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余秋雨获得“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时间
(1) 1986年,被文化部任命为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市写作学会会长,上海市委咨询策划顾问,并被授予“上海十大学术精英”称号。
1992年余秋雨辞去上戏院长职务。
199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称号。1992年7月起享受政府特殊贡献津贴。
2004年2月18-19应邀走进百家讲坛,主讲《余秋雨解剖文学》
(2)1946年8月,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
1962年,毕业于培进中学。
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1985年,成为当时中国内地最年轻的文科教授。
1986年,被文化部任命为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市写作学会会长,上海市委咨询策划顾问,并被授予“上海十大学术精英”称号。
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称号。
1992年7月起,享受政府特殊贡献津贴。
1992年,余秋雨辞去上戏院长职务。
现任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企业联合馆文化总策划。
可能是两年都获得吧...1986年是上海的精英
『贰』 为什么余秋雨老师的中国文化课有收听人次三千万和六千万
余秋雨老师的中华文化课,有人收听的来说是按网上的收费进行处理的,所以说它的收费并不是一样,取决于收听的人数。
『叁』 中国当代散文大家余秋雨,为何在网上总是被人吐槽
之所以会被众多人在网上吐槽,很多人看来跟余秋雨在三个方面不好的习惯有关,一是余秋雨在成名以后其对于文章的态度上。二就是余秋雨曾经所犯过的错误。三就是余秋雨在对别人指出他错误的同时他自己的态度。可以说这三点成为众人抨击余秋雨的主要原因。
而第三点就是余秋雨这个人在对于别人指出他错误的时候他的态度。对于余秋雨所写的文章中一些错误的用法以及一些错字当读者们指出来的时候,余秋雨不但不进行感谢于反思,反而是与读者大骂开来恼羞成怒并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一点知识分子的风度与修养都没有。因此这些原因都导致很多网友在面对余秋雨的众多成就的同时对他也非常的反感。
『肆』 余秋雨的作品与简介
1.<<借我一生>>
《借我一生》是余秋雨对中国文化界的“告别之作”,涉及他和他的家族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还描绘了记忆中文革时“大揭发”、“大批判”的整人模式……从前辈到自己,作者以平实、真实的记忆组成一部文学作品。“我历来不赞成处于创造过程中的艺术家太激动,但写这本书,常常泪流不止。” ——余秋雨语
--------------------------------------------------------------------------------
2. <<中国之旅>>(彩色插图本)
从遗址看,这个被称为上京龙泉府的渤海国首都由外城、内城、宫城三重环套组成,外城周长30余里。全城由一条贯通南北的宽阔大道分成东西两区,又用10余条主要街道分隔成许多方块区域,完全是唐朝首府长安的格局和气派。
--------------------------------------------------------------------------------
3. <<非亚之旅>>(彩色插图本)
旅馆号称四星级,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小招待所。被告知街上的饮食千万不可随意吃,但旅馆的饮食也很难入口。凡肉类都炸成极硬的焦黑色,又炸得很慢,一等好半天,等出来了刚一尝便愁云满面。选来选去,只能吃一种被我们称作“埃食”的面饼充饥。
--------------------------------------------------------------------------------
4.<< 欧洲之旅>>(彩色插图本)
“人的生命由时间和空间组成。时间再怎么长,也就百来岁吧,延长余地不大,但空间就不一样了,伸缩的范围可以非常悬殊。因此,生命质量的落差,很大程度上与空间相关。”
——余秋雨
--------------------------------------------------------------------------------
5. <<心中之旅>>(彩色插图本)
在行走中洞察,在触摸中感悟,在跨越中思索,在烛照中叙述……从而交织形成了一系列以独特人文情怀,“导游”人类文明大空间大历史的睿智而优美的文字,由此开了“文化大散文”之先河。
--------------------------------------------------------------------------------
6.<< 笛声何处>>(黑白插图本)
中国历史充斥着金戈铁马,但细细听去,也回荡着胡笳长笛。
只是,后一种声音太柔太轻,常常被人们遗忘。
遗忘了,历史就变得狞厉、粗糙。
这本书要捕捉的,就是曾经让中国人痴迷了两百年之久的昆曲的笛声。
--------------------------------------------------------------------------------
7.<<艺术创造论>>
本书向我们详细地讲述了:艺术本性:培根的定义;一种纯粹而孤立的创造;创造的说服力;艺术眼光:不是历史眼光;不是政治眼光;不是道德眼光;人生意识:人生况味;人生命题;哲理品格;未知和两难;集体深层心理;直觉;造型;象征:符号免征;寓言象征;实体象征;氛围象征;接受和参考:空筐结构;仪式结构;宏观的创造:创造适应;创造传统;创造未来。
--------------------------------------------------------------------------------
8.<<文中国文库——文化苦旅 >>
依仗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
--------------------------------------------------------------------------------
9.<<文化名人纵横谈——开坛>>(余秋雨总顾问)
几乎所有走进《开坛》的嘉宾,都不反对通俗,也不反对市场,更不反对大众化,其中不少人就直接高擎“为大众写作”的旗帜。他们忧虑的是精神生活已经被遵循为一种消费原则而成批量地生产,精神的高度和厚度被层层消解。没有了思考,只有消遣;没有了欣赏,只有宣泄;没有了阅读,只有影像,内心的感动和深度体验越来越少。
--------------------------------------------------------------------------------
10.<<余秋雨简要读本>>
本书是余秋雨目前为止选篇容量最大,题材最广最齐全的选集,由余秋雨亲自选订,并作前言。大洋书城网上首发!
--------------------------------------------------------------------------------
11.<<行者无疆>>(珍藏版)
新版由原来的32开本改为正度16开,因为版本改大,阅读起来更清晰。正文用特种工艺蒙肯纸,双层封面,设计别致,书中还赠送余秋雨写的明信片,录杜甫诗:“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新版装帧更为典雅庄重,为华艺珍藏版图书。
--------------------------------------------------------------------------------
12.<<出走十五年>>
这本书收录了我考察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十五年间写下的小部分文章。我的考察,路虽不少,但主要还是在寻找各大文明的“经络系统”和相关“穴位”,因此一路上所遇到的艰难是双重的:行旅的艰难和思考的艰难。
--------------------------------------------------------------------------------
13.<<行者无疆>>
行者独步于遥远的旷野,
素昧平生的未知,遭遇处处的难题,
只因为一个执着的信任,
敢于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脚下
为后来人度步出一往无垠的疆土
『伍』 一代文坛教主余秋雨曾火遍中国,为何当今跌下神坛
虽然有很多著作但是不容易让人引起共鸣,人物都很完美,后期因为汶川地震存在诈捐的情况所以成为了他的黑点。
『陆』 为什么余秋雨被称为文化骗子
骗子? 我虽然不喜欢秋雨先生,但是凡事总要讲点良心。这个人至少比某些寄生在高校里的混帐教授要崇高一万倍! 他之前写的东西至少比一些台?湾 休闲养生文字要好得多,深入得多。比那《我不是教你诈》 之类的书好多了去了。
秋雨同志虽然 对中国文化抱有一丝偏颇的见解,但是总得说来,人家办事还算认真,至少人家有一整套自己的研究体系。不像某些人,总是一副养生处优的姿态,从马路上捡来一些垃圾人生感悟,然后打上文化精髓地旗号,宣称自己发现了新大陆,冠冕堂皇的大谈特谈。 其实就是脸盆里装屎。 秋雨 写的东西,就算文化内涵再差,人家至少对中国文学艺术研究颇深,至少算得上是文学艺术家。 那么其他人,你们也出书了,你们算是个什么玩意?
他写的东西有争议不假,但是还没有沦落到骗子这个程度。不过他最近出的一系列旅游图书,真的太那个了。完全是“妓?女!接客”式的写作。人家出版商策划了题目,给了钱,那么你就能这么不负责任地胡写一通?倒也不是胡写,但写的东西大家从网上都能google到,那你那些书有什么意义。 这完全不是一个学者干的事。如果说一定要说他是骗子,不是文化骗子,而是钱骗子。
不过这比百家讲坛崇高。历朝历代的学者们,读《史记》后,都有一个感慨,那就是韩信没有造反。 中国韩信研究办公室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发表了白皮书式的学术报告,列举了一系列证据,论证韩信没有造反。此后一直不断有新的发现表明韩信没有造反,以致于到现在,这个地球上的绝对多数的史学家哲学家军事家以及相对多数的文学家都认为韩信没有造反。而百家讲坛某人冠冕堂皇讲的“韩信被杀之谜”,通篇都有一个倾向: 韩信反了,事情败露之后还拉别人下水…… 这是什么精神? 骗子精神! 如果把《史记》当评书讲,当历史小故事讲,那任何一个脱盲的人去书店弄一本白话版《史记》就可以了,还用得着开一个“讲坛”??
所以秋雨先生实在比这些人崇高。 就算秋雨先生当了《超级女声》的评委,就算他现在很庸俗,他还是比那些人崇高,太崇高了。人家可没骗人啊! 那超级女声就是唱歌啊,而我就是说谁谁谁唱的好,谁谁谁唱得稍微欠缺一些,这是骗子吗?
那么,谁是骗子呢?
『柒』 易中天怒怼余秋雨,能撼动余秋雨“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的地位吗
不能撼动,余秋雨虽然在诈捐门事件中给大众留下不好的印象,易中天老师也多次批评他,但余秋雨并没有回应此事,所以这样事态发展的也不算太严重。依然撼动不了他中国知识分子的地位。
尽管余秋雨被网友谩骂、被易中天怒怼,但是他对文学方面的贡献还是不可磨灭的。所以他的地位不会被撼动。他的作品还是有很大的可读性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具有传承意义的。毕竟是突显了那个时代的写照,也是那一代人的记忆。
『捌』 余秋雨详细的简历,要有年少时的经历,帮帮忙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市),余秋雨演讲相册(19张)1962年毕业于培进中学,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文化大革命”期间,余秋雨的父亲被同事诬陷错划为“右派”,叔父遭到红卫兵及造反派的残酷迫害而含冤自尽。1969—1971年,余秋雨赴江苏吴江县太湖农场劳动(即下放五七干校)。学校复课后参加过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发起、组织的大学教材编写。1975—1976年在恩师盛钟健先生的帮助下,到浙江奉化县一所半山老楼里苦读中国古代文献,研习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陆续出版了《艺术创造论》 《观众心理学》《中国戏剧史》 《戏剧思想史》 以及《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Aesthetics of Primitive Theatre》等一系列学术著作。先后荣获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1985年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教授。 1986年,被文化部任命为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市写作学会会长,上海市委咨询策划顾问,并被授予“上海十大学术精英”称号。 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称号。1992年7月起享受政府特殊贡献津贴。 1996年余秋雨辞去上戏院长职务,推荐其大学同班同学荣广润接任院长。 余秋雨多次出席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担任现场点评,成为青歌赛最亮丽的风景。 汶川大地震后,余秋雨于五月二十三日在其新浪博客发表《就汶川赈灾捐款答记者问》一文,通过与记者对话的形式宣布“给四川灾区捐款二十万元”,并表示今年“还有全新版的《文化苦旅全书》和《秋雨文籍》出版,应该会有不少稿费,到时候再捐”。 2009年6月萧夏林指控余秋雨自称的向地震灾区捐款20万元一事为子虚乌有,要求余提供捐款证明,易中天也批评余秋雨诈捐。余秋雨“诈捐”事件由此在网上愈演愈烈。 2009年8月29日,都江堰“秋雨图书馆”落成, 证明了“诈捐”一事只是一个谣言。据悉,余秋雨此次捐赠图书的购书成本为30多万元,加上余秋雨还向3所学校捐赠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摄像机、照相机、音响等其他设备,总花费超过50万元。这些捐助全部由余秋雨一人出资。 为了寻找中华文化的灵魂,他在长期钻研典籍后离开书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辞职远行,考察并阐释了大量中华文化的遗迹。他所发现并写到的地点,后来大多成为海内外民众争相游观的热点。在这过程中,他又创造了“文化大散文”的崭新文体而开启一代文风。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晚期开始,为了对中华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他与凤凰卫视合作,冒着生命危险贴地穿行四万公里当今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区,亲身考察了人类全部重要古文明的遗址。此后,他又考察了欧洲九十六座城市,继续对中华文明作比较研究。这种空前规模的文化考察通过全球电视直播感动了世界,他多次应邀到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马里兰大学演讲中华文化,并成了联合国世界文明大会、世界华商大会、全球企业家峰会的首选文化演讲者。他的书籍,长期位列全球华文书排行榜前列。在国内,2002年统计的全国十年来最畅销书籍前十名,他一人占了三本。目前,他是公认在全球各华人社区影响最大的极少数作家之一。海内外读者高度评价他集“深度研究、亲历考察、有效传播”于一身,以整整二十年的不懈努力,为守护和解读中华文化作出了先于他人的杰出贡献。最近几年,他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编辑部等机构评为“中国十大艺术精英”、“中国文化传播坐标人物”、“2007十大学术精英”之首,又被世界华人经济测评体系授予“影响世界100年100位杰出华人奖”。2008年6月上海市政府教育委员会决定建立“余秋雨大师工作室”。主要从事文化散文写作和艺术理论研究。在大陆和台湾出版中外艺术史论专著多部,曾赴海内外许多大学和文化机构讲学,据传入载了英国剑桥《国际著名学者录》、《世界名人录》、《杰出贡献者名录》以及美国传记协会的《五千世界名人录》等。青歌赛评委。
『玖』 著名学者余秋雨,为何在文化界的争议那么大
首先是因为他写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心灵鸡汤。我们如今的这个社会当中,心灵鸡汤是最不缺的,但是余秋雨却在他的文章中大幅度的出现心灵鸡汤,可以说读者是非常反感这样的写作内容的,因为心灵鸡汤太多堆积起来的话就会变成毒鸡汤,而在如今的社会所有人都是讨厌这种毒鸡汤的,因此就非常讨厌他的作品。、
总之,余秋雨在如今的世界有非常大的争端,是因为他并没有跟随时代的潮流而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