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华谊兄弟这个公司大家觉得怎么样
提到华谊兄弟,就会想到他捧红的很多艺人,它就像是一个升级的跳板,跟他签约的艺人大部分都是一路走红。
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于2015年12月14日在东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王忠军。
现在华谊音乐(张靓颖、羽泉、黄征等)被国内一家大的SP公司华友世纪收购,实际上已不属于王中军兄弟集团了。那华谊签约的艺人只有是华谊经纪公司里的艺人(演员)了。目前华谊经纪范冰冰、李冰冰一花旦一青衣当家压寨,其它艺人有左小青、孔镱珊、王岩等等。原来华谊经纪的艺人我知道的有夏雨、肖容生是随王牌经纪人王京花一起跳槽的,还有一些不大清楚。林心如也签约华谊,,和苏有朋一起签的。
华谊兄弟旗下艺人:安以轩 BOBO 陈紫涵 车晓 陈思成 董璇 范文芳 冯远征 胡静 何佳怡 胡可 霍思燕 黄晓明 何啄言 李冰冰 刘孜 刘芸 李玥 李宗翰 李晨 罗海琼 李易祥 刘科 李玲 李琳 李乃文 刘晓虎 林心如 李海涛 马可 任泉 任斯璐 苏有朋 汤嬿 吴佩慈 王斑 王宝强 王岩 徐帆 羽泉 尚雯婕 张靓颖 黄征 李慧珍 张靓颖 许还幻 熊乃瑾 徐若瑄 杨立新 袁文康 张涵予 周迅 赵毅等等...
这些艺人有的已经大红大紫,有的很有潜力,看来华谊兄弟的眼光很独特。
Ⅱ 华谊兄弟回应王忠军被限制高消费,华谊兄弟怎么了
他这次主要是因为一个23万元的执行表没有及时地去履行掉,最后被法院出示限制消费令。这个让人非常的意外,因为23万元对于他来说完全是没有任何压力的,她本人也完全是可以给得起的,再加上华谊公司也确实有实力和能力支付这笔费用,之所以不支付这笔费用,我个人认为很有可能是在把一个态度。这种态度别人认为虽然法院判决了,但是我心中是不服的。虽然想法很好,但是受伤的最后还是自己。违抗法律,最终只会导致自己灰头灰脸。
限制消费令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老赖,而身为老赖虽然看上去与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但在法律层面它是有非常多的限制的,比如说不能乘坐头等舱,也不能选择一等座和商务座。但是我认为这影响最大的就是在子女就读上面,法律规定限制消费人员的子女不能进入高学费的私立学校,很多有钱人都喜欢私立学校,毕竟这些地方他们的师资都是花高价格请过来的,相应的学费也非常高,但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影响了子女的前途,那么将是得不偿失的。
Ⅲ 华谊兄弟惹了谁
华谊兄弟并没有特定的招惹了谁,因为资本的蛋糕就那么大,自然会有争夺。
一方面在过去的时间,华谊兄弟电影业务表现不佳,另一方面,其押注收购的明星公司也未能带来预期的效益,更关键的是,此前华谊兄弟曾靠投资获得的大量收益,已接近清仓。
华谊兄弟给出的解释是:“影视娱乐行业经历震荡,增速低于市场期望,公司影视娱乐板块及互联网娱乐板块收益不及预期,业绩较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今年无论是单片票房还是市场占有率都有明显退步。”
华谊兄弟副董事长、CEO王中磊亦曾在2016年年底给员工的公开信中表示。这一年华谊兄弟参与制作发行的诸如《我不是潘金莲》、《罗曼蒂克消亡史》等共10部影片,只获得了约31亿的国内票房,同比下降了28%。
“华谊兄弟电影业务上都缺乏亮眼表现。”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新金融观察记者,从上映的《摇滚藏獒》,再到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华谊兄弟都曾寄予厚望的多档电影,最终票房都不理想。
不仅如此,与万达就《我不是潘金莲》排片发生恩怨,更是将华谊兄弟自身在院线和发行能力上的弱势暴露。这个事情的特殊意义在于,《我不是潘金莲》是华谊兄弟深度捆绑冯小刚后的第一仗,但依旧打得并不漂亮。
要知道,冯小刚刚成立不久的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在所有者权益为负5500万元的情况下,被华谊兄弟以10.5亿元买下了70%的股权,彼时就已经受到市场质疑。
此外,2016年被寄予厚望的华谊浩瀚和浙江常升影视都未完成对赌协议。前者背后站着是李晨、Angelababy、冯绍峰、杜淳、郑恺、陈赫6位明星股东,成立于2015年10月21日。该公司成立第二天,就被华谊兄弟以7.56亿元天价收购。
后者的实际控制人则是张国立,在2013年9月,成立仅3个月,便被华谊兄弟通过全资子公司以人民币2.52亿元收购70%的股权。华谊兄弟多次尝试“明星资本化”的运作,先用一大笔钱买明星股东手中的股份,然后签订对赌协议。
在华谊兄弟看来,这样既能保证上市公司业绩,又能达到绑定明星的效果。“想的很好,但很明显没那么容易实现。”上述业内人士表示道。
最近华谊兄弟这家娱乐行业内的龙头公司最近频频爆出负面新闻,从这些负面新闻中就能看出华谊公司今年开始走下坡路,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了。
华谊兄弟就被爆出法院强制执行23万的合同款,经过了解观众才知道华谊兄弟是因为和某人之间的工程分包合同导致,当时因为涉及到的金额不大,这家公司很快就出来回复了这件事,表示会好好处理这个事情。
华谊被法院强制执行3个亿。这次金额非常大,看来华谊兄弟并不像大家看到的那样财大气粗,并且从华谊公司的财报也能看出华谊如今的账面情况非常难看,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在公布被执行3个亿之后,华谊兄弟的创始人王中军两兄弟也被限制了高消费,这对于华谊公司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有人说,华谊背后有很多互联网资本,找他们帮忙就行,但是大家可能不了解的是资本市场从来都是残酷的。华谊爆出这么多负面新闻,不仅影响股市,而且投资者也并不看好,资本只会持观望态度。
业务范围
华谊兄弟是国内最早布局互联网娱乐领域的综合性娱乐集团。2010年华谊兄弟入股掌趣科技成为其第二大股东,2012年掌趣科技上市后为华谊带来高额回报;2013年华谊兄弟合并手游领域内市场占有率仅次于腾讯的银汉科技,并结合自身优势娱乐资源助推其手游新作上市推广,
以银汉科技为代表的手游业务已成为华谊兄弟新的业绩增长点。2016年,华谊兄弟入股电竞市场英雄互娱并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至此,华谊兄弟已在游戏行业打通“研发-发行-电竞”的完整链条。
2015年,华谊兄弟旗下控股子公司华谊创星获批挂牌新三板。华谊创星致力于构建以粉丝用户为核心,内容IP为基础的“娱乐+”生态系统,提供连通多屏终端的内容产品及相关服务,
以及线上线下全方位的粉丝经济娱乐服务。其与腾讯手机QQ合作推出的星粉互动产品“星影联盟”,用户已超过1.5亿,并已与400位合作艺人、150部影视作品和150家国内外知名影视娱乐机构达成合作。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华谊兄弟
Ⅳ 华谊兄弟被强制执行3亿,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因为华谊兄弟近几年亏损严重,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偿还债务。
华谊公司资金紧张。根据5月份提交的20年财务数据,华谊兄弟公司已经遭受到了因为2020年疫情的全部冲击,所有影视作品和娱乐周边业务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所以从财务报告来看处于亏损状态,所以很难排除资金非常紧张的可能。
再加上影视剧发展不稳定,投资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甚至可能面临无法收回原有成本的悲惨局面。虽然去年华谊兄弟电影的票房尚可,但从年报来看表现依然不足,急需一个大众化的IP来拯救面临退市风险的公司。
Ⅳ 14亿票房《芳华》的老板华谊兄弟,现在只剩下兄弟了,这是怎么回事
经历重重的曲折后,《芳华》二度出场。好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一部被冯小刚电影导演称作“心愿清单”上最终一部的影片,并没有由于错过国庆档而被观众们忘却,反倒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乘势而上。不论是首映客座率,或是得分、票房都超过当期影片跃居至第一。应对在此情景,心里乐开花的当属发行方兼出品方的华谊兄弟。对于此事,嘉行CEO王中磊表明,《芳华》有希望完成十亿级票房。更关键的是,伴随着播映的推动,为拍摄《芳华》而打造出的“芳华庭院”所意味着地实景拍摄娱乐业将迈入采摘期。
殊不知,向阳的199棵松柏树若能低下头看一眼脚底支撑点他们的草坪,便会发觉,非是全部的景色都能四季如春,小花一直一岁一枯荣。梦终归是要醒的。也许有一天,艺术馆内的梵高名画依然会被取下,再一次注入销售市场。那就是王中军为理想投入的成本——盆友再多,能帮的终归仅仅一程。真真正正的飞升,或是得依靠自己。
Ⅵ 北京华谊兄弟创星娱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北京华谊兄弟创星娱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多屏整合运营及粉丝生态运营。公司致力于构建以粉丝(fans)用户为核心,内容IP为基础的“娱乐+”生态系统,提供连通多屏终端的内容产品及相关服务,以及线上线下全方位的粉丝经济娱乐服务。
法定代表人:王忠磊
成立时间:2012-07-12
注册资本:72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10108015073965
企业类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14号6幢106室
Ⅶ 华谊兄弟2012有哪些电影登记著作权
你好,电影的版权属于制片人,一般电影完成就会申请登记。
Ⅷ 华谊兄弟霸王条款惹怒中小影院到底是怎么回事
华谊兄弟霸王条款惹怒中小影院确有此事,疑似和华谊兄弟的“霸王条款”有关。华谊兄弟要求中小影院先付钱再给片源,此条款让很多的中小影院不能接受。
华谊兄弟此番可是放了大招,若是中小影院想和华谊合作,华谊方面可以获得流动资金大约会上亿。华谊是真的缺线,会有此举也可能是被逼到了紧要的关头。大部分网友称中小影院妥协的可能性会比较大。因为《八佰》的盈利就摆在那里。
Ⅸ 风光不再!华谊兄弟被强制执行3亿元!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根据此前我们在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的消息来看,2021年5月7日,华谊兄弟的董事长王中军以及副董事长王中磊两位兄弟再次成为了被执行人。与之前几十万小打小闹不同的是,此次执行标的金额高达三亿元人民币,执行法院为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案号(2021)京02执679号。
根据工商档案显示,该处罚的华谊兄弟天津公司成立于2016年7月,注册资本1亿人民币,由王中军出资70%、王中磊出资30%共同持股,法人代表为王中军。
Ⅹ 华谊兄弟要求中小影院先交保底费,这合法吗
随着我国疫情的不断减轻,很多电影也都相继的上架,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事情,就是华谊兄弟要求中小影院先交保底费,这么做是合法的吗?在我看来是不合法的,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首先,在电影到电影院播放之后,谁也没有办法去预估票房的多少,而且现在电影相继上架,电影院也都开放,我国电影经济不到复苏,但是如果要求中小影院先交保底费的话,那么很多影院就会为了不交保底费而放弃这个电影的播放,那么就会很影响电影的票房,因为没有办法强制人们去看任何一场电影的,所以交保底费也是不合法的。因为就我们看电影的人来说,如果想去看这个电影,那么自然会去看到,如果对这个电影不感兴趣,即使是影院开始复苏,也不会愿意去看的,这个电影的收视率不会因为影院来决定,而是因为电影的质量来决定。
所以华谊兄弟要求中小影院,先交保底费,这样的做法是不合法的。因为对于中小影院来说,是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