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建设用地使用权属于谁 开发商还是住户
2楼正解!还有,购买商品房后,即使业主没有办理土地使用权证,但只专要拥有房产证,就已经属在法律上拥有了相应的土地使用权。但上述一切的前提是,开发商在销售商品房之前,以获得土地使用权证。现在很多开发商在各种手续和证照未全的情况下就出售商品房,造成房屋产权尤其是土地使用权纠纷。所以绝大部分物业专家和律师都会提醒购房者,在签署合同签一定要查看开发商的相关证照是否齐全。
Ⅱ 什么是建设用地使用权合同纠纷
依据《物权法》,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国家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权利人有权利用该土地建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别设立,但新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损害已设立的用益物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是指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土地使用者支付出让金的合同。依据《物权法》第137条的规定,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采取出让或划拨等方式。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可以采用拍卖、招标或协议等方式,但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以及同一土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等公开竟价的方式出让、采取出让方式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当事人的名称和住所;土地界址、面积;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占用的空间;土地用途;使用期限;出让金等费用及其支付方式;解决争议的方法。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是指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将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给受让人,受让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中,将出售、交换和赠与等土地使用权的转移方式都统称为“转让”,而《物权法》则将“转让”与互换、出资、赠与等并列,单指买卖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使用期限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剩余期限。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转让,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变更登记。
Ⅲ 转让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合同是否有效
集体土地使用权的主体为特殊民事主体,主要为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集体经济组织设专立的企业和属公益性组织,只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允许的个别情况下,才可以转让给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合同是否有效需要看具体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
集体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这里的集体,是专指乡(镇)、村,村民小组等类同性质的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对土地的所有权,其他任何集体对土地没有所有权,农村的土地(包括城市郊区),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或已依法征收的外,均属于集体所有,农民使用的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都属于集体所有。
Ⅳ 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
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这版句话的意思是市(权设区的市)、县两级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可以和受让人签订土地出让合同。目前我国体制内,设区的市的区一级土地部门都称为分局,不具有独立行使权力的职能,属于受市局委托,而县级土地部门可以独立行使。因此,对于B市C县来说,就是C县和A公司签订土地出让合同了。
Ⅳ 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是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不动产纠纷案件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专属管辖,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的合同标的为不动产,属于不动产纠纷。
Ⅵ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受让人与土地使用证使用权人是否必须一致
原则上是的,特殊情况下,如联合竞买各自成立新公司,可与出让人签订变更协议后,以新成立公司名义办理土地使用权证,但前提是必须付清全部土地出让金!!
Ⅶ 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包括哪些
根据物权法第一百三十八条的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版
一当事人的名称和权住所;
二土地界址、面积等;
三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占用的空间;
四土地用途;
五使用期限;
六出让金等费用及其支付方式;
七解决争议的方法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生效不需要登记只需要以合法有效的建设用地使用合同为前提需要登记方能生效不得对抗第三人
新的物权法对其条款有所修改物权法草案修改稿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登记机构应当向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发放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有的代表提出这一条同其他类似条款相比较需要补充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何时设立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在这一条中增加建设用地使用权自登记时设立一句修改为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建设用地使用权自登记时设立登记机构应当向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发放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
Ⅷ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是否属于产权转移书据类
主要是技术转让合同与产权转移书据。
注会教材上给的技术转让合同举例仅有3个,记这三内个其他都是产容权转移书据即可。这三个分别是:
专利权申请权(不属于产权)、专利实施许可、非专利技术转让。
技术合同,是当事人就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或者服务订立的确立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合同。技术合同的标的与技术有密切联系,不同类型的技术合同有不同的技术内容。技术合同履行环节多,履行期限长。技术合同的法律调整具有多样性。当事人一方具有特定性,通常应当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技能的技术人员。技术合同是双务、有偿合同。
产权转移书据产权转移即财产权利关系的变更行为,表现为产权主体发生变更。产权转移书据是在产权的买卖、交换、继承、赠与、分割等产权主体变更过程中,由产权出让人与受让人之间所订立的民事法律文书。我国印花税税目中的产权转移书据包括财产所有权、版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专有技术使用权共5项产权的转移书据。另外,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商品房销售合同按照产权转移书据征收印花税。
Ⅸ 房产证写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是什么意思
建设用地使用权:指利用土地营造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权利。建设用地使用权同农用地使用权相区别,是对土地进行非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而从事建设的权利。
(9)建设用地使用权合同主体扩展阅读
1、建设用地使用权注意事项
1)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或者抵押的,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相应的合同。使用期限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剩余期限。
2)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或者赠与的,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变更登记。
3)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或者赠与的,附着于该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一并处分。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转让、互换、出资或者赠与的,该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处分。这就是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中的“房随地走”“地随房走”原则。
4)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前,因公共利益需要提前收回该土地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对该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给予补偿,并退还相应的出让金。
2、房屋所有权特点
1)房屋所有权的客体是具有一定结构、可供利用的房屋,而不是单指组成房屋的材料。未形成房屋或已拆毁的房屋的材料,不能成其为房屋所有权的客体。
2)房屋所有权与其所依附的土地的使用权的分离。房屋的所有权发生变更,土地的使用权也随之发生变更,反之亦然。
3)国家所有的房屋广泛实行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国家享有所有权、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享有使用权。
4)房屋所有权可以转让,但受到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制约。由于房屋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不可分离,因而,凡不可转让使用权的土地上的房屋,其所有权不能转让;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会导致土地上房屋的转让的无效。
5)房屋所有权的设立与移转,需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和变更登记手续。不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或变更登记手续,不发生确定房屋所有权或移转房屋所有权的效力。
Ⅹ 建设用地使用合同应该包括哪些条款
根据《物权法来》第一百三十八自条的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名称和住所;
(二)土地界址、面积等;
(三)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占用的空间;
(四)土地用途;
(五)使用期限;
(六)出让金等费用及其支付方式;
(七)解决争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