列的报道。放到全媒体化的平台上后,该报道可以点击阅读,也可以放大触控阅读。如果把网络的优势加进来,就可以看到中间不仅是一张图片,还可以放多张图片;除了可以读文字以外,点击图标还可以收看胡总书记新年致辞的视频,再一点击就恢复到原文状态。旁边的系列报道图片还能上下滑动,可以设置更多的关联图片,完全不影响原有排版。所以说内容可以做得更丰富多彩。
让广告更精彩。吸收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传媒可以突破印刷版面的局限,对广告版位进行全媒体化扩容,由原先的静态广告位,产生多种多样的广告呈现形式,如视频、幻灯片、3D、360°全景、触控、电视等。
通过全媒体化以及互联网的超级挂接能力,不仅广告位容量大增,也因呈现形式的立体化而提升了广告表现力,媒体可在这个潜力无限的资源库上进行深度经营。
例如,常见的高校招生广告,原先局限于平面的文字性介绍,由于版面限制,图片也不宜过多。但如果在数字化平台上,可以把高校广告做成全方位多角
度的360度广告,比如高校图片集、知名教授讲课视频、学生学习生活视频等,也可以链接到高校的官方网站、官方微博等,相当于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让学生
和家长更全面地了解高校信息。
又如,报纸原版上的房地产广告,原本只是一张平面图,把“魔法”放上去之后,可以让人们看到这个房间里面360度的景观,这个体验远远地超出了图片的效果。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通过这种全媒体化的广告业务,具备了更多的信息量、更良好的吸引力,不仅突破了印刷版面的局限、有了量的激增,更增加了多种立体化手段来针对用户特征进行精准投放、让广告价值最大化。那么,对于广告主来说,选择这种具备立体化经营能力的媒体的几率将大大增加,拓展了媒体业务经营的空间,并有可能产生新的业务模式。
一步跨入电子商务。利用三网融合云服务技术,媒体可以引入在线结算的应用,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如媒体可以在任意版面和内容,挂接股指、期货、网上商城、游戏币、优惠券、票类预订、团购信息等交易类网站与平台,通过新闻与广告精准的引导,将新闻读者变成实实在在的消费者。
例如做一个系列汽车的广告,可以加入触控、3D效果,手指滑动三维转动,若觉得有意思,还可以直接进入它的4S店网站,跟别的业务衔接起来,产生切实的效益。
再比如,春节临近,报纸在报道春运相关专题的时候,可以将新闻内容链接到铁路客服中心在线购票网站,既推送了新闻资讯,更方便了读者用户,大大增加了用户黏性。
通过这种互联网超级挂接能力,报纸将从传统的单向资讯推送转变为读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黏性大大增加,也确实产生了多种经营创收的业务模式。
活水之源,从云服务开始
有没有一种简单便捷的方案,可以让我们的报业快速活起来?换句话说,有没有办法让平面纸媒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魔法”报纸的能力?答案是肯定的。
理清了思路,做法更重要。酷炫的全媒体效果,是不是像人们通常所理解的,需要有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达到呢?其实不然。对于报社而言,其优势在于内容采编与报业经营,而新媒体技术是短板,因此最好的方式是利用社会化大分工与大协作,将新媒体技术的实现交给专业的支撑机构来做,媒体专心做好内容与经营,优势互补,快速发力。
目前市场上涌现出了许多针对“新媒体”的产品或服务,有的是媒体自身开办的电子报、数字报、客户端,做了新媒介的延伸。有的是技术服务商在传统采编审发产品基础上针对全媒体制作、无线移动发布、媒资整合,以及编辑记者团队协作开发的改进型产品。有的报社甚至为新媒体转型专门搭建技术平台和人员,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很多的电子报、数字报经营情况堪忧,甚至已经失败。比如从原有媒体部门人员抽调组建新媒体战略部门,却面临媒体人员不懂新媒体技术路径的尴尬。在需要新技术支持的时候,报社往往从外界寻找技术服务商,普通的技术服务商能够解决技术问题,却不会主动为报社更深层次的拓展和经营分担。无论是电子报、数字报、客户端,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是仅仅帮助报社把内容发布到新的终端上供读者阅读,只是简单地解决了用新的方式“发布”的问题,而没有让核心的采编人员使用新的技术,真正参与到新媒体采编、审核、发布、甚至接收反馈的业务循环链中。
在文化产业创新升级与媒体转型的大潮中,联著实业公司携最新的技术与成功的案例应运而生,打造出了媒体转型的技术支撑与传播平台——“闻道”传媒云平台,为处于转型不同阶段的媒体机构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我们愿意与传统媒体一起探讨、创造新的业务模式,提供发布、经营、个性化的技术支撑和伴随式的服务。“闻道”平台的三网融合云服务、个性化终端定制、用户推广等解决方案,将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活水之源,为报业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最便捷的转型之道,从闻道云服务开始。报社只要有一台PC,跟闻道云服务平台连接,“魔法”报纸的效果就可以很简便地做出来。报社不需要重做内容和版面,通过闻道平台全自动化的文件转换过程,将用于印刷的PS文件自动反解成为 HTML5.0等适用于无线移动互联网传输的文件,以原版报纸的形式,发布到iPad、iPhone、Android 手机、Android平板电脑、win7平板电脑,以及win7手机等各类移动终端上,呈现在数以亿计的移动互联网读者面前。报纸编辑人员通过闻道云平台提供的各种全媒体可视化、模块化功能,就可以在报纸原版呈现的基础上,对报纸施以各种“魔法”,就任意需要深度关联的内容制作文集、相册、音乐、视频或其组合,并制作立体化广告和电子商务网站挂接等等,将报纸变得更丰富、更精彩、更好玩。该环节不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普通编辑就可以胜任,只需要一台连接着互联网的电脑,每年交纳很少的云服务费,就可以获得“魔法”报纸的制作和发布能力。报业获得魔力之后,辅之以即时新闻的推送、个性化终端定制、社区化网报制作等手段,将权威性、时效性、个性化相结合,将在新媒介冲击下重新拿回属于自己的影响力。
联著愿意利用自身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提供云服务,帮助合作媒体在移动互联网这个新兴领域推广用户。媒体在“闻道”这个大平台上树立自己的品牌,展现自己的内容,发展自己的读者群,闻道平台推广用户的力度越大,合作媒体受益也越大。联著本身有自己良好的终端销售渠道和终端预置能力,已与多家手机、Pad等终端零售商实施战略合作,为提升用户数量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整合了良好的软件、硬件产业链,以“闻道”平台为核心,搭建了让报纸迅速“活”起来的生态环境。通过产业链的整合优势,报纸可以利用开放的平台快速提升在群众中的传播力,从而提升舆论引导力、经营创收能力。
媒体转型的本质是业务、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而并不是丢弃传统纸媒诞生一个新的产品。我们希望能够与更多媒体携手,运用成熟的解决方案,为转型中的报业提供三网融合发布、经营、管理模式变革的技术及服务支撑,共同建设传媒产业美好的明天。
⑼ 如何让多媒体技术与识字写字有效融合结题报告
一、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有激情。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只是停留在“说教”这一层次,手段单一,方法老套,教具不多,很难培养学生兴趣的稳定性、持久性,更难使学生真正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语文本来是最开放的学科,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但是,应试教育却使学生感到语文索然无味,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创设了逼真的教学情境,渲染了活泼的教学气氛,令学生耳目一新,更具吸引力,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生动高效,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我在教学《望洞庭》一课时,首先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导入:同学们,在一个秋天的深夜,诗人刘禹锡行经洞庭湖,被这样一幅美景迷住了。此时,电脑屏幕上相机展现如下画面,音箱里同时传出优美动听的配乐朗诵:“洞庭湖里的水清清的,绿绿的,湖面平静得像镜子一样,天空中一轮明月洒下一片银光。月光倒映在水中,湖水闪烁着银色,这是多美的一幅秋月照镜图,更妙的是,远望那洞庭的山和水,在这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多么像那银盆里放着一个小小的青螺呀,这简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的画面,舒缓流畅的音乐、满怀激情的解说相互揉合在一起,生动逼真地再现了洞庭湖的美景。诗中蕴含的美,变得那么鲜明、具体。接着,教者请学生把书合上,在头脑中画画,把洞庭湖的美景画出来。学生争着发言,有的说:“我在蓝蓝的天空中画了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月亮倒映在水中……”有的说:“我在湖中央画了一座山,山上长满了青青的草……”有的说:“我还在水面加了一点银光。”学生多种感官并用,不知不觉进入了诗的意境,焕发出愉悦的情感……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重点和难点进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一文时,我设计了以下动态画面:夜空中,一只蝙蝠边飞嘴里边发出声音,用“))))”代表声音。“))))”碰上一棵大树,“((((”反射回到蝙蝠的耳朵,蝙蝠巧妙地避开大树,安全飞去。在此基础上,屏幕出现第二幅画面:蝙蝠变为飞机上的雷达,蝙蝠嘴变成天线,耳朵变成荧光屏,大树变成一座高山,飞机依靠雷达安全飞行的画面便展现在同学们眼前。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帮助学生理清了蝙蝠和雷达飞行探路的复杂过程,而且体会到雷达正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才发明出来的。蝙蝠和雷达两者这一勾连,文本内容一下子成为生活中可见可摸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三、运用信息技术可减轻学生在课文难点处理解的坡度对突出重点有益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是因为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文、情、景等审美因素,利用信息技术PPT课件科学的、艺术的进行审美教育,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和自我展现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材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的环境和景物描写,在教学中利用PPT效果让美的情境感染学生。从而积累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跨越时空限制;把难以见到的事物适时有效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大量的多样化的信息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样感官;让创设的特定环境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以较快的速度摄取较多的审美体验,进而提高他们感受美、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享受语文的审美功能和人文魅力。
四、优化过程,提高效果
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的识字,写字教学一直以来都比较单调、枯燥。老师厌教,学生厌学。但是如果利用多媒体就能“化厌为喜”了。我时常或或设计一些识字游戏,如“摘苹果”“找朋友”等应用于识字教学中,学生们学得开心,记得也牢。还有写字教学,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给学生们做出最好的示范。
五、运用信息技术,模拟课文内容,启迪学生思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儿童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并不说明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形象阶段,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材料,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进思维向深层次发展。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用信息技术对课文进行背景资料的介绍,帮助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了解,对课文的理解。因为小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不丰富,对于有些课文所涉及的背景资料如果缺乏基本的储备。对课文的理解则可能出现障碍,而教师适时的背景介绍就是有效的解决途径。
六、注重拓展,深化学生体验。
想象力的基础首先是丰富的感性知识。其次还要有对具体形象的生动语言描绘的能力和对感性知识重新组合的能力。电教媒体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教师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些感性材料,培养学生语言的描绘能力和组合某种形象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求知的天地里翱翔,决不可满足于仅仅利用感性材料达到教授知识的阶段.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这是一篇介绍我国最南端景色的课文,有海滩、海底、海岛许多美丽的地方。课堂上如何融趣味性、生动性为一体进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我在课件制作中搜集大量的西沙群岛的图片及录像,在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观看神秘的海底世界和充满生机的岛屿,从而歌颂我们的祖国有如此美好的景色。
教材只是教学的凭借,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体会它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引导他们去阅读各类课外书籍,同时深化课内知识。这就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存储量大、功能强、操作简便等特点,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从文本到多媒体再到课外知识,无形中,让学生们学会了自主学习,引导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从而也更透彻的让他们理解了课本知识。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多媒体教学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它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是因为介入了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学质量才有可能提高,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真正含义。只有有机结合语文教学的特征,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