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房使用权可以有限制的转让。
公房是指公有住房,是相对于全部权属于个人的私有住房而言,是指由国家以及企事业单位兴建、销售的住宅,在住宅未出售之前,住宅的产权归国家、单位,国家和单位通过适当收取租金或者无偿的方式提供给职工或者居民使用。
根据《物权法》、《合同法》的规定,公房使用权可以转让,但不得损害产权人的利益。因为使用权人与产权人属于合同关系,使用权人转让使用权,应当征得所有权人同意。
(1)户籍在公房内是否有使用权扩展阅读:
公房的概念:
公房也称公有住房,国有住宅。它是指由国家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投资兴建、销售的住宅,在住宅未出售之前,住宅的产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归国家所有。目前居民租用的公有住房,按房改政策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售公有住房,一类是不可售公有住房。上述两类房均为使用权房。
相关法律规定:
《物权法》
第三十九条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合同法》
第二百二十四条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将租赁物转租给第三人。承租人转租
的,承租人与出租人之间的租赁合同继续有效,第三人对租赁物造成损失的,承租人
应当赔偿损失。
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转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贰』 什么是公房、已购公房、使用权房、不可售公房、单位产权房
公房
公房(公有住房、公产住宅)是指由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投资兴建、销售的住宅。在住宅未出售之前,住宅的产权归国家所有。公有住宅主要由本地政府建设,主要向城市居民出租、出售,由企业建设的住宅,向本企业职工出租、出售。公房的大量存在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住房福利化的结果。在住房货币化改革过程中,公房出售,租金提升已成趋势,但今后国家仍将兴建廉价公房以供城市居民中低收入者租住。公房出售后,产权即归私人所有,即成为所谓“房改房”。
这里所说的公房不包括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军队以及中央在京企事业单位职工已购公有住房。
已购公房
是指本市职和公有住房的承租人或年满18岁以上的同住
成年人工自1994年以来,按照上海市出售公有住房方案购买的公有住
房。除对正、副局级在职干部和校园内、部队营防区域内以及户籍冻
结地区等的已购公房有限制规定外,凡取得房地产权证或房屋所有权
证的,均可上市出售。
使用权房
住户对房屋通过租赁的方式取得房屋的使用权,没有产权,俗称
使用权房。目前使用权房主要有两种,一是租赁公有住房;二是以市场价格
租赁单位和私人的房屋。前一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和企事业
单位向居民和职工提供的带有福利性质的住房,近一、二年出台的差
价换房的有关办法,主要是针对前一种使用权房,即公有住房。后一
种使用权房完全是市场经济下的租赁行为。
不可售公房
是指根据本市现行房改政策还不能出售给承租居民的公有住房,它主要包括旧式里弄、新式里弄、职工住房等厨房、卫生合用的不成套房屋,也包括部分公寓、花园住宅等成套房屋。
单位产权房(或系统产权房)
俗称单产房。是指单位自建或者委托施工单位建设、或者参加联建,又是自己使用的住宅和其他建筑物。这种房屋一般没有通过实行土地使用权出让形式,没有申报商品房计划。
希望我说的对你有帮助!
『叁』 请问售后公房是不是户口里有的人都有产权呢
不一定
户口和房屋产权并无直接必然联系
譬如一个正常家庭内新出生婴幼儿,虽然户口在,但是一般情况下不对房屋由产权
『肆』 户口本上有一个人被法院判决书判决在某公租房屋没有居住使用权那么此人是同住人吗
合同纠纷:合同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应当根据合同约定履行义务、承担违约责任,无法协商的,搜集证据去法院起诉维权。
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 ,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一百零八条“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 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案情复杂或对此有疑问的,建议你电询律师以便详细分析,必要时委托律师介入维权以避免损失
孙某 2009年10月,看过六旬的原告张某找到,向刘仍安主任律师诉说了他现在的苦衷。孙某系张某的外甥女,张某早在80年代初即通过原私房动迁分配了本市余姚路***号公房,张某及妻女一家三口的户口也随即迁入该公房内。90年代初,孙某母亲向原告提出要求将被告户口迁入张某承租的公房内,原告张某考虑到亲属关系,同意将孙某户口迁入,当时孙某年仅15岁,并未来上海居住,仍与其父母居住在杭州。1996年孙某来沪打工,但一直居住在工作单位,也并未实际居住在系争房屋内。现孙某已经在上海结婚生子,并购买了自己的产权房屋,原告要求其将空挂的户口迁出,孙某始终拒绝。现张某想购买公房产权或出售均无法进行,无奈寻求律师的帮助。刘仍安主任律师听了张某的介绍后,耐心为其分析他的实际情况:一是户口迁出问题不能诉讼解决,目前孙某不肯迁出无非是考虑到日后动迁的利益;二是虽然其未实际居住,但户口在公房内,张某欲购买公房转产权或出售使用实践操作中仍存在一定障碍。鉴于以上原因,刘仍安主任律师建议,应该通过诉讼明确其在公房内不享有居住权,同时也确认了其不是同住人的事实,为日后公房转产权扫除障碍。张某从来不知道可以通过诉讼来确认无居住权,听到这样的法律意见,心里十分高兴。故同意的建议,立即起诉,请求法院确认孙某在本市余姚路***号公房内没有居住使用权。庭审中,被告称,被告系享受知青返沪政策迁入户口至系争房屋的,并且也想在房屋内居住,但是被告居住了三个月左右被原告赶出家门,被迫入住单位宿舍的,因此,被告对房屋是享有居住权的。法庭辩论环节,围绕案件焦点,即被告是否为房屋共同居住人、是否享有居住权发表了关键性的辩论意见:一、 被告户籍虽在系争房屋,但并未实际居住满一年。二、 被告现他处有产权房屋,亦不属于居住困难。三、 。。。。。。。综上两点,被告不是系争房屋的共同居住人,对房屋不享有居住权。法院最终采纳了的意见,判决被告在本市余姚路***号公房内没有居住使用权。(因涉及当事人隐私,故使用化名,判决书不便在此公布
未实际居住在公房内,户籍迁入属于帮助性质,不属于同住人,无权要求分割征收收益
原告A诉称,其户籍在上海市东长治路XXX号内,2013年9月该房所在地块列入征收范围,被告B作为安置代表与动迁公司签订补偿协议,并领取了全部货币补偿款。现B始终拒绝安置原告,原告起诉要求被告支付上海市东长治路XXX号房屋征收补偿款42万元。
被告B、C、D辩称,原告在该房屋内只是空挂户口,不符合共同居住人条件。故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
经审理查明,B和E系姐妹关系;A与E系母子关系;B与C系夫妻关系,D系B与C之子。上海市东长治路XXX号房屋系公房,承租人为B,独用租赁部位为二层前统楼、二层阳台、二层亭子间、假三层亭子间、后楼室内阁。2013年9月,该房所在地块列入征收范围,该房内有户籍人口4人,分别为A、B、C、D。该房由B、C、D居住使用。
法院认定:
根据《上海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细则》的规定,共同居住人是指在作出房屋征收决定时,在被征收房屋处具有常住户口,并实际居住生活一年以上(特殊情况除外),且本市无其他住房或者虽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难的人。原告虽然在该房内有户籍,但未在该房实际居住,且该房的来源亦与原告无关,原告对该房并无贡献,再者原告并非被告方的直系亲属,原告户籍迁入该房系属于被告方对于原告帮助性质,而原告户口迁入并未给本次房屋征收带来额外的利益,综上,原告并非该房的共同居住人,原告要求分得该房的征收利益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伍』 关于公有住房的租凭权和使用权的问题!!!急
如果你家的房产属于公租房,你们家就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该房屋由你爷爷承租,承租时有你姑姑等人是事实,因此,当时他们都有使用权无疑。
现在,该房屋已经由你母亲承租,换句话说就是你母亲是唯一的承租人,你两个姑姑在当初没有提出异议(二年内),就视为已经放弃使用权,现在,除非你爷爷的单位不让你母亲承租,否则,你母亲有继续承租的权利,其他的人是无权干涉的。
法院的判决应该是错误的,你们可以上诉或者申诉,
『陆』 使用权房,户口在里面,我能拿回我的居住权吗
抄可以的,既然户口在里面,袭居住权是可以收回。
使用权房是计划经济和住房分配体制下的产物,俗称公房。该房屋的产权属于国家或集体,不过,这项使用权是从所有权分离出来的一项独立的财产权,允许使用权人(公房承租人)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一定方式转让或交换房屋使用权,所获收益扣除应缴税费后归使用权人所有。
『柒』 如何认定公房使用权,公房使用权有哪些形式
一、 如何认定公房使用权
公有住房是指产权属于房管部门所有的直管公房或产权属于单位所有的自管公房。无论哪种形式的公房,传统意义认为产权人对住房的所有权与实际控制权是分离的,其分得住房后,可以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永久地居住使用,但只享有承租、使用和占有权,而不享有交易、出租和处分权。
作为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公有住房使用权,其法律性质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公有住房使用权是一种债权。可从以下两方面予以佐证:从法律规定的权义看,出租人须将房屋交付承租人,保持租赁物符合居住条件,承租人须按期缴纳租金,房屋所有权的变动不影响租赁等。这种公有住房使用权“乃系对于他人之物,得为使用受益之权利,并非如物权之直接支配其标的物之独立的权利,而系从属于租赁权之权能”这种权利更具有债权性质;从不动产租赁的立法看,公有住房使用权的法律属性应属于债权性质,由于“被赋予对抗力而成为近似于物权的权利”因此公有住房使用权似乎呈现出物权化特征,然而,由于公有住房使用权的基础法律关系仍然是一种契约关系,即承租人有交付房屋的请求权,出租人有租金之支付请求权,符合债权的一般特征。故本质上,公有住房使用权为债权。国家作为公有住房的所有权人,授权有关的房管部门将公有住房出租给承租人使用,在国家和承租人之间形成的是一种租赁关系,现行法规如《城市公有房屋管理规定》也认定公有住房使用权是一种租赁债权。
二、 公房使用权有哪些形式
(一)低保福利住房。主要是政府部门对低收入家庭、享受国家最低保障的城市居民所给予的一种社会福利性住房。承租人只需给付象征性房租即可使用该房屋,由此也称之为“廉租房 ”。
(二)单位福利性分房。企事业单位或国家机关根据职工的工龄、职务级别等诸多因素分配给职工一定面积的住房,职工与单位或国家房管部门之间建立房屋租赁关系,房屋所有权归单位所有,职工享有承租使用权。单位福利性分配的房屋包括自管公房,也包括直管公房。自管公房的产权属于单位,而单位有权分配的直管公房包括单位交由房管部门进行管理以及房屋调换后交由单位分配给职工的住房。
(三)因房屋拆迁取得的房屋使用权。在实行货币化拆迁之前,产生了大量的公有住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原所住房屋为公有住房,拆迁后所分房屋仍是公有住房;另一种是原所住房屋是私有住房,产权人放弃产权,调换分得公有住房。
『捌』 同一户籍人未在直管公房内居住过,是否有居住权
他不是承租人,按道理无权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