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民法总则知识产权的权利客体
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就下列客体享有的专有的权利:
(一)作品;
(二)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三)商标;
(四)地理标志;
(五)商业秘密;
(六)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七)植物新品种;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
『贰』 我是刚接触知识产权这方面的知识,知识产权只要了解那几方面的知识
您好,要认真了解和运用知识产权,就要全面而系统地进行学习。简单专来讲,知识产权的运用属有不同的角度,商业上应用和法律上应用也有不同。知识产权类型上可以分为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及其他知识和智力成果。在产业运行上包括知识产权建立,知识产权应用,知识产权保护等。此外,还要在相关的技术,设计领域有比较直接和定性的认识,至少能理解。建议你都去了解一下,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欢迎共同探讨。
『叁』 知识产权法总论的图书内容
齐爱民教授的《知识产权法总论》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关于知识产权法的体系和基本制度的原理书籍。比较而言,各科具体的知识产权法,如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比较完善,然而遗憾的是,在全球知识产权法迅猛发展的今日,成熟的知识产权法总论始终并未出现。知识产权法总论的形成其意义不可谓不大。没有总论,知识产权法就没有灵魂,也就无法完成自身的体系化,也就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产权法典。齐爱民教授所著的《知识产权法总论》是关于知识产权的一般规定,其内容除了什么是知识产权法以及知识产权法的基本理念、宗旨外,还在总论领域实现了以下的重大突破:
第一,第一次澄清和建立了知识产权法的原则体系。知识产权法的原则体系一直是知识产权法的难解之谜。总的来看,贯穿于知识产权法的原则可以分为民法的基本原则、财产法的基本原则和知识产权法的特有原则。知识产权法的特有原则包括思想与表达相区分原则、合理使用原则和权利穷竭原则。知识产权法原则体系的构建,是知识产权法体系化和制定知识产权法典的理论基础。
第二,准确定位知识产权法的逻辑起点——知识财产。宏伟的法学体系大厦,往往建立在简单的基点之上。庞杂宏伟的物权法是以“物”为出发点的。而知识产权法是以知识财产为逻辑起点的。知识产权法是这样一个由“思想”到“权利”的过程:1、人的大脑形成了一种思想,该思想由于该人的表达(通过口头或者纸质载体或者电子载体)而获得了独立性;2、获得了独立性的思想因符合法律的规定被拟制为财产,称为知识财产;3、知识财产被拟制的过程,就是知识产权的形成过程;4、知识产权人凭借知识产权对该思想享有控制权,通过自己实施和授权他人实施来实现经济利益。简单看,所谓知识产权就是这样一个从大脑到钱包的过程。
第三,构建知识产权的权利体系。知识产权是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等具体知识产权的上位概念。知识产权权利体系,是从知识财产的性质和利用,构建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权利体系,而非按照知识财产的不同而划定的条块分割的具体知识产权的简单相加。知识产权在社会上发挥作用,可以分为权利人自己实施和他人实施两种基本类型。这就决定了知识产权的权利体系的基本结构类型:完全知识产权和用益知识产权。完全知识产权是权利人自己对自己知识财产的行使的权源,而用益知识产权是非权利人实施他人的知识财产的权源。财产除具备使用价值之外,还具备交换价值。知识财产的利用,除实施之外,还可以发挥交换价值的作用提供担保。这就决定了知识产权的权利体系的另一种基本结构类型:完全知识产权和担保知识产权。而用益知识产权和担保知识产权同为定限知识产权,因此可知知识产权权利体系的结构为:完全知识产权和定限知识产权。这就是笔者所谓的二元知识产权体系结构。二元知识产权体系结构的提出,不仅在于促进知识产权的社会作用的发挥,而且在于明确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定纷止争。比如,通过独占许可和排他许可,被许可人获得了用益知识产权,为知识产权人。因此,在上述二种许可中,权利人可以用益知识产权进行设立公司的出资;而通过普通许可,被许可人仅获得债权,不能获得用益知识产权,因此,普通被许可人不能以“许可”进行设立公司的出资,因为该“许可”仅为债权。
第四,论证了知识产权行为理论。知识产权行为,是从知识产权权利变动过程中推导出来的一种法律行为,它在调节知识产权变动的神经系统。知识产权行为是以变动知识产权为目的的法律行为,是一种独立类型的法律行为。知识产权转让或者许可合同,是债权行为,并不能当然引起知识产权的转让或者许可,尚须知识产权行为方能完成。具体而言,知识产权行为就是知识产权合意和登记的结合。知识产权行为是调整知识产权变动,使之采取统一行动的调节器。该理论的提出,区分了债权行为和知识产权行为,保护了知识产权转让和许可的交易安全,保障了当事人的权利。
除此之外,知识产权法总论应该具备的内容一应俱全,这些基本内容包括知识产权的取得和权能、知识产权的效力和共有、知识产权行使、权利限制与知识产权滥用、知识霸权、知识产权与相关权利、知识产权合同、知识产权请求权、知识产权的保护途径和消灭等。
本书科学构建了大陆法系知识产权法的总论,在理论上促进了知识产权法体系化的实现,在实践上为知识产权基本法乃至知识产权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肆』 知识产权法总论的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编知识产权法概述
第一章 知识产权法概念与起源
第一节 知识产权法概念和特征
一、知识产权法概念和调整对象
二、知识产权法特征
三、知识产权法社会作用
第二节 知识产权法起源与发展
一、知识产权法起源
二、著作权法起源
三、专利法起源
四、商标法起源
五、商业秘密保护法起源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起源
七、当代知识产权法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三节 美国对全球知识产权立法的干预
一、中国知识产权立法时期
二、中国知识产权执法体系建立时期
三、美国知识霸权主义干涉时期
第二章 知识产权法地位、性质和效力
第一节 知识产权法地位
一、传统部门法划分标准
二、“着眼于问题”划分标准
三、知识产权法是独立法律部门
第二节 知识产权法性质和效力
一、知识产权法性质
二、知识产权法效力
第三节 知识产权基本法
一、知识产权法体系的提出
二、知识产权基本法概念与性质
三、构建知识产权基本法的方法及其作用
四、知识产权基本法立法步骤与体系
五、知识产权基本法与相关法律
第三章 知识产权法基本理念与宗旨
第一节 知识产权法基本理念
一、知识产权基本理念概述
二、知识产权法传统理念
第二节 知识产权法新理念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法
二、知识产权法新理念
第三节 知识产权法立法目的与宗旨
一、知识产权法立法目的
二、知识产权法宗旨
三、知识产权利益平衡的具体实现途径
第四节 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一、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之界定
二、中国的态度与现状
三、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高低之争
四、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之标准
第四章 知识产权法基本原则
第一节 知识产权法基本原则概述
一、知识产权法基本原则概念和特征
二、确立知识产权法基本原则的必要性
三、知识产权法基本原则体系与种类
四、知识产权法基本原则的效力
第二节 民法基本原则与应用
一、平等原则及其应用
二、自愿原则及其应用
三、公平原则及其应用
四、诚实信用原则及其应用
五、合法原则及其应用
六、公序良俗原则及其应用
第三节 知识产权法共有原则
一、知识产权法共有原则概述
二、知识产权法定原则
三、一客体一权利原则
四、公示公信原则
五、同等保护原则
第四节 知识产权法特有原则
一、知识产权法特有原则概述
二、思想与表达相区分原则
三、合理使用原则
四、权利穷竭原则
第二编知识产权客体
第五章 知识财产概念和性质
第一节 知识财产概念
一、知识财产称谓
二、知识财产界定
三、从智力成果到知识财产的转变
第二节 知识财产本质
一、知识财产法哲学理论评析
二、信息说评析
三、思想说确立
第三节 知识财产法律性质和作用
一、知识财产法律性质
二、知识财产作用
第六章 知识财产法律特征和分类
第一节 知识财产法律特征
一、知识财产共有法律特征
二、知识财产特有法律特征
第二节 知识财产与相关概念
一、知识财产与载体
二、知识财产与知识产品
三、知识财产与物
四、知识财产与信息财产
第三节 知识财产分类
一、一般知识财产和具体知识财产
二、可分知识财产和不可分知识财产
三、公开知识财产与隐秘知识财产
四、个体知识财产和社区知识财产
五、创造性知识财产与继承性知识财产
第三编知识产权概述
第七章 知识产权概念和特征
第一节 知识产权概念
一、知识产权起源与称谓
二、知识产权界定方法
三、知识产权定义
第二节 知识产权法律特征
一、期限性
二、地域性
三、超地域性
四、独立性
五、可共用性
第八章 知识产权性质和效力
第一节 知识产权本质和法律性质
一、知识产权本质:经济工具论
二、知识产权法律性质
三、知识产权作用机制
第二节 知识产权效力
一、控制效力
二、排他效力
三、优先效力
四、追及效力
五、独立处分力
六、垄断效力
第三节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与归责原则
一、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二、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归责原则
第九章 知识产权请求权
第一节 知识产权请求权概念与发生
一、知识产权请求权概念和特征
二、知识产权请求权理论基础
三、知识产权请求权立法考察
四、确立知识产权请求权制度的意义
第二节 知识产权请求权性质
一、性质争论与评析
二、知识产权请求权性质界定
三、知识产权请求权与诉讼时效
第三节 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
一、返还请求权
二、停止侵害请求权
三、排除妨碍请求权
四、消除危险请求权
第四节 知识产权请求权的实现
一、知识产权请求权与给付不能
二、知识产权请求权与事实许可
三、知识产权请求权与强制许可
四、知识产权请求权与债权请求权
五、知识产权请求权与代偿请求权
第十章 知识产权分类与体系
第一节 知识产权分类
一、公法与私法上的知识产权
二、普通法与特别法上的知识产权
三、国际法与国内法上的知识产权
四、单一主体与共同主体知识产权
五、不同主体类型知识产权
六、独立知识产权与附从知识产权
七、一般知识产权与具体知识产权
八、有期限知识产权与无期限知识产权
九、完全知识产权与定限知识产权
第二节 知识产权体系
一、知识产权体系概念与特征
二、构建知识产权体系的必要性
三、二元知识产权体系及其结构
第十一章 知识霸权
第一节 知识霸权概述
一、知识霸权概念和法律特征
二、知识霸权与相关概念
三、知识产权霸权的产生
四、知识产权正当性探析
第二节 典型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分析
一、计算机软件最终用户责任
二、音乐作品著作权
第三节 反对知识霸权的基本态度与策略
一、基本态度:区分知识产权与知识霸权
二、基本原则:国家利益原则
三、两条路径:直接与间接
四、印度策略:非暴力不合作策略
五、基本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第十二章 知识产权与相关权利
第一节 知识产权与物权
一、物权客体:有体物
二、知识产权和物权的联系
三、知识产权和物权的区别
第二节 知识产权与信息产权
一、信息产权概念
二、信息产权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第三节 知识产权与信息财产权
一、信息财产与知识产权法
二、信息财产与债权法
三、信息财产界定
四、信息财产权确立
五、信息财产权与物权、知识产权的比较
六、信息财产权是知识产权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桥梁
七、大陆法系财产权体系之完善
第四编知识产权行使
第十三章 知识产权行使具体制度
第一节 知识产权行使概述
一、知识产权行使概念与分类
二、知识产权行使方式概述
三、知识产权行使制度价值
四、知识产权行使与知识产权管理
第二节 知识产权实施
一、知识产权实施概念和特征
二、知识产权实施分类
第三节 知识产权转让
一、知识产权转让概念和分类
二、知识产权转让法律性质与法律适用
三、知识产权转让法律结构
四、知识产权转让规则
五、知识产权瑕疵担保
六、知识产权转让几种特殊情
第四节 知识产权许可
一、知识产权许可概述
二、自愿许可中的默示许可
三、非自愿许可
四、独占许可、排他许可和普通许可
五、本许可和再许可
第五节 知识产权出资
一、知识产权出资概念
二、知识产权许可与出资
三、知识产权出资范围
四、知识产权出资比例限制
五、知识产权出资价格确定
六、知识产权有效期和公司经营期
七、知识产权出资登记
八、知识产权出资与公司债务承担
第六节 知识产权融资
一、知识产权证券化概念和特征
二、知识产权证券化基本流程
三、特定目的机构法律地位和作用
四、知识产权证券化展望
第十四章 知识产权合同
第一节 知识产权合同概述
一、知识产权合同概念和特点
二、知识产权合同与《合同法》
三、知识产权合同与技术合同的比较
第二节 知识产权合同订立与内容
一、知识产权合同订立原则
二、知识产权合同订立方式
三、知识产权合同主要条款
四、当事人法定义务
第三节 知识产权合同成立与效力
一、知识产权合同成立
二、知识产权合同有效
三、知识产权合同生效与失效
四、知识产权合同效力待定
五、知识产权合同解释
第四节 知识产权合同变动与履行
一、知识产权合同变更
二、知识产权合同解除
三、知识产权合同撤销
四、知识产权合同履行
第五节 知识产权合同无效
一、知识产权合同无效概念
二、知识产权合同无效主要情形
三、知识产权合同无效确认
四、知识产权合同无效法律后果
第六节知识产权合同违约责任
一、知识产权合同违约责任概念
二、违反知识产权合同的行为
三、承担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四、严格责任原则免责事由
五、违约责任承担方式
第七节 知识产权开发合同
一、知识产权开发合同概述
二、委托开发合同
三、合作开发合同
第七节 知识产权转让合同
一、知识产权转让合同概念和分类
二、知识产权转让合同特征
三、知识产权转让合同有效
第八节 知识产权许可合同
一、知识产权许可合同概念和分类
二、知识产权许可合同特征
三、许可期限
四、许可费
第十五章 知识产权行为
第一节 知识产权变动模式概说
一、知识产权变动
二、知识产权变动模式选择
三、我国知识产权变动模式选择
第二节 知识产权行为概念与特征
一、知识产权行为概念与表现形式
二、构建知识产权行为理论的意义
三、知识产权行为法律特征
第三节 知识产权行为构成要件和分类
一、知识产权行为构成要件
二、知识产权行为分类
第四节 知识产权意思表示与合意
一、知识产权意思表示概念及其构成
二、知识产权合意概念和特征
三、知识产权合意具体规则
第五节 知识产权登记
一、知识产权登记概念与性质
二、知识产权登记功能
三、知识产权登记法律特征和分类
四、知识产权登记阶段与过程
五、知识产权登记效力
第五编完全知识产权
第十六章 完全知识产权概述
第一节 完全知识产权概念和地位
一、完全知识产权概念和特征
二、完全知识产权地位
第二节 知识产权共有
一、知识产权共有概念和法律特征
二、知识产权共有的取得与效力
三、知识产权按份共有
四、知识产权共同共有
第十七章 完全知识产权权能
第一节 知识产权权能概述
一、知识产权权能与权利之关系
二、知识产权权能分类
三、知识产权权能扩张
第二节 知识产权积极权能
一、知识产权积极权能概述
二、控制权能
三、复制权能
四、收益权能
五、处分权能
第三节 知识产权消极权能
一、知识产权消极权能概念
二、一种解释方法的否定
第四节 著作权权能
一、著作权积极权能
二、著作权消极权能
三、我国相关立法评析
第五节 商标权权能
一、商标权积极权能
二、商标权消极权能
第六节 专利权权能
一、专利权积极权能
二、专利权消极权能
三、我国相关立法评析
第七节 商业秘密权权能
一、商业秘密权积极权能
二、商业秘密权消极权能
第八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确认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权能
第十八章 知识产权发生和变动
第一节 知识产权发生
一 、一般知识产权发生
二、具体知识产权发生
第二节 知识产权原始取得
一、知识产权原始取得概念
二、知识产权原始取得划分
三、知识产权原始取得方式
第三节 知识产权继受取得
一、知识产权继受取得概念
二、知识产权继受取得主要方式
第四节 知识产权消灭
一、知识产权消灭概念和种类
二、知识产权消灭法律事实
第十九章 权利限制与知识产权滥用
第一节 知识产权权利限制概述
一、知识产权权利限制概念和分类
二、确立知识产权权利限制制度的必要性
三、权利限制基本原则
第二节知识产权内容限制
一、知识产权内容限制概念
二、知识产权内容限制表现
第三节 知识产权行使限制
一、知识产权行使限制概述
二、著作权行使限制
三、专利权行使限制
四、商标权行使限制
第四节 知识产权滥用
一、知识产权滥用概念
二、知识产权滥用表现形式
三、知识产权滥用法律规制
第六编定限知识产权
第二十章 定限知识产权概述
第一节 定限知识产权概念和分类
一、定限知识产权概念
二、定限知识产权分类
第二节 定限知识产权设定
一、定限知识产权设定概念
二、定限知识产权设定模式
三、原因行为
四、设定合意与意思自治原则
五、登记要件主义
第二十一章 用益知识产权
第一节 用益知识产权概念和意义
一、用益知识产权概念和特征
二、确立用益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用益知识产权设定与权能
一、用益知识产权设定
二、用益知识产权权能
第二十二章 担保知识产权
第一节 担保知识产权概述
一、担保知识产权概念和特征
二、担保知识产权溯源
三、担保知识产权理论基础与评价
四、担保知识产权分类
五、担保知识产权实现方式
六、担保知识产权消灭
第二节 知识财产质押权
一、知识财产质押权概念和特征
二、知识财产质押权设定
三、知识财产质押权效力
第三节 知识财产抵押权
一、知识财产抵押权概念与特征
二、知识财产抵押起源与发展
三、知识财产抵押权基本制度
四、知识财产抵押权效力
五、知识财产抵押权实现与消灭
第四节 知识财产留置权
一、知识财产留置权概念和法律特征
二、构建知识财产留置权制度的必要性
三、知识财产留置权法律性质
四、知识财产留置权成立条件
五、知识财产留置权内容
六、知识财产留置权效力与实现
『伍』 知识产权是什么时候编入民法总则
《民法总则》立法的亮点之一,就是第123条第2款第(5)项将“商业秘密”纳入知识产权客体予以保护,使得过去因对于“商业秘密”性质的争论尘埃落定,这也是我国民事实体法律对于商业秘密权的立法肯定。
民法总则规定商业秘密的重要意义
商业秘密起源于罗马法,而商业秘密作为法律术语,最早出现在1623年英国的《垄断法令》。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普遍重视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并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有所规范。
商业秘密一词首次在我国法律条文中出现,是在《民事诉讼法》(1991)第66条及第120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2)第154条对《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商业秘密”提出进一步的解释,但是由于《民法通则》等实体法律没有规定商业秘密,因而在审理商业秘密案件时所要依据的实体法缺位。直到1993年反不正当竞争法明文昭示“商业秘密”也是一种权利,才使审理商业秘密的案件多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主要的法律依据。
《民法总则》第123条规定了商业秘密作为知识产权的客体,为设立商业秘密权提供了法律依据,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认定商业秘密权就是知识产权,并且以商业秘密权对民事主体的商业秘密予以法律保护,给予权利人商业秘密权的民法保护提供了最为基本的法律依据。此外,《民法总则》把商业秘密纳入知识产权的客体予以保护,还特别有助于树立公平、诚实、信用的市场经营理念,使民法的基本原则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和巩固良好的市场秩序。
商业秘密权的定义和特点
商业秘密权是指市场经营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在法定范围内自由支配商业秘密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商业秘密权的性质是知识产权,具有知识产权的本质特征,是对创造性成果给予保护的权利形态。但和传统的知识产权不同,商业秘密权是一种新型的知识产权,因为传统的知识产权具有公开性、期限性、绝对排他性等特征,但是商业秘密权具有以下独有特征:第一,商业秘密权具有相对排他性。商业秘密权的权利主体不是单一的,同一商业秘密的多个权利主体都可以对商业秘密进行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第二,商业秘密权的客体即商业秘密,包括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本身也具有其特征,其中,技术秘密的创造性有高有低,经营信息通常无明显的创造性,在确定一项信息是否属于商业秘密时,其秘密性和价值性成为关键。第三,商业秘密权的保护期限不具有确定性。商业秘密权的保护期限在法律上没有规定,只要商业秘密不由权利人公开或不被侵权行为人泄露出去,就一直受到法律的保护。第四,由于商业秘密具有秘密性,商业秘密权的确立无须国家审批,自商业秘密产生之日就自动取得。
商业秘密权的权利主体和客体
商业秘密权的权利主体包括商业秘密所有人和经商业秘密所有人许可的商业秘密使用人。当商业秘密权遭到侵害时,所有人和使用人都有权要求侵害人停止侵害并承担法律责任。这里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即使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等也都可以成为商业秘密权的主体。
商业秘密权的权利客体就是商业秘密。商业秘密就是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没有确切的范围,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技术信息,通常包括但不限于制造技术、设计或制造方法、产品配方、工艺流程、测试技术、电路设计、技术指针、专利动向或新技术影响的预测、图纸、模具、样品、操作手册、技术文件、数据库等。二是经营信息,通常包括但不限于管理方法、营销策略、客户名单、营销情报、产品短中长期的发展方向与趋势、不公开的财务资源、需保护的第三方商业秘密、管理诀窍、采购渠道等。
我国实务上对商业秘密构成条件存在争议。分析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商业秘密的定义,商业秘密须具备四个构成要件:一是不为公众所知悉即秘密性,是商业秘密所处的状态应当是没有被公开过、不为公众所普遍周知的,这是商业秘密和其他知识产权的最大不同点,也是商业秘密最本质的特征。二是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即价值性,是商业秘密通过现在的或者将来使用的,能够给权利人带来现实或预期的、潜在的经济利益而保持竞争优势。三是具有实用性,是商业秘密的客观有用性,即通过运用商业秘密可以为所有人创造出经济上的价值,具有确定的实用性,是实现商业秘密价值性的必然要求。四是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即保密性,经权利人采取了一定的保密措施,从而使一般人不易从公开渠道直接获取,该要件强调的是权利人的保密行为,而不是保密的结果。
商业秘密权的内容和限制
商业秘密权的内容,是关于行使“商业秘密权”的权利与义务。由于商业秘密权是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商业秘密的权利人与有形财产权利人一样,依法对商业秘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一是占有权,权利人对商业秘密实际上的控制与管理。权利人对商业秘密实际上的控制与管理,是商业秘密带来竞争优势的前提。这种控制与管理包括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防止他人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泄露与使用。二是使用权,权利人依照商业秘密的性质和用途对商业秘密加以利用。权利人有权依法使用自己的商业秘密,他人不得干涉。在法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情况下,非权利人也可以使用该商业秘密。三是收益权,权利人有权通过自己使用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也可以通过转让商业秘密,从受让人那里获得经济利益。权利人还可以将商业秘密作为投资,在生产经营中获得经济利益。收益权一般由权利人行使,他人行使商业秘密时,除法律或合同另有规定外,收益归权利人所有。四是处分权,商业秘密的权利人有权处分自已的商业秘密。
依照《民法总则》第132条关于“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规定,商业秘密权的权利人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接受法律的限制。对商业秘密权的限制,主要有他人合法权益对商业秘密权的限制和来自社会公共利益的限制。前者指他人在利用他人合法权益对商业秘密权的限制、独立研究开发获取商业秘密、通过反向工程获取商业秘密、通过其他合法的方式获取商业秘密等合法途径获取商业秘密时,商业秘密权利人无权禁止他人获得、使用商业秘密。后者指商业秘密的开发利用,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当商业秘密权的行使有碍于社会公共利益时则要对之进行限制,这时知悉人对该商业秘密的披露不视为侵权,国家也应依职权进行干涉并追究商业秘密权利人的法律责任。
『陆』 知识产权法总论的介绍
《知识产权法总论》作者齐爱民教授,是关于知识产权法的一般原理。知识产权法总则为各门特别知识产权法共同适用的基本规则,知识产权法总论是关于知识财产、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法的一般原理。知识产权总论确定了知识产权法总则所必备的一系列基础概念,如完全知识产权、定限知识产权、知识产权行为和知识产权请求权,并做出了明晰的界定,为知识产权法总则的形成奠定了概念基础。其次,知识产权法总论应构建完整科学的知识产权法总则的理论体系;再次,知识产权法总论应构建具有操作性的知识产权法一般规则,充分体现理论对实践的高度指导价值。
『柒』 求推荐知识产权诉讼实务相关的书籍
《知识产权诉讼实务研究 》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 编
精彩摘抄
北京市法院审理专利、商标确权和侵权纠纷案件的经验与做法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及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有关级别管辖的规定,我市高、中两级法院负责审理专利、商标民事纠纷案件,东城区、西城区、丰台区、海淀区、朝阳区法院也有权审理争议标的在250万元以下的商标民事纠纷案件,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负责审理部分专利、商标确权纠纷案件,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负责审理相应的二审案件。
近年来,我市法院专利、商标确权、侵权纠纷案件的主要特点是:专利、商标确权纠纷案件增长迅速;专利、商标侵权纠纷案件数量增长平稳,其中专利侵权纠纷涉及医药、化工、电学等诸多领域,商标侵权纠纷案件日趋复杂多样,对国家经济社会生活影响显著;当事人多来自外地,遍布全国各地;涉外专利、商标纠纷案件占有一定比例,且多为重大敏感案件;确权与侵权纠纷案件审理结果相互影响,部分确权纠纷案件的审理结果对外地法院侵权纠纷案件的审理影响较大。
为了保证专利、商标确权和侵权纠纷案件公正、高效审理,我市法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审判工作机制,选拔高素质的法官从事专利、商标案件的审判工作并设立固定的合议庭,使这些法官在一定时间内相对集中审理专利、商标纠纷案件,以利于审判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其次,通过业务培训、参加研讨活动、与兄弟省市法院相互交流及到国外考察学习等途径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法官业务素质;再次,加大高级法院的调研督导力度,注重对普遍性问题、新情况新问题的调研,提出指导性意见,以确保执法统一。
楼主 我是法学的实习生,今年刚实习,也喜欢看这些实务的书
这本书工作用得上,文字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