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版权和著作权不同,版权是属于出版社的,著作权是属于作者的这句对吗
肯定是不对的,在我国,著作权和版权是同一个概念,版权多为国外的叫法,中国习惯叫著作权,其权利属于都作者,出版社只是根据与作者的协议,享有发行权等部分权益。
❷ 一幅作家已逝的国画,版权是属于作家还是国画的拥有者呢
这是知识产权的问题,版权由作者享有,期限50年,即使是所有者也不得将其整体或主体用作其它商业用途。
❸ 文章投稿后,作者还拥有版权吗
作者仍有版权:
《著作权法》第二条规定:
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国家的作者以及无国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的成员国出版的,或者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的,受本法保护。
因此,作者享有著作权。
《著作权法》第二十条规定
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
第二十一条规定,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❹ 著作权和(作品)版权(或者说作品的使用权)是不是一码事
是一样的。
《著作权法》第五十七条 本法所称的著作权即版权。
著作权包括专发表权属、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作品的使用权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❺ 一般来说,作者如果去世50年,那版权还属于原作者吗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50年,如果作者已经去世了50年,那么版权就属于公有了,不属于原作者了。
一、著作权法保护50年因为著作权法规定可以由其他人来继承,那么作者就可以在生前留下遗嘱,规定自己的配偶或者是自己的儿女来继承这部作品的著作权。为了避免作者去世以后造成著作权的抢夺,可以由作者做一个书面的承诺,交由自己的配偶来继承这部作品的著作权,或者是交由自己的儿女来继承这部作品的著作权。生前留下遗嘱,免得因为这部作品的著作权而产生争执。
❻ 想知道,杂志社、报社、出版社所发表的文章的作者拥有的版权的区别。。
杂志来社和报社给的稿费一自般都是一次性的,与发行量没有关系。至于他们所拥有的版权,一般在作者投稿时都会有版权声明的,这个与出版社与作者合同里规定授权范围的性质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杂志社和报社的版权声明可能更霸王和格式化一点,如果作者不同意,他们就不采用你的文章了,反正投稿的人有大把。出版社一般也是格式合同居多,但是可以根据作者个体的需求做一些调整。我想基本的区别也就是这个了。
❼ 如何理解著作权、作者权、版权概念
著作权是指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著作权法”是大陆法系的概念,其原意为“作者权”(author's right)。与英美法系的版权法相比,大陆法系的著作权法将作品更多的视为作者人格的延伸和精神的反映,并非普通的财产。因此大陆法系的著作权法更为注重保护作者的人身权利。对著作权的转让施加较多限制,对人身权利则一般不允许转让和放弃。有的大陆法系国家甚至不允许著作权转让。同理,对于雇员为了完成雇主交付的工作任务而完成的作品,一般情况下雇员仍然能够原始取得著作权,雇主只能通过合同受让或者被许可使用其中的著作财产权。
“版权”(right)是英美法系的概念。从其英文原词可以看出,版权的最初意思就是“复制权”,是为了阻止他人未经许可复制作品、损害作者经济利益而由法律创设的权利。英美法系国家从未将版权看成所谓的“天赋人权”或“自然权利”,而是将它视作鼓励、刺激创作作品的公共政策的产物。与此相适应,版权的侧重点也在于保护作者的经济权利。作品长期以来被单纯视为作者财产,而与作者的精神、人格关系不大。因此,版权可以像其他有形财产那样自由转让。同时,雇员在受雇期间为了完成雇主交付的任务而创作的作品,也被视为是雇主而非雇员的财产,其版权由雇主享有。有的英美法系国家甚至规定在这种情况下视雇主为作者。
英美法系的“版权”和大陆法系的“作者权”之间存在相同之处。版权和作者权都赋予作者在有限期限内能被转让的垄断权,重点强调复制作品的权利,而且两者能随着技术发展而变化。但是,“版权”和“作者权”之间也存在差异。“版权”强调其经济价值以保护作品,法人是第一权利人,而“作者权”强调其人身性质以保护作者,自然人是第一权利人;版权内容只包括财产权利,作者权内容不仅包括财产权利,还包括人身权利;版权客体范围较宽,既包括具有独创性的文学作品、科学作品、戏剧作品、音乐作品、艺术作品或视听作品,也包括录音制品、广播(电视)节目和由电缆传送的节目,以及印刷版面式样,作者权客体主要是指作品,而录音制品、广播(电视)节目和由电缆传送的节目和印刷版面式样则是邻接权客体;版权主体范围也较宽,除创作者以外,还包括录音制品和电影制作者、广播组织、电缆传送节目企业以及印刷作品出版者,作者权主体是创作者——自然人,而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邻接权主体。
❽ 歌的版权属于作词人还是作曲人
歌曲的版权归作词人+作曲人(即歌曲的创作者)或者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唱片公司)。
音乐作品的创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音乐作品的表演权、复制权、广播权、网络传输权等财产权利和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精神权利。
明星、艺人、个人不得未经过原作同意,在演唱会,电视节目,网络直播,公共场合 等,进行翻唱歌曲,或恶搞、改编原作歌曲,否则会遭到原作公司起诉赔偿巨额侵权费用。
(8)作者是版权拥有者吗扩展阅读
歌曲侵权案例
如果唱片公司或出版社使用他人创作的歌曲,却故意不标明词曲作者姓名的,法院会判决其构成侵权。以刀郎罗林诉广东飞乐影视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飞乐公司“)和贵州文化音像出版社(以下简称”贵州文化音像”)著作权侵权案为例。
原告刀郎诉称,在北京国展家乐福商场销售的名为《刀郎2002年的第一场雪卡拉OK》VCD光盘收录了自己作词作曲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情人》等6首歌曲,但是盘盒封底、歌片及光盘面上均没有署自己的名字,制作该光盘的广东飞乐公司和贵州文化音像出版社也没有向他支付报酬。
2005年5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认定,虽然飞乐公司在播放的画面上标明歌曲词曲作者为“刀郎”,但这只能通过播放才可使人知悉涉案歌曲的词曲作者。
该VCD盘盒封底、歌片及光盘面上均没有标明词曲作者姓名,消费者在购买光盘时,无法只通过光盘的包装了解歌曲的词曲作者。因此,飞乐公司构成对罗林的著作权和作品署名权的侵犯。
❾ 如何证明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我国,作品版权是自动取得,即作品自完成之日起就自动受到著作权法保护,无须履专行申请、登记、属注册、认证等手续。但是,国家为维护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和作品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有助于解决因著作权归属造成的著作权纠纷,并为解决著作权纠纷提供初步证据,又推动建立了作品版权自愿登记制度,鼓励著作权人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愿登记。
如果你的作品是在网络上发表,那么建议到SZDC数字备案中心进行版权登记,因为在网络上发表的作品很容易受到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