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粤港澳大湾区有什么政策是可以帮助创新及科技发展的
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帮助创新和科技发展的政策有:
支持深港科技的创新合作区建设;
对进境动物源性生物材料实行通关便利;
放宽内地人类遗传资源过境港澳的限制。
参考资料:粤港澳大湾区官网
⑵ 粤港澳大湾区网是什么机构
粤港澳大湾区网是由中国企业新闻观察网联合粤港澳大湾区28家金融机构、36所院校、200个商协会和100多家全球知名媒体于2017年联合举办,现由中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是粤港澳大湾区门户网站。
粤港澳湾区网坚持"纵览粤港澳形势动态,聚集粤港澳大湾区经营谋略,传播区块链热点信息,展示区块链丰富价值"的办网方针,依靠世界权威机构(中国社会经济决策咨询委员会、中国社会经济决策咨询中心、中国市场研究中心和中国市场调查研究中心)对粤港澳大湾区进行研判和决策,运营机构与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十大商业银行、十大律师事务所、十大会计事务所、十大知识产权公司、中国职业信用平台及国家相关部委100余家互联网和金融研究机构平台合作,吸纳国际、国内200所重点院校650位知名专家、学者的权威观点,拥有两千余名优秀采编人员和五百名全国互联网技术骨干特约撰稿人提供的一线资料。其权威性、前瞻性、综合性、战略性、真实性、实用性获得全球市场认可,使粤港澳在全球大湾区领域独树一帜。
⑶ 粤港澳大湾区,是怎么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把“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推进大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集聚国际创新资源,优化创新制度和政策环境,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赋予了大湾区在引领支撑创新驱动方面重要使命。
粤港澳大湾区能否成为全球第一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必然是世界第一,网上所谓行政区划地区竞争等负面因素,并不会对这个结果造成致命影响,宏观层面上,这些负面因素,都属于短时间周期。粤港澳大湾区上承接中国的规模优势,下面对国际最活跃的环南海经济区,辐射南亚非洲,最重要的,双重人口红利优势,从内地和粤东西北吸收低端劳动人口,从全国各地吸收知识人群,质量双重膨胀,最终必然成为一个人口约1.3亿左右,人均gdp世界前列,全球最富的地区。这个过程,甚至国家和广东犯一些不算大的政策错误,也不会影响最终结果。国家搞平衡扶周边湖南江西广西的措施,会让湾区的基础更扎实。
⑷ 为什么要提出创建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有了粤港澳大湾区之后给三地带来哪些变化
因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粤港澳大湾区之后给三地带来的变化:
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便利三地居民生活。港珠澳大桥和广深港高铁已通车,未来随着三地基础设施和交通互联互通进一步完善,三地居民工作生活的空间距离将不断拉近,“半小时生活圈”指日可待;
二、产业升级创造就业机会。大湾区将聚焦引才育才机制和人才市场统一化,将带来更多更高端的就业岗位,为粤港澳居民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工作机会、更好的居住条件;
三、治理创新提供更优质生活圈。湾区内社会治理协防共治,资源整合,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随着大湾区影响力的提升,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不断提升。
(4)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创新中心扩展阅读
创建粤港澳大湾区的意义
1、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为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
2、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提供支撑;
3、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
4、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区域双向开放,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
⑸ 粤港澳大湾区是否要打造世界级创新中心
据香港媒体6月16日报道,理论上来看,这是一个将中国南部一些城市融合起来的乏味的经济整合计划。但实际上,中央政府的大湾区计划已经成为当地带有国际意味的流行语,至少当地一些年轻人是这样认为的。
报道称,过去几十年,中国南方已经发生了转变,从20世纪80年代的广袤农村转变为如今的高科技制造业中心。这一转变很大程度上由来自香港和澳门的资本推动,并通过廉价劳动力和土地开发持续至21世纪初。
报道称,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时,香港的经济产值相当于内地整体产值的五分之一。现在内地有了一批可与之媲美的城市,包括毗邻香港的深圳。
深圳去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2万亿元人民币,与香港2.66万亿港元(约合2.18万亿元人民币——本报注)的经济规模相当。
深圳是中国一些领先科技公司所在地,包括互联网巨头腾讯、无人机制造商大疆以及通信巨头华为,并成为来访国际要人必到之地,例如德国总理默克尔。
报道称,分析人士表示,这种经济实力为更高水平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郑天祥表示,内地不断崛起的经济实力使北京有信心把香港和澳门进一步纳入其轨道。
大湾区共涵盖6800万人口和5.6万平方公里土地,不仅包括香港、澳门、广州和深圳,还包括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和肇庆。
报道称,这些城市去年GDP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亚洲第五大经济体,集装箱总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是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以及东京湾区总量的4.5倍。到2030年,这一区域GDP将增至4.6万亿美元,居全球所有湾区之首。
但是这些城市提供的不仅仅是经济实力。深圳智库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郭万达表示,每一个城市在这个计划和更广泛的国家改革中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郑天祥和郭万达说,一旦大湾区总体规划最终出台,将大大推动人员、后勤、资本和信息在这一地区的流动,克服长期阻碍香港、澳门和广东政府融合经济、文化、政治和法律体系的挑战。
来源:参考消息网
⑹ 中软国与深圳共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为全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什么服务
中软国际与深圳共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为全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提供“全栈式云智能服务”、“深圳市互联网+软件交易服务”、“产业数融加速器”、“信息技术软件应用创新中心”、“工业互联网使能平台”等数字经济创新载体和平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