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是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受让人
国有建抄设用地使用权受让人 是指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公司、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公司、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均可作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受让人。
Ⅱ 利害关系人为什么不能阻止土地拍卖
《行政许可法》将告知、陈述做为行政机关的义务、公民的权利进行了原则性规定,但对其适用范围及其保障的程度(如是否应说明理由、异议产生的制约)未进一步规定,造成实践中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余地过大,而过于自由的裁量往往造成权利保护的缺失、行政权力的恣意行使。如城市规划行政许可中,公民申请建房许可时,相邻关系人应否被告知?可否提出异议?对提出的异议行政机关应否给予说明?这就关系到建房能否被视为涉及申请人与他人间重大利益关系,实践中,建设规划部门往往不愿进行如此归类而给自己带来过多的麻烦。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许可中,非竞争人(原使用权人)可否提出异议?实践中,挂牌出让公告应当可以解决被告知问题,但原使用权人及其职工(享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单位职工)提出的异议往往不能被视为具有法律效果的陈述予以对待,不能当然的启动告知听证程序,不能产生阻却行政许可进程的法律效果。
Ⅲ 什么是土地使用权人和土地所有权人有什么区别
我国的土地分国有复与制集体所有,所有权人为国家或集体,相当于国家是大地主,我们要用地得向他们租,交租金,交了租金后就获得了使用这块地的权利,但租期满了后,这块地的所有权并不是就成为了我们的,那还是国家的,要继续用就还得继续租,只是在租金等方面看到时候的政策罢了。
Ⅳ 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是不是需要有利害关系的邻居在场并签字
其实这只是一个要件,地籍调查表。需要四邻签字确认。
下面节录《地籍调查规程》给你参考:
1) 如一方缺席,其宗地界线根据土地权属来源资料及另一方所指界线确定。 2) 如双方缺席,其宗地界线由调查人员根据土地权属来源资料、实际使用现状及地方习惯确 定。 3) 将现场调查结果及违约缺席定界通知书(见附录G)送达违约缺席者。违约缺席者对调查 结果如有异议,须在收到调查结果之日起15 日内,重新提出划界申请,并负责重新划界 的全部费用。如逾期不申请,经公告15 日后,则上述1)、2)两条确定的界线自动生效。 g) 指界结果处理 1) 现场指界无争议的,填写地籍调查表,指界人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对面积较大、界 线复杂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宜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并 签字盖章。界址线有争议的土地,填写土地权属争议原由书并签字盖章。 2) 应将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的调查结果送达指界人,并要求指界人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 议上说明指界结果,同时以张贴公告形式公示指界结果。如有异议,必须在结果送达之日 起15 日内提出申请,并负责重新划界的全部费用;异议期间届满后,指界结果即为生效。 3) 指界人在指界后,不在地籍调查表上、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上签字盖章的,参照违约缺席 指界规定执行。
Ⅳ 土地使用权争议
土地使用权是外延比较大的概念,这里的土地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使用权即占有、利用、收益土地的权利。土地使用权的客体包括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
农用地使用权指的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国有土地建设用地指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土地用于建住宅,称宅基地使用权。
土地使用权争议是因土地使用权属归哪一方即权属不清而发生的争议。无论土地性质和用途如何,只要因占有、利用、收益土地的权属归属存在争议,就是土地使用权争议,应由人民政府处理。
土地承包经营权侵权纠纷是权利人已经依法取得的农用地占有、利用、收益权利遭受他人非法的侵犯而发生的纠纷。认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侵权纠纷的前提是:对占有、利用、收益土地的权属归属不存在争议即权属归属明确。即使权利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曾经被有关机关通过登记发证等程序确认,但利害关系人对权属归属提出异议,这类纠纷仍应认定为土地使用权纠纷,由政府处理。归属经处理、复议、诉讼等程序确认。
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土地使用权争议,由人民政府处理。对处理决定不服的,接到决定书30日内,可以乡法院起诉。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争议,可以申请仲裁或直接起诉。
认定是否侵权,前提是确认权利主体既确权。因此,被告只要对诉争土地权属提出异议,应认定土地使用权纠纷,先由政府确权处理。处理程序不是认定和区分案件性质的理由。因为先确定案件性质,再考虑处理程序。
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规定,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过程中政府颁发的权属证书作为证据之一,这说明政府已经颁发证书的土地也可能发生权属争议。
因土地使用权的归属发生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确认权利。
土地使用权确认在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文件中,被称为土地确权。不论称为如何,实质上都是对土地使用权归属的确认。
土地使用权确认是指在土地使用权的归属不明或发生争议时,利害关系人请求有关权利机关 确认土地使用权归属,从而解决土地使用权争议的行为。土地使用权确认请求权由对特定的土地有利害关系人行使,利害关系人不一定是土地使用权人,在土地使用权的归属不清或发生争议时,利害关系人可以是任何与特定的土地就土地使用权归属有土地使用权法律关系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他们都可以向有关机关或机构提出土地使用权确认的请求。
土地使用权确认是土地使用权保护的前提,只有通过确认土地使用权,才能明确土地使用权的归属,只有在土地使用权归属明确的情形下,土地使用权受到侵害或妨害,土地使用权人既可以直接行使土地使用权请求权,以土地使用权方法进行保护,也可以行使债权请求权,以债权方法进行保护。在土地使用权归属不明或发生归属争议的情况下,首先应通过土地使用权确认,明确土地使用权归属之后,才能确定谁是真正的土地使用权人,才能确定请求权行使的主体。
土地使用权确认的确权主体是行政机关合人民法院 行政机关拥有行政裁决权,对有关土地权属等争议,依法行使裁决权。对行政机关确权决定不服的,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行使司法审查。
土地使用权的确认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土地使用权归属的确认,二是对土地使用权内容的确认。
确认土地使用权的归属就是确认土地使用权的权利主体,即确认对特定的土地享有直接占有和排他权利的权利人,所要确认的权利主体,包括使用权和担保权的权利人。行使返还原物、消除危险、排除妨害、赔偿损失等请求权,都是以土地使用权归属确定为前提,如若权利归属不清,行使土地使用权请求权和侵权请求权将没有依据。
Ⅵ 物权法中 几类人的解释 权利人 利害关系人 受让人 让与人
权利人就是享有该项权利的人,拥有某项权利可以作为或不作为者。
比如版享有申诉权权的的人就称为申诉权的权利人。
依法享有房屋所有权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房地产他项权利的法人、其他组织和自然人,就是房屋权利人。
利害关系人 一般认为是权益受到行政行为侵害的直接当事人。
“法律上利害关系”是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与行政行为之间存在的一种因果关系,所以,从合法权益、行政行为及其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三个维度来探讨“法律上利害关系”的构成是较合乎逻辑的研究进路。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法社会学的视角重新认识和界定合法权益、行政行为及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构筑起“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判定标准。
受:接受;让:转让。受让方就是接受转让的那一方,比如技术、股权的受让方,就是接受技术、股权的那一方。而受让人就是接受转让的人。
法律用语,相对出让人。是指权利的接收方。出让人将自己的全部或者部分权利通过合同或者协议、赠与的方式转让给受让人。该权利不能是人身权
一般就是说让与债权的原债权人,称之让与人;其相对人称之受让人。
在抵押单中,让与人也被称为抵押人和借款人。
Ⅶ 以国有土地使用权是共同财产为由能对抗第三人
要看房子是否过户。
因为土地的使用权证上的权利人只有出卖人一人的名字,因此,受让人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出卖人是所有权人,如果受让人并不知道房子是夫妻共同财产,是出于善意且支付了合理的价款,则房子过户后可取得房子的所有权。如果房子没过户,夫妻另一方可以主张协议无效(无权处分)。
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对方才可以取得房子的所有权:善意、有偿、过户。反之,均可主张协议无效,但要举证证明房子属夫妻共同财产。
Ⅷ 国有土地的土地权利人是谁
国有土地归全民所有,使用权归土地使用权人所有。