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留置权消灭的事由中有一项是:留置权人占有 的留置物被他人侵夺的,若留置权人未自侵夺之
留置权是债权的一种,留置权消灭也就是债权消灭
也就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了
❷ 留置物被债务人侵夺了占有,留置权因此丧失,请问留置权还有回复的可能性吗是否只能请求侵权损害赔偿
丧失占有,留置权不存在了,因为留置权要求占有留置物,不是侵权,是债权。
❸ 留置人能否在留置权人不知的情况下带走留置物
留置物的所有权本身是属留置权人。而留置人将留置权人的留置物在未经留置权人许可的情况下带走。是一种盗窃行为。应属违法。侵害了留置权人的合法权利。
❹ 留置权是否消灭了急!
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交付的动产时,不知道债务人无处分该动产的权利,债权人仍可以依法享有留置权。因此丙在占有电视机期间,对其享有留置权。
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侵占的,占有人有权请求返还原物;对妨害占有的行为,占有人有权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因侵占或者妨害造成损害的,占有人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留置权人的基于留置而享有的占有权在受到侵害时,可以行使上述的占有人的返还请求权。
❺ 什么是留置权,债权人可以放弃留置权吗
留置权是民法中的一种权利,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留置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比如说修理厂修理你的汽车,如果你没有付修理费,修理厂有权利临时占有你的汽车不还,直至你偿还修理费为止。
二.债权人可以放弃留置权吗
《担保法》第八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不得留置的物”,承认了当事人可以约定部分地排除留置权。根据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担保法》司法解释进一步作出了当事人可以约定全部地排除留置权。该解释107第规定:“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排除留置权,债务履行期届满,债权人行使留置权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留置是债权人以继续占有控制债务人的财产,迫使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担保方式。留置权是债权人依照法律的规定而直接享有的权利,具有直接支配留置物和留置物的交换价值的效力。留置是《担保法》规定的一种债的担保方式,实质上是法定质权。留置权的取得条件、适用范围、担保范围和留置权的效力、留置权的实现、消灭都由法律明确规定,不允许当事人约定,这是留置权与其他担保物权的区别之一。
既然留置权是债权人的权利,债权人可以依法享有留置权,也可以预先抛弃留置权。法律虽然不允许当事人任意设定留置权,但是,根据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应当允许当事人约定排除留置权。《担保法》和《担保法》司法解释明确了允许当事人预先排除留置权的行使正是基于这一理由。
当事人在合同中预先约定排除留置权的,债权人在留置权条件成立时也不能留置该物,只能采取其他措施来实现自己的债权,即使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也不予以支持。
❻ 留置权发生两次效力 什么意思不要复制 给我个例子 谢谢
是指留置权有两个层次的法律效力。案件:原告A与被告B达成口头加工协议,由原告提供花梨木料件给被告装配成品家具。2000年1月10日,被告交付了原告部分成品家具,原告支付加工款5000元。2001年10月,原告起诉要求被告交付剩余家具并赔偿损失6000元。被告B辩称,为原告加工装配成品家具是事实,2000年1月10日原告仅付款5000元,因原告拖欠尚余的1万多元加工费不付,所以留置了原告的洋花餐台、32型电视柜、葡萄沙发各一套。
留置权发生的前提条件是,债权人的债权与债权人占有的财产之间具有牵连关系。在本案中,当事人没有特别约定定作人向承揽人支付报酬的具体期限,从平衡双方的利益出发,定作人接受定作物的期限,也就是他支付报酬或价款的期限。如果定作人没有支付报酬或价款,则承揽人有权继续占有工作成果及材料,以此对抗定作人的财产返还请求权。此时,承揽人所行使的留置权在法律特性上与同时履行抗辩权相近似。这就是留置权第一层次的效力。 留置权第二层次的效力是留置权人的优先受偿权,依据是我国担保法第八十二条、第八十七条之规定,即债权人与债务人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债权人留置财产后,债务人应当在不少于两个月的期限内履行债务。债权人与债务人未约定的,债权人留置债务人财产后,应确定两个月以上的期限,债务人应在该期限内履行债务。债务人如逾期仍不履行的,债权人可以与债务人协议以留置物折价,也可以依法拍卖、变卖留置物。留置权作为法定担保物权的一种,有以留置物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效力。
❼ 留置物被偷属于留置物的消失吗
若经司法程序不能追回,则应为消失。
❽ 留置权人有哪些义务,留置权人对留置物有使用权吗
1、留置物的保管义务,《担保法》第86条规定:“留置权人负有妥善保管留置物的义务,因保管不善致使留置物灭失或者毁损的,留置权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留置权人应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保管留置物。留置权人对保管未予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的,即为保管不善。因此,而至留置物毁损、灭失的,应承担民事责任。留置权人于占有留置物期间是否尽了必要的注意,其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当,对留置物的损失是否有过错,应由留置权人负举证责任。留置权人在保管留置物时需债务人予以协助的,其得请求债务人协助。如债务人应留置权人的请求却不予以协助,则对由此而造成的留置物的毁损、灭失,债务人不得向留置权人请求损害赔偿。
2、不得擅自使用、利用留置物的义务,留置权人原则上并无使用留置物的权利,相反留置权人负有不得擅自使用、利用留置物的义务。除为保管上的必要而为使用外,留置权人未经债务人同意的,不仅不得自己使用留置物,也不得将留置物出租或提供担保。
3、返还留置物的义务,当留置权所担保的债权消灭时,留置权人有义务将留置物返还于债务人。在债权虽未消灭,但债务人另行提供担保而使留置权消灭时,留置权人也有返还留置物的义务。留置权人违反返还留置物的义务的,构成非法占有,应向债务人或所有人承担民事责任。
❾ 占有物被盗会导致留置权的消灭吗
这与抵押权、质权不同,抵押权、质权是约定的抵押权,抵押物质物一旦灭失,抵押权专、质权就灭失,属而留置权是法定的抵押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直接规定留置权灭失,可能会导致《担保法》第八十七条第一款无法行使。
法律如此规定意味着抵押物、质物灭失,抵押权质权必须要行使,而留置物灭失,留置权人可以不行使留置权。
附《担保法》
第八十七条 债权人与债务人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债权人留置财产后,债务人应当在不少于两个月的期限内履行债务。债权人与债务人在合同中未约定的,债权人留置债务人财产后,应当确定两个月以上的期限,通知债务人在该期限内履行债务。
债务人逾期仍不履行的,债权人可以与债务人协议以留置物折价,也可以依法拍卖、变卖留置物。
留置物折价或者拍卖、变卖后,其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债务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❿ 求助,民法中的留置权的问题:拾得物是否可以留置
不可。
法律上的“留置”是个特定概念,要行使须具备两个前提,其一是合法的占有,其二是债权的存在。
如果拾得物是遗失物、埋藏物、隐藏物,则所有权已经确定,私自占有不合法,构成侵占,只能暂时保管等待失主或有关部门领取,届时可收取保管费用;如果拾得物是无主物,则可以占有,但没有相对的债务人,不能称为留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