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演绎作品的著作权
3.演绎作品作者和原作品作者
http://www.ipr-lawyers.cn/news/bqsw/bbzzg/200511/4301.html
❷ 演绎作品著作权
通说认为,未经原作品著作权人同意而对其作品进行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专而产属生新作品,此种行为构成侵权,此作品为“侵权演绎作品”,但侵权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仍归作者(侵权人)享有。
此种情形构成直接侵权,即行为人针对版权作品所实施的行为直接侵犯了被实施对象的著作权。只要作品仍处于受保护期间,被侵权人就有权请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❸ 演绎作品是否侵犯原作品作者的保护作品完整权。。。。
【著作权 保护范围】《著作权法》主席令第26号第十条规定: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十四)改编权,即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
改编应当征得著作人同意。
❹ 演绎作品与汇编作品的著作权归谁所有
一、演绎作品与汇编作品的著作权归谁所有?
演绎作品,是指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演绎作品的独创性在于它一方面对原作品进行了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另一方面又在原作品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对原作品作了形式上的变动。演绎作品的作者可以凭借他在演绎原作品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大师的创造性劳动而对演绎作品享有独立的著作权。第三人在使用演绎作品时,应征求原作者与演绎作品作者的同意。
汇编作品,是指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断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作品。汇编作品应包含两类:其一是对于已发表或已作品进行选择、编排而形成的作品,如选集、期刊、网络全书等;其二是对不构成作品的材料的内容进行选择或编排而形成的独创性作品。
二、演绎人利用演绎作品时的限制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汇编作品的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但是汇编人在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演绎人在利用演绎作品时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1)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比如已过保护期而进入公共领域的作品除外,演绎他人的原创作品应该事先得到原创作者的许可并支付相应的报酬。否则即是侵权行为,要承担侵权责任。
(2)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人在行使其著作权时,不能侵犯原作者作品的著作权。就人身权而言,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主体在进行演绎时必须保证原创作品的完整性不受破坏,即未经原作著作权人的同意,不得修改原创作品的内容、主题等;不得侵犯原创作者的署名权,即在演绎作品上应署明原作者的姓名。就财产权而言,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财产权包括改编权、翻译权和汇编权等,因此,演绎作者应向原作品作者支付法定或约定的报酬。
(3)演绎作品也享有独立的著作权,因此,第三人在对演绎作品进行利用或进行再演绎时,应征的原创作者和演绎作者的双重许可。
三、汇编作品的权利归属和行使
我国《著作权法》第14条对汇编作品著作权的权力归属和行使作了如下规定:
1、汇编作品的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汇编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实践中,法人和其他组织比较常见。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汇编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而形成的汇编作品,汇编人仅就其设计和编排的结构或形式享有著作权。比如,对已进入公有领域的古典文学作品进行选编,或是根据某些行业的需要汇编法律法规,就属于这种情况。
2、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人在行使汇编作品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也就是说,汇编人在对单个作品进行汇编创作时,如果这些单个作品仍享有著作权,则应征的原作者的同意并向其支付报酬。
对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进行汇编或者是演绎,对作品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其汇编人和演绎人就享有该作品的著作权,但是汇编人和演绎人在对原作品进行利用时,不得擅自使用原作品,需要征得原作品著作权人的许可,并需要向原作品的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延伸阅读:
软件著作权变更或补充登记申请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全文
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有哪些?
❺ 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人在行使其著作权时是否应征得原作品著作权人许可及/或向其支付报酬
应当取得原作品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如有帮助,请采纳!
❻ 演绎作品的著作权及形试,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是的。著作权过去称为版权。版权最初的涵义是right(版和权),也就是复制权。此乃因过去印刷术的不普及,当时社会认为附随于著作物最重要之权利莫过于将之印刷出版之权,故有此称呼。不过随着时代演进及科技的进步,著作的种类逐渐增加。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英国《安娜法令》开始保护作者的权利,而不仅仅是出版者的权利。1791年,法国颁布了《表演权法》,开始重视保护作者的表演权利。1793年又颁布了《作者权法》,作者的精神权利 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
中文最早使用“著作权”一词,始于中国第一部的著作权法律《大清著作权律》。清政府解释为:“有法律不称为版权律而名之曰著作权律者,盖版权多于特许,且所保护者在出版,而不及于出版物创作人;又多指书籍图画,而不是以赅刻模型等美术物,故自以著作权名之适当也。”此后中国著作权法律都沿用这个称呼。如今华人社会通常还是使用版权一词,不过大陆地区及台湾地区对于著作相关权利的正式称呼均已不再使用版权。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凡是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都享有著作权;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的,也依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外国人在中国境外发表的作品,根据其所属国与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著作权。
❼ 谁享有演绎作品的著作权,谁享有汇编作品的著作权
您好!
演绎作品的方式主要有改编、翻译、注释和整理四种,我国著作权法实施细则对其进行了具体解释。演绎作品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演绎作品是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之上创作出来的。如将文字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将外文作品翻译为中文作品等。二是演绎作品必须要有作者的独创性的体现,而不是对原作品的照搬,否则只能是为复制或抄袭行为。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演绎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于演绎人,但是演绎人在利用演绎作品时要受到一定的限制:(1)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比如已过保护期而进入公共领域的作品除外,演绎他人的原创作品应该事先得到原创作者的许可并支付相应的报酬。否则即是侵权行为,要承担侵权责任。(2)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人在行使其著作权时,不能侵犯原作者作品的著作权。就人身权而言,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主体在进行演绎时必须保证原创作品的完整性不受破坏,即未经原作著作权人的同意,不得修改原创作品的内容、主题等;不得侵犯原创作者的署名权,即在演绎作品上应署明原作者的姓名。就财产权而言,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财产权包括改编权、翻译权和汇编权等,因此,演绎作者应向原作品作者支付法定或约定的报酬。(3)演绎作品也享有独立的著作权,因此,第三人在对演绎作品进行利用或进行再演绎时,应征的原创作者和演绎作者的双重许可。
汇编作品凝结了作者的创造性劳动,表现了汇编人独特的选择和编排材料的方法,并在整体上赋予这些原本分散的作品或材料以新的组织结构和表现形式,因此其受到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
汇编作品的特点是构成汇编作品的单个原创作品都享有单个独立的著作权,这些独立的单个作品著作权的主体并不对整体的汇编作品享有汇编著作权,整体的汇编著作权由汇编作者享有。汇编作品和合作作品特别是著作权可分割的合作作品有相似之处,但二者又是不同的,其区别在于:1、汇编作品中的单个作品均有独立的创作者,各作者之间并没有共同创作汇编作品的合意;而合作作品的作者之间必须有共同创作的合意,可能在具体创作时有分工,每人负责某一部分,但对作品的整体创作是有合意的。2、汇编作品中单个作品的创作者不一定参与汇编作品的创作;而合作作品的作者必须参加整个作品的创作活动。3、汇编作品的著作权和其中单个作品的著作权时分别由汇编者和单个创作者享有的;而合作作品的著作权是由所有合作者共有的。
我国著作权法第14条对汇编作品著作权的权力归属和行使作了如下规定:1、汇编作品的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汇编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实践中,法人和其他组织比较常见。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汇编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而形成的汇编作品,汇编人仅就其设计和编排的结构或形式享有著作权。比如,对已进入公有领域的古典文学作品进行选编,或是根据某些行业的需要汇编法律法规,就属于这种情况。2、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人在行使汇编作品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也就是说,汇编人在对单个作品进行汇编创作时,如果这些单个作品仍享有著作权,则应征的原作者的同意并向其支付报酬。
如能提出更加具体的问题,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❽ 演绎作品的著作权怎么确定
演绎作品的著作权怎么确定?二、关于演绎作品著作权归属的规定 演绎作品的著作权怎么确定?著作权,又称为版权,分为著作人格权与著作财产权。其中著作人格权的内涵包括了公开发表权、姓名表示权及禁止他人以扭曲、变更方式利用著作损害著作人名誉的权利。演绎作品的著作权怎么确定一、演绎作品如何界定根据《著作权法》规定,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都属于演绎作品。改编是指在不改变作品基本内容的情况下将作品由一种类型改变成另一种类型。改编是产生演绎作品的一种主要形式。对文学作品的改编,如将小说改编为电影、电视剧本,将童话故事改编为电影动画片,都未改变已有作品的主要情节和内容。对音乐作品的改编,如把民乐改编为交响乐,既保持了已有作品的基本旋律,又对原音乐作品中的旋律作了创造性的改变。美术作品的改编,如将中国的水墨画改为西方的油画,其内容、素材未变,而加进了作者新的艺术表现手法。这些改编作品都保持了已有作品的内容、情节、旋律、素材,又有改编者智力成果在内,既不是对已有作品的抄袭,又不是创作出全新的作品,作者对这种经改编产生的演绎作品享有著作权。翻译是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予以表达。翻译也是产生演绎作品的一种主要形式,如将汉族文字作品译为外文作品或者少数民族文字作品,或者将外国制作的电影、电视作品译为中文电影、电视作品。翻译作品保持了已有作品的内容、情节和结构,只是由一种语言文字译为另一种语言文字,但由于词句表达方式不同,由一种语言文字译为另一种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译者有创作性劳动在内,因此,翻译作品的作者也应享有著作权。注释是指对原作品进行注解、释义和阐明。注释作品是对已有作品进行注释而产生的,被注释的作品一般是人们不易看懂的古代文字、艺术、科学等作品,如不易理解的古代著述、诗词,需要将其文字、内容加以注释,将其含义以通俗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它不同于将已有的作品的形式加以改编,也不同于把一种语言文字作品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字作品。注释作品虽然表达的是已有作品的原意,但其中有注释者的创作性劳动,因此,注释作品的作者应享有著作权。整理是对一些散乱的作品或者材料进行删节、组合、编排,经过加工、梳理使其具有可读性,例如将他人零乱的手稿给予章节上的编排,使其成为可阅读的作品。1、整理作品应当具有以下特征:(1)是整理他人已有的作品,而不是自己的作品;(2)被整理的作品一般是未经出版的作品;(3)已有作品的内容确定,只需按一定的结构或逻辑整理,既不是对已有作品的内容进行修改(对文字、标点符号可作适当修改),也不是对其表达形式的改编。整理已有作品,主要使公众易于阅读,这一整理过程中,整理者付出了创造性劳动,应享有著作权。由于演绎作品是对原作品的再创作,所以演绎作品的作者在行使其演绎作品的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者的著作权,包括尊重原作者的署名权(演绎作者应当在演绎作品上注明原作品的名称、原作者的姓名),尊重原作品的内容,不得歪曲、篡改原作品等,否则可能导致对原作品的侵权而承担民事责任。
❾ 演绎作品的版权行使有什么限制
我国著作抄权法规定演绎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于演绎人,但是演绎人在行使演绎作品版权时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下面八戒知识产权就和您一起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演绎作品版权行使限制(1)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比如已过保护期而进入公共领域的作品除外,演绎他人的原创作品应该事先得到原创作者的许可并支付相应的报酬。否则即是侵权行为,要承担侵权责任。(2)演绎作品的版权人在行使其著作权时,不能侵犯原作者作品版权。就人身权而言,演绎作品的版权主体在进行演绎时必须保证原创作品的完整性不受破坏,即未经原作版权人的同意,不得修改原创作品的内容、主题等;不得侵犯原创作者的署名权,即在演绎作品上应署明原作者的姓名。就财产权而言,我国版权法规定著作财产权包括改编权、翻译权和汇编权等,因此,演绎作者应向原作品作者支付法定或约定的报酬。(3)演绎作品也享有独立的著作权。因此,第三人在对演绎作品进行利用或进行再演绎时,应征的原创作者和演绎作者的双重许可。
❿ 以盈利为目的公开表演,演唱串烧歌曲,是否侵犯著作权本人法学专业学生,请勿无脑复制免责法条。谢谢。
根据著作权第四十八条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回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答失等民事责任;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销毁侵权复制品,并可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以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以盈利为目的公开表演,演唱串烧歌曲属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表演、汇编其作品,故侵犯著作权。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