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国知识产权百题知识竞赛试题
49、近几年来,美国、日本每年申请的发明专利分别达( 20)和( 40)多万件。
A:20、40
B:10、30
C:15、30
50、我国近几年来向国外申请的专利只有(300 )件左右。
A:300 B:400 C:500
51、我国台湾历年申请的发明专利累计已达(6000 )件。
A:4000 B:2000 C:6000
52、根据我国和阿尔及利亚的提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决定将(2001年4月26日 )作为第一个世界知识产权日。
A:2001年4月26日 B:2001年4月1日 C:2001年3月19日
53、中、美两国经过长达两年多的谈判,于( 1992年1月17日)签署了中美《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谅解备忘录》。
A:1992年1月17日 B:1991年6月30日 C:1991年12月2日
54、美国依据其《综合贸易竞争法》中的( 超级301条款)动辄对他们认为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国家进行制裁。
A:特殊301条款 B:超级301条款 C:306条款
55、我国专利法于2000年8月25日作了第二次修改,修改后的专利法( 2001年7月1日)施行。
A:2000年12月31日 B:2001年11月1日 C:2001年7月1日
56、新修改的专利法突出强调了专利立法要为( 科技进步与创新)服务。
A:技术跨越发展 B:科技进步与创新 C:引进技术
57、新修改的专利法取消了( 撤销 )程序。
A:异议 B:撤销 C:无效
58、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专利文献记载了人类( 撤销 )以上的新技术信息。
A:撤销 B:60% C:50%
5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第(6条 )对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作出了详细规定。
A:13条 B:10条 C:6条
60、专利法规定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期限是( 12个月)。
A:12个月 B:6个月 C:18个月
61、外国申请人申请商标注册要求优先权的,需要在提出注册申请之日起( 六个月 )内向商标局提交优先权证明文件。
A:一个月 B:三个月 C:六个月
62、注册商标连续三年停止使用的,(利害关系人 )可以向商标局申请撤销该注册商标。
A:任何人 B:利害关系人 C:注册人所在地工商局
63、申请变更商标注册人名义时,商标注册人应将其(全部注册商标 )一并办理。
A:正在使用的注册商标 B:全部注册商标 C:全部注册商标和初步审定的商标
64、依照国务院发布的《特殊标志管理条例》,特殊标志登记的有效期为( 4年 )。
A:10年 B:7年 C:4年
65、( 自行改变注册商标文字被限期改正要求复审的申请)不属于商标评审委员会的案件受理范围。
A:自行改变注册商标文字被限期改正要求复审的申请
B:商标续展申请被驳回后申请复审的申请
C:商标转让申请被驳回后要求复审的申请
66、依(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规定,尚未申请或者注册的驰名商标,仍然可以获得保护。
A:《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 B:《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定》 C:《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67、商标评审委员会审理案件的工作方式采取(书面审理
)。
A:庭审方式 B:书面审理
C:与商标局协商办理
68、下列条约中,我国尚未加入的是( 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
)。
A:《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B:《商标法律条约>> C:《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
69、以在先权利对注册未满一年的商标提出争议的,其在先权利指的是(注册商标权 )。
A:注册商标权 B:姓名权 C:著作权
70、商标注册申请人收到商标局的异议裁定书后,对商标局的裁定不服,其可以依照法律程序( 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要求商标局撤回异议裁定书 B: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复审 C: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 美国对中国发起“301调查”是真的吗
据报道,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8月18日宣布,美国正式对中国发起“301调查”,此举已引发各界对美国采取单边行动损害中美经贸关系的担忧。
8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备忘录,指示美国贸易代表对所谓“中国贸易行为”进行审查,重点是在技术转让领域中国是否涉嫌违反美国知识产权,并以此决定是否对中国展开贸易调查。
根据“301条”规定,美国贸易代表首先寻求与外国政府协商,以寻求贸易补偿或消除贸易壁垒。如果协商无法解决问题,美国可以采取贸易救济措施,比如征收额外的关税、费用和对进口的限制。
3. 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各阶段的谈判代表分别是谁
1991年9月,日内瓦国际机场。国家版权局副局长刘杲率中国版权代表团走下了回飞机。答
此时的中美知识产权谈判正如火如荼。
1991年11月20日,离301条款调查程序的最后期限只剩6天,中国时任外经贸部副部长,中美知识产权谈判代表团团长吴仪肩负国家和人民的重托,率团再次赴美同以卡拉.希尔斯为首的美方代表团进行谈判。时任中国专利局局长的高卢麟也在该论谈判中作为中国代表团副团长直接进入谈判第一线。
1992年1月17日,吴仪和希尔斯在《中美知识产权备忘录》上签字。双方代表畅饮庆祝谈判成功的香槟酒,为避免了一场一触即发的中美贸易战频频举杯。
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的部长级会议上,乌拉圭回合谈判的各项议题均获通过,并规定成员必须以“一揽子”的方式接受。
4. 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常常针锋相对,你认为两者的矛盾可以调和吗
你能否提供一下这个案例。
我认为是不可调和的,只有利益的平衡问题,没有永久的和谐
5. 马来西亚知识产权制度和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区别
二者主要的区别就是他们各自所适用的法律不同,发展历史也不同,但是其主旨都是为了维护公民的权利——知识产权。
在马来西亚,有关专利保护的主要法律法规包括《专利法》(1983) 和《专利规则》(1986)。根据《专利法》和《专利规则》,申请人可以直接在马来西亚境内申请专利,一经注册,专利在马来西亚全国有效。与其他国家立法相似,马来西亚也立法规定,具有新颖性、创新性和工业适用性的发明才可申请专利。
根据 TRIPS 协议,在强制许可范围内,《专利法》允许进口已经在其他国家市场投放的专利产品(同类进口)。出于公共秩序或者道德的原因,马来西亚政府禁止某些专利的商业开发。《专利法》经过修正后,加入了有关《专利合作协议》的条款,并且允许在强制许可范畴内进口专利产品。
根据 TRIPS 协议,《专利法》规定专利的保护期限为 20 年,从申请之日起开始计算。实用新型的保护期限为 10 年,也是从申请之日起开始计算;根据使用情况,可以连续办理两次延期,每次延期 5 年。专利所有人享有专利发明开发权,转让权或者传播权,以及许可协议缔约权。
在中国1984年3月12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1985年4月1日,即我国专利法实施的第一天,原中国专利局就收到来自国内外的专利申请3455件,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誉为创造了世界专利历史的新纪录。中国专利法保护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创新成果。在大多数国家,专利法仅保护发明,而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保护单独立法。我国将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的保护规定在一部法律中,都称为专利,是我国专利法立法体制特色之一。
专利法制定后经历了两次修改。1992年9月,为更好履行我国政府在中美两国达成的知识产权谅解备忘录中的承诺,我国对专利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改。2000年8月,为了顺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对专利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改。
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发展历史悠久:
知识产权制度在世界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各类知识产权中的专利、商标和版权的立法时间最早。其历史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萌芽阶段(13世纪至14世纪)
这一阶段出现了由封建王室赐予工匠或商人的类似于专利的垄断特权,它为后来知识产权制度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2.初创和普遍建立阶段(15世纪至19世纪末)
在这个阶段,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版权法和商标法相继诞生,如威尼斯共和国的《专利法》(1474年)、英国的《垄断法》(1623年)、英国的《版权法》(1710年)、法国的《商标法》(1857年)等。19世纪末绝大多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产权制度(主要指专利制度、商标制度、版权制度) 。
3.进一步发展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
知识产权制度在这一阶段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纵向发展: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在原有基础上通过不断修订变得更加完善、科学, 尤其是随着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如1883年的《巴黎公约》和1886年的《伯尔尼公约》)的建立,各国知识产权制度呈现从“各自为政”、“ 各行其是”到逐步国际化、现代化的特点。在此背景下,各国又签订了数量更多的知识产权国际条约(其数量达数十个之多),使得知识产权保护对象逐步增多,知识产权的种类也有所增加。至1970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成立时,各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已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横向发展:即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在资本主义国家外的更多国家得到实行。20世纪后期,社会主义国家开始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也都制定了自己的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等。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广大已经取得独立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民族经济也都实行了专利等知识产权制度。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也开始制定知识产权立法,加入了世界知识产权制度国家的行列。当然,在许多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前苏联和大多数东欧国家实行发明人证书制度和专利制度混合的发明保护制度(即所谓的“双轨制”),规定取得发明人证书后,发明权归国家所有,发明人只取得一定奖励,不能拒绝国家批准的其他人使用该发明。又如部分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实行“ 输入专利”(Patent of Impor tation)和“确认专利”(Patent of Confirmation)等制度,由于这类专利是在外国(原宗主国)有效专利的基础上授予的,本国专利局一经登记即可确认并获得。这种专利制度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实际上并没有建立本国完全独立的专利制度。
4.知识产权制度与贸易挂钩的阶段(20世纪末至今)
随着科技的发展,国际贸易中商品知识、技术含量增加,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为了取得和保持市场优势地位,开始重视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一些国家不仅注意提高本国知识产权立法和执法水平,同时还设法利用国内立法以及签订或修改国际公约和条约来迫使其他国家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这一阶段最引人注目的发展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极力推动订立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5年起为世界贸易组织所替代)体系内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TRIPS的诞生,不但进一步扩大了知识产权保护对象的范围,而且还提出了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必须达到的最低保护要求,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使得原来差异较大的各国知识产权制度统一到了同一个最低保护标准上,它对今后世界知识产权制度乃至各国经济贸易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6. 美国对中国已发起的前几次"301调查"结果如何
1、1991年4月,美国政府以中国专利法缺陷,美国作品著作权、商标秘密和商标权保护的缺乏对中国发起了第一次“301调查”,在经历9个月的商讨后,中美双方达成妥协,中美签订有关知识产权保护协议,中国对改进知识产权法律作出承诺。
2、1991年10月,美国再对中国发起了市场准入的“301调查”,为期12个月。中美进行了9轮谈判后,1992年10月签署《中美市场准入谅解备忘录》。
3、1994年6月,美国对中国发起了第三次“301调查”,要求中国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对美国知识产权产品开放,历时8个月。1995年2月,中美达成了第二个知识产权保护协议。
4、1996年4月,美国以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为由,对中方发起第四次“301调查”。2月后,1996年6月,中美达成第三个知识产权保护协议。
5、2010年10月,美国再次对中国进行第五次“301调查”,2010年12月,中美双方中国与美国在WTO争端解决机制项下进行磋商得以解决。
6、2017年8月,美国贸易代表署发布公告,以“中国对美国知识产权存在侵犯行为”为由正式对中国发起第六次301调查,根据法律程序,在正式发起调查后,美国将首先与中国政府进行磋商,调查程序可能长达一年。
7. 知识产权问题
一、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的简要过程
中美两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及其市场准入上的三次谈判,均发生于90年代。但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两国在双边贸易协议中涉及过。1979年7月,中美两国签署《中美贸易协定》,在该协定的第6条中涉及双方对对方知识产权保护的承诺。此后中国开始了知识产权立法工作,并在短短几年中完成了知识产权立法基本工作,初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1991年,美国根据《综合贸易法》中的"特别301条款"将中国列为"重点国家",发起对中国的调查,具体指控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专利法有缺陷,尤其是对药品和农业化学品不提供产品专利保护;对首次发表于中国之外的美国作品,不提供著作权保护;著作权法及有关法规对著作权的保护水平过低;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不足;另外中国缺乏对于知识产权,包括商标权的有效实施。(1)中方在会谈中提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美国不能要求中国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上遵循与美国一样的标准。药品和化学产品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发达国家有义务与发展中国家分享有关的科技成果。(2)因此双方在第一次谈判中争议的焦点是: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上,是按照美国一国的标准,还是按照国际标准和国际惯例;在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上,是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逐步过渡到发达国家的保护水平,还是不顾中国国情要求中国马上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实际上也是当时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争论的焦点。在这里需要指出,中国当时虽然没有为药品和化学产品提供专利权保护,但这符合巴黎公约的规定,并没有违反有关的国际标准和国际惯例。但是在美国政府的强大压力下,中美双方还是达成了第一个中美知识产权协议。当时关贸总协定的TRIPS协议的草案已经浮出水面,因此双方达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谅解备忘录》,其内容主要以TRIPS协议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该备忘录主要是中国政府就改进知识产权法律作出一系列承诺,当时美国政府主要的承诺是将美国专利法关于专利的保护期从原来的授权之日起17年改为自申请之日起20年。(3)
自1992年签署备忘录以后,美国对于中国政府依据备忘录做出的进展并不满意,1994年6月30日,美国重新提起了对中国的调查。美国贸易代表在谈判中具体要求涉及三个方面:第一,美国要求中国建立执法队伍,以打击主要的侵权者,没收和销毁侵权产品,并起诉侵权者。第二,美国要求中国加强知识产权的执法体制,建立一个真正起作用的法院系统。第三,美国要求中国对其知识产权产品开放市场。(4)从这些要求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已经从纯粹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改进转向了法律的实施以及涉及知识产权的某些产品的市场开放问题。经过艰苦努力,1995年2月26日晚,双方草签两国政府换函及附件协议,第二次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结束。在这次谈判中,美国政府在谈判中的三个目的也基本达到,1996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公布的"特别301条款"年度审查报告中,再一次将中国确定为"重点外国"。其理由是中国没有认真执行1995年双方达成的知识产权协议,在知识产权执法和相关的市场准入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同时根据《美国贸易法》第306条的规定,直接启动了制裁程序,为此双方开始了第三次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并最终达成第三个知识产权协议,这个协议由双方的部长换函和两个附件组成,两个附件分别是《关于中国在1995年知识产权协议项下所采取的实施行动的报告》和《其他措施》。第三个协议的内容主要围绕侵权工厂的治理、加强执法、采取边境措施和市场准入这几个方面进行。双方的争议点已经不是是否保护知识产权的问题,而是如何实施双方在1995年签署的知识产权协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