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专利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是法律经济。产权明确是市场经济法制中的核心一环。没有产权的明确,就不可能有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在现实的市场交易中,技术的交易与产品的交易常常不可分离。产品交易遵循等价、有偿的基本规则。然而,产品也只有具备了产权或者说作为一种财产权利,它的交易才能实现遵循等价、有偿的交易。我国为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这就要求政府调节经济的手段从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为主。专利制度正是一种促进市场竞争,充分激励市场机制的法律手段。
专利制度是依据专利法,通过授权的专利权来保护和鼓励发明创造,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对于这项制度,企业谁先利用,谁就掌握主动权。因此,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奎屯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下,企业充分利用专利制度的作用,努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优势,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专利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专利制度是企业进入市场和赖以发展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申请专利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成为市场竞争的一张王牌。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而产权约束则是市场经济法制中的核心一环。没有产权的约束,就不可能有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在现代企业生产经营中,由于科学技术日益重要,因而无形资产的产权,尤其是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专利权就是依据法律规定,授予专利权人在一定的期限内对其专利享有独占权,禁止无偿占有使用他人专利,从而使其独占一方市场,并享受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这样,企业不但可以尽快收回投资,而且可以领到丰厚的回报,从而激励企业继续进行发明和创新的积极性,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专利制度是企业占领市场、保持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竞争经济,竞争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有关经济理论将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归纳为两点。一是竞争程度。竞争是引起创新的必要性,并决定创新的强度。通过技术创新,创新者可以获得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多的利润。二是对市场的控制程度,技术创新的成果对某类市场的垄断程度越高,则越不易被模仿,发挥效力的时间也越长。竞争的实质是技术的竞争,而技术竞争的一项重要手段就是专利权。因为技术再好,如果没有其产权,即专利权,那么在市场竞争中同样得不到优势。因此,企业保持竞争力,不仅仅要拥有好的技术,同时也要拥有该技术的专利权,以垄断市场,争取主动。奎屯市新大陆化学有限公司正是利用了专利制度的这一作用,率先把利用废棉短绒生产微晶纤维素的技术申请专利并获权,使企业在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同时有力地避免了专利侵权纠纷,保证了企业在同业市场的竞争力。
专利制度有利于企业吸引资金扩大企业规模。在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谁就能占领技术的制高点,就会取得更多市场份额,也就会有利于吸纳资金,迅速膨胀企业规模。奎屯宏菱智能技术开发公司是2004年才组建的一个民营企业,现已申请专利7项,依靠其开发的“农业灌溉自动控制系统”、“远程视频管理系统”等专利技术,实现了精准农业自动化管理,在集约化农业生产中迅速推广,由于其拥有专利技术,兵团各农业技术推广站纷纷纷要求与其合资、合作,2006年各合作商投资300万元,为该企业扩大生产,膨胀企业规模打下了基础。
二、企业充分利用制度,实施专利战略
所谓专利战略,是指运用专利制度的特征和功能寻求市场竞争有利地位的战略。企业在充分运用专利制度的基础上逐步研究实施专利战略,并要牢牢把握一个尺度,那就是专利战略中所述及的好技术及其产品评价标准,不是技术的高低、投资的大小、制造的难易程度,而是专利产品的市场开发、获利和保护前景。
企业运用专利战略,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效益。企业将其技术创新的成果及时申请专利并授权后,企业可以利用专利的排他性、独占性生产新产品,使用新技术、新工艺,从而获得丰厚的生产利润。而企业的竞争对手未经授权不得生产专利产品,不得使用专利方法,从而会拉大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企业的差距,这就保护了专利权人的技术优势。
运用专利战略,能够把握市场发展前景,制定相应策略。专利战略应当作为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本企业的专利发展战略,确立技术开发目标和方向,从而使自己的技术和经营处于有利地位。同时,又能避开或突破对方的技术限制,达到制约对手,发展自己的目的。奎屯国宸机械有限公司原是一家传统机械企业,前几年由于受产品单一、市场萎缩的影响,面临倒闭的困境。近几年来,他们通过技术创新和开发,申报专利产品多项,并通过生产专利产品——锥形钢桶,使企业的产值和效益大幅度增加,企业实现扭亏为盈。
运用专利战略,可以帮助企业掌握亟需的技术资料,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的帮助。一是可以了解产业的发展状况。如果一类产品,当统计的专利申请曲线由低到高,再由高到平衡,然后大幅度下降,那么这类产品即使目前市场依然火热,也可初步将其视为夕阳产业;反之,如果同一类产品,当其专利申请曲线由零渐趋上升,且势头强劲,一般可以判断为一个朝阳产业有可能诞生。二是可以了解竞争的主要对手。一般而言,拥有同类专利最多的几家企业基本上就是应注意的竞争对手。三是可以寻找出最佳合作伙伴。若一类技术或产品的市场,已被竞争对手用专利权垄断了。你要想挤进这个市场,只能以许可贸易等方式与专利权人合作。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花最少的钱去获取最大的市场利益。
三、建立企业专利战略应注重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建立组织管理机构,规范管理制度。企业要切实加强对专利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专利工作的分管负责人,建立以技术或研发部门人员为主的专利工作组织,切实把专利工作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中。涉及管理内容的重点包括:专利创造的管理和有效利用,以此保证技术产品的领先地位和取得专利;建立和落实企业专利管理制度,特别是落实好《专利法》规定的“一奖两酬”,调动技术人员研究开发专利产品或技术的积极化;及时培训技术和专业人员,使其充分了解专利保护的实质,从而使技术研发的工作自始至终贯彻专利保护的观念。
(二)充分利用专利文献的信息功能,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有效利用专利文献是企业制定经营战略、计划的依据。专利文献不仅包括授予专利的技术领域中的绝大多数开发成果,而且还包括了大部分应用研究成果,既包含有产业的新技术动向和发展趋势,又可预测市场和社会需求。因此,在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中,专利文献都可以作为重要而有效的信息源供企业使用。
(三)大力开展产学研联合,促进专利技术的转化。目前,奎屯市大多数企业尚无自己的研发机构,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人才济济,同时需要转化的科研成果、专利也很多,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开发、委托开发或技术引进等方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技术储备。奎屯尤利特种油品有限公司不仅建立了本企业的研发中心,还通过委托或合作的方式与区内外大院大所联合,为本企业发展石化下游产业研发储备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积极应对专利纠纷案件,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当企业专利权受到侵犯时,应当在认真查询并保证该专利权确实有效并掌握侵权证据的情况下,通过行政或司法途径,使侵权人停止侵权,赔偿损失,或用其他补偿方式予以赔偿。当遭到侵权指控时,则应通过检索或调查,判断所涉专利的专利性,如不具备专利性应提起反诉,使其撤消或宣告无效,维护现有权益。如果专利可靠,则应寻求合理方式(如协商取得专利许可等)加以解决。奎屯市国宸机械有限公司、新鑫节能锅炉厂以及奎屯鹏程植保机械厂都是通过便捷的专利行政执法途径,有效地处理了涉嫌专利侵权纠纷,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济利益。
Ⅱ 知识产权与反垄断之间的关系
1、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是互补的。
知识产权和反垄断法有着相同目的,即推动竞争和鼓励创新回、提高经济效率和增大社福祉。知答识产权和反垄断法实现上述目的的方式不同:知识产权通过对创新和发明的激励机制来提高企业效率和增进消费者福利;反垄断法则通过反对限制竞争来推动竞争。
2、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有潜在的冲突
知识产权的行使不可避免地对市场竞争产生影响,其与一般财产权一样,因为具有限制竞争的可能,从而不可避免地受到反垄断法的制约。
(2)市场竞争与知识产权的关系扩展阅读
垄断协议的认定标准包括:
第一,有书面或者口头形式的协议或者决定;
第二,有其他协同行为。这要看双方或多方的市场行为是否具有一致性,是否进行过一丝联络或者信息交流,能够对一致行为作出合理解释,同时要观察相关市场的结构情况、竞争情况、市场变化情况等。
第三,要求不存在豁免情形。如为改进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等。
Ⅲ ,知识产权是市场竞争的必要手段,是建设_______国家的基础和衡量指标。
知识产权是市场竞争的必要手段,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衡量指标。
Ⅳ 知识产权保护与市场竞争壁垒的关系,有哪位知道急用,谢谢了!
知识产权保护与市场竞争壁垒的关系,应该说是一种战略保护与实际运用的关系。一个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有助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并且可以很好的规划未来发展的方向,以清楚的了解竞争对手的实际情况,并做好相应的解决方案,降低因市场竞争壁垒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Ⅳ 知识产权与市场竞争的关系
知识产权分很多种,与市场竞争当然有很重要关系.
Ⅵ 知识产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
1、知识产权是一种竞争性资源。有利于占领市场并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日益成为影响经济的决定性因素。知识产权有利于鼓励创新、有利于国家抢占制高点,先行者的利益得到保障,甚至是扩大。
2、中国加入”世贸”后带给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影响正日益被国人认识。我国经济要顺利实行与国际接轨必定离不开相应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这种形势下,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及对策将对越来越多的人提供帮助。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我国的利弊
3、当今社会,知识产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商标、技术、著作权、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法律保护权利对企业,市场的影响力度越来越大,
4、实现依法治国的需要。必须将经济建设的各方面的纳入法律的范畴。知识产权就是通过法律来解决次类问题
5、认识到我国技术突破虽多但专利成果却少,外国专利在我国跑马圈地的现实情况
6、涉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内容
7、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建立
8、在占领市场方面,专利权人能够起诉侵权者,他既能寻求金钱赔偿,又能向法院要求侵权者停止制造、使用、销售侵权产品的强制令。例如一家资深公司可以利用专利对一家新建公司的侵权行为发起攻击,因为后者缺乏足够的经济实力去应付专利侵权的官司。专利侵权的诉讼风险会阻碍新公司进入专利权人的市场。从防御的角度上看,专利权人可利用专利证书对他人提起的专利诉讼提起反诉。这种反诉战术能迫使纠纷因为有了专利证书能更快地得到解决。因为诉讼双方都有专利证书,这类纠纷常见于交叉许可中,因为双方互相许可使用对方的专利技术。专利还对风险投资家提供保障,因为投资者一般不情愿进入技术领域,以免由于一项革新技术造成的人为屏障而减少了金融投资的回报。专利证书还可以凭借潜在的专利许可收益,导致金融家资产的价值评估错失。具有远见卓识的公司意识到专利成为确保竞争优势和击败竞争对手的双刃之剑。
9、知识产权的“杀伤力"有多大
成 诚
近期,又有一批中国企业遭遇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各方深切关注。
据中国知识产权报报道,索尼已经向中国彩电企业致函,要求缴纳有关视频技术方面的专利使用费,目前相关企业已经委托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进行谈判。此外,17家中国木地板生产企业被3家美国企业投诉至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要求对这些中国企业展开“337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知识产权的本质是利益保护,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利用收取“专利使用费"或展开“337调查"频频对中国企业设置障碍,其目的是利用知识产权获取高额财富,保护自己的市场份额。仅在过去两年中,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所发动的18起“337调查"中,就有9件是针对中国大陆企业的。这种诉求迫使中方企业付出大量财力、人力,制约中国企业的发展,以期达到阻止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目的。而据专家分析,今后几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企业成为被告席上的“主角"。
由此,一方面,这表明原来技术比较落后、价格比较低廉的中国产品已经缩小了与国外产品的差距,一部分中国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开始向中高端产品发展,与跨国公司的竞争更加激烈了;另一方面,品质提升意味着将面临激烈的知识产权竞争,中国企业要着手实现战略性转变,就要以自主知识产权来提高国际竞争力。国内外专家纷纷建议,中国企业应该尽可能多地申请专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同时,也可以结成专利联盟,或通过交叉许可的方式与对方达成互不起诉的协议,以防范自身遭受相应的追诉。企业要在知识产权问题上赢得主动,根本的出路在于提高发明创造的能力和水平,争取逐步在较多的领域中,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知识产权的“杀伤力"有多大?曾在2003年5月遭遇“337调查"的浙江双鹿、福建南孚等7家中国电池企业最深切的感受是:“如不应诉,就是灭顶之灾。"在ITC初步裁定侵权成立的艰难境况下,这7家企业“抱团"申诉,终于在3个月后迎来了美国原告企业专利无效、中国企业没有侵权的终审裁定。为此,我们应遵循的原则是,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也要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面对“337调查"等招数,中国企业应该积极应诉,而不是消极退避。(中国知识产权报)
10、呼唤涉外知识产权人才
知识产权战略正在成为我国又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然而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特别是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却十分匮乏。近年来,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变得越来越抢手,有实践经验的涉外知识产权法律和管理人才更是千金难求。例如,上海一家专利事务所开出3~4万的月薪却仍难觅一名英语口语流利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入世之后,在国外跨国公司打进来和国内企业走出去的背景下,我国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层出不穷,然而国内能够应对这些涉外知识产权诉讼的法律人才却屈指可数,往往不得不求诸“外脑"。在涉外知识产权管理方面,能够熟练运作知识产权国际转让、许可以及国际技术标准等事务的专业人才也是凤毛麟角。
随着知识产权重要性的不断凸显,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人才队伍虽然比以前壮大了不少,但却仍难满足日益增长的涉外知识产权事务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外语能力特别是口语技能普遍有待提高;二是对国外知识产权法律和国际规则了解有限;三是缺乏实战经验,实务技能不足。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过于偏重知识产权法学理论的学习,在实务操作训练方面十分欠缺。加之对外实践交流有限,涉外知识产权实务经验更是缺乏。
要想迅速弥补涉外知识产权人才的缺口,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应当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师夷长技以制夷"。例如2004年5月,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与美国教育基金会签订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书,计划从2004年到2010年,双方合作培养50名高层次人才。又如飞利浦与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合作培养本土知识产权人才。当然,吸引海外人才归国服务也不失为一条捷径。其次,大学在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上应当注意区分研究型人才和实务型人才,对社会需求更为广泛的实务型人才要加强实务环节的训练。最后,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以及有关国家机关应当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发掘和培养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因为实践往往是最好的老师。(中国知识产权报 詹 映)。
Ⅶ 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调整在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知识产权法是指因调整知识产权的归属、行使、管理和保护等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二者的联系:
(一)都是旨在维护市场经济充分竞争方面的法律
(二)都既有私法规范,也有公法规范;既有实体法规范,也有程序法规范。
(三)两法在商标权保护方面有交叉的部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混淆行为其中一条是商标混淆,与商标法的混淆有相同的规定)
三、二者的区别:
(一)虽然都体现有公法和私法的性质,但反不正当竞争法体现的是国家对市场不当竞争的干预,因此属于经济法部门法;而知识产权法中的公法规范和程序法规范都是为确认和保护知识产权这一私权服务的,不占主导地位,因此属于民法部门法。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以社会为本位,防止过度竞争对社会整体利益带来的损害。知识产权法是以个人为本位,防止他人对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进行侵害。
(三)反不正当竞争法仅由国内规范组成,而知识产权法有国内规范与国际条约组成。
(四)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适用程序不同。知识产权法有专门的机关,如商标委员会、专利委员会。
(五)知识产权法的技术性规范比较多,反不正当竞争法比较少技术性规范。
Ⅷ 为什么说 世界未来的竞争 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
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企业通过专利取得市场独占权和领先地位,通过专利分析能洞察行业技术发展最新情报,监视对手动向,跟踪行业技术动态,制定技术发展战略;有效利用专利信息,提高研发创新起点;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业对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Ⅸ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1.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一些跨国公司之所以成为国际市场的常青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拥有某一领域的专利技术和享誉世界的商标,而这些知识产权才是它们利润的主要源泉和创造动力。在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战略成为企业入世之后寻找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
2.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开展市场竞争的战略重点。目前国际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集中的表现为科技和经济实力的竞争,企业生命力的竞争则突出的集中在专利技术与品牌之争,其中专利的拥有量及价值,就成为考察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足,就必须转变观念,将产品竞争与知识产权竞争结合起来,将知识产权的获得、管理与保护作为入世后市场竞争的核心内容。
3.知识产权战略是中国企业进行对外贸易的战略举措。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自由贸易,但现实的国际形势却是发达国家依靠科技、资金优势构筑了非关税壁垒,而发展中国家不但失去了利用关税壁垒保护本国民族企业的可能,在对外贸易中却要面临发达国家主导下的新的贸易壁垒。这些贸易壁垒是技术主导型的,是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新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谨慎应对。其中有二个问题应引起注意:一是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所形成的技术壁垒。外国公司利用专利所形成的技术标准是技术壁垒的集中表现,技术标准与单项的专利许可相配合,形成了中国企业跨越国境进行全球竞争的巨大障碍。二是环保标准与产品质量标准所形成的绿色壁垒。中国企业目前的绿色经济观念缺乏,环保标准与发达国家的标准尚有距离,农牧产品生产分散,未能达到标准化生产的要求。
Ⅹ 作为教师谈一谈知识产权与市场竞争的关系
知识产权与市场竞争的关系:
随着知识和信息日益成为财富并推动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知识产权法作为保护人类智力成果的重要法律手段,讨论其如何完成保护智力劳动成果重任的问题应是一个极有意义的话题。知识产权在本质上是一种特定主体所专有的财产权。在知识产权没有作为法定权利保护之前,其自身价值及所创造的价值完全处于个体保护的状态或者是完全公共性的状态,这显然不利于技术的创新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自1624年世界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利法》在英国颁布到196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第一次将“知识产权”确定为一个明确的法定权利经历了将近300多年的时间,而在这三百多年里人类社会却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这无不说明了知识产权在国家法律上的认可对社会的巨大正面效应,它使对知识的保护上升到国家意志的高度,取得国家地域范围内的专有性、排他性的权利和价值财富上的独占收益权。
一、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法理分析
知识产权法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将有限的知识产品配置给了权利人,还可通过转让、许可使用等市场方式进行再分配或者再配置,维护了权利人的利益。但对于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伪造产地、侵犯商业秘密等侵犯知识产权的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知识产权法只能从保护权利人专用权角度出发禁止侵权,而对保护权利主体的竞争优势、维护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则显得力不从心。竞争法就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规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重任。
竞争法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的划分中,属于经济法中市场规制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竞争法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对外贸易法》等法律及法规。竞争法制定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给微观市场经济主体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实现公平竞争;其深层次上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整个国民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中也可以看出竞争法是建立在社会本位价值观念基础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同《知识产权法》保护个体利益的个体权利本位法的立法目的是不同的。但是这不能说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是矛盾的,而只表明二者保护的侧重点不同。竞争法中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是基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处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目的,站在权利人的立场上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利益,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创造良好的竞争秩序,而竞争法中的《反垄断法》则是站在更广泛的市场经营者和消费者的立场上对知识产权人滥用权利行为的规制,也是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秩序,实现公平竞争。所以说无论是从知识产权的制度内保护,还是从竞争法外部保护来看都能体现了殊途同归的效果。
侵犯知识产权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不是一种单纯的民事侵权行为,在构成知识产权侵权的同时,又是出于竞争目的、侵害竞争对手的行为。竞争法从竞争角度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是其任务之一。由于知识产品是有限的,属稀缺资源,它与商业经济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知识产权的专属性与自由利用知识产品之间也存在矛盾,这要求立法在不同的利益之间保持一种谨慎合理的张力。既要维护权利的专有性,防止他人的无端侵害,以维护社会不断创造知识产品的动力源泉,又必须给予社会公众使用知识产品的合理空间。为此,大多数国家知识产权立法都在确权的同时,规定了构成侵权的具体情形。显然,知识产权法仅从静态的角度勾画权利的框架和保护范围,忽略了权利运行的诸多相关因素,未顾及权利受蚀的多样性。比如某知名商标被非商标注册人用于完全不同种类的产品,虽然该商标的使用者通常并不与商标注册人竞争,但这一行为却是与竞争相关的。一方面,不法使用人不负责任地滥用;会影响商标的信誉,出现厂商混淆和淡化,导致商标注册人资产价值和竞争优势的下降;另一方面,不法使用人不公正地获得了优于未使用该知名商标的竞争对手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提高了竞争力,使对手处于不利地位。根据我国商标法,此种行为并未侵犯注册商标的专用权,商标法对其鞭长莫及。而反不正当竞争法则能以反淡化为由,禁止此种侵蚀他人知名商标的行为。竞争法就是为克服知识产权法在权利救济上的缺陷作为一种补充性保护机制出现的,目的在于当知识产权法不能有效地提供保护的情况下,能够构筑权利维护的第二道防线,提供一种补救性救济保护。有学者形象地形容,竞争法是对既有知识产权法管不着的地方“兜底”,知识产权法好比是海面上的“冰山”,而竞争法则是“托着冰山的海水”。正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关于反不正当竞争示范条款》第1条第2款规定的:“适用第1至6条应不依赖于,并应补充⋯⋯及其它知识产权主题的立法规定”,说明依知识产权专门法对专利、工业设计、商标等提供法律保护并不妨碍第1条的适用。
知识产权从其被确权那天起就已经和市场竞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是这种联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加突出了。这种“突出”一方面表现在对知识产权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要求被保护的地位突出了,例如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仅仅有《知识产权法》的保护,也有竞争法中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外贸易法》的保护,以及《刑法》的专章保护。这些权利保护的法律制度中有的是直接保护,有的是宽口保护,而有的是深度保护,这也无不体现了国家法律对知识产权的重视。这种“突出”的另一方面表现在知识产权作为私权利的保护与整个市场经济秩序整体的维护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了。在某些情况下知识产权享有者利用自己所享有的法定垄断地位实施了排除或限制竞争的行为,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损害其他竞争对手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我们将这种行为称作知识产权的滥用行为。这也就是说一方面,知识产权法重在保护私权,竞争法重在保护公共利益,各有侧重,不能混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在知识产权享有者的个人利益保护与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保护这座天平上如何找好平衡点的问题。而我们国家主要通过竞争法中的《反垄断法》去实现对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规制和保护的利益平衡问题。
竞争法中的主要法律制度即《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2条、15条,《反垄断法》第55条,《对外贸易法》第27条、30条,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规制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下面我们将通过具体的法律制度来阐述被保护和规制的知识产权。
我国的知识产权法主要是由《商标法》、《专利法》和《著作权法》三部特别法构成,其中《商标法》对假冒注册商标的行为明确界定为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商标法》第52条共列举了五种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同时各国法律也都将假冒他人注册商标行为列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首位。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一款也明确将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作为不正当竞争的表现形式;另外《商标法》第24条通过赋予商标权人的优先权来遏制他人的恶意抢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现代社会一个美术作品在取得著作权的同时,取得外观设计专利权,取得商标专有权并最终转化为商业产品,投入市场带来效益。所以被侵权的可能性和利用其进行不正当竞争的可能性也就加大,所以在三部知识产权特别法对其进行保护的同时,《反不正当竞争法》也对利用侵犯著作权、专利权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给予规制,给予权利人以保护。如果说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是以保护私权利为首要目的,从权利内部对知识产权给予保护的话,《反不正当竞争法》就是从公共利益、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的角度,对权利人存在的的外部空间给予保护。正如著名学者孔祥俊所说的如果三部知识产权的特别法是露在海面上的冰山的话,那么《反不正当竞争法》就是它们存在的海洋。这也无不说明了知识产权法的“宰保护”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宽保护”的结合,实现最终的一致目的。
另外还要说的是对于知识产权的单行法的保护,除了《知识产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之外,还有《刑法》的以最终追究刑事责任为责任后果的保护手段,这种保护手段更加说明了国家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严密性和多层次性。正如知识产权学家郑成思所说,不管对于权利的保护写在何种法律制度中,只要是将权利给予完善的整体的保护就达到了立法的目的。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弥补性保护
应该说三部知识产权法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单行法,已经起到了很好的权利救济作用,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知识产权自身所设计的社会关系的复杂性用一部法律调整也是不现实的,即使有朝一日知识产权制定法典也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这是法律规范性,确定性所不可避免地带来的灵活性缺失的弊端。这就需要其他法律制度的补充,特别是在三部法律都存在规定的不善的情况下更是需要竞争法等法律去发挥保护权利人的作用。这里一方面需要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自身的完善,就像Windows操作系统完成后也要需要不断地“补丁”一样,也需要知识产权自身没有修正情形下其他法律制度的“补位”。这也让《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存在使权利人的权利得到及时的救济。具体表现在:
《商标法》只保护注册商标的权利人的利益,而未注册商标的权利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则无法通过该法得到救济,此时被侵权人就可以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侵权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提起诉讼;《专利法》所保护的也只是经过申请通过国家专利局审核通过的专利,而对商业秘密,以及未申请专利的核心技术的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定刑而被排除在外。对这部门权利的侵犯也只能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来实现;另外对知名商品的外包装,装潢未申请专利的也只能寻求《竞争法》的保护。这也充分证明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补充保护功能在发挥作用。
三、反垄断法对知识产权的规制
知识产权作为重要的私法上的权利也可是说是法律赋予的合法的垄断权,即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域内享有因智力成果所带来的人身权和财产权价值。这种垄断权是以未来权利期限届满向社会无偿公开使用为代价的,所以说知识产权的这种垄断是法定的权利之内的垄断。以世界上的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利权法又称作《垄断法》为例就可以说明这一问题。但同时基于重要的私法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所主张的,任何权利的行驶都是又边界的,只有权利受到合理的必要的限制才能让整个社会的权利的行驶和谐,有序。
知识产权法本身就对知识产权的行驶给予了一定的限制,比如说专利法上的强制许可,著作权上的合理使用,三大知识产权的权利的有期限性,有地域性都是权利内部的限制。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知识产权人还存在着其他的知识产权滥用行为,这也不是单单一部知识产权法就能解决的问题。2008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出台对市场经济中滥用知识产权限制、排斥竞争的行为也纳入了其规制的范围,是知识产权滥用行为有了明确的法律规定。这位经营者的维权提供了确切的法律依据。同时《反垄断法》也明确规定该法具有域外效力,对跨国公司、企业利用知识产权领域的垄断地位排除或限制竞争行为具有约束力。
因为在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特定行业中处于垄断地位的大都是跨国公司、大企业、大集团,例如微软、思科,他们在中国市场上通过采用拒绝许可、搭售、价格歧视,企业并购等方式排除或限制竞争,维持其垄断地位,攫取大量的利润,损害我国的民族经济,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利。这些在新的《反垄断法》实施后都要得到规制。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就受到了国家反垄断觉得审查,因为一旦收购成功可口可乐就会取得在果汁领域的先进生产技术和商标使用权,就会影响到整个饮品市场的格局,影响到其他经营者的利益,以致最后消费者的利益。所以包括微软公司一旦有人对其提起诉讼,就会受到国家商务部反垄断局的审查,在审查中关键的部门就是对知识产权是否被滥用的审查。
所以界定一个企业是否利用知识产权排除或限制竞争,关键是要审核其是否滥用知识产权,这将是今后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诉讼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