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是每年的4月23日。
世界读书日 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
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2. 世界读书日的来历是怎样的
01 1995年,西班牙第一个提出世界读书日,灵感源于一个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于是将圣乔治死去的日子4月23日,作为“圣乔治日”。另外,4月23日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5年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的全称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叫世界图书日,设立于1995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世界读书日的主旨是:“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那么,世界读书日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会选择4月23日作为世界读书日?4月22日或者4月24日不行吗?
世界读书日来源于一个骑士屠龙的悲壮故事。
在1700多年前的罗马帝国时代,有一个叫圣乔治的巴勒斯坦人,生于260年。他长大后加入了罗马军队,因为骁勇善战,屡立战功,成为一名罗马骑兵军官。
当时,欧洲有一个城堡,城堡堡主的女儿长得非常美丽,引来了恶龙的垂涎。恶龙威胁堡主,要他把女儿献给自己。圣乔治闻讯后,跨上战马,带着长枪前往城堡拯救堡主的女儿。到了城堡,圣乔治与恶龙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搏斗,最后,凭借自己的勇敢和指挥,杀死了这条祸害当地老百姓的恶龙,解救了堡主的女儿。恶龙流出的血在地上形成了一个十字形。
堡主的女儿为了表示感谢之情,送了圣乔治一本书。从此,书籍就成了胆识和力量的象征。
不过,圣乔治由于跟恶龙搏斗时耗费了所有的精力,筋疲力尽而亡,年仅43岁。这一年,是303年。
圣乔治死后700年,成了英格兰的守护圣人。
那是***第三次东征(1189—1192年)的事情了。英格兰国王理查一世成为***第三次东征的统帅。理查一世因勇猛善战而号称“狮心王理查”。他当了10年国王,期间不关心处理政务,而是将全部心思花在征战上。期间,理查一世在当年圣乔治屠龙附近的地方,与拥有优势兵力的敌人作战,在极度不利的情况下,终于扭转战局,击败了敌人,取得了胜利。
理查一世认为,这是圣乔治的神灵在保护英格兰,便将圣乔治封为英格兰的守护圣人,并将圣乔治死去的日子4月23日,作为“圣乔治日”。每到这一天,全国宣布放假,人们要向爱人送一支玫瑰,向孩子送一本书。
1277年,英格兰根据圣乔治屠龙时龙血的形状,设计出一款白底红十字的“圣乔治旗”,这就是后来的英格兰国旗。
圣乔治的故事,不但成为英格兰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还在德国、格鲁吉亚、保加利亚、葡萄牙以及加泰罗尼亚等受英格兰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流传。在15世纪之前,圣乔治日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日,与圣诞节享受一样的待遇。只不过,后来圣乔治日逐渐被人们淡忘。
1995年,西班牙第一个提出世界读书日,并建议将世界读书日设在圣乔治日,即4月23日。为什么是西班牙第一个提出呢?这是因为,西班牙有一个地区叫加泰罗尼亚,加泰罗尼亚一直在坚持圣乔治日……
有意思的是,4月23日不但是圣乔治日,还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去世、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去世(出生)、中国思想家朱熹逝世的纪念日,以及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
由此看来,世界读书日设在4月23日是名副其实。
3. 世界读书日提示语
庄子是寂寞的,在恍惚的睡梦中,在争名夺利的世人中,他无奈化蝶;但他却在寂寞中找到了人生真实的价值,为尔虞我诈的人们求得一方心灵的净土。
屈原是寂寞的,在混乱的昏愚中,在鱼龙混杂的臣民里,他放声恸哭;但他却在寂寞中写出国家根本的病症,给后世子孙馈赠了一腔炽热的忠心。
史铁生是迷惘的,在那曲折的长路里,在病患的残疾的身体里艰难摸索攀爬,但他却在迷惘中找到了仍然健康的灵魂,为天下的残疾人铺开了一条通往心灵的道路。
4. 我们常把4月23日的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简称为世界读书日你认为这样的简称好吗
把4月23日的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简称为世界读书日,你认为这样的简称好吗?我认为很好的,很好。
5. 【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材料一:4 月23 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图书和版权日”,也就是
(1)对个人来讲,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育是侮个人生活的准备。它通过向个人传递文化帮助人超越一己之见去掌握前人的经验,分享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财富,淡得独立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它又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奥定走向未来的迷础。总之,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 (2)①不能。②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认真履行遇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3)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成才目标,做合格公民;自觉承担责任,与社会共发展等。 |
6. 世界读书日发言稿怎么写
结尾参考选段:
1、读书,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应该坚持的事情,昨天的读书使我们走到了今天的成就,今天的读书是为了更好的未来,明天,你愿意和我一起读书么?
2、据说,很小的时候,犹太人的父母就会将蜂蜜涂抹在《圣经》上,让他们的孩子蘸着口水来翻阅,父母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告诉孩子们——书是甜的。现在也让我们一起来品尝书带来的甜蜜吧!
3、同学们,读书吧,多读书。读一页书,它也许就改变了你的心情;读一本书,它也许就改变了你的观点;读一摞书,它也许就改变了思想;读一堆书,它也许就改变了你的人生。
同学们,读书吧,多读好书。它绝对,肯定、必定、一定会成就你一个亮丽的人生!
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100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
7. 世界读书日的意义
“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译“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95年,国际出版商协会在第二十五届全球大会上提出“世界图书日”的设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来,俄罗斯认为,“世界图书日”还应当增加版权的概念。于是,1995年10月25日——11月16日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次大会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定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这一天也是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可使人们积极读书。
8. 世界读书日发言稿
每一天都成为读书日
----------在世界读书日的讲话
新晃一中 杨永旭
(2008年上期第九周)
各位老师、同学们!
本周星期三,也就是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1616年的这一天,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相继去世,为了纪念这两位伟大的作家,为了倡导全民阅读,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让读书成为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4月23日宣布为世界读书日。今年的4月23日是第14个世界读书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的阅读史几乎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书是人类精神财富的载体,人类的点滴进步和成果都在书籍里记录,传承并发扬光大。“世界读书日”只有一天,但它的意义在于使每一天都成为“读书日”。对个人而言,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也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语言是最重要的载体和方式),一个人思维的发展、心智的成熟和情感的成长都离不开以阅读为核心手段的语言活动,这是电视和网络等其他媒介永远无法取代的,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一个不读书的人,哪怕只有二十岁,他已经老了,读书让我们富有思想,让我们成为精神贵族!
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故事,一个人离开家乡多年后回来发生很大变化,让人刮目相看,他不是遇到奇人,就是遇到奇书。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这样的主人翁是经常出现的,《碧血剑》里的袁承志、《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无不是遇到奇书,学得奇功,改变了自身命运,或平息江湖的血雨腥风,或做了盟主独步武林。从小的方面说,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犹太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但它历经千年浩劫而不灭,并且犹太人的世界观构成了西方文明的基础,并培养出了成千上万的世界级大师,如耶稣、马克思、弗洛伊德、爱因斯坦、斯宾诺莎等一代的思想大师和科学家以及大量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这与犹太民族重视教育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犹太家庭很注重孩子的启蒙教育(他们认为,人要么不生孩子,要么就应把他们哺育成人,完成教育)。为了让孩子多接触书、喜欢书,父母就给买来的儿童读物涂上蜂蜜,大家知道小孩拿到东西都喜欢往嘴里塞,尝到甜头,就会爱不释手,久而久之就养成看书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看过的翻旧、翻烂的图书,父亲会带着孩子在房子附近挖个坑很庄重的把书埋起来。2004年,搜狐网有个统计,犹太民族是世界上平均每人每年读书最多的民族,为44本,而我国每人每年平均阅读的图书为0.46本,仅相当于犹太人的1/100,在我国一本图书发行10—20万册就会上畅销书排列榜,在西方,一本图书发行量例100—200万册乃至上千万册,两相对比,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别人的科技比我们先进,电脑比我们更普及,而且普及得更早),这也许就是我们这个拥有4千多文明的古国,新的社会制度也建立了60年,但仍然没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本学期,我们学校提出了打造书香校园的工作目标,大力倡导校园读书活动。目前,学校开设了可容纳240人的学生阅览室,30人的教师阅览室,订阅了134种刊物,37种报纸,配备了近10万册图书。但这些仅仅是一种物质存在,要体现它的价值,使之真正成为学校的精神领地,成为我们师生的精神食粮,还需要我们多去坐坐,多去翻翻,多与它们亲近。我想,一所学校有没有前途,有没有后劲,不在于眼前的排名和分数高低,而很大程度上要看学校师生读书气氛,看是否养成了读书习惯。今天,我们教育所遭遇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于一个问题,就是阅读问题,目前素质教育、道德教育有所面临的种种困惑,我感觉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
从数字统计看,办借书证的同学有40%,图书借阅率还比较高,但阅览室上座率不高,从老师的值班日记看,周四的阅读课人较多是被老师逼着去的,在周六、周日自己支配的时间里,去的同学就不多了,少的十多人,多的也就四十来人。同学们,少年读书是我们生命成长的必需,别的东西上瘾,可能是一种祸害,唯有读书上瘾是一种幸福,读书要耐得住寂寞,来不得半点浮躁,看电视是很热闹的事,但读书却要静下心来,看电视和读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看电视容不得思考,一思考就错过了镜头,剧情就断了,而读书必须思考,不思考你就读不下去。在电视面前,大学教授与农民工的水平是一样的,在书面前就显示出巨大差别,读懂不同档次的书,就需要不同的思想见解,不同的文化底蕴。另外,读书要有选择,不是任何阅读都是有益的,正如鲜花也有丑陋的,如婴粟,希望大家要少看一些诸如“风流修行路”、“天使亲魔鬼”之类的垃圾读物,要走进经典,与大师为伍,越是好书,信息量越大,字里行间压缩着作者丰富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我们能从中获得许多不曾知道的理性和感情信息,多读书不仅能改变人的知识结构,还能改变人的内涵,改变人的风貌和精神世界,古人说过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言语无味。
腹有读书气自华。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让我们智慧成长,读书让我们情感丰润,读书让我们的友谊之树常青。“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愿每一位咀嚼着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的朋友们,热爱读书,高效读书,快乐读书,在读书中积淀,在读书中成长,不断创新自我,真正为我们的幸福成长奠基。
(编辑:林臆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