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版权公约》保护期限为作者有生之年及其死后25年。我国的是50年。(知识产权主要指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 。
《世界版权公约》
第一条 缔约各国承允对文学、科学、艺术作品——包括文字、音乐、戏剧和电影作品,以及绘画、雕刻和雕塑——的作者及其他版权所有者的权利,提供充分有效的保护。
第二条
(一)任何缔约国国民出版的作品及在该国首先出版的作品,在其他各缔约国中,均享有其他缔约国给予其本国国民在本国首先出版之作品的同等保护,以及本公约特许的保护。
(二)任何缔约国国民未出版的作品,在其他各缔约国中,享有该其他缔约国给予其国民未出版之作品的同等保护,以及本公约特许的保护。
(三)为实施本公约,任何缔约国可依本国法律将定居该国的任何人视为本国国民。
第三条
(一)任何缔约国依其国内法要求履行手续——如缴送样本、注册登记、刊登启事、办理公证文件、偿付费用或在该国国内制作出版等——作为版权保护的条件者,对于根据本公约加以保护并在该国领土以外首次出版而其作者又非本国国民的一切作品,应视为符合上述要求,只要经作者或版权所有者授权出版的作品的所有各册,自首次出版之日起,标有?的符号,并注明版权所有者之姓名、首次出版年份等,其标注的方式和位置应使人注意到版权的要求。
(二)本条第(一)款的规定,不得妨碍任何缔约国在本国初版的作品或其国民于任何地方出版的作品为取得和享有版权而提出的履行手续或其他条件的要求。
(三)本条第(一)款的规定,不得妨碍任何缔约国做出如下的规定:凡要求司法救助者,必须在起诉时履行程序性要求,诸如起诉人须通过本国辩护人出庭,或由起诉人将争讼的作品送交法院或行政当局,或兼送两处;但未能履行上述程序性要求,不应影响版权的效力,而且如对要求给予版权保护的所在地国家的国民不作这种要求,也不应将这种要求强加于另一缔约国的国民。
(四)缔约各国应有法律措施保护其他各缔约国国民尚未出版的作品,而无须履行手续。
(五)如果某缔约国准许有一个以上的版权保护期限,而第一个期限比第四条中规定的最短期限之一更长,则对于第二个或其后的版权期限,不应要求该国执行本条第(一)款的规定。
第四条
(一)根据第二条和本条规定,某作品的版权保护期限,应由该作品要求给予版权保护所在地的缔约国的法律来规定。
(二)甲、受本公约保护的作品,其保护期限不得少于作者有生之年及其死后的二十五年。但是,如果任何缔约国在本公约对该国生效之日,已将某些种类作品的保护期限规定为自该作品首次出版以后的某一段时间,则该缔约国有权保持其规定,并可将这些规定扩大应用于其它种类的作品。对所有这些种类的作品,其版权保护期限自首次出版之日起,不得少于二十五年。
乙、任何缔约国如在本公约对该国生效之日尚未根据作者有生之年确定保护期限,则有权根据情况,从作品首次出版之日或从出版前的登记之日起计算版权保护期,只要根据情况从作品首次出版之日或出版前的登记之日算起,版权保护期限不少于二十五年。
丙、如果某缔约国的法律准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续保护期限,则第一个保护期限不得短于本款甲、乙两项所规定的最短期限之一。
⑵ 第一个世界性的著作权国际公约是
您好,是《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内,简称《伯尔尼公约》.是关于著作权保护的国际条约,容1886年9月9日制定于瑞士伯尔尼。截至2017年8月3日,随着库克群岛的即将要加入,成为该公约新缔约国,该公约缔约方总数达到174个国家,1992年10月15日中国成为该公约成员国。
其基本原则包括:
国民待遇原则
联盟任何一成员国公民的作者,或者在任何一成员国首次发表其作品的作者,其作品在其他成员国应受到保护,此种保护应与各国给予本国国民的作品的保护相同。
自动保护原则
指作者在成员国中享受和行使《伯尔尼公约》规定的权利不需要履行任何手续。
独立保护原则
根据《伯尔尼公约》第5条第2款规定,各国依据本国法律对外国作品予以保护,不受作品来源国版权保护的影响。
最低保护限度原则
虽然公约中并没有设定“本公约的规定为最低保护”的规定。但是最低保护限度作为公约的基本原则在一些条款中体现出来。根据这一原则,伯尔尼公约要求各成员国对著作权的保护必须达到公约规定的最低标准,即公约特别规定的作者所享有的各项权利。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⑶ 世界图书和版权日是哪天
4.23
世界图书和版权日始于1995年,目的是推动阅读和写作,宣扬跟阅读关系密切的版权意识.4月23日对于世界文学领域是一个具有象征性的日子,因为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和加尔西拉索·德·拉·维加都在1616 年的这一天去世.此外,4月23日也是另一些著名作家出生或去世的日子,如莫里斯·德律恩、拉克斯内斯、佛拉吉米尔·纳博科夫、约瑟·普拉和曼努埃尔·梅希亚·巴列霍.很自然地,1995年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选择这一天,向全世界的书籍和作者表示敬意;鼓励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去发现阅读的快乐,并再度对那些为促进人类的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无以替代的贡献的人表示尊敬.199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次大会通过决议,宣布每年 4月23日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 更多内容... [来源网站:www.heci.net贺词网!]
参考资料:http://www.heci.net/view.asp?id=4011
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图书和版权日”,又称“世界读书日”。
“世界图书和版权日”始于1995年,目的是推动阅读和写作,宣扬跟阅读关系密切的版权意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蒲幌一郎曾为此公开撰文,称图书和版权作为人之创造精神的重要推动力,“在争取和平的斗争中发挥着突出作用”。
在过去几年中,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此项活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协助下,广泛联络出版界与传媒业,举办各类阅读活动,成效显著。
美英两国曾分别将1997和1998年定为本国的“阅读年”,日本也于2000年举办主题为“儿童阅读年”的全年活动。布什总统上台后,拨款50亿美元改进教育,推广“无落后儿童”(No Child Left Behind)运动,以在5年内提升所有学童的基本阅读能力。
4月23日,对于世界文学领域是一个具有象征性的日子,因为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和加尔西拉索?德?拉?维加都在1616年的这一天去世。此外,4月23日也是另一些著名作家出生或去世的日子,如莫里斯?德律恩、拉克斯内斯、佛拉吉米尔?纳博科夫、约瑟?普拉和曼努埃尔?梅希亚?巴列霍。
很自然地,1995年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选择这一天,向全世界的书籍和作者表示敬意;鼓励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去发现阅读的快乐,并再度对那些为促进人类的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无以替代的贡献的人表示尊敬。
199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次大会通过决议,宣布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
⑷ 什么是世界版权公约世界版权公约具体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世界版权公约?世界版权公约具体有什么作用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解答一下:世界版权公约具体有什么作用什么是世界版权公约?《世界版权公约》(UniversalCopyrightConvention)1947年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主持准备,1952年在日内瓦缔结,1955年生效。1971年在巴黎修订过一次。公约所定的保护水平,反映在它对成员国国内法的最低要求上。公约由7条实体条文与14条行政条文组成。它的实体条文不像伯尔尼公约规定得那么具体,而是比较笼统。但是,公约不允许参加它的国家作任何保留。该公约保护的作品版权主要包括文学、艺术和学术三个方面。并且根据修正文本第一条设立的政府间委员会,研究有关版权的国际保护与合作。是继《伯尔尼公约》后又一个国际性的著作权公约。1952年9月缔约国在日内瓦签订,1971年7月在巴黎修订。全文共21条及两个附件。世界版权公约具体有什么作用?如果任何成员国依其国内法要求履行手续作为版权保护的条件,那么对于根据本公约加以保护并在该国领土以外首次出版,而其作者又非该国国民的一切作品,只要经作者或版权所有者授权出版的作品的所有复制本上,自首次出版之日起,标有?的符号,并注明版权所有者的姓名、首次出版年份等,而且其标注的方式和位置应使人注意到版权的要求,就应认为符合该国法履行手续的要求,根据本公约给予保护。世界版权公约有哪些经济权利?1、复制权2、公演权3、广播权4、翻译权注意:1、为了与美国等一些国家不保护精神权利的国内法规定相适应,世界版权公约也没有要求成员国保护作者的精神权利。
⑸ 世界知识产权日的相关知识
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科学技术方面或文化艺术方面,对创造性的劳动所完成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知识产权包括工业产权和版权(在我国称为著作权)两部分。工业产权包括专利、商标、服务标志、厂商名称、原产地名称、制止不正当竞争等。版权是法律上规定的某一单位或个人对某项著作享有印刷出版和销售的权利,任何人要复制、翻译、改编或演出等均需要得到版权所有人的许可,否则就是对他人权利的侵权行为。知识产权的实质是把人类的智力成果作为财产来看待。
商标权是指商标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专有权。商标是用以区别商品和服务不同来源的商业性标志,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我国商标权的获得必须履行商标注册程序,而且实行申请在先原则。
著作权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作品的原创作者,依法对其作品所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
专利权与专利保护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发明创造被授予专利权后,专利权人对该项发明创造拥有独占权,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和进口其专利产品。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专利保护采取司法和行政执法“两条途径、平行运作、司法保障”的保护模式。各地区行政保护采取巡回执法和联合执法的专利执法形式,集中力量,重点对群体侵权、反复侵权等严重扰乱专利法治环境的现象加大打击力度。
⑹ 3. 《世界版权公约》规定的版权保护期是( )
A. 不少于作者有生之年及其死后的25年
⑺ 世界知识产权日是哪天
4.26
⑻ 世界各主要国家的著作权保护期限是多少
世界各主要国家的著作权保护期限一般是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25年或作品首次发表之后25年,中国为作者有生之年及死亡后50年。
《世界版权公约》是1947年由联合国教育、世界版权公约科学及文化组织主持准备,1952年在日内瓦缔结,1955年生效。1971年在巴黎修订过一次。中国于1992年7月30日递交了加入《世界版权公约》的官方文件,同年10月30日对中国生效。
该条约提出对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给予充分有效的保护,各缔约国自行决定保护范围;对作品的保护期限定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25年或作品首次发表之后25年;要求在出版的作品上有一定版权标记。该公约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管理,成员国不必缴纳会费。但是,该公约未明示保护作者的身份权,不具有追溯力,且不允许缔约国对某些条款予以保留。
著作权保护期限是指著作权受法律保护的时间界限。在著作权的期限内,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著作权期限届满,著作权丧失,作品进入公有领域。这也是著作权作为知识产权具有时间性这一法律特征的体现。
作者为公民的期限,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及死亡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作者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期限,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著作权法不再保护。
特殊作品的期限,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j摄影作品,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著作权法不再保护。
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以其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作品首次发表后50年。这里的作者“身份不明”,多指作品因以假名、笔名、化名或者未署名发表,难以确定作者确定身份的情况。如在50年内确定了作者,则其著作权的保护期按所述之规定。
⑼ 世界版权日的来历是什么
世界图书和版权日始于1995年,目的是推动阅读和写作,宣扬跟阅读关系密切的版权意识。4月23日对于世界文学领域是一个具有象征性的日子,因为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和加尔西拉索·德·拉·维加都在1616年的这一天去世。此外,4月23日也是另一些著名作家出生或去世的日子,如莫里斯·德律恩、拉克斯内斯、佛拉吉米尔·纳博科夫、约瑟·普拉和曼努埃尔·梅希亚·巴列霍。很自然地,1995年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选择这一天,向全世界的书籍和作者表示敬意;鼓励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去发现阅读的快乐,并再度对那些为促进人类的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无以替代的贡献的人表示尊敬。199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次大会通过决议,宣布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
庆祝“世界图书日”源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那里每年4月23日圣乔治日这天,人们都走上街头欢庆、游行,大街小巷布满书摊和玫瑰摊,售出的每一本书都附赠一支芬芳的玫瑰。书香、花香,读书带给人们的联想是芬芳的、美好的。4月23日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象征日,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维加等三位世界著名文学大师都于1616年的这一天逝世。此外,许多著名作家包括莫里斯·德吕翁、弗拉基米尔·纳博和曼努埃尔·梅希亚·瓦列霍等也都是在这一日出生或辞世。 正因为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5年11月15日,在巴黎举行的第28届大会第22次全会上确定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旨在鼓励每一个人尤其是年轻人发现读书的乐趣,并以此作为对那些推动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的人们所做出的伟大贡献表示感谢和尊重。
自1995年以来,在80多个国家中已有千百万人每年都参加“世界图书和版权日”的庆祝活动。去年4月23日,我国在北京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图书和版权日”庆祝活动。为了大力宣传“世界图书和版权日”,促进群众性读书活动的开展,繁荣图书市场,繁荣我国科学文化,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今年,“世界图书和版权日”庆祝活动由北京扩大到各省、市、自治区首府所在城市。
为号召世界各国鼓励读书、写书、出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在“世界读书日”的框架下发起了“世界图书首都计划 ”,并宣布西班牙的马德里为2001年度的“世界图书首都”。此后,每年都有一座城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授予“世界图书首都”的称号。“2008年世界图书首都”是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
⑽ 世界第一个著作权的国际公约是什么
您好,是《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简称《伯尔尼公约》.是关于著作权保护的国际专条约,1886年9月9日制属定于瑞士伯尔尼。截至2017年8月3日,随着库克群岛的即将要加入,成为该公约新缔约国,该公约缔约方总数达到174个国家,1992年10月15日中国成为该公约成员国。
其基本原则包括:
国民待遇原则
联盟任何一成员国公民的作者,或者在任何一成员国首次发表其作品的作者,其作品在其他成员国应受到保护,此种保护应与各国给予本国国民的作品的保护相同。
自动保护原则
指作者在成员国中享受和行使《伯尔尼公约》规定的权利不需要履行任何手续。
独立保护原则
根据《伯尔尼公约》第5条第2款规定,各国依据本国法律对外国作品予以保护,不受作品来源国版权保护的影响。
最低保护限度原则
虽然公约中并没有设定“本公约的规定为最低保护”的规定。但是最低保护限度作为公约的基本原则在一些条款中体现出来。根据这一原则,伯尔尼公约要求各成员国对著作权的保护必须达到公约规定的最低标准,即公约特别规定的作者所享有的各项权利。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