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关于盗窃罪的证据认定
从盗窃罪的证明对象入手,可以从盗窃罪的主体证据、行为证据、结果证据、主观证据、情节证据等层面确立证据标准。(1)主体证据。应包括居民身份证明和户籍证明。(2)行为证据。应包括被害人关于在具体时间、地点及位置被盗物品及物品特征的陈述;有关知情人关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用秘密窃取方法实施盗窃行为的证词;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盗窃行为时所穿戴的手套、鞋子以及犯罪工具、赃款、赃物等物证的实物及照片和有关物证、痕迹检验报告等。(3)结果证据。应包括被害人关于失窃的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关于窃得物品的供述,证人关于财物被盗的证言,有关部门关于财物被盗的证明等。(4)主观证据。应包括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际占有、使用、出售、出租、出借赃款、赃物的证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己承认盗窃犯罪事实的供述等。(5)情节证据。定罪情节证据应当包括价格鉴定、物品发票等;量刑情节证据,应当包括有关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被盗单位性质、行为人作案方式、行为人以往有无前科、被害人情况、被盗物品性质、损失情况等证据。
⑵ 法律政治问题,关于偷盗行为认定
盗窃罪是刑法规定的一项重罪,一般认为,行为人主观有偷盗的故意,并且实际实施了加害行为,即使物品脱落了所有权人的控制,则构成盗窃罪。如果偷的东西数额较少比如只是一张废纸,则按照盗窃罪未遂处理。如果实入户盗窃则构成抢劫罪。希望能帮助你!
⑶ 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盗窃行为的认定需要哪些证据
你好
一般要求被害人的陈述、违法嫌疑人的供述、物证等。盗窃行为,最高可处十五日行政拘留,并罚款。
⑷ 如何认定盗窃中的接应行为
盗窃罪的接应行为,属于盗窃犯罪共同犯罪中的分工,应按盗窃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13〕8号
为依法惩治盗窃犯罪活动,保护公私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⑸ 盗窃行为如何定性
盗窃的犯罪行为是违背他人意志,采取非暴力的方法窃取财产,盗窃数额较大就构成犯罪。
行为人违背他人意志,恶意转移物的物理位置,隐匿物的去向,并通过隐匿行为方式或利用陌生人的身份为掩护,试图逃避追究的行为。
即采取和平的手段,无论公取还是窃取。《唐律•贼盗》规定:“诸盗,公取、窃取皆为盗” 。其疏议解释说:“公取,谓行盗之人公然而取;窃取,谓方便私窃其财,皆名为盗”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1次会议、2013年3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1次会议通过)规定: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 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⑹ 盗窃涉案财物如何认定的
1、盗窃罪的犯罪对象一般限于公共财物或他人财物。盗窃自己家里的财物或近亲属的财物,一般不按犯罪处理。对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处罚时也应与在社会上作案的有所区别。
2、盗窃交通工具、交通设备、电力燃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通讯设备或者上述设备上的重要零部件,足以使上述设备不能正常运转,以致有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或结果的,应根据刑法有关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处理。如盗窃上述设备或设备之零部件行为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则仍应以盗窃罪论处。
3、行为人在实施盗窃犯罪时,由于不知内情而将枪支、弹药、爆炸物误以为是普通财物而盗走,应以盗窃罪论处。但如将盗取的枪支、弹药、爆炸物私藏起来或利用它们进行其他犯罪活动的,则应分别定私藏枪支、弹药罪等罪并与盗窃罪并罚。
4、盗窃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价值数额不大,但是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依照刑法第124条规定的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定罪。盗窃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同时构成盗窃罪和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择一重罪处罚。
5、根据刑法第265条规定,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或者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按盗窃罪定罪处罚。
6、为盗窃其他财物,而盗窃机动车辆当犯罪工具使用的,被盗机动车辆的价值计入盗窃数额;为实施其他犯罪而盗窃机动车辆的,以盗窃罪和所实施的其他犯罪数罪并罚。为实施其他犯罪,偷开机动车辆当犯罪工具使用后,将偷开的机动车辆送回原处或者停放到原处附近,车辆未丢失的,按照其所实施的犯罪从重处罚。
7、盗窃使用中的电力设备,同时构成盗窃罪和破坏电力设备罪的,择一重罪处罚。
8、实施盗窃犯罪造成公私财物损坏的,以盗窃罪从重处罚;又构成其他犯罪的,择一重罪从重处罚;盗窃公私财物不构成犯罪,但因采用破坏性手段造成公私财物损毁数额较大的,以故意毁坏财物罪定罪处罚。盗窃后为掩盖盗窃罪行或者报复等,故意破坏公私财物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盗窃罪和构成的其他罪实行数罪并罚。
9、为练习开车、游乐等目的,多次偷开机动车辆,并将机动车辆丢失的,以盗窃罪定罪处罚;在偷开机动车辆过程中发生交通肇事构成犯罪,又构成其他犯罪的,应当以交通肇事罪和其他犯罪数罪并罚;偷开机动车辆造成车辆损坏的,按照刑法第275条规定的故意毁坏财物罪定罪处罚;偶尔偷开机动车辆,情节轻微的,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⑺ 关于盗窃罪司法认定的几个问题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客体要件。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能。这里的所有权一般指合法的所有权,但有时也有例外情况。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的规定:“盗窃违禁品,按盗窃罪处理的,不计数额,根据情节轻重量刑。
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能构成。对主体的修改是对本罪修改的重要内容。依原刑法,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少年犯惯窃罪、重大盗窃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本法取消了此规定。
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⑻ 请问:“盗窃”在法律中如何定义
盗窃是一种常见的违法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地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
“盗”的本字写作“”,由“+皿”组成。“皿”,指盛食品的盘子,引申为指一切器物。“”的篆体为水和人的某种形体符号组成,查《说文解字注》“欠”,许慎解为“张口气悟也”,段玉裁注释说:“口部嚏下曰悟。”篆体中的“欠”,像一个张着大嘴打喷嚏的人,“欠”字边上再加水,而成为“”,许慎说:“慕欲口液也。”段玉裁进一步注释:“有所慕欲而口生液也。”通俗地说就是因羡慕某物而欲占有它而想得直流口水。
追根溯源,一个“”字,十分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盗贼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犯罪心理,如果只是对他人的物品羡慕得流口水,还只是产生犯罪故意,还构不成犯罪,那么,“盗”后再有一个“窃”字,就把犯意付诸行动了,“窃”,“穴+切”,“穴”指洞穴,“切”,《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切穴者,就是指盗窃犯为了秘密地占有他人的财物,暗中掘壁洞、挖地洞、揭屋顶、撬门窗的种种行为。这样的“盗”和“窃”组合,不但反映了犯罪故意,也体现了犯罪行为,罪名就能比较完整地体现盗窃罪的犯罪构成。
许多口语中把盗窃犯说成“小偷”或“贼”。《说文解字》所收的字中没有“偷”,只有“偷”字,“偷”由“女+俞”组成,“俞”《说文解字》放在舟部,篆书如一人坐独木舟,许慎释为“空中木为舟也”,是指把一棵巨木挖空后渡人的独木舟,“偷”,乘坐独木舟的女人,许慎释为“巧黠也”,意思是:一个机巧、狡猾的女人。在早期古汉语中,“偷”有苟且、刻薄、不厚道的意思,都由“巧黠”的本义引申出来,当时“偷”字还没有偷盗的含义,所以汉高祖刘邦攻入咸阳后下令:“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这著名的“约法三章”中用的是“盗”字。最迟到了清代,“偷”有了偷盗的引申义,并写成了“偷”。清人段玉裁在给许慎的《说文解字》作注释时,在“偷”字下注释说:“偷盗字当作此偷。”人们总以“小”来修饰和限制“偷”,小偷者,偷鸡摸狗品行不端之人也。
“贼”,《辞海》中罗列的义项有五:①伤害,败坏;②虐害,杀害;③一种害虫;④指作乱叛国危害人民或外来侵犯的人;⑤盗窃犯的通称,亦专指小窃,也形容鬼祟不正派。从“贼”的组字结构来分析,贼由“贝+戎”组成,“贝”表示为财物,“戎”表示为获取财物的凶器,使用凶器、采用暴力获取财物,在刑法的规定上已是一种抢劫犯罪行为了。因此,“小偷”和“贼”都不是严格的法律意义上的盗窃犯。
战国时代李悝制定法经就是盗法和贼法分列,至隋唐才将盗法贼法合为贼盗律,但盗和贼的概念十分明确,量刑判罪相差悬殊,其后历代的律法中盗和贼的概念也非常清楚。但是法律条文是一回事,官吏和百姓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又是一回事。其实,在春秋时代“盗”和“贼”就常常混淆不清了,《荀子·正论》指出了由于概念不清,形成了“盗不窃,贼不刺”的现象。杨琼在给这句话作注时写道:“今多以劫杀为盗,私窃为贼”,并进而分析说:“盗贼通名,分而言之,则私窃谓之盗,劫杀谓之贼。”
现行刑法规定的罪名更清楚地反映了犯罪的行为特征,同样是非法占有财物,因实施的犯罪行为不同而规定了不同的罪名和量刑标准。如秘密窃取财物是盗窃;使用暴力劫人财物是抢劫;乘人不备掠人财物是抢夺;制造谎言隐瞒真相、骗人财物是诈骗等等。
⑼ 盗版软件和使用盗版软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算是盗窃行为吗
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2001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该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同时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销毁侵权复制品,可以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并可以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的规定……”
这一规定意味着软件的最终用户,包括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使用盗版软件即为非法,可能被处每件100元或者货值金额5倍以下的罚款,甚至承担刑事责任。
1、你使用盗版软件的事情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利,应该停止使用。但是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三十条软件的复制品持有人不知道也没有合理理由应当知道该软件是侵权复制品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应当停止使用、销毁该侵权复制品。如果停止使用并销毁该侵权复制品将给复制品使用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复制品使用人可以在向软件著作权人支付合理费用后继续使用。
所以,即使以后出现纠纷,你只要补上这个合理费用就可以了。
2、对于你创作的软件作品,你拥有完整的著作权,可以由自己来使用、处分。如果不放心,可以去登记一下:
第七条软件著作权人可以向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软件登记机构办理登记。软件登记机构发放的登记证明文件是登记事项的初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