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图书版式也受《著作权法》保护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第三十一条(第三款)图书出版者重印内、再版作品的,应当通知容著作权人,并支付报酬。国家脱销后,图书出版者拒绝重印、再版的,著作权人有权终止合同。
第三十五条 出版者有权可或者禁止他人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
前款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十年,截止于使用该版式设计的图书、期刊首次出版后第十年的12月31日。
② 国内外有什么关于临时复制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规定
在我国,主流观点认为,临时复制不属于复制权控制的行为,无须引用合理使用、强制许可等抗辩事由就可以实施而不用受到著作权人的控制。主要观点有下两点:
第一、临时复制仅是一种技术现象,具有暂时性、附带性。它不是行为主体有意识地自觉地实施的行为,它是行为主体从事复制目的以外的行为附带产生,不是行为主体的追求目的。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看法。(1)、判断构成复制与否的标准是有否在有形物质载体上形成稳定持久的复制件。根据国家版权局《关于制作数字化制品的著作权规定》和第二条:
将已有作品制成数字化制品,不论已有作品以何种形式表现和固定,都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五条(一)所指的复制行为,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所称的复制行为。
复制行为强调的是行为的结果而不行为的方式。而上述观点之所以错误的原因是其强调的是方式而不是结果。(2)、根据《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五款规定:
(五)复制权是,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复制行为的构成要素强调的都是客观外在的行为,没有过问复制行为发生,行为主体的主观心理状态。事实上行为主体主观方面的因素仅能起到让复制行为符合合理使用的条件的作用。然而构成合理使用的行为本身就是受著作权控制的行为,只是立法者出于某些的公共利益的考虑,才将其排他在外而已。
第二、临时复制件没有独立的经济价值。它不能向通过其他公众提供复制件方式而获得经济利益。对此笔者也有不同的看法。当我们在youku网观赏电影的时候,youku的服务器上存在着该电影的完整复制件同时在鼠标的控制下也会另行生成一系列极其细微的完整复制件碎片,这些碎片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会依次转变为相应的视听图像,一片完成转变后即时删除,另一片接着转变,然后再删除再转变。由此可见临时复制件虽然不具有流通性;但其具有可利用性,因为我们看电影时看到的图像是由碎片产生的,而不是由服务器上完整复制件产生的。假设有一种DVD光碟,它只能用来观看一次,观看一次后,它将播放不了。临时复制行为相当一个人想看某电影,他买的就是这种光碟。
当然,临时复制仍是受复制权控制的行为,并不意味着广大网民上网冲浪,浏览网页,欣赏视频要得到相关著作权人的许可。因为根据《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
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过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由此可见,在这种情况下的临时复制将构成合理使用。
第三、娱乐性使用盗版软件将构成侵犯复制权行为
当然,临时复制仍是由复制权控制的行为的观点只是笔者的个人看法,在司法实践中,根本不人会采纳。但是如果被采纳的话,娱乐性使用盗版软件将构成侵犯复制权的行为,即某一网络游戏被解密后进而被上传到某一服务器,广大玩家将它下载下来玩将侵犯著作权人的复制权。首先,笔者得强调:安装软件于系统是典型的复制行为,运行安装于系统的软件的行为是典型的临时复制行为。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
软件的合法复制品所有人享有下列权利:
(一) 根据使用的需要把该软件装入计算机等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装置内;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软件的合法复制件所有人可以不用经过软件著作权人的许可实施安装软件这个复制行为。同时软件著作权人应该知道复制件所有人购买软件的主要目的不是运行软件,根据默认许可,软件的合法复制件所有人也可以运行该软件的权利。那盗版软件所有人有权安装软件并于其计算机内运行吗?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十七条:
为了学习和研究软件内含的设计思想和原理,通过安装、显示、传输或者存储软件等方式使用软件的,可以不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
这里的字眼是“使用软件”,不是“合法复制件”,因此即使“使用软件”是盗版产品,也可以“学习和研究软件内含的设计思想和原理”为理由,擅自安装并运行。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涉及到合理使用的就仅有第十七条,而娱乐很明显不在“学习和研究软件内含的设计思想和原理”的目的范围。换言之,娱乐性使用盗版软件将不构成合理使用,将构成侵犯著作权人的复制权的行为。主流观点认为,临时复制不是著作法意义上的复制,那么运行软件行为就不应该受到著作权人复制权的控制。那意味着无论出自什么目的,实施一项不受著作权能控制的行为,都不应该受到著作权法的约束,而无论该软件是正版抑或盗版。
国外如何尚不明确。
③ 著作权侵权 案例《 黄河母亲》求答案
(1)伯尔尼公约包括五种复制方式,即立体到立体、平面到立体、立专体到平面以及平面属到平面,无载体到有载体的复制。而我国著作权法在适用过程中并没有这么多方式,根据目前的适用情况主要包括两种即平面到平面以及立体到立体,但对于平面到立体以及立体到平面的复制却一般是不加限制的。比如说著作权法第22条第10项规定对设置或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是一种合理使用。
(2)被告的行为应该属于从立体到立体的复制以及立体到平面的复制。对于雕塑本身来说,我们只需要强调结果就行了,即立体到立体的复制。而对于宣传画等就是立体到平面的复制了。虽然根据著作权法第22条第10项的规定可以合理的临摹和绘画,但是被告的行为已经超过了临摹和绘画,通过复制的形式在谋取利益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3)对于临时复制,也就是说缓存,现在还是一个争议的问题。但是,我个人认为不属于法律上的复制。因为现在的技术根本不能实现没有缓存就在线看电影等的。对此也规定为法律上的复制,可谓是强人所难。
④ 在新技术时代,复制行为的特征
印刷型图书成为数字图书的前提是要将它数字化。那么这一过程是否构成复制?所谓数字化是把所有信息,包括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图像都用一连串的“1”和“0”组成的代码来表示,并用数字电子技术进行加工处理。关于作品数字化的著作权法律性质问题,法学界曾有过争论,有的观点认为其属性类似“翻译”的演绎行为,有的观点认为是“复制”行为,目前,观点已基本趋同,即认为作品的数字化应是著作权中的“复制”行为。其主要依据:
(1)作品的数字化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这其中没有人的创造性劳动,数字化后的作品与原作品没有本质的区别,不是新作品。
(2)《伯尔尼公约》第九条规定的复制权完全适合数字环境,特别是使用数字形式的作品,即把受保护的作品以数字形式存储于电子媒介中构成〈〈伯尔尼公约〉〉意义上的复制。
(3)我国《著作权法》第十条之(五)著作权包括“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多份的权利”虽未直接将数字化的内容列入,但通过“等”字,将复制权直接延伸到数字环境。
(4)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规定:“复制,指把软件转载在有形物体上的行为。” 作品数字化事实上是把传统作品的原有形式转换成二进制数字编码,再把二进制数字编码固定在某个载体上,这一过程与将软件固定在有形物体上的过程类似,由此可推出“数字化是复制行为”的结论。
??? 同时,用户阅读和浏览数字图书时,必然要使图书通过数字传输进入计算机的内存(RAM)中,但并未拷贝,这是否构成复制?即临时复制(或称暂时复制)是否属于版权法中“复制”的范畴?对于这个问题,当前世界各国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持否定态度,而多数发达国家则持肯定态度。肯定者认为,尽管数字传输所导致的计算机显示器上的显示十分短暂,但是就在这十分短暂的时间内用户计算机的内存已对其进行了复制,并且,一旦数字图书存储于内存中,就足以永久和稳定的在比瞬间更长的时间里被视觉感知、复制和传播。但在当前的实践中我们并不能这样理解,即“临时复制”不应归属于版权制度的“复制权”中的复制行为。这是因为:1,仅仅是保存在计算机内存中的图书,由于计算机一旦出现故障、断电或关机就会立刻消失,而复制则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永久性。假如说,只要计算机正常运行,存储在内存中的图书就可以在比瞬间更长的时间里被视觉感知、复制和传播,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将把一面镜子举在一本书前也看成是复制行为?2,网络本质上是一种传播媒体,版权人应当知道作品一旦被上网就会有人要看,而用户使用浏览器浏览登载在网页上的作品时,不可避免地会有作品暂时性的复制件产生,因此用户推定版权人在将作品上网时已经漠视允许这种暂时性复制。另外,如果把该行为归入复制行为,则会导致在网上阅读和浏览图书成为版权人的专有权,使天平向版权人一方大为倾斜,违背了版权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利益平衡原则,不利于知识的传播与交流。
但是馆藏作品的数字化的应有不同的类型。
根据以上的分析,将作品数字化是一种复制行为,复制权是著作权人的一项专有权利,那么在对馆藏文献数字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加以区别对待。
(1)对不享有著作权保护的作品数字化。这类信息资源包括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还包括时事新闻、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公式等。
(2)对已超过著作权保护期限的作品数字化。〈〈著作权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了作品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超过保护期的作品即进入公有领域,图书馆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数字转化,但必须尊重著作权人的署名权和作品的完整权。
(3)对尚未超过著作权保护期限的作品数字化。〈〈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之(八)规定,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是合理使用。因此,图书馆为陈列或保存版本的需要,对馆藏享有著作权保护的作品进行数字化处理是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