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钢琴协奏曲:黄河
去上网找殷承宗的。市面上也有卖盘的。
我觉得还是那个年代的录音录像听起来有感觉。
去verycd下一套!有
Ⅱ 钢琴协奏曲黄河
“黄河”钢琴协奏曲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救亡歌曲《黄河大合唱》,1969年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石叔诚和许斐星六人改编为协奏曲;这部钢琴协奏曲在创作中运用了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在曲式结构上又融了入船夫号子等中国民间传统音乐元素,不仅在当时的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还因为其史诗的结构、华丽的技巧、丰富的层次和壮阔的意境,成为世界音乐史上最为著名的一首中国协奏曲。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引子一开始,小号与小提琴便以磅礴的气势奏出号子似的动机,木管乐快速的半音阶上行和下行,刻画了船工们同惊涛骇浪殊死搏斗的情景,这时乐队出现了“划哟,冲上前!”的音乐语言。由钢琴急骤的琶音掀起巨浪,引出了坚定有力的船工号子,表现了船工们万众一心同狂风巨浪顽强拼搏,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推出了钢琴的华彩乐段,描绘黄河激流汹涌澎湃,船工们冲过了激流险滩。这时,出现了一段悠扬抒情的旋律,仿佛艰难险阻的斗争中见到了胜利的曙光,音乐更加充满自信。最后,在钢琴有力的刮奏中,音乐再现了激烈的主题音调,全曲回到船工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紧张情景之中。
第二乐章《黄河颂》
深邃的大提琴奏出缓慢庄严的旋律,引出独奏钢琴的反复呈述,这是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追溯:在黄河两岸住着善良勤劳的民族,千百年来他们在这块富饶土地辛勤地劳动、生活、斗争。钢琴铿锵有力的和弦奏出了乐曲雄伟的结束部分,铜管奏出的义勇军进行曲动机,象征着觉醒的中华民族已屹立在世界东方。
第三乐章《黄河愤》
清脆的竹笛声吹出了陕北高原质朴宽阔的引子旋律,独奏钢琴模仿古筝,轻快的奏出民族风格的主题。在乐队明亮宽广的发展后,钢琴深沉压抑的和弦与铜管乐的阻塞音表现了敌寇对祖国河山的践踏,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遭受深重苦难。在苦难音调的进行,音乐中同时酝酿着反抗斗争的音乐情绪,随着音乐情绪的不断高涨,独奏钢琴激动地奏出象征民族悲愤的雄伟音调。最后乐队以辉煌的气势再现民族风格的主题音调,这是黄河滚滚的怒涛,这是中华民族满腔的悲愤。
第四乐章《保卫黄河》
引子是铜管乐奏出的号召似的战斗性旋律主题。音调中揉进的《东方红》动机象征毛主席党中央发出的战斗号召。
钢琴的华彩乐句后,出现了《保卫黄河》的旋律主题。这是一段斗志昂扬的进行曲,表现了中华民族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献身精神。随着乐曲主题的不断发展,音乐展开了一幅幅抗战的壮烈画面。战马驰骋,硝烟弥漫,抗日军民英勇杀敌。音乐情绪此起彼伏,当《东方红》主题出现时整个乐曲达到最高潮。这是在讴歌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在乐曲结束前,乐曲巧妙的把《保卫黄河》、《东方红》和《国际歌》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有机联系,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才能赢得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
Ⅲ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谁作曲的
钢琴协奏曲的前身是伟大的人民作曲家冼星海先生作的《黄河大合唱》
文革的时候由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四人改编成钢琴协奏曲,但是由于毛爷爷的原因,在第四乐章加入了《东方红》这无疑是对艺术的糟蹋!然后有因有人说革命要推向世界,于是又强行加入了《国际歌》(汗!!!佩服毛爷爷的艺术修养)
现在有新版的石书诚改编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已经吧那两段让人讨厌的删掉了。不过现在网上提供下载的都是老版的,就是还有那两段的
Ⅳ 《黄河钢琴协奏曲》 原创及改编
由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发展而来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著名篇章,著名钢琴家孔祥东、许忠和殷朝宗等都将《黄河》演绎至化境。而现在市面上的钢琴协奏曲《黄河》由殷承宗等主持改编创作而成,殷承宗在1970年成功进行了首演,此后这首乐曲成为中国音乐史上不朽的乐章,无数的音乐家弹奏它,它也感染了无数的心灵。
殷承宗的《黄河》钢琴协奏曲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序曲。 以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组曲中的《黄河船夫曲》为基本旋律,吸取黄河两岸劳动歌曲尤其是黄河船夫号子作为音乐素材,描写了船夫们与风浪搏战的动人场面和黄河两岸劳作人们的乐观情绪。钢琴与乐队以丰富的音响效果造成磅礴的气势,展现了一幅黄河船夫搏击风浪的壮丽画面。 第二乐章:黄河颂。 这是一首表现以黄河文化源远流长,象征着中华儿女的母亲河的热情颂歌,充满宏伟、豪放和深沉的激情。由大提琴奏出的主题作引子,壮阔而热情,内在而深切。这一主题由钢琴深情地奏出,它敍述了黄河的源远流长,曲折宛转,继而又奔腾起伏,恢弘博大,展现出一幅黄河与中原大地的河山美景。全曲在赞美诗的高潮中结束。 第三乐章:黄河愤。 以原大合唱中的《黄水谣》与《黄河怨》作素材发展创作而成。《黄水谣》叙述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黄河怨》以悲惨缠绵的音调,唱出了被压廹,被污辱的伦陷区妇女的痛苦哀怨。这两段音乐素材通过协奏曲在《黄河愤》中得到了新的展示,以长笛吹奏出明快的引子带出钢琴欢畅的乐段。朴素动人的曲调,描写了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倾诉着人们在美丽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的景象。当日军入侵,钢琴奏出深沉的和弦及伤感的旋律,继而是充满激愤的乐音,乐队强烈的呼应,这是对敌寇的残暴发出的强烈的控诉。从愤恨的高潮转入深沉的思考,在带有无限伤痛的和弦中渐渐转入下一乐章。 第四乐章:保卫黄河。 铜管乐奏出短促庄严的引子,带出钢琴的华彩乐段,铜管乐发出警号。钢琴奏出《保卫黄河》的主题曲调,各种乐器分别配合钢琴反复予以变奏、轮变,造成了此起彼伏,层层高涨激越之势,犹如咆哮的黄河,后浪推前浪;犹如觉醒的民众,万众一心,端起了土枪举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全中国。在声势不断加强之中,乐曲一次次推向高潮,营造出了一个气势恢弘音乐场面,预示着在辽阔的黄河两岸乃至整个中华大地上,这场民族保卫祖国的抗战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全曲在揉进《东方红》的主旋律声中结束
Ⅳ 原创钢琴曲的版权是怎么划分的
这件事来情分几个环节:
1、如果你自的一首钢琴曲的原始作者,那么你创作出来这首钢琴曲之后,你拥有这首作品所有的原始权利。
2、如果有人看中了你的这首作品,想买断其所有或是部分权利,而你又愿意出让,这就属于《著作权法》中所说的著作权转让,即你把这首钢琴曲的著作权转让了,而你本人还保留署名权。
3、如果有人看中了你的这首作品,想买这首钢琴曲的使用权,而你又愿意出让,这就属于《著作权法》中所说的著作权许可使用,即你许可他人使用这首钢琴曲,但是你本人还保留其著作权。
4、第2种情况和第3种情况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买断了作品的权利,著作权发生转让,后者没有买断作品的权利,仅仅是许可使用,这就涉及你许可对方在什么领域、什么业务范围、什么时间段使用的问题了。总之,两种情况,你都应该获利著作权给你带来的相关收益。
Ⅵ 钢琴协奏曲《黄河》原装版本是哪个版本
殷承忠奏响钢琴协奏曲《黄河》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7月10日09:01 东方网-劳动报
本报讯(记者兰迪)今年是音乐史诗《黄河大合唱》创作者、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诞辰100周年,旅美著名钢琴家殷承宗近日回到祖国,将于7月22日晚登台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与上海交响乐团联合演出钢琴协奏曲《黄河》。
钢琴协奏曲《黄河》1969年改编自《黄合大合唱》,殷承宗是改编(执笔)之一,并是该协奏曲的钢琴独奏者。当年为了写出黄河之魂,殷承宗专门去黄河边上感受黄河之魅力
。第一乐章表现的是壶口黄河千丈瀑布的奇观,第二乐章写了黄河的九曲连环,他曾爬上高处俯瞰黄河一泻千里汹涌澎湃。为写黄河船夫曲,殷承忠还曾当过船夫,亲聆船夫讲述抗战故事。《黄河》协奏曲在1970年正式上演,其中钢琴部分主要就是由殷承宗编写的。
《黄河》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原版黄河颂版,另一个是人们熟悉的东方红版。据殷承宗介绍,最初演奏的是“黄河颂”版,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时,一位工人师傅来信提议,应该把《国际歌》的主题加入其中,大家认为意见很好,于是就着手再创作。“记得在最后阶段,我三天没有出过房间,一日三餐炸酱面。”殷承忠以其《黄河》钢琴协奏曲而家喻户晓,移居美国后,又以这部钢琴协奏曲而傲立在世界乐坛上。此次他要在祖国再次演奏《黄河》钢琴协奏曲,以此庆贺自己艺术生涯55周年。(来源:劳动报)
到了1969年初夏,《黄河》协奏曲完成了第一稿。试奏时,请来了李德伦、严良昆(《黄河大合唱》的权威指挥家)、杜鸣心和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各声部长共十余人。由殷承宗担任钢琴独奏,储望华担任第二钢琴(即乐队部分)协奏。从1969年8月到12月,在完成了酝酿方案、体验生活、群众集体讨论以及对第一稿修正的认同之后,进入了整体运作的第二阶段,即创作执笔阶段。《黄河》钢琴协奏曲,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四人负责执笔,日夜奋战。
《黄河》钢琴协奏曲的每一个音符,都可以追溯到它之前的初衷,落笔,定稿。创作室内抽屉、纸篓中数百上千张被废弃的旧稿谱纸……有集体智能的凝聚,更有创作者们的汲取、筛选及提炼的功夫。
和殷承宗的另一部作品《钢琴伴唱红灯记》一样,《钢琴协奏曲黄河》取得了巨大成功,殷承宗在政治上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荣誉,1973年被提升为中央乐团领导,并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殷承宗作为该作品的第一作者、又是演奏者,被戴上了“文革红人”的帽子,被当作“四人帮在中央乐团的代表”受到了政治审查,甚至10个月没有人身自由,整天写交待材料,后来整整写了三麻袋的交待材料,作品被禁演,钢琴不准摸,直到83年,才结束审查,但仍然不准演出。无奈之下,殷承宗只好带着他的《黄河协奏曲》谱 离开了中国,到美国定居。 1983年9月28日,殷承宗以该曲为保留曲目在全美最著名的音乐殿堂――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了首次独奏音乐会,引起巨大的轰动。人们震惊了,音乐专家震惊了,世界著名乐团震惊了——中国竟然还有如此艺术高度的音乐!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这部来自东方的红色中国之音乐作品。
但是也有美方部分人士就《黄河》结尾处的《东方红》和《国际歌》旋律要求中国方面进行修改。殷承宗说,《东方红》是历史的一部分,也是《黄河》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即使在台湾演出也不会删去。在原创者殷承宗的坚持下,《东方红》和《国际歌》的旋律得以保留。此后,在各种音乐会中,《黄河》逐步在欧美西方国家演出,就这样,《黄河》真正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为中国交响乐在世界乐坛上争得了她应有的地位。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内对该作品却正在大力鞭挞,因为是“文革样板”,似乎就应该打入冷宫。八十年代后期,随着《黄河》钢琴协奏曲在国际上的影响日渐扩大,在一些访问演出中,中方不安排这个曲目已经成为一种难以解释的尴尬,在此情况下,根据一些人的授意安排,石叔诚对该作品进行了较大的修改,这主要是针对第四乐章高潮时的《东方红》音调和《国际歌》的旋律。也就是用“石叔诚版”(即第四乐章中之“东方红”版改用“黄河颂”版,后来人们将“东方红版”称为“殷承宗版”,而将“黄河颂版”称为“石叔诚版”。 钢琴协奏曲《黄河》中国中央交响乐团1991年这张唱片是被篡改得最严重的一张“黄河”。钢琴演奏与乐曲改编者石叔诚,是当初中央乐团“黄河”演出时担任“B”角的演员,也可以说除了殷承宗,他是最正统的演绎者了。文革之后,全国各个领域都有对十年的反思,这张唱片就是那种思潮的产物,但它变了形。它令人想起中国著名画家董希文对他的著名历史油画“开国大典”的几次涂改。此风不可长,历史就是历史,艺术就是艺术。(Jimdrp 原创评论)
这样,在国际和国内的演出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黄河》钢琴协奏曲,这种奇怪的现象引起了听众的迷惑及音乐界人士的置疑,当人们在电视上看到这一幕时,无不感到深深的遗憾。
此后,国内在90年代初陆续出现“文革样板戏”复出热,许多人抛开了那些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等问题,而从艺术角度进行欣赏。于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京剧《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剧目不顾来自某些方面的压力,陆续开始了复排上演。尴尬已经形成,文化部对上述现象保持了低调,但音乐界对《黄河》在国际上得到的盛誉已经引起许多人的注目与深思。
1993年在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之际,文化部与中央电视台多次派人与殷承宗联系,恳请他回国参与纪念活动的演出盛典。就这样,殷承宗当年酸楚地带着《黄河》被迫出国,而今却受到贵宾般的礼遇被邀请回国做了几场演出,当时在中央电视台演出听到主持人报幕时,殷承宗再也忍不住地流下激动的泪水。
今天,全世界每年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奏《黄河》钢琴协奏曲,也是全球销量最大的中国革命音乐唱片之一,有人甚至认为,即使100年内,国内也不会有超越《黄河》的经典钢琴曲目了。
Ⅶ 钢琴曲《黄河》是谁编曲
洗星海
Ⅷ 钢琴协奏曲《黄河》的介绍
首先说一下··黄河共八个乐章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歌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
[编辑本段]赏析
全曲采用了进行曲体裁、以短促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使歌曲充满力量的感情,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
这首歌采用了民间打击乐节奏和广东狮子舞音乐旋律为素材,使歌曲显得明快、豪放、音乐形象分外鲜明,并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歌曲齐唱之后的二、三、四部分轮唱,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恰似黄河的波涛滚滚奔流,势不可挡。轮唱时“龙格龙格”的人声伴唱,听来变化无穷,情趣横生,增强了生动、活跃、乐观的气氛。巧妙地隐喻了抗日武装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终于汇成了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它将压倒一切敌人,显示了英雄民族的伟大气魄。轮唱之后的一大段器乐间奏,不仅渲染了气氛,刻画了形象,又为结束段转向高潮作好了铺垫,使结束段更凸显了中国人民誓将侵略者消灭干净的坚强决心。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根据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成。
钢琴协奏曲《黄河》始创于1969年“文化大革命”初期。《保卫黄河》是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第四乐章,采用自由变奏曲式写成。其结构:引子+主题+变奏+变奏Ⅱ+变奏Ⅲ+变奏Ⅳ+变奏Ⅴ+变奏Ⅵ+变奏Ⅶ+插部+变奏Ⅷ(尾声)。
钢琴协奏曲《黄河》在创作中运用了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在曲式结构上又体现了中国传统风格,以标题性组曲的形式写成。今天,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已冲出国门,成为一部在世界范围内音乐会舞台上经常演出的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