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担保物权会优先于用益物权
担保物权涉及债权债务~债权人有优先受偿的权利~
⑵ 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的异同
1、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虽同为物之支配权,但两者对物进行支配的主要方面则有所不同。用益物权以追求物的适用价值为内容,标的物须具有使用价值。而担保物权主要以标的物的交换价值和优先受偿为内容,因此,担保物权的标的物必须具有交换价值。
2、用益物权具有独立性,担保物权则具有从属性。一般地,用益物权根据法律的规定或与财产所有人的约定独立存在,不以用益物权人对财产所有人享有其他财产权利为前提,因此,用益物权都是主权利。而担保物权系以担保债务履行为目的,其存在则以担保物权人对担保物的所有人或其他关系人享有债权为前提,它因债权的产生而产生,因债权的消灭而消灭,因此,担保物权是从物权。
3、用益物权往往有明确的存续期间。在物权关系解除后,权利归于消灭,而在权利的存续期间,权利人可以依法或依合同规定行使权力。担保物权以债权的存在为前提,在担保物权实现之时,该权利亦归于消灭。
4、用益物权的行使,必须以占有标的物为前提,而担保物权的行使,除留置权、质押权外,均不以直接占有标的物为前提。
5、就目的实现之时间而言,担保物权须于接受担保债权届期未受清偿时,始得实行,其目的实现的时间系于将来。而用益物权一旦设定,即能实现用益的目的,故其目的的实现时间系于现在。
6、担保物权具有物上代位性,而用益物权则不具有这一性质。担保物权的标的物灭失,如不能归责于担保物权人,担保物权人可以请求担保人以其他物替补。而用益物权的标的物灭失,用益物权人不得请求所有人以其他物替代
⑶ 物权法中的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的详细解释
你好,首先,“用益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他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比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
基于一定的目的对他人的土地进行使用和收益的限制物权。这是与担保物权相对的概念。
现代人的生活都与土地的直接或间接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需要在土地上建立住宅或者工厂。或者,要在土地上种植农作物,放牧牛马,或者,为了取得建筑用的材料,需要种植树林等。民法所规定的用益物权,就是指可以利用具有上述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相对)的土地的一种权利。虽然人们可以对自己所拥有的土地进行使用和收益,但是对于没有拥有土地的人,就必须要租借这些土地。所谓用益物权,就是不拥有土地的人向他人租借土地进行收益使用的一种权利。除用益物权外,还可以与土地所有者签订契约,取得他人土地的用益权。因此,用益物权与租赁权共同组成了非土地所有者使用他人土地的制度。用益物权包括地上权、永佃权、地役权、典权等。
然后,担保物权为了担保债权的实现而在一定的物上设定的物权。与用益物权共同被称作限制物权。用益物权的目的在于物的使用价值,而担保物权最终通过将标的物出卖而获得的金钱用于实现债权。担保物权分为根据法律规定而产生的法定担保物权以及根据契约而产生的约定担保物权。在民法上所规定的留置权和优先权属于法定担保物权,而抵押权和质权属于约定担保物权。此外,随着经济活动的多样化,目前出现了让与担保,所有权保留等多种非典型担保方式。
各种担保物权的共性,有附随性,不可分性,物上代位性(留置权无)等性质。
⑷ 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的适用原则
A 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
在大陆法系传统民法理论中,物权通常被分为所有权和限制物权两大类别。而限制物权又依其设立的目的之不同,被区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两大类:以使用收益为目的在他人之物上设定的物权,谓之用益物权;以担保债权的清偿为目的在债务人或第三人之物上设定的物权,谓之担保物权。之所以能够对限制物权作如此之区分,乃是因为理论认为物具有两种价值,即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而担保物权就是以标的物的交换价值作为债权的担保。可见,在传统的民法理论中,担保物权的定位在保全债权,除此之外,别无他用。
一、在《担保法》,担保物权完全以保障债权实现为目的,立法者有限承认其媒介融资功能,彻底否定其投资功能。具体表现有以下三点:
(一)在担保物权的成立上,《担保法》明确规定担保物权为保全债权而设定,担保物权以被担保债权的有效存在为前提。被担保债权无效,担保物权也无效。
(二)担保物权的移转上,《担保法》第50条规定,抵押权不得与债权分离而单独转让或者作为其他债权的担保。
(三)在担保物权消灭的问题上,《担保法》第52条和第74条规定,抵押权、质权与其担保的债权同时存在,债权消灭的,抵押权、质权也消灭。
二、最高人民法院在2000年9月发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解释 》(以下简称《解释》),试图对《担保法》所强调的从属性原则进行缓和的司法解释。具体表现在:
(一)对所有人抵押权的承认。
所谓所有人抵押权,是指所有人于自己所有物上存在的抵押权。《解释》第77条规定,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顺序在先的抵押权人与该财产的所有权同归属一人时,该财产的所有权人可以以其抵押权对抗顺序在后的抵押权。这条解释突破了《担保法》有关抵押权从属性原则的规定。依该条解释,被担保债权消灭后,抵押权并不随之消灭。在抵押物权与所有权发生混同时,抵押权仍然继续存在,抵押物所有人得以此对抗后次序的抵押权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抵押权的独立性。
(二)对质权的承认。
《解释》第94条规定,质权人在质权存续期间,为担保自己的债务,经出质人同意以其所占有的质物为第三人设定质权的,应当在原质权所担保的债权范围之内,超过的部分不具有优先受偿的效力。该解释有关质权的规定允许质权人以其所享有的质权为标的,在其上为他人再设定一个新质权。由于转质的标的仅限于原质权,而不包括原质权所担保的债权,这就意味着质权可以脱离主债权而单独处分。因此,对转质行为的承认,就意味着对质权独立性的承认。
⑸ 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的效力相比,谁更具优先性
担保物权优先于用益物权。
用益物权是权利人对他人所有物享有的以使用、收益为目的的物权。
担保物权就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了保证债务的履行,将自己的或者第三人的财产设定担保,当债务不履行的时候,债权人可以就该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担保物权优先于用益物权。
这是由于用益物权的标的价值形态如发生变化,会对权利人的使用收益权产生影响,甚至导致权利消灭;
而担保物权的标的物价值形态发生变化并不影响担保物权以变化后的物为标的而继续存在。
⑹ 用益物权、所有权、担保物权冲突时哪个优先
担保物权,其次用益物权,最后是所有权。
⑺ 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的关系
实际上很简单抄
担保物袭权的债权人不直接使用收益标的物
而用益担保物权,是指由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特定的物或者权利以担保债权的实现,在这个基础上设定的物权就称为担保物权。
用益物权是指非所有人对他人之物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的权利。物权的债权人可以占有收益使用标的物
⑻ 担保物权和用益物权发生冲突,那个优先
担保物权属于所有权,用益物权属于使用权。
按照买卖不破租赁的原则,用益物权优先于担保物权。
⑼ 担保物权与用益物权区别
自问自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