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阿里巴巴突然起诉腾讯,马云和马化腾彻底闹掰,腾讯这回又做了啥
一个是杭州的“马云”,一个是深圳的“马斯拉诺”,跟马云虽然是互联网巨头,但一直是两家企业之间的竞争,尤其是最近阿里巴巴起诉腾讯,关于马云的谣言彻底让它再次引起广大网民的关注,那么这次又发生了什么呢?隐藏着什么样的商业纠纷?
2021年1月19日,阿里巴巴与腾讯侵犯作品发布信息网络传播权一审判决,原告为阿里巴巴传媒有限公司,被告为腾讯科技有限公司。腾讯电脑系统有限公司、腾讯音乐娱乐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以单独合作的方式,未经授权,使用“腾讯叮当乐智能视听屏幕”和“腾讯叮当乐APP”,向客户提供所涉及服务的录音资料的网络传输。
然而,就在半个多月后,腾讯与阿里巴巴再次相遇,再次失败。至此,“南山必胜客”终于成为过去,阿里巴巴和腾讯的竞争也再次开始。
近20年来,马云与马化腾的“两匹马”之争,一直很激烈,不知道接下来两大巨人之间的摩擦会产生怎样的火花,让人拭目以待,你对此有何看法?在下面留下你的想法吧!
❷ 阿里巴巴店铺因为知识产权被投诉几次扣了16分会被降权吗多久可以恢复 还是有什么办法恢复搜索排名
搜索降权,活动限制,无法参加官方活动。扣分需要第二年的1月1号清楚。恢复的话只有2个办法。第一是:投诉方撤销投诉。 第二是:马云是你爸爸。
❸ 马云凭什么说互联网能解决假货问题
马云不久前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说,互联网是解决假货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但在一般理解中,网上买到假货的可能性好像比线下更大,马云何出此言?
事实上,正像阿里巴巴集团首席风险官邵晓锋所说,“电商平台本身不生产假货,假货的源头在线下。”用一位海关总署官员的话说,淘宝有点像北京的秀水街,在假货问题上背负了骂名,但它只是一个平台,一个房东。然而,网购模式增加了消费者识别假货的成本,这正是平台需要替消费者解决的问题。
淘宝打假靠的是大数据,所面对的是10亿件商品和900万商家。邵晓锋对记者说,造假具有区域性特点,“一个村子一个镇子的人不是什么假货都会生产,就只会生产这一个”,基于阿里后台的大数据以及专门识别假货的算法模型,几乎可以按照商品品类绘制出一张反映中国假货源头和主要流通地的地图,淘宝网会派团队深入这些源头,跟踪并梳理造假产业链。而制假团伙也像黑客一样,随时找机会突破平台的审核,形成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博弈。
据淘宝方面透露,每年通过投诉发现的问题商品大概是600多万件,而阿里今年前三个季度发现的问题商品总数为9000多万件,这实际上有90%以上的假货是通过阿里自己的数据后台主动识别的。
但出于种种考虑,淘宝网并没有向媒体公开手中积累的这些制假数据,这份地图还停留在阿里巴巴的服务器上。更重要的一点是,淘宝网不是执法部门,面对线下的造假产业链鞭长莫及。
淘宝不是今年才开始打假,让人记忆犹新的2011年中小卖家围攻淘宝的事件,经调查,其中的十几个带头人的身份就是线下制假团伙。但可以说,今年淘宝在打假上最大的收获是纳入更多政府机构,将一套社会协同打假机制的雏形建设起来。
目前,在阿里内部负责打假的网络安全部,有一半员工是技术出身,甚至包括不少有警察、检察官、法官等背景的员工。淘宝网利用技术手段获取的打假大数据会同步给相关省份的公安、质监、知识产权等部门,配合这些执法部门推进打假。
马云在2014年留给公众的一个深刻印象是,他一个省接一个省地亲赴当地谈合作,马不停蹄。尽管阿里巴巴与各省的合作领域存在差异,但由此建立的政府关系,在打假上是阿里的优势所在。
“其实很多人已经在讲了,现在在淘宝上售假越来越害怕,因为他会被跟得紧。”邵晓锋说,但这些假货总要找到一个出口,因此淘宝打假的本意不是让假货的销售渠道从线上回流到线下,而是希望借助电子商务,帮助他们去卖自己的自主品牌,转身从良。
能将产品做出以假乱真的效果,本身的生产能力不会差。举一个福建莆田的例子,全国山寨的阿迪达斯和耐克运动鞋的源头在那里,当地政府很希望借助淘宝为当地造假企业走上一条正路,淘宝会向这些企业倾斜一些资源,甚至给对方提供好的货源让他们做选择。
❹ 有公司伪造了马化腾的签名,为何马云却要告它
这一事件最新的进展是,“网卫”在自家官网挂出了声明称,“从未趁机勒索商家,更未有胁迫商家收取保护费。从未恶意抢注商标,也没有开展商标代理业务。”不过,阿里方面却表示,将披露更多“知产流氓”勒索商家扰乱市场的恶行,并表示正在对“网卫”进行诉讼准备工作。
知识产权流氓们的黑暗一角已经被揭开
知识产权流氓在国内屡见不鲜。有不少知识产权流氓,专门在特定的节假日,双十一、圣诞节、春节期间发送恶意侵权通知,从而借此牟利。
知识产权流氓的存在又需要谈到法律层面的一些争议和盲点问题。
这里不得不说到国内知识产权领域非常有名的“通知删除”规则。早在2016年4月26日知识产权日,法治周末就曾组织过一场有关“通知删除”规则的讨论,专门研究如何既保护知识产权,又防范滥用知识产权,平衡商家合法经营权。
所谓的“通知删除”规则来源于《侵权责任法》,其中第36条规定: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然而,在实践过程之中,如果过分信任投诉人,投诉人的一纸通知就会直接将电商店铺的商品下架,很可能让卖家失去抗辩和举证的机会,误伤商家的正常经营权。而如果确系侵权,电商平台则又可能因为侵害后果加大而要承担连带责任。
所以在当时,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的朱巍认为,当前“通知删除”的情况比较乱,存在大量的虚假投诉,很多投诉是没有理由的,一下子就把电商平台的成本提高了,效率降低了。
过去在操作过程之中,电商平台一直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而这种左右为难的境地又被一些不法分子加以利用,钻法律空子,形成了靠知识产权流氓行径牟利的黑色产业,这种黑色产业链甚至有越演愈烈的倾向。
比如说,有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在箱包类别抢注NIKE的Y型图案,甚至对NIKE官方旗舰店和官方授权店铺发起恶意投诉。在阿里巴巴平台介入沟通下,NIKE提供著作权证明,该代理公司才停止这种行为。
据淘宝平台治理部调查,有位70岁的老太太张某注册了上百个品牌关键词,例如“破洞”、“邮差”、“花苞”等,然后对涉及这些词的商品进行恶意投诉。这类词语相对冷门,但又是很多商品的不得不使用的关键字,商家一旦面临关键词的恶意投诉时,往往无可奈何。如果又是遇到双十一、春节、圣诞等大促节点,为避免节外生枝造成更大损失,也容易忍气吞声选择屈服。
而根据阿里平台治理部的数据来看,恶意投诉在2015年影响平台商品量增加150%超过200万条,2016年则猛增至600万条。而绝大部分恶意代理公司投诉成立率不足10%。
在一些经销商的操纵下,知识产权流氓成为部分经销商私下合谋打击对手的黑色工具。知识产权流氓利用投诉机制达到渠道和价格管控,实现暗箱操作下的利益分配,甚至是胁迫商家收取保护费。目前来看,在阿里平台上,每年有超过百万淘宝商家因这类知识产权流氓行为产生了上亿元的损失。
应该如何应对法律盲点之外的流氓行径
所幸,目前阿里作为企业方给出了相对较为可行的解决方案。品牌权利人在面对恶意侵权的时候,可以通过阿里的线上维权系统进行投诉。权利人只要一键就可发起投诉,远离流氓代理并不难。
不过,行业净化不仅仅需要靠企业来解决,更需要政府和法律介入才能真正做到治根治本。
遗憾的是,国内相关部门虽然也意识到这种知识产权流氓以及有敲诈目的的恶意投诉存在,但因为目前法律上对品牌保护涉及的诸如显著性词汇等缺乏明确规定。很多时候知识产权流氓的行径很难严格界定。法律层面上面临一定的盲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
因为不仅仅是国内有知识产权流氓的问题,国外其实也有。知识产权流氓们不制造或销售任何产品,主要通过向某个特定技术领域的公司发起专利诉讼以获利,而这类诉讼最终多数都由被告支付合解金以获得专利许可告终。
美国的Uniloc Corporation公司是业界赫赫有名的专利流氓,不仅苹果、微软,迈克菲、索尼、谷歌、NEC、FACEBOOK都曾遭遇过这家专利流氓的勒索。而另一家专利流氓NPE每年让美国产业界花费的专利诉讼费用以及和解金高达数十亿美元,涉及企业超过2600家。
为了抑制这类知识产权流氓,美国立法、司法、行政部门采取了一些新举措。随着2011年美国通过了美国发明法案,2014年美国知识产权界诞生了非常有名的“Alice案”。这些法律和案件的审理更多否决了专利流氓的无理取闹。此后,美国新增专利侵害诉讼案件大幅降低,半年减幅超过100%。
美国最高法院审理Alice公司与CLS银行案件 (Alice Corp vs CLS Bank) 所做的决议,使得部分专利的有效性标准更趋严格。基于这些新判例及准则,美国地方法院裁定许多系争专利无效,并驳回许多现有的诉讼案件,“专利流氓”也因此减少了有关软件专利的购买与诉讼活动。
对于国内而言,相关法律也确实需要尽快完善。不过,法律法规已经走在了路上。2015年,相关部门已经启动了《滥用知识产权反垄断规制指南》的研究起草工作。
伪造了马化腾签名,却有可能被阿里巴巴给告了。这个故事看似荒谬,恰恰体现了知识产权流氓的危险性所在。这次阿里和“网卫”们之间的战争可能仅仅只是开始,这其实也是给国内互联网行业、法律界提出了一定的警醒。国内互联网行业发展起于草莽之间,未来相关的知识产权纠纷一定还会不断涌现。
解决这类问题,可能真的更多还是要依靠法律政策的不断完善。
作者:深几度,转载请保留版权内容。
❺ 马云申请过的专利有什么
没有马云个人为申请人申请的专利,都是以阿里巴巴公司的名义申请的,如下:
❻ 老子有钱还开淘宝商城啊你tm马云就是混蛋
马云就是一个骗子,为了赚钱对侵犯知识产权的产品给予包庇,美国最后点名的侵犯知识产权的网站就包括淘宝,中国也别叫冤,咎由自取! 因为马云,中国想在世界面前最为负责任,讲信誉的大国,就是白日做梦!永远也就做个三流的国家
❼ 马云发明的手机支付为马云最早用的移动支付,那他为什么不申请专利呀什么不申请专利
二维码不是他发明的,移动支付也不是他最早用的,所以他不申请
❽ 有人说马云一边打假,一边鼓励卖假是真的吗
日前有代表提出“网络假货”议案,并点名批评淘宝网和马云。马云对此并未正面回应,而是向代表委员发出《像治理酒驾那样治理假货》的公开信,呼吁收紧制假售假入刑准,“销售一件假货拘留七天,制造一件假货入刑”。对马云的言行态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赞同和同情的很多,反对和批评似乎也不少。有一种批评观点认为,马云的公开信把问题导向了现有法律体系,是“踢皮球”。
假冒伪劣,由来已久,成因复杂,需要综合治理。现行法律、法规对制造假冒伪劣行为的处罚和打击,力度仍显不足也是一种社会的呼声。有人说凭马云的号召力,可以一呼百应,事实上打击假货、保护知识产权、渴望公平创新环境已是国人也是企业的“痛点”。如果马云的呼吁能够引发讨论,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的法律制度,各项打假措施得以进一步加大,这对于整个中国商业,尤其是中国创造来说,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衣食无忧乃人的基本需求。我们期待政社、政企合力,撸起各自的袖子,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和“中国消费”,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❾ 马云在哪里说的后悔阿里做得如此之大
许多人都想成为马云,但马云并不想成为现在的自己。7月11日,在网商大会的访谈上,马云的后悔之情溢于言表。他表示,好企业并不在于多大,企业越大越累,“我可以告诉大家,我是真的挺后悔的。所以我真觉得如果我们这家阿里巴巴公司能小一半、(或者)小三分之一,这个公司会做得非常舒服。但是今天没办法,因为谁让你把它搞大了,这是个责任。”
马云曾在2016年6月对“假货”、“仿品”问题进行回应。他说,许多大品牌更青睐选择中国的OEM(代工)厂商,当这些OEM厂商发现通过互联网可以卖出更好的产品,于是人们看到市场上开始出现与正品质量相当、但价格低得多的商品,而生产正品和“仿品”的可能就是同一个工厂。马云认为这种现象非常值得研究,“他们面对的不是知识产权问题,他们面对的其实是新的商业模式问题”。
假货只是阿里帝国在扩张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之一。“忙的像个总统一样”的马云还会面临各种挑战,去留与否显然也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