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请问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和 家庭承包责任制 有什么区别。
家庭承包责任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着本质的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体制为依据,土地的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在农户保证按照集体计划进行生产的前提下,集体把土地的收益权,使用权和经营权让给农户。家庭承包制是集体在对农户以承包为名按照人口分配土地之后集体就退出了农业的直接生产,农户除了保证向国家和集体上缴税费外完全自主经营土地即所谓的包干到户,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余全是自己的!
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六种发展结果其中的包干到户制就是其中的一种,后来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作用下,前五种逐渐被淘汰至1984年已名存实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际等同于家庭承包制。
而直到1998年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才取消联产与责任,称为家庭承包制。
㈡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土地改革法区别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的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现行中国大陆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陆推行“改革”,而改革最早始于农村改革,农村改革的标志为“包产到户(分田到户)”即后来被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大包干”)。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为了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而制定的法规。一九四七年九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西柏坡村举行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于同年十月十日由中共中央公布。自1950年实施,1987年底失效。
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土地改革法区别:
⑴土地改革是把土地分给农民,实行类似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本质上还是封建主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前提下,把土地承包给农民,农民承担一定的义务,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的,农民只有经营权使用权,本质上属于社会主义的。
⑵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农业发展带来消极后果: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大跃进”中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即规模大(一般为两千户左右)、公有化程度高。权力过分集中,基层生产单位没有自主权,生产中没有责任制,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这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导致1959年~1961年严重困难的主要原因。
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对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研究表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一次性的突发效应,到1984年全国范围内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这种制度变迁的冲击已经释放完毕。另外,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市场化政策的逐步实行,使得农村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劳动力加速从种植业向非农产业转移。1978—1984年中国农产品产值以不变价格计算增长了42.23%,其中46.89%归功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集体耕作制度的体制改革。
㈢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小农经济有何本质上的差别
理论上会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说小农经济是土地私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集体土地所有……然而从生产力角度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实质上与小农经济无异,根本无法实现农业现代化,人民公社的回归是历史必然
㈣ 农民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没有土地所有权吗
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所有权是是集体的。如果涉及到土地被征用,有享受青苗补偿和安置补偿的权利。
㈤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土地改革有什么区别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土地改革相比,区别是:
1、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土地改革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消灭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所有权,由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变成了农民的土地私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
2、两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
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这次土地改革,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则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承包合同履行的监督,公共设施的统一安排、使用和调度,土地调整和分配,从而形成了一套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社会主义的土地革命。
1947年的土地革命,发生在建国初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改革。
3、两者的的理念不同;
家庭联产承包制是“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自身的劳动积极性;土地改革的主要理念是“耕者有其田”,在土地私有制度下﹐使无地少地农民获得一定数量土地。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责任形式。
具体形式有:包干到户包产到户两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取消了人民公社,又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生,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家庭的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特点和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政府对土地使用和制度等方面进行的大调整,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
比如土地税收、产权改革、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等等。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因此关于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可以说一直都需要进行。
一九四七年九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西柏坡村举行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于同年十月十日由中共中央公布。
2014年11月11日获悉,由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多部委参与制定的土地改革总体方案已成形并提交审议,预计最快可在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正式推出,并在2015年安排试点。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没有使用权扩展阅读: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理念:“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2、目的: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率先包产到户的典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4、推广: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5、发展: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6、结果: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7、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土地改革运动:
1、背景:
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贫农、中农和雇农占有少量土地,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
这种封建的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要求取得土地。
2、文件的颁布: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结果:
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以外,全国普遍地实行了土地改革,全国3亿农民分得了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交纳700亿斤粮食的苛重地租。
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底带给农民带来了什么好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我国农村旧的经营管理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发挥了农民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既能适应分散经营的小规模经营,也能适应相对集中的适度规模经营,因而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流转办法,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没有使用权扩展阅读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历史选择,该种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与传统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大集体时期)相比具有较大的进步,在改变农村经济格局的同时,奠定了经济发展和后续改革的基础,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为我国农民脱贫起到了重要作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我国农村旧的经营管理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㈦ 问个历史问题..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
你好。
这种说法不对。
因为社会主义制度不是要实行完全的公有制,只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就可以了。并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没有土地的所有权,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所有权仍然是公有的,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违反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原则,没有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的方向。
㈧ 判断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对土地的生产和所有权关系。 希望有详细的解释哦!
是不对的。
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在土地所有方面为国有,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
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公有制吗
是集体承包责任制,也是公有制
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归谁所有
土地归村集体所有。因为农村土地是归村集体所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到性质是不会改变到,在土地承包期内,家庭成员只是拥有土地到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